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發展元年

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發展元年

發布時間:2021-02-05 08:54:27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

如果說2014年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元年,2015年是互聯網金融監管年,2016年就是這一行業的整治年和生死年。在互聯網發展和創新得到監管認可的同時,非法集資、詐騙、自融等行業亂象不容忽視。從年初開始,互聯網金融行業整治風暴不斷,「驅逐劣幣」大洗牌已然開始。網貸行業成交量在加速上揚的同時,收益率開始回歸合理區間。小型平台逐漸退出市場,大型平台則轉型升級為互聯網金融集團。未來行業將何去何從可能無人知曉,但大家都知道網貸行業的出現帶動了社會進步。
網貸成交量:突破3萬億
在互聯網金融的整治風暴中,整個行業成交量在近幾個月出現下降,不過11月環比出現了增長,同比看來仍然創造了「亮眼」成績。2016年11月網貸行業成交量為2197.34億元,這也是歷史上首次單月成交量突破2000億元大關。截至2016年11月底,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為31847.67億元,突破3萬億元關口。從數據上看,整個行業狀況有所回暖。網貸行業於2015年10月實現了第一個萬億元,用時超過七年之久,第二個萬億元僅僅用了7個月時間,第三個萬億元用了6個月。很多投資者為了避險,紛紛從小平台轉向大平台進行投資,帶動了整個行業成交量的上升,這個行業並沒有想像中悲觀。
綜合收益率:走向合理區間
2016年11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61%,環比下降了7個基點(1個基點=0.01%),同比下降了264個基點。自2016年8月24日《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出台後,網貸平台資產端競爭加劇、合規調整成本增大,部分平台主動下調綜合收益率,不過由於網貸「雙11」不少平台加息來吸引投資人,使得11月綜合收益率下降速度有所放緩。目前主流綜合收益率區間仍分布在8%-12%,平台佔比為51.42%;其次為綜合收益率在12%-18%的平台,佔比為33.44%,8%以下低息平台佔比較上月有所下降,為10.08%。不過,網貸行業收益率下行並非壞事,在此前出現的眾多跑路事件中,高收益成為投資人誤入陷阱的誘餌,未來網貸行業收益區間將更加合理。
集團化:大平台的選擇
互聯網金融行業也出現了「馬太效應」,小平台被淘汰,大平台在升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11月底,P2P網貸行業平台融資次數近57次,融資金額超152億元人民幣(含陸金所融資,不含平台自身未公布或未公布投資方的平台)。行業在政策引導下開始「二八分化」,互聯網金融企業集團化發展可以通過精細化運作深耕細分領域,各子品牌相互獨立,也可以建立一道政策風險的防禦牆。但如同硬幣正反面,集團化架構對企業管理能力會形成一定考驗,很多集團化並不是「破繭成蝶」,可能只是停滯不前。
銀行資金存管加速落實
截至2016年10月底,廣東華興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和江西銀行等36家銀行布局網貸平台資金存管業務,並共有216家正常運營平台宣布與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約占同期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總數量的10.03%。其中有161家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53家與銀行簽訂聯合存管協議;2家與銀行簽訂銀行直連協議。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對接方面,共有102家平台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系統,約占同期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總數量的4.74%,其中有89家平台是於2016年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對接。其中完成銀行直接存管系統對接的平台有68家,完成銀行聯合存管系統的有32家,2家平台上線銀行直連系統。
資料來源:艾瑞

