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目前國際金融形勢

目前國際金融形勢

發布時間:2021-03-05 07:20:08

⑴ 當前國際金融市場的三大發展趨勢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化趨勢
由於電子計算機技術與衛星通訊的應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全球性資金調撥和資金融通可在幾秒鍾之內迅速完成。另外,隨著跨國銀行的空前發展,國際金融中心已不限於少數發達國家金融市場,而是向全世界擴展。這樣,各個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便形成了一個全時區、全方位的一體化國際金融市場。這是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的重要表現。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的另一個表現是金融資產交易的國際化。金融資產交易的國際化,是指交易的參加者不受國籍的限制,表明金融資產面值的貨幣也不受任何限制。
(二)國際金融市場的證券化趨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銀行貸款一直是國際融資的主要渠道,並於1980年達到頂峰,占國際信貸總額的比重高達85%。但從1981年開始,國際銀行貸款地位逐漸下降,到80年代中期,國際證券已取代了國際銀行貸款的國際融資主渠道地位。1985年,國際銀行貸款占國際信貸總額為41%,國際債券發行額則佔59%。1986年前者僅為29%,後者高達71%。進入90年代以後,這種趨勢也未發生逆轉。金融市場的結構性變化,除了從銀行貸款逐漸轉向證券之外,還包括在以前不進行交易的資產(如公司應收款項)也可成為交易的資產。形成金融市場證券化(Securitization)趨勢的主要原因是:①在債務危機的影響下,國際銀行貸款收縮了,促使籌資者紛紛轉向證券市場;②發達國家從70年代末以來實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開放證券市場並鼓勵其發展;③金融市場廣泛採用電子計算機和通訊技術,使市場能處理更大量的交易,更迅速、廣泛地傳送信息,對新情況迅速作出反應,設計新的交易程序,並把不同時區的市場連續起來,這為證券市場的繁榮提供了技術基礎;④一系列新金融工具的出現,也促進了證券市場的繁榮。
(三)金融創新的趨勢
金融創新(Financial Innovation)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業務的創新;廣義的金融創新則指涉及金融各個方面(金融工具、金融業務、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全面的創新。

⑵ 我國應該怎樣理性面對當前嚴峻的國際金融形勢

首先維護本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穩定。不給國際社會添亂子。
其次,努力發展本國經專濟,屬帶動世界貿易的發展,使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沒有可乘之機。
穩定本國國幣和經濟政策,不用貶值來帶動出口,也不用保護主義來保護本國經濟。
加強國際經濟交流和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全球經濟發展
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增長,穩定物價。
就想到這些吧

