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如何加強老年金融消費保護

如何加強老年金融消費保護

發布時間:2021-02-09 12:50:53

Ⅰ 農村金融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

農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農村金融要改革,要發展,必須首先要考慮為農民搞好服務,堅持以農村客戶為中心,為此,各級農村金融機構,一是要加強對金融機構的警示教育。利用法律法規來約束金融機構自身行為,知道中國的老百姓在想什麼?盼什麼?增加金融業務透明度,不能想怎麼干,就怎麼干。
二是要加大處罰力度。針對金融機構出現的問題,金融主管部門要及時、審慎、嚴肅處理,一時無法解決的,也要向客戶講清楚,不能留有隱患。三是要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宣傳教育。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路等多種形式,使廣大金融消費者,了解銀行,知曉銀行,理解銀行,熟悉銀行理財產品,並逐步增強自身風險防範意識,做到自我理財,自擔風險。四是要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通過各種政策的實施,努力營造和諧、寬松的金融消費環境,做到金融機構和金融消費者同時保護,不顧此失彼,力爭達到金融管理經營者利益與金融消費者利益趨於一致。同時,要繼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逐步改變「國家信用包打天下」的局面,讓市場成為真正的金融主體。


(一)、必須明確農村金融消費者的權利
為了進一步做好農村金融消費者保護這項工作,必須明確金融消費者可以享受的權利和相關知識:
金融消費者有財產受法律保護的權利,非按照法定原則,並經過法定程序,不得查詢、凍結、扣劃金融消費者賬戶和錢款。2、個人信用信息、賬戶信息、身份信息、財產信息、交易信息等,都受法律保護。3、購買金融產品時,享有自主選擇權、機會均等權以及合理付費等公平交易的權利。4、有權知悉所購買金融產品或接受金融服務的真實情況。5、有獲取相關金融消費或接受金融服務真實情況權利。6、有投訴、檢舉、控告金融機構侵害其自身合法權益的權利。
金融消費者在投訴時,應提供如下信息:
1、本人真實姓名、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2、投訴理由;3、明確投訴處理請求。

(二)、必須明確農村金融機構應承擔的義務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是維護金融穩定的現實需要,保障金融消費者個人合法權益,有助於提高金融機構自身服務水平和工作質量,是改進金融服務的必然選擇。金融管理部門要統一制定工作規劃,扎實推進,穩步實施。作為農村金融機構,應主動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進一步強化為三農服務的意識,量化服務細則,如公布投訴舉報電話,明確投訴處理時限,並以最快的時間,以電話、簡訊、郵件、信函等方式告知投訴者。
1、農村金融機構在營銷產品時,要充分考慮消費者心理,兼顧消費者利益,以雙贏為手段,以消費者利益為保障,以銀行信譽為核心,以金融業務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為目標,不能見異思遷,隨心所欲。
2、進一步完善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法律法規,逐步把金融體系消費者納入整個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建立健全法律救助制度,賦予金融消費者對金融機構的事後追償權和投訴裁量權。
3、進一步細化、量化金融機構的誠信、告知、提示、保密、信息披露等工作,通過規范指引,防止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被侵犯。
4、要搭建多層次的金融消費者訴訟處理平台,構建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聯動機制。
5、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處於我國金融體系宏觀管理和相對中立的地位,應主動承擔起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任,並增設相關維權部門,受理消費者投訴,處理各種業務糾紛。在法律層面上,要著眼維護金融消費者弱勢訴訟地位,以促進公平合理消費環境的逐步形成,保證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不受侵犯。

Ⅱ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該如何加強

近年來,在金融科技飛速發展的推動下,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產品與創新服務層出不窮,在擴大消費者的選擇空間的同時,也增加了消費者理解和防範新金融風險的難度。隨著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日益頻繁化和多樣化,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迫在眉睫。

李艷明指出,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各消費維權部門的協作尤為重要。去年8月,國務院批復成立了由工商總局牽頭,二十餘個部門參加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共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她透露,近期,包括「一行三會」在內的27個部委將共同簽署下發關於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的指導意見,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推進金融行業放心消費的創建工作,加強企業自律,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Ⅲ 如何切實維護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強巡查力度和范圍,加大對擁有會議場所的商務樓宇、酒店及市場等的回巡查力度,重點檢查商家答是否具有合法資質,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
加強重點領域打擊力度,重點清理保健產品、老年人旅遊市場等侵害老年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
加強宣傳引導,發布消費警示,提醒老年人留心商家促銷、商業廣告、商品功能宣傳、聽課帶宣傳等常見消費陷阱,積極引導老年消費者到正規渠道選購商品,同時注意保留相關憑證;
開啟老年消費維權綠色通道,優先處理老年消費投訴,降低老年消費者的維權成本,切實保護老年消費者權益不受侵害。

