① 國際金融外匯風險管理練習題。
一年期泰銖貼水20%,即泰銖貶值,一年期遠期為Ba20*(1+20%)/$=Ba24/$,薩姆公司預測泰銖一專年後將屬降值10%,即為Ba22/$
1、如果匯率如預測,一年後得到的泰銖兌換成美元,可得:4800000/22=218181.82美元
2、做遠期交易,把銷售收入的泰銖現在就賣出遠期,一年後可得美元4800000/24=200000
3、即期借泰銖(R,到期歸還4800000),R=4800000/(1+28%),兌換成美元,進行一年投資(8%),一年後得美元:4800000/(1+28%)/20*(1+8%)=202500美元
建議:在本例中,從數字上看,顯然是第一種方案最合適,第三種方案次之,第二種方案最差,但第一種方案有風險,這是以公司對一年後的匯率預測准確的基礎上的,如果預算不正確會產生不同的後果,另兩種方案均是將將來的美元數鎖定。至於選擇問題,要根據企業對風險的態度而定,如果願意承擔風險,則保留風險頭寸,選擇第一種方案。從企業經營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取經營利潤)考慮,應該是第二種方案較好。
② CFA一級考試都有哪些重難點
CFA一級考試重難點及科目為:
道德與職業行為標准(Ethics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經濟學(Economics)
財務報表分析(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公司理財(Corporate Finance)
投資組合管理 (Portfolio Management)
權益投資(Equity Investments)
固定收益投資(Fixed Income)
衍生工具(Derivatives)
其他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s)
CFA一級考試各科目比重分析:
1.數理方法(比重12%,難度B)
一上來首先應該看這門,這章會詳細說到計算器的用法,這樣看後面幾門也會方便些,這門注意下什麼是MAD,CV,連續復利計算,critical
value,p-value,兩種假設檢驗的錯誤,4種抽樣方法的不同,parametric tests 和unparametric
tests,還有年金的計算就差不多了。不過要小心年金的計算,是不是先付年金等等,這邊計算起來還是要格外小心的
2.經濟學(比重10%,難度B-)
個人認為是CFA1級里最簡單的一門,可能在第一輪准備的時候並不覺得,不過真到最後就會發現,其它科目知識點雖然簡單但是龐雜得很,只有這門,只要抓住精髓,考試的時候簡直是輕松的很。這門需要注意:什麼是MC,MB,MP,MRP,等各種M的東西,所有者和消費者surplus部分要認真理解下,何為資源分配的有效,各種事情對surplus,MC,MB的影響,對於各種曲線,分清楚長期和短期,公司和行業,線移動的因素,何處交點為最佳,何處交點最有效,何處是surplus,各種效應,D,MB,MR的關系,wage
rate的准確含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LAS,SAS和AD的影響因素(這點幾乎是這門後半部分的精髓
3.財務報表分析(比重20%,難度E)
沒懸念的,這部分是CFA課程的重點也是難點,再怎麼強調多多復習這部分也不為過!!!
主要知識點有:
Session 7 主要講的IFRS 和 U.S. GAAP在不同情況下的區別,還有各種statements的元素構成。
Session 8 就是集中在Income statement, Balance Sheet, Cash flow statement 和
各種Ratio analysis。這一章節需要注意知識點是Revenue & Expense recognition, Basic and Dilute
EPS, Goodwill; Trading, Holding to maturity and Available for sale securities,
然後cash flow statement中重點要會Direct & Indirect method, 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轉化。Ratio
analysis中需要注意ROE中Basic & Extended DuPont equation以及四大Ratio: Activity,
Liquidity, Solvency and Profitability ratios。
Session 9 這部分是個硬骨頭,真的不好啃,知識點也是灰常灰常集中。
ⅰ. Inventories這一小節中,需要懂得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
在IFRS和GAAP兩種准則下的庫存定價方式,然後是FIFO/LIFO對報表中四大ratio的影響,接下來就要熟練地將基於LIFO會計假設的報表數據轉化成基於FIFO的情況,了解LIFO
reserve 和 LIFO liquidation.
ⅱ. Long-lived Assets中首先要了解Capitalization & Expense 對net income,
stockholder』s equity, cash flow 以及對四大financial ratios的影響,然後就是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 development,Depreciation method, Asset retirement
obligation對ratios的影響。最後要注意的就是虛幻的goodwill了,Impairment of goodwill。
ⅲ. Income Taxes, 這一部分重點是在各種情況下學會判定deferred tax asset 和 deferred tax
liability。
ⅳ. Long term Liability and leases這一小節是極度繁瑣,首先公司發行premium and discount
bond對各種ratios的影響,convertible debts and debts with
warrants。在Lessee一方看來,operating和finance lease對各種財務數據的影響,然後,在lesser一方看來,sale-type
and direct financing lease, operating lease對financial ratios和cash
flows的影響。最後,off-balance-sheet financing,footnotes disclosures.
