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中國協同國際金融

中國協同國際金融

發布時間:2021-02-14 20:05:51

㈠ 中國與國際金融業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國際化 中國金融業發展和改革(下)

編者按: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改革與創新。金文撰寫的《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國際化》一文,從歷史的角度,全面闡述了金融業的起源發展,以及在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國際化的大趨勢之下,金融創新與經濟發展的內在關系,讀後引人深思。人民網天津視窗將持續報道該文章。以下為在《新金融觀察》第三十八期上刊載的「二十二、中國金融業發展和改革(下)」部分:

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集中、統一、單一的金融體系,中國人民銀行集管理職能與運營責任於一身,負責貨幣管理和信貸運營。除此之外,沒有信貸市場、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也沒有建立人民幣價格市場化和國際化的貨幣體系。改革開放以後,國家發揮金融現代經濟核心作用,支持金融業與實體經濟共同發展,支持金融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對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實施分業監管,積極發展信貸市場、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金融業發展和金融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在為實體經濟服務中得到持續發展。

獨立統一的貨幣體系建設

新中國高度重視貨幣體系建設。統一發行人民幣,迅速完成幣制改革,確立人民幣作為獨立的統一的國家貨幣地位;合理確定本幣價格及其利率水平,合理確定外匯價格及其匯率水平;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逐步開發人民幣的貨幣職能;根據國家發展和國際分工需要,積極發揮人民幣的重要作用,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中國國際地位、維護國家和平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民幣發行及幣制改革。人民幣(RMB)是中國法定貨幣,為紙幣本位制貨幣,沒有法定的含金量,執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職能。中國人民銀行是人民幣主管機關。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主幣共有12種面額,包括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人民幣取代國民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以及外國銀行發行的各種外國貨幣,結束了舊中國長期存在的幣制混亂歷史,對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和恢復發展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遺留的惡性通貨膨脹問題尚未根除,戰後物質極度匱乏,導致物價節節上漲,第一套人民幣沿用了面額巨大的主幣幣值設計。1955年,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初步勝利,物價趨於穩定,財經狀況好轉,當年3月1日開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並根據經濟發展要求進行貨幣改革。主幣改為1元、2元、3元、5元和10元共5種面額,以1元兌10000元的比價,發行新幣並回收舊幣,5月15日停止流通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發行及同時實施的幣制改革,奠定了新中國獨立、統一、穩定的貨幣制度基礎,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20日發行第三套人民幣,1987年4月27日發行第四套人民幣,1999年10月1日發行第五套人民幣,建立了中國獨立統一的人民幣貨幣體系。

人民幣匯率制度發展。新中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人民幣匯率制度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年到1955年的浮動匯率制度。中國人民銀行在統一發行人民幣的基礎上,於1949年1月18日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幣匯率,建立了以本幣和利率為基礎的外匯和匯率體系。人民幣是紙幣本位貨幣,與當時美元世界貨幣的金匯兌本位制沒有直接聯系,因此不能按照貨幣的黃金平價確定人民幣價值及其匯率,只能採用物價對比法換算人民幣的匯率。新中國成立初期通貨膨脹嚴重,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由1949年1月18日的80元(第一套人民幣),調至1950年3月13日的42000元(第一套人民幣),再調至1952年12月的26170元(第一套人民幣)。這一時期,中國對外貿易數量很少,對外貿易主體是私營企業。第二階段,1955年到1972年的固定匯率制度。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對外貿易主體改為國營企業,主要產品和貿易價格納入國家計劃,國家參照各國本幣的匯率,確定人民幣匯率,並使之與物價脫鉤。1956年和1972年兩個時點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分別為2.46元(幣制改革後的新幣,下同)和2.24元。第三階段,1973年至1980年的一攬子貨幣加權平均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又發生了嚴重的國際石油危機,很多國家將固定匯率制改為浮動匯率制,人民幣匯率頻繁調整,並改用一攬子貨幣加權平均的匯價,作為人民幣匯價調整變動的依據。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由1973年的1.98元變為1980年的1.49元。自新中國成立起至1980年,中國主要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對內高度集權,對外高度封閉,國際貿易總量很小,國家外匯儲備很少,適時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制度,不斷調整人民幣匯率,促進了國民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改革開放之後至1996年之前,國家對匯率制度進行了幾次改革。第一階段,1980年到1984年的雙重匯率制度。1979年,中國推行外貿管理體制改革,對外貿易由計劃管理改為市場競爭,同時開始實行雙重匯率制度,作為以市場手段管理外匯的制度試驗。國家除規定官方外匯牌價之外,還規定出口結匯和進口用匯指標,以多結匯和少用匯的指標余額,適用於市場外匯價,官方外匯牌價和市場外匯價兌美元的匯率,分別為1.50元和2.80元。第二階段,1985年到1990年重新恢復單一匯率制。推行人民幣雙重匯率制度,對內加重了部分外貿企業政策性虧損,對外造成了國際上的指責和非議。1985年1月,國家取消雙重匯率制度,重新恢復單一匯率制,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定為2.80元。但此前實行的雙重匯率制度已經打開了市場外匯價的人民幣價格的匯率市場發現機制,重新恢復的單一匯率制不僅未能消除已經形成的市場外匯價,反而加劇了官方外匯牌價與市場外匯價的市差和價差,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制度。第三階段,1991年到1994年實行匯率並軌制度。1991年,開始實行有管理的人民幣匯率浮動制度,國家參照國際外匯市場情況,對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地調整。1994年推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國家將官方外匯牌價和市場外匯價兌1美元的匯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元和8.70元,統一定為1994年1月1日的8.70元,建立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直至2004年年底,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穩定在8.30元左右。

