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克魯格麥國際金融第十版習題答案

克魯格麥國際金融第十版習題答案

發布時間:2021-02-05 05:39:48

㈠ 求艾冬梅 matlab與數學實驗第二版課後習題答案 謝謝

已知α為銳角,tan(90°-α)= ,則α的度數為( )
A.30°
B.45°
C.60°
D.75°
【答案】A
10袋小麥以專每袋150 kg為標准,屬超過的千克數記為正數,不足的千克數記
為負數,分別記為:-6,-3,-1,-2,+7,+3,+4,-3,-2,+1,與標准質量相比較,
這10袋小麥總計超過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麥的總質量是多少千克?每袋小麥的平
均質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
149.8

㈡ 跪求計量經濟學詹姆斯第三版課後習題答案

1.最年輕11000分先生:2008年11月19日,詹姆斯率領騎士對抗擁有中國球員易建聯的籃網,他拿下20投9中砍下了31分8板4次助攻,這也使得他超越了科比,成為NBA歷史上總得分達到11000分的最年輕球員。那一刻籃網眾將見證了一個神話的誕生,包括文斯-卡特、德文-哈里斯、阿聯在內,都對小皇帝的強悍表現感到由衷的佩服。「我在比賽中從不放棄,這就是我們全隊一直保持的風格。」詹姆斯顯然有些得意。他那股對手越強我愈更強的霸氣,讓新澤西的主場觀眾都要叫好,回想起來,當年能夠做到這一點也只有邁克爾-喬丹。2.騎士歷史第一位得分王:上賽季是詹姆斯加盟NBA的第5個年頭,目前僅有23歲的他賽季出場75次,共得到2250分,成為本賽季的常規賽得分王。場均交出30.0分7.9個籃板和7.2次助攻。詹姆斯的場均30分,使得他成為騎士歷史上第一個常規賽得分王,而且場均7.9個籃板也創造了個人職業生涯的新高。「他獲得這個榮譽一點都不讓我感到驚奇。」騎士主帥邁克-布朗說道。「他還能做得更出色。」3.最年輕的50分俱樂部成員:他是NBA最年輕的單場得到50分的球員。4.比肩魔術師,首演三雙奇跡:在小皇帝的首場季後賽比賽,2006年4月22日對陣奇才,他拿下32分11個籃板11次助攻拿下三雙,他成為自約翰尼-麥卡蒂和魔術師約翰遜之後,唯一一個在自己的季後賽首演拿到3雙的球員,再創奇跡。5.美國美男:小皇帝成為歷史上第三個登上美國著名時尚雜志《Vogue》的男性,也是第一位黑人,此前曾有幸登上這本傳奇雜志封面的男性是理查德-戈爾和喬治-克魯尼。6.騎士搶斷第一人:2008年12月9日,面對猛龍,小皇帝開場就送出2次搶斷,幫助他超越傳奇巨星馬克-普萊斯,成為騎士歷史搶斷王。7.騎士歷史得分王:2008年3月21日,小皇帝一次艱難的上籃得分,使得他超過布拉德-達赫迪,成為騎士歷史得分最多的球員。8.NBA最年輕40分先生:小皇帝在19歲就在對陣籃網的比賽中完成了單場40分的壯舉,成為NBA最年輕的40分先生。2006年休斯敦全明星賽,小皇帝成為MVP,他自然也是NBA歷史最年輕的全明星MVP。9.騎士全明星獎項第一人:2003-04賽季的全明星新秀賽,小皇帝當選MVP,成為騎士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球員。10.NBA歷史最年輕三雙先生:2005年1月19日,27分11個籃板和10次助攻,20歲拿到生涯第一個三雙,他自然是NBA歷史最年輕的。11.高中傳奇人物:2002至2003年,連續兩年獲得《今日美國》評選的美國最佳高中生球員。也是第一個連續獲得最佳獎項的球員。12.歷史第一人:用395場比賽,成為進入聯盟最快達到10000分、2500個籃板、2500次助攻和700次搶斷以及300個蓋帽的球員,在這場11月3日對陣小牛的比賽中,以23歲308天的年齡成為完成這個紀錄最年輕的球員。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第三版)(董瑾)課後習題詳解!

