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國際金融體系的形成

國際金融體系的形成

發布時間:2021-03-06 13:07:55

國際金融體系的形成

國際金融體系是隨著國際經濟交往的不斷擴大而產生與發展的。由於各國之間商品勞務往來、資本轉移日趨頻繁,速度也日益加快,這些活動最終都要通過貨幣在國際間進行結算、支付,因此,就產生了在國際范圍內協調各國貨幣關系的要求。國際金融體系正是在協調眾多國家貨幣制度、法律制度及經濟制度這一協調的基礎上形成的。

② 當今"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是怎樣形成的

二戰後,形成了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形成:
①1944年夏,美、英專、中等戰時盟國的屬代表召開了布雷頓森林會議,美國憑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確定了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其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為戰後支撐世界經貿關系的兩大支柱。

②1947年簽署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從而成為戰後支撐世界經貿的又一大支柱。

③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成為支撐世界經貿關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礎上,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③ 什麼標志著世界金融體系的形成

1944年7月1日,44個國來家或政府的經濟源特使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簡稱布雷頓森林會議),商討戰後的世界貿易格局。經過3周的討論,會議通過了以」 布雷頓森林會議懷特計劃」為基礎制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

④ 國際金融的體系是什麼

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是實行以浮動匯率制為主的混合匯率體系。專

http://www.chinesetax.com.cn/Article/Class411/200502/21703.html
可以去看看哈~屬~

⑤ 目前國際金融體系的現狀與趨勢

為重建國際貨幣秩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以美英等國為首的國際社會通過多邊協定方式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主要內容包括:(1)設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協調國際貨幣關系,特別是對各國的匯率政策實行監督;(2)實行以黃金為基礎、美元為中心的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3)在成員國發生國際收支困難時,IMF可提供短期信貸,以補充其國際流動性。在最初的近20年裡,該體系運行比較順利,有效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重建、發展和繁榮。但由於該體系的基礎是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並要求其他各國放棄貨幣政策獨立性,因此,當美國國際收支逆差不斷擴大,無法維持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時,它的繼續存在便受到明顯挑戰。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停止向各國政府兌回美元後,各國紛紛放棄本幣與美元的固定比價,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趨於崩潰。1976年在IMF的提議和組織下,國際社會達成牙買加協定,宣布黃金非貨幣化,同時承認各國實施的浮動匯率制度合法化,這標志著國際金融體系再次進入了一個不受全球性多邊協定約束的動盪的時代。

自牙買加協定簽訂以來,國際金融體系總體上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於在許多基本問題上至今沒有形成全球性的制度安排,因此,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的那樣,近30年來的國際金融體系事實上處於一種「無體系」的狀態。不過,伴隨著國際經濟和金融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經濟區域化的快速發展,該體系也發生了一些局部性變化。大致而言,它包括以下基本特徵:

第一,國際匯率制度呈現出以浮動匯率安排為主、多種匯率安排並存的基本格局。目前,全球有三類基本的匯率安排:一是獨立浮動匯率安排,實行國家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和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二是固定匯率安排,包括實行貨幣局制度和傳統釘住匯率制度的國家,以及已取消法定貨幣國家(如歐盟內部和實行美元化的國家);三是「中間道路」安排,即各種介於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之間的安排,如爬行釘住制、區間浮動制和管理浮動制等,主要包括一些外向型程度較高或國內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的發展中經濟體。據統計,2002年,在IMF的186個成員經濟體中,實行上述三類匯率安排的國家分別佔22%、48%和30%。

由於美、歐、日在全球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它們之間的浮動安排對國際匯率制度的性質具有決定性意義。就單個國家而言,浮動匯率安排的利益主要體現在可以維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並在一定程度上自動調節國際收支失衡。但從國際金融穩定的角度看,它至少包含兩個缺陷:一是匯率的頻繁波動將對正常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造成不利影響,大大增加全球經濟活動的匯兌成本和風險;二是容易引起匯率政策沖突,即運用本幣貶值政策推行貿易擴張,以犧牲他國利益的方式維護本國利益。在過去一二十年裡,盡管全球范圍沒有發生20世紀30年代那種競爭性貨幣貶值,但局部的沖突卻時有發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的情形是較為典型的一個例子。而在工業化國家之間,從80年代後期迫使日元升值的「廣場協議」到最近一個時期美元強勢政策的調整,都充分顯示美國在緩解其經常賬戶逆差時對於匯率貶值政策的依賴。

固定匯率安排的主要意義在於通過全部或部分讓渡貨幣主權,換取匯兌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更強的國內財經政策約束。各種形式的「中間道路」則有可能兼收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的優點,並使本國貨幣當局具有一種相機抉擇的自由。然而,在美、歐、日等大國貨幣頻繁波動的情況下,無論固定匯率還是「中間道路」安排,實際上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不少研究顯示,亞洲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1995年以後美元相對於日元的大幅度升值,造成了泰國等實行釘住美元安排的國家貨幣急劇升值,並嚴重損害了這些國家的貿易競爭能力。

