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結合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

結合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

發布時間:2021-03-03 22:53:11

1. 這次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整個世界格局的影響

從短期來看,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且有很多是實實在在的損失。美元大幅度貶值,會使我國的外匯儲備受到嚴重的損失,我國外貿出口也會受到很大影響。但從長期和全球角度來看,如果危機最終得以解決,沒有引發新的世界大戰,相對而言,中國應該會從這次危機收益更多一些,也就是說,在世界經濟面前,中國經濟的實力和地位將明顯加強。

與此同時,此次危機將給中國帶來許多方向性的迷失。過去的幾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盡管有過這樣那樣的波折,但總體而言還是非常順利。因為中國經濟明顯落後西方,所以跟在別人後面模仿、效仿要比自己開創容易的多,成本小得多,效率高的多。現在「火車頭」壞了,後面的車怎麼走?尤其是金融市場的游戲怎麼玩?這些都是中國現在和未來將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眾所周知,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從華爾街到全世界,從金融界到實體經濟,各國政府都在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那麼從這一次危機中我們能夠看到什麼?我國經濟和中國的企業受到了什麼影響?對我們而言,中國企業到底是機遇大還是挑戰大?

10月14日,一大把網站特別策劃《觀天下》活動第一期——「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就以上問題與業內專家進行了探討。

首先,對這次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國本次金融動盪最終轉化成危機,是由價格泡沫所引起,價格泡沫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市場。美國將問題轉移到金融衍生品是在混淆概念,其根本問題就是房地產泡沫過渡膨脹,最終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近年,美國的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導致經濟發展較快,但其經濟發展在一定階段是以價格不斷上漲來支撐它整體總的經濟發展局面。正是因為這一點細微差別,導致一旦某個領域出現問題,就會使整個價格體系崩盤。

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施慧洪博士認為,金融危機的根源還在於美國的金融機制,即信用衍生產品,普通的債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預期的,衍生化後,本金變化了,利率也變化了。如利率可以與匯率掛鉤,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掛鉤,這樣就使風險更加擴大化。尤其是期貨,利率一高,虧損的數字就成了天文數字,這使整個經濟分為兩極,一方是巨大的盈利,一方是巨大的虧損,經濟體系就無法平衡。

面對這種局面,目前各國政府都在盡力挽回金融危機局面,但究竟有多大效果?侯玉成表示,包括現在歐洲、美國所有的注資,包括成立各類基金的目的主要是讓市場穩定,整體在根上並沒有做實質性的動作,目的就是各國央行聯合起來,給市場信心,先讓金融系統穩定,讓實體經濟正常運營。

談到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目前的影響,侯玉成認為,其主要負面影響在我國的外貿出口及金融領域,但從另一個角度,無論是宏觀經濟面還是中小企業發展,此次危機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機遇——逼迫我國出口結構進行升級,這就需要宏觀決策層給我國中小企業還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緩沖的時機。

中國銀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管理總部投資經理連傑表示,在中國目前自主動力並不充分的環境下,生存環境愈加惡劣,在產業升級和行業結合的過程中才能誕生出更強有力的企業。另一個層面,剛性的內需支持的行業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我們現在內需增長並不快,但是這種增長基本是剛性的,不會突然變成負增長,比如農業、快速消費品,這些都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侯玉成認為,在目前經濟局面下,可以在穩定或者盡可能減少出口影響基礎上加強對內需的關注,從近期召開的黨代會可以發現,內需的啟動,或者內需的製造,可能會成為下一階段我國大的經濟政策方向。而對於農業甚至與農相關的整體領域,可能是我國未來加強內需發展的一個點。下一步我國很可能在科學、技術行業給予適當扶持和推動,一方面發展科學技術基礎,另一方面試圖從這個領域製造出新的消費熱點。

對於什麼樣的行業在這次危機中能夠很好的發展,企業如何在這次危機中全身而退?各位專家對中小企業提出建議:

侯玉成:中小企業對未來發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變和提高。今年乃至未來,靠過去單純的密集性、低成本生產模式會逐步遇到發展瓶頸,這需要未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兩個方面必須要准備,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業技術需要進行提高和准備。第二方面,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出口型為主的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對一些經濟和金融領域熟悉的人才,做一個必要的配備。