(1)因為中國生產一單位計算機時間是加拿大的1.67倍,小麥是1.33倍,100/60>4/3 ,所以回中國具有生產小麥答的比較優勢,加拿大就具有運塌攔生產計算機的比較優勢。
(2)如果各國按照比較優勢生產和出口,加拿大進口小麥出口計算機,中國進口計算機出口小麥。
(3)兩國發生貿易的世界范圍價格:1單位計算機交換小麥在20單位至25單位之間。
加拿大進口一單位小麥需要出口1/衫舉22單位計算機,摺合成勞動時間來算,生產一單位小麥本國要用3小時,但生產1/22單位計算機本國要用60/22小旁胡時勞動,所以加拿大進口一單位小麥相當於用60/22小時的勞動換回本國3小時生產的產品,節省了3-60/22=3/11小時的勞動時間。
中國進口一單位計算機需要出口22單位小麥,相當於用22*4=88小時的勞動換回本國需用100小時生產的產品,節省了100-88=12小時的勞動時間。

㈣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課後習題答案

必修一課後題參考答案:
1.1 1.()活細胞:A、D、G、I; (2)死細胞:B、E;(3)細胞的產物:C、F、H。
2.(1)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因為大腸桿菌是單細胞生物);  (2)種群層次;  (3)群落層次。
1.2 1.B。
自我檢測:1.×。2.×。3.√。
選擇題1.C。2.D。3.B。
畫概念圖3個問號分別表示的連接詞是:不具有、具有、具有。
2.1 1.(1)√;(2)×。3.B。
2.2 1.(1)√;(2)√。2.A。 3.B。
2.3 1.(1)√;(2)√;(3)√。2.C。3.C。
2.4 1.(1)√;(2)√。2.C。 3.C。 4.C。 5.C。
2.51.C。 2.A。 3.D。
自我檢測:判斷題1.√。 2.×。 3.×。 4.√。 5.×。 6.×。
選擇題1.A。 2.B。 3.D。 4.A。
畫概念圖
二、知識遷移
自由水,結合水,自由水。
3.1 1.C。  2.A。  3.C。
3.2 1.圖1中,注字的「內質網」應是「高爾基體」,「高爾基體」應是「內質網」。染色質的注字指示線位置有誤。中心體還應包括指示線下方的中心粒。圖2中,注字的「核仁」應是「葉綠體」,「葉綠體」應是「線粒體」,「核糖體」應是「中心體」。
2.C。  3.B。  4.C。
3.3 1.(1)√;(2)×。2.C。       3.C。
自我檢測
判斷題1.×。  2.×。選擇題  C。
連線題
二、知識遷移
提示:與溶酶體的作用有關。細胞死亡後,溶酶體膜破裂,各種水解酶釋放出來,分解細胞中的蛋白質等物質,這時的畜、禽肉烹飪後更鮮嫩。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
三、技能應用
調暗視野有兩種方法:一是轉動反光鏡使進光量減少;二是選擇小的光圈,減少進光量。
4.1 1.√。 2.√。 3.×。
4.2 1.提示:細胞膜太薄了,光學顯微鏡下看不見,而19世紀時還沒有電子顯微鏡,學者們只好從細胞膜的生理功能入手進行探究。
2.脂質和蛋白質。
3.提示:這兩種結構模型都認為,組成細胞膜的主要物質是脂質和蛋白質,這是它們的相同點。不同點是:(1)流動鑲嵌模型提出蛋白質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有些橫跨整個脂雙層,有些部分或全部嵌入脂雙層,有些則鑲嵌在脂雙層的內外兩側表面;而三層結構模型認為蛋白質均勻分布在脂雙層的兩側。(2)流動鑲嵌模型強調組成膜的分子是運動的;而三層結構模型認為生物膜是靜態結構。
4.D。
4.3 1.D。2.A。