尤其需要認真掌握注意的點有:
各種計價方法,LIFO和FIFO,2個lease,資本化和費用化,回購和分股利,折舊和攤銷,存貨,無形資產,長期資產revaluation
model,折舊方法,tax rate的變化,折價和溢價債券,funded
status,幾種改變現金流的方法,3種security的會計處理,GAAP和IFRS的區別,這些都是財報的重中之重,常常會把這些東西的變化和替換與財報上的科目和比率的變化聯系起來,大家要注意~~
4.公司金融(比重8%,難度C)
相比我們南財金融專業大三學的那本《羅斯公司理財》,CFA1級的公司金融部分簡直是小兒科,通篇就強調了個資本成本的問題,什麼MM定理根本連影子都沒找到,本門注意下在進行capital
budgeting時什麼是算的,什麼是不算的,pro-forma financial
statements在deficit和surplus兩種情況下的處理方式,什麼情況下IRR和NPV用的多~總之這門考得也很少,難度也有限。
5.投資組合管理(比重5%,難度C+)
其實這門呢,個人覺得考試的時候還是蠻難的,知識點在我們南財金融專業大三學的《證券投資學》里幾乎都談到了,本身notes上講的倒也不難,不過貌似做到sample,mock還有最後考試時還是蠻難的,可惜也就5%的比重,沒什麼大不了的啦~~這門重點就是CML和SML,另外就是sharp-ratio,M平方,關於Treynor
measure和Jensen『s alpha最好還是記一下它們的公式,雖然不好記,但狗血的是我這次考試竟然考到了,然後我果斷蒙了一個。。。
6.權益投資(比重10%,難度C+)
注意什麼是information efficient,allocation efficient,operationally
efficient,ABS和ABM的不同,另外一大重點就是權益定價的幾種方式,這個還是要好好看看的,此外,有效市場理論在我們學的《證券投資學》里也講得差不多了,不難的~~
7.固定收益證券(比重10%,難度C+)
注意:贖回問題(call)的兩種方法,yield curve和price-yield
curve的區別,N種風險的區別以及影響因素(重點),MBS,MPS和CMO的掌握,各種收益率的計算也是這門的重中之重,注意收益率是不是默認的按一年的算,如果遇到半年的怎麼和一年的進行轉換,是spot還是forward,關於再投資風險的深刻理解,此外還有久期,不過不難~~
8.衍生品投資(比重5%,難度D)
這部分就是要理解具體該怎麼結算(小心細節),如何提前結束合約,重點是期權部分,期權的定價不要求理解,但肯定要背得的,考試幾乎必考~~
9.其它類投資(比重5%,難度E)
就正常看看notes吧,考試的時候難起來看再多遍notes也不會做,不過才5%,所以沒關系~~~~
10.道德(比重15%,難度D)
道德這部分啊,也是CFA的重點和難點了,而且每一級都要考,著實要命,據說有著道德不過50%正確率,其它部分再高不能過的「謠言」,總之除了財報,就該好好看看它了,道德一方面題目較長,對於英文不太好的同學來說是個小挑戰,考試都是進行案例分析,問你這個是違反了准則還是沒啊,是違反幾條啊,違反哪條啊,所以,不管看不看道德手冊。
③ 現金流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在哪裡
高頓財務培訓開設《現金流與營運資本管理》課程,全球領先的資金管理實內踐深度解析與全容景透視,現金流與營運資本管理實踐全新的應用。課程安排和大綱您可以向在線客服進行索取。
高頓財務培訓是中國財務培訓行業的引領者,系統財務培訓提供商。詳情點擊高頓財務培訓官方網站。
④ 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最根本的措施是什麼
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提出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重點」,全面推進科技工作向縱深邁進。
他進一步解釋說,何謂「一個中心,兩個重點」,即「結合當前形勢,重點圍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個中心任務,緊緊抓住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這兩個重點。」「科技支撐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概括起來就是36個字,即加強重大專項、支撐產業振興、發展高新產業、支持企業創新、深入基層服務、促進人才建設」。面對記者的提問,萬鋼這樣回答。
實施重大專項與擴內需、保增長相結合
萬鋼表示,《規劃綱要》確定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涉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生物、能源等國家戰略性產業,投資規模大、關聯度高、產業鏈長。到2020年,重大專項總投入將達到1萬億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財政將超過5000億元。
重大專項的實施如何與擴內需、保增長緊密結合一直是萬鋼部長考慮的問題。「重大專項的實施,不但對於培育和形成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戰略性產業和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實施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科技成果,帶動新產品的開發、產業技術升級,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和就業機會,催生和引領產業發展的革命性變革,對於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將起到直接的作用。這是體現『治本』的重大舉措。」
萬鋼認為,「關鍵是要遵循科學發展規律,充分利用多年來自主創新形成的成果,篩選出對當前產業發展和擴大內需最具影響,已有較好基礎的攻關任務,加快實施,力爭早出成果、快見成效,努力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
科技支撐與產業振興、企業創新、產業集群相結合
「當前科技支撐的著力點就是要有效支撐和服務於中央擴大內需十項措施和十大規劃的實施。首當其沖的是盡快把已有的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用起來,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經過各類科技計劃的持續支持,在國民經濟主要產業領域已經積累了一大批自主創新的技術和產品。加快已有科技成果,特別是高新技術和產品的轉化和規模化應用很有基礎,釋放多年技術創新成果所積蓄的能量,是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最直接的措施。」萬鋼說。
