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海峽兩岸金融中心

海峽兩岸金融中心

發布時間:2021-03-02 20:30:00

『壹』 台灣"三三會"是什麼組織

成立緣起
1999年初,時任我政府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的江丙坤主任委員(前立法院副院長、經濟部長、現任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鑒於面臨台灣經濟的轉型,除了政府應有長遠的規劃外,仍須透過民間各大企業的積極參與配合,方可事半功倍,於是經多方奔走終獲致高層的認可以及工商企業大老的支持乃於1999年7月在台北成立「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以下簡稱三三會)。目前三三會會員有58家企業團(成立當初只有37家),3家贊助會員。營收凈額已超過3200億美元,佔99年度國民生產毛額(GNP)的62%以上。 當時德高望重的工商大老辜振甫先生當選首任理事長,工業總會理事長高清願、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及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王又曾擔任副理事長。目前則由中國信託金控公司辜董事長濂松擔任會長,副會長則分別由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東元企業團黃茂雄董事長、金仁寶企業團許勝雄董事長及統一企業團林蒼生總裁擔任,另外特別敦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先生擔任最高顧問。因此我三三會會員在如此堅強陣容的支柱基礎上,為回饋社會、貢獻家國,無怨無悔共同推動會務及企業而邁進。而甚麼是三三會的座右銘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今日三三會以每個會員為榮,明日每個會員將以三三會為榮
入會資格
(一)凡年營業額達新台幣200億元以上之我國企業團及企業財政健全者始得申 請為三三會會員。除須交繳入會費新台幣參拾萬元及常年會費新台幣壹拾萬元外,並須積極參加三三會所舉辦之各項活動。此外亦可比照其他工協會申請「亞太商務旅行卡」,獲准即可享受亞太地區會員國之免簽證及快速通關優待。 (二)贊助會員申請資格如下: 1、凡贊同本會宗旨之國內公民營企業公司行號。 2、企業公司行號財務健全。符合前項規定者得由二位本會會員之推薦向本會申請,經理事會審核通過後並繳納會費成為贊助會員。各贊助會員應指定一人為贊助會員代表,贊助會員代表人須現任或曾任負責人、總經理以上職務。
主要活動
(一) 定期午餐會: 三三會依會規定期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的星期三舉行午餐會,簡稱為「三三會」,英文名稱則稱為「Third Wednesday Club」。透過每個月定期餐會,除加強會員間之交流外,更重要的是每次餐會均邀請產官學界我政府重要部會首長或專家學者蒞會指導或演講,特別是透過政府各部會就政府施政方針及當前的經貿動態及國際情勢作出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作為企業發展的指標,同時本會會員也利用這個機會表達各個企業團的切身問題的意見及建議,作為納入政府施政的方向參考。另外每年至少設法邀請國際間知名的學者專家針對當下台灣經貿及企業應該如何因應國際現勢,為無縫接軌全球毫不保留、不遺餘力的給予本會會員值得參考的建言及對策。 (二) 組團出國參訪: 為了擴大三三會會員的國際交流,創造會員與國外企業的合作機會,三三會初期系以組團赴日本訪問為主,先後已籌組16次大型訪問團及2次小型參訪團拜會日本48個大企業團、十二大機構團體及三大工業區,同時舉行面對面的研討及意見交流,這種獨特的參訪交流模式在日本大企業界間贏得了好評亦創造出三三會美好的聲譽。 自2002年起,在辜會長的領導下,有鑒於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乃先後組團訪問北京、上海、重慶、遼寧等地所屬大型企業團及工業區,並於2008年訪問北京時,與北京最大之「京城企業協會」簽訂經貿合作備忘錄;2010年繼參訪上海世博會後,今(2011)年又剛與「上海經團連」簽屬「MOU」,茲值後ECFA時代之際,兩岸經貿政策設限門檻大幅放寬之際,定可乘勢而為創造出兩岸企業互惠互利雙贏的局面。 三三會出國參訪一覽表2011.12 年度參訪日期團 長人 數參訪國家參訪企業團團體、機構備注00』01/26-01/29辜振甫43日本三菱、三井、日立、NEC日本第一次05/31-06/03辜振甫33日本富士通、丸紅、伊藤忠日本第二次11/07-11/10辜濂松38日本大和、住友、SONY、N.T.T日本第三次 01』04/03-04/06辜濂松66日本松下、SHARP、三洋日本第四次08/22-08/24黃茂雄35日本富士通、SONY、日立、NEC小型團第一次11/14-11/17辜濂松46日本豊田、JR東海、京セラ(KYOCERA)日本第五次 02』04/10-04/13辜濂松47日本野村、MIZUHO(第一勸銀)、日本生命日本第六次07/02-07/06辜濂松60中國大陸中信、聯想大陸第一次11/20-11/23辜濂松50日本東芝、佳能、鹿島建設日本第七次 03』11/19-11/23辜濂松34日本福岡縣、市政府、北九州市府、九經連日本第八次 04』04/07-04/10辜濂松55日本新日鐵、雙日、電通日本第九次07/28-07/31黃茂雄32日本SONY、NEC、富士通、PIONER小型團第二次10/13-10/16辜濂松70中國大陸上海汽車、上海電氣大陸第二次 05』04/06-04/09辜濂松38日本東急、三井住友、築波研究都市日本第十次10/05-10/08辜濂松37日本北海道庁、道經連、千歲、苫小牧工業區日本第十一次 06』04/23-04/30辜濂松40中國大陸重慶市府、四川省府等大陸第三次 07』08/19-08/23辜濂松30+17中國大陸遼寧、瀋陽、大連、旅順大陸第四次11/20-11/23辜濂松38日本香川県庁、四経連、東レ、シャープ日本第十二次 08』08/26-08/29辜濂松41日本三菱、東芝、伊藤忠、大和日本第十三次10/15-10/19辜濂松31中國大陸中國銀行、首鋼、京城企協、航太中心、新技園區、東疆保稅區、濱海新區大陸第五次 09』11/11-11/14辜濂松34日本三井物產、森ビル、JETRO、三菱東京UFJ銀行日本第十四次 10』06/22-06/26辜濂松67 中國 大陸旺旺企業總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海市政府、金山區政府、上海世博會場館、浦東區政府、上海經濟聯合會大陸第六次10/13-10/16辜濂松35日本川島織物セルコン、オムロン、京セラ、京都商工會議所、島津製作所、三菱商事日本第十五次 11』05/25-05/28黃茂雄28中國大陸江夏區政府、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沌口開發區、宜昌市政府、三峽集團、隨洲市政府、武漢市政府、吳家山台商工業區大陸第七次09/26-09/29許勝雄20中國大陸拜會廣西自治區領導、參訪鐵山港、北海銀灘、北海經濟開發區、拜會北海市領導、參訪欽州港、拜會欽州市領導、拜會廣西自治區馬飆主席、參訪南寧市經濟區、拜會南寧市領導大陸第八次10/24-10/27黃茂雄24中國大陸參訪寶鋼集團、參訪文創園區、拜會上海市領導、參訪百聯集團、參訪環球金融中心、參訪國盛集團、拜會松江區領導大陸第九次12』07/17-07/21黃茂雄29日本荏原製作所、拜會駐日沈斯淳代表、住友企業團、東急企業團日本第十六次