⑶ 簡答題:當今國際金融的發展局勢

關於國際金融形勢問題,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各國政府及時地採取了刺激措施,推動全球經濟逐步走出低谷,總體實現了復甦的態勢,但是當前經濟復甦的基礎並不牢固,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波動較大,失業率居高不下,部分經濟體財政赤字嚴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有可能向風險場所較大 的國家綿延,資本流入壓力加大,全球經濟復甦進入了關鍵時期,保持經濟平穩持續增長仍然面臨較大壓力,第四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有所放緩,二季度美國GDP環比增加2.4%,出口對GDP的增長的貢獻率降低,美聯儲以下調2010年經濟增加預測至3%至3.5%,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負面影響在逐漸減弱,歐元區經濟復甦程度好於預期,但是就業信貸市場低迷的問題仍然會繼續影響歐洲經濟復甦進程,日本經濟波動較大,二季度實際GDP環比上升0.4%,較一季度的5%下降了4.6個百分點。二是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仍居高臨下,二季度美國經濟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為9.7%,歐洲區調整後的失業率均為10%,日本失業率為0.2%,主要發展經濟體無就業復甦的局面仍將持續,勞動力市場的低迷制約了私人消費的增長。 財政可持續問題凸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表面財政的風險可能在短期內集中爆發,危機經濟金融體系的穩定,目前歐盟採取了大規模的救援措施,但仍未能解決問題,希臘、西班牙未來仍將面臨主權債務危險,二季度美國連邦財政赤字繼續上升,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通脹壓力普遍較大,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相對緩和,以及部分新興市場經濟的持續復甦,國際資本特別是短期資本大量流入經濟復甦強勁的新興市場中,引起了局部地區和國家的資產價格快速上漲,通脹壓力增大,6月份印度批發物價指數同比上了10.55%,成為通脹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為此印度已經四度加息,6月份巴西的通脹率已經逼近了6.5%的警戒線,今年也三次加息,7月9日韓國央行宣布加息,東南國家截至7月份多大都已加洗。 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仍然存在,上半年主要貨幣間匯率寬幅波動從年初到6月上旬歐元持續下跌一歐元對1.1875是四年來的新低,日元英鎊對美元匯率大幅度提升,全球主要股市振盪,二季度末較一季度末跌幅均超過10%,根據上述分析雖然不確定性和干擾因素較多,但主要經濟體的復甦總體是向好的,新興經濟體復甦勢頭明顯,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6%,美國歐元區日本和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1%、2.4%至6.8%,比09年實際增長率分別高出5.7個、5.1、7.6和4.3個百分點。 一季度國際金融形勢 2010年3月,伴隨著氣溫回升,全球經濟也開始從嚴冬邁向暖春。各大經濟體進一步確立復甦勢頭,二次衰退的可能性愈發減弱,但復甦之路依然艱辛。希臘債務問題取得進展,但歐洲主權信貸問題仍牽動市場神經。亞洲地區復甦步伐超出預期,一些國家開始逐步退出經濟刺激政策。而歐美等發達國家暫不具備加息條件,各主要央行仍維持現行貨幣政策不變。

⑷ 當前國際形勢分析

當前,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國際形勢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回加,世界還很不太平答.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中依然存在,並有新的發展.以新的"炮艦政策"和新的經濟殖民主義為主要特徵的"新干涉主義"嚴重損害了許多中小國家的主權獨立和發展利益,也給世界和平和國際安全造成威脅.與此同時,因種族、宗教、領土等問題引起的地區沖突此起彼伏,國際犯罪、環境惡化等跨國問題遠未解決,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還很多.但從總體上看,國際形勢緩和的大趨勢沒有改變,多極化進程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單極"世界的圖謀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經濟全球化給各國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巨大風險.但利用機遇,防止和抵禦風險的能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不一樣的.全球范圍內南北差距繼續擴大,貧國愈貧,富國愈富.如此種狀況持續下去,不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發達國家的經濟也難以實現穩定增長.改革和完善國際金融體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和一致要求.

