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維護國際金融財政安全

維護國際金融財政安全

發布時間:2021-03-02 06:37:27

A. 加強國際金融安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

國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世界各國經濟金融關系日益緊密,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形勢嚴峻復雜。保持經濟增長是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基礎。

1、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保持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

國際社會特別是發達國家應該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採取切實措施,幫助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克服困難。特別是在實施宏觀經濟政策時應該注意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避免加劇發展中國家的困境。國際金融組織應該通過放寬貸款條件等措施,建立更加便利化的機制,對遭受金融危機沖擊嚴重的發展中國家進行及時救助。應該支持新興市場國家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增長的努力。

2、切實保持和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

發展中國家在實現發展方面面臨嚴峻挑戰,金融危機使他們的處境雪上加霜。如何既克服金融危機、又兼顧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這是全世界的共同責任。發達國家應該繼續履行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承諾,推進國際減貧進程。對於最不發達國家,更應該減免其債務,對其出口產品減免關稅,擴大技術轉讓,同時盡最大力量幫助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

3、切實保持發展中國家經濟金融穩定。

發展中國家應該根據自身發展實際情況,採取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完善金融體系,提高防範金融危機能力,同時要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保持經濟平穩發展。

B. 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無危為安,無損為全。「安全」作為現代漢語的一個基本詞語,在各種現代漢語辭書中有著基本相同的解釋。安全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指安全的狀態,即免於危險,沒有恐懼;另一方面是指對安全的維護,指安全措施和安全機構。沒有了外在的威脅和內在的風險,即內外兩個方面「沒有危險」是安全的特有屬性。安全不僅是沒有危險的狀態,而且這種狀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當安全依附於經濟時,那麼便是「經濟安全」;當安全依附於國家時,那麼便是「國家安全」。這樣一些承載安全的實體,也就是安全所依附的實體,可以說就是安全的主體。
一、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
《國家安全學》對「國家安全」概念的解釋如下:國家安全就是一個國家處於沒有危險的客觀狀態,也就是國家既沒有外部的威脅和侵害又沒有內部的混亂和疾患的客觀狀態。這是國家安全的基本含義。但無論是「沒有外部威脅」,還是「沒有內部混亂」,都不是國家安全的特有屬性,由此並不能把國家安全與國家不安全完全區別開來,單獨從這兩方面的任何一方面來來定義國家安全,都是片面的、無效的。只有在同時沒有內外兩方面的危害的條件下,國家才安全。
「國家安全」的內涵是由國家安全所受的威脅和各國由此制定的安全目標所決定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利益范圍不斷拓展,競爭的領域和手段也在不斷拓展,「國家安全」的內涵也在不斷拓展。也就是說,國家主體面臨的威脅及實現安全的手段與途徑,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今天「國家安全」的概念已不再限於傳統意義上的軍事安全,而且涵蓋了經濟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以及政策安全等諸多方面。但無論考察哪些方面,都離不開它的經濟方面。經濟是社會、國家和個人最重要的活動和利益,在內外威脅的條件下,如果對經濟的生存能力及其牢固程度沒有一個判斷,國家安全的概念就是一句空話。現代國家安全概念中,經濟因素即使不處於核心位置,也是首先需要考察的內容。所以說,國家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
二、國家經濟安全的含義
國家經濟安全的本質,體現在「發展」和「穩定」兩個方面。發展是經濟安全的要素之一。如果經濟沒有發展,那麼經濟的生存能力,抵禦和適應內外威脅的能力就會大大降低。經濟的穩定性則反映了經濟體系中各要素之間、經濟體系與其他系統之間聯系的穩固性和可靠性,反映了經濟承受內部和外部壓力的能力。經濟體系內各部門之間的結構越穩固、組織機制越健全,經濟的生命力就越強。如果體系內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遭到破壞,必然導致體系的不穩定,便有可能使得經濟從安全狀態轉為不安全狀態。國家經濟不安全的特徵包括:政府外債比例過高;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不能遵循本國政府的意志;出口企業大量倒閉、工人大量失業;金融利益受到侵犯,金融體系不能正常運轉,金融體系管理混亂,而對各種金融危機失去抵抗能力;環境嚴重破壞,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信息技術的控制權掌握在別國政府手中,重要的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轉,不能抗卸系統內外的入侵、破壞等。
國家經濟安全涵蓋的內容很廣,理論上講,國家經濟絕對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在一個階段里,其核心內容處於一種本質安全的狀態下,我們可以認為是安全的。現階段,國家經濟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財政安全、金融安全、產業安全、資源環境安全、國有資產安全和民生安全,如果財政、金融、產業、資源環境、國有資產和民生等處於相對安全狀態,國家的經濟就基本安全。
三、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是我國政府審計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政府審計職能決定了政府審計必須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服務。