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判斷題1.×。  2.×。  3.×。  4.×。  5.×。
選擇題1.D。  2.C。
畫概念圖
5.1 (五)第一小節練習
基礎題
1.巴斯德:發酵與活細胞有關,發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發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但是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並裂解後才能發揮作用。
畢希納: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後繼續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薩姆納:酶是蛋白質。
2.提示:(1)細胞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成千上萬種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需要高效率地進行,酶的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得多。(2)細胞內的化學反應需要在常溫、常壓、酸鹼度適中等溫和條件下進行,無機催化劑常常需要輔助以高溫、高壓、強酸、強鹼等劇烈條件才能有較高的催化效率。
3.D。
第二小節練習1.B。  2.B。
3.提示:這個模型中A代表某類酶,B代表反應底物,C和D代表反應產物。這個模型的含義是:酶A與底物B專一性結合,催化反應的發生,產生了產物C和D。這個模型揭示了酶的專一性。
拓展題
1.(1)A點:隨著反應底物濃度的增加,反應速率加快。B點:反應速率在此時達到最高。C點:反應速率不再隨反應底物濃度的增加而升高,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2)如果A點時溫度升高10 ℃,曲線上升的幅度變小。因為圖中原曲線表示在最適溫度下催化速率隨底物濃度的變化。溫度高於或低於最適溫度,反應速率都會變慢。
(3)該曲線表明,B點的反應底物的濃度足夠大,是酶的數量限制了反應速率的提高,這時加入少量的酶,會使反應速率加快(圖略)。
5.2 1.B。
5.3 1.C。  2.B。
3.提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第一個階段完全相同:都不需要氧;都與線粒體無關。聯想到地球的早期以及原核細胞的結構,可以作出這樣的推測:在生物進化史上先出現無氧呼吸而後才出現有氧呼吸,即有氧呼吸是由無氧呼吸發展變化而形成的。先出現原核細胞而後出現真核細胞,即真核細胞是由原核細胞進化而來的。
4.不能。因為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也能形成ATP。
5.4第一小節1.(1)×;(2)√。2.B。3.結論是:葉綠體主要吸收紅光和藍光用於光合作用,放出氧氣。
第二小節練習1.(1)√;(2)×。2.B。  3.D。  4.C。  5.D。  6.B。
7.光合作用中光反應階段的能量來源是光能,暗反應階段的能量來源是ATP。
8.白天若突然中斷二氧化碳的供應,葉綠體內首先積累起來的物質是五碳化合物。
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判斷題1.√。  2.×。  3.√。
選擇題1.D。  2.D。
畫概念圖