⑸ 1.就我國企業來說應如何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形勢復雜、不確定性

本文認為,2010年我國經濟運行已成功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沖擊,開始進入常規增長軌道,物價漲幅趨穩,預計全年經濟增長10%左右。預計2011年全年經濟增長可保持在9%左右,全年物價漲幅有望控制在4%以內。建議2011年財政、貨幣政策應逐步實現由應對危機型向常規型的平穩過渡,並保持相對穩定,要重新認識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的關系,積極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 ■課題負責人:劉世錦 ■參加:侯雲春 盧中原 蔣省三 韓俊 ■報告執筆:劉世錦 余斌 李建偉 陳昌勝 張立群 方晉 楊建龍 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物價漲幅趨穩,資產泡沫化風險降低,經濟增長逐季回調,但仍處於高位,經濟運行開始回歸正常增長軌道。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外部發展環境總體上略好於今年,國內投資、消費有望實現較快增長,預計一季度以後經濟增長將企穩回升,全年達到9%左右。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相對穩定的同時,應積極推進相關領域改革,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中長期經濟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經濟運行開始回歸正常增長軌道 □今年以來,內需增長從政策推動向市場驅動轉變,投資增長動力實現市場接替,消費增長依然強勁,出口恢復快速增長,物價漲幅趨穩,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降低。 與應對金融危機初期相比,今年以來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發生積極變化,形成了市場驅動的投資、消費和出口共同拉動經濟增長的良好格局。同時,物價漲幅出現趨穩跡象,資產泡沫化風險降低,經濟運行從應對危機的特殊狀態向正常增長軌道的轉變有了重要進展。 (一)內需增長從政策推動向市場驅動轉變 投資增長動力實現市場接替。2009年我國經濟能迅速扭轉增速下滑勢頭,主要得益於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政府主導的投資快速擴張發揮了關鍵作用。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政府主導的投資增長逐步下降,市場驅動的投資成為增長的主要動力。在今年1—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中,政府預算內資金和國有企業投資僅增長11.5%和20.33%,而去年同期則高達82.7%和49.72%;內資企業中非國有企業投資增長29.63%,僅略低於去年同期水平(30.5%);主要依靠市場驅動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6.7%,遠遠高於去年同期12.5%的增速。前8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8%,主要來源於房地產開發投資和民間投資的高速增長。 消費增長依然強勁。在應對危機過程中,我國政府實施的諸多刺激消費的政策效果顯著。在汽車、家電、傢具、旅遊等消費熱點的帶動下,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剔除商品零售價格因素之後實際增長16.9%,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今年以來,政策刺激力度和效應有所減弱,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性財政支出增速同比降幅較大,消費實際增長有所回落,但居民自主消費動力依然較強。2月份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穩定在15.2%左右的較高水平。 (二)出口恢復快速增長,佔全球比重進一步提高 在世界經濟復甦、外部需求恢復較快增長的拉動下,今年以來我國出口增長超出預期。2月份以後單月出口值達到1100億美元,前8個月累計出口9897億美元,同比增長35.45%,高出金融危機發生前的2008年同期504億美元。我國出口佔全球比重不斷提高。2008年我國出口佔比為8.9%。2009年出口受到嚴重沖擊,但降幅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佔比不降反升,達到9.7%。今年有望突破10%,接近德國、日本曾經佔全球出口比重的峰值。 我國出口恢復高速增長、出口規模佔全球比重進一步提高,主要原因,一是占我國出口市場50%以上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小,經濟復甦較快,進口增速高於發達經濟體;二是民營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提升明顯,今年以來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其他性質企業出口增速顯著高於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三是我國政府採取的上調出口退稅率、增加出口信貸、為出口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等多種政策措施,減輕了金融危機對外向型企業生產能力的沖擊,多數企業生產恢復迅速,部分訂單轉移到我國。 (三)物價漲幅趨穩,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降低 受倒春寒、洪澇災害等特殊天氣和國際市場農產品(000061)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前8個月居民消費價格呈波動上升趨勢,8月份達到3.5%,但目前已出現趨穩跡象。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甦進程放緩,大宗商品價格處於相對較低水平,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所減輕。從國內看,今年糧食產量較去年略有減產,但儲備充裕、調控能力強,部分農產品價格已接近或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糧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6月以來豬肉價格在淡季出現止跌回升,豬糧比達到盈虧平衡點以上。四季度豬肉價格雖看漲,但對居民消費價格的拉動應不會超過翹尾因素的減小幅度。 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效果初步顯現,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得到抑制。目前部分城市成交量和房價出現一定幅度回升,但5月份以來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持續負增長,部分開發商資金鏈趨緊,庫存明顯增加,預計年底前後房價水平可能松動,有一定幅度回調。此外,貨幣信貸已回歸適度增長區間,信貸投放節奏較為均勻,經濟過熱和通脹預期下降,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降低。 綜合看,今年以來,內需增長動力從政策推動轉向市場驅動,出口恢復快速增長,顯示我國經濟運行已成功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沖擊,開始進入常規增長軌道。增長速度高位回調有內在要求,也受到政策主動調整的影響。