如何促進重大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萬鋼指出,「一要加快推廣應用一批能有效促進產業升級、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的自主創新技術和產品,加大產業化、商業化和規模化應用力度,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水平。二要發揮轉制科研院所的作用,選擇一批轉制院所,作為產業振興的技術創新支撐平台,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聯合行業大型骨幹優勢企業和高等院校,加快產業共性技術和競爭前技術的研發推廣應用。」
對於如何保護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中小企業、高新產業,萬鋼說:「我們將啟動技術創新工程,加快推進,綜合運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務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一是整合現有資源,形成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台;二是面向重點產業,建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三是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在此次金融風暴中,高新區也受到了沖擊,但相比全國情況,增長依然平穩強勁,仍保持18.6%的增幅。有些產業如動漫、游戲、軟體、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呈現出逆勢上漲的趨勢。科技部要充分發揮高新區的集聚、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快發展新能源、生物、信息、航空航天等戰略性產業,形成產業集群,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支撐區域經濟增長。」
實施民生科技工程,發展現代農業技術
萬鋼在采訪中表示,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民生科技工程,加快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有利於科技成果惠及大眾。「一是實施改善人居環境科技行動。結合拉動內需的相關民生工程,大力推廣節能省地宜居住宅等先進適用技術,提高投資項目科技含量。二是繼續實施全民節能減排科技行動。加快研發推廣節能減排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生態修復重建技術。三是加快推進全民健康科技行動。重點在基層和社區衛生系統,推廣新型數字化醫療技術和設備。四是加快實施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動,加大公共安全科技支持力度。」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擴大國內內需,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萬鋼部長說到這里語重心長,「我們要加強城鄉科技統籌,引導科技資源和要素向農業農村轉移,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一是繼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二是加快農村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三是啟動實施農村科技創業行動。」
組織動員科技人員面向經濟建設,面向企業開展創新創業
據統計,我國目前約有70%以上的科研人員在企業,如何調動和激發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我們首先要繼續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建立與企業緊密結合的有效機制。還要利用科技中介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搭建科技人員與企業雙向選擇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長效機制。此外,要從科研院所和高校選派一批科技人員進入企業,研發技術、開發產品。特別是鼓勵科技人員帶技術、帶產品進入企業推廣應用。最後,還要鼓勵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無形資產入股等方式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面對記者的提問,萬鋼這樣回答。
萬鋼指出,科技與金融結合是關繫到科研人員創業和企業創新的關鍵。他說:「我們已經採取了許多切實有效的措施,如制定出台了『關於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的若干意見』,還將通過深化科技保險試點,研究建立利用科技保險工具對使用國內自主研發的首台(套)設備的風險補償機制。大力推進科技特派員的授信業務和農業科技小額貸款試點業務,支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規模,推進科技擔保體系建設,促進創業板盡快推出,擴大股權代辦轉讓系統試點工作,繼續組織發行第三期國家高新區企業債券。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資源
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科技合作和交流對我國科技進步有哪些積極作用?
首先,我們必須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分享世界先進科學研究成果,包括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等全球性重大科技問題等,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同時,積極吸引有實力的跨國公司拓展在華業務,鼓勵其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加強在華的研發力量。此外,還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鼓勵我國企業引進制約自主創新的關鍵技術、知識產權和關鍵零部件,加快提升創新能力。要鼓勵有能力有實力的科技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研發基地,面向國際需求,研發產品、開拓市場、匯聚人才。
(光明日報)
⑤ 我需要一篇中專生國際金融專業的論文2500字 以(金融危機)為話題
我有,發給你吧。是pdf格式的
對美國金融危機的思考
林正平①
摘 要:美國金融危機不可避免的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造成沖擊。在此背景下,審視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
