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非轉農戶口的最新政策
2015年全國戶籍改革最新政策,戶籍改革最新政策解讀
2015年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日前批轉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均提出「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根據中新網記者梳理,目前,全國至少已有16個省份正式出台了本省份的戶籍制度改革意見。
其中,多地明確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的時間表,並明確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居住證管理辦法》今年有望正式出台實施,這也將為各地落實居住證制度提供指導。
16省份出台戶籍制度改革意見
今年官方多次要求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後,國務院最近批轉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提出,要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新疆、黑龍江、河南、河北、四川、山東、安徽、貴州、山西、陝西、江西、湖南、吉林、福建、廣西、青海16個省份正式公布了本地區的戶籍制度改革意見。
「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有利於消除身份歧視。」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此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統一戶籍性質僅僅是標志,消除依附在戶口性質上的如醫療、就業、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差別待遇,真正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全覆蓋和均等化,才是衡量戶籍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各省均提出將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
在目前公布的16個省份的戶籍改革意見中,對於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均有著墨,但大都沿襲了「國家版」戶籍改革意見中的內容。
《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提出「出台實施居住證管理辦法,以居住證為載體提供相應基本公共服務」,因此,這一辦法年內出台實施應是大概率事件,而這也將為各地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提供指導。
專家說法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也認為,居住證是外地居民、農村居民合法平穩轉變為本地人、城鎮人的制度階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未全面實現前,推行居住證制度,至少是能對部分資源和服務給予法律保障。
B. 多地出台戶籍新政是怎麼回事
近期武漢、西抄安的積分落襲戶政策陸續公布。此外,河南、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落戶政策也陸續印發,並普遍對於省會城市落戶設定了一定的條件。
C. 2016戶口政策法規
今年官方多次要求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後,國務院最近批轉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提出,要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
記者注意到,2014年7月底,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意見,統籌考慮,因地制宜,抓緊出台本地區具體可操作的戶籍制度改革措施,並向社會公布」,隨後「地方版」的戶籍制度改革意見陸續出台。
據中新網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新疆、黑龍江、河南、河北、四川、山東、安徽、貴州、山西、陝西、江西、湖南、吉林、福建、廣西、青海16個省份正式公布了本地區的戶籍制度改革意見。
上述意見均明確了本地區進一步放寬戶口遷移的政策,並提出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建立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多地提出了具體實施的時間表。
其中,貴州提出,從2015年6月1日起,在「戶別」欄不再登記農業或非農業,統一登記為家庭戶或集體戶;黑龍江提出,從2014年11月1日起,全省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群眾可自願到公安派出所更換居民戶口簿。
「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有利於消除身份歧視。」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此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統一戶籍性質僅僅是標志,消除依附在戶口性質上的如醫療、就業、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差別待遇,真正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全覆蓋和均等化,才是衡量戶籍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均提出將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
在目前公布的16個省份的戶籍改革意見中,對於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均有著墨,但大都沿襲了「國家版」戶籍改革意見中的內容。
在申請居住證的年限上,各地均提出要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在居住證提供的公共服務范圍所需條件上,大多數省份並未明確具體年限,僅新疆和貴州較為具體。
其中,新疆提出「居住證持有人連續居住滿二年和參加社會保險滿二年,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職業教育補貼、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權利;隨行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滿四年以上、父母參加社會保險滿三年為基本條件,逐步享有隨行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的資格」;貴州提出,居住證持有人在當地連續居住1年以上的,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就業扶持、養老服務、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等權利。
D. 居住證管理辦法的出台政策
官方多次要求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後,國務院最近批轉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提出,要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
014年7月底,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意見,統籌考慮,因地制宜,抓緊出台本地區具體可操作的戶籍制度改革措施,並向社會公布」,隨後「地方版」的戶籍制度改革意見陸續出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新疆、黑龍江、河南、河北、四川、山東、安徽、貴州、山西、陝西、江西、湖南、吉林、福建、廣西、青海16個省份正式公布了本地區的戶籍制度改革意見。
上述意見均明確了本地區進一步放寬戶口遷移的政策,並提出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建立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多地提出了具體實施的時間表。
貴州提出,從2015年6月1日起,在「戶別」欄不再登記農業或非農業,統一登記為家庭戶或集體戶;黑龍江提出,從2014年11月1日起,全省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群眾可自願到公安派出所更換居民戶口簿。
