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克魯格曼的經濟思想
我找到的(順便也學習了下):
克魯格曼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為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貨幣危機、匯率理論和經濟與地理學理論。
1.新國際經濟學理論
1.1 國際經濟學的7個主題:
1.1.1貿易所得 國際貿易使交易雙方獲益,但能使某些利益團體受損。價格是最重要的貿易條件。
1.1.2 貿易模式 三種貿易模式:一是受到生產效率差異影響形成的貿易模式;二是聯系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相對充裕程度和相對密集程度而形成的貿易模式;三是一種相當隨機因素形成的貿易模式。
1.1.3 貿易保護 貿易保護通常是國內不同利益團體之間較量的結果。
1.1.4 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分析,必須參考貿易收支差額、經常項目收支差額及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同時還必須結合各國的整體經濟背景來分析,即結合國際資本流動、國際貿易和國民收入賬戶的關系,以及國際貨幣政策的各個方面來綜合分析。
1.1.5 匯率決定 利率平價,即因利率水平的差異,影響短期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從而引起匯率變化。
1.1.6 國際資本市場 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性正在與日俱增。
1.1.7 國際間政策協調
1.2 國際貿易模型
1.2.1 傳統模型-李嘉圖模型 又稱比較優勢理論模型,認為國際貿易是由國際間勞動生產率唯一決定的理論。但它是在完全自由競爭假設下,沒有考慮壟斷因素,未能反映現實,也忽略了國際貿易對國內收入分配的影響因素。
1.2.2 傳統模型-赫克歇爾-俄林模型 又稱為要素稟賦理論,在李嘉圖模型之後發展起來的。各國要素資源(勞動力和土地),的差異同樣會引發國際貿易,該模型還揭示了一個一般性結論:各國傾向於出口國內充裕資源密集型的產品。
1.2.3 標准貿易模型 兩個傳統模型是標准模型的特例。一國的經濟增長原因是由一國資源的增加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造成的,同時科學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高也引起經濟增長。其次,現實中,一國的經濟增長總會有一定的偏向性,並非所有的部門都同步發展。這種偏向性可以將國家的經濟增長分為出口偏向型增長和進口偏向型增長,同時對國際貿易來往產生影響。
出口偏向型增長會使得本國的貿易條件惡化,而對其他國家有利;進口偏向型增長對本國貿易條件改善有利,但對世界其他國家不利。基於這個結論,一些經濟學家指出:「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長將會致使其貿易條件更加惡化,以至於他們的福利水平比經濟增長前還要低」
1.3 國際貿易中的各種現象
1.3.1 規模經濟 它是指隨著生產能力的擴大,單位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提高的過程,通過大規模的原料購買降低成本,能夠促使極技術人員專業化、技術化,有利於產品規格統一,實現標准化,有利於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分為內部規模經濟(單個廠商)與外部規模經濟(行業或區域)內部規模經濟容易導致壟斷和不完全競爭,外部規模經濟產生完全競爭。規模經濟也是產生國際貿易的重要原因,這可以解釋相同的國家也有貿易往來。
1.3.2 國際分工 是世界上各國之間的勞動分工,是各國生產者通過世界市場形成的勞動力聯系,是生產社會化向國際化發展的趨勢,也是世界各國間貿易產生的基礎,一般有三種類型: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其發展一般取決於各國的社會條件和自然經濟條件。國際分工的模式除了受一國的經濟特徵影響外,歷史的偶然因素也是形成國際分工的重要因素。對工業的暫時保護可以轉化為他的永久比較優勢。
1.3.3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完全競爭不能保持,因為至少會有一個達到注意影響市場價格的買者(或賣者)存在。現實中,完全壟斷的情況基本不會出現,寡頭競爭情況則較為多見。每個生產者都有一定的壟斷力,但他們之間又存在激烈的競爭。
1.3.4 國際貿易與不完全競爭。規模經濟必然導致不完全競爭。研究國際貿易的過程中,不完全競爭的卻比完全競爭模型更為科學。