經濟發展狀況,可以看到中國經濟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現階段,堅持改革開放,
穩定國內金融市場,深化金融改革,堅持發揮政府調節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積極參加國際合作等舉措,都
將有助於中國更好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美國金融危機;改革開放;新興市場國家;政策主導
中圖分類號:F831.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768(2008)12-0017-05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強調指出,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際
經濟環境中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告誡全黨增強憂
患意識,積極應對挑戰,最重要的是把我國自己的事情辦好。
最近美國經歷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機,對國際市場造成的嚴重沖擊和對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憂慮。我們要以國際視
野和戰略眼光,審視這場危機的起因、過程、負面效益以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冷靜觀察,認真
應對,繼續解放思想,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在應對危機中著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同
時,負責任地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維護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穩定。我們應抓住歷史賦予的機遇,
通過總結經驗教訓,更加自覺地踐行科學發展,堅持改革開發,繼續推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美國金融危機的主要症結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各種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生產要素跨越國界流動。具體包括貿
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和投資跨國化、金融全球化,其中貿易、生產的全球自由化是全球化的基
收稿日期:2008-10-11
作者簡介:林正平,男,福建中誠信信用評級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經濟師。
國際金融危機專欄
18
礎。由於經濟運行日益以金融活動為中心,以金融關系為紐帶,所以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
核心,並成為全球化新的主導動力;也因此金融成為新自由主義、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化三者之中
的主導力量。在這樣特定的新國際環境中,美國為挽救經濟推行了一種借錢消費的經濟增長方式,
利用美元霸主權地位和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濫用金融衍生品。在無力監管的情況下,通過
各種金融工具誘導人性的貪婪與投機,在消費模式上,從以收入為基礎的儲蓄模式向以資產為基
礎的儲蓄模式轉變,不斷擴大消費信貸,帶來了大量的透支消費和高負債;金融職業道德上,高
薪激勵離開了合理邊界,高管與普通員工的薪酬差距無限制地放大,大搞金融冒險,設計的金融
產品無限延長了信用鏈,不斷升高虛擬性,信用關系高度復雜化,產權關系越來越模糊,可控性
越來越低,風險性越來越大。特別是危機已經開始擴散,如花旗、美林、瑞銀等大型金融機構出
現巨虧,市場流動性驟減,還繼續推出金融資產違約保險。所謂「信用違約互換」(CDS),這個產
品說是保險,但擔保對象不透明,已經看不到其價值所在,不能定價,也不能很好地在市場上交易,
實際已經異化為買賣雙方的對賭行為。最後風險爆發,根本不能避險,反而加劇了信用危機。
二、透過危機看中國經濟發展
二十一世紀是二戰以後全球經濟最好時期。這個時期全球經濟的特點,基本是美國憑借其相
對發達的金融體系和先進技術,依託資產價格泡沫的財富效應,支撐了亞洲製造圈的迅速擴張,
進而帶動了中東能源及國際大宗商品供應國的發展,推動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最終造成全球經
濟增長潛力的過度消耗。國際收支表現上基本是東亞國家輸出實體商品,資源國家輸出資源,美
國輸出美元及金融產品以換取商品和資源。在這場全球產業大轉移中,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既求
生存,又求發展,以政策性開放為主導,選擇了國家主導性的市場經濟模式,並以漸進式區域開
放為經濟轉型的主線,實現了開放與改革的良性互動,使整個經濟向開放型轉變。這個階段中國
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體現,主要依靠政府主導的低成本勞動力優勢,付出資源環境代價,依賴擴
大出口來平衡國內儲蓄,通過商品輸出消化吸收國內過剩的儲蓄資源,從而迅速提升了國家工業
化水平,也壯大了整體經濟規模,為繼續發展打下了結實基礎。無疑這是一個必然而成功的選擇。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實現了從半封閉經濟到全方位開放,進出口貿易增長104 倍,在世界
貿易中的位次從32 位到2004 年開始穩居世界第三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例,從1978 年的不
到1%提高到2007 年的8%;從1993 年起,連續15 年成為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到
2007 年底,全國外商直接投資以年均20.1%的速度增長。
近幾年全球經濟從不平衡到平衡的發展循環,是建立在支持經濟平衡的新興市場國家自身不
平衡的基礎上。我國的政策性開放的發展路子得到了利益也帶不少問題:首先,世界出現了以美
國為代表的資產膨脹型的過度消費模式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過剩生產型增長模式的結構
失衡。那些過度消費模式的歐美國家在虛擬經濟過度膨脹的條件下,長期奉行低利率政策,貨幣
過度發行,加劇了金融體系乃至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的脆弱性。而發展中國家大量出口,推進了
投資,壓抑了本國消費,加劇了經濟結構不平衡。改革開放的開始年份,我國投資與消費的拉動
作用基本交替變化,其規律是出口增長快、經濟高速增長年份,投資對經濟增長率貢獻高於消費;