「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有利於消除身份歧視。」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此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統一戶籍性質僅僅是標志,消除依附在戶口性質上的如醫療、就業、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差別待遇,真正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全覆蓋和均等化,才是衡量戶籍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均提出將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
在公布的16個省份的戶籍改革意見中,對於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均有著墨,但大都沿襲了「國家版」戶籍改革意見中的內容。
在申請居住證的年限上,各地均提出要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在居住證提供的公共服務范圍所需條件上,大多數省份並未明確具體年限,僅新疆和貴州較為具體。
其中,新疆提出「居住證持有人連續居住滿二年和參加社會保險滿二年,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職業教育補貼、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權利;隨行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滿四年以上、父母參加社會保險滿三年為基本條件,逐步享有隨行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的資格」;貴州提出,居住證持有人在當地連續居住1年以上的,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就業扶持、養老服務、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等權利。
各地的「語焉不詳」也與目前缺乏「國家版」的頂層設計有關。事實上,自2014年12月4日開始徵求意見的《居住證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目前已經結束徵求意見幾個月的時間,但尚未出台。
《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提出「出台實施居住證管理辦法,以居住證為載體提供相應基本公共服務」,因此,這一辦法年內出台實施應是大概率事件,而這也將為各地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提供指導。
「作為戶籍制度改革中一個過渡性的制度安排,居住證制度將使中國朝著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邁出重要一步。」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由於戶籍制度改革無法一步到位,通過設立門檻並不高的居住證制度,可以那些已經進入到城市的外來人口能享受到一定范圍的公共服務,意義重大。
從天津市公安局獲悉,從2016年4月18日起,《天津市居住證管理辦法配套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為細則)將正式實施。根據細則規定,今後在辦理居住證積分落戶時需根據個人實際情況提交以下申請材料:1、居民身份證;2、天津市居住證;3、本人在津具有名下合法穩定住所的,提供《不動產權證書》等相關材料;產權歸配偶、父母、子女所有或共有的,需提供親屬關系證明材料(結婚證、居民戶口簿等);申請落戶集體戶口的,提供集體戶口簿首頁;申請落單位集體戶口的還需提供單位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社保繳費證明復印件;4.天津市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出具的《有無刑事犯罪記錄證明》;5.申請子女隨遷的,需提供隨遷子女的居民身份證或居民戶口簿;《出生醫學證明》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登記證》;隨遷子女父母的結婚證(隨遷子女血緣關系父母離異的,還需提供能夠證明子女撫養權歸屬的離婚協議或法院出具的民事調解書)
該細則放寬了落戶條件,申請人可落戶到產權歸配偶、父母、子女所有或共有的合法穩定住所。同時,增加了《有無刑事犯罪記錄證明》,以及結合了新實施的子女隨遷政策所增加的子女隨遷相關材料。該細則的實施將讓更多期待來津落戶的群眾獲益。
E. 戶籍制度改革農戶和非農戶一樣嗎
不再區分農業和非農業,意味著二元戶籍管理制度將退出歷史舞台。國際金回融論壇城鎮化答研究中心主任易鵬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長久以來,二元戶籍管理制度被附加了過多的福利待遇,各地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不僅有形式上的意義,還原戶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也有利於消除身份歧視,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壁壘,體現公平和正義。
F. IFF國際金融論壇 INTERNATIONAL FINANCE FORUM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IFF國際金融論壇 INTERNATIONAL FINANCE FORUM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IFF國際金融論壇 INTERNATIONAL FINANCE FORUM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G. 18億畝耕地紅線的將糧食安全作為底線
18億畝耕地紅復線仍須堅守:制將糧食安全作為底線
作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14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糧食安全也成為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著墨最多的主題之一。
會議指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會議還強調,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仍然必須堅守,同時現有耕地面積必須保持基本穩定。
「這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是一脈相承的。」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進口糧食比重越來越高,作為人口大國,如果糧食安全主動權不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話,是非常危險的。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0193.5萬噸,同比增長2.1%,實現「十連增」。但是在「十連增」的背後,中國卻面臨著糧食需求迅速增長、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產量提升空間日益收窄、耕地利用粗放、三大主糧凈進口等多重困難的挑戰。
易鵬指出,當前中國要將糧食安全作為底線,努力提高糧食生產的技術含量和單產量,推進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業現代化的水平,以保證糧食安全。
H. 如何建立健全科技多元投融資機制
記者卓尚進2013年底之前在京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都對新時期積極穩妥扎實推進城鎮化這一重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針政策,其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把「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六項主要任務之一,提出了「逐步建立地方主體稅種」、「建立健全地方債務發行管理制度」、「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等政策措施。業內專家認為,只要社會各方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會議精神,不斷探索與新型城鎮化配套的投融資體制機制,就一定會建立和健全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為積極穩妥扎實推進城鎮化提供良好的資金保障。
新型城鎮化持續發展需要多少資金?這是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國家開發銀行曾預計,未來3年我國城鎮化投融資資金需求量將達25萬億元。
