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互聯網金融"顛覆"了傳統金融嗎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經過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在資源配置方面,在供需信息幾乎完全對稱、交易成本極低的條件下,互聯網金融模式形成了「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使得中小企業融資、民間借貸、個人投資渠道等問題更容易解決。
互聯網金融最早移動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和搜索引擎等,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未來20年將成主流。
㈡ 互聯網金融會顛覆傳統金融嗎
目前還看不到跡象
㈢ 互聯網金融為什麼不能取代傳統金融
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最大的變化主要是交易的范圍,交易的法制環境,交易的結果、交易的金額的變化。但從根本上講,不管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金融交易的本質並不會改變,直接的跨期價值交換,金融交易是信用的交換,這些本質不會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而發生根本的變化。
信用交易是非常難的,在今天互聯網越來越發達以後,如果認為今後所有的傳統金融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不需要見面的互聯網平台,可以完全替代以前的多種金融交易的話,那是不可能的,這和人的本質、和現實是非常相關的。
㈣ 互聯網金融真的能「顛覆」傳統金融嗎
互聯網給傳統金融帶來的「顛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超越邊界
這里所說的邊界,既包括地域邊界,也包括人群邊界,還包括時間邊界。傳統銀行往往只能服務於所在網點周邊地區,而互聯網金融是直接面向所有人。傳統銀行更多地關注大客戶、大企業、有錢人,而互聯網金融更強調普惠,服務門檻直接降到百元級。傳統銀行營業網點辦公時間「朝九晚五」,而互聯網金融可以隨時提交業務請求。總之一句話,互聯網金融正在超越了傳統金融服務邊界,他的終級目標是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連網設備均可以享受最及時、最優質的金融服務。
2、重建規則
互聯網每進入一個行業,就會顛覆一個行業,為什麼?因為互聯網企業不按常理出牌,敢於、擅於重建規則和生態。這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跨界打劫和破壞性創新,背後的邏輯很簡單:通過互聯網創新重塑產業鏈,再重建利於自己游戲規則,倒逼既有企業服從新規則!
3、盈收後置
先圈地,後賺錢,是互聯網企業最核心的生存法則之一。為了圈到人,互聯網公司是不惜下血本的,各種燒錢大戰就是實實在在的案例。互聯網企業將這種玩法帶到金融領域,讓傳統金融機構根本無法應對。余額寶、微信錢包都是在很短時間內就做到上億用戶,傳統銀行想都不敢想。
互聯網不僅改變了金融服務的實現形式,還改變了金融機構的盈收模型。雖然互聯網金融的核心還是金融,但我們絕不可忽視互聯網給傳統金融帶來的顛覆意義。未來的金融機構,不懂金融會死,不懂互聯網會死得更慘!
㈤ 互聯網金融可能對傳統金融造成什麼影響
方便了交易··便捷了操作·容易上手!現在不是也分一個線上(就是所謂的互聯網金融P2P)線下的就是所謂的實體店在做!
㈥ 互聯網金融是否能取代傳統金融行業
互聯網帶來了客戶行為模式的巨大變化,推動銀行從「資金脫媒」向「資金、支付雙重脫媒」轉變,也必然要求銀行改變傳統服務模式,比如從傳統櫃台轉向智能自助服務,從傳統網點轉向線上線下立體化多渠道服務,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讓銀行業務模式、服務渠道變得更加多元。 但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銀行某些業務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
從2013年開始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去年開始的移動支付形成的無現金運動,對銀行都帶來了很強的沖擊。不過,不管是「金融+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金融」,本質都是金融,只是通過新技術擴展了金融服務的方位,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但是都離不開金融的本質。
盡管如此,仍然要理性看待互聯網金融。不同的銀行應該有自己的戰略定力,謀定而後動,先規劃再實踐,不盲目追求最新最潮的技術和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科技熱的市場格局下,銀行也未「固步自封」。金融科技創新本質是創新金融應用,在擁抱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同時,有助於推動銀行的數字化轉型。
數據應該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不再是開展業務過程中產生的中間附屬物,而是蘊含著經營分析的需求,為客戶營銷和風險管控產生價值。金融科技創新應結合商業銀行實際,有清晰的戰略路徑,要強化數據治理、數據應用和數據創新.
金融科技,一方面是金融,一方面是科技,兩者如何結合值得思考。如何防範風險,是新技術應該思考的,也是每一家銀行要思考的。創新與風險並重,才能保障轉型發展平穩推進。
㈦ 互聯網金融會完全取代傳統金融嗎
短期內是不可能的,現在國內對於物聯網的安全問題都沒有解決這樣很多專人還是不放心的,還有屬很多關於物聯網的法律也沒有完善。就算這些都完善了,國家還需要對物聯網金融的企業做嚴格的檢查,這個部門都需要很多的精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