『貳』 廈門兩岸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廈門兩岸商抄品襲交易中心,由大型央企中新房集團聯合保金控股共同發起,經廈門市政府、市金融辦批准,成為自貿區內綜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場所。交易中心作為廈門自貿片區重點項目,致力於搭建兩岸商貿平台,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以「公開、公平、公正」為原則,貫徹落實自貿區政策、創新商品交易模式,深化推進兩岸經濟合作,成為海峽兩岸大宗商品交易行業的發展核心,開創物務互聯產融合作新模式,營造兩岸自貿園區金融生態圈。
法定代表人:王宏華
成立時間:2014-06-23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200100020161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廈門市海滄區海滄街道海景東路18號4樓A06單元

『叄』 2009年海峽兩岸關系取得哪些重大進展

「心印寶島萬人行」首發團抵台
2009年3月16日,「心印寶島萬人行」首發團乘「海洋神話號」郵輪抵台。 3月16日上午8時30分許,由港中旅集團組織的「安利心印寶島萬人行」首發團1600人,乘坐「海洋神話號」豪華郵輪抵達台灣基隆港,這是自2008年7月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實施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
「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停靠高雄港
2009年4月1日至4月4日,大陸「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停靠高雄港,開啟兩岸極地考察交流與合作的「破冰之旅」。 據第2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楊惠根介紹,應台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等機構的邀請,「雪龍」號在返航途中順訪台灣。這是海峽兩岸極地考察交流與合作的破冰之旅……
錢復率代表團參會博鰲亞洲論壇
2009年4月16日,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率代表團參會博鰲亞洲論壇。 馬英九15日偕同蕭萬長接見錢復,期許代表團秉持「同舟共濟,彼此扶持;深化合作,開創未來」16字訣的理念,順利達成此行任務。 17日,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在海南……
首屆海峽論壇在福建舉行
2009年5月15日至5月22日,歷時八天的首屆海峽論壇在福建舉行。 論壇揭開了兩岸民間大交流時代的序幕,成為「兩會商談」、「國共論壇」之外第三個兩岸溝通的大平台。 海峽論壇由海峽兩岸54個機構聯合舉辦,上萬民眾共同參與,台灣25個縣市、20多個界別、8個黨派……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再次訪問大陸
5月31日,南京大學授予吳伯雄法學名譽博士學位,南京大學校長、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陳駿(左)向吳伯雄頒授學位證書。 2009年5月25日至6月1日,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再次訪問大陸。 吳伯雄訪問大陸行程: 吳伯雄25日啟程,首先應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之邀訪問北京……
台灣經濟部門受理陸資來台投資申請
2009年6月30日,台灣經濟部門下午宣布「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和「大陸地區之營利事業在台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許可辦法」生效,即日起受理陸資來台投資申請。……
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長沙舉行
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長沙舉行。 本屆主題是「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這是論壇自設立以來首次以「文化教育」為主題,目的是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進一步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論壇重點討論三項議題: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推……
「莫拉克」台風肆虐台灣 大陸各界伸
2009年8月8日 「莫拉克」台風肆虐台灣 大陸各界伸援手 為50年不遇水患造成的重大人員傷亡和成千上萬人失去家園之悲慘景象所深深刺痛,大陸及港澳各界竭盡全力提供一切援助,支持對岸同胞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溫暖對岸同胞廢墟旁徘徊悲哀的身心,演繹血濃於水、情……
兩岸簽署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
2009年11月16日 兩岸簽署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 備受關注的兩岸金融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於11月16日完成簽署。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就此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楊毅指出,今年4月26日,海協會、海基會在南京簽署《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建立了兩岸金融合作的框架
兩岸常態化海上客滾直航正式啟動
2009年11月23日 兩岸常態化海上客滾直航正式啟動 11月23日6點30分,「中遠之星」客滾輪裝載2個集裝箱和48名旅客,離開廈門海峽郵輪中心泊位,正式啟航開往台中港。即日起,客滾直航船舶將每周兩次往返海峽兩岸,並從此進入常態化運作。
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在台中舉行
2009年12月21日——25日,陳雲林訪問台灣,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在台中舉行。 海協會與海基會第四次領導人會談簽署了涉及工農漁商的3項協議,同時安排繼續就兩岸避免雙重征稅進行磋商並將適時簽署協議。作為今年兩岸關系的「收官之作」,本次兩會台中會談堪稱一個圓滿……

『肆』 英國脫歐對中國出口貿易有影響嗎我們公司的產品主要是出口到英國,

「觀察英國脫歐的中英經貿關系的影響,首先需要關注其對歐盟經濟本身的影響。」鄭英隆分析,英國脫歐最直接的影響是其與歐盟的經貿關系。在歐盟內部,英國50%左右的進出口額都是面向歐盟的,英國脫歐,可能對其與歐盟市場的進出口在很多協議、規則方面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影響到英國與歐盟的經濟。英國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脫歐之後對其金融中心地位的影響也有待觀察。而對中國而言,歐盟近年來一直是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占我國外貿總值在15%左右。英國也是中國與歐盟加強貿易合作的重要「橋頭堡」。因此,英國脫歐,將增加中歐、中英經濟的不確定性,這些都需要認真研究和應對。
對於英國脫歐對中英經貿的直接影響,鄭英隆認為,這涉及多種因素。匯率的變動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如果英鎊繼續走弱甚至大幅貶值,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英國出口而不利於英國進口。近年來,中英進出口增長非常快,較10年前要增加3倍左右,而中英之間的貿易又有較強的互補性,如果英鎊貶值,顯然有助於更多價格更親民的英國高端商品進入中國消費市場,但中國出口企業而言,就可能受出口產品以英鎊計算價格上升所影響了。此外,在貿易標准上,英國脫歐也可能使很多技術標准、環保要求等與歐盟有所不同,這也將增加國內企業對英國出口的復雜性。
在投資方面,鄭英隆分析,中英之間近年來相互投資發展很快,數據顯示,今年1-5月,歐盟28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24.5%,而英國投資增幅高達110%。英國也已成為中國在歐盟內最大投資目的地國,中國對英投資覆蓋貿易、運輸、電信、基礎設施、研發中心等。英鎊如果走弱,可能會造成來自英國投資額的減少,但有利於我國企業在英國「走出去」。
「總體而言,英國畢竟是一個經濟相當穩定的發達經濟體,長遠看預計影響不會太大。」鄭英隆表示,英國企業在高新技術、創意產品、工業設計等方面有較大的優勢,對廣東企業而言,這正是其轉型升級所需,從近期看,如果英鎊走弱,加強這方面的合作顯然在價格上會更「有著數」。

『伍』 馬六甲海峽兩岸有多個國家,為何只有新加坡成為了發達國家

新加坡的華人比例相對比較多,而其他就是一些東南亞人,因為東南亞的土著一般都是從事於相對低端的工作,而來到新加坡的華人,往往都是一些高端人才,所以給當地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支柱,並且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靠著馬六甲海峽,是一個著名的貿易港口,加上新加坡的面積比較小,也方便與管理,人口也不算多,所以不會引發混亂。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新加坡的面積相對小,一般發達國家的面積往往不會太大,除了美國以外,像德國,日本,英國,也都不是大面積的國家,國家面積小就方便於治安管理,並且新加坡產業也比較傾向於高端技術產業和金融產業,而把那些低端的流水線工廠轉移到周邊的一些東南亞國家,最後那就是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就和香港一樣,它地處港口地區,面對著馬六甲海峽的中心位置,這也是貿易發展的關鍵之處,沒有沿海港口的話,一個地方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陸』 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的主題內容

