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國際金融實務演講

國際金融實務演講

發布時間:2021-02-26 21:11:56

⑴ 找一篇關於國際貿易實務的演講

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及若干思考
以貿易全球化為重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主動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呈現出六大趨勢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凸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達到25年來的最高水平。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崛起力量
美、日、歐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2004年,德國、美國和日本在世界貨物出口中的份額已分別達到10%、9%和6.2%。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並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WTO新一輪談判自啟動以來進展緩慢,2003年坎昆會議失敗後,談判一度陷入停滯狀態。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託,從其變化趨勢看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遊業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佔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製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與此同時,由於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已經從1985年的16.6%上升到2000年的35.4%。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動,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和營銷網路,推動了貿易投資日益一體化,並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國公司已達6.2萬家,它們不僅掌握著全球1/3的生產和70%的技術轉讓,更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和90%的外國直接投資。二是國際貿易基礎已由比較優勢轉變為以跨國公司數量和在國際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為主的競爭優勢。
(六)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產業和貿易結構的競爭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以及經貿問題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已進入貿易爭端的高發期,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基於戰略利益考慮而引發的貿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國和歐盟就航空業補貼問題相互指控,並最終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二是貿易保護的手段不斷翻新。各種技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爭端。三是摩擦從單純的貿易問題轉向更為綜合的領域。社會保障問題、匯率制度問題等已成為摩擦的新領域,資源摩擦與貿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是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最大受害國。從1995年開始,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2005年世界紡織品貿易開始實現一體化,中國面臨的紡織品貿易摩擦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焦點。

⑵ 求一篇關於貨幣的小演講稿~~~3到5分鍾的

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暴發的經濟危機,被稱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此次危機以1991年初四大證券公司舞弊丑聞被曝光為暴發點,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從泡沫景氣轉為衰退和蕭條。與以往經濟危機相比,其發生和發展有許多不同點。
(一)經濟增長持續低靡
日本經濟自1992年以來持續低靡,平均增長率僅為0.9%,有7年時間經濟增長率低於1%。在1995和1996年雖然有短暫的恢復(實際GDP增速分別達2.5%和3.4%),但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為-0.6%。1999年和2000年雖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僅為1.4%和0.9%。

(二)企業大量倒閉,負債規模空前,失業率攀升

從1991年開始,資產負債額在1000萬日元以上的倒閉企業每年都達1萬家以上。1995年達到1.51萬家,1996年雖有所減少,也為1.48萬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達到1.64萬家。1998年再創新的記錄,又有1.92萬家企業破產,比上一年高出17.1%。與此同時,倒閉企業的負債規模也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從戰後到1990年的45年間,倒閉企業負債規模超過4萬億日元的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萬億日元。然而,在1991~1996年的6年間,年倒閉企業的負債規模少則5.6萬億日元,多則9.2萬億日元,到1998年則進一步達到14.38萬億日元。企業大量倒閉,加之企業實行重建所採取的裁員措施,使日本的失業人員大幅度增加,在2000年為4.9%,2001年9月為5.3%。

(三)金融機構相繼倒閉,不良債權規模急劇增加,金融系統信用等級評估普遍下降

金融機構的破產和倒閉是以往經濟危機沒有的,在政府的全面干預和保護下,戰後日本的金融機構超乎尋常地穩定,以致形成了日本金融機構不會破產的神話。然而在這次經濟危機的沖擊下,1994年12月,東京協和和安全兩家信用社首先倒閉,到1997年金融機構倒閉達到了高峰,就連山一證券和北海道拓殖銀行也難逃破產的厄運。這樣,日本金融機構不會倒閉的神話破滅了,不良債權增加了,信用等級評估下降了,嚴重地危及著企業的生存和政府宏觀調控的力度。

(四)設備投資乏力,工業生產下降

在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設備投資特別是民間企業的設備投資在經濟增長中一直起著「引擎」的作用。然而,泡沫經濟期間形成的生產能力和生產過剩,以及泡沫經濟崩潰後出現的需求不足,使企業原有的設備開工率大幅度下降,以致工業生產也呈下降的趨勢。

(五)居民消費水平下降

日本官方的有關統計數字表明,泡沫經濟崩潰後,工薪階層的實際月收入逐年下降,1998年比1997年下降了1.8%。居民收入的減少勢必對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60%的個人消費產生了不利的影響,而消費不足又影響了生產的擴大和經濟的復甦,這也是日本遲遲未能擺脫此次經濟蕭條的重要原因。