6.1 1.C。  2.A。  3.D。  4.C,E。  5.B。
6.2 1.數目增多,染色體數目,穩定性差異。2.C。
6.3 1.(1)×;(2)√;(3)×。2.C。
6.4 1.(1)√;(2)√。
2.癌細胞的特點:細胞增殖失控,能夠無限增殖;細胞的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
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判斷題1.×。  2.√。
選擇題1.C。  2.D。  3.A。  4.A。  5.C。  6.A。
二、技能應用1.提示:(1)2~21.3;(2)21.3~40.6。
2.細胞周期:19.3 h;間期:17.3 h;分裂期:2 h。
三、思維拓展
提示:用哺乳動物小鼠進行胚細胞培養和成體細胞核移植實驗。
實驗設計和預期實驗結果如下,從而證明動物細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越受到限制,但細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步驟1:分離小鼠8細胞胚胎的一個細胞,培養到胚泡時期,移植到代孕母體子宮中,結果發育成小鼠;
步驟2:分離囊胚期細胞,移植到代孕母體子宮中,結果不能發育成小鼠;
步驟3:分離囊胚期細胞,將其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細胞中,可發育成小鼠;
步驟4:分離小鼠腸上皮細胞,將其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細胞中,可發育成小鼠。

必修2
第四章
4.1 1.TGCCTAGAA;UGCCUAGAA;3;3;半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2.C。
拓展題
1.提示:可以將變化後的密碼子分別寫出,然後查密碼子表,看看變化了的密碼子分別對應哪種氨基酸。這個實例說明密碼的簡並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由於鹼基的改變而導致的遺傳信息的改變。
2.提示:因為幾個密碼子可能編碼同一種氨基酸,有些鹼基序列並不編碼氨基酸,如終止密碼等,所以只能根據鹼基序列寫出確定的氨基酸序列,而不能根據氨基酸序列寫出確定的鹼基序列。遺傳信息的傳遞就是在這一過程中損失的。
4.2(五)技能訓練
1.提示:翅的發育需要經過酶催化的反應,而酶是在基因指導下合成的,酶的活性受溫度、pH等條件的影響。
2.基因控制生物體的性狀,而性狀的形成同時還受到環境的影響。
(六)練習1.A。2.(1)×;(2)×;(3)√。
拓展題
1.紅眼基因正常是形成紅眼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紅眼基因正常,並且其他涉及紅眼形成的基因也正常時,果蠅的紅眼才能形成;如果紅眼基因不正常,即使所有其他涉及紅眼形成的基因都正常,果蠅的紅眼也不能形成。
第四章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填表題 
 DNA雙鏈  1  C  G  T
 2  G  C  A
 mRNA  G  C  A
 tRNA  C  G  U
 氨基酸  丙氨酸(密碼子為GCA)
選擇題
1.D。2.D。3.A。4.C。識圖作答題(1)氫鍵斷裂;解旋酶;能量。(2)ACUGAA;轉錄。(3)2。(4)鹼基互補配對。
畫概念圖

二、知識遷移
核糖體、tRNA和mRNA的結合都是蛋白質的合成所不可缺少的。抗生素通過干擾細菌核糖體的形成,或阻止tRNA與mRNA的結合,來干擾細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細菌的生長。因此,抗生素可用於治療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三、技能應用
1.提示:可以通過查閱密碼子表,寫出每個氨基酸可能對應的鹼基編碼。
2.這種方法只能推測出可能的鹼基序列,而不能寫出確定的鹼基序列。這種方法簡便、快捷,不需要實驗。
3.推測不能代替用測序儀進行的基因測序。因為推測只能得出幾種可能的鹼基序列,而不能得到確定的鹼基序列。
四、思維拓展
1. C。
第五章
5.1 1.(1)√;(2)×;(3)×。2.C。3.B。4.A。
拓展題1.放療或化療的作用是通過一定量的輻射或化學葯劑干擾腫瘤細胞和癌細胞進行DNA分子的復制,使其產生基因突變,從而抑制其分裂的能力,或者殺死癌細胞。放療的射線或化療的葯劑,既對癌細胞有作用,也對正常的體細胞有作用,因此,放療或化療後病人的身體是非常虛弱的。
2.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患者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這說明,在易患瘧疾的地區,鐮刀型細胞的突變具有有利於當地人生存的一方面。雖然這個突變體的純合體對生存不利,但其雜合體卻有利於當地人的生存。