1999年,福州市在舉辦第六屆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活動的同時,舉辦海峽科技文化博覽會,成為福州市招商引資歷史上的第一屆海交會。99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暨海峽科技文化博覽會在福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歐美客商熱情赴會,眾多海外客商紛至沓來,看好中國市場,其規模和層次超過歷屆,可謂盛況空前。據組委會介紹,全國63個城市代表團、23個國家駐華使領館的36名官員、100多個海外華僑社團、50多家世界五百強大企業、近 300家台灣高科技企業代表以及來自世界4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0名客商前來參加本屆招商月。據介紹,本屆招商月共安排87場主要活動,比去年增加22場;預計簽約項目可超過300項,總投資20億美元,協議外資17億美元,其中合同100多項,總投資6億美元。
海峽科技文化博覽會吸引了海內外892家企業前來參展,其中台灣參展企業達260家、展位610個,愛默生、愛普生等跨國公司參展達20家、展位78個。這些參展企業的高科技資質已全部經科委部門審查認定。本屆海博會將圍繞體現國際水平、突出科技招商、確保20萬參觀人數三大目標,開展高科技專家講座、市長早餐會等一系列活動。在1999年的海博會上,台灣高科技企業帶來了眾多新技術:台灣淡江大學的盲人張金順在榕城演示了他在全球首創的一套專為視障人士發明的電腦軟體,有了它,視障人也能跟常人一樣看電腦;巴掌大的E-book電子書,能存儲400多萬的文字和圖形資料;薄薄的等離子顯示器……不少剛剛走出實驗室的新技術借著海博會的平台,轉化成巨大的產能,幾年後,這些新產品已經飛入百姓家,成為再普通不過的日常消費品。在1999年的海博會上,全球第二大跨國連鎖企業麥德龍簽約進駐福州,總投資額2000萬美元。2000年5月28日麥德龍建成竣工,營業後年銷售額達10億元。2000年,沃爾瑪(福州)山姆會員店在楊橋西路破土動工,之後沃爾瑪又在福州開設了兩家門店。眾多跨國商貿巨頭搶灘榕城的結果是,市民買東西的選擇實在太多了 。 2000年,與第七屆招商月活動同時舉辦的第二屆海交會更名為海峽兩岸科技成果交易會;在世紀之交,集招商引資、經貿洽談、推進海峽兩岸新技術交流於一體的2000年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暨海峽兩岸科技成果交易會於5.28在福州開幕。本屆招商月活動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州市人民政府承辦。該招商月已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和福建省最重要的對外經貿活動。至1999年底,福州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共6093家,合同利用外資156.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0.4億美元,擁有各類投資區、開發區22個。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2.68億元增加到1999年的944.97億元。本屆招商月活動自5月11日開始籌備。從5月28日至6月6日將舉辦海峽兩岸科技成果交易會、市長論壇、網路項目招商、中國百城大串游、21世紀中國市場與跨國公司商業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以及工業、農業、商貿、基礎設施、旅遊、網路項目、土地批租等70多個招商專場活動。海峽兩岸科技成果交易會有海峽兩岸及國外共700多個高科技企業參展,展位規模達1000多個。來自美國、加拿大等47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30多個國家駐華使領館官員等4000多名海內外嘉賓參加了開幕式。
2000年的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暨海峽兩岸科技成果交易會是福州新千年首次招商盛會,海交會這個名稱從這一年浮出水面。2000年中國互聯網熱方興未艾,福州也推出了頗有創意的首次網路招商,得到了國內外網路投資商、融資商的熱烈響應,最終共簽約26個項目,融資金額達2.91億元,有9家企業落戶福州軟體園。中國電子商務的先行者、福州人王峻濤率一眾網路風雲人物集體亮相,他們成了榕城人心目中的英雄。 跨國公司的參與也是這一年的新熱點。沃爾瑪、惠普、愛普生、東芝、諾基亞等52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派出高層次代表參會,沃爾瑪、麥德龍、家樂福等商業跨國公司紛紛搶灘福州。2000年海交會上,福州軟體園產業基地在風景秀麗的五鳳山正式揭牌。福州軟體園是繼北京中關村、東北阿爾派等軟體開發區之後的第九個國家軟體產業基地,規劃用地1000畝。今年海交會前,軟體園第四期建設將全部完成,最終福州軟體園的年產值將達到50億元~60億元,成為海峽西岸最重要的軟體業基地。 為期5天的第六屆中國海交會昨日在福州落下帷幕,其間簽約項目利用外資24億多美元、合同項目利用外資10億多美元,均創歷屆之最。據組委會介紹,本次海交會期間共實際簽約外商投資項目357項,利用外資24.27億美元,其中合同項目208項,利用外資10.05億美元;協議項目105項,利用外資8.39億美元;意向項目44項,利用外資5.83億美元。
據介紹,合同項目和生產性項目仍佔大頭,其中工業項目簽約數和利用外資額分別占簽約項目總數的72.5%和57.5%。另外,大項目、高科技項目、增資擴產項目、產業聚集項目和碼頭項目都有大幅增加,服務貿易項目也呈發展態勢。投資方仍主要來自港、台、東南亞、日、美等國家和地區,新增了西班牙、希臘、挪威等國客商。台灣館是本次海交會的一大亮點,近百個台灣企業和台資企業展出216個項目,其中首度亮相的金馬澎展區吸引了眾多的中外客商。台灣百家珍釀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江楨梁總經理在展會現場高興的告訴記者,雖然是第一次參加海交會,但感覺海交會特別熱鬧、熱烈,而且招商效果非常好。他說,全國各地很多的廠家都有和他們簽訂合同,其中北京、上海、廈門等地有40多家企業和他們簽訂了團購協議。他還希望澎湖和福建能早日通航。他說,那樣他的生意會更好做,而祖國大陸的同胞也更方便到澎湖看看外婆的澎湖灣。
本次海交會設置了500個國際標准展位,展出總面積11000平方米。202個海外華僑社團、34個台商團組、41個兄弟省市代表團、近百個著名跨國公司和上市企業代表以及來自6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海內外客商參加了本次海交會。到展會現場參觀洽談的觀眾達到18萬人次,現場訂貨成交額約5億多元。另外,同期舉行的首屆中國福建商品交易會也在今天閉幕。累計出口成交額2560萬美元,內銷成交額6430萬元,其中來自港台、東盟、歐盟的定單占總成交額的80%。此外,民營生產企業也大放異彩,參展企業占總數的60%,成交額達到總成交額的70%以上。 第七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第二屆中國福建商品交易會,昨天在福州展覽城圓滿落下帷幕。海交會期間福州市實際簽約外商投資項目342項,利用外資24.78億美元,其中合同項目仍佔大頭,共209項,利用外資10.37億美元。商交會累計出口成交額達3052萬美元,今年海交會、商交會成果超過去年水平。昨日下午,組委會舉行閉幕式新聞發布會,海交會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秘書長、市委副書記陳揚富在會上宣布本屆海交會、商交會圓滿閉幕。海交會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副秘書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作興主持發布會,海交會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副秘書長、市委常委、副市長梁建勇和商交會組委會副秘書長、省外經貿廳副廳長吳國盛,分別發布了第七屆海交會和第二屆商交會取得的各項成果和有關情況。
今年「5·18」活動順應天時,「海峽」特色得到了進一步凸現,特色更加鮮明。本屆海交會進一步加大對台經貿交流力度,實現了台灣農產品的首次「零關稅」直航福州,首次設立了台灣農產品展區,精心籌劃台灣館。台灣館除台灣農產品展區外,還設立金門、馬祖、澎湖展區,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區,台灣機械五金產品展區,台資企業名牌產品展區。台灣館內共有172個展位,另有44個重點台資企業展位安排在中心館。台灣(含台資)企業展位數占海交會總展位數的46%。台灣館整體展出規模和層次均超過歷屆。台灣農產品展區是媒體最關注、市民群眾最嚮往、人氣最旺的熱點區域,現場購買、觀賞、品嘗異常火爆。台灣農產品首次亮相榕城就呈現供不應求的良好開局,廣大市民迫切希望兩岸農產品貿易能盡快正常開展。台澎金馬展品齊亮相。在歷屆參展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今年金門、馬祖、澎湖方面組織更強大的參展陣容,金門貢糖、馬祖「八八坑道」白酒、澎湖甜醋等已打開福建市場,逐步進入尋常百姓家。兩岸農業合作展區集中展示了榕台農業合作成果,並重點推介了年初在福清成立的「台灣農民創業園」。此外,福州市組織了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對接研討會、海峽兩岸數碼科技和數碼娛樂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舉行海峽園開園儀式、「海峽西岸正春風」閩江大型文藝焰火晚會等高水平的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到一批台灣政經界知名人士蒞會,以實際行動積極貫徹中央對台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 據統計,與去年海交會成果相比,福州市簽約項目利用外資超出5100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超出3915萬美元。在福州市外資簽約項目中,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共87項,利用外資19.69億美元,項目數僅佔25%,利用外資比重卻高達79.5%;增資擴產項目明顯增加,共有73項,利用外資6.4億美元;農業成為簽約項目的新亮點,共38項,利用外資3.6億美元,其中直接以台灣名義投資的農業項目達11項;服務貿易業呈持續發展態勢,共簽約52項,利用外資2.56億美元;吸引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投資又有新突破,新簽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投資項目3項,利用外資7800萬美元。今年海交會簽約項目投資國別、地區愈趨多元化,投資外方主要來自港、台、東南亞、日、美等地區和國家。 此外,海交會期間全市共簽約內聯投資合作項目265項,總投資88.55億元,其中合同項目166項,總投資51.5億元。合作項目涵蓋基礎設施、機械電子、紡織、冶金、電力、農業和商貿等行業。(下轉3版)。海交會期間福州市外商投資企業動工投產項目共141項,合同外資6.29億美元,分別比增10%、27%。32項外資項目在海交會期間舉行動工投產儀式,合同外資2.54億美元,包括住友電裝、福順半導體製造、山崎實業、迅捷光電、金綸石化纖維、億源石材、棕櫚油等。