政府審計是國家政治制度的組成部分,審計職能的發揮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環境。從本質上講,政府審計主要致力於對「公平、正義」與「責任、績效」的監督,這就要求政府審計應具有建設(促進)和制約(防護)兩個作用,其中制約作用是直接的,建設性作用是提升,是高層面的。促進作用體現在以真實性、合法性審計為基礎,對重大違法違規和經濟犯罪問題的查處,促進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查處的問題進行整改,同時建立長效機制,進而改進管理,促進反腐倡廉建設,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防護作用體現在從體制、機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層面發現和分析研究問題,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促進政策、法律、制度的落實和完善,推進深化改革,加強宏觀管理,防範風險。
《審計署2008年至2012年發展規劃》也指出,當前審計工作的總體目標是推進法治、維護民生、推動改革、促進發展;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推進民主法治,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國家利益,促進國家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關注國家財政安全、金融安全、國有資產安全、民生安全、資源與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揭示存在的風險,提出防範和化解風險的對策性建議,切實維護國家安全。
(二)與其它專業監督和行業主管部門相比,我國政府審計具有較高的法定性、獨立性、綜合性和監督領域的廣泛性。
1.法定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務院設立審計機關,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財務收支,對國家的財政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審計機關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憲法明確了審計機關的隸屬關系、任務和職權、審計范圍。與其它專業監督相比政府審計具有較高的法定性。
2.獨立性。我國審計署設在政府內,是國務院組成部門,在國務院總理直接領導下獨立行使審計職權,不受其他部門和團體的干涉。在我國目前以行政管理體制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與其它專業監督相比體現了政府審計的獨立性。
3.綜合性。我國審計署按行業執行審計監督,分為財政審計、農業和資源環保審計、金融審計、企業審計等,與其它行業主管部門相比,避免了監督過程中的片面性、局限性,顯示了政府審計的綜合性。
4.廣泛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規定: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它依照本法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依照本法規定接受審計監督。與其它專業監督相比體現了政府審計的廣泛性。
(三)政府審計應當站在國家經濟安全的高度,深化審計監督,發揮"免疫系統"功能作用,承擔起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歷史使命。
李金華審計長曾將政府審計形象的稱為「國家財產的看門狗」,顧名思義,當時政府審計的職責就是確保國家財產的安全。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人們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對各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深遠,本國經濟是否安全不能立足於國內,而要放眼全球。在2009年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劉家義審計長指出,審計工作要圍繞「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一主線。從前些年「國家財產的看門狗」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說明政府審計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劉家義審計長在中國審計學會五屆三次理事會上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國家審計是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的重要理論觀點。審計長深刻指明了這一「免疫系統」的形成機理:即國家審計有責任更早地感受風險,有責任更准確地發現問題,有責任提出調動國家資源和能力去解決問題、抵禦「病害」的建議,有責任在永不停留地抵禦一時、一事、單個「病害」的同時,促進其健全機能、改進機制、築牢防線。
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將國家審計監督、風險預警和風險防範職能前置,以風險為導向,創造性地把審計的功能由監督經濟活動運行這樣相對單一的初級層次,發展到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穩健安全運行這一全方位的高級層次。審計作為國家政權建設和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有著不可替代的三方面的內在功能:一是預防功能,維護宏觀政策的嚴肅性,維護法紀規章的嚴肅性,維護良好的財經秩序和發展環境。二是揭露功能,嚴肅查處違法、違規、違紀問題,揭露弄虛作假、損失浪費現象,「清除」影響國家經濟社會建設中的雜質。三是抵禦功能,在揭露、查處問題的基礎上,從完善相關制度等方面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提高抗風險能力。上述三方面功能對促進國內經濟穩定、均衡和持續發展,防範外部風險將發揮積極作用。而國內經濟穩定、均衡和持續發展狀況和抵抗外部風險的能力是檢驗經濟是否安全的重要標准。
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全球經濟都面臨嚴峻挑戰,中國也不例外。這就需要政府審計發揮與其地位相符的作用。溫總理指出,今年審計工作要繼續關注國家經濟安全問題,這對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克服經濟困難,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具有特殊意義。劉審計長強調:「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從更高的層面、更廣的范圍,密切關注財政、金融、民生、國有資產、能源和資源環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潛在風險,密切關注經濟問題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甚至演變為政治問題,及時提出對策性建議,防範苗頭性問題演變成趨勢性問題、局部性問題演變為全局性問題,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從政府審計特有的法定性、獨立性、綜合性和監督領域的廣泛性來看,政府審計應當承擔起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歷史使命。
