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環球金融中心的說明文怎麼寫

環球金融中心的說明文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1-02-22 04:09:26

❶ 說明文 說明一個地方

怎樣寫說明文 ?

什麼叫說明文?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它是對客觀事物的性狀、特點、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學的說明的。它既不像記敘文那樣重在記敘、描寫和抒情,也不像議論文那樣,重在闡明主張,批駁謬論。說明文通過說明客觀事物,使人增長知識和技能。

那麼,怎樣寫好說明文呢?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徵

一篇說明文寫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沒有抓住事物的特徵,寫出來是不是使讀者得到具體而明確的認識。比如,你參觀了動物園,要向小讀者介紹長頸鹿。什麼是長頸鹿的主要特徵呢?跑得快,斑紋美麗,這些都不是長頸鹿獨具的特點。長頸鹿最主要的特徵是脖子長,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動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記錄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條又細又長的腿,還長著一個特別長的脖子。令人驚奇的是,它的頸椎骨只有七塊,數目和人的頸椎骨一樣。長頸鹿的七塊頸椎骨排起來,就是它的長脖子,每塊頸椎骨的長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這些寫清楚,才算抓住了長頸鹿的主要特徵,稱得上是一篇較好的說明文。否則,你就說不明白。

那麼,怎樣去抓特徵呢?

首先,要細致觀察。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細致觀察,才能對事物了解得清楚。河南鄭州市七中劉偉同學寫了一篇介紹《粉蝶》的說明文,文中對粉蝶的種類、形態、生活習性,粉蝶為什麼不能在清晨飛舞,以及它對農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寫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據。這篇說明文曾被一些學校選為教材。劉偉同學為什麼能寫出這樣好的文章呢?這是因為他平時時生物就有濃厚的興趣,並且能親自實踐,仔細觀察。兩年裡,他製作了四百多個標本,光粉蝶標本就制了三百多個,共有五、六個種類。他在談體會時寫道:

「昆蟲的個體很小,特別是頭部構造很難觀察。我就向老師借了一個放大鏡,我觀察的東西就廣泛了,昆蟲中有粉蝶、蜜蜂、蝗蟲、蜻蜓、蚊子、蒼蠅等等;植物葉子中有柳葉、梧桐葉、榆葉、槐葉等等,還有草葉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鏡、筆、記錄本帶在身邊,上下學路上,去公園遊玩時抽空作些觀察,並記下主要觀察內容。」

其次,要查閱資料。我們不能事事親身經歷,而說明文又要求特徵准確,材料翔實,這就需要查閱有關的資料,靠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來印證。比如,有個在長沙讀書的中學生,到北京旅遊,參觀了故宮,很想向同學們進行介紹。於是,他不但記下了參觀的印象,還買了一張《故宮旅遊圖》和一本《北京十大名勝》,從中了解故宮的歷史、地理位置和建築特點。這樣,他就知道:「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我國明朝和清朝兩代的皇宮,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整個宮城呈長方形,佔地七十二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周圍環繞著十多米高的城牆,牆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城牆的四角上,各有一個玲瓏奇巧的角樓。故宮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統一。我國明朝初年,為了修建這座宮城,曾經『役使十萬工匠和百萬夫役。』故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上面說的這些具體數字、建築特點,不查閱必要的資料,自然很難掌握。

最後,還要學會比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點,即使是一類事物,也各具特徵。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兩片樹葉。孿生兄弟,長得再相似,也能區別出來。抓住事物的特徵,就是抓住這個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不同特點,從共性中發現個性,從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徵往往在同別的事物相比較中顯示出來。比如,要說明中國是一個大國,這個「大」字就很有學問。你可以直接說,中國的面積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較的方法來說明。中國的面積,與法國比,有十七個法國大;與日本比,有二十五個日本大;與英國比,有三十九個英國大;我們祖國的面積,相當於整個歐洲。這樣一比較,既具體,又生動,很有說服力。

總之,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一方面靠親身實踐,細致觀察,另一方面又要善於向書本和有經驗的人學習,同時還要周密思考。學會比較,努力去熟悉所要說明的事物。