經濟比較正常年份,消費貢獻率則高於投資。但2001-2006 年消費增長拉動力明顯減弱,進出口
對任務貢獻率在1999 年前呈起伏不定,往後年平均在7%左右,2005 年開始穩定在20%到24%
之間。而消費率卻低於50%,有的年份只40%左右,一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 個百分點。其
19
次,由於投資、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我國進入世界資源型產品的最大生產國、
最大需求國和最大消費國的行列。2007 年以來雖然重要礦種對外依存度有所下降,但如原油、鐵
礦石等仍在50%以上,已出現大量的資源環境問題。第三,近幾年我國國際收支不僅總量規模快
速增長,而且已出現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為特徵的勢頭,2000-2007 年國際收
支總順差逐年擴大,2007 年達4453 億美元,年均增長53%,順差占同期GDP 的比例越來越高,
平衡狀態偏離度在逐步擴大,給宏觀調控尤其是貨幣政策帶來越來越大壓力。
現在我們處於更加開放和偉大變革的時代,我國出口已佔 GDP 的37%,而美國這個比例不
足10%。這種結構已被世界各國走過的歷程證明,非常容易受外國經濟的影響。隨著全球化的不
斷深入,世界范圍內產業轉移、轉型和升級還在繼續延伸,而全球市場是一種零和博弈,市場變
化最終都表現為財富和資產的轉移,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堅持改革開放,把
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上一個新的平台。
三、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改革開放是
中國發展的永恆動力,根據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我們應該用發展創新思維來轉變引導社會
的思維定式,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始終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突出實踐特色,繼續
解放思想,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立足自身是應對危機最重要的有效手段,也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一)認識自己,增強信心,抓住機遇,積極應對
這場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是長期積累的失衡矛盾最終釋放的必然結果,風險前所未有,機
遇前所未有,我們要在困難中發現機遇,在風險中尋求發展。目前金融危機繼續向實體經濟轉移,
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盪,外部風險加劇。雖然目前我國各項經濟指標都很健康穩定,我國金融市
場體系相對獨立,受到這場危機的直接沖擊要好於歐洲等其他國家,但要看到我國經濟的負面問
題,已經越來越表現為經濟下行的風險。歐美需求減緩,由於價格成本和改革開放時間的長短,
以及認識深化等原因,我國的外部需求減緩程度可能更甚於全球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目前中央已
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經濟大起大落,作為科學發展的首要目標,著力擴大消費需求,
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同時努力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當前的
問題是:(1)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受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長緩慢、資產財富縮水、社會保障制度
完善尚待時日、農村改革發展需要一個過程等因素的制約;(2)我們在踐行科學發展中,要重新
定位和糾正過去那種犧牲勞動者利益、損害環境、濫用土地、削弱經濟自主性等行為,必然要推
高勞動成本、環保成本,甚至必要時提高農產品價格;(3)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不可避免要
經受一個與國際價格體系接軌的長期痛苦的通貨膨脹。
美國是黃金儲備大國、石油儲備大國和農產品出口大國,從次貸危機看,不否認美國通過降
低美元利率的預期,促使大宗商品暴漲,從中獲得巨大利益。美元今後會不會再次走弱和大宗商
品階段性上漲,如何判斷美元走勢,已成為我國外匯增值以及與外匯有直接間接關系的產業、企
業的關鍵和核心問題之一。這些問題突出表現為當前我國國內能源、土地礦產資源等重要資源緊
缺、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相互疊加,給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造成巨大
的壓力,進而給經濟增長、勞動就業、幣值穩定及國際收支平衡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中國目前
經濟基本面是好的,有條件、有能力抵禦外部沖擊。但是目前我國還是依賴出口和外資的經濟增
20
長模式,近年來我國每年10%左右的GDP 增長中有2~3 個百分點來自外需貢獻,國家統計局初
步測算,今年前三季度增速回落2.3 個百分點,其中有1.2 個百分點來自出口減速。財政收入8
月份增速還能堅持兩位數,9 月份回落到3.1%,而財政支出壓力在不斷增強。外匯儲備也出現異
常現象,9 月份新增214 億美元,低於FDI 和外貿順差之和,一反過去高於而且有的月份高很多
的現象。應該看到我國經濟在全球化和遭遇全球性危機的沖擊,還顯得比較脆弱。所以,發展仍
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速增長仍是我國和平崛起的必要條件。當前首先要減少、消除危機
沖擊的損失,進而利用危機削弱競爭對手的機遇,建立鞏固國家和民族資本對國內市場的主導,
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全球經濟發展格局在不斷調整,各國經濟增長模式都應不同發展階
段的經濟背景條件變化和要素約束而變化。根據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條件,要把發展理念、措施、
政策引導到真正的經濟增長上來,不斷提高生產率和技術水平,不能無限的增加投入。經濟工作
要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在推動經濟三大輪子中,堅持「三架馬車」均衡拉動,三大產業協
調運行。在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的同時,投資與出口以及利用外資方面都不能偏廢,著重點在加快