人民幣經常賬戶項目可兌換。1994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後,國家進一步深化外匯制度改革,1996年4月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旨在消除經常賬戶非貿易非經營性交易的匯兌限制,不再限制不以資本轉移為目的的經常性國際交易支付和轉移,不再實行歧視性貨幣安排和多重匯率制度,當年12月1日實現了人民幣經常賬戶項目的可兌換。主要的政策制度措施是:消除因私用匯的匯兌限制,擴大供匯范圍,提高供匯標准,允許中國居民境內的合法資產收益以及駐華機構和來華人員的合法人民幣收入換成外匯匯出;廢除企業外匯留成和外匯上繳制度,由銀行結匯售匯,取消境內的外幣計價結算,廢除外匯券,禁止外幣在境內流通;外商投資企業經常性用匯納入銀行結匯售匯體系,可保留一定比例的外匯收入,允許在華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辦理結套匯等業務,取消經常項目匯兌限制;取消外匯收支指令性計劃,建立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國家對外匯和國際收支進行宏觀調控,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提高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繼續調整完善國際收支和人民幣匯率政策,包括降低出口產品退稅平均稅率,支持企業在國外投資;國際金融機構可在國內發行人民幣債券,跨國公司可以集中操作外匯資源;提高個人出國(境)換匯限額,移民和非居民的國內資產可以兌換外匯出境;放寬外匯賬戶開戶和外匯賬戶限額管理,推行經常賬戶項目可兌換便利化等。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國實施人民幣匯率改革。第一,建立人民幣匯率市場形成機制。根據中國貿易順差程度和企業國際貿易適應能力,確定人民幣匯率升值2%,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為8.11元,同時調高境內商業銀行美元、港幣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價格,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格在中間價的千分之三內浮動,人民幣兌其他貨幣的交易價格在中間價的一定幅度內浮動。第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參照國際外匯市場主要貨幣匯率,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降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中國實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建立人民幣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增強匯率等經濟杠桿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理順外匯供求關系,健全國際收支調節機制,為推進資本賬戶可兌換和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政策支持。自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開始至2011年4月29日,經歷了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人民幣兌1美元的匯率由8.30元降到了6.49元,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累計升值率超過25%;中國的外匯儲備由8189億美元增加到30446億美元。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制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以人民幣報關並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出口貿易結算業務,包括進出口信用證、托收和匯款等結算方式。2009年7月先在上海等五個城市試點,2010年6月擴大到2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試點,試點地區進出口量佔全國進出口總量的90%。試點地區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2010年為5063億元,2011年1季度達到3603億元。建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制度,增加了國際結算的貨幣幣種選擇,降低外匯匯率風險,減少國際貿易交易成本,適應居民和非居民以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實際需求;以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使之形成了以交易為基礎的價格,增加了人民幣價格市場形成機制的參照標准,促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調整和完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促進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與開放,增強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資源配置能力