❷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興起原因是什麼

一是互聯網和網購人口眾多。2005年,中國網民數量11100萬人,普及率只有8.5%;2010年,網民45370萬人,普及率上升到34%;2014年,網民達64875萬人,普及率達47.9%。到2015年5月,中國網民已達6.68億人,比整個歐盟的人口還多。電子商務改變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網購規模年年創新高。2015年,僅天貓「雙十一」一天就創下交易額912億元,而2015年美國的「黑五」當天網購的銷售額僅相當於174億元人民幣,為天貓的19%。
二是科技及互聯網技術的階段性成熟。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垂直搜索引擎四大技術是公認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四大技術支柱。
三是日益增長的中小微企業及個人投融資需求一直得不到很好滿足是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市場基礎。我國小微企業約佔全國企業數量的90%,創造80%左右的就業崗位,約佔60%的GDP和約50%的稅收,但截止到2014年底,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的比例公為30%。
四是居民財富收入增長帶來的理財需求。2013年底,中國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額達92萬億元,越過30%的中國消費者將收入的25%左右投入儲蓄,而儲蓄率在其他國家往往不到10%。老百姓手中的錢多了,理財需求市場大了,不同層級的人有不同的理財需求,迫切需要新的金融業態提供更廣泛的產品滿足不同需求,傳統銀行對20%的有錢人提供的產品多些,不太關注80%大眾(儲蓄不多人)群體的需求。
五是上升到國家戰略受到政府高度重視是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政策和大環境基礎。互聯網金融於2014年、2015年兩次寫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總理多次肯定互聯網金融業態,明確提到「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和要求「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從監管上看,允許先做業務後逐步規范發展的監管政策給了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這在國外是很難見到的。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人民銀行等10家單位聯合發文中對互聯網金融的作用或意義作了如此表述:互聯網金融對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發揮了現有金融機構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了大門。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創新發展,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
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浪潮的推進,我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呈現一波接一波的熱潮。但是在這種熱潮中出現了許多亂象,如P2P「跑路」平台增加、借貸金額達數百億元的大型P2P平台涉嫌非法集資、不計成本巨資做廣告、業務員不良營銷等。現在該是對互聯網金融熱潮進行冷靜思考的時候了,只有理性對待互聯網金融熱潮,才能使其步入健康規范發展的軌道,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最近被曝光的「e租寶」案例,顯示了網貸行業從「熱」到「冷」的「悲喜劇」。2015年12月16日晚,北京警方通過官方微博「平安北京」發布消息稱,「e租寶」網路金融平台及其關聯公司涉嫌犯罪問題被依法立案偵查,警方對相關犯罪嫌疑人採取了強制措施,對涉案資產實施了查封、凍結、扣押。「e租寶」成立僅逾一年半時間,其累計投資金額就超過700億元,如果其涉嫌犯罪問題被查清、得到處罰,那麼將給投資人帶來較大的損失。
創新需要冒險。因此互聯網金融既能創造支付寶和余額寶這樣的神話,也會發生各類互聯網金融平台破產甚至「跑路」等嚴重問題。而導致後者的根源就在於對風險的控制跟不上業務的快速發展。鑒此,在推動互聯網創新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做好風險管理為前提。

❸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有三個階段、五個業態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05年以前,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主要體現為互聯網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支持,幫助銀行「把業務搬到網上」,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的互聯網金融業態。
第二個階段是2005年後,網路借貸開始在我國萌芽,第三方支付機構逐漸成長起來,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開始從技術領域深入到金融業務領域。這一階段的標志性事件是2011年人民銀行[微博]開始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機構進入了規范發展的軌道。
第三個階段從2012年開始。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是互聯網金融得到迅猛發展的一年。自此,P2P網路借貸平台快速發展,眾籌融資平台開始起步,第一家專業網路保險公司獲批,一些銀行、券商也以互聯網為依託,對業務模式進行重組改造,加速建設線上創新型平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解讀互聯網金融的五種業態模式: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的利器,但是這個利器投入很大,盈利很小,十分苦逼。
P2P網貸:通過P2P網路融資平台,借款人直接發布借款信息,出借人了解對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後,可以直接與借款人簽署借貸合同,提供小額貸款,並能及時獲知借款人的還款進度,獲得投資回報。小微貸款因其成本過高讓銀行敬而遠之,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一切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有效的技術手段和創新的服務方式為高效滿足龐大普通個體的金融需求提供了可能。
眾籌:所謂眾籌平台,是指創意人向公眾募集小額資金或其他支持,再將創意實施結果反饋給出資人的平台。網站為網友提供發起籌資創意,整理出資人信息,公開創意實施結果的平台,以與籌資人分成為主要贏利模式。
線上理財:是以渠道為特徵的互聯網理財銷售模式,這類是目前的主流,比較典型的是余額寶。
垂直搜索:互聯網金融的垂直搜索,將信息處理和風險評估通過網路化的方式進行,在雲計算的保障下,資金供需雙方的信息通過社交網路匹配和傳播,被搜索引擎組織和標准化,最終形成連續動態的信息序列,最終可以給出任何資金需求者的動態風險定價或動態違約概率。目前金融搜索平台的商業模式建立在人們成熟的在線比價行為上,但國內用戶的比價習慣還在形成之中,市場的進一步成熟還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❹ 互聯網金融現在還火嗎

