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歷任高層
1979年-1993年:榮毅仁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3年-1995年:魏鳴一任董事長,王軍任總經理;
1995年-2000年:王軍任董事長,秦曉任總經理;
2000年-2006年:王軍任董事長,孔丹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6年-2010年:孔丹任董事長,常振明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0年-2013年4月 :常振明任董事長,田國立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3年4月-2018年:常振明任董事長,王炯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1)中國國際金融董事長孔丹擴展閱讀: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前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信集團,英文為CITIC Group),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
成立背景:
1979年1月,鄧小平同志在約見工商界和民主黨派人士時,希望榮毅仁等同志能圍繞改革開放做一些實際工作,發揮自己的作用。
199年2月,榮毅仁同志向中央提出了《建議設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見》。
1979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1979年10月,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正式成立,榮毅仁同志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⑵ 查一下中國國際金融集團投資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是大企業,但你問的是中國國際金融集團投資有限公司 ,很可能是假的。 中金公司成立於1995年,是由國內外著名金融機構和公司基於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投資組建的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注冊資本為1.25億美元。 中金公司的股東包括: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 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名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中金大事記 1995年 中金公司正式成立 1996年 中金公司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 1997年 完成中國電信香港(現中國移動)海外首次公開發行,融資42.2億美元中國國際金融(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 完成中國國際貿易中心有限公司國內A股首次公開發行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正式運營 1999年 完成中國電信香港(現中國移動)全球後續發行完成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對四家合資公司重組 你問的是中國國際金融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在香港未聽過這公司,好景中心是賣盜板的熱點,地址也是假的 MNH2586 不存在,查了電話公司也找不到有登記,還有誰都 可交幾千塊在香港就可以注冊一家公司,比方我說我是英國柏金信公司也可以。就是香港有公司也不代表什 么,全世界到處都有騙子, 香港也大把,萬事小心
⑶ 投資銀行的ECM, ED, CMD, 和IBD分別指的是什麼部門或職務 大概職責是什麼
1、ECM=Equity Capital Market 資本市場部門
為投資銀行部及其客戶提供市場分析,為客戶融資過程中的決策提供多種金融衍生產品的專業建議
2、CMD=Capital Market Department 資本市場部門,叫法不同
協助IBD的證券承銷業務,評估和控制承銷風險,設計股票或者債券的發行結構,組織承銷團,協調市場推介路演,主導定價和配售,以及管理項目收入。
3、IBD=Investment Banking Department 投資銀行部門
投資銀行部主要從事投資理財,也就是皮包銀行。是銀行發展的高級階段,也是食物鏈的頂層。這個業務主要在譜銀行業務基礎上進行包裝整合,以效率或者效益的形式整合銀行傳統產品。因此很多成為金融衍生產品。
4、ED=Executive Director,執行董事
指規模較小的有限公司在不設立董事會的情況下設立的負責公司經營管理的職務,它本身作為一個董事是參與企業的經營董事會成員中至少有一人擔任執行董事,負有積極地履行董事會職能責任或指定的職能責任。
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s)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類金融機構,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資銀行是金融市場主要的服務提供者。
投資銀行是指傳統商業銀行以外的金融服務機構,區別於商業銀行的特徵是風險不隔離;
在美國,投資銀行往往有兩個來源:一是由綜合性銀行分拆而來,典型的例子如摩根士丹利;二是由證券經紀人發展而來,典型的例子如美林證券。
投資銀行的類型:
1、商人銀行
這種形式的投資銀行主要是商業銀行對現存的投資銀行通過兼並、收購、參股或建立自己的附屬公司形式從事商人銀行及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的投資銀行在英、德等國非常典型。
2、全能型銀行
這種類型的投資銀行主要在歐洲大陸,他們在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同時也從事一般的商業銀行業務。
3、跨國財務公司