㈡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有多少人啊

大約500人。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公司」,是由國內外著名金融機構和公司基於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投資組建的中外合資投資銀行。
中金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金融增值服務,業務范圍覆蓋宏觀經濟、證券和市場研究、股權與債務發行與承銷、兼並收購財務顧問、股本銷售交易、固定收益、自營投資、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咨詢等諸多領域。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大廈2座27層及28層。
經營范圍
一、人民幣特種股票、人民幣普通股票、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經紀業務;
二、人民幣普通股票、人民幣特種股票、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自營業務;
三、人民幣普通股票、人民幣特種股票、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承銷業務;
四、基金的發起和管理;
五、企業重組、收購與合並顧問;
六、項目融資顧問;
七、投資顧問及其他顧問業務;
八、外匯買賣;
九、境外企業、境內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資產管理;
十、同業拆借;
十一、客戶資產管理。
十二、網上證券委託業務;
十三、融資融券業務;
十四、代銷金融產品;
十五、證券投資基金代銷;
十六、為期貨公司提供中間介紹業務;
十七、經金融監管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

㈢ 中國經濟對國際金融有何影響

改革開放以復來,金融業制逐漸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中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8.35%,超越美國、英國等傳統發達國家,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金融大國。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表示,過去兩年中國金融開放政策和市場波動外溢影響增大,國際金融市場一致認為中國的地位正逐漸提高,作用不斷放大。「中國經濟金融越來越成為國際金融的一個主要力量,對國際金融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㈣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07月3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人民幣特種股票、人民幣普通股票、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經紀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丁學東
成立時間:1995-07-31
注冊資本:230666.9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00000400005994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資、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大廈2座27層及28層

㈤ 對於中國國際金融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是不是存在位於哪裡他的老總是樊偉中

使用「中國國際金融」六個字作為檢索項。

工商總局主辦的「企業信用信息查詢系統」結果:
1、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統一編碼:100000400005994
法人為丁學東
地址為北京市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大廈2座27層及28層

國家信息中心主辦的信用中國網站「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結果:
1、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碼:100000400005994
法人一欄為空
地址為北京市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大廈2座27層及28層

使用「樊偉中」三個字作為檢索項。

以上兩大信息公示系統,均沒有任何有關「樊偉中」的結果

另外,據我了解,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即赫赫有名的「中金公司」,這家公司在香港的子公司名為「中國國際金融(香港)有限公司」,沒有「集團」兩個字。

此外,中金公司的業務主要業務中,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直接投資業務、基金業務、固定收益業務,只對機構,不對個人。中金公司唯一既對機構、又對個人的業務是財富管理業務,財富管理業務中除了股票交易代理以外(他的股票代理交易業務和其他證券公司的營業部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其他的財富管理業務對個人僅僅針對高凈值客戶(最起碼資產上億吧)。

中金的股票代理業務,簡單地講就是國內股票賬戶開戶,據我了解,開戶是要去它的營業部現場辦理的。網上有假冒中金營業部的廣告和網站,宣稱某某老師教你炒股,分分鍾賺多少多少萬,不要信。那些老師真要有分分鍾賺多少多少萬的本事,早就成億萬富翁了,全球各地去吃喝玩樂,哪裡還會甘心做個投資顧問?

中金公司因為被人仿冒的事已經多次在官網上發布聲明了,這在它的官網可以查到。

資料的相關來源:
1、工商總局主辦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http://gsxt.saic.gov.cn/
2、國家信息中心主辦的信用中國網站「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http://www.creditchina.gov.cn/
3、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http://www.cicc.com/index_cn.xhtml?locale=zh_CN

㈥ 請問有沒有中國國際金融中心這個公司 今天接到面試電話,是不是騙人的呀。在亮馬橋那兒的公司。

我也收到同樣的電話···· 我就問他你們公司有沒有網站·····他讓我等一下去問內問·容····· 回來告訴說有的···會以簡訊形式發給我······結果他發了條信息·····說只要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到····· 結果搜了半天也沒有金融中心這個公司····只有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還有你的帖子······這下你該清楚了吧~

㈦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是什麼單位

中金公司,是一家證券公司

㈧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是 做什麼的 !!

太牛x了! 中國最牛的投資銀行 ,中國金融學子的夢想之地
據說普通員工年薪100萬~

㈨ 「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是隸屬於哪裡的都有什麼業務領域

「中國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屬的在民政部正式登記回的全國性一級答學會。學會成立於1992年,歷任理事長為董玉昌、王選、倪光南、鄭樹山,理事長由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公務員局原副局長楊春光擔任。

閱讀全文

與中國協同國際金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