四、圍繞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一主線,充分發揮審計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加強對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重點領域、行業進行審計監督
(一)關注國家財政安全,加強財政審計。財政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為國家提供重要的財力保證。財政安全就是保障以國家為主體所進行的合理的分配活動,財政危機突出表現為財政職能的嚴重混亂。國家審計作為保障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必須關注國家財政安全,以規范預算管理、推動財政體制改革、促進建立公共財政體系、保障財政安全、提高財政績效水平為目標,全面提升預算執行審計的層次和水平。重點加強預算執行審計、轉移支付審計、稅收征管審計、國有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審計、地方財政收支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農業資金審計、社會保障審計、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審計及專項資金審計。
(二)關注國家金融安全,加強對金融行業的審計。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最重要的方面。在金融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金融危機接二連三,致使金融安全問題凸現。在這種背景下,政府審計要更加關注金融安全,加強對國有商業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國有金融業的審計。以維護安全、防範風險、促進發展為目標,服務國家宏觀政策,推動金融改革,維護金融穩定,完善金融監管,推動建立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重點審計銀行貸款業務、內控制度,關注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和資本充足率,並結合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關注金融領域的腐敗現象。強化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督促金融行業盡快建立中國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加強對跨市場風險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和分析,提高整個國家和金融系統應對突發性金融風險的處理能力。
(三)加強企業審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和深化改革。當前,國有經濟的體制轉換和結構調整已進入了關鍵階段,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隨之暴露出來,其中國有資產的流失已嚴重影響著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國有資產流失主要在企事業單位轉制、改制的過程中產生。政府審計應該以維護中央國有及國有資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導地位的企業國有資產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緊緊圍繞「質量、責任、績效」,按照「把握總體、揭露隱患、服務發展」的審計思路,監督國有資產安全,揭露重大違法違規問題,促進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重點關注清產核資、審計評估、不良資產核銷、產權交易和土地資產處置。針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總結其規律,從機制、制度層面挖掘其深層次的問題,為國有資產監管部門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四)加強資源環境審計,保護生態安全。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項新內容。生態安全的提出是由於生態環境質量的進一步惡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廣泛和嚴重的威脅,也威脅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對資源環境的審計,要以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目標,維護資源環境安全,發揮審計在促進節能減排措施落實以及在資源管理與環境保護中的積極作用。要抓住具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從政策和制度層面研究解決辦法,從宏觀角度提出意見和建議。
(五)關注民生安全,促進社會和諧。民生問題,簡單的說,就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最主要表現在吃穿住行、養老就醫就業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關注民生安全,促進社會和諧,是國家審計的職責和任務所在。在審計工作中要高度關注涉及民生的項目和資金,嚴肅查處損害人們群眾利益的問題。如種糧農民直補資金、城市住房保障資金、教育、衛生醫療、社會保障資金等。在揭示問題的同時,從社會保障制度、管理體制和基金運行機制等方面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促進建立健全決策、監督機制,促進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審計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審計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的免疫系統,第一要務就是要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只有保證了國家經濟安全,才能保障國家利益,保證民主、民生、公平和正義,也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從審計的最高目標來看,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是國家審計永恆的主題。只有維護國家利益或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審計才能有高度、有深度,才能真正完成其歷史使命,也才能在更高的層面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C. 通常強調國際金融安全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金融安全既包括金融體系的安全(例如金融機構的安全、金融資產的安全等),也包版括金融發展的安全。權

