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各科室的收入情況。
寫這個東西為了讓後來者對工作有個清醒的認識,所以一下比較省廳公務員與開發銀行的收入,這兩個地方我都比較熟悉。
省廳和國家開發銀行收入皆指稅後,不包括鬼都說不清的灰色收入。
國家開發銀行以前總行以及各分行待遇差不多,半年前進行了一次收入調整,這次調整的實質思路是:調高領導的收入,普通員工的收入略為上漲或不變;調高發達地區分行包括總行的收入,不發達地區分行的收入略為上漲或不變。
因此,這里向大家介紹中等發達地區分行的收入水平(山東、河北、遼寧、湖北、福建這類地區),北京、上海、廣州這類地區乘1.5-1.8,西部地區乘0.7-0.9。
開發銀行的收入分工資與補貼、獎金、公積金與津貼三大塊,此外還有一些購物卡、洗衣卡、圖書卡、餐卡、美容卡、實物之類的,不算很多。
需要說明的是,與省廳一樣,開發銀行的一般員工指科級員工。
工資與補貼、獎金、公積金與津貼大體比例為6:3:4。
工資與補貼,每個月大約6000+。基本相當於同地區省廳公務員處級幹部收入:)。
獎金半年一發,平均到每月3000+。同地區省廳公務員一年大約5000塊錢,注意,年哦~~~
公積金與津貼,買房子才能使用,每個月4000左右(自己交+單位繳),當然這個錢數跟當地房價有點關系,更主要的決定與前一年工資總額。同地區的省廳每個月同口徑大約800塊錢。
以上收入全指稅後。
所以科級員工年收入大約12萬左右,此外有5萬左右的公積金和津貼。
省廳科級年收入4.5萬左右,公積金1萬左右。
不過也並不是說國家開發銀行比公務員收入都高,海關、國稅、地稅、人行、銀監收入據說絕對不在國家開發銀行之下。
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比,國家開發銀行收入偏低,很多時候別人的一個年終獎就十萬以上了。
另外開發銀行 人均收入與人均利潤比似乎全球最低,大約收入總額只相當於人均利潤的1%左右。相當於你賺100元,給你提1元。
❷ 廣東省農村信用社屬於什麼銀行
農村信用合作社是銀行類金融機構,所謂銀行類金融機構又叫做存款機構和存款貨幣銀行,其共同特徵是以吸收存款為主要負債,以發放貸款為主要資產,以辦理轉帳結算為主要中間業務,直接參與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
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成立於2005年8月5日,由全省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入股組成,在省政府的授權下,代表省政府履行對轄內農合機構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
廣東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始終以服務「三農」、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為宗旨,積極推動農村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在支持廣東農村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中發揮著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替代的作用,是名副其實的農村金融主力軍。
機構特點
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銀行類金融機構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農民和農村的其他個人集資聯合組成,以互助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組織,其業務經營是在民主選舉基礎上由社員指定人員管理經營,並對社員負責。其最高權利機構是社員代表大會,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和業務經營的執行機構是理事會。
2、主要資金來源是合作社成員繳納的股金、留存的公積金和吸收的存款;貸款主要用於解決其成員的資金需求。起初主要發放短期生產生活貸款和消費貸款,後隨著經濟發展,漸漸擴寬放款渠道,和商業銀行貸款沒有區別。
3、由於業務對象是合作社成員,因此業務手續簡便靈活。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務是:依照國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規定,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限制和打擊高利貸。
❸ 廣東農村信用社客服電話
客服熱線:96138
(3)廣東省農信社銀信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成立於2005年8月5日,由全省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入股組成,在省政府的授權下,代表省政府履行對轄內農合機構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
組織機構
省聯社設有合規與風險管理委員會、財務管理委員會、戰略發展委員會、人力資源委員會、薪酬委員會、稽核監督委員會、信息科技管理委員會。
省聯社內部職能部門:辦公室、黨委組織部(人力資源部)、改革創新部、計劃財務部、信貸管理與發展部、風險管理與資產保全部、法律合規與安保部、紀委辦公室(監察室)、審計部、資金調劑營運中心、廣東引信金融服務中心(簡稱銀信中心,內設綜合部、電子金融部、會計結算部、信息科技風險管理部、信息技術部、軟體開發部、測試管理部、運維管理部,是全省農合機構主要後台中心)。
在全省設有陽江、雲浮、肇慶、河源、梅州、潮州、汕頭、汕尾、清遠、揭陽、惠州等11個辦事處和1個區域審計中心。
❹ 廣東省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概況
經省政府授權,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在省政府的領導下,負責行使對轄內市、縣(市、區內)農村信用合作聯容社、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行業管理、業務指導、協調服務職能。
2005年以來,省聯社帶領全省農合機構以服務「三農」、支持中小微企業和縣域經濟發展為宗旨,以深化改革為契機,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實現了各項業務的跨越式發展,開辟了廣東農信發展歷史的新紀元。截至2013年底,全省農合機構共有各類網點約5600個,營業人員6萬餘人,是廣東省內營業網點最多、服務面最廣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3740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8310億元,存貸款規模在省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均位居第一,在全國農信系統中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