1.3.5 壟斷競爭模型-最基本的不完全競爭模型。極端的是壟斷競爭,是指一種含有排斥、限制自由競爭的壟斷行為的競爭模式,他擁有市場競爭程度較大,壟斷程度較小的特性。壟斷競爭同樣會產生國際貿易促動。
1.3.6 國際傾銷。傾銷的產生條件一是市場為不完全競爭的情況,二是國內和國外市場是相對獨立的。壟斷廠商從事傾銷可以帶來更多的利潤。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不同,當廠商在市場上不具有絕對優勢地位時,可以通過增加出口以擴大生產,增加價格優勢並獲得更多的利潤。完全一致的產品也會在國際貿易中產生傾銷現象。
1.3.7 外部經濟眾多的單個廠商集中在一個地點的規模經濟,是規模經濟的一種。外部經濟的形成有利於專業化市場的形成,有利於勞動力的流動,有利於只是的外溢。外部經濟可以促進國際貿易,但同時會導致一國陷入「被固定」的生產模式,無法進行變革而受到傷害。
2 國際要素流動
2.1國際貿易中的勞動力因素
2.1.1 勞動力因素的流動 以移民形式體現的勞動力要素移動約束多,易引發政治問題。勞動力要素流動出現以下幾種趨勢:一、勞動力流動逐年增加,各國勞務正常逐漸放寬;二、鼓勵技術性人才的流動,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三、勞動力的流向發生轉變
2.1.2 勞動力流動同國際貿易 勞動力流動的主要因素是要素稟賦的差異,兩國間,同一行業中存在勞動力相對充裕和相對缺乏的現象。勞動力流動將對各國的收入分配產生強烈的影響,並會導致部分團體利益受到損害。勞動力要素的流動有時候能夠與國際貿易相替代,能夠增加世界總產出,對各國有益。
2.2 國際貿易中的資本流動。資本在國際間的轉移(包括單向、雙向、多向流動),包括國際借貸、投資、外匯買賣、證券發行與流通,分長期和短期資本流動。
2.2.1 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特徵有:國際投資主體多元化;資本流動數額加大,速度加快,但巨額的短期資本容易對一國的經濟秩序產生不良影響;各國普遍採用跨國公司的形式進行直接投資。
2.2.2 國際間資本流動形式之一-國際借貸,指一國向另一國借貸消費。任何社會都面臨著當前消費和未來消費的選擇
2.2.3 跨國公司與資本流動 跨國公司同國際借貸最大的區別就是它背後隱藏著母公司的一個目的,即擴大公司控制權。跨國公司不但可以通過跨國子公司分散和控制資本,還能通過跨國子公司增加對當地資源及市場的控制權。即一方面它做到了將資本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將他國的資源內部化為自己的資源,從而獲得更多的收益。此外,通過跨國公司的形式,母公司可以在當地生產產品並銷售,繞過了國家間的貿易壁壘,從而提高了其產品的競爭力,對其產品進入當地市場也十分有益。正式基於這許多優點,母公司才會積極地向國外擴展,設立大量的跨國子公司。
2.2.4 跨國公司與國際貿易 跨國公司的存在促使資本在國際間的轉移,並加強了國際將的資源整合,使各國資源利用更有效,其次,從廣義上看,跨國公司同勞動力要素、國際貿易對國際經濟的發展具有相同的作用,都能對各國間的經濟一體化做出貢獻。
3 國際貿易政策
3.1 國際貿易中的自由貿易。克魯格曼指的自由貿易指沒有進口關稅、出口補貼、國內生產補貼、貿易配額或進口許可證等因素限制下進行的貿易。貿易自由不僅將為各國融入世界經濟提供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還能給參與貿易的各方帶來福利上的改善。
3.2 各國是否要實行自由貿易。自由貿易總體上是利大於弊。
3.2.1 自由貿易有利於提高效率
3.2.2 自由貿易可帶來額外收益。自由貿易的額外收益之一是規模經濟
3.2.3 自由貿易可以為一些利益團體服務
3.2.4 自由貿易不利於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的改善。
3.2.5 自由貿易損害了部分團體利益
3.3 關稅
3.3.1 關稅的分類 從量的關稅與從價的關稅
3.3.2 關稅的特點。由一國政府已進出國境或關境的貨物和物品為征稅對象,統一進行征稅;可以對進出口貿易進行調節;是政府為了執行統一的對外政策的一種手段。
3.3.3 關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徵收關稅將提高進口國政府的收入;徵收關稅將提高進口產品的價格,減少其銷售量;徵收關稅會給進口國的消費者造成損失;徵收關稅給進口國的生產者帶來利潤;徵收關稅讓出口國的消費者受益。
3.3.4 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中的兩大問題。進口替代工業化和二元化經濟問題。
進口替代工業化:一國採取各種措施,限制某些外國工業品進口,促進國內有關工業品的生產,逐漸在國內市場上一本國產品替代進口品,為本國工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實現工業化。要避免過度扶植,否則有害。