二、說明要有條理

要想寫好一篇說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徵外,還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條理。依據事物本身的條理來說明,就是要從復雜情況中理出頭緒,把事物的特徵,事物各部分的關系說清楚,所謂說明有條理,就是行文線索要清楚,層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如果顛來倒去地寫,文章的頭緒紊亂,同樣也會說不明,道不白。葉聖陶先生寫過一篇《景泰藍的製作》的說明文,十分注意文章的條理性。作者抓住「做胎」「掐絲」、「塗色」、「燒制」、「打磨」五道關鍵的工序,對每道工序的製作和原理都做了詳細的說明。結構嚴緊,條理清楚。

說明文有兩種,一種是說明具體事物,如介紹一種新品種;一種是說明抽象事物,如「什麼是世界?」。但是無論是具體事物還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徵,都有它的構造和結構,只要我們遵循事物的規律,按照一定順序加以說明,條理也就清楚了。

說明具體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後,由外到內,由主到次地寫,使讀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關系。例如,你們學過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一文,作者茅盾是這樣介紹這個普通小院的結構的:

「這個院子跟附近的許多院子沒有什麼差別,周圍是半人

高的木柵欄;左邊是一間獨立的小屋,屋裡有一口井;右邊是

兩間正屋,每間大約一丈見方,前面有走廊;正屋的下面是個

地下室,半截露在地面,是做廚房用的,從一邊小梯子走下去。

——這樣一個院子,在當年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標准樣

式。

讀了這段文章,我們對這個地下印刷所的方位、構造和樣

式一目瞭然,就是因為作者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說明——由外到內,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有的同學在介紹具體事物的時候,沒有事先根據這些事物的相互關系理清脈絡,歸納分類,結果往往容易出現關系凌亂、層次不清的毛病。例如,有一篇介紹商品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種罐頭、乾果、香煙和名酒。有菠蘿罐頭、桔子罐頭!荔枝幹,有中華牌香煙、牡丹牌香煙、前門牌香煙;有桂元干、葡萄乾,有汾酒、竹葉青,還有清蒸元魚罐頭以及聞名世界的茅台酒等等,花色多樣,品種齊全。」

這段話中所列舉的商品,既有種概念,又有屬概念,既有並列的關系,又有從屬的關系。作者沒有按照這些商品之間的內在關系歸納說明,而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層次不清,條理不明。這段話應該改為: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種罐頭、乾果、香煙和名酒。罐頭有菠蘿罐頭、桔子罐頭、清蒸元魚罐頭等;乾果有桂元干、葡萄乾、荔枝乾等、香煙有中華牌、牡丹牌、前門牌等;名酒有茅台酒、汾酒、竹葉青等。花色多樣,品種齊全。」

說明抽象事物的文章,不但要說明事物是「這樣的」,而且要進一步說明「為什麼會這樣的。」這就要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步步深入地加以說明,或由淺入深,或由表及裡,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原因到結果,或由現象到本質,或由數量到質量,或由特殊到一般等等。例如,鳥為什麼會飛?人為什麼會做夢?都屬於這一類。如果是說明事物的變化發展過程,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如果屬於介紹生產技術,可以按照生產的程序。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條理,來確定說明的順序,文章才能寫得眉目清楚。

當你讀完這篇文章以後,請你不妨做做這樣的練習:

假如你有一位在北京上學的朋友,暑假裡,他想到韶山參觀毛主席的故居(你住在韶山附近),希望你陪他一起參觀。但是,他不知道怎麼走最方便,怎樣才能順利地找到你家。那麼,請你寫封信告訴他:你家的地址,從北京到長沙應該坐幾次車,到了長沙,又怎樣才能找到你的家,你家的四周有些什麼可供辨認的特點和標志。要求使你的朋友看了你的信以後,在路上不必多打聽就能順利地找到你家。

三、說明文的語言要確切、簡潔、通俗

確切:說明文內容的科學性和專業性都比較強,它要求語言要確切,不能誇大和縮小。比如,有個同學知道他們學校種了很多樹,綠化搞得不錯,他在《我們的校園》一文中寫道:「我們學校的綠化面積在全市中學居首位。」這樣寫就有不夠准確的地方。如果有人問:「貴校的綠化面積到底有多少?你怎麼知道別的學校都不如貴校呢?」這位同學恐怕就不好回答,因為他只知道本校綠化搞得好,還來不及進行一番仔細的調查研究。所以,這句話可以改為:「目前,我校的綠化是全市綠化搞得好的學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過去」和「未來」;加上「之一」,就不是「唯一」。這樣就比較確切了。