(六)經濟形勢惡化導致政局不穩

在經濟形勢惡化的同時,日本政局也進入了戰後最為動盪不安的時期。在1993年以後短短的幾年裡,日本內閣六易其主,各屆內閣對國內經濟的改革措施或是偏離實際,或是不能持續,致使日本的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

二、日本經濟危機暴發的原因
(一)國際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的變化
國際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的變化是日本此次經濟危機暴發的直接原因,也是促使日本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直接動力。
冷戰格局下,為了共同對抗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日本成為西方國家的軍事同盟,美國對日本採取了特殊的扶植政策,日本充分利用美國在資金、技術、資源、市場乃至安全保障等方面對其的援助潛心發展經濟。冷戰結束後,這些有利條件不僅逐漸消失,而且在多極格局的趨勢下,美日兩國在科技領域,特別是高新技術和雙邊貿易領域已成為競爭的對手,甚至在地區經濟的主導權上也存在著相互爭奪的狀況,使日本的貿易體制、生產體制、金融體制以及流通體制等方面都面臨著改革的壓力。改革現行經濟體制,進一步開放市場,增強競爭力,已成為日本政府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模式的局限
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模式的局限,是造成此次經濟危機的誘因。
日本1996年出版的《任務白皮書》中指出:「日本式經濟模式曾在戰後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相當有效的作用,但在近期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中,……這一體制卻正在總體上喪失其有效功能。」因此,舊的模式急需進行改革。
1.改革現行的金融體制。現行的日本金融體制是在戰後初期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著眼於向產業界穩定地提供低息貸款,增強企業出口競爭力,促進經濟增長而設計的。其基本特徵是: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以阻止資金流向海外;實行人為的低利率政策,以鼓勵企業貸款。其實行的是資金吸收和分配的一元化金融管理體制,即具有日本特色的「官銀一體化」體制。在這種體制下,金融機構的競爭意識淡化,使其自有資金比率不清,經營能力低下,缺乏國際競爭力。由於日本金融監管機構權力過度集中,使官商勾結,產生了一系列腐敗問題。因此,取消或改革有關規則,加速金融自由化的進程,已成為日本金融體制改革的當務之急。
2.政府行政的質量和效率有待改進和提高。日本金權政治和腐敗問題是影響日本政府行政質量和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政府經濟改革的失誤也是造成政府行政質量和效率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日本企業管理與經營模式的落後導致了此次經濟危機

日本企業管理與經營模式的主要內容包括:經營者主導型企業制度、發展目標優先、終身僱傭制、年功序列制和企業內工會制。日本這種傳統的企業制度正在失去其往日的功效。隨著企業競爭國際化和全球化的發展,日本企業制度將在保留其一部分有價值特色的同時,逐漸向市場導向型的模式轉變,企業間的人員流動將增加,「能力主義」在工資制度和晉升制度中所佔的比例將逐漸增大,企業間相互持股關系逐漸削弱,證券市場對企業融資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企業間的關系將日趨鬆散,企業活動范圍也將擴大,走向跨國經營等。但其經營模式沒能隨企業變化的形勢而及時進行調整,這也是造成此次經濟危機的機制性原因。

(四)主導產業選擇失誤是導致此次經濟危機的深層次原因

日本的主導產業選擇失誤,將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及相關產業,不但產生了泡沫經濟,而且影響了產業升級,使其在國際經濟舞台上同美國的競爭步步失利,不得不進行一系列調整。日本原有的主導產業出現衰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市場飽和需求下降,如家電行業和汽車行業;二是產業競爭力相對變弱。此次調整必須重新尋找新的主導產業,並通過新的主導產業來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合理組合,使其重上一個新的台階。

三、未來日本的經濟發展趨勢

經濟周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困難,出現挫折,經歷蕭條,這是經濟本身的發展規律,日本也不例外。對日本的經濟改革,我們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預見:一是短期內擺脫經濟衰退,實現經濟復甦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影響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是深層次的結構和體制問題,這是多年累積起來的,解決這些問題絕非一日之功,這些問題也會制約日本在國際經濟中的發展;二是戰後日本發展經濟的許多有利因素仍然存在。當今,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科技強國,戰後日本依靠先進技術和技術創新積累起來的技術力量依然雄厚。高素質的勞動力、大量的儲蓄和充裕的資金等,這些對經濟發展十分重要的基礎要素依然蘊藏於日本社會中。因此,國際社會對日本經濟發展的前景仍應持樂觀態度。