此外,還有26個內資企業舉行動工投產儀式。 天津市、昆明市、長沙市、南寧市、江蘇鹽城市、北京順義區等兄弟城市、兄弟區代表團在海交會期間舉辦了招商專場,簽約投資合作項目53項,總金額達37.55億元。投資合作項目涉及機械、電子、基礎設施、農業綠色食品加工、商貿等行業。另外,截至5月22日,第二屆商交會累計出口成交額達3052萬美元,比上屆增長19.22%,內銷成交額達1.22億元,比上屆增長89.74%。據介紹,第二屆商交會我省出口成交主要呈現以下特點:港台、東盟成交活躍,來自港台和東盟的訂單占總成交額的80%;企業成交呈多元化,民營生產企業大放異彩,占參展企業總數的80%,成交額占總成交額的90%以上;名優產品受青睞,名牌商品獨領風騷,凡是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創意的「四新」產品普遍受到客商的關注。展會規模盛況空前。本屆海交會、商交會展位爆滿,人氣旺盛,布展水平、參展效果歷屆最佳,「海峽」特色鮮明,成為東南沿海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對台經貿盛會和商品交易盛會。今年海內外客商參會積極,來賓團組規模和范圍繼續擴大,共有37個兄弟城市代表團、11個國家駐華使領館官員、28個重點台灣團組、53個海外華僑社團、200多家著名境外企業和跨國公司代表以及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海內外客商應邀參展參會。台灣工商企業界和農業界參與面最廣,體現了廣大客商和社會各界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認同感。第七屆海交會主展設中心館和台灣館兩部分,企業參展熱情高漲,呈現五多:一是台灣企業多,台灣(含台資)參展企業117家216個展位,東南汽車、冠捷電子、華映光電三大台資龍頭企業全部參展;二是外國企業多,瑞典、日本、奧地利、泰國等國機構和企業展出34個展位;三是跨國公司和上市企業多,芝光照明、新大陸、日立科技、東北理光、力勁集團、燦坤電子等重點企業已連續多年參展;四是開發區多,組織全省38家開發區參展,設立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機械製造、紡織服裝、旅遊區、港航物流七大板塊,集中展示福建省開發區20年建設成果;五是內聯城市多,閩浙贛皖經濟協作區成員和部分省會城市也積極組團參展,體現了海交會的強大凝聚力。 展會布展水平明顯提高。本屆海交會充分體現「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的設計理念,展區布局科學合理,館門、展區、展位設計突出高大恢宏的氣勢,全部按特裝布展。台灣館是歷屆海交會布展水平最高、展出效果最佳的一屆,得到展商和觀眾的普遍好評。據不完全統計,5天來前往參觀洽談的客商和觀眾人數突破30萬人次,現場洽談成交金額達8億元,取得歷屆最好成果。今年海交會期間,還有數十場大型經貿活動在福州舉行。2005中國(福州)現代物流國際學術交流大會、海峽兩岸數碼科技和數碼娛樂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首屆歐盟—海峽西岸經濟區商協會領導人會議、2005年亞洲紡織服裝發展福州高峰論壇、工業支柱產業暨工業集中區招商項目簽約會、農業專場招商會、土地專場拍賣會、空港工業集中區動工儀式等一批專場經貿活動,均取得了顯著成果。商交會組委會還牽頭承辦了奧地利環保產品推介會、中國(福建)—德國萊法州經貿洽談會、大型連鎖商貿企業逆向采購會、汽車配件洽談會等大型活動。其中,逆向采購會成為商交會的一大特色和亮點,有300多家供應商參加對口洽談,共簽訂訂貨意向合同4958萬元,現場成交訂單704萬元,162家生產商與商貿企業建立了經銷(代理)關系。盛況空前的展會也引起了境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央、境外、國外和省、市及兄弟省市媒體100多家500多名記者參加了今年「5·18」活動的采訪報道。各類媒體累計刊播「5·18」信息2200多條,傳播面之廣,報道量之大,均為歷屆之最。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今年「5·18」活動精彩紛呈,成功舉辦了一系列文化娛樂活動,創作能力強、組織水平高,營造濃厚的喜慶氛圍,充分展示省會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良好形象。5月17日晚的「海峽西岸正春風」閩江大型文藝焰火晚會,是今年「5·18」文化活動最具觀賞性的精品佳作,共有近2000名重點內外賓和20多萬市民現場觀看,東南電視台、福州電視台進行了現場直播。現場燃放焰火規模之大、品種之多、歷時之長以及焰火與舞台節目的互動效果,均居歷次焰火晚會之最。特別是有我國最大的、直徑達300多米的巨型禮花彈以及堪稱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長達3000米的瀑布禮花,大氣磅礴、震撼人心,讓來賓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此外,福州市民族民間文藝晚會、優秀傳統閩劇劇目展演、「大愛暖千秋」大型詩歌舞樂劇文藝節目演出晚會、第三屆中國·海壇國際沙雕節、福州市第六屆美食旅遊文化節、中洲島啤酒美食狂歡節、第五屆「金龍頌」龍舟邀請賽、福州市工藝美術品「三寶」拍賣會等「5·18」系列文化娛樂活動也內容豐富、品位不俗,營造了濃厚的喜慶氛圍。 福建先行先試、落實中央各項對台經貿政策使得第八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海峽」特色更加明顯。22日,為期5天的海交會落幕之際,福建省政府新聞辦主任朱清表示,此次海交會充分體現和落實了今年4月「兩岸經貿論壇」成果,在兩岸經貿合作上取得多項突破。
據福州市常務副市長梁建勇介紹,本屆海交會期間,福建率先在以下各項惠台政策上取得進展:一、率先擴大台灣農產品准入及「零關稅」種類和范圍。此次海交會是中央15項惠台政策農產品條款於5月1日正式實施後規模最大、品種最全、入境渠道和方式最多的一次展銷活動。共有13種台灣水果、9種台灣蔬菜、270多種台灣農(水)產品的深加工產品進入海交會展銷。二、率先恢復和啟動兩岸漁工勞務合作。海交會期間首批大陸漁工在平潭東澳碼頭順利登船,兩岸漁業界人士就完善兩岸對口民間磋商協調機制、保障大陸漁工和台灣船東正當權益以及加強交流、擴大合作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溝通和交流。三、率先實施台灣居民在大陸申辦個體工商戶。海交會期間,32名台灣居民在福州領到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進一步落實了5月9日福州市出台的《關於台灣居民在福州申辦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的若干意見》,各縣(市)、區工商局均在登記窗口開辟「綠色通道」,為台灣同胞提供便捷服務。四、國家政策性銀行首次向福建省台資企業、台商投資區發放開發性貸款,4個涉台項目貸款總金額達15億元人民幣。這標志著去年底國家開發銀行和國務院台辦聯合出台《台資企業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暫行辦法》之後福建的相關貸款業務正式啟動,標志著國家開發銀行與國務院台辦為支持台資企業發展所開展的開發性金融合作在福建進入實質階段。 2008年5月22日,第十屆海交會在福州結束,共簽約外資項目203項,利用外資17.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6%,其中合同項目125項,利用外資9.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03%。據福州市副市長梁建勇介紹,本屆海交會大項目投資規模超過去年,有55項千萬美元以上的簽約合同項目,利用外資7.5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增長4.02%,平均單項利用外資規模達1363.6萬美元。台灣在本次海交會上直接投資項目25項,利用台資1.69億美元,利用台資數超過去年。
梁建勇說,本次海交會投資領域涉及農業、工業、服務貿易業、基礎設施等行業,其中農業項目5項,利用外資1435萬美元;製造業項目117項,利用外資10.9億美元,占總數63.7%;服務貿易業項目53項,利用外資4.6億美元,項目數及利用外資額分別比去年增長15%和57%。本次海交會吸引了富士康科技、統一集團、台灣工業協進會等26個重點台商團組和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等26個國家及香港、澳門地區的124個重點商家代表團,包括甲骨文軟體、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聯華國際等知名企業。另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69個僑商團組和各地商會,共有近萬名海內外客商參加。
本屆海交會分為台灣城市映像展、兩岸光電機電產品展、兩岸動漫創意產業展3個展區。組委會介紹說,參展的台灣本島企業有近200家,為歷屆最多。第十屆海交會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貿促會、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福州市人民政府具體承辦,18日在福州開幕。 主辦單位: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福建省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福建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福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福建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福建省委員會、福州市人民政府
支持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舉辦時間:2011年5月18日
舉辦地點: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將於5月18日至22日在福州舉行。
本屆海交會將繼續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共設展區面積75000平方米,總展位數3376個。主要設置有中心館、台灣館、「台灣個人游」推介展區、商交會展區、消費品全球采購交易會展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暨協作城市映象展區等。
其中,台灣館展區,主要展示兩岸消費電子、數控車床、綠色建材、節能環保、民生食品等五大類產品。同時,首次在展區內設置台灣高科技智能家居專館,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建築師作品展。「台灣個人游」推介展區,主要宣傳福州列入第二批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旅遊試點城市,以擴大影響。
本屆海交會圍繞「對台交流、互利共贏」主題,立足於突出經貿特色、展示交易成果、注重項目對接,加強與國際機構、國家有關部委及相關組織之間的溝通與聯系,著力提升展會實效,努力將海交會打造成為「立足海西、聯結兩岸、面向世界」的一流經貿盛會。