語言確切,首先是用詞准確。說明文最忌含糊其詞,什麼「大概」、「差不多」、「可能」……模稜兩可,該肯定不肯定,該否定不否定,用來說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國石拱橋》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趙州橋橫跨在洨河上……修建於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五十點八二米,兩端寬約九點六米,中部略窄,寬約九米。」

這段話中的數字,有的是約數,有的是確數。因為趙州橋在哪年建成,史書上已經找不到確鑿的記載,所以只能說個約數;而趙州橋的長度,卻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這不但要說明實有其橋,而且從這些具體精確的數字,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寫說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選取「最恰當的」、「最精確的」語言來表達。

簡潔:語言簡潔,就是精煉,干凈利落,用盡可能少的話,把事物說清楚,不要羅嗦重復、拖泥帶水。比如「大雪把鐵路淹沒無蹤」,「下水游泳應注意些什麼」,這兩句話中的「無蹤」和「下水」都是重復多餘的話,應該刪去。

為了做到說明文的語言簡潔,還要防止不必要的「引伸」和「寓義」。有些同學習慣於寫記敘文,喜歡形容和描寫,初學寫說明文,有時也要來一番「引伸」和「寓義」。比如,有一篇介紹《松樹和柳樹》的說明文,結尾是這樣寫的:

「我們既要學習松樹堅強不屈的品格,又要學習柳樹栽在哪裡,就在哪裡生根的精神。」

記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這樣寫,說明文就沒有必要了,寫了反而「畫蛇添足」,不簡潔了。

通俗:語言通俗,就是運用群眾中明白通順的話,把本來是抽象的概念說得具體生動,把本來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下面,讓我們看看這段說明: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象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木。」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這些自然現象,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

以上一例,是關於什麼是物候的說明。作者使用的語言通俗,說明具體而生動。它把氣候變化和動物活動、植物生長、農業生產的關系都說清楚了。

說明文的語言要通俗,並不是不要生動、有趣。葉聖陶先生在《文章例話》中說:「說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來說話,說明文未嘗不可帶一點風趣。」有些說明文運用擬人、比喻、引用等修辭手法,寫得很有趣昧。例如:

(1)莊稼有了化學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敵人的進攻了。

(2)蜻蜓被譽為昆蟲里的「飛行之王」。在悶熱的夏季,暴雨將至或驟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飛舞。它好似一架飛機,而飛行技巧卻遠遠高超於飛機之上。

(3)「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是華北中部地區流行的一句農諺。這句農諺說明種莊稼要看節氣。