結構調整。投資仍是目前保增長的重要動力,我國資本/勞動力比率還遠低於美國、日本水平,城
市化率不僅低於韓國,也低於菲律賓。同時鐵路、公路等大項基礎設施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可以
總結1998 年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通過增發長期建設國債,甚至允許財政收入有穩定來源、財
政盈餘穩定的省市發行地方建設國債,增加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投入)。房地產業在投資中的
比重約1/4-1/5 之間,涉及50 多個行業,對於保增長和勞動就業有許多積極作用,仍要作為國民
經濟的支柱產業,重在結構調整。出口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目前仍處於重要地位,至今我國作為
全球重要製造業的基本地位沒有改變,出口的比較優勢還沒有消退。現在貿易政策上應有戰略作
為,要著力於通過政策制定培育我國經濟的競爭優勢,穩定出口,同時加強外貿產品和區域的結構
調整。據海關統計數據,1996-2007 年我國與歐盟15 國的貿易增長還超過中美貿易增長,亞歐之間
經濟上互有需求是增長合作的主要動力所在,同時要大力開拓拉美、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
(二)堅持發揮政府調節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這場危機給世界各國一個重要警示,那種認為政府對經濟「無為」的自由主義經濟的英美模
式再次接受檢驗而適當淡化,中國模式引人注目。市場確實具有高效、自我平衡和自愈功能,但
自由市場經濟引發的道德風險在這次危機中得到全面徹底暴露。充分說明市場功能還不足以與市
場自身的問題所產生的巨大破壞力相抗衡,政府管制是必須的,宏觀調控更需要貫穿市場經濟的
全過程。改革三十年來我國選擇政策主導的市場經濟模式,不改變國家的控制和管理,由國家主
導工業化和管理資源、能源產業,政府是強大的經濟組織力量,體現了國家經濟的控制力和政府
管理的主導性作用,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同時也要看到近幾年全球化深刻改變了我國經濟增長的
外部環境,發達國家基本吸納了我國由於日益增長的、龐大的國內儲蓄,通過龐大的投資活動而
形成日益增長的產能所產出的剩餘產品,在一定意義上是外部失衡掩蓋了內部失衡。今天我們要
從戰略上解決現階段生產過剩的矛盾,不能長期用價格管制和政策性補貼的方法應該理順價格市
場形成機制。不然,扭曲了市場,扭曲了企業利潤,還扭曲了許多問題,隨著時間推移,問題會
越積越多。
(三)深化金融改革,為科學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
隨著我國經濟下行風險和行業風險的逐步暴露,流動性風險將越顯突出。前一段物價上漲,
某種意義上是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成熟的必然結果。目前我國應對通貨膨脹的措施和效果要好於周
邊國家,統計數據已出現CPI 連續五個月的減緩趨勢。雖然目前還不能因此對物價控制放鬆,但
21
當前信心是第一位,在實行適度放鬆的貨幣政策中,應該增強市場參與者的信心,保證金融體系
尤其是銀行的流動性。預計短期內我國仍然保持負利率時代,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央行在進一
步完善流動性管理,商業銀行應順應宏觀調控政策,履行社會責任,實行區別對待的信貸政策。
增加流動性有可能帶來通貨膨脹壓力,現在的難點在於既要考慮貨幣的波動,更要考慮由此帶來
的信心散失問題,這就是宏觀調控科學性所在。
這場危機暴露了美國虛擬經濟過度脫離實體經濟,最後變成禍害社會的「洪水猛獸」。我國
今天則完全不同,虛擬經濟整體還處於淺層次階段,與實體經濟的匹配總體還有較大的距離。虛
擬經濟的適度發展,不但可以使經濟社會中投資與金融商品的貨幣需求量增加,推動儲蓄轉化為
投資,還可以吸收過多的流動性,而且可通過金融產品發現價格和定價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
著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益,進而影響實體經濟。特別是在開放條件下,在一個國際化環境中,一流
的企業更需要一流的金融服務。目前當務之急要深化金融改革,建設多層次、能適應各種所有制、
行業、企業金融需求的金融體系,為科學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目前應該解除一些不必要的
金融管制,解決金融壓抑問題,建設一個充滿活力的金融體系,否則,只能成為金融風險的被動
承擔者。當然,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有一個穩定關系,不能無限延升信用鏈和過高的杠桿比率,
假使過多的脫離實體經濟,必然要造成龐大的泡沫。金融業要煉好內功,尤其要完善治理結構,
明晰產權關系,加強內控機制,使每個從業人員都具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同時讓所有市場參與者
承擔風險,並在承擔風險中得到應有的回報。
(四)積極參加國際合作,為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新國際金融貨幣體系而努力
由於全球化的深化,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影響在不斷加深。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上
升,我國將在全球的經濟、匯率、環境乃至防病衛生等方面負起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責任。面對
這場危機,我們同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應對這場危機作出經濟努力,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維
護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穩定。當前國際和國內都是一個轉折點,都要關注美國這樣一種債務帝國
的發展方式能不能持續下去,美元的世界主導地位是否會動搖,美國的霸權地位走勢如何,美元
能否回歸現實,等等。目前這些問題還難以回答,但必須看清其大體走勢,從長期看必須呼喚公
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建立公平合理的新國際貨幣體系,讓發展中國家有更多的話語權;從現階
段看要同世界各國一道關注國際資金在全球流動的監管,同時從中發現蘊藏著的發展機會,並維
護國家經濟金融的安全。這些方面的努力是長期的,也是艱苦的,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
⑥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完善產權制服和要素市場化配置
⑦ 國際金融專業怎麼樣
國際金融專業 很牛!