『柒』 台灣著名旅遊景點有哪些

台灣省,簡稱「台」,省會台北,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台灣省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僅佔全國的0.38%,全省包括台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台灣島海岸線長達1600多千米,面積為35873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也是中國東南海上屏障和重要門戶。全省多山地丘陵,最高峰玉山達3952米,地跨北回歸線,為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台北:
台北是台灣北部的旅遊中心,市內有很多名勝古跡。台北市區的旅遊景點十分密集,可以徒步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進行游覽。喜歡古跡老街的遊客,迪化街的老商家及其附近的霞海城隍廟、保安宮及孔廟都是不錯的選擇,艋舺(萬華)的古跡也很多,龍山寺及清水岩為其中最著名的。對於博物館愛好者,台北有許多全省首屈一指的地方,其中首推位於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其次如台北市立美術館、歷史博物館、郵政博物館等也值得一游。台北近年來開發了不少公園綠地,如大安森林公園、基隆河濱公園、華江河濱公園及華中河濱公園等,再加上既有之青年公園、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提供遊客休閑遊憩的場所。

台中:
台中市高樓聳立,呈現出一幅現代商業都市的繁華景象。 探訪台中市,可選擇火車、開車,或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南北兩大都會區還可搭乘飛機前往,交通十分便利。台中市的旅遊資源以藝術人文展示館為主,如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美術館、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台中民俗公園、豐樂雕塑公園等;若要欣賞自然風光或享受娛樂遊憩,則須至東北郊的大坑風景區一帶,當地以亞哥花園、東山樂園最具知名度。

台南:
台南市是台灣省最古老的城市,在台北市作為省城以前,台南一直是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荷蘭人占據台灣時,稱當時的安平為「台窩灣」,台窩灣對岸則稱為「赤嵌」。明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殖民者在安平築「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清順治七年(1650年),荷蘭人又在市中區建「普羅民遮城」(赤崁樓);還開辟了第一條歐式街道--普羅民遮街(民權路)--該街道後來成為台南市街的中心。