1、金融安全:要求的是一種宏觀整體上的安全、金融安全是動態發展的安全狀態。

2、金融運行:金融安全只是其中的一種客觀狀態和主觀能力狀態。

中國對金融安全的主要任務

1、研究和決策機構:成立專門金融安全研究和決策機構,制定金融安全政策和標准,制定出切合實際的金融風險防範措施和金融安全政策,用國際化的標准來衡量執行的情況。

2、研究投入:研究開發金融電子化的軟體平台和金融電子設備的核心技術,提高金融裝備的國產化水平,夯實金融安全的基礎。

3、安全法制:加強金融安全法制建設,提高金融監管機構監管水平,及時消除金融安全隱患。

4、金融改革: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建立適應中國國情的有序金融對外開放格局,既適應經濟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世界潮流,又確保金融安全和國家利益不受損害。

D. 如何維護金融安全和穩定的最新相關信息

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如果把經濟比作萬物生長的大地,金融就是滋潤萬物的河流。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金融成為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引導得當,河水自可哺育一方,而如果不加約束,也可能帶來災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正是基於維護金融安全和穩定對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

保障金融安全,前提是准確判斷大勢,精準識別風險隱患。總體看,我國金融形勢良好,金融風險可控,但也應清醒認識到,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依然較為復雜,金融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中的許多問題和矛盾轉移到金融領域,金融機構出現自娛自樂、脫實向虛的勢頭,金融風險呈集聚態勢。從國際看,國際經濟金融風險溢出不斷增大,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黑天鵝」事件頻現,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一些不確定性,都有可能對我國金融安全形成沖擊。因此,防範金融風險,需要積極主動、耳聰目明,增強前瞻性。

防範金融風險,要堅持「守」。守住底線,才有底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是金融體系功能正常發揮的基礎,也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堅持底線思維,應做好應對金融市場各種不利局面和極端情況的思想准備、政策儲備和工作準備,對潛在風險隱患,要密切監測、早做預案,對已經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出手、有效應對。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未雨綢繆,非法金融活動一律禁止、非法金融機構一律取締,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

防範金融風險,也要勇於「攻」。要以攻堅克難的姿態,靠改革推動風險防範。從深層次看,一些金融詐騙行為屢禁不止、違法違規案件時有發生,與我國金融體制未能更好適應金融業發展需要不無關系,而要想從根本上破除風險滋生和積聚的體制根源,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防範金融風險要標本兼治,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穩妥解決體制、機制和規制性問題,統籌協調、形成合力,深入研究並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

E. 國家審計如何更好地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一)深化和完善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促進審計工作建設性作用的發揮。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免疫系統」功能作用,尤其是預防性和建設性等前瞻性職能作用的發揮。一要深化和完善審計「 免疫系統」功能,實施主動、全面、動態的審計,提高事前、事中審計的效率和效果。二要合理拓展審計職能,進一步完善國家審計制度,實現從經濟警察到經濟助手的轉變。三要推進 「責任政府、誠信政府」的建立,形成審計問責和審計追究制度,防止濫用權力、濫用公共資源,著力促進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四要加快審計結果公開范圍、層次和水平的建設,著力形成審計「免疫系統」與社會公眾輿論監控的互動機制,改善政府與民眾的信息渠道,體現以人為本的審計理念。