鑒於房地產投資增幅呈現下降趨勢,將帶動整體投資增長出現一定幅度回落;出口增速受世界主要經濟體復甦步伐減緩的影響,5月份以後已逐月下降,三、四季度我國經濟增長將呈現逐季、小幅回調趨勢。預計全年經濟增長10%左右。 二、2011年經濟增長將企穩回升,通脹壓力趨於增強 □2011年,全球經濟繼續溫和復甦,中國出口將保持較快增長,消費實際增長穩中有降,投資增長動力依然強勁,下半年通脹壓力加大,各季度GDP增速也將呈前低後高走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景氣監測指數顯示,雖然8月份部分指標小幅逆轉,但宏觀經濟先行指數和同步指數仍在下降,經濟運行將延續短期下行態勢。同時,先行擴散指數已經連續4個月反彈,先行指數降幅縮小,築底跡象比較明顯。根據歷史經驗和全球經濟走勢綜合判斷,本輪短期調整的底部有望出現在2011年一季度。在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的同時,通脹壓力趨於增強。 (一)全球經濟繼續溫和復甦,我國出口將保持較快增長 從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美、歐、日等經濟體已實現連續四個季度環比正增長,按照傳統經濟學定義,發達經濟體經濟衰退已經結束,並進入復甦狀態。但是,多數發達國家實體經濟恢復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者信心不足,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完全消化危機沖擊尚需時日。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發生以後,部分歐洲國家開始降低公務員工資和政府福利支出等,以削減財政赤字、化解債務風險,加上刺激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明顯減弱,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仍存在反復的可能。根據歷次重大危機後各國經濟復甦的一般特點,結合近期美、歐、日等經濟指標的表現和政策取向,綜合判斷2011年發達經濟體將保持溫和復甦狀態,出現二次探底或恢復快速增長的可能性均較小。今年以來,新興經濟體彼此之間經貿合作加強、對發達經濟體依賴程度下降,經濟復甦勢頭明顯好於發達經濟體。預計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新興經濟體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局面。 總體上看,2011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略好於今年。伴隨著全球經濟的溫和復甦,今年5月份以後我國主要貿易夥伴進口增速持續回落的趨勢也將逐步止跌回穩,預計2011年其進口增長將維持在1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加,在重啟人民幣匯率彈性機制以後升值壓力不減,將在一定程度上對出口增長產生沖擊。同時,2010年全年出口達到30%左右的高增長,是在上年基數較低的情況下實現的。預計2011年我國出口增長將有一定幅度回落,月度出口增速呈前低後高走勢,全年出口增長15%—20%。 (二)消費實際增長穩中有降,投資增長動力依然強勁 2003年以來,我國居民實際收入保持較高增長,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教育、社會保障、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性財政支出快速擴張,消費預期改善,消費實際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扣除商品零售價格因素)達到較高水平。2009年下半年以來,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速有所回調,消費刺激政策效應減弱,民生性財政支出增速回落,消費實際增速也開始下降。今年上半年,城鎮居民收入僅增長7.5%,對下半年和明年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將形成硬約束。5月份以來民生性財政支出增長有所加快,但仍明顯低於2007年以來的平均水平。受此影響,今年三季度以後消費實際增速將穩中有降,預計2011年消費實際增長略低於今年。 今年以來,投資增長回落,但降幅不大,全年仍將達到24%左右。2011年,出口和消費實際增長水平可能有所降低,但仍處於正常、合理水平,為製造業投資增長提供了一定的需求基礎。同時,2011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年,各地重大規劃項目陸續開工建設,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空間較大,對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將形成重要支撐。影響2011年投資增長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在於房地產投資。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的逐步落實,投資性需求明顯回落,房價過快上漲和資產泡沫化傾向得到有效遏制,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但房地產成交量的持續負增長,意味著開發商從市場銷售中獲得的資金減少,對房地產開發投資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打擊房地產開發企業囤地行為和嚴格控制開、竣工時間,又會刺激房地產開發企業加快開發進度。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也會部分彌補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收縮對房地產投資增長的負面影響。綜合看,2011年房地產投資增長將有所回落,但不會出現深度滑坡。預計2011年投資增長將呈現前低後高走勢,全年投資增長將達到20%以上。 (三)通脹壓力趨於增強 今年物價漲幅在達到一個高點後將趨穩,並有所回落。2011年,抑制和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同時存在,物價走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從抑制物價上漲的因素看:消費實際增速回調、貨幣供給回歸適度增長區間,需求拉動因素趨於弱化;今年糧食、蔬菜、水果價格漲幅較高,部分農產品價格已高於國際市場價格,明年再度大幅度上漲的空間不大;未來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輸入型通脹壓力。 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前期積累的大量流動性的消化仍需一個過程;二是目前肉、蛋產品價格已呈恢復性上漲,明年有可能繼續保持上漲態勢,成為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力量;三是國內投機資金已介入部分農副產品炒作,會推動部分農副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三是工資上漲將逐步從製造業向服務業傳導,以及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等,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壓力加大;四是全球經濟溫和復甦,美元等主要貨幣匯率存在貶值的可能,將推動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再度上漲,輸入型通脹因素不可忽視。總體看,2011年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較多,特別是一季度以後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物價上漲壓力可能加大。 