花蓮:
花蓮市是東部第一大都市,若將中橫、蘇花、花東海岸與花東縱谷等公路比喻成繩子,那麼花蓮無疑是一個繩結頭。這個保有原始純朴風味的城市,除了秀麗山水令人心曠神怡外,臨海而建的「海濱公園」、立有許多海洋生物塑像的「南濱公園」、可踏浪撿石的「七星潭」海濱、仿照夏威夷玻里尼西亞文化中心設計的「東方夏威夷游樂園」與寧靜庄嚴的道場「靜思精舍」(慈濟功德會發源地)等,均值得一游,而大理石與花蓮薯則為花蓮的特產。

『捌』 福建的海峽兩岸經濟建設實驗區在哪急噢~

是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
[編輯本段]綜合實驗區概況
海峽西岸經濟區重點區域發展情況介紹會上,省政府介紹了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的有關情況。
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的發展定位為探索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示範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科學發展的先行區。發展近中期目標(2010年~2015年)和中長期目標(2016年~2020年)確立。
圍繞發展目標,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將積極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支撐體系。通過積極承接台灣產業轉移,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發展電子信息、海洋生物、清潔能源等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低碳經濟島。以構建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現代化的生態海島城市。
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近期將重點推進六大區域建設:產業發展區、國際旅遊發展區、商貿合作區、現代物流港區、科技文化產業區、城市發展區。
[編輯本段]重要意義
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的重要意義
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重大舉措。隨著海西戰略的全面推進、兩岸關系出現的重大積極變化、平潭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推進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的條件基本成熟。
有利於加快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兩岸交流合作與和平發展已成為兩岸關系發展的基本趨勢。平潭是祖國大陸距台灣島最近的區域,具有對台工作的獨特優勢,兩岸民眾及商貿文化交往歷來十分密切。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對處於對台最前沿的平潭島在促進兩岸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兩岸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有利於完善海西沿海發展布局。
國務院《意見》的出台,標志著海西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加快福建發展的強大引擎,為實現福建經濟社會的歷史性飛越注入了強勁動力。福建省委提出要努力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和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地處海西前沿的平潭,是海西發展的最佳突破點,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對完善以廈門和平潭為重點的海西「兩點一線」發展布局,帶動福建沿海一線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有利於形成服務和輻射周邊地區新的對外開放通道。
平潭具有距離台灣最近、兩岸交流交往歷史悠久等對台優勢,加上規劃建設的京台高速公路大陸段終點站和台灣海峽海底隧道北線入口選址在平潭島,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加快平潭開放開發,有利於把平潭建設成為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的重要通道,並形成服務和輻射周邊地區新的對外開放通道。
有利於構建省會中心城市新的經濟增長極。
平潭可供開發建設的土地資源約255平方公里,具有集聚經濟和人口的充足空間和良好發展前景。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既有利於加快平潭發展,又有助於集聚各種要素特別是吸引台灣的資金、技術、人才向省會中心城市流動,培育形成海峽西岸經濟區新的重要增長極,帶動並促進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東北區域的發展,進而促進福建區域經濟的整體協調發展。
[編輯本段]有利條件
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有利條件
平潭由126個島嶼組成,區域總面積約6436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372平方公里,總人口40萬人。主島海壇島面積271平方公里,為全國第五大島、福建第一大島,相當於香港本島的四倍、廈門本島的兩倍,總面積超過新加坡的一半。
交通體系完備
平潭東面與台灣新竹僅距68海里,北面與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僅距60公里。平潭海峽大橋、福清至平潭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規劃中的京台高速公路到達平潭島,台灣海峽隧道北線方案從平潭到達台灣新竹,建成後將形成較為完備的海、陸、空、港綜合交通網路。
開發條件獨特
平潭四面環海,在封閉與開放並存的島上開展與台灣各種經貿文化教育發展模式的交流,不會對周邊沿海地區已形成的發展格局造成沖擊,還能夠發揮「啟動器」的作用,促進沿海地區經濟更快發展。
對台交往密切
平潭歷史上就是東南沿海對台貿易和海上通商的中轉站,清咸豐年間被辟為福建省五個對台貿易的港口之一。1978年平潭島在全國最早被批准設立台輪停泊點和台胞接待站。30年來,平潭接待的台輪、台胞總數居各台輪停泊點的前列。平潭在台鄉親達數十萬人,兩岸既有同名蘇澳鎮,又有同名北厝村(街),兩岸民間的各類交往十分密切。平潭的知名度在台灣島內家喻戶曉,許多台胞通過平潭這個特殊的兩岸交往交流「窗口」了解大陸、認識大陸、走進大陸。
【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

平潭是我國第五大島,面積267.13平方公里(全縣陸域371.91平方公里),距離中心城市福州南翼重心福清經濟區不過是隔海相望,從平潭到福州100公里的距離上有近2000多平方公里的台地、低矮丘陵及平地,又臨福建最大的淡水資源庫閩江水系,是福建乃至中國東南沿海最後極待開發的處女地。平潭雖然基礎設施一片空白,開發需要進行大量的路橋、市政管網、水、電、氣、信等基礎設施的投資,估計到2020年需要投資五百多億建設基礎設施。平潭地區緊鄰福清、長樂靠近省會中心城市,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鐵路、港口、機場都在區內,只要完善區內的交通、通訊、水、電及教育、醫療、體育、休閑、消防等等公共配套,引進金融、物流、信息、酒店、上下游等等產業配套,海西最強大的港口、機場、鐵路樞紐、公路樞紐,最密集的路網,最具影響力的會展、物流、外貿、金融,最多的高等教育重點學科將會為平潭的發展插上飛翔的翅膀。

『玖』 海西以福建為主題的項目!和設計的項目有哪些

海西經濟區以福建為主體,涵蓋台灣海峽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銜接。截至目前,海峽西岸經濟區包括福建九市;浙江溫州、麗水、衢州;江西上饒、鷹潭、撫州、贛州;廣東梅州、潮州、汕頭。
海西區概念最初由時任福建省省長、現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於2004年初在福建省人代會上提出. 國務院出台意見 支持福建建設海西經濟區,「福建處於兩岸關系的最前沿,我們很高興中央給福建一些扶持政策,希望把福建建設為適合台商台胞工作、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專區」.
海西區東與台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於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西區中居主體地位,具有對台交往的獨特優勢。
會議稱,在當前兩岸關系出現重大積極變化的新形勢下,應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進一步發揮福建省比較優勢,賦予先行先試的政策,加快建設海西區,促進福建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國務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西區,要求重點做好七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和文化交流;二是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三是高起點發展特色產業;四是推動跨省區域合作;五是先行試驗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繼續發揮海西區對外開放的先行作用;六是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七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海西區戰略是福建省應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態勢,尋求福建省發展新跨越的重要舉措。
2005年10月,在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寫進了「兩岸關系」部分。2006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福建,對福建省此戰略構想予以肯定。
此後,海西建設獲各部委大力支持。國家發改委派出代表團到福建調研海西問題;鐵道部投資1000多億修建溫福、福廈等數條大鐵路;交通部在福建上馬了多條高速公路、港口建設項目。此外,共有十幾個部委和央企與福建簽署協議書、備忘錄,支持海峽西岸建設。
2006年,「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被納入「十一五」規劃綱要。而在2007年1月29日,福建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正式表決通過了《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建設總目標包括:通過10到15年的努力,建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的前沿平台。其時,福建師范大學校長、博導李建平說,海西區將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區之後,中國又一大經濟區域和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