連傑:談到中小企業發展有一點要提出,就是中國金融環境。在中國金融環境整體落後於實體經濟發展情況下,金融行業是有機會的,金融行業將來也會產生很多種小企業,有可能也會生活的很好。投資公司選企業,在實務中考慮幾個因素,第一是行業空間,即使排名第一,但行業中只有一百萬的生長空間,是不考慮的;第二是行業壁壘,這是限制競爭的因素,設計壁壘讓後者無法追趕,甚至不能輕易進入這個領域競爭,這就很有價值了。

對於中小企業轉型的問題,施慧洪認為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第二方面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應該承擔起責任,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中小企業發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應政策,否則中小企業跟大企業競爭起來非常被動。而侯玉成認為,中小企業一定要從自身發展著手,不能把發展希望完全寄託在國家身上,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企業優勝劣汰是正常現象。

最後,三位專家談到我國企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何時突圍時,表示:目前局面下,中小企業要積極拓展美國以外的其他市場,包括非洲市場、歐洲市場,甚至亞洲市場,通過危機的鍛煉,來提高與國際企業的競爭能力,及國際市場的開拓能力等,不斷提升自我實力,前進的步伐不能停止,機會終究會到來。

2. 美國與歐洲的金融危機有和不同

美國的金融危機起源於房地產領域,由房價下跌引發,導致大量回金融衍生品價格暴答跌,持有這些有毒資產的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遇到流動性危機,導致了金融危機。

歐洲的金融危機受到美國金融危機的牽連,但更多的是各國政府債務過高,導致各國的主權債務(即國債)出現了信用危機,導致持有國債的銀行遇到了困難,成為金融危機。

總之,美國的金融危機是私營部門出了大問題導致銀行業危機,歐洲的金融危機是政府國債出了問題導致銀行業危機。

3. 歐洲債務危機我們應該怎麼面對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實質是歐元危機。希臘不是冰島,它不僅是歐盟成員國,而且是歐元區國家,盡管其經濟規模在歐元區所佔比重並不大,但一旦破產,必然會波及歐元區其他財政狀況不佳國家,形成連鎖反應,對歐元區內部業已存在的經濟混亂狀態造成更為嚴重的沖擊,甚至會使號稱歐洲一體化象徵的歐元乃至歐元區有崩潰之虞。因此,歐盟破天荒推出最大規模救援行動,是要向外部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歐盟救助舉措並非只是針對希臘一國,更是針對歐元和歐元區其他國家。換句話說,這是一場歐盟根本輸不起的歐元保衛戰。

相對於歐元危機對歐元區結構性矛盾以及對歐洲乃至全球經濟恢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危機背後所潛藏的政治意涵及其對歐盟未來的政治影響則更加耐人尋味。

首先,歐元危機再次凸顯並加深了歐盟主權國家聯盟的屬性。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歐盟的「國別化」與成員國的「歐洲化」同樣重要,成員國始終是歐盟政治的關鍵角色,這不僅體現在歐盟決策機制、對外政策和安全領域方面,也體現在其經濟領域中,國內因素制約和影響著成員國的歐盟政策。近年來,歐盟一體化雖在不斷深化,但也常常因內部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和所謂的「經濟愛國主義」為人詬病。作為經濟和貨幣聯盟象徵的歐元區,雖有統一的貨幣政策,卻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也缺乏各國間財政政策的協調能力和對成員國財政政策干預的權力,致使一些國家可以輕易突破《穩定與增長公約》限制,實施財政擴張政策以刺激經濟發展,最終釀成主權債務危機。而在歐洲主權危機爆發後,各國又因受困於國內因素的干擾,遲遲不願出手相助,以致主權債務危機不斷蔓延,並危及歐元和歐元區。

其次,歐盟領導力量缺失現象更加突出。二戰以後歐洲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在於歐洲領導國家的不懈努力和推動,德國和法國則起到了「引擎」的作用。但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歐盟的不斷擴大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相互競爭的日趨激烈,特別是那些曾經視歐洲聯合為必要甚至是一種道德義務的老一代歐洲領導人被新一代領導人所取代,歐盟領導力量開始弱化了。歐洲聯合已經不再被看作是一項事業,而只是一個必要的談判平台,甚至是困難時期的替罪羊。法國曾經率先對「歐盟憲法」說「不」;而在此次歐洲對希臘主權債務救助行動中,德國也飽受批評。分析認為,盡管德國議會21日批准了歐盟的巨額救助機制,但已經錯過了危機處理的最佳窗口期。