金融學王牌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的整體實力最強,各個分科目實力平均;
北京大學側重金融管理;
廈門大學側重貨幣銀行、金融工程;
復旦大學是僅次於人大的金融綜合性大學,尤其是國際金融表現突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金融專業實力強,十分注重抓英語;
南開大學的保險精算全國最好;
中央財經大學具有區位優勢,有好的學校條件;
湖南大學是全國最早引入保險精算的學校;西南財經大學該專業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西安交通大學該專業為中國人民銀行直屬院校重點專業;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科在全國的金融教學和學術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聲望和較大的影響;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金融證券實力強大,是國內研究方向最齊全,專業最全的學科;
清華大學金融工程、微觀金融走在我國最前列。
學習內容
金融學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方向有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銀行業務、公司金融等。
就業方向
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總體上的就業方向有經濟分析預測、對外貿易、市場營銷、管理等,如果能獲得一些資格認證,就業面會更廣,就業層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特許財富管理師(CWM)、基金經理、精算師、證券經紀人、股票分析師等。
⑧ CFA一級考試都有哪些考點重點
CFA一級考試課程著重於投資評估和管理工具,包括資產評估和投資組合管理技巧的入門介紹。CFA一級考試側重點科目包括職業倫理、數量分析、財務報表分析、經濟學、組合管理、固定收益、權益、衍生品、公司金融和其他類投資。
CFA考試第一階段(LevelⅠ)形式為選擇題(Multiple Choice),每卷各120題,共240題。
CFA一級學習重點職業倫理: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和道德素養,特別是國際上對受託人的責任的要求,降低了公司內部人員職業違規方面的風險,同時提升公司內部的整體職業素養,由此提高公司整體的管治。
數量分析:定量分析就是以數量工具測算投資組合關聯性,概率統計,為設定合理理性的投資規劃提供技術支撐。在一級二級考試中是考試佔比比較大的考試科目,考察金融分析中的一些常用的計算方法。
經濟學:經濟學課程以經典宏觀、微觀經濟學內容講解彈性、價格曲線、生產者剩餘、消費者剩餘、壟斷和市場形態,宏觀金融政策和中央銀行等知識,讓考生了解經濟運行的宏觀和微觀經濟知識。
財務報表分析:財務報表是一級二級的考試重點,內容涉及三大會計報表,現金流量測控,養老會計、管理會計、稅收規避FACC等會計術語,考試難度不大,並且現在的考核方式更加靈活。一級二級中財務報表是重點科目,佔比考試20%左右的權重,權重較大。
公司理財:公司理財詳細的介紹了資本的成本,使公司規劃出最合適的資本結構,來獲得資本的最優收益。在制定資本預算時,可做出正確的現金流量估計和風險分析,從而作出正確的決定。在決定股利政策時,充分了解其中的資訊和意義。深入地了解如何實現公司融資結構與投資結構的最優化。權益類投資分析:權益證券分析詳細介紹了上市、集資時的定價流程,在收購合並時該付出多少。也可在評估過程中了解行業的前景,從而作出正確的商業決定。以及並購行動中,如何合理評估企業的價值。
固定收益類投資分析:固定收益證券介紹了債券市場的運作、發行債券時的定價問題,同時亦可以認識如何把資產證券化出售。在整個過程中了解到投資債券的風險,以及資產抵押債券(ABS)與保險資金固定收益分析。
衍生類投資分析:金融衍生品詳細介紹如何面對現今大幅波動的金融、商品市場,運用各種衍生工具作風險管理,對沖風險和減少損失。反之,亦可作投機炒賣或作套活動。
其它類投資分析:其它投資詳細介紹了非傳統的投資工具,如對沖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和房地產信託基金等等,和認識投資這些工具時面對的風險。
投資組合管理:投資組合管理旨在是給人了解投資組合業務進行的整個流程,如何配合客戶需求,計算回報、釐定風險,運用投資組合管理理論作資產分配、分散風險、並且定時作出檢討如何利用投資組合法,提升保險公司資產管理水平。
⑨ 國際經濟學問題
1.指派法則,將穩定國內經濟使其在沒有過度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達到充分就業之均衡的任務分配給財政政策,而將穩定國際收支的任務分配給貨幣政策,讓每一種政策工具集中於一項任務,從而免去了部門間不必要的協調甚至妥協。 2.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了三種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1、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間,主要西方國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國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幣作為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在金本位體系下,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例如一個英鎊的含金量為113.0015格林,而一個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林,則:
1英鎊=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兩國貨幣的含金量不變,兩國貨幣的匯率就保持穩定。當然,這種固定匯率也要受外匯供求、國際收支的影響,但是匯率的波動僅限於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黃金輸送點是指匯價波動而引起黃金從一國輸出或輸入的界限。匯率波動的最高界限是鑄幣平價加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出點(Gold Export Point);匯率波動的最低界限是鑄幣平價減運金費用,即黃金輸入點(Gold Import Point)。
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外匯匯率上漲超過黃金輸出點,將引起黃金外流,貨幣流通量減少,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從而提高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反之,當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時,外匯匯率下跌低於黃金輸入點,將引起黃金流入,貨幣流通量增加,物價上漲,輸出減少,輸入增加,最後導致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由於黃金輸送點和物價的機能作用,把匯率波動限制在有限的范圍內,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的作用,從而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35年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匯率從未發生過升貶值波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停止黃金輸出入,金本位體系即告解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貨幣基本上沒有遵守一個普遍的匯率規則,處於混亂的各行其是的狀態。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保障了國際貿易和信貸的安全,方便生產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的匯率風險,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但是,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
