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金融學研究中的辯證法

金融學研究中的辯證法

發布時間:2021-02-14 03:33:13

1. 試運用唯物辯證法相關原理 談談你對這次世界金融危機的認識

http://www..com/s?ie=gb2312&bs=%C3%C0%B9%FA%B5%C4%BD%F0%C8%DA%CE%A3%BB%FA%CA%C7%D4%F5%C3%B4%D1%F9%D3%B0%CF%EC%C8%AB%C7%F2%B5%C4&sr=&z=&cl=3&f=8&wd=%CA%D4%D4%CB%D3%C3%CE%A8%CE%EF%B1%E7%D6%A4%B7%A8%CF%E0%B9%D8%D4%AD%C0%ED+%CC%B8%CC%B8%C4%E3%B6%D4%D5%E2%B4%CE%CA%C0%BD%E7%BD%F0%C8%DA%CE%A3%BB%FA%B5%C4%C8%CF%CA%B6&ct=0

2. 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西方經濟學:
大體上分兩種,實證分析(Positive analysis)和規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前者回答「是什麼」,後者解決「應怎樣」。
其中,實證分析部分的主要研究手段有:
1、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均衡分析是最常用的研究手段,認為各種變數在某一狀態下會達到一種均衡,例如供給需求理論,認為存在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在一定的數量和價格下,兩者會達到均衡(Equilibrium)。自從馬歇爾(Alfred Marshall)將圖形引入了經濟學論證,均衡分析便一直在西方經濟學中佔主導地位。
2、靜態、動態分析。兩者的區別在於後者引入了時間維度,比如流行的時間序列分析。靜態分析則主要是橫截面分析。
3、定量、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運用在金融領域尤其廣泛,其中的數學依據主要是計量和統計;而定性分析目前而言還缺乏堅實的方法論基礎,主要應用於宏觀經濟的分析。
規范分析嚴格來說並不是一種方法論,更多的指的是研究對象,即「應該怎麼做」的問題。
在經濟學中,一方面,實證分析中的各類分析方法常常結合在一起,難以分離,例如用計量的方法進行時間序列的動態研究;另一方面,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也難以割裂,規范分析常常以實證分析的結果作為依據。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普遍地,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方法論是唯物主義辯證法。具體地,則可參看黑格爾的《小邏輯》,恩格斯的《反杜林論》。
特別地,在《資本論》的序言中,馬克思指出他的研究方法是:「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而對資產階級社會說來,勞動產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價值形式,就是經濟的細胞形式。」同時,他還指出:「物理學家是在自然過程表現得最確實、最少受干擾的地方考察自然過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證過程以其純粹形態進行的條件下從事實驗的。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此外,他還強調經濟學的研究很難做到完全客觀,「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內,自由的科學研究遇到的敵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領域內遇到的敵人。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們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惡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復仇女神召喚到戰場上來反對自由的科學研究。」

3. 急!高分!請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談談我國應對金融危機舉措的依據!

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一箭三雕,這是中央在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

保民生:因為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勞動力需求,使部分民工不至於下崗,使相關企

業維持正常運行。

保增長:因為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水泥、鋼筋等的巨大需求,並且帶動GDP的強勁

增長,保持強烈的市場需求。

保穩定:通過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民工的就業問題,解決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緩

解企業資金緊張問題,帶動GDP平穩快速增長,保住就業和企業,等金融危機過

後必將又是一輪新的增長。 1、識記聯系普遍性、客觀性的含義。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以及聯系的多樣性。★教學重點、難點:世是普遍聯系的。自我認知:1、 聯系的普遍性(1)聯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 。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 、 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世界是一個 的有機整體。 (2)聯系就是 之間以及 之間的相互 、相互 和相互 。2、 聯系的客觀性(1)聯系的客觀性是指事物本身所 的,不以 為轉移。(2)事物的聯系就其與實踐的關系來說,可以分為 的聯系和 的聯系。 (3)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 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4)聯系是客觀的,並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 。人們可以根據事物 的聯系,改變事物的 ,調整原有的 ,建立新的 。3、 聯系的多樣性(1)事物的聯系多種多樣,有 聯系和 聯系、 聯系和 聯系、 聯系和 聯系、 聯系和 聯系等。(2)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 的,即使人們改變條件、創造條件的活動,也是 的。總之,要一切以 你會不會整理一下,我都告訴你了,你聯繫到一塊就可以了