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美林、雷曼倒台,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轉型為金融控股公司。
⑷ 中信證券和中信銀行的背景是一家么,求背景知識
都是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子公司
公司介紹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原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現簡稱中信集團),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創辦,是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的一個窗口。
中信集團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經營管理機構。
中信集團的主要經營業務在金融業、房地產開發、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實業投資和其它服務業領域。2004年底中信集團總資產為7000多億人民幣。
中信集團成立5周年時,鄧小平為中信集團題詞:「勇於創新、多作貢獻」;中信集團成立20周年時,江澤民為中信集團題詞:「開拓創新、勤勉奮發、辦好中信」。
中信集團的權力機構是董事會,王軍任董事長,孔丹任總經理。
境內全資子公司
中信銀行 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國安集團公司
中信網路有限公司 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機電製造公司 中信重型機械公司
中信華南(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深圳(集團)公司
中信房地產公司 中信天津工業發展公司
中信汽車公司 中信技術公司
中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國際商貿有限公司
中信貿易公司 中信金屬公司
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國華國際工程承包公司
中信國際合作公司 中信秦皇島有限公司
武漢建築設計院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
中信旅遊總公司 中國國際經濟咨詢公司
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社
境內控股公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渤海鋁業有限公司
中國中海直總公司 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新力能源開發公司 中信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地區和境外全資子公司
中信(香港)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澳大利亞公司
中信加拿大公司 中信美國集團
中信裕聯投資有限公司
港澳地區控股公司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澳門水泥廠有限公司
中信系統上市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中信國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21世紀有限公司 亞洲衛星控股有限公司
境外代表處
日本代表處 紐約代表處
歐洲代表處
其他子公司
中信文化傳媒集團
⑸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歷任高層有哪些
歷任高層:
1979年-1993年:榮毅仁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3年-1995年:魏鳴一任董事長,王軍任總經理;
1995年-2000年:王軍任董事長,秦曉任總經理;
2000年-2006年:王軍任董事長,孔丹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6年-2010年:孔丹任董事長,常振明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0年-2013.4 :常振明任董事長,田國立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3年4月至今 :常振明任董事長,王炯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⑹ 中信集團董事長誰當過
中信集團由榮毅仁於1979年創辦,歷任董事長有:
1、榮毅仁,1979年-1993年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2、魏鳴一,1993年-1995年任董事長;
3、王軍,1995年-2006年任董事長;
4、孔丹,2006年-2010年任董事長;
5、常振明,2010年-2020年,任董事長;
6、朱鶴新,2020年-任職中信集團董事長。
(6)中國國際金融董事長孔丹擴展閱讀: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是在鄧小平同志支持下,由榮毅仁同志於1979年創辦的。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業務涉及金融、資源能源、製造、工程承包、房地產和其他領域。
2002年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進行體制改革,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成為國家授權投資機構。2011年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集團),並發起設立了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股份)。
2014年8月,中信集團將中信股份100%股權注入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實現了境外整體上市。2019年中信集團連續第11年上榜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位居第137位。