例①運用擬人寫法,讀來頗有情趣。例②把蜻蜓和飛機相比,貼切生動,使被說明的事物變得淺顯易懂。例③引用農諺,通俗地講解了節氣與種莊稼的關系。

❷ 說明文怎麼寫

我家有隻小白狗,它渾身長著雪白的毛,摸上去軟綿綿的,像穿著一件干凈的白毛衣;一對大眼睛咕碌碌直轉,彷彿兩顆黑寶石;頭頂上長著對小耳朵,鼻子扁扁的,上面常常很濕潤,奶奶說那是小狗健康的表現;尖尖的尾巴十分靈活,常常不停地左右搖晃,但是如果你弄痛了小白狗,它就會「汪汪汪」地叫,尾巴也夾在兩腿間,真有點像書上說的「夾著尾巴逃跑」。我最喜歡看小白狗吃食了。一天,我拿了一塊肉。小白狗看見了,圍著我直轉。我把肉向上一拋,小白狗縱身一躍,張開嘴巴一咬就准,然後它用前腳把肉按住,用牙一點一點地撕,吃得真是津津有味,一會兒就下了肚。吃完後,它還用舌頭舔舔嘴巴,彷彿在回味剛才的美餐 ,你也可以投稿
小白狗睡覺也很有意思。天氣暖和時,小白狗很愛趴在地上睡,前腳向前伸著,後腿向後伸,或是四腳朝著同一方向舒服地躺著。冬天來了,小白狗怕冷了,它把頭緊緊地埋在腿間,蜷著身子呼呼大睡,。小白狗如果開心的話,還會四腳朝天睡,肚子隨著呼吸一鼓一鼓的。小白狗覺睡醒了,還會伸懶腰。它把前腳伸得長長的,再吸上一口氣,把身子一拱,可愛極了。
媽媽有時坐在客廳織毛衣,一不小心,毛線團滾到了地上,小白狗耳朵一動,就閃電般地沖過去,靈活的大眼睛不停地尋找。然後,身子一躍就把毛線團緊緊地按住,快活地玩了起來,它一會兒跳過來,一會兒蹦過去,一會兒把線團滾到左邊,一會兒把線團滾到右邊,還用前爪拍拍線團,像小孩子玩皮球一樣,真有意思!
小白狗不但可愛,還很聰明。有一天晚上,我們帶著小白狗一快兒散步。走著走著,忽然發現身後的小白狗不見了。它到底去哪裡了?這里這么多條路,小白狗會不會迷路了呢?我們連忙去找,可是,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我就想小白狗是不是被偷走了,或者是跑其他什麼地方去了,我和媽媽像熱鍋上的螞蟻,東跑跑,西跑跑,就是沒看到小白狗的蹤影。最後,我們也找累了。爸爸說:「我們回家吧!」一路上,我難過極了,一直在想著小白狗的事,一句話都不想說。當我走到樓梯口時,「汪汪汪」,隱隱約約傳來小狗的叫聲。「會不會是我們家的小白狗呢?」我這樣想著,三步並著兩步,飛快地沖上樓梯,小白狗果然在那裡恭候多時了,看見我們回來了,小白狗立即把尾巴搖來搖去,「啊!小白狗!」我愉快地叫著,一把抱起小白狗,心裡可高興了。
我真喜歡這既可愛又聰明的小白狗啊

❸ 說明文怎麼寫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內體裁。它通過揭示容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

目錄

簡介
基本屬性分類
特點
說明的順序
說明的語言
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說明文的結構
說明的方法1.舉例子
2.作比較
3.下定義
4.列圖表
5.作詮釋
6.打比方
7.摹狀貌
8.引用
9.分類別
10.列數字
分析說明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徵
理清結構,分析說明順序
分析說明方法
體會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注意摘取原文
概括介紹的方式
1.概述式
2.描述式
3.設問式
4.定義式
具體說明的結構思路
1.按說明對象的自身條理性來安排結構
2.按人們對說明對象的認識規律安排結構
說明文考試相關考題剖析
典例解析
說明文的語言品析
說明文寫法分析1、結合說明方法談
2、結合修辭手法談
3、結合表達方式談
說明語段的作用考點及對策
考點之一:說明對象
考點之二:說明對象的特徵
考點之三:說明方法
考點之四:說明順序
考點之五:說明語言