5.2 1.(1)×;(2)×。 2.B。
3.填表
體細胞
中的染
色體數 配子
中的染
色體數 體細胞
中的染
色體組數 配子中
的染色
體組數 屬於幾
倍體生物
豌豆 14 7 2 1 二倍體
普通小麥 42 21 6 3 六倍體
小黑麥 56 28 8 4 八倍體
拓展題
1.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絲分裂旺盛的地方,用秋水仙素處理有利於抑制細胞有絲分裂時形成紡錘體,從而形成四倍體西瓜植株。
2.雜交可以獲得三倍體植株。多倍體產生的途徑為: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3.三倍體植株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因此,不能形成種子。但並不是絕對一顆種子都沒有,其原因是在進行減數分裂時,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細胞。
4.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替代。方法一,進行無性繁殖。將三倍體西瓜植株進行組織培養獲取大量的組培苗,再進行移栽。方法二,利用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處理二倍體未受粉的雌蕊,以促進子房發育成無種子的果實,在此過程中要進行套袋處理,以避免受粉。
5.3 1.(1)×;(2)×;(3)×。
2.列表總結遺傳病的類型和實例。 
人類遺傳病的類型 定  義 實  例
單基因
遺傳病 顯性遺傳病 由顯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 多指、並指等
隱性遺傳病 由隱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
多基因遺傳病 受兩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 原發性高血壓等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遺傳病 21三體綜合征等
拓展題
提示:該女性不一定攜帶白化病基因;她未出生的孩子可能患白化病。
由該女性的弟弟是白化病的事實可知其弟弟的基因型為aa,因而推測其父母的基因型為Aa,則該女性的基因型有兩種可能:AA和Aa,AA的概率為1/3,Aa的概率為2/3。該女性攜帶白化病基因的概率為2/3,根據她丈夫攜帶白化病基因的情況,其後代攜帶白化病基因和患白化病的可能性分為三種可能:(1)丈夫不含有白化病基因;(2)丈夫含有一個白化病基因;(3)丈夫是白化病患者。遺傳咨詢師需要根據該女性的丈夫是否是白化病患者,或者是否有家族遺傳病史來作出判斷,提供遺傳咨詢。
第五章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1.×。2.√。3.×。4.×。5.×。6.√。
選擇題
B。識圖作答題1.雌;含有兩條х染色體。2.4;2。
畫概念圖