⑺ 上海國際信託公司和中信銀行有關系嗎 請詳細回答
目前肯定沒有資本型的緊密關系,至多業務上可能有合作。
上海國際信託是內上海國際集團控股的容非銀行金融機構,成立於1981年,當時由上海市政府批准,市財政局出資成立。曾首批發起成立券商(萬國證券)和基金公司(華安),現任董事長潘衛東(也是上海國際集團總經理助理),總經理黃興海。母公司上海國際集團成立於2000年,是整合上海優質金融資產打造的航母級企業,今後包括到海外拓展,除了國際信託,還是浦發、上海農村商業銀行和國泰君安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中信銀行總部位於北京,成立於1987年,原名中信實業銀行,控股股東為中信集團和中信金融投資公司,2007年在香港和上海同時上市。現任董事長孔丹(也是中信集團董事長),行長陳小憲。中信集團公司(原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是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創辦的國家級金融企業。盡管上海國際信託與中信集團原名相似(一個是中國,一個是上海),但二者並沒有上下級關系。
⑻ 中信嘉華銀行的銀行歷史
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為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全資附屬公司,中信國際金融控股百分之五十六權益由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中信公司)持有。憑藉中信公司的強大後盾,本行不斷開創優越及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及服務,滿足不同客戶的投資理財需要,長遠目標是成為帶給客戶超凡價值的領先金融服務提供者。 本行的歷史可追溯至1922年2月2日,已故林子豐博士在廣州創辦的嘉華銀號開始。本行的名稱是取自當時的嘉南堂及南華公司。
1924年12月,本行以嘉華儲蓄銀行之名在香港注冊成為有限公司,全數繳付資本為五十萬港元,總行設於香港德輔道中二零八至二一零號。廣州的嘉華銀號便成了嘉華儲蓄銀行的廣州分行,主要業務包括存款及匯款,兩年後改名為嘉華銀行公眾有限公司。 本行位於香港德輔道中的二十二層自置總行
1980年,位於香港德輔道中二三二號的全新二十二層自置物業落成。總行於同年六月十日遷入後,旋即進行多方面營運電腦化。1980年7月,本行公開發售三千五百萬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一元,溢價每股三角,隨後於香港交易所掛牌。本行業務持續發展,在香港及海外分行數目不斷增加,除了在美國的洛杉磯及紐約開設分行外,亦在加拿大多倫多及福建省廈門市設立代辦處。一九八五年底,本行在香港的分行數目達二十六間,並有四個海外辦事處,全資附屬公司則包括嘉華國際財務有限公司及與荷蘭安美保險集團合資的嘉華安美保險有限公司。
1985年是香港銀行業動湯的一年,所有中小型銀行都出現財政困難,嘉華銀行亦不例外。1986年4月21日,本行與中信公司簽訂協議,中信公司向本行注資三億五千萬港元,令本行得以繼續正常運作。 在經驗豐富及能力超卓的管理層帶領下本行不斷成長,並已發展成為管理完善的本地中型銀行,被列為全球首一千間銀行之一。1998年7月30日,本行正式更改名稱為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並於同年十一月推出全新企業形象,象徵著新的企業價值及文化,充分體現決心改革及力求創新的精神。
1999年12月,本行首次獲得國際評級機構評級。長期及短期外幣存款分別獲穆迪投資評為Baa2及Prime-3,財政實力評級為D,前景評級則為穩定。評級顯示本行財政狀況穩健,同時亦肯定了過去積極發展及改革的工作。 2000年10月,本行成功推出嶄新的一百五十億港元存款證發行安排。這是本行歷來最大宗的存款證發行安排,亦是本行加強資產負債管理的長遠策略之一。2001年7月,本行國際性發行首宗三億美元十年期後償票據,作為持續及有效地管理資本的其中一項工作,獲得理想的市場反應。
建基於進取的擴展業務策略,本行於2002年1月斥資四十二億港元收購香港華人銀行有限公司(華人銀行)。於2001年五月將本行財政實力評級由D調整至D+的穆迪投資,在收購計劃公布後亦確認本行Baa2之信用評級。為了更有效地利用中信公司在國內的網路和優勢,掌握中國加入世貿帶來的無限商機,本行在2002年2月宣布重組集團架構,重組成金融控股公司,統領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三項業務。本行亦在2002年2月與中信實業銀行簽訂合作意向書,建立長遠的全面業務合作關系。
本行孔丹董事長、常振明前常務副董事長與前香港華人銀行李永鴻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出席宣布收購香港華人銀行的記者會。
2002年5月,本行成功發行二億五千萬美元永久後償票據,為首宗日本以外的亞洲永久上層第二類資本票據。
於2002年11月25日,中信嘉華與華人銀行在法律及營運上完成整合。兩行銀行業務的整合乃透過私人條例方式進行,《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合並)條例》是於2002年7月19日制定為條例。根據該條例,大部分中信嘉華的資產及負債,於指定合並日2002年11月25日轉移至華人銀行。於合並日,華人銀行易名為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繼續經營整合後的銀行業務;而中信嘉華則成為一間金融控股公司,更名為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並繼續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本行常振明前常務副董事長、陳許多琳總裁兼行政總裁、江紹智前替任行政總裁、盧永逸前執行副總裁及萬紅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國際財務董事長一起主持本行完成收購中國國際財務志慶酒會的亮燈儀式