2013,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可謂熱鬧非凡。多種互聯網金融形式發展很快,引起高度關注,甚至首次進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其實,學術界對互聯網金融有著大相徑庭的觀點,有人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完全不同於傳統金融的「新金融」,有的人則認為互聯網金融沒什麼新鮮的,炒作過頭了。

熱鬧之餘,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思考。到底怎麼看這個新生事物?為什麼會這么火?前景到底如何?與傳統金融業的關繫到底是怎樣的?金融行業的版圖會不會重寫?

要回答這些問題,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看一看其他國家的經驗,比一比異同。一看就會發現,互聯網金融在美國和其他國家早有發展,P2P,眾籌,網路銀行,網路保險,第三方支付,都出現過,但是規模都很小,也就幾十億,與龐大的傳統金融行業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

那麼,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在美國沒有這么火?美國也有互聯網,也有金融,而且互聯網和金融都很發達,為什麼沒有結合在一起,發展出一個更加發達的「互聯網金融」。倒是在中國,金融沒那麼發達,網速也很慢,互聯網金融倒是非常熱鬧。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風雲際會,孕育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

仔細分析,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與我國傳統金融的落後,金融服務的供給不足,對金融市場的管制密切相關。正是傳統金融服務的供給不足,很多人的金融服務得不到滿足,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留下了空間。

比如說,支付寶的發展,就是因為傳統的銀行支付手續繁瑣,很不方便,安全也沒有保障,才促使了支付寶這種第三方支付的發生。在美國,絕大部分人都可以用信用卡做網上支付,因此第三方支付的市場很小,美國第三方支付的典型代表是Paypal,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但是發展規模並不大,因為傳統的支付方式已經做得比較好,給Paypal留下的市場空間不大。

再如阿里小貸的發展,根源就是很多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得不到滿足,因為我們的中小金融機構不發達,國有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規模大,不太適合於服務中小微企業,中小金融機構又太少,服務的供給不足。這時候阿里介入,因為掌握了這些企業大量的交易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用來甄別企業的資質,幫助決定放貸。這樣,就抓住了市場的一個機會,阿里小貸就發展起來了。

上面兩個例子都是有關傳統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的,再舉一個與管制有關的例子,就是余額寶。余額寶的快速發展,根源在於我國的利率管制。活期存款基本不付利息,現在的利率只有0.35%,可是對應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有6%,去年貨幣市場的利率也經常達到6%甚至更高,這樣就存在一個巨大的套利空間。只要能把錢從活期存款搬到貨幣基金裡面,就可以賺大錢。余額寶就是幹了這么一件搬運的工作。

查一下數字的話,銀行系統的個人活期存款18萬億,這裡面有1%的錢跑到余額寶裡面,就是1800多億。現在余額寶的規模是5000多億,相當於個人活期存款的大約3%,表明余額寶的空間還很大。這里還沒有考慮其他定期存款,現在個人定期存款還有28萬億,利率也就不到3%,和貨幣市場之間還是有一個套利空間,而且定期存款還要犧牲流動性。考慮到定期存款的存款搬家,余額寶類產品可以吸引的資金總量就更大。

看起來,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興起,根源在於傳統金融服務的供給不足,以及金融管制帶來的套利機會。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在全世界范圍內,並沒有一個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興起。其實,互聯網金融的准確概念,應該叫做「中國互聯網金融」。