4. 為什麼說科學辯證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

5. 為什麼說科學辯證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和前提

科學辯證法是指導人類正確認識事物的普遍真理,涵蓋和適用於一切事物,這是任何專其它科學方法所不具備屬的。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伴隨著科學發展、技術進步不斷推進的,任何的技術手段的實現和成功,都是以科學原理和方法做支撐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很多,但大都只適用於單一的領域,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使像數學、邏輯學的原理和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邏輯學只能對形式的真偽進行推理判斷,而不能對內容的是非進行判斷,數學只是關於空間結構和數量關系的科學,並沒有涉及事物的本質。唯有唯物辯證法才是正確認識各種事物的本質、內在規律和事物間相互關系,能找到解決矛盾和問題的正確途徑和方法,指導實踐取得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6. 如何學習辯證法

找一本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書,高中的課本,最好是大學的馬哲課本就行,因為有習題,解答。對於學習,理解以及應用辯證法會有幫助。
隨著自己對辯證法理解的深入,如果有進一步研究的需要,可以閱讀馬克思的原著。

7. 具體科學規律和辯證法有什麼區別

自然辨證法在科學技術的具體學科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遍原理之間,是處於一種中間的位置。正是由於自然辯證法自身特殊的位置,與其他哲學相比,它和自然科學的關系更值得研究。
自然辯證法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區別,但更有緊密的聯系,這涉及到學科門類的層次結構問題。對於一門實際的科學門類,研究內容實際上可以分為幾個層次。這有許多劃分方法。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是把一個學科類別分為四個層次:最高的一個層次是哲學層次,第二層是科學層次,第三層是技術層次,最後一層是具體的應用層次。哲學層次研究的內容與自然科學不盡相同。計算機同時也是自然界的一個事物,它的計算過程是類似人腦的,計算機能不能思維,是不是會有意識,未來會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就是哲學層次的問題。而自然科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研究就是在科學層次和技術層次,主要是在比如圖靈機原理這些問題。可以看出,自然辯證法研究的問題比自然科學層次更高一些,研究一些比較宏觀的問題;自然科學研究一些理論、比較精確的定理,以及設計實際的機器設備。但是,兩者研究的問題顯然有著緊密的聯系,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計算機從本質上講是人的思維規律和機器相結合的產物,那麼對思維規律的研究和對機器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1998年圖靈獎的獲得者提出了計算機領域當前研究的12個重大問題,裡面有一些科技問題,也有哲學層次也就是自然辯證法的問題。也就說明,在科學研究這個領域,自然辯證法和自然科學是密不可分的。

自然辯證法與自然科學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當一個計算機專家去研究分析一個計算機問題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學層次的問題,同時依據哲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哲學層次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從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去總結、歸納,同時很多自然辯證法的問題,在自然科學中得到了解決。在這方面,圖靈可以說是計算機學界的哲學大師。在哲學層次上,對於計算機能不能思維,會不會有意識這個問題,他提出了一個檢驗方法:現有一個人和一台機器,如果對於我們出的任何問題,人寫一個答案,機器列印一個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還是機器的答案,就說明機器是可以思維的,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檢驗法」。現在計算機還是做不到這一點。對於有些問題需要推理論證,總是可以找出計算機回答的規律,這與人腦思維是有區別的。這是自然科學對於哲學層次問題的研究。自然辯證法對自然科學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導作用的。比如機器能不能思維這個問題,對應於這個問題,科學層次上在研究人工智慧,如果說自然辯證法已經明白了機器和人腦思維的差異,那麼對於人工智慧的研究方向就有指導意義。自然辯證法研究的很多問題是認識研究自然世界不可迴避的問題,很多著名的科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
自然辨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對象是自然界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證法的創立與發展同哲學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科學與社會關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總結。
自然辨證法告訴我們,科學技術方法是關於科學技術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適用某些學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適用於各門自然科學或技術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適用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普遍研究方法。
自然辨證法是研究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論,總體上劃分為自然觀、科學技術觀和科學技術方法論三大部分。