綜上所述,造成日本這次經濟危機暴發的深層次原因是體制問題。戰後建立起來的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經濟體制和企業制度,半個多世紀以來基本沒變,已經無法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化的新形勢。日本今天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質內容,就是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中國是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我們與日本經濟改革的實質及其面臨的問題是相近和相似的。我國應從日本的經濟危機中吸取教訓,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經濟體制改革。

金融專業課主題演講講什麼好

兄弟,不好吧,不會做作業跑網上來找答案了,應該自己主動積極思考。不過在此還是可以給你一點思路做參考。
你學國商的,就將國際貿易和金融結合起來寫,現在歐債危機鬧騰得厲害,歐洲又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影響很大,勢必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我想題目就叫《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你覺得如何。
提綱:
一、歐債危機的近況及其發展趨勢
1、PIIGS的債務情況及其償還能力
2、近期歐洲的救助措施及效果
3、世界各國的態度
4、歐債危機的發展展望
二、中國與歐洲的貿易狀況
1、中國與歐洲國家的貿易關系(進出口貿易量、貿易結構)
2、中國與歐洲的資本金融項目下的關系
3、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歐洲的替代作用
三、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及對策
1、貿易影響
2、資本影響
3、挑戰和機遇
4、中國的對策

⑷ 幫忙給個關於金融危機的演講稿3~4分鍾左右!!