綜合上述分析,2011年,出口、投資和消費實際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經濟增長將略低於今年。從出口和投資增長可能呈前低後高走勢判斷,2011年各季度GDP增速也將呈前低後高走勢。預計2011年全年經濟增長可保持在9%左右,下半年通脹壓力加大,全年物價漲幅有望控制在4%以內。 三、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穩定,積極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2011年,重新認識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的關系,加快價格改革步伐,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加快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改革和完善投資項目審批制度,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機制。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經濟運行基本回歸正常增長軌道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任務十分艱巨。在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關系發生重要轉變的情況下,宏觀經濟政策為保就業而保增長的壓力將有所減輕。因此,2011年財政、貨幣政策應逐步實現由應對危機型向常規型的平穩過渡,並保持相對穩定,把更大精力放到加快推進相關領域的改革上,力爭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重新認識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的關系 經過3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正在發生變化。從經濟增長動力看,從過度依賴出口、投資轉變到更多依靠消費擴張,從工業製造業的快速擴張轉變到更多依靠服務業的發展,必然會對經濟增長速度產生影響,潛在增長率逐步下降難以避免。從勞動力供求格局看,近年來城鎮就業年均增長接近4%,每年新增就業崗位與新增城鄉勞動力供給大體相當,勞動力供給總量過剩的壓力明顯緩解。上述變化意味著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關系的重要轉變。宏觀經濟政策為保就業而保增長的壓力將有所減輕,政策目標在保持必要增長速度的同時,應更加註重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積極應對增長速度放緩和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而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著力培育和提升企業的贏利能力和水平。 (二)加快價格改革步伐,依靠市場機制推動經濟結構調整 資源和要素價格扭曲,未能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障礙。應擇機推進利率、匯率、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目前我國實際存款利率為負,存、貸款利差較大,且普遍存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可考慮適度提高存款利率,積極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擴大貸款利率浮動范圍。在進一步加強差別化出口退稅和出口關稅的基礎上,可適當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更多地發揮匯率在優化調整出口結構等方面的綜合調節作用。進一步理順煤、電價格,完善天然氣、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逐步提高非農用水價格。 (三)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積極擴大消費 推進國民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是擴大消費的有效途徑。可選擇的政策包括:認真執行勞動合同法,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標准;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推進宅基地流轉、置換方式創新,讓農戶合理分享土地升值收益;積極推進房產稅徵收試點,加大對高收入群體存量財產的稅收調節力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和民生性轉移支付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重,將政府支出重點更多地轉移到向全體公民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上來。 (四)加快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 「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取得了重要成就,也初步形成了促進節能減排的機制,但還需進一步完善。近期出現的一些情況表明,節能減排對行政管理的依賴程度依然過高,依靠行政命令、實行「一刀切」的管理辦法控制能源消耗,已產生一定負面效果,而且難以持續,也容易對一些地區的發展形成不當限制。應該以市場為基礎,針對各地區資源條件、產業結構和發展階段的差異,更加公平合理分配指標,積極探索有利於結構優化、技術進步、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逐步降低的實現機制,不斷鞏固和提高節能減排成效。可參考國際不同行業能耗、排放標准,逐步建立我國各行業鼓勵先進、淘汰落後的節能減排制度;改變偏重依靠行政手段的方法,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排放權交易試點。 (五)改革和完善投資項目審批制度 合理劃分中央、地方政府投資審批許可權,重視發揮地方政府對當地項目的監管職能。政府對投資項目的管理應集中在環保、能耗、安全、質量標准等准入條件的審核上,並應實行雙向監督(項目沒有達標,政府監督項目;已經達標而不核准,企業監督政府)。簡單地從行業產能規模出發控制新項目建設,落後產能得到保護,抑制了市場競爭對產能動態優化的作用,應當加以改變。制定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條例。 (六)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機制 我國人口眾多,可開發、利用的國土資源有限,在城市化快速推進階段房價存在上漲壓力,防止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將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一方面,需要將抑制投機性需求的政策措施長期化、制度化;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多層次的城鎮居民住房供給體系,尤其是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滿足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政府直接增加財政投資是必要的,也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金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與此同時,應相應加強保障性住房分配、使用的體制機制建設,嚴格杜絕違規佔用、謀取不正當收益的行為。