Ⅳ 如何有效開展老年消費群體宣傳教育

消協加大對老年消費群體的教育引導


新聞關鍵詞:老年消費 老年人權益


(實習記者) 「2016年,青海省消協注重加大對該省特殊群體的消費教育引導,採取以案說法,加強對老年消費者的教育引導;同時注重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消費教育引導,並及時發布消費提示警示。」青海省消費者協會秘書長陳燕在15日召開的聯席會上表示。


據了解,2016年5月,青海省消協接到60多歲的王大媽投訴,稱其於2015年8月從自家訂閱的某報紙上看到一則外用減肥用品廣告,該廣告中採用中醫名家答疑解惑的方式進行大篇幅宣傳,表明此產品在減大肚子方面有著顯著效果。為減緩其愛人長期肥胖的症狀,便通過報紙上的聯系方式聯系商家訂購了價值1320元的該產品。產品郵寄到之後,家人便按時、按劑量進行使用,但在一個療程之後,絲毫不見廣告中所宣稱的減肥效果,懷疑此產品存在虛假宣傳的行為,同時發現商品的外包裝說明與廣告宣傳內容不符,便投訴到了青海省消協。

接到投訴後,青海省消協聯系廣告發布媒體進行了調查核實,由於廣告發布媒體無法提供產品經營者的有效聯系方式,同時對於產品效果問題無法提供有力證據。青海省消協依據《消法》和《廣告法》相關規定對廣告發布媒體進行講解和教育,經多次調解,該媒體同意承擔賠償責任,向消費者賠償2000元。

青海省消費者協會投訴部主任張寶平說:「從2016年消費投訴分析看,老年人普遍存在防範意識較弱、維權能力較低的特點。為此,我們從老年人消費陷阱和人身財產受損兩大方面,梳理出六個類型的侵害老年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並邀請公益法律顧問從法律角度引導老年人規避處理消費陷阱。有效提高了老年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陳燕表示,2016年青海省消費者協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850件,解決792件,解決率為93.2%,挽回經濟損失150餘萬元。

Ⅳ 如何加強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作為綜合經濟監督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許多職責是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密切相關的。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是承擔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職責的主要行政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具體措施,與其基本職能的發揮是一致的,即依據有關法規的規定,制止和查處各種違法行為,直接或間接地維護消費者權益。

1、 受理消費者申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八條和第三十四條規定,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時,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訴,這就從立法上明確賦予工商行管理機關運用行政手段,解決消費者與經營者民事財產權益爭議及處理經營者違法行為的職權。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以來,如何受理消費者申訴,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既無規范的處理程序,也無相應的執行手段,很難保護消費者因財產受損而要求賠償的權利。這樣可以解決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問題,也能及時制止和懲處經營者的違法行為,從而達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目的。

2、完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手段。《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基本法律,是消費者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重要武器,但是,它也同其他法律、法規一樣,對於現實生活中的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及處罰辦法,不可能一一加以詳細和具體的規定。同時,法律,法規的制定對那些目前尚未出現的現象也無法預先做出規定。

3、 處罰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條規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處罰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的職能。在現行法律,法規當中,有些也規定了對違法經營者處罰的內容,這些都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執法的依據,針對目前經營者欺詐消費者的違法行為非常突出的現象,國家行政局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對經營者欺詐消費者的違法行為的辦法做出了規定,《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

4、採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及時制止和打擊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和行為。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市場監督的執法部門,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不僅要保護市場經濟的主體—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同時,還必須將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在重要位置,否則,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難以穩定,公平競爭的局面無法建立。

5、通過加強市場監督管理維護消費者權益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通過加強市場監督管理,一方面可以促進市場培育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市場管理,保護合法經營,查處各種坑害消費者的市場違法行為維護市場交易秩序,為消費者提供公平安全的消費環境。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家在加強宏觀調控的同時,必須加強微觀的經濟監督檢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必須通過加強經濟監督檢查,打擊投機倒把,詐騙行為,對那些直接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如制售非法假冒偽劣商品,走私販私,非法拼裝進口商品,銷售非法出版物,制售黃色淫穢影像製品,倒賣毒品等嚴重侵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損害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都要堅決予以查處和嚴厲打擊。

Ⅵ 國際社會怎麼做金融消費者保護

《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7)》精選(十三)

當前,在普惠金融得到大發展、金融服務逐步覆蓋「長尾」群體的情況下,「中小微弱」作為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過去長期被排擠在金融領域之外,因而金融知識相對欠缺,金融經驗不足。

這一群體極易形成認知上和行為上的偏差,導致自身利益受到威脅。金融機構可能會利用他們的弱點向其推銷不適合的產品和服務,導致他們面臨的風險被放大。因此,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成為迫在眉睫的的工作。

目前我國尚待建立獨立的金融行為監管與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對金融機構行為風險管理不足,監管部門的金融行為監管與消費者保護亟待加強。