剛看到央視《新聞30分》欄目的兩則國際新聞非常有意味。 第一條報道說: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美歐股市連日的陰霾促使不少人重新考慮投資理財方式,而黃金以其保值屬性開始再次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數據顯示,本周的前三個交易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價格連續大漲,12月期金合約三天來的漲幅已達9%。而在一些歐美國家,黃金現貨市場也非常火爆,不少投資者都希望能在「黃金避風港」里免受「金融風暴」的「傷害」。然而緊接著的另一則報道又說:金融危機使美歐地區的許多商業銀行陷入困境,不少儲戶都擔心自己在銀行的存款得不到保障。而這也從另一方面帶「火」了一種商品的銷售——保險櫃。 美國國民買黃金的理由很單純,因為黃金是硬通貨。但倫敦客戶買保險櫃的理由更簡單,把錢放在哪裡都不放心,即便是買黃金,也會讓金價攀升,造成新的危機。與其讓錢成為紙券(意為金融債券)在那裡腐爛,不如放家裡,現金為王嘛。所以把保險櫃從廠家到經銷商樂了個底朝天。 這幾天看著新聞里頻頻播出的金融危機,當看到這兩條新聞時,我的心裡突然冒出一股冷汗,假如電視里這個客戶正好六十歲面臨退休,他已經沒有現金或者只有很少的現金能放在保險櫃了,那該如何是好呢? 我確信肯定有這樣的人,例如買保險櫃的顧客,他們的父母就應該面臨這種窘境,所以我相信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這意味著什麼呢?也就是說,萬一我們面臨退休的時候,而那時候我們恰好不幸也面臨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讓你幾十年的積蓄陡然間急劇貶值,我們拿什麼養老呢?我們又拿什麼支付人類90%患病率的重大疾病中,那一部分國家不管,一定屬於你要支付的營養葯和進口葯費用呢? 新聞播放完後,被訪者一句話繞梁不絕——「等著腐爛的紙券」。 至少,這個時候買保險櫃肯定要比買黃金好,央視新聞絕對是有意把兩條新聞一前一後的安排這播放,因為這體現了一個經濟危機時的道理——現金為王! 不由得想到,在金融危機之前,我們太陶醉於追逐利潤了。或者我們大多時間總想著追逐收益,卻忘記了本金的安全和存在! 這種陶醉最終有醒來的時候,人們不得不在今天面對多年來的財富積累一夜之間縮水的窘境。其實金融危機導致人們對債券的失望而去追捧黃金,也難免不會因為這種追捧而導致金價水漲船高,造成新的風險。 然而,面對保險櫃的銷售攀升,或者我們有些人有絕對的理由相信,自己拿捏現金的能力十分超強。但問題在於,當今天的金融危機讓我們感覺到經濟環境中各種風險的影響,那麼我們是否想到,把錢變成黃金就安全嗎?甚至或者說,難道把錢放在家裡的保險箱就保險嗎? 我們依然無法迴避一個問題,當我們還有現金把錢放在保險櫃,可是如果兩年後國家經濟狀況又好起來,我們會不顧誘惑而把錢再一次的變成金燦燦的紙券嗎? 誰也說不清楚! 但有一點可以說清楚,今後債券依然是會出售的,而我們今後肯定還會碰到這樣的經濟危機,全世界的人類的確是一個記吃不記打的動物。 什麼都可以忘記,唯獨不要忘記這樣一個原理:當經濟危機發生的周期越長,你損失的財產也就越多,你再次聚集財富的時間也就越少!這就是所謂的十年積蓄,一夜消失的現實。 難道我們還不信么? 那就讓我們看看吧,能讓全世界市場經濟體制下國民的資產嚴重縮水的經濟危機,除了今天我們看到美國的這一次,1980年之前還有哪些呢? 歐洲的英國自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發生過七次; 亞洲國家日本,自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年共發生過7次。 至於1980年以後世界各國經濟危機的發源地和時間,下圖就可以看到,這里就不贅述了。 最後,讓我們看全球金融經濟龍頭老大美國的表現。 美國進入20世紀,在1900年危機之後,又發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著名的經濟大蕭條)和 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二戰後,美國又發生過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七次經濟危機; 現在讓我們做個推演: 假如美國公民山姆今年正好60歲,那麼他出生應該是在1938年,正好是美國經歷第六次經濟危機進入尾聲的時候。其後美國經濟好轉,但那時候山姆因為剛剛出生,根本談不上掙錢。 22年後,也就是在1960年,山姆大學畢業開始掙錢了。結果剛開始工作的山姆面對他一生中的第二次經濟危機。不過沒有關系,這次經濟危機在次年1961年就結束了,而山姆剛開始工作,還有的是時間繼續掙錢,因為他還年輕。 山姆從1960年起他開始有能力積累個人財富時,他就隔三差五的經歷著財富的縮減,到今天他已經歷經了五次美國大大小小不同類型的經濟危機,包括這次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危機。 我們在這里計算的目的不在於歷數山姆大叔經歷了多次危機,而在於他退休時的今天,也就是2008年剛好面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這場經濟危機哪怕在明年就能結束,但問題是,山姆大叔是否還能像年輕時那樣,還有機會再掙到錢么?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沒有機會! 面對退休生活需要的山姆大叔「沒有機會翻本」,這才是我們重中之重要考慮的問題! 一定會有讀者說,在美國今天即便有幾千萬60歲以上的山姆大叔面臨這種危機也不怕,因為美國的社會福利好。 我不能不說這個說法是相當正確的。 恰恰是美國無論是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還是遍布美國的5000多家商業保險公司的消費,那恰恰說明一個問題——美國人民是在做好了自己現金基礎之後,才去面對各種各樣經濟危機的。美國人不愛存錢,但美國人卻有著五千家以上的保險公司,我可能不知道這些保險公司在干什麼,但我知道我知道布希政府為什麼能看著雷曼銀行的到下,卻援手向AIA拋去了850億美元的原因。 而無論是美國的社會保障還是個人商業保險,這都意味著他們的國民還有現金可以供自己退休後開支。 筆鋒一轉,我不得不反觀中國國民的現狀。 中國納入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公民保障體制本身就不健全,如果我們個人還不能夠對商業保險給予足夠的認識,那麼對於已經開始進行市場經濟的中國,在今後不可避免的要經歷若干次經濟危機時,我們是否能夠承受的了這樣的經濟打擊? 我有眾多朋友直到今天對商業保險不屑一顧,他們總是拿著計算器計算著保險收益和其它投資手段的收益率進行比較。收益固然要計算,但不要忘記一個問題,過於強調這種預期收益,實際上是一種忽略本金安全和存在的行為。 今天歐美的消費者購買保險櫃說明了一個道理,現金為王。 面對各種各樣的經濟風險,如果我們不能控制外界因素導致的危機,那我們是否就能控制住純粹由自己把握的,在危機結束後我們再次將自己掙的錢變成腐爛紙券的行為么? 這是一個非常需要審視的問題。因為就是把錢埋在地下,也會由於我們把持不了的消費和投資沖動,而再一次把錢挖出來投入到新一輪的利潤追逐當中。 一個資產上百億的企業,為什麼能夠在一夜之間突然倒閉?這次美國金融危機告訴我們,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現金可以周轉。 這意味著,無論是誰,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狀況下,我們個人或者是企業在進行各種投資的時候,都不要忘記需要單獨留存一部分現金。盡管這一部分現金不一定是你全部的財富,但至少你每年都需要去按照你財富的比例去累積這筆現金。這正如一個企業需要固存一部分應急啟動資金一樣。 風險不總是外界導致的,假如歐美民眾今天面對的只是金融體制帶來的危機,那麼我們更多的時候則是自己在投資時的決策失誤。這就是為什麼世界性或者區域性的經濟危機的爆發就是再頻繁,也頻繁不過個人投資決策失誤的次數。而失誤的最終結果就是——我們沒有現金了,而且最可怕的是我們快六十歲時現金變少了! 這難道對我們不是一個警示么? 很難想像,如果我們沒有本金以現金的方式存在,我們還能幹什麼? 就算你今天有三處房產,但在房市縮水的今天,如果你急需一筆錢,你的房產又能套出多少現金呢?就算我們也堅信中國股票市場總有一天能上漲到一萬點的時候,問題是假如我們現在必須動用一筆現金時,你又能割出都少肉呢? 中國的經濟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必須要清楚的是,任何一個國家在市場經濟面前,人類只能控制經濟危機的大小,而不能避免經濟危機的最終發生。這正如我們自己一樣,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投資調節收益大小,但是我們絕對跑不了賠本的時候。我們面臨投資的時間越長,我們賠本的概率也就越大。 也許,我們寧願相信賺錢的概率遠遠大於賠錢的概率,但世界就是這樣不公平,當我們積累自己財富的時候,是以血汗為代價一分一分去獲得的,而當我們失去這些財富時,整筆財富的流失常常就發生在一夜之間。 而這,我們今天才知道,和社會體制無關!經濟危機面前只有一種人沒有任何損失,那就是沒有財富積累的窮人。 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如果今天我們三十歲,那麼我們還有很長時間的路可走,可這意味著我們面臨多重危機的概率會十分大; 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如果今天我們五十歲,那麼我們沒有多少路可走,我們面對經濟危機的概率雖然不會很大了,但也意味著我們哪怕只面對一次經濟危機,我們可以用以重新積累財富所需要的年齡和時間也所剩無幾; 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如果我們剛好六十歲…… 盡管我們並不提倡把所有的財富都已現金的方式進行體現(那是對利潤的一種漠視和褻瀆),但我們依然需要每年按照收入的比例,去買一部分的商業保險,因為我們現在就一定要明一個道理,關鍵的時候 ——現金為王!

