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雲眼裡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是怎樣的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創新,首先應該體現在監管定位的轉變上。監管創新要為金融創新服務,這一點需要明確,因此,對沒有實質性創新的東西,不必過度包容,比如,大量的P2P網貸公司有名無實,純粹依靠大規模線下人工地推,玩的只是圈錢游戲,卻一度呈現出監管缺失的窘境;而對於革命性的創新,則不可以監管之名,行包庇傳統金融機構之實,比如,第三方支付工具廣受歡迎,卻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遭到了數次打壓,有包庇銀聯等傳統支付手段之嫌。馬雲呼籲「對技術革命要心存敬畏」,對金融監管如何創新是一個啟發,因為,金融監管的創新,必然來自於監管者對真正的金融創新所抱有的敬畏之心。
在改變原有定位的基礎上,互聯網金融監管創新的一個根本性的落腳點,應該是監管能力的提高。在我看來,這裡面有兩點值得思考。其一,標榜監管創新,起碼要實現動態監管、實時監管。互聯網的重要特點是快速、低成本,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互聯網金融就等於金融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這一方面意味著高效率、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如果業務本身存在較大風險,風險的積累和爆發也會很快,比如P2P網貸行業。監管條線的不清晰,曾使得P2P網貸行業的風險被長期無視,P2P幾乎被「污名化」之後,事後監管才姍姍來遲。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和傳統金融監管不同,作為一種沒有完全成熟但發展迅猛的金融形態,前者需要監管機制對風險有更高的敏感度,有更強的「時間觀念」,因此動態監管不可或缺。尤其要考慮到,目前有些金融創新產品,比如互聯網保險產品,實行的是事後備案制,即保險公司在創新出一項保險產品後,可以先投放銷售,再申請備案,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監管部門的實時監管才能實現對風險的跟蹤和控制。
其二,以創新提高監管能力,必須高度重視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監管手段。金融和互聯網都有較強的虛擬性質,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技術,這促成了金融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但也意味著監管部門也要懂技術、用技術。比如在保險行業,正如馬雲所指出的,保險公司未來的組織形式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技術人才、特別是大數據工程師將居於更加核心的位置,受益於此,保險產品將不會是標准化的、規模化的,而是因人而異,甚至因時而異。這種智能化的產品反過來對監管的技術能力提出了要求,為此,保險業協會加強了延攬專業技術人才的力度——在2016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上,由十位專家組成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首席專家團正式成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親自頒發聘書,其中螞蟻金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漆遠獲聘成為首席人工智慧專家。保險業如此重視有技術專長的人才,這是前所未有的。
應該說,在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領域,創新的重要性和在實務領域一樣重要,沒有監管領域的創新,實務領域的創新就會走樣或受到壓抑。從全球來看,互聯網金融是中國金融業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監管創新只有對技術革命心存敬畏、且與時俱進,才不會拖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後腿。
Ⅱ 2019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 項俊波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創新,首先應該體現在監管定位的轉變上。監管創新要為金融創新服務,這一點需要明確,因此,對沒有實質性創新的東西,不必過度包容,比如,大量的P2P網貸公司有名無實,純粹依靠大規模線下人工地推,玩的只是圈錢游戲,卻一度呈現出監管缺失的窘境;而對於革命性的創新,則不可以監管之名,行包庇傳統金融機構之實,比如,第三方支付工具廣受歡迎,卻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遭到了數次打壓,有包庇銀聯等傳統支付手段之嫌。馬雲呼籲「對技術革命要心存敬畏」,對金融監管如何創新是一個啟發,因為,金融監管的創新,必然來自於監管者對真正的金融創新所抱有的敬畏之心。
在改變原有定位的基礎上,互聯網金融監管創新的一個根本性的落腳點,應該是監管能力的提高。在我看來,這裡面有兩點值得思考。其一,標榜監管創新,起碼要實現動態監管、實時監管。互聯網的重要特點是快速、低成本,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互聯網金融就等於金融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這一方面意味著高效率、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如果業務本身存在較大風險,風險的積累和爆發也會很快,比如P2P網貸行業。監管條線的不清晰,曾使得P2P網貸行業的風險被長期無視,P2P幾乎被「污名化」之後,事後監管才姍姍來遲。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和傳統金融監管不同,作為一種沒有完全成熟但發展迅猛的金融形態,前者需要監管機制對風險有更高的敏感度,有更強的「時間觀念」,因此動態監管不可或缺。尤其要考慮到,目前有些金融創新產品,比如互聯網保險產品,實行的是事後備案制,即保險公司在創新出一項保險產品後,可以先投放銷售,再申請備案,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監管部門的實時監管才能實現對風險的跟蹤和控制。
其二,以創新提高監管能力,必須高度重視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監管手段。金融和互聯網都有較強的虛擬性質,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技術,這促成了金融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但也意味著監管部門也要懂技術、用技術。比如在保險行業,正如馬雲所指出的,保險公司未來的組織形式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技術人才、特別是大數據工程師將居於更加核心的位置,受益於此,保險產品將不會是標准化的、規模化的,而是因人而異,甚至因時而異。這種智能化的產品反過來對監管的技術能力提出了要求,為此,保險業協會加強了延攬專業技術人才的力度——在2016中國保險業發展年會上,由十位專家組成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首席專家團正式成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親自頒發聘書,其中螞蟻金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漆遠獲聘成為首席人工智慧專家。保險業如此重視有技術專長的人才,這是前所未有的。