8. 關於哲學中,方法論和辯證法的區別

辯證法認為形式邏輯不完備,這一點是正確的,形式邏輯確實是只研究了個體的「外屬性」判斷和命題而沒有研究個體的「內歸性」判斷和命題。但辯證法的錯誤在於:把「內歸性」問題錯誤地認為是形式邏輯所忽略了的一些「外屬性」問題,而武斷地用處理「外屬性」問題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內歸性」問題。「同時存在著兩個互為正反的性質」是「內歸性」命題,而形式邏輯確實沒有研究到這類命題。

在辯證法的第一條規律:「矛盾的對立統一」中,「矛盾」是命題的互否定關系,不管是內歸性命題還是外屬性命題都存在著「矛盾」。兩個互相否定的命題如果同時出現就叫做「矛盾」例如這個磁極既是正極又不是正極(或既是正極也是負極);而「對立統一」是內歸性命題,表明兩個具有正反關系的性質總是同時存在的,例如磁鐵同時具有正負兩極。「矛盾的對立統一」武斷地按照形式邏輯的概念定義法,把「矛盾」當「類」而把「對立統一」當「種」堆砌成了一個新的概念。陰陽論的一分為二、二合為一,其實是對於「性質」來說的。陰和陽指的都是「性質」。雖然陰陽論對「分」與「合」都沒有嚴格定義,但其哲學意思與「對立」和「統一」是相同的。不同之處只是陰陽論從「事」的角度來說話而辯證法則從「物」的角度來說話而已。正確地說來,不是「命題矛盾的對立統一」而是「正反性質合一」。辯證法把「命題矛盾」與「性質正反」兩個不同的概念混淆了。還有,這里也必須強調一下,個體性質與個體不是一回事,正反性質同時存在與個體間具有差異也不是一回事。正反就是矛盾固然不對,但差異就是矛盾也不對,有差異就會有矛盾也不對,有差異就有對抗也不對,甚至正反就是對抗也是不對的。因為在中文裡「矛盾」一詞所表達的是「同時肯定兩個不能同時存在的命題」的意思,而且由一個著名典故形象地固定了其含義。如果用「矛盾對立統一」來表達「兩個互為正反的性質總是同時存在」這層意思,便會造成矛盾與正反兩個概念在內涵上的混淆。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正反性質合一」而不是「矛盾對立統一」。矛盾一詞僅僅表達「命題矛盾」,而不表達「性質互反」或「種類差異」。命題間才有矛盾;物體性質間則只有互反而沒有矛盾;至於物體種類間則只有差異而既沒有矛盾也沒有正反。例如「他是男人同時又不是男人」這句話是矛盾命題;在人類中男性和女性兩個互反的性質總是同時存在的,並無矛盾;男人、女人、孩子、老人之間只有差異而既沒有矛盾也沒有正反。

在辯證法的第二條規律:「量變質變」中,一方面,「量」概念把「量值」和「數值」兩個概念籠統的綜合到一起。「量值」是連續范疇下的歸性概念,而「數值」是離散范疇下的屬性概念,兩者是不能夠綜合為「量」概念而只能夠正反合成公值概念的,「公值是宇宙的本性」。另一方面,「質」如果是性質的簡寫,則包含了「公值」這種「宇宙本性」,就是說「性質」概念包含了「量」這種性質,「量變」本身也是一種「質變」。「量變質變」這種說法把一個種概念與其所屬的類概念並列處理,其邏輯錯誤十分明顯。又「質」如果是「質量」的簡寫,那麼「質量」是「量」的一部份,同樣是犯了「局部和整體並列」的邏輯錯誤。事實上,體的公值的變化改變著體的歸屬而不是性質,不論這「體」是「部體、個體還是集體」。例如,一個孩子長大了(體量值變化),他就由屬於孩子集合變為屬於成人集合(體的歸屬改變),其中的「體量值」就是用以定義「體歸屬」的性質,即歸屬性。