⑸ 求一篇對於「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的認識或期望

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投資學、國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保險學、商業銀行業務管理、中央銀行學、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
1、政治理論
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法律基礎知識等內容,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懂得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求學生學法、懂法,並能自覺守法,做適應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人才。
2、思想品德課(職業道德修養)
主要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職業道德的本質和構成、形成主要規范等內容,要求學生通過學習,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講究社會公德,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3、演講與口才
講授演講與口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著重進行演講與口才訓練。
4、高職英語
掌握日常的基本單詞、短語,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基本會話和寫作,能閱讀一般性英語書刊,達到國家英語二級標准。
5、計算機應用基礎及應用
講授計算機的一些基本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軟體Word、表格製作軟體Excel等,使學生具備運用計算機進行熟練操作的能力。
6、體育
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達到一定的運動技能及相關理論知識,養成一種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增強體質。
7、高等數學
本課程學習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矩陣線性方程組、概率統計初步等內容。加強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以及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8、商務禮儀
主要講授在商務活動中禮儀、禮節。
☆教學特色:大量採用案例教學,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注重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注重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各門課程均使用多媒體課件。為了適應網上金融發展需要,特別注重學生計算機和網上個性化服務的教學。
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生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具有處理銀行、證券、投資與保險等方面業務的基本能力;
3.熟悉國家有關金融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4.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優質銀領」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證券公司、銀行訂單式人才培養為載體、以銀行、證券真實業務環境、真實業務流程為背景實行全真化教學,通過聘請證券公司、銀行業務骨幹人員參與專業課程教學與實踐指導等途徑與金融行業深度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型金融人才,成為現代金融機構一線櫃員與客戶經理人才培養的搖籃。
學生畢業後,主要在商業銀行、信用社、郵政金融機構、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以及相關中介機構從事一線崗位的業務操作和管理工作。
與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主要有: 銀行出納與儲蓄工作員;銀行信貸工作員;銀行客戶經理;保險經紀人;保險代理人;證券交易前台服務員;證券大戶室管理員;證券經紀員;證券分析與投資員;證券會計工作人員;基層單位的會計員、出納員、統計員。
6
本專業主要開設點鈔知識、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業務、網上金融與電子支付
7
主幹學科
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管理、證券投資學、保險學、商業銀行業務管理、中央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等,一般安排6周。
培養目標
[1]本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證券、投資、保險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金融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
金融管理與實務這個專業有多個培養方向,看你是選擇哪個方向。不過現在大多數院校開設的金融理論與實務都是金融理財方向的。我把主要的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主幹課程跟你介紹一下吧!金融管理與實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寬厚扎實的經濟金融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投資理財的業務技能和方法,具有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運用水平,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能夠開發、設計、組合和運用各種金融工具,能夠適應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投融資策劃、資金運營和金融風險管理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本專業主幹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經濟金融法規、貨幣金融學、財政與稅收、理財學、國際金融學、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證券投資學、保險學、金融會計、投資銀行學、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期貨與期權、公司金融等國際金融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寬厚扎實的經濟金融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金融專業的業務技能和方法,熟悉國際經貿和國際金融慣例,具有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運用水平,具有較強的國際意識、創新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能夠從事金融機構的日常業務,以及公司、個人的投資、融資策劃、經營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本專業主幹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國際經濟法、貨幣金融學、財政學、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證券投資學、保險學、金融會計、國際結算、外匯經營實務等。從經濟學角度,其中涉及到權衡取捨,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助你選擇到最適合與自己的專業!