應該說,在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領域,創新的重要性和在實務領域一樣重要,沒有監管領域的創新,實務領域的創新就會走樣或受到壓抑。從全球來看,互聯網金融是中國金融業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監管創新只有對技術革命心存敬畏、且與時俱進,才不會拖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後腿。
Ⅲ 項俊波的人物軼事
他是學者,又是金融高官。或許是他過於低調、遠離媒體,人們從未把電視屏幕上「總編劇項俊波」和一位央行副行長的名字聯系在一起。
他當過知青,在老山前線打過仗、負過傷,曾是感情澎湃的詩人,又是鐵面的審計署高官。在眾多的中央高層官員中,在人生每次轉折中,他的經歷都如此地「不同尋常」,稱得上是個「神奇」人物。 酷愛文學的項俊波,其理想一度是當作家,他曾想報考中文系。但是,項的父親認為「學經濟更有前途」,在他的堅持下,項俊波報考了中國人民大學財經系。
盡管後來的職業方向和文學創作漸行漸遠,項俊波卻從未放棄對文學的興趣。在北京求學、工作期間,他與在京的一幫四川籍文學創作者交往頗密,經常在一起切磋文學。
項俊波的題材涉獵極廣,一般都取材於川東的風土人情和個人的經歷,創作過電影《遠山》、武俠劇《紫劍傳奇》等。其中最出色的是與審計有關的反腐影視劇,早在1986年到1987年,項俊波創作過國內第一部反映審計工作的多集電視劇《人民不會忘記》。該劇由田壯壯執導,李雪健出演,項俊波本人擔任製片和編劇。 1996年,時任審計署管理指導司副司長的項俊波出任京津冀特派員。而京津冀和上海地區一直是國家審計署最為核心的兩個工作重鎮。
1999年,群眾舉報天津薊縣國稅局在稅收征管工作中存在嚴重問題。作為京津冀特派辦事處的主要負責人,項俊波帶領工作小組進駐薊縣。一場驚心動魄的審計與反審計的戰鬥打響。
讓項俊波始料不及的是,此案牽涉面極廣,薊縣國稅局多數員工都有或深或淺的牽連。時任局長的梁化泉千方百計地阻擾審計人員的工作。梁化泉的兒子是當地一霸,有黑社會背景。他收買了當地的黑社會,對審計小組的駐地進行監控。
為了擺脫危險,審計小組先後換了三個招待所。最後,審計小組不得不入住一個有金庫的銀行———因為有金庫就有持槍警衛把守,工作環境會相對安全一些。隨著審計小組工作的深入,薊縣國稅局虛開增值稅發票、侵吞中央稅款的犯罪事實漸漸浮出水面,而審計人員所面臨的危險也越來越大。
恐嚇電話甚至打到了項俊波在天津的家中,當時只有項俊波年幼的女兒在家。歹徒威脅說:「你們這么幹下去,沒什麼好處,小心點!」然而,項俊波卻震懾住了對方:「告訴你,我參過軍,打過仗,負過傷。你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吧!什麼我沒見過?」
經過38天的日夜奮戰,審計人員在掌握了大量的證據後,趕赴北京向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匯報。李金華當即表示,對這一案情嚴肅處理。當天晚上,天津市公安局派出了兩部警車,值守在特派辦職工家屬院的門口。
後來,有關涉案人員得到了查處。
1999年是「審計風暴」颳起的第一年。在薊縣國稅局大案中,項俊波在表現出來的專業水準和膽略,得到審計署的認可。當時上級和與他共事的工作人員公認項「幹得漂亮、徹底」。三年之後,項俊波被提拔為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
Ⅳ 項俊波的人物經歷
1957年,項俊波出生在川東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是重慶一所大學的教授。良好的家教,加上校園環境的浸洇,少年起項俊波便對文學有了執著的愛好。
隨後,項俊波參軍入伍。先在成都軍區擔任司令部秘書,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項俊波隨部隊奔赴老山前線,當上了連隊指導員。在一場戰斗中,他曾帶著連隊深入到敵後,並在戰斗中腿部負傷。
戰爭結束後,一個機會擺在了他的面前:部隊推薦他到軍校深造。然而,項俊波卻做了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抉擇———離開部隊,參加剛恢復不久的全國高考。 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
1994年獲南開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8年獲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1993.01—1996.04 南京審計學院院長助理、副院長(1994.02任);
1996.04—1996.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審計管理司副司長;
1996.11—1998.05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京津冀特派辦副特派員(主持工作);
1998.05—1999.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京津冀特派辦特派員;
1999.12—2001.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人事教育司司長;
2001.02—2002.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黨組成員、人事教育司司長;
2002.02—200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副審計長、黨組成員兼人事教育司司長;
2002.11—2004.07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副審計長、黨組成員;
2004.07—2005.08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
2005.08—2007.06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期間:兼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主任、黨委書記);
2007.06—2009.01中國農業銀行行長、黨委書記;
2009.02—2011.10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後)董事長、執行董事、黨委書記(2011年8月兼任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會長);
2011.10—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2011年10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同時兼任中國銀行業協會常務理事會副會長、中國農村金融學會會長;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會長。