再次,歐盟未來發展將會具有更加強烈的不確定性。在國際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的打擊下,歐盟成員國之間、民眾之間和社會之間的失落感和不信任感在加劇,作為歐洲公民,歐洲人在享有歐盟成員國利益並對歐盟持歡迎立場的同時,懷疑論者也開始增加,特別是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之後更為明顯。歐洲援助國家希望對那些受援國家加強金融監管,實行嚴苛的財政政策,但那些接受經濟援助的國家卻不願意其經濟政策永遠受制於他國的干涉之下,其國民也不願意承受縮減收入和公共服務代價以換取經濟具有更大競爭力。希臘政府為獲得救助剛剛宣布新的財政預算計劃,便引發了全國性罷工活動,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這必然會對歐盟向心力和凝聚力造成嚴重傷害,給歐元區和歐盟發展帶來更多變數。

最後,歐盟未來國際影響力遭到嚴重質疑。歐洲一體化的最終目的是要推進歐洲政治一體化,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如果說歐盟20世紀的主要目標在於內部經濟市場的整合,那麼其21世紀的目標則聚焦於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一個真正的全球角色。《里斯本條約》真正的含義就是要實現歐盟的這一遠大抱負:在世界上促進民主、法治、人權和自由的普世性和不可分割性;勾勒並追求共同的對外政策和行動,為在國際關系領域中達到高度合作而盡力;在對外行動的不同領域和政策之間追求一致原則。但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卻給歐盟的遠大抱負澆了一盆涼水。人們懷疑歐盟在其內部事務上尚且行動遲緩,反應遲鈍,又如何在國際事務中扮演領導角色?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會長理查德·哈斯就以題為《歐洲不再是世界主要力量》的文章對歐洲的未來下了註解。

德國總理默克爾指出,歐元危機是歐洲自1990年以來,也許是自《羅馬條約》生效53年以來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伴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而來的,不僅有對歐元和歐元區的唱衰,而且有對歐盟政治的唱衰。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歐元危機不僅是經濟危機,更是一場政治危機,歐盟面臨的不僅是一場歐元保衛戰,更是一場歐盟保衛戰。歐盟要實現《里斯本條約》所規劃的發揮全球角色和影響力的宏偉目標,仍然路途漫漫。

4. 2.結合歐債,如何看待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歐洲經濟

法國總統薩科齊日前表示,最近一次歐盟峰會達成的有關建立財政聯盟的決定提供了建立一個全新歐洲的機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認為,全新歐洲意味著「歐元區歐洲」,「共同的經濟政策、共同的預算及共同的財政政策將成為關鍵詞」。這是歐盟為醫治歐債危機開出的新「葯方」,但從市場近日的反應來看,歐債危機依然是近憂未消,遠慮猶存。

令各界疑慮的是,這個「歐元區歐洲」唯獨少了英國的身影。由於英國堅持說「不」,法德關於修改歐盟《里斯本條約》的初衷告吹。歐盟其他26國只能計劃於2012年3月簽署一項新的政府間條約,協議中的財政法規將納入成員國法律,以便實施更加嚴格的財政紀律和監管以及更完善的自動制裁機制。

應該說,這是歐盟朝著更緊密的財政一體化邁出的新步伐,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全面財政聯盟。歐洲經濟界則普遍認為,實現真正的財政聯盟才是解決歐債危機的根本之道。英國《金融時報》就一針見血地評論說,「歐盟峰會錯失良機」。

事實上,此次歐盟峰會「成果」也未能得到市場的積極響應,恐慌情緒並未消退,歐債危機警報仍在作響。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表示,歐盟領導人未能在峰會中就解決歐元區債務危機達成全面的切實舉措,這將加大歐元區國家短期內評級遭下調的壓力。穆迪也表示,將在明年一季度重審歐盟債券評級,並稱雖然上周歐盟達成共識,但是在應對地區債務危機方面缺乏新的解決方案。從目前的種種跡象看,一般估計其重審結果恐怕是「凶多吉少」。

受上述因素影響,在歐盟峰會結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歐洲股市即遭遇大幅下跌,歐洲斯托克600指數收跌1.9%,至236.05點。歐洲三大股指方面,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報跌1.83%,德國DAX30指數跌3.36%,法國CAC40指數收跌2.61%。其中,銀行股更是直線暴跌,德國商業銀行跌7.8%,荷蘭國際集團跌8.1%,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法國興業銀行、法國巴黎銀行跌幅均在5%左右。13日,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30指數繼續下挫,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略有回升,但近期走勢並不看好。

匯市方面,歐元兌美元匯率一度跌至兩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在債券市場上,西班牙和義大利國債收益率再度走高,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12日曾短暫回到6%的高位,而義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再次突破6.5%,均為不可持續的危險水平。