看這個:http://hi..com/%D7%D4%BF%BC%D1%A7%D7%D3/blog/item/eed5edc20924183de5dd3bb1.html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國發〔2009〕2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的部署,支持和推動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促進該地區又好又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意義,明確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重大意義。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台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於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居主體地位,與台灣地區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具有對台交往的獨特優勢。近年來,福建省大力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兩岸關系出現重大的積極變化,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加快發展和開展與台灣地區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是進一步發揮福建省比較優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區經濟布局,推動海峽西岸其他地區和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戰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
(二)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維護中華民族核心利益、促進祖國統一的大局出發,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著力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兩岸互利共贏;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著力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著力改善民生,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經濟持續發展、文化更加繁榮、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和諧區域,為全局做出更大貢獻。
(三)戰略定位。
——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獨特的對台優勢和工作基礎,努力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實施先行先試政策,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台灣地區經濟的全面對接,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向更廣范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
——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從服務、引導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出發,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鐵路、高速公路、海空港為主骨架主樞紐的海峽西岸現代化綜合交通網路,使之成為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拓展兩岸交流合作的綜合通道。
——東部沿海地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立足現有製造業基礎,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積極對接台灣製造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產業,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兩岸產業合作基地。
——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遊中心。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增強武夷山、閩西南土樓、鼓浪嶼等景區對兩岸遊客的吸引力,拓展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等兩岸共同文化內涵,突出「海峽旅遊」主題,使之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遊中心。
(四)發展目標。
——到2012年,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或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著力科學發展先行,力爭在一些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改善;地方財政收入較大幅度增長;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持續下降;生態環境繼續改善;服務兩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並不斷完善,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顯。
——到2020年,率先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協調能力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會更加和諧。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生態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生態文明建設位居全國前列,科學發展達到新的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閩台經濟融合不斷加強,促進形成兩岸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二、發揮獨特的對台優勢,努力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五)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的緊密區域。按照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原則,以信息、石化、機械、船舶、冶金等產業為重點,提升台商投資區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載體作用,密切與台灣相關行業協會、企業的聯系,促進兩岸產業深度對接,形成以廈門灣、閩江口、湄洲灣等區域為主的產業對接集中區。發揮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的窗口、示範和輻射作用,促進對台農業資金、技術、良種、設備等生產要素的引進與合作。推動對台離岸金融業務,拓展台灣金融資本進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渠道和形式,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推動金融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建立海峽兩岸旅遊合作機制,共推雙向旅遊線路,培育「海峽旅遊」品牌。加強與台灣現代服務業合作,建設海峽西岸物流中心。實行更加開放的對台貿易政策,擴大對台貿易。健全涉台法律法規,依法保護台胞的正當權益,為台胞投資興業、交往交流提供便利條件和優質服務。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台灣投資興業,推動建立兩岸產業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促進兩岸經濟共同發展。
(六)建設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全方位、多層次開展與台灣地區的交往,推動文化交流、人員互動。加快推進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提升閩台緣博物館的交流功能。深入開展兩岸文化對口互動活動,深化兩岸科技、教育、衛生、體育等方面合作。加強祖地文化、民間文化交流,進一步增強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連接兩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紐帶作用。
(七)建設兩岸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加快完善兩岸直接「三通」基礎條件,提升對台開放合作整體功能。規劃建設對台交通通道,推進對台直接航運。進一步擴大口岸開放,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和大通關機制建設,實現福建電子口岸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健全兩岸人流、物流往來的便捷有效管理機制,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台灣地區直接往來。增設直接往來貨運口岸,推動空中直航,把該地區建設成為兩岸交流交往、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和平台。
三、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發展保障
(八)加強綜合交通運輸網路與對外通道建設。按照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和兩岸直接「三通」的要求,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內地到福建的便捷交通走廊。整合港灣資源,形成以廈門港、福州港為主,布局合理的東南沿海地區港口發展格局。集中力量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公路網建設,盡快打通省際間的斷頭路,加強縱深推進、南北拓展的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建設北京至福州高速公路,盡快形成高速公路網路。將海峽西岸經濟區鐵路發展項目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調整規劃,加快建設溫福、福廈、廈深、龍廈、向莆鐵路,規劃建設北京至福州、昆明至廈門高速鐵路以及城際鐵路和一批港口鐵路支線,形成連接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的大運力快捷鐵路運輸通道。完善廈門、福州等機場兩岸空中直航的設施條件,合理布局支線機場,開辟國內外新航線,形成以福州、廈門國際機場為主的干支線機場相結合的空港布局。
(九)加強沿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優良港口條件,積極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強化能源保障,優化能源結構。結合沿海煤運港口的建設,合理布局沿海大型煤電,適時推進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建設。進一步完善核電廠址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寧德、福清核電等項目建設。積極發展風力、潮汐等新能源。進一步完善電網建設,加強與華東電網的聯網,加快開展與南方電網聯網的前期工作。布局建設石油儲備基地和煤炭中轉基地。加強台灣海峽油氣資源的合作勘探和聯合開發。結合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布局,加快輸氣管網建設,逐步提高民用燃氣覆蓋率。
(十)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改善城市間道路交通條件,加強對外交通與內部道路的銜接。完善城市內道路路網結構,提高路網密度。推進福州、廈門、泉州等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提高城市道路標准。進一步健全城市道路橋梁、供水、供氣、防洪、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功能,提高人口承載能力。努力改善鄉村交通、飲水安全、人居環境等條件。加強水源與供水工程建設,適時開工建設一批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的綜合水利樞紐。合理規劃和建設跨區域、跨流域水資源配置工程,確保城鄉供水安全。切實解決沿海島嶼供水問題,適時推進向金門、馬祖等地供水、供電及鋪設海底通信纜線工程建設。
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
(十一)加強海峽西岸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採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區域創新體系。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建立穩定的各級財政科技投入增長機制。整合科技資源,推動跨部門、跨區域的科技合作。支持信息、醫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等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加強高技術和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開發,造就一批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和知名品牌。鼓勵、支持台商投資高新技術園區,吸引台灣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共同創建創新平台。建設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產業帶,使之成為承接台灣高新技術產業與技術轉移的載體。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十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葯、新機具的推廣應用。加強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努力保持糧食自給能力不降低。大力發展畜牧業、園藝業、林竹產業、水產業等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水產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花卉等特色農產品。大力發展品牌農業,支持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示範企業和示範項目,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強閩台農業合作,推進農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設,擴大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十三)建設海峽西岸先進製造業基地。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產業發展水平。著力發展先進製造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等產業。加快發展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光電、消費電子、生物醫葯、精密儀器、環保、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著力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建材、冶金、紡織、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扶持重點骨幹企業發展,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鼓勵建立與台灣產業配套的以及大陸台資企業所需的零部件、原輔材料中心。加快培育特色優勢產業,著力培育產業集群,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十四)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承接台灣現代服務業轉移,依託中心城市、產業集聚區、貨物集散地、交通樞紐和港口資源,建設福州、廈門、泉州等物流節點和一批現代物流中心。依託臨港工業和台資企業集中區,合作建設物流配送或專業配送中心。依託保稅港區、保稅物流園區,建設連結海峽兩岸的現代物流中心。依託福州、廈門軟體園,發展軟體服務外包、動漫遊戲產業,培育承接服務外包業務的專業企業,吸引台灣企業乃至世界跨國公司服務外包轉移。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大力吸引台灣企業到海峽西岸經濟區設立地區總部、配套基地、采購中心、物流中心、營運中心和研發中心。積極發展面向台灣及海外的會展業。以濱海旅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和文化旅遊為重點,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加強旅遊景點及配套設施建設,辦好各類旅遊節慶活動,豐富旅遊產品,開拓旅遊市場,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響、有效益的旅遊精品。