⑹ 根據目前的國際金融形勢和我國的經濟形勢,我國應採取什麼措施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二、鞏固回和發展農業答農村經濟好形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三、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四、深化改革開放,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五、著力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難點、熱點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例如針對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2009年5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勢頭,對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大生產的鋼鐵企業,要商請當地商業銀行減少或停止貸款。
針對通縮問題: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繼續落實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科學全面分析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合理把握信貸投放進度,確保信貸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滿足實體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

更多你可以http://news.sohu.com/s2008/hongguanjingji/上看

⑺ 目前國際金融體系的現狀與趨勢

為重建國際貨幣秩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以美英等國為首的國際社會通過多邊協定方式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主要內容包括:(1)設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協調國際貨幣關系,特別是對各國的匯率政策實行監督;(2)實行以黃金為基礎、美元為中心的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3)在成員國發生國際收支困難時,IMF可提供短期信貸,以補充其國際流動性。在最初的近20年裡,該體系運行比較順利,有效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重建、發展和繁榮。但由於該體系的基礎是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並要求其他各國放棄貨幣政策獨立性,因此,當美國國際收支逆差不斷擴大,無法維持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時,它的繼續存在便受到明顯挑戰。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停止向各國政府兌回美元後,各國紛紛放棄本幣與美元的固定比價,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趨於崩潰。1976年在IMF的提議和組織下,國際社會達成牙買加協定,宣布黃金非貨幣化,同時承認各國實施的浮動匯率制度合法化,這標志著國際金融體系再次進入了一個不受全球性多邊協定約束的動盪的時代。

自牙買加協定簽訂以來,國際金融體系總體上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於在許多基本問題上至今沒有形成全球性的制度安排,因此,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的那樣,近30年來的國際金融體系事實上處於一種「無體系」的狀態。不過,伴隨著國際經濟和金融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經濟區域化的快速發展,該體系也發生了一些局部性變化。大致而言,它包括以下基本特徵:

第一,國際匯率制度呈現出以浮動匯率安排為主、多種匯率安排並存的基本格局。目前,全球有三類基本的匯率安排:一是獨立浮動匯率安排,實行國家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和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二是固定匯率安排,包括實行貨幣局制度和傳統釘住匯率制度的國家,以及已取消法定貨幣國家(如歐盟內部和實行美元化的國家);三是「中間道路」安排,即各種介於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之間的安排,如爬行釘住制、區間浮動制和管理浮動制等,主要包括一些外向型程度較高或國內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的發展中經濟體。據統計,2002年,在IMF的186個成員經濟體中,實行上述三類匯率安排的國家分別佔22%、48%和30%。