❹ 怎樣寫說明文模板

多看些書,運用一些說明方法特徵,是一個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志,某種事物的形態、結構、變化、成因和功用等之所以跟其他事物不同,是因為各有各的特點。即使是同一事物,就結構說,這一部分跟那一部分不同;就變化說,這一階段跟那一階段不同;就功用說,這一種跟那一種不同。因此,寫說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徵,才能使讀者對所說明的事物有具體、清晰、准確的了解。
說明事物,不僅要說清它的表面特徵,也要說清它的本質特徵。
首先要了解事物,了解事物的基本途徑是身臨其境進行觀察,不僅要弄清楚事物「大概怎麼樣」,也要弄清楚事物「究竟怎麼樣」,以及弄清楚說明對象各個方面之間的關系。
說明事物要有合理的順序。怎樣的順序才算合理呢?這根據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以及說明對象本身的規律而確定。一般地,說明事物的成因、方法的文章,往往以時間為序,把事物產生、發展變化或工作步驟一一寫清。說明事物形狀、構造,一般以空間順序寫。有的說明文採用分類的方法,可以按照所分的各類為順序進行說明。
說明文,大多數不是只用單一的說明順序,而是多種說明順序交錯使用,因此,在寫作時要合理安排好說明順序:
一要安排好全文布局順序。
二要安排好說明主體的順序。
三要安排好段落內部的順序。
說明文不是以情感人,而是客觀地說明事物,它追求的是科學的真實。畫蛇不能添足,畫虎不可類犬。說明的對象是怎樣的,就必須如實地說成是怎樣的。准確,是說明語言的基本特點。
說明語言要做到准確,涉及遣詞造句各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要注意用詞的確切,否則,將會使事物的性質失真。另外,要注意必要的限制,特別是時間、空間、范圍、條件、數量等方面的限制。要注意三點:
一是選擇說明方法要看能不能有助於達到說明目的。
二是要有助於加強文章的趣味性。
三是綜合運用說明方法時應該有所側重。
多種說明方法在同一篇說明文往往是綜合甚至交錯運用的。這樣綜合運用說明方法,而又有所側重,就能具體而生動地顯示事物的特徵,又能給人清晰的印象。 世界淡水資源
許多人把地球想像為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積覆蓋水。其實,地球上97.5%的水是鹹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蓋中,其餘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采供人類使用。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來源的水較易於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佔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於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1970年下降了37%。
各國水資源排隊
世界各國和地區由於地理環境不同,擁有水資源的數量差別很大。按水資源量大小排隊,前幾名依次是: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印度。若按人口平均,就是另一種結果了。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只相當於世界人均量的1/4。
嚴重缺水的國家
世界淡水資源的65%集中在10個國家裡,而占人口40%的80個國家卻嚴重缺水。如果一個國家年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的國家。人均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是嚴重缺水國,共有15個:埃及、阿聯酋、阿曼、維德角、蒲隆地、阿爾及利亞、葉門、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巴貝多、新加坡、巴林、利比亞、科威特、卡達、馬爾他(年人均水量僅82立方米)。中國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水資源的未來
人類對水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全世界1975年用水量為3萬億立方米,1994年為4.3萬億立方米,2000年為7萬億立方米。有人分析,2030年以後,世界水資源將供不應求;2050年,虧水2300億立方米;2070年,虧水4100億立方米。我國專家分析,中國2050年總需水量為8000億立方米,比現在增加2400億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用水80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3000億立方米,農業用水4200億立方米。
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約占成人體重的60-70%。血液中含水量達90%以上,因此約大量丟失水分,會導致死亡。我們進食後,吞 、消化、運送養份、以至排泄廢物,各個環節都需要水的幫助才能順利進行。水能潤滑關節,例如水可防止眼球過乾、唾液和胃液能幫助消化。水亦能調節體溫,透過排汗帶走體內過高的熱量。多喝水還可以降低尿中的鈣濃度,鈣濃度過高可能導致結石。

❺ 說明文怎麼寫=====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釋事物、闡明事理的文章。要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能等介紹清楚,把事理的概念、種類、來源、發展變化的過程等講述明自,就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說得准確

這是寫說明文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你不把事物或事理說准確,給人以錯誤的認識,那就失去了寫說明文的意義。要准確說明,就要做到三點:第一,要科學客觀。所謂客觀,就是指作者要尊重客觀事實,對說明的事物不能以個人的好惡來褒貶,不必融入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正如葉聖陶先生在《文章例話》中說:「說明文說明一種道理,作者的態度是非常冷靜的,道理本該怎樣,作者把它說清楚了就算完事……」這就告訴我們說明這種文體的客觀性很強,它要求對說明對象作符合實際的客觀介紹。第二,要抓住事物的特徵。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沒有差別便沒有世界,不同的事物有其不同的特徵。所謂特徵,就是一事物區別於它事物的標志,如蘇州園林的特徵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就准確地說明了蘇州園林,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抓住事物的特徵,對准確說明事物是很重要的。要抓住特徵,就是仔細觀察事物,還要認真比較事物,同中求異。第三,說明的語言要准確。所謂語言准確就是既要在用詞造句方面精確,合乎語法規律,還要求准確地運用專門術語、概括性詞語;更要注意句子內部、句子之間的邏輯性,只有這樣才能說明規律,證明事理,准確地反映客觀實際,使讀者便於領會,不生誤解。一般來說,這種語言比較質朴、平實、不誇大、不縮小。