2、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可以說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5個同盟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開了「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合作機構(1945年12月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規定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匯率制度以及解決各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措施,從而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匯率制度,概括起來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制度。具體內容是:美國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為 0.888671克,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為1盎司黃金=35美元。其它貨幣按各自的含金量與美元掛鉤,確定其與美元的匯率。這就意味著其他國家貨幣都釘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平價上下各1%的限度內波動,1971年12月後調整為平價上下2.25%波動,超過這個限度,各國中央銀行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保持匯率的穩定。只有在一國的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才允許貶值或升值。各會員國如需變更平價,必須事先通知基金組織,如果變動的幅度在舊平價的10%以下,基金組織應無異議;若超過10%,須取得基金組織同意後才能變更。如果在基金組織反對的情況下,會員國擅自變更貨幣平價,基金組織有權停止該會員國向基金組織借款的權利。
綜上所述,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實質上是一種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它兼有固定匯率與彈性匯率的特點,即在短期內匯率要保持穩定,這類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但它又允許在一國國際收支發生根本性不平衡時可以隨時調整,這類似彈性匯率。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貶值和美元停兌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盡管1971年12月十國集團達成了《史密森協議》,宣布美元貶值,由1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調整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貶值,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
固定匯率制解體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與黃金儲備之間的矛盾造成的。貨幣間的匯兌平價只是戰後初期世界經濟形勢的反映,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高估美元,低估黃金,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美元災加劇了黃金供求狀況的惡化,特別是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平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買方一相情願的價格。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
3、浮動匯率制度
一般講,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的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後,各國原規定的貨幣法定含金量或與其他國家訂立紙幣的黃金平價,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國家匯率體系趨向復雜化、市場化。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各國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求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浮;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就是貨幣升值,下浮就是貶值。
應該說,浮動匯率制是對固定匯率制的進步。隨著全球國際貨幣制度的不斷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78年4月1日修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條文並正式生效,實行所謂「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由於新的匯率協議使各國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具有很強的自由度,所以現在各國實行的匯率制度多種多樣,有單獨浮動、釘住浮動、彈性浮動、聯合浮動等待。
(1).單獨浮動(Single Float)。指一國貨幣不與其它任何貨幣固定匯率,其匯率根據市場外匯供求關系來決定,目前,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在內的三十多個國家實行單獨浮動。
(2).釘住浮動(Pegged Float)。指一國貨幣與另一種貨幣保持固定匯率,隨後者的浮動而浮動。一般地,通貨不穩定的國家可以通過釘住一種穩定的貨幣來約束本國的通貨膨脹,提高貨幣信譽。當然,採用釘住浮動方式,也會使本國的經濟發展受制於被釘住國的經濟狀況,從而蒙受損失。目前全世界約有一百多多個國家或地區採用釘住浮動方式。
(3).彈性浮動(Elastic Float)。指一國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對釘住匯率在一定彈性范圍內可自由浮動,或按一整套經濟指標對匯率進行調整,從而避免釘住浮動匯率的缺陷,獲得外匯管理、貨幣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權。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幾個國家採用彈性浮動方式。
(4).聯合浮動(Joint Float)。指國家集團對成員國內部貨幣實行固定匯率,對集團外貨幣則實行聯合的浮動匯率。歐盟(歐共體)11國1979年成立了歐洲貨幣體系,設立了歐洲貨幣單位(ECU),各國貨幣與之掛鉤建立匯兌平價,並構成平價網,各國貨幣的波動必須保持在規定的幅度之內,一旦超過匯率波動預警線,有關各國要共同干預外匯市場。1991年歐盟簽定了《馬斯赫特里特條約》,制定了歐洲貨幣一體化的進程表,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歐洲貨幣一體化得以實現,歐盟這樣的區域性的貨幣集團已經出現。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過去美元在國際金融的一統天下,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體系將向各國匯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
⑩ 想考名牌大學金融研究生,不知道西方經濟學的難度有多深,有必要准備中級微觀課程嗎,希望各大蝦解疑
復旦的沒有那麼難的,以前是聯考,西經、貨銀、投資、國金這幾科,相對簡單。今年版沒有金融聯考權了,估計是和其他經濟學專業一樣,要考經濟學基礎了。復旦的經濟學基礎由四門課組成:微經、宏經、政經、國金(或國經),本科的教材足夠了,關鍵是要吃透,融會貫通。各科分數比例基本相當。難度上,政經稍微容易一點。建議去復旦求是報一個經濟學基礎的班,都是復旦經濟學院的老師上課的。跟老師混熟點,復試的時候甚至有機會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