二元化經濟問題指發展中國家存在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相對落後的農業部門同較為現代化的工業部門同時並存。二元化問題同一國的國際貿易政策密切相關。一國的貿易政策可能使二元化問題更加嚴重,如進口替代工業化政策,就可能造成製造業和農業之間的工資差距很大,並加劇二元化。
出口導向型工業化。即指國家採取種種措施促進以向發達國家出口工業品為目的,積極發展相關工業部門,從而擴大對外貿易,使出口產品多樣化,以推動全國經濟發展。
4 匯率理論
4.1 匯率相關內容
4.1.1 匯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匯率在國際貿易中具有核心的作用,這是因為會里使得我們能夠比較不同國家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
4.1.2 匯率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主要是價格比較和調節杠桿(匯率高低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如果回來劇烈變動,將會增加從事國際貿易交易的風險,也正是這種原因,很多發展中國家才會長期對外採取固定匯率制度,而歐盟也才會在其內部促生統一的歐元區域。
4.2 外匯市場
4.2.1 外匯市場的特徵。交易量極大(2001年1.2萬億每天較89年增長一倍);24小時運營;主要以美元相交換;具有一定風險。
4.2.2 外匯市場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可進行套期保值;可進行外匯投機;可提供資金融通
4.3 匯率與利率
4.3.1 匯率與利率的關系
在外匯市場上,匯率同其他商品一樣是通過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的。利率將影響人們對貨幣的需求。「利率升、貨幣強;利率跌,貨幣弱」。
在外匯市場上,除了利率影響匯率外,預期的匯率變動也會影響匯率
4.3.2 短期和長期的貨幣供給與匯率的關系
貨幣供給的永久性增加會使經濟中的諸多價格在長期內上漲,用本國貨幣衡量的外國貨幣的價格上漲也是其中之一。貨幣供給增加會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貶值,反之升值。
4.4 固定匯率制度
4.4.1 固定匯率制度的特點。一方面可以保證匯率穩定,阻擊國際游資的投機活動,避免匯率波動風險;另一方面,它不能利用匯率變動來調價國際收支情況,甚至有時會破壞內部經濟平衡。
4.4.2 在固定匯率的國家中,央行通過外匯交易來固定匯率,以維持資產市場的平衡,從而將匯率固定於某一水平,通常還利用匯率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共同作用穩定幣值。
4.4.3 固定匯率國家會「突然」使用匯率政策,以達到改善本國的貿易收支情況和增加就業等。匯率調整後,央行為了維護新的固定的匯率,必須重新在外匯市場上進行交易。
❷ 國際金融學的教材
兩本都是適合於本科的經典教材
結構上兩本都差不多不過
姜波克的結合了一下國情,是許多院校考研指定參考書
而克魯格曼的是現在全世界都很流行的教材
建議樓主靜下心來好好讀,才能發現其邏輯的清晰
❸ 國際經濟學薩爾瓦多中文版
經濟學九大核心課:
1.西方經濟學(宏觀).
2.西方經濟學(微光)
目前最流行的教材有三種: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薩繆而森的<經濟學>和斯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
推薦用曼昆的作為自學.
3.政治經濟學.教材隨便吧,人大版或者復旦的博學系列都不錯.
4.國際經濟學.國內有用克魯格曼的<宏觀經濟學-理論與政策>,有用薩爾瓦多的<國際經濟學>或者<國際經濟學基礎>.推薦薩爾瓦多的<國際經濟學基礎>,相比克魯格曼的教材薩氏的教材實用性更強,而克氏的教材理論性太強,不推薦作為自學用.國內的教材大多數多是抄克氏或者薩氏的教材,不推薦.千萬別買復旦博學系列的<國際經濟學>,難度太大了,不適合於自學.
5.計量經濟學.根據本人的經驗,推薦用孫敬水主編的<計量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雖然孫本人不是名牌大學的教授,但這本教材是國內第一本理論與軟體應用詳盡結合的初級教材,而且教材比較詳細,深入淺出地表述了所有的初級計量經濟學內容,對高級計量經濟學的內容也有所涉及.裡面所用的EVIEWS計量經濟學軟體是個傻瓜軟體,是國內最流行的計量經濟學軟體.另外李子奈的<計量經濟學>(高教版)和張曉峒的<計量經濟學基礎>(南開大學出版社)都不錯,唯一的遺憾是他們都沒有如何用軟體分析數據的詳細內容,這樣你就必須另買軟體應用的教材.古扎拉蒂的<計量經濟學基礎>也很好,但是內容太多了,其實國際公認最好的初級計量經濟學教材是斯托克的<計量經濟學導論>(好像沒有中文版)但他們都不大適合於自習.推薦作為參考書.