四、思維拓展
1.酶①或酶⑤ 。2.酶③ 。
3.提示: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白化病等遺傳病是由某些缺陷基因引起的,這些基因的產物可能是參與代謝途徑的重要的酶。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調控生物體內物質的代謝途徑,從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第六章
6.1(四)練習基礎題1.B。2.B。3.基因突變;X射線;紫外線;激光。
拓展題
提示:可採用雜交育種的方法,遺傳圖解可參考教科書插圖61繪制。優點是育種的目的性較強,能夠獲得具有優良性狀、淘汰不良性狀的品種。缺點是育種周期長,過程繁瑣。
第六章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連線題1─B,2─C,3─E,4─D,5─F,6─A。
判斷題1.×。2.√。3.√。4.√。
第七章
7.1 1.B。
2.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可以做如下解釋:細菌在繁殖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可遺傳的變異,其中就有抗葯性強的變異。在未使用抗生素時,抗葯性強的變異不是有利變異,這樣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不佔優勢;使用抗生素以後,抗葯性弱的個體大量死亡,抗葯性強的個體有機會產生更多的後代,一段時間以後,抗生素的殺菌效果就會下降。這一解釋未能深入到基因水平,沒有說明基因突變在進化中的作用。
拓展題
1.提示:在自然界,物種的絕滅速率本來是很緩慢的,人類活動大大加快了物種絕滅的速率。現在的許多瀕危物種之所以瀕危,很大程度上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因此,一般來說,人類對瀕危物種的保護,是在彌補自己對自然界的過失,不能說是干擾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選擇。當然,如果某一物種的瀕危純粹是由於這種生物適應能力的低下,或者源於自然災害,則當別論。
2.提示: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不可能完全隔絕,人也不可能離開自然界而生存,因此,人類的進化不可能完全擺脫自然界的影響。但是,人類畢竟早已遠離風餐露宿、「與狼共舞」的時代,工農業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嬰幼兒死亡率顯著下降,平均壽命顯著延長,來自自然界的選擇壓力在變小,來自人類社會內部的選擇因素在增加。
這兩題的目的是活躍思維,不一定求得統一答案,只要學生說出的支持或反對的理由合理即可。
7.2四、答案和提示
(一) 問題探討
提示:學生可以按如下思路展開想像:一個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對個體生存和繁殖後代的貢獻越大,擁有該基因的個體就可能越多。
(二)思考與討論一
1.(1)A配子佔60%,a配子佔40%。
(2)子代基因型頻率:AA佔36%;Aa佔48%;aa佔16%。
(3)子代種群的基因頻率:A佔60%;a佔40%。
(4)
親代基因型的頻率 AA(30%) Aa(60%) aa(10%)
配子的比率 A(30%) A(30%) a(30%) a(10%)
子代基因型頻率 AA(36%) Aa(48%) aa(16%)
子代基因頻率 A(60%) a(40%)
種群的基因頻率會同子一代一樣。
2.對自然界的種群來說,這五個條件不可能同時都成立。例如,翅色與環境色彩較一致的,被天敵發現的機會就少些。
3.突變產生新的基因會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基因A2的頻率是增加還是減少,要看這一突變對生物體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三)探究
1.樹干變黑會影響樺尺蠖種群中淺色個體的出生率,這是因為許多淺色個體可能在沒有交配、產卵前就已被天敵捕食。
2.是表現型。比如,天敵看到的是樺尺蠖的體色而不是控制體色的基因。
(四)資料分析
1.由於這兩個種群的個體數量都不夠多,基因頻率可能是不一樣的。
2.不一樣。因為突變是隨機發生的。
3.不同島嶼的地形和植被條件不一樣,因此環境的作用會有差別,導致種群基因頻率朝不同的方向改變。
4.不會。因為個體間有基因的交流。
(五)旁欄思考題
最先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長的植物往往是地衣,地衣的出現促進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為苔蘚植物的生長創造條件。
(六)技能訓練
1.假說甲: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起源於同一種灰色魚。假說乙:湖Ⅰ中原來只有紅褐色魚,湖Ⅱ中原來只有金黃色魚,發洪水時,這兩個湖中的魚發生混雜在一起。