⑹ 求一篇有關銀行國際化戰略的演講稿,3分鍾左右~~~

由中國金融學會、金融時報社聯合主辦,新浪財經獨家網路合作的2006中國金融論壇於2006年12月26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聚英廳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和諧社會 中國金融業的社會責任」。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本次論壇。以下為金融與企業的國際化戰略與和諧社會論壇實錄。

李揚: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下午的研討會現在開始。稍微有幾個變動,首先是主持人變動。我們最早接到的通知上是我主持,上午看到是易綱先生,下午又有變動由我來主持。廣謙校長也是接到了金融學會的通知,讓他准備關於金融創新的內容。下一場他在另外一個地方主持金融創新的研討會,他的相關觀點會在那個會場闡述,這個會要把時間讓給其他的演講嘉賓。李若谷行長公務很繁忙,中國金融學會的事他要參加的,只是時間有點緊,他不陪他們一直坐到最後,他先演講,他非常樂意和大家在演講之後互動。其他的演講嘉賓最後互動,李行長是演講完了就互動,大家有問題現在就做准備。

我們現在開始,題目是金融與企業的國際化戰略與和諧世界。就這個題目今年有兩個要點要說,一個是中國加入WTO五年過渡期今年完畢,我們必須全面的融入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之中,所以中國的企業必須走國際化的路子已經是勢所必然了。另外,大家知道我們今天會議的主題以和諧為核心,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醞釀,從政府以人為本進行鋪墊,到六中全會和諧社會終於作為我黨的戰略方針提出來了。關注我國政治動態的都可以注意到,我們之後推廣到了世界的范圍,建設和諧世界。中國人最講「中庸」,這是最和諧的,中國人的理念開始走向世界,這也是今天主題的深遠意義所在。我就不多說了,下面把時間交給演講嘉賓。首先請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李若谷先生演講,大家歡迎。

李若谷:各位下午好。很高興有這次機會出席這次討論會,講一講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很多東西不一定是研究的成果,是我一年多到進出口銀行工作的體會。

我覺得我們的國家無論是金融企業還是其他的企業,在走向國際的時候與其他國家所處的環境完全不同,所遇到的問題也有許多是不同的。從國際市場上來看,西方國家早期走向國際遇到的競爭非常有限,他們自己之間有一點競爭但是很有限。市場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發達國家比如說英國、荷蘭這些早期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走向國際有跟重要的原因也是應對金融危機,為了尋找市場和資源,這些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他們當時所遇到的競爭比現在來說要差得很遠,所以他們對市場的壟斷、對資源的壟斷比較容易。

給你網站你自己看吧- -

⑺ 我們國際金融課有個五到十分鍾的演講,找一個小點分析就行,誰能幫我想個好題目

1、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2、評價此次金融危機的救市方案
3、國際貨幣問題(可就周小川三篇文章進行分析)

⑻ 急求一篇關於全球經濟危機(機遇還是挑戰)的英語演講稿,三分鍾以內,謝謝!!!!