6.貨幣銀行學.教材推薦用茲維·博迪、羅伯特· C·莫頓 著,《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人大黃達有一本叫<金融學>(人民大學出版社)不錯,可以作為參考書.
7.統計學,推薦用中國統計出版社的<統計學原理>(九五國家重點教材,統計學界的元勛黃良文主編).其它就不推薦了,因為國內應該沒有比這更好的統計學基礎教材了.
8.會計學.推薦用立信出版社的<新編會計學原理:基礎會計>作為自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的<會計學>也不錯,但是該書較偏重理論性.
9.財政學.人大陳共的<財政學>可以(人民大學出版社).財政學界重鎮廈門大學和上海財大都有各自的教材,應該都不錯.
至於專業課程,由於經濟學分支專業很多,你可以到各大名校相關院系主頁查詢.經濟學我建議你去查詢上海財大的,因為其開設的課程更講究實用性.(我不是財大的,希望沒有人因此用磚頭砸我)
另外國家精品課程中有很多是經濟學類的,他們的課件都是非常好也是免費的,在自學過程中看看這些課件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我對各個大學經濟學實力的了解,國家精品課程經濟學的推薦(在國家精品課程導航
廈門大學統計學
廈門大學財政學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學
上海財經大學貨幣銀行學
南京大學,南開大學,西北大學政治經濟學
復旦大學宏觀經濟學
清華大學計量經濟學
南京大學微觀經濟學.
❹ 急求克魯格曼的《國際金融》電子版~~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507518.html
《國際襲經濟學》就是《國際金融》。
❺ 求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第八版下冊國際金融部分答案,中文版,非常感謝
這個附件里就是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第8版)每章課後習題的詳細分析和解答。
❻ 求國際經濟學理論與政策第十版克魯格曼課後習題答案
這是「學霸筆記」第一次和大家見面。在里,聚集了高頓ACCA F9學霸考神,小姐姐們精心總結了F9學習考試中,你應該注意的知識點,定期更新。Follow ACCA學習幫,助你在ACCA之路,好風景~戳>>>2019年ACCA備考資料免費領
作為把經濟看做一個整體的宏觀經濟來說,有4個目標:
1) Economic growth
經濟增長: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的持續增加,它意味著經濟規模和生產能力的擴大,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的增長,狹義指GDP增長。此處增長不考慮通貨膨脹。
2) Low unemployment
低失業率(或者叫做充分就業):指包含勞動在內的一切生產要素都以願意接受的價格參與生產活動的狀態。該目標包含兩種含義:一是指除了摩擦失業和自願失業之外,所有願意接受各種現行工資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種經濟狀態;二是指包括勞動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都按其願意接受的價格,全部用於生產的一種經濟狀態,即所有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3) Low inflation
低通脹:通脹率保持在保持一個低而穩定的狀態。通貨膨脹可以分為: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和預期到的通貨膨脹。
預期到的通貨膨脹會產生一些成本,比如:鞋底成本(Shoe-Leather Cost)。當發生通貨膨脹時,資金貶值,假設沒有獲得更高的資金回報的途徑(沒有其他渠道保值增值資金)的話,人們更傾向於把錢存入銀行,以便獲取利息收入來抵消通貨膨脹對貨幣購買力的削弱。為了盡可能把錢放入銀行、減少手上持有的貨幣,辦法是每次盡量少取錢,雖然這樣會增加取錢的次數,但可以使存在銀行的錢盡可能的多。 由於頻繁地光顧銀行,必然使鞋底磨損得較快,所以將這種成本稱為鞋底成本。
4) Balance of Payment
國際收支平衡,指一國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即:國際收支凈額=凈出口-凈資本流出。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衡量一國對所有其他國家的交易支付。如果其貨幣的流入大於流出,國際收支是正值。此類交易產生於經常項目,金融賬戶或者資本項目。國際收支平衡被視作一國相關價值的另一個經濟指標,包括貿易余額,境外投資和外方投資。丨文:財管超人——肖春燕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❼ 國際金融的教材哪個版本好
國內的:人們普遍說姜波克的很好,另外我再推薦你看馬君潞、范小雲的國際金融,內容新而且論得扎實。
國外的:保羅克魯格曼的國際經濟學下冊,還有邁克爾·梅爾文的都很好
❽ 求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第八版課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