2003年7月,本港與內地簽訂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為本港銀行業開拓內地市場創造新的空間。為了立即打入內地的外幣市場,並爭取更有利的策略性位置以享有CEPA帶來的益處,本行於2003年10月宣布,斥資約九十萬美元(約六百九十九萬港元)收購中國國際財務有限公司(深圳)(中國國際財務)的全部股權,有關收購於2003年12月獲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同時,本行與中信實業銀行合作推出的中信STAR信用咭亦於2003年底在內地面世,發揮了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的綜合優勢及品牌效應。
2001年11月1日,中信嘉華銀行以42億元收購香港華人銀行(周錫年),並於2002年1月17日並入,資產從591億元增至800億元。
2004年至2006年間中信嘉華銀行分別於上海,澳門及北京開設分行,2008年4月14日成立中信嘉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0日,中信嘉華銀行更名為中信銀行(國際)。
本行過去以開拓創新精神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不懈努力,已獲得市場廣泛認同,本行將繼續以香港為基地。作為一間進取、創新及以客為尊的機構,本行會致力帶給客戶超凡價值,成為大中華區內領先的金融服務機構。
⑼ 中國中信集團簡介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英文為CITIC Group),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2018年12月,《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241。
中信集團是1979年在鄧小平先生的倡導和支持下、由榮毅仁先生創辦的。成立以來,中信集團在諸多領域進行了探索與創新,成功開辟出一條通過吸收和運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創新發展之路,在國內外樹立了良好形象,取得了顯著的經營業績。
中信集團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家金融與實業並舉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其中,金融涉及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等行業和領域;實業涉及房地產、工程承包、資源能源、基礎設施、機械製造、信息產業等行業和領域,具有較強的綜合優勢和良好發展勢頭。
截至2012年底,中信集團總資產35,657億元,凈資產2,355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498億元,凈利潤301.6億元。2009年以來連續三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2013年排名第172位。
中信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如下:
1、金融類子公司
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合資保險公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新際期貨有限公司(合資期貨經紀公司)
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信誠基金有限公司
2、實業類子公司
中信國安集團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澳大利亞公司
中信(香港)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華南(集團)有限公司
中信深圳(集團)公司
國華國際工程承包公司
中信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
武漢建築設計院
中信金屬公司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天津工業發展公司
中信機電製造公司
渤海鋁業有限公司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網路有限公司
中信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3、服務類子公司
中信國際合作公司
中信物業服務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社
中信旅遊總公司
中國國際經濟咨詢公司
亞洲衛星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文化傳媒集團
中信國際商貿有限公司
鴻聯九五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9)中國國際金融董事長孔丹擴展閱讀
中信集團的歷任高層:
1979年-1993年:榮毅仁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3年-1995年:魏鳴一任董事長,王軍任總經理;
1995年-2000年:王軍任董事長,秦曉任總經理;
2000年-2006年:王軍任董事長,孔丹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6年-2010年:孔丹任董事長,常振明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0年-2013年4月 :常振明任董事長,田國立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3年4月-2018年:常振明任董事長,王炯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⑽ 中信集團董事長孔丹在中信泰富里任什麼職位
中信集團董事長孔來丹自
中信泰富是中信集團在香港的投資分公司,中信占股份約56%以上
中信泰富現在的董事長是常敬明,常敬明是中國中信集團的總經理兼中信泰富的董事長.孔丹是中信泰富的大老闆
孔丹是中信的1把手,常敬明是2把手..
中信公司是直屬國務院財政部,不同於什麼中國石油 \國家電網 歸國資委管,中信公司是不歸國資委和發改委管的.相當於國務院的小金庫.
總資產1.6億元. 按照資產來排 中國企業排第2或第3, 比中國石油 石化 中國移動 這些都有錢得多, 營業收入相對少點, 但是也是世界500強..
孔丹級別是 正部級 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