2.假說甲沒有考慮到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也沒有考慮洪水的作用。
3.這一證據支持假說乙。
4.如果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不能雜交,或雜交後不能產生可育後代,說明它們不是一個物種。
(七)思考與討論二
1.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厭氧的單細胞生物,它們生活在海洋中。
2.多細胞生物大約是在寒武紀出現的,它們生活在海洋中。
3.最早登陸的生物是植物,否則動物登陸後就會餓死。
4.當時陸地上還是一片荒蕪,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5.恐龍是在中生代後期絕滅的。物種絕滅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復雜的。恐龍的絕滅有利於哺乳動物的繁盛。
(八)第一小節練習
基礎題
1.C。2.C。3.C。
4.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如果沒有突變,就不可能產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組也就沒有意義,生物就不可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也就不可能進化。
拓展題
1.提示:如選擇育種和雜交育種。
2.提示:如果氣候等其他條件也合適,並且這個種群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該種群的個體數會迅速增加。否則,也可能仍然處於瀕危狀態甚至絕滅。
(九)第二小節練習
基礎題 1.(1)√;(2)√;(3)√。
2.生活在峽谷北側的種群發生了突變,由於突變的隨機性,同樣的突變沒有發生在峽谷南側的種群中。由於這兩個種群被河流隔開,彼此沒有交配的機會,也就是沒有基因的交流,所以兩個種群發生明顯的分化,有可能演變成兩個物種。
拓展題
提示:雄虎和雌獅雜交生出的後代是虎獅獸,雄獅和雌虎雜交生出的後代是獅虎獸。目前還沒有虎獅獸和獅虎獸交配並生出可育後代的證據。
對人們讓虎和獅雜交生出更具觀賞價值後代的做法,學生可自由發表看法。
補充資料:1981年,世界首例獅虎獸誕生於法國,2001年病死。2002年8月22日,我國首例虎獅獸在南京紅山動物園降生,僅7 d就夭折了。2002年9月2日,在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動物樂園降生了3隻虎獅獸,僅1隻成活。2003年3月27日,在湖南長沙世界之窗降生了1隻虎獅獸。國內還有從國外引進獅虎獸進行飼養、供遊人觀賞的事例。對於讓虎和獅雜交的做法,有專家認為這在科學研究上價值不大,但是在商業上具有一定價值。有專家認為,對待野生珍稀動物,人類最應當做的是進行保護,讓它們自然繁殖,而不是人為改變其自然繁殖體系。
(十)第三小節練習
基礎題
1.(1)√;(2)×;(3)×。2.C。
3.有性生殖的出現,使基因重組得以實現,增加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因而使生物進化的速度明顯加快。
拓展題
1.提示:假如那樣,生物界紛繁復雜的現象就很難用統一的觀點和理論來解釋,作為生物學基本觀點之一的進化觀點將難以建立,生物學就不可能形成現在這樣一個科學的框架體系,學習生物學將缺少基本觀點和方法的指導和統領。
2.提示:生態指的是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進化指的是生物界的歷史演變;如果把進化看做由各種生物表演的一部歷史劇,那麼,上演這部歷史劇的舞台就是生物與環境之間復雜的相互關系。物種進化的表演受舞台背景的制約,舞台背景也要與上演的內容相協調。
第七章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判斷題
1.×。2.×。3.×。4.√。選擇題1.A。2.C。
畫概念圖
二、知識遷移
1.這兩個種群屬於同一個物種,因為未出現生殖隔離。
2.參見第1節對細菌抗葯性的解釋。
三、技能應用
提示:中間體色可能與環境色彩較接近,這樣的個體不容易被捕食者發現,生存並繁殖後代的機會較多,相應的基因型頻率較高。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導致中間體色個體較多。
四、思維拓展
1.不一定。進化過程中出現的新物種,有些是靠開辟環境中新的生存位置來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來的物種適應能力更強。例如,海洋中的生物登陸後,形成許多新物種,開辟了新的生存空間,但是不能說這些新物種比海洋藻類的適應能力強。
2.與同種或類似的野生種類相比,家養動物的變異往往更多,這與人類根據自身的需要,採取的雜交育種等措施有關。
3.提示:假如達爾文接受了孟德爾的理論,他可能會摒棄獲得性遺傳的觀點,對遺傳和變異的原因做出較為科學的解釋。