在辯證法的第三條規律:「否定的否定」中,因為兩個性質的正反關系與兩個命題的矛盾關系是兩種不同的關系,所以不能夠把「正反合」這種范疇結構用「否定的否定」來表達。在命題關系中,否定的否定=肯定,不需要用這種「玄之又玄」的表達方式來表達。之所以有這種玄奧的表達方式,無非是分不清「正反」關系與「矛盾」關系的區別,而企圖用「肯否」來表達「正反」而已。

總之,所謂辯證法的三條規律的三句話的正確表達應該是:

一、正反性質合一;二、體的量數變化改變體的歸屬;三、正反兩性合范疇。

可以看出,一和三是重疊的,其實只有兩句話:

一、正反性質合成范疇;二、量數歸體改變種類。

前者是范疇的定義,後者是種類的定義。這兩句話把「范疇」和「種類」兩個概念清楚地區別開來了。這兩個概念在形式邏輯中確實是混淆不清的,多把范疇看作是最大的種類,從亞里士多德起計,2500年來都未能夠搞清楚。現在搞清楚了。

范疇和種類對比的例子如:性別[男性/女性]是范疇,性別這個范疇由男和女兩種相反的性質構成,不會再有第三個性質;人類(男人、女人、閹人、兩性人、變性人)是種類,種類可以有多個。每個人所屬的種類都是由歸於他的性別器官的有無與變化來確定的,男人具有男性器官、女人具有女性器官、閹人除去了性器官、兩性人同時具有兩性器官、變性人是把一種性器官變成另一種性器官。

從上可知,在剔除了表達上的邏輯錯誤之後,辯證法其實是給「范疇」和「種類」分別下了定義,把兩者區分開來而已。這點雖然很重要,但卻並不是邏輯學研究的全部內容而只是部份內容而已。把這兩個定義說成是「思維規律」則是言過其實的。

9. 什麼是辯證法

辯證法是關於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哲學學說。「辯證法」一詞源於希臘文δνaλεxειx(τέχνη),意為進行談話的藝術,由δνaλ廹yσμxι(我談話、我發議論)演化而來,原意是指在辯論中揭露對方議論中的矛盾並克服這些矛盾的方法。

辯證法是進行談話和辯論的意思。近代以來成為「形而上學」相對立的哲學理論和方法。「辯證法」這個術語,在哲學史上曾在各種不同意義上被使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哲學家那裡,有不同的含義。

(9)金融學研究中的辯證法擴展閱讀:

從15-18世紀,辯證法思想的發展線索雖然沒有中斷,但總的說來,是形而上學思想占統治地位的時期。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自然科學從「收集材料」階段向「整理材料」階段過渡,社會歷史發展的辯證性質也比較明顯的顯現出來。

在這種新的歷史條件下,就出現了辯證法的第二個歷史形態──德國古典哲學的唯心辯證法。這種辯證法在唯心主義的形式下,比較系統、比較自然的闡述了世界的聯系、發展和矛盾,使辯證法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

康德是德國「哲學革命」的第一個代表,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和辯證法哲學的奠基人。康德之後,經過費希特、謝林,到黑格爾德國唯心主義辯證法發展到了頂點。黑格爾把「絕對觀念」作為辯證的發展過程來加以研究,

在近代第一次把整個自然、歷史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揭示 了概念的矛盾運動。他還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對形而上學進行了有力的批判,認為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不同,是研究內在聯系和矛盾發展的學說。辯證法是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看問題。

總之,黑格爾對辯證法的一切基本特徵都在作了自覺的系統的表述。

所以,馬克思說:「他第一個全面的有意識的敘述了辯證法一般運動形式。」

閱讀全文

與金融學研究中的辯證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