由此可見,歐盟峰會「成果」並未緩解市場對歐債危機惡化的擔憂。另外,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近期聲稱,歐洲央行在二級市場上購買重債國家的主權債券並非不受限制,他的此番表態對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發行債券顯然是不利的。穆迪和標准普爾也均對歐盟整體的主權信用評級發出了降級警告,導致歐洲國家面臨更高的借貸成本。而一旦救援工具的主要出資國德國和法國喪失「AAA」評級,這對歐債危機乃至歐元的負面影響將是致命性的。

至於歐盟峰會通過的財政新條約,也並非板上釘釘。除歐元區17國外,其餘9個歐盟成員國政府仍需和各自議會商議後才能正式作出決定。而且,新條約也只是政府間條約,並非歐盟法律。因此,如何監督成員國不折不扣地真正執行條約的各項財政紀律和規定才是關鍵。

5. 歐洲金融危機對我國有什麼影響

直接影響:我在歐洲抄注資企業或獨資企業市場發展受阻,2009年 我過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出口國,在某些方面經過境外媒體惡意渲染,導致德反華勢力加劇,對我國也有負面影響。我在華企業的歐洲市場發展受阻,歐洲在勒緊褲腰帶生活,各項政策將要傾向貿易保護,保護本土企業的正常發展。
間接影響:人民幣匯率問題,我國現在正初步嘗試人民幣國際化,雖然目前有很多難題,但是這是個趨勢,中國想要走向世界全面發展,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國家外匯儲備,之前中國以美元資產做為主要外匯儲備(世界大多數國家都這么做的),由於2008年的次貸危機(人為做的經濟炸彈)迫使美元大幅縮水,中國外匯儲備開始轉向其他品種,歐元進入了中國國資委的視線,當中國(並不只有中國)持有歐元資產的時候,歐元出現問題。現在所有的資產投資又回到了美元和黃金上面。
長遠影響:歐元會在一定時間恢復元氣,中國在歐元區的市場拓展而因此放緩,這樣在國家競爭中,中國再次無奈的退出歐洲市場。

6. 國際金融危機分別發生在哪一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西方國家一片混亂,七國集團(G7)和IMF等束手無策,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與巴西、印度等國家一起在二十國集團中發揚「同舟共濟」的「地球村」精神,先後承諾近1000億美元,擴大IMF的救助資金規模,並在國內率先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方案。

但是,西方國家在金融和經濟危機最危險時刻過去以後,便從「同舟共濟」轉向「同舟共擠」,好了傷疤忘了疼,不願放棄在全球治理中的「既得利益」,壓根兒也不願接受全球治理從「西方治理」逐步轉向「東西方共治」的現實。

(6)結合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是貨幣危機、信用危機、銀行危機、債務危機和股市危機等的總稱,一般指一國金融領域中出現的異常劇烈動盪和混亂,並對經濟運行產生破壞性影響的一種經濟現象。

他主要表現為金融領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標的急劇惡化,如信用遭到破壞,銀行發生擠兌,金融機構大量破產倒閉,股市暴跌,資本外逃,銀根奇缺,官方儲備減少.

7. 什麼是歐債危機,和美國金融危機什麼區別

兩者都是金融體系內出現問題,並可能引起整個經濟的倒退和危機。只是內兩者的引起因素不一樣。容

歐債危機,全稱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指自2009年以來在歐洲部分國家爆發的主權債務危機。歐債危機是美國次貸危機的延續和深化,其本質原因是政府的債務負擔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范圍,而引起的違約風險。
歐洲債務危機即歐洲主權的債務危機。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希臘等歐盟國家所發生的債務危機。2013年12月16日,愛爾蘭退出歐債危機紓困機制 成首個脫困國家。
早在2007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的破產就暴露了次級抵押債券的風險;從2007年8月開始,美聯儲作出反應,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以增加市場信心,美國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維持,形勢看來似乎不是很壞。然而,2008年8月,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持有"兩房"債券的金融機構大面積虧損。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被迫接管"兩房",以表明政府應對危機的決心。

8. 美國或歐洲近代的金融危機

最大的兩次是1929-1933,但因為羅斯福新政,美國渡過危機。然後就是這一次的危回機。第一次是工業答快速發展,造成生產過剩,大批商品不能賣出。工廠倒閉,商人寧願扔掉商品也不願接濟窮人。這一次,總所周知是因為信貸危機,其實是銀行家為自己的利益,在背後操縱。

閱讀全文

與結合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