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大致做了一個測算,東部地區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是17萬億元,西部地區是10萬億元。目前,我國城鎮化率是52%,未來還有三四億人湧入城市,總體算來,也就是40萬億~50萬億元。不過,不是一年就投入這么多,而是要分20至30年完成,也就意味著一年才2萬億至3萬億元。城鎮化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進程,再加上金融財稅領域的市場化改革,需要的資金在可承受的范圍內。
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首先要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建立地方主體稅種,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新型城鎮化是在中央城鎮化規劃指導下,由地方政府推動的一個長期過程,地方財稅無疑是資金的重要來源。我國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改革後,財權上收但事權下放,不僅導致地方政府的權責不對稱,也間接地促成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高度依賴、債務規模迅速增長等多重困境。專家表示,今後,國家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時,須科學地重新確定地方政府的事權與財權;在大幅度收回土地增值收入、抑制地方土地財政依賴路徑的同時,給地方開征房產稅、資源稅等新稅源;根據地方農村戶籍改革的成本、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資金需求,給予相應的財政轉移支付規模。
同時,在完善法律法規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基礎上,建立健全地方債券發行管理制度。專家表示,未來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指導下,在明確了有關法規條件下,可考慮讓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開辟新的融資渠道,這類資金有專門用途,如用於城鎮基礎設施或公共事業建設。但是,要防止地方政府將這類資金用於彌補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及其他地方債務的償還,否則地方債務風險還將迅速增加。
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要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當前要發揮好現有政策性金融機構在城鎮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此間有專家認為,新型城鎮化不同於老的城鎮化,要體現深化改革的精神,在克服過去城鎮化過程中各地普遍採取「土地財政+政府融資平台」模式弊病的同時,可適時推進金融創新,其中建立「城鎮建設銀行(5.49, -0.15, -2.66%)」是不錯的選擇。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前不久在其新著《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一書中對此提出,新建一家政策性的城鎮建設銀行是金融結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為了實現特定的城鎮化目標,為一定的城鎮提供中長期貸款,為城鎮化建設中的公共服務設施提供融資,以促進廉租房建設和環境治理等項目的完成。
將來可能設立的城鎮建設銀行,從其性質來看是一家政策性銀行,與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相同;同時,與城鎮化中商業銀行提供的商業貸款不相矛盾。考慮到國家開發銀行從2008年開始轉型商業化,已擁有超過15年以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等開發性金融經驗,在新型城鎮化中還要繼續發揮為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優勢,因此,未來的城鎮建設銀行應當與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國開行、政策性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形成差異化定位、功能互補、取長補短、相互配合的城鎮化金融服務體系。
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還應放寬市場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辦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
易鵬認為,在城鎮化中民間資本可起主導作用。因為城鎮化過程中需要巨大的資金,整個社會要依靠民間資本作社會資本的主體。在他看來,鼓勵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新型城鎮化,應當簡政放權,將一些壟斷性的行業向民營資本開放,如放鬆對醫療、教育、文化、金融等服務業的管制,形成更多公共服務供給。鼓勵民間資本創新,城鎮化倡導走公平、集約、綠色、低碳、生態的道路,這就需要民間資本通過低碳技術、綠色環保技術等各種創新,提供新的環保低碳產品,使城鎮化走集約、可持續、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的道路。鼓勵民間資本通過股權的方式對現有的國有資產進行股份制改革,讓民間資本更多地參與到國有企業的新一輪改革之中。這將有利於激活國有企業的活力,同時也可以通過政府在國有資本中的股份的退出,募集資金參與到城鎮化社會保障體系之中。
I. 2018年首屆黃山國際金融論壇的主題是什麼
018年首屆以「新時代 綠色發展新金融」為主題
J. 非轉農戶口的最新政策,
2015年全國戶籍改革最新政策,戶籍改革最新政策解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日前批轉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均提出「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根據中新網記者梳理,目前,全國至少已有16個省份正式出台了本省份的戶籍制度改革意見。
其中,多地明確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的時間表,並明確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居住證管理辦法》今年有望正式出台實施,這也將為各地落實居住證制度提供指導。
16省份出台戶籍制度改革意見
今年官方多次要求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後,國務院最近批轉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提出,要抓緊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新疆、黑龍江、河南、河北、四川、山東、安徽、貴州、山西、陝西、江西、湖南、吉林、福建、廣西、青海16個省份正式公布了本地區的戶籍制度改革意見。
「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有利於消除身份歧視。」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此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統一戶籍性質僅僅是標志,消除依附在戶口性質上的如醫療、就業、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差別待遇,真正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全覆蓋和均等化,才是衡量戶籍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各省均提出將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
在目前公布的16個省份的戶籍改革意見中,對於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均有著墨,但大都沿襲了「國家版」戶籍改革意見中的內容。
《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提出「出台實施居住證管理辦法,以居住證為載體提供相應基本公共服務」,因此,這一辦法年內出台實施應是大概率事件,而這也將為各地建立落實居住證制度提供指導。
專家說法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也認為,居住證是外地居民、農村居民合法平穩轉變為本地人、城鎮人的制度階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未全面實現前,推行居住證制度,至少是能對部分資源和服務給予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