由於美、歐、日在全球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它們之間的浮動安排對國際匯率制度的性質具有決定性意義。就單個國家而言,浮動匯率安排的利益主要體現在可以維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並在一定程度上自動調節國際收支失衡。但從國際金融穩定的角度看,它至少包含兩個缺陷:一是匯率的頻繁波動將對正常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造成不利影響,大大增加全球經濟活動的匯兌成本和風險;二是容易引起匯率政策沖突,即運用本幣貶值政策推行貿易擴張,以犧牲他國利益的方式維護本國利益。在過去一二十年裡,盡管全球范圍沒有發生20世紀30年代那種競爭性貨幣貶值,但局部的沖突卻時有發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的情形是較為典型的一個例子。而在工業化國家之間,從80年代後期迫使日元升值的「廣場協議」到最近一個時期美元強勢政策的調整,都充分顯示美國在緩解其經常賬戶逆差時對於匯率貶值政策的依賴。

固定匯率安排的主要意義在於通過全部或部分讓渡貨幣主權,換取匯兌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更強的國內財經政策約束。各種形式的「中間道路」則有可能兼收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的優點,並使本國貨幣當局具有一種相機抉擇的自由。然而,在美、歐、日等大國貨幣頻繁波動的情況下,無論固定匯率還是「中間道路」安排,實際上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不少研究顯示,亞洲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1995年以後美元相對於日元的大幅度升值,造成了泰國等實行釘住美元安排的國家貨幣急劇升值,並嚴重損害了這些國家的貿易競爭能力。

第二,國際金融市場在國際收支調節中具有顯著的作用。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由於各國實行嚴格的金融管制,國際金融市場在國際收支調節中作用比較有限,許多國家的經常賬戶逆差調節主要依靠財政貨幣政策。在發生嚴重逆差時,也可有限地運用匯率政策,並從IMF獲得一定的短期信貸支持。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伴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各國可以方便地通過商業性國際融資彌補其經常賬戶逆差,從而避免採用財政緊縮等可能影響國內經濟穩定的調節措施。作為一種基於市場的安排,國際金融市場的存在提供了充裕的國際流動性,從而大大降低了各國國際收支調節的代價。但在另一方面,它也產生了新的不穩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它使一些國家放鬆內部約束,濫用財政擴張政策,延誤必要的國內經濟改革和調整。結果是不僅經常賬戶逆差最終變得難以控制,而且常常為沉重的外債負擔所累,甚至成為金融動盪的根源。

第三,國際資本流動缺乏有效監管,已經成為國際金融不穩定的重要源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各國資本管制的不斷放鬆,國際資本流動迅猛擴張。目前,全球各類國際資本的日交易量已經超過1.5萬億美元。近年來不少研究顯示,國際資本市場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缺陷,許多國際投資和信貸決策都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做出的。在資本流向的國別選擇上,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流動,常常發生「飽飢綜合症」,即當看好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前景時,國際資本大規模湧向那裡,而當這些國家因為資本過度流入而出現危機跡象時,國際資本又快速離去。因此常造成這些國家內外經濟失衡,並最終導致貨幣和金融動盪。此外,在危機發生的前後,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大規模投機性短期資本的參與更是加劇了有關國家危機的深度,並在危機的國際傳遞方面扮演核心角色。

第四,多邊國際金融機構的功能存在嚴重缺陷,並且具有明顯的不公正性。IMF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遺產。1973年後,該組織已不再具有對各國匯率安排進行約束的權力,其主要功能是對發生國際收支危機的國家提供短期信貸,以增強其清償能力。然而,由於該組織長期以來資金來源嚴重不足,因此對於危機國家的救援要求不是行動遲緩,就是力不從心,而且常常附加緊縮開支和經濟自由化等不切實際的條件。此外,正如1997年在對亞洲金融危機處理過程中所顯示的,由於明顯受到美國政府和華爾街利益集團的影響,該組織對於美洲以外危機國家的救援要求往往顯得十分冷漠。這表明了該組織在維護國際金融體系穩定方面的功能缺陷和不公正性。