(十五)建設現代化海洋產業開發基地。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優勢,推進臨港工業、海洋漁業、海洋新興產業等加快發展。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將沿海港口作為大型裝備製造業項目布局的備選基地,合理布局發展臨港工業。以廈門灣、湄洲灣等為依託,建設以石化、船舶修造等為重點的臨港工業集中區,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推廣名優新品種和生態養殖模式,建設生態型海水養殖和海水產品加工基地。加快漁港建設。加強海上通航和救援合作,推動建立海上救援協作機制,完善台灣海峽防災減災體系。加強海洋科技中試基地及研發平台建設,加快培育海洋葯品、保健食品、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形成若干以港灣為依託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臨港經濟密集區。
五、統籌區域內協調發展,促進互動融合
(十六)推進形成科學合理的主體功能區。發揮發展基礎較好、環境資源承載能力較強等有利條件,把海峽西岸沿海具備條件的地區作為全國主體功能區的重點開發區域,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一步提高人口與經濟聚集程度。在山區貫徹以保護為主、開發為輔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山川秀美的生態環境。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做好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科學劃分主體功能區域,完善區域發展政策,創新管理體制,強化陸海統籌、山海聯動,優化基礎設施和產業布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相協調。
(十七)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強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的規劃協調,提高城市建設與管理水平,增強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輻射帶動能力,逐步形成以區域中心城市為骨幹、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基礎的城鎮體系。統籌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就業、社會保障等的發展,加快建立城鄉基礎設施共同發展機制、城鄉公共服務均等供給制度、城鄉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各大中城市要切實履行市帶縣、市幫縣的責任,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資金等對農村的支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以城帶鄉,統籌發展,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十八)促進欠發達地區發展。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縣、少數民族地區、海島、水庫庫區等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對這些地區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方面投入,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立足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大力扶持特色產業發展,提高農產品和特色資源深加工水平,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加大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合理有序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沿海對山區對口幫扶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包括台資企業在內的符合環保要求的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福建山區轉移,促進這些地區加快發展。
(十九)推動跨省區域合作。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聯系與合作,促進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沿海地區經濟布局。發揮閩浙贛、閩粵贛等跨省區域協作組織的作用,加強福建與浙江的溫州、麗水、衢州,廣東的汕頭、梅州、潮州、揭陽,江西的上饒、鷹潭、撫州、贛州等地區的合作,建立更加緊密的區域合作機制。加強重大項目建設的協調,推進跨省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統籌規劃布局和協同建設,暢通海峽西岸經濟區港口與腹地的通道。加強電子、機械、旅遊、物流等產業的對接,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和合理布局,形成產業對接走廊。加強市場開發,建設區域共同市場,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無障礙流動。統籌協調區域內對台交流合作的功能分工,提升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台灣地區的對接能力。
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
(二十)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進一步發揮廈門經濟特區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試驗區作用。從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立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的需要,先行試驗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在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礎上,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依法流轉,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深化金融改革與創新,擴大金融改革試點,在多種所有制金融企業、離岸金融業務等方面進行改革試驗,完善創業風險投資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著力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加強法制建設,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著力構建規范透明的法制環境。進一步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大力推進外貿、港口、社會管理等領域改革,探索建立有利於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的新機制。
(二十一)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更加註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智力資源。創新外商投資管理方式,簡化審批程序。進一步優化外資結構,引導外資投向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節能環保等領域。積極研究海峽西岸經濟區范圍內的國家級開發區擴區、調整區位和省級開發區升級,拓展開發區的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強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積極推進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整合。支持在台商投資區和台資企業密集地區開展海關保稅物流中心試點。規范招商引資行為,實行統一的土地、稅收政策,營造公平、開放的投資環境。
(二十二)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進一步優化進出口結構,鼓勵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服務產品和農產品出口,大力支持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積極擴大對台進出口貿易。鼓勵經濟發展急需的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重要資源進口。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引導加工貿易向產業鏈高端發展。鼓勵優勢企業參與海外資源開發,建立境外生產、營銷和服務網路,帶動商品出口和勞務輸出。積極推進保稅加工、保稅物流業發展,大力發展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加工製造等業務。
(二十三)深化與港澳僑合作。充分利用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的機制,進一步提升閩港澳經濟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加強與港澳在服務業領域的合作,引入港澳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吸引更多的港澳金融機構到福建設立分支機構或投資參股,支持符合條件的福建企業到香港上市融資。利用香港的融資渠道和營銷網路,積極開展聯合招商,推動福建企業到香港設立營銷中心、運營中心,擴大對港貿易和轉口貿易。加強福建與港澳的物流業合作,建立跨境物流網路。加強閩港澳旅遊合作,推動旅遊線路對接延伸。充分發揮福建海外華僑華人眾多、愛國愛鄉的優勢,充分利用各種有效平台作用,積極引進僑智,大力吸引海外僑胞來閩投資,引導更多的華僑華人支持和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七、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二十四)大力推進人力資源建設。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著力培養學術技術帶頭人、科技領軍人才和一線創新人才,抓緊培養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所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加強人的能力素質建設,支持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性、技能型人才。調整高校學科設置,加快培養經濟建設緊缺急需的人才,建立起與兩岸產業對接相適應的人才培養結構,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拓展兩岸職業教育合作,支持開展兩岸校際合作、職業培訓、資格考試和認證、職稱評定、人才引進和人力資源開發等試點工作。健全人才政策體系,鼓勵台灣科技、教育等領域人才到海峽西岸經濟區創業,形成廣納群賢、充滿活力的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良好風尚。
(二十五)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大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運行保障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站等文化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等文化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路環境。整合文化資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顯、展現海峽西岸風貌、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重點保護發展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紅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強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完善歷史文化名城等基礎設施,妥善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推動文化與經濟融合,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建立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合作中心,著力培育專、精、特、新文化企業,努力使海峽西岸經濟區成為全國重要的文化產業基地。
(二十六)著力改善民生。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把義務教育重點放在農村,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布局結構,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改革勞動和就業管理體制,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城鄉統一、區域協調的人力資源市場和平等的就業制度。加強城市社區、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力推進各項社會救助制度建設,特別要關注對困難台胞台屬的救助,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保障性住房制度,切實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八、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拾』 求一新聞報道!

央視網 http://news.cntv.cn/2013/07/01/VIDE1372676520264284.shtml
齊魯晚報 http://www.qlwb.com.cn/2014/0612/147746.shtml
人民網 http://sn.people.com.cn/n/2014/0601/c190198-21326788.html
新浪 http://news.sina.com.cn/o/2014-04-08/072629884504.shtml
搜狐 http://dl.sohu.com/20140421/n398546614.shtml
新華網 http://www.zj.xinhuanet.com/dfnews/2014-07/28/c_1111835256.htm

閱讀全文

與海峽兩岸金融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