Ⅳ 矩陣式的金融委能打通原有的壁壘嗎
自2017年7月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最終明確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以來,我國金融監管體制「分久必合」的新格局正式落地。去年11月,金融委正式成立,緊接著市場討論已久的資管新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分久必合
2017年7月,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最終明確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並於去年11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並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明確了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主要任務。
在此之前,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暨世界銀行年會期間曾表示,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重點關注四方面問題:影子銀行、資產管理行業、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
第一次全體會議還明確了國務院金穩委的主要職責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審議金融業改革發展重大規劃;統籌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協調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相關事項,統籌協調金融監管重大事項,協調金融政策與相關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分析研判國際國內金融形勢,做好國際金融風險應對,研究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處置和維護金融穩定重大政策;指導地方金融改革發展與監管,對金融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進行業務監督和履職問責等。
金融委落地後第一槍就落在了100億大資管業務上。金融委第一次全體會議後不久,央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起草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目前市場期待已久的資產管理業務新規發布進入倒計時,核心是如何將表外業務回歸表內,變相的賬外經營不能再繼續。
此外,能夠體現出協調監管效率的還有去年開始針對互聯網金融亂象的整治,宣布暫停國內ICO(代幣首次發行)、比特幣交易平台,整治「現金貸」,以及場外交易場所加強監管等,協調監管已經在探索和實踐之中。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管理部負責人更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一行三會的監管政策表現出高度的協調性,目標高度一致,監管標准逐步趨於統一,力度上就像擰螺絲一樣逐漸加碼,監管意志堅決,執行力度加強,更加強調問責和處罰。
矩陣管理框架
但實際上,對於外界而言,關於金融委內部更為詳細的管理架構以及人事任命仍然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而此間徐忠的文章第一次較為明確地進行了剖析。
徐忠在文中表示,國內外經驗表明,分業、碎片化的監管體制下,僅有頂層協調,缺乏宏觀審慎管理與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的統籌把總,風險防控依然無力無效。因此,在機構保持基本穩定條件下,要實現改革目標,需要有業務線上的實質整合,才能使金融委發揮比金融監管協調聯席機制和應對危機小組等議事機構更重要的作用。
如何才能實現以上所言的「業務線上的實質整合」?——以矩陣式管理充實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徐忠稱,此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最優選擇」。
所謂「矩陣式管理」,是在縱向組織管理結構上搭建橫向組織管理系統,形成縱橫交錯、縱向為主、橫向為輔、結構緊湊、問責有效的矩陣式管理體系,便於信息共享、統籌決策和協調落實。這一管理模式,最早是上世紀50年代在高盛等大型國際組織的內部管理中被廣泛應用,此後也用於政府治理之中。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不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市場經濟體都對金融監管的體制進行反思和改革。總結各國的改革經驗,「主流做法是設立頂層協調機構、強化中央銀行金融監管職能、加強業務線跨部門統籌協調、統籌集中使用監管資源等」。
文中稱,在充分借鑒國內外相關經驗後,初步考慮國務院金穩委可以構建如下矩陣管理框架:一是垂直線上保持現行一行三會一局總體框架不變,其上設立金融委。二是在金融委下設立若干專業委員會,負責主要政策橫向信息共享、統籌決策和協調落實,主席由一行三會一局的主要負責人與人民銀行副行長擔任,一行三會一局相關司局參與。同時在人民銀行(金融委辦公室)下設立各專業委員會秘書處,承擔專業委員會日常工作。
加強自查與黨的領導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2017年,在當前監管新架構中,「一行三會」紛紛加強黨的領導,「刀刃向內」由紀委牽頭對內部紀檢監察工作也表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
例如,中紀委駐央行紀檢組組長徐加愛日前發文稱,當前,金融領域出現一些重大風險隱患,比如金融監管中的「貓鼠一家」、出現大量「無照駕駛」,以及眾多非法集資等金融亂象,給人民群眾帶來重大損失。徐加愛指出,除了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外,更需要在治本上下功夫,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同向發力,堅決鏟除滋生各種金融風險的土壤,實現所有金融活動監管全覆蓋、無例外、無縫隙、零風險。
無獨有偶,有「打虎猛將」之稱的原中央紀委第七紀檢監察室主任李欣然去年10月出任銀監會紀檢組組長,對2018年銀監會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紀檢監察工作重點任務進行了部署。他指出,要緊盯選人用人、審批監管、金融信貸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重點查處「貓鼠一家」、「監守自盜」的腐敗案件,不斷增強震懾遏制。
而保監會原主席被查後,保監會換血紀檢組長,福建龍岩市委原書記林國耀赴任。他指出,要以項俊波嚴重違紀案為鏡鑒,深刻反思、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徹底肅清項俊波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