Bush to Push Free Trade at Upcoming Economic Summit
布希將在經濟峰會中提倡自由貿易

U.S. President George Bush talked Saturday about the agenda for next month'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ummit at the White House.

美國總統布希星期六談論了下個月在白宮舉行的國際經濟高峰會議的議程。

President Bush devoted his weekly radio address to previewing his meeting with other leaders of the so-called Group of 20 nations on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布希總統利用每周例行的廣播講話向聽眾介紹了他跟所謂20國集團中其他領導人開會商討全球經濟危機的安排。

"During the summit we will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in our financial systems, review the progress being made to address the current crisis, and begin developing principles of reform for regulatory bodies in institutions related to our financial sectors," he said.

布希說:「在這次峰會期間,我們將討論我們金融系統出現問題的原因,審議在解決目前這場危機過程中正在取得的進展,並著手制定與我們的金融部門相關的管制機構改革的原則。」

Earlier in the week, Mr. Bush invited leaders of wealthy nations and the heads of major developing economies to the White House on November 15, to focus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see the summit as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meetings o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president said Saturday the meeting will give world leaders a chance to sit in one room and discuss the situation.

這個星期早些時候,布希邀請富裕國家領導人和主要發展中經濟實體的首腦11月15號到白宮,重點討論全球性金融危機問題。布希政府官員認為,這次峰會在一系列有關全球經濟的會議中是首開先例的。布希總統星期六說,這次會議給世界各國領導人提供了一個機會,大家得以會聚一堂,共商目前的局勢。

"While the specific solutions pursued by every country may not be the same, agreeing on a common set of principles will be an essential step towards preventing similar crises in the future," he said.

布希說:「盡管每個國家執行的具體方案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各國就一套普遍適用的原則達成共識是防止今後發生類似危機的必要步驟。」

The summit will include the leading instrialized nations, plus emerging economies such as Brazil, India, China and South Africa. Mr. Bush said he will push hard for the principles of free trade.

參加這次峰會的有主要工業化國家,加上巴西、印度、中國和南非等新興經濟體。布希說他將努力推行自由貿易原則。

"Open market policies have lifted standards of living and helped 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escape the grip of poverty," he said. "These policies have shown themselves time and time again to be the surest path to creating jobs, increasing commerce and fostering progress. And this moment of global economic uncertainty would be precisely the wrong time to reject such proven methods for creating prosperity and hope."

布希說:「開放市場的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幫助世界各地幾百萬人擺脫貧窮的束縛。這些政策一再自我證明,它們是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商業以及鼓勵發展的最可靠途徑。在全球經濟目前處在不確定性的時刻,拒絕這些已經得到驗證的創造繁榮和希望的途徑,絕對是不合時宜的。」

White House Press Secretary Dana Perino said earlier in the week both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John McCain and Barack Obama, have been informed about plans for the initial summit. She said there was no decision on whether the winner of the November 4 election will attend.

白宮新聞秘書佩里諾這個星期早些時候說,約翰.麥凱恩和巴拉克.奧巴馬這兩位總統候選人已經被告知這個首次峰會的各項安排。她說,還沒有決定11月4號總統選舉的獲勝者是否出席這次峰會。

⑼ 要一篇金融方面關於誠信的演講稿 1200字左右

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個必
具要素,有著真金白銀般的經濟價值。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競爭經濟,也是信用經濟、法制經濟。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建立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證,亦是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

而我國目前社會信用狀況實在不容樂觀:任意拖欠貨款、惡意逃廢債
務,經濟活動中企業和個人失信現象困擾著銀行各部門,削弱了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公共信用體系的缺失已經成為金融業發展瓶頸。