必修三
1.1基礎題1.C。 2.B。 3.B。4.毛細血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是血漿和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是淋巴和組織液。拓展題(1)肺泡壁、毛細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3)腎小管的重吸收。(4)皮膚。
1.2基礎題1.D。 2.C。 3.D。
自我檢測:1.(1)×;(2)√;(3)×;(4)√。2.(1)D;(2)D;(3)D。
2.1基礎題1.B。2.大腦、小腦和腦干。拓展題1.b、c、d、e。
      抗利尿激
素分泌量 集合管對水
的通透性 重吸收
水量 排尿量
飲水多 少 降低 減少 增加
缺水 多 提高 增加 減少
2.2 1.CD 2.

2.3 1.(1)×;(2)√。
2.4 1.(1)×;(2)√;(3)×。2. D。
自我檢測:1.填空(1)下降,骨骼肌收縮。皮膚毛細血管收縮。下丘腦,腎上腺、胰島、甲狀腺等。(2)腦干。(3)異物。(4)過敏;過敏原,灰塵。2.選擇(1) C(2) D
3.畫概念圖(1) a神經元b傳入神經元c傳出神經元d神經元;e效應器[知識遷移]1.D 2.D
3.1基礎題:可使植株接受比較均勻的陽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向光性生長而引起植株彎曲。
3.2 基礎題1.C。 2.B。拓展題1.提示:由於重力作用,生長素在下部的濃度高。對於植株的莖來說,這個濃度的生長素能促進生長,因而下面的生長較快,植株的莖就向上彎麴生長。同樣的生長素濃度,對於植株的根來說,卻會抑制生長,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長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彎麴生長。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間站中生長,植株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是橫向生長。
3.3 1.D,因為它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屬於植物生長調節劑。2.B更准確。A過於絕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是非常復雜的過程,從根本上說是由基因控制的,環境變化也會影響基因的表達,激素調節只是其中的一種調節方式。
自我檢測:1.D。2.B,C,D。 3.D。[知識遷移]B,因為果肉細胞由子房壁、胎座等細胞發育而來,染色體數與體細胞一樣。
4.1 1.約386條。2.調查鼠的密度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樣方法。3.B。
4.2 1.提示:在食物充足、空間廣闊、氣候適宜、沒有天敵等優越條件下,種群可能會呈「J」型增長。例如,澳大利亞昆蟲學家曾對果園中薊馬種群進行過長達14年的研究,發現在環境條件較好的年份,種群數量增長迅速,表現出季節性的「J」型增長。在有限的環境中,如果種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種群數量可能會出現迅速增長。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種內競爭就會加劇,因此,種群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停止增長,這就是「S」型增長。例如,柵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種群增長,常常具有「S」型增長的特點。
2.提示:(1)以年份為橫坐標,種群數量為縱坐標,根據表中數字畫曲線。(2)食物充足,沒有天敵,氣候適宜等。(3)作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導致食物匱乏;自然災害等。
4.3 1.B。2.提示:屏障撤掉後,很可能出現以下情況:由於種群A捕食種群B,種群B的數量減少,而種群A的數量增加。但隨著種群B的數量減少,種群A因食物來源減少而出現數量減少,種群B的數量又會出現一定的增加。這樣,假設水族箱中資源和其他條件較穩定,種群A和種群B將出現此消彼長的相對穩定情況。
4.4 1.(1)×;(2)√。2. D。 3.C。
自我檢測:一、概念檢測1.(1)×;(2)×;(3)√;(4)√;(5)×。2.(1)D;(2)D;(3)C。二、知識遷移提示:1.(1)從圖中可知,鴿的種群密度較小易受鷹的攻擊,種群密度較大則鷹的攻擊成功率就較低。(2)起初出現數量增加,以後可能趨於穩定。
2.這是群落演替的結果。因為柳樹較高大,占據更多的空間和陽光。與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長的優勢,所以柳樹能迅速繁殖起來,而草莓得不到生長所需的陽光,難以成片生長。
5.1 1.(1)陽光;(2)10~15 m;(3)消費者、分解者。2.B。3.C。
5.2 1.A。2.D。3.B。
5.3 1.(1)√;(2)╳。2.A。3.B。4.提示:是。因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無機環境的總和,通過物質循環構成一個物質上自給自足的系統
5.4屬於物理信息的是(1、2、3、4、6、7、9、10、11);屬於化學信息的為(5、8);屬於行為信息的有(12)。
5.5 1.(1)√;(2)×;(3)√。2.自我調節能力最強的兩個生態系統是(1、8);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態系統有(6、7、9、11);陸地生態系統中抵抗力穩定性較強的是(1、2),較弱的是(3、5、6、7、11);水域生態系統在遭到較嚴重的破壞後,恢復較快的是(4、9),恢復較慢的是(8)。
自我檢測:1.(1)×;(2)√;(3)√;(4)×;(5)√。2.(1)B;(2)C。
二、知識遷移2.提示:(1)藻類數量減少;需氧型細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隨有機物被細菌分解而大量消耗。(2)有機物分解後形成的大量的NH+4等無機鹽離子,有利於藻類的大量繁殖。(3)藻類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有機物減少,需氧型細菌數量下降,因而對溶解氧的消耗量減少。(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遭到破壞。
6.1 1.D。
6.2 1.潛在價值──某種不知名的昆蟲。間接價值──每個物種都維系著它們所在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直接價值──蘆葦是一種重要的造紙原料;蟬蛻是一種動物性葯物;魯班通過觀察某種葉片的葉緣得到啟示,研製出了木工用的鋸;海洋和森林等生態系統能陶冶情操、激發創作的靈感。
自我檢測: 1.(1)×;(2)√。2.(1)A ;(2)B。

閱讀全文

與克魯格麥國際金融第十版習題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