(二)建立財政收支審計的宏觀綜合效益評價體系,跟蹤政府政策運行的績效。政府審計作為提高國家宏觀調控效率和效益的重要工具,應當而且必須有一套適合政府審計提高調節、監督、管理和服務質量的宏觀綜合效益評價體系,推進政府審計對經濟運行中的系統風險和共性問題的監督和反映,形成能夠及時發現系統性問題的評估體系和宏觀制約機制。特別是,要繼續跟蹤政府措施政策的實施情況和績效,優化政府財政的有效支出,改善公共產品、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公平等增強國內消費、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因素。

(三)建立財政與金融互通的數據預警體系,防止財政支出的金融化或是信貸投放的財政化。以財政審計與金融審計為核心,建立財政與金融系統互通的審計資料庫,構造實時監控財政與金融風險的預警體系,形成針對政府預算所包含的或有債務風險在內的跟蹤審計機制,及時反映預算中所包含的或有負債和隱性財政風險;推動各級政府預算和會計體系的建設,監控地方債務風險,促進政府債務融資、資金管理、投放范圍和債務償還等方面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提高政府抵禦或有風險的能力。

(四)增強對現行經濟狀況的估計及若干政策的評估,通過審計提供給中央高質量的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及建議。要真正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作用,就必須從政策層面加以關注和審計,促進制度機制和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為此,要形成一個對政策執行結果進行監控的動態過程,對經濟狀況實施「預評估—選擇—執行—評估—建議」的過程評價,從政策本身、政策執行效果、效率和政策的外部性來評估政策的優勢與缺陷,查找一些具有普遍性、傾向性和典型性的問題,並提出改進建議。

(五)注重對公共資源和公共資金的監督,促進相關部門建立良好的機制,防止公共資源和資金的濫用。首先,繼續跟蹤審計享有政府支持的項目,震懾高風險領域和環節的相關人員,避免公共資金的濫用。其次,用數量化的方法評估項目選擇和建立規模的科學性,使得操作更具有效性。最終,要評價項目建設的效果和效益,推進公共資源公益化,反對泛市場化,特別是在解決民生問題的項目上,要促進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公益化。

(六)注重對國家經濟安全薄弱環節的審計,促進經濟運行的健康和持續。針對我國經濟發展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大對能源、環境、金融等領域的審計,促進政府支出投向的結構優化,保障經濟安全穩定。建立宏觀審慎反應機制,要對特定行業發展對經濟穩定帶來的風險進行審計,並加以評估和反饋,控制金融產品的杠桿化程度,防止房地產泡沫,充分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預警和消除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不利因素。

F. 面對金融危機如何維護國家安全

A 面對金融危機如何維護國家安全


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全球經濟,給國際安全形勢帶來嚴峻挑戰:

國際戰略格局朝著「一超弱化,多強易位」的方向加速調整,使國際戰略摩擦和熱點、敏感地區的沖突明顯增多;恐怖主義、海盜愈發猖獗;社會動盪加劇且聯動性增強,嚴重威脅各國的社會穩定;軍事強國轉嫁危機的戰爭冒險難以排除。

作為日益開放的新興大國,我國的安全穩定難免受國際安全大環境的影響,加之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社會轉型期凸顯出的各種矛盾會被進一步「放大」,進而給國家安全穩定帶來巨大壓力。面對金融危機,我國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國家安全戰略。

國家安全戰略是通過建設和協調運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各種國家力量,從全局高度謀劃和指導維護國家安全的方略。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外安全形勢造成的嚴重沖擊,更加凸顯出國家安全戰略在維護國家安全穩定中的巨大作用。

一、突出維護國家發展安全在國家安全戰略謀劃中的地位

生存與發展利益是國家的兩大根本利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使大規模戰爭對我國生存安全的威脅明顯緩解。但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表明,我國的發展安全仍面臨嚴峻挑戰:局部戰爭、他國戰略遏制、海上安全威脅、敵對勢力的干擾破壞對我國安全的威脅始終存在;能源資源、對外貿易和海外投資等問題上的國際摩擦日益增多。鑒於此,國家安全戰略應將維護國家發展安全作為首要目標進行戰略謀劃。