□徐建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❺ 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在中國會這么火

2013,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可謂熱鬧非凡。多種互聯網金融形式發展很快,引起高度關注,甚至首次進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其實,學術界對互聯網金融有著大相徑庭的觀點,有人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完全不同於傳統金融的「新金融」,有的人則認為互聯網金融沒什麼新鮮的,炒作過頭了。

要回答這些問題,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看一看其他國家的經驗,比一比異同。一看就會發現,互聯網金融在美國和其他國家早有發展,P2P,眾籌,網路銀行,網路保險,第三方支付,都出現過,但是規模都很小,也就幾十億,與龐大的傳統金融行業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
那麼,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在美國沒有這么火?美國也有互聯網,也有金融,而且互聯網和金融都很發達,為什麼沒有結合在一起,發展出一個更加發達的「互聯網金融」。倒是在中國,金融沒那麼發達,網速也很慢,互聯網金融倒是非常熱鬧。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風雲際會,孕育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

仔細分析,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與我國傳統金融的落後,金融服務的供給不足,對金融市場的管制密切相關。正是傳統金融服務的供給不足,很多人的金融服務得不到滿足,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留下了空間。

比如說,支付寶的發展,就是因為傳統的銀行支付手續繁瑣,很不方便,安全也沒有保障,才促使了支付寶這種第三方支付的發生。在美國,絕大部分人都可以用信用卡做網上支付,因此第三方支付的市場很小,美國第三方支付的典型代表是Paypal,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但是發展規模並不大,因為傳統的支付方式已經做得比較好,給Paypal留下的市場空間不大。
再如阿里小貸的發展,根源就是很多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得不到滿足,因為我們的中小金融機構不發達,國有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規模大,不太適合於服務中小微企業,中小金融機構又太少,服務的供給不足。這時候阿里介入,因為掌握了這些企業大量的交易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用來甄別企業的資質,幫助決定放貸。這樣,就抓住了市場的一個機會,阿里小貸就發展起來了。

上面兩個例子都是有關傳統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的,再舉一個與管制有關的例子,就是余額寶。余額寶的快速發展,根源在於我國的利率管制。活期存款基本不付利息,現在的利率只有0.35%,可是對應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有6%,去年貨幣市場的利率也經常達到6%甚至更高,這樣就存在一個巨大的套利空間。只要能把錢從活期存款搬到貨幣基金裡面,就可以賺大錢。余額寶就是幹了這么一件搬運的工作。

查一下數字的話,銀行系統的個人活期存款18萬億,這裡面有1%的錢跑到余額寶裡面,就是1800多億。現在余額寶的規模是5000多億,相當於個人活期存款的大約3%,表明余額寶的空間還很大。這里還沒有考慮其他定期存款,現在個人定期存款還有28萬億,利率也就不到3%,和貨幣市場之間還是有一個套利空間,而且定期存款還要犧牲流動性。考慮到定期存款的存款搬家,余額寶類產品可以吸引的資金總量就更大。

看起來,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興起,根源在於傳統金融服務的供給不足,以及金融管制帶來的套利機會。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在全世界范圍內,並沒有一個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興起。其實,互聯網金融的准確概念,應該叫做「中國互聯網金融」。

❻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元年」准確的是哪一年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的元年。
在這一年裡,互聯網思維如同一場內當代的文藝容復興,影響並改變著傳統的金融業態和格局。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等傳統金融業機構開始積極謀變以鞏固既有優勢地位。而阿里巴巴、騰訊、網路、新浪、京東、蘇寧等互聯網企業則開始在金融領域跑馬圈地並試圖構建自己的業務模式。這些金融「新貴」成為了金融業的「攪局者」,打破了固有的金融格局。

❼ 2013年為什麼成為互聯網金融元年

2013年,各種互聯網項目層出不窮,虛擬貨幣,拆分拍,復利盤,分紅盤,互助盤,都涌現出來,有人賺了,也有人被坑了,這都是必然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發展元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