由此,誠信問題成為此次兩會的熱門話題,全社會都在呼喚「誠信」
的回歸,金融業更需要「誠信」精神。

「誠信」二字非同小可「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存,國無信不興」。誠信是一種准則,它要輔助法律來規范社會秩序;誠信是一種責任,要求所有人為自己的承諾付出努力,誠信是一種資源,它能給講誠信的人帶來雙贏的回報。在國際市場上,誠信就是一個具有放大功能的杠桿,一個國家講誠信,就會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帶來的利益要遠遠高於誠信的投入,反之,不誠信,導致的損害也要遠遠大於你破壞誠信的成本。由此看來,所以,講不講誠信,不單是個人的問題,家、國、天下都離不開誠信,對金融市場而言更是如此。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坑蒙欺詐、逃稅漏稅、不守合同、逃廢債務、虛報利潤、違規操作等失信行為開始充斥我們的社會,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損失,也損害了國家信譽和改革開放形象。信用缺失,已經成為不可小視的問題。

據有關部門初步統計,我國企業每年在誠信的「缺口」中流失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5855億元。今年,審計署對全國1290家國家控投企業的資產損益表進行分析,發現有68%的企業財務報表存在嚴重不實,違紀金額超過1000億元。巨額壞賬已經成為國有銀行發展的沉重負擔,惡意逃廢債已使得金融機構到了「談虎色變」的地步。

「我們在每做一筆生意的時候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恐受騙上當」。參加兩會的一位經濟界的委員這樣說。目前我國企業的信用基礎薄弱,信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特別是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劇和我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的現實,如果缺乏信用支持,任何企業都無法參與國際競爭,更談不上融入世界經濟。「誠信」二字非同小可。

誰偷走了我們的「誠信」?

為什麼會有這么多不守信用的現象發生?誰偷走了我們的「誠信」?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政府公共信息不公開,企業信用管理社會基礎差,個人信用基本屬於空白,大量有「劣跡」和「信用污點」的企業、個人屢次行騙而不被察覺,是「誠信」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信用缺失更重要的原因來自於制度缺陷。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完善的信用體系,而信用的相互給予,需要相應的法律和制度做保障。這種保障體現在當不講信用的人損害他人的利益時,他受到的處罰要大於他的所得,但是由於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還不完善,違約不能得到懲處,有時雖然受到懲處但所付出的成本很小。這樣等於助長了不講信用行為的存在。

企業內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也是誠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我國企業很少設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或人員,這首先易導致因授信不當使合約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業對履約計劃缺乏管理而違約現象的頻繁發生,又會因對合作客戶信用狀況缺乏了解而受騙上當。

如果說企業信用是透支的話,目前我國個人信用則基本屬於空白。經濟學家陳淮認為,12億中國人的信用相加應該是個天文數字的資源,有利於解開經濟發展的難題。但我國公民缺乏信用記載,個人信用無從談起。直到1997年,銀行中長期消費信貸才開始在住房、耐用消費品等領域開展,目前信貸規模尚不及銀行信貸總規模的1%。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往往是30%左右。起步較早的信用卡,基本上是只有儲蓄功能的借記卡,提供的消費信用功能非常有限。誠信缺失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

聯手打造「純凈天空」

一個民族不能缺乏誠信觀念,一個國家不能缺乏信用制度,一個社會不能缺乏信用體系,一個企業不能忽視信用管理。實踐證明,金融市場的道路必須一直被誠信牽引著,中國要與世界競爭,誠實守信就是首要王牌。建設信用體系成為必然。
2004年2月1日上海灘颳起的個人信用風暴,《上海市個人信用徵信管理試行辦法》開始實施。這成為我國首次以政府令形式發布、並首次為「個人信用」徵信定規的政府規章。標志著上海從此將邁進「個人信用時代」。北京銀行業協會則於2月底出台了房貸「黑名單」,由21家在京銀行共享。這意味在北京貸款買車、買房涉嫌「賴賬者」在一家銀行留下「劣跡」,以後在其他21家銀行都將寸步難行。

全國各地銀行業協會也先後發起「銀行業聯合打擊企業惡意逃廢債」的清剿運動,並制定了相應的公約。銀行業將結成「抗賴」統一戰線,聯手打擊那些惡意逃廢債務的企業。

2003年10月20日「中外企業信用聯盟」成立,山東省銀行業協會作為85家發起人之一,首批加入。「中外企業信用聯盟」將遵循國際信用准則,以成員的信用示範,群體效應方式,動員一切社會力量,推動中外企業的信用建設。

「誠信」風暴將會陸續席捲全國。從國家政府到企業、個人都「講誠信、重信用」聯手打造「純凈天空」,用法律的、經濟的、行政的手段根治信用缺失的頑症,讓誠信真正成為一種公認的財富,就一定能促進經濟快速健康地發展,為現代金融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實務演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