二、說得有序

為了把事物特徵說得准確、清楚、明白,必須合理地安排說明的順序,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序有兩層含義:一是要遵循事物自身的規律,有條不紊地進行解說。如 《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這篇課文,就是按照書的發展過程來寫的。這個過 程順序是不能顛倒的。我們介紹一座建築,總要先寫外形,然後再寫內部結構。二是指整篇文章要有一個順序。以什麼順序組織材料,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說,主要有以下三種:一種是時間順序,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一種是空間順序,如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是按方位介紹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一種是邏輯順序,如《萬紫千紅的花》,是接照花的顏色及其變化規律逐層來寫的,邏輯層次非常清楚。邏輯順序多用在事理的說明文中,或由此及彼,或由表及裡,說明事物的方方面面、事物的因果關系以及事物的發展原理。在寫作說明文時,大家可按上述要求,結合寫作的具體內容,合理運用說明順序,條理清楚才能使讀者很快把握說明的內容。

三、說得更好

事實證明,受讀者喜愛的說明文,不僅說明得准確,具有科學性,還要說明得生動,富有感染力。因此,我們在寫說明文時,在做到准確說明的同時,還應注意把事物說明得更好。大家可從下面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恰當地使用一些說明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定義法、詮釋法、分類法、比較法、數據法、引用法、舉例法、圖表法、比喻法、描摹法等。至於採用何種方法,還是幾種方法,應當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來確定。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作者在說明中國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點時,就用了舉例法(舉了河北的趙州橋和北京的盧溝橋為例);在說明趙州橋和盧溝橋時,叉用了數據法;在介紹盧溝橋的柱頭上的石獅時,又用了描摹法,可見作者說明技藝之高超。第二,採用一些生動活潑的語言。說明文的語言以准確、明為主,但也要注意生動,如在寫知識小品、解說詞,介紹自然景觀、名勝古跡時,就要注意使用一些較生動、活潑的語言,或力。以一定的描寫、形容,或用一些比喻、擬人、設問等修辭手段,或引用一些寓言、故事、傳說,這就能把要說明白的事物說得更精彩,更能吸引讀者

❻ 說明文 怎麼寫

說明文有兩種,一種是說明具體事物,如介紹一種新品種;一種是說明抽象事物,如「什麼是世界?」。但是無論是具體事物還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徵,都有它的構造和結構,只要我們遵循事物的規律,按照一定順序加以說明,條理也就清楚了。 說明具體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後,由外到內,由主到次地寫,使讀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關系。例如,你們學過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一文,作者茅盾是這樣介紹這個普通小院的結構的: 說明抽象事物的文章,不但要說明事物是「這樣的」,而且要進一步說明「為什麼會這樣的。」這就要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步步深入地加以說明,或由淺入深,或由表及裡,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原因到結果,或由現象到本質,或由數量到質量,或由特殊到一般等等。例如,鳥為什麼會飛?人為什麼會做夢?都屬於這一類。如果是說明事物的變化發展過程,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如果屬於介紹生產技術,可以按照生產的程序。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條理,來確定說明的順序,文章才能寫得眉目清楚。 為了做到說明文的語言簡潔,還要防止不必要的「引伸」和「寓義」。有些同學習慣於寫記敘文,喜歡形容和描寫,初學寫說明文,有時也要來一番「引伸」和「寓義」。比如,有一篇介紹《松樹和柳樹》的說明文,結尾是這樣寫的: 「我們既要學習松樹堅強不屈的品格,又要學習柳樹栽在哪裡,就在哪裡生根的精神。」 記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這樣寫,說明文就沒有必要了,寫了反而「畫蛇添足」,不簡潔了。 通俗:語言通俗,就是運用群眾中明白通順的話,把本來是抽象的概念說得具體生動,把本來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下面,讓我們看看這段說明: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象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木。」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這些自然現象,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 以上一例,是關於什麼是物候的說明。作者使用的語言通俗,說明具體而生動。它把氣候變化和動物活動、植物生長、農業生產的關系都說清楚了。 說明文的語言要通俗,並不是不要生動、有趣。

閱讀全文

與環球金融中心的說明文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