相較而言,國際社會已經在這方面做了較多努力,借鑒國際經驗,補國內之不足,是完善金融消費者保護,從而切實保護消費者利益的重要途徑。下文將介紹幾個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金融消費者保護經驗。

01

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

法律體系

2010年7月,奧巴馬總統簽署了《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該法案的第十篇《2010年消費者金融保護法》的核心是設立專門、獨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負責監管聯邦金融消費者法下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和提供。這些規定構成了後危機時代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體制的主要法律基礎。

監管機構

2008年次貸危機後,美國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消費者保護,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消費者監管機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為了在聯邦政府中為消費者保護創造一個單一的責任點,「多德―弗蘭克法案」將以前由七個聯邦機構共享的許多消費者金融保護機構合並到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02

英國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

法律體系

2000年英國頒布了《金融服務與市場法》。2008年起,英國政府明顯加大了對金融消費者保護的重視程度,先後公布了《金融穩定和存款者保護:強化現有框架》、《金融穩定和存款者保護:特殊解決機制》等改革方案。

監管機構

英國的《2012年金融服務法》對英國金融監管體制進行了徹底改革,產生了三個獨立機構:金融政策委員會(FPC)以及由原來金融服務監管局(FSA)拆分形成的審慎監管局(RPA)和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其中FCA是一個獨立的公共機構,完全由監管的公司提供資金和收取費用,對財政部和議會負責,負責整個金融業的行為監管和金融消費者保護。

03

加拿大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

法律體系

加拿大制定了《加拿大金融消費者管理局法案》,並將其作為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專門性法規,明確了金融機構要嚴格執行《銀行法》、《存款保險公司法》、《信託和貸款公司法》、《合作信用協會法》等法案中關於消費者保護的條款。

監管機構

2001年,加拿大成立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署(FCAC)確保聯邦監管的金融實體遵守消費者保護措施,促進金融教育,提高消費者對其權利和責任的意識。除了FCAC外,加拿大財政部、加拿大銀行、金融機構監管辦公室、存款保險公司、金融交易和報告分析中心也有一定的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FCAC與其他監管者之間建立了相關協調工作機制。

04

世界銀行的金融消費者保護

2012年6月,世界銀行發布了《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良好經驗》(以下簡稱《良好經驗》)。《良好經驗》中提出了適用於整個金融消費服務領域的39條通用良好經驗建議,其中包括6條有關消費者保護制度的建議:

法律為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提供清晰的消費者保護規則,而且要做出恰當的制度安排,保證這些規則得以完全、客觀、及時和公正地實施和執行。

特定金融行業的協會(必要時與金融監管當局和消費者協會協商)要為相關金融行業制定行為准則。這些行為准則應當得到行業內所有金融機構的遵守,並由一個法定機構或者有效力的行業自律組織監督實施。同時,一些金融機構設計的自願行為准則擴大了這些行為准則內容。這些行為准則都應當得到廣泛宣傳。

審慎監管機構和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可以作為兩個獨立的機構,也可以置於同一個機構內。但是,無論機構如何設置,在審慎監管部門和金融消費者保護部門之間的資源分配必須能夠保證有效地執行金融消費者保護規則。

所有向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的法律實體都必須取得特許執照(或登記),而且他們的市場行為(如涉及零售客戶的營業行為)必須受到合適的監管當局的監管。

司法系統必須確保能夠在所有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糾紛方面,為金融消費者提供可負擔的、及時的和專業的最終解決途徑。

媒體和消費者協會應積極促進金融消費者保護。

05

普惠金融聯盟(AFI)金融消費者保護指南

2014年,AFI在監管部門如何保護數字金融消費者的指南中重點指出了將數字金融消費者置於風險之下的六個薄弱領域,並提出了解決措施,包括:

關於信息不充分或不完整問題,要建立信息披露與追索救助法規和標准。

與技術有關的風險,實施最低產品設計標准。

關於代理商行為,出台代理商選擇、培訓和監督標准。提供良好行為激勵,檢查代理商及外包代理網路管理者的合同模板。明確告知用戶,金融服務商要為其代理商的行為承擔責任。

對於消費者對新型服務和新服務商缺乏經驗問題,要建立充分的運營風險管理系統,確保企業、經營模式和客戶資金的安全。

對於客戶數據隱私,出台關於客戶數據所有權、數據保密、收集、分享、糾正和控制機制的法規。

對於第三方和業務外包,需要金融服務商通過電信公司或代理商提供服務時仍要對服務承擔責任,包括建立和維持充足的投訴和追索救助機制的責任。

從以上典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可以看出,國際社會在積極地、全方面地推行金融消費者的保護,不管是立法還是監管方式上都對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詳細內容參見《普惠金融能力建設――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7)》第十三章《提高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

Ⅶ 中國人民銀行開展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的原則

B屬地管理,C客觀公正,D便民高效

閱讀全文

與如何加強老年金融消費保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