當前,威脅我國發展安全的因素,多數來自經濟、文化、信息、社會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它們具有很強的爆發性、擴散性和轉化性,如國際金融危機,由美國向全球擴散,由金融領域向實體經濟擴散,由非傳統安全領域向傳統安全領域滲透,其破壞性有時會超過戰爭,如科索沃戰爭使南聯盟的生活水平倒退七八年,而亞洲金融風暴使印尼生活水平倒退15年。可見,非傳統安全威脅已成為戰爭之外危害國家安全的另一主戰場。為了維護國家發展安全,國家安全戰略必須高度重視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判斷,並據此做出有效應對。

二、恰當評估國家實力,為制訂國家安全戰略提供准確依據

在謀劃國家安全戰略時,應對我國的實力做出恰如其分的估計,不能被國際社會的一時「熱捧」沖昏頭腦。一旦過高估計自身實力,不僅目標難以實現,還有遭受他國「捧殺」的危險。因此,我國應繼續保持內向姿態,將主要精力放在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和加快提升綜合國力上。同時,要用好用足機會,提升國際地位,注意處理好與他國關系,讓國際社會相信,中國是一個無意於挑戰現有國際秩序的負責任大國。

三、加強國際安全合作,全方位、多手段維護國家安全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面臨的安全威脅呈現多樣性、綜合性、復雜性、長期性等特徵。維護國家安全既要維護國家生存利益,又要維護國家發展利益;既要維護領土、領海、領空安全,又要維護海洋、太空、電磁空間安全;既要關注傳統安全,又要關注非傳統安全。一個領域產生的安全威脅,往往向其他領域滲透,進而全面沖擊國家安全。因此,我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應以主權和政治安全為前提,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安全為支柱,以信息安全為關鍵,統籌運用經濟、政治、外交、輿論、軍事等多種手段應對威脅。此外,隨著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上升,我國應更加重視通過國際安全合作來化解危機。這即是國際安全形勢的大勢所趨,也是我國拓展戰略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重要途徑。國際社會普遍希望我國在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中發揮更大作用,我國借機加強國際合作,不僅有利於通過國際合作降低危機對我國安全的沖擊,而且可以藉此加強與被援助國之間的關系,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對我構建安全的戰略環境大有裨益。

四、從軍事角度加強對新安全威脅因素的研究,提升軍隊保障國家安全的效能

軍事力量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柱石,隨著國家利益的不斷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軍隊為國家和平崛起的保駕護航作用愈加凸顯。但面對這場來勢兇猛的國際金融危機,軍外經濟專家無法就我軍在應對危機中的作用、准備、力量運用和建設等問題給出專業建議;軍內的多數戰略和軍隊建設專家由於對金融和經濟缺乏深入研究,也難以就上述問題給出科學指導。這一現象表明,不加強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能力建設和運用方面的研究,軍隊的發展就會落後於國家發展的軍事需求,就很難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力量支撐。隨著社會的發展,金融、信息、環境、能源、災害等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愈顯重要,軍隊必須高度重視應對這些領域可能出現的危機。可以說,在軍內成立專門研究機構,從軍隊建設、力量准備和運用的視角對這些領域進行專門研究,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

G. 怎麼維護金融安全才能算「安全」

國家安全。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將把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作為工作重點,著力應版對政治安全、權金融安全、網路安全、公共安全等五大領域風險。最高檢強調,各級檢察機關要堅決貫徹國家安全法和反恐怖主義法,始終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擺在檢察工作的首位。准確把握反恐怖斗爭的新變化、新動向,全力投入嚴打暴恐活動專項行動,依法嚴懲暴恐犯罪和資助恐怖犯罪。

H. 維護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網路安全、公共安全等五大領域風險。第5個是指

國家安全。

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將把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作為工作重點,專著力應對政治屬安全、金融安全、網路安全、公共安全等五大領域風險。
最高檢強調,各級檢察機關要堅決貫徹國家安全法和反恐怖主義法,始終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擺在檢察工作的首位。准確把握反恐怖斗爭的新變化、新動向,全力投入嚴打暴恐活動專項行動,依法嚴懲暴恐犯罪和資助恐怖犯罪。

閱讀全文

與維護國際金融財政安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