第五,全球性貨幣金融合作成效甚微,區域性貨幣一體化進展顯著。目前,全球性貨幣金融合作的主要渠道是七國首腦和財長會議。總體上看,這個協調機制常常流於形式和務虛,很少具有實質性內容。近年來,IMF和國際清算銀行也在試圖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但或者成效並不顯著,或者對各國並沒有真正的約束力。相比之下,區域性貨幣合作進程卻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歐元於1999年成功面世,歐元區內部也已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框架。值得注意的是,歐元的誕生產生了明顯的示範效應。最近幾年來,在拉美、中東歐等地區,一些國家開始採用美元化和貨幣局制度,或者在區域內實行固定匯率安排。盡管兩年前的金融危機迫使阿根廷放棄了貨幣局制度,但似乎並沒有改變這一趨勢。

第六,美元的金融霸權地位基本依舊,但正在面臨挑戰。自人類進入信用貨幣本位時代以來,一直沒有誕生獨立的世界貨幣,因此,國際經濟交易始終依賴少數幾個主權國家的貨幣來充當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資產。美元正是這些貨幣中最主要的一種。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起,藉助美國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力量,美元便建立了全球性金融霸權地位。半個多世紀以來,盡管美元在國際支付和儲備資產體系中的份額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然高達60%左右。依靠這種地位,美國獲得了大量的「鑄幣稅」收入,可以通過輸出美元不斷佔有別國的實際經濟資源。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學術界對於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缺陷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並提出了不少積極的改革建議和方案。其中比較有影響的建議包括:增強發達國家之間的貨幣金融合作,建立匯率目標區,以減少大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管,尤其是對投機性資本流動的限制(如實行「托賓稅」,即各國對外匯交易征稅);改革和重塑IMF,增強其資金實力,提高貸款決策的透明度,增加發展中國家在該組織的表決權;加強區域性貨幣金融一體化等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較激進的建議,如回歸金本位體系、恢復布雷頓森林體系和成立世界中央銀行。

歷史不會進行簡單回歸,重新回到金本位或布雷頓森林時代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近幾年的發展顯示,其他改革建議也大多沒有得到有效實施。一個根本原因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對金融動盪沒有切膚之痛,加上改革有可能損害其既得利益,因而對現行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在總體上並不積極,對於限制國際資本流動、改革和重構IMF等發展中國家十分關注的改革建議,則更是反應冷淡甚至持反對態度。另外,相互間的潛在利益沖突,也使發達國家很難在所有的改革問題上完全保持一致。比如,美國一直反對日本在亞洲推動貨幣金融合作,特別是反對其倡導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

展望未來,可以認為,近期內國際金融體系的現狀不可能發生重大變化。不過,從中長期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發展,各國之間經濟聯系將更加緊密和深化,預計會有更多的國家積極致力於構建一個穩定和合理的國際金融體系。這意味著上述改革建議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逐步得以實現。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政府已經並且仍將利用各種國際場合積極推動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事實上,自1999年以來,中國在推動亞洲貨幣金融合作方面已經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⑻ 當前國際金融形勢急劇變化,對於我國城鄉居民到底是利是弊

談一下我的一點淺見
國際金融形勢急劇變化,主要是從美國開始波及世界的
我們專中國受到影響的屬城市是和世界接軌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而受到沖擊最大的無疑是沿海城市的精英人群和中小企業
對於內地來說,因為有了中國政府的保護,反而影響不是很大,失業是有的,回鄉的農民工甚至達到了兩成,不過這也掀起了第四次創業熱潮。
對比來說,中國可能是世界上受影響最小的國家之一

⑼ 准確認識和把握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仍然復雜嚴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3年第二季度例會日前召開。會議提出,繼續版實施穩健的貨幣權政策,著力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流動性管理,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一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並未提及「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
會議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平穩,物價形勢基本穩定,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全球經濟有所好轉,但形勢依然錯綜復雜。

閱讀全文

與目前國際金融形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