第二,國際金融市場在國際收支調節中具有顯著的作用。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由於各國實行嚴格的金融管制,國際金融市場在國際收支調節中作用比較有限,許多國家的經常賬戶逆差調節主要依靠財政貨幣政策。在發生嚴重逆差時,也可有限地運用匯率政策,並從IMF獲得一定的短期信貸支持。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伴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各國可以方便地通過商業性國際融資彌補其經常賬戶逆差,從而避免採用財政緊縮等可能影響國內經濟穩定的調節措施。作為一種基於市場的安排,國際金融市場的存在提供了充裕的國際流動性,從而大大降低了各國國際收支調節的代價。但在另一方面,它也產生了新的不穩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它使一些國家放鬆內部約束,濫用財政擴張政策,延誤必要的國內經濟改革和調整。結果是不僅經常賬戶逆差最終變得難以控制,而且常常為沉重的外債負擔所累,甚至成為金融動盪的根源。

第三,國際資本流動缺乏有效監管,已經成為國際金融不穩定的重要源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各國資本管制的不斷放鬆,國際資本流動迅猛擴張。目前,全球各類國際資本的日交易量已經超過1.5萬億美元。近年來不少研究顯示,國際資本市場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缺陷,許多國際投資和信貸決策都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做出的。在資本流向的國別選擇上,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流動,常常發生「飽飢綜合症」,即當看好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前景時,國際資本大規模湧向那裡,而當這些國家因為資本過度流入而出現危機跡象時,國際資本又快速離去。因此常造成這些國家內外經濟失衡,並最終導致貨幣和金融動盪。此外,在危機發生的前後,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大規模投機性短期資本的參與更是加劇了有關國家危機的深度,並在危機的國際傳遞方面扮演核心角色。

第四,多邊國際金融機構的功能存在嚴重缺陷,並且具有明顯的不公正性。IMF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遺產。1973年後,該組織已不再具有對各國匯率安排進行約束的權力,其主要功能是對發生國際收支危機的國家提供短期信貸,以增強其清償能力。然而,由於該組織長期以來資金來源嚴重不足,因此對於危機國家的救援要求不是行動遲緩,就是力不從心,而且常常附加緊縮開支和經濟自由化等不切實際的條件。此外,正如1997年在對亞洲金融危機處理過程中所顯示的,由於明顯受到美國政府和華爾街利益集團的影響,該組織對於美洲以外危機國家的救援要求往往顯得十分冷漠。這表明了該組織在維護國際金融體系穩定方面的功能缺陷和不公正性。

第五,全球性貨幣金融合作成效甚微,區域性貨幣一體化進展顯著。目前,全球性貨幣金融合作的主要渠道是七國首腦和財長會議。總體上看,這個協調機制常常流於形式和務虛,很少具有實質性內容。近年來,IMF和國際清算銀行也在試圖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但或者成效並不顯著,或者對各國並沒有真正的約束力。相比之下,區域性貨幣合作進程卻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歐元於1999年成功面世,歐元區內部也已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框架。值得注意的是,歐元的誕生產生了明顯的示範效應。最近幾年來,在拉美、中東歐等地區,一些國家開始採用美元化和貨幣局制度,或者在區域內實行固定匯率安排。盡管兩年前的金融危機迫使阿根廷放棄了貨幣局制度,但似乎並沒有改變這一趨勢。

第六,美元的金融霸權地位基本依舊,但正在面臨挑戰。自人類進入信用貨幣本位時代以來,一直沒有誕生獨立的世界貨幣,因此,國際經濟交易始終依賴少數幾個主權國家的貨幣來充當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資產。美元正是這些貨幣中最主要的一種。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起,藉助美國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力量,美元便建立了全球性金融霸權地位。半個多世紀以來,盡管美元在國際支付和儲備資產體系中的份額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然高達60%左右。依靠這種地位,美國獲得了大量的「鑄幣稅」收入,可以通過輸出美元不斷佔有別國的實際經濟資源。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學術界對於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缺陷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並提出了不少積極的改革建議和方案。其中比較有影響的建議包括:增強發達國家之間的貨幣金融合作,建立匯率目標區,以減少大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管,尤其是對投機性資本流動的限制(如實行「托賓稅」,即各國對外匯交易征稅);改革和重塑IMF,增強其資金實力,提高貸款決策的透明度,增加發展中國家在該組織的表決權;加強區域性貨幣金融一體化等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較激進的建議,如回歸金本位體系、恢復布雷頓森林體系和成立世界中央銀行。

歷史不會進行簡單回歸,重新回到金本位或布雷頓森林時代只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近幾年的發展顯示,其他改革建議也大多沒有得到有效實施。一個根本原因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對金融動盪沒有切膚之痛,加上改革有可能損害其既得利益,因而對現行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在總體上並不積極,對於限制國際資本流動、改革和重構IMF等發展中國家十分關注的改革建議,則更是反應冷淡甚至持反對態度。另外,相互間的潛在利益沖突,也使發達國家很難在所有的改革問題上完全保持一致。比如,美國一直反對日本在亞洲推動貨幣金融合作,特別是反對其倡導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

展望未來,可以認為,近期內國際金融體系的現狀不可能發生重大變化。不過,從中長期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發展,各國之間經濟聯系將更加緊密和深化,預計會有更多的國家積極致力於構建一個穩定和合理的國際金融體系。這意味著上述改革建議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逐步得以實現。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政府已經並且仍將利用各種國際場合積極推動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事實上,自1999年以來,中國在推動亞洲貨幣金融合作方面已經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⑥ 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與作用

從歷史的發展抄過程來看,現代國際金融體系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均有一定特點的主體金融體系。
第一階段是國際金本位制時期
從1816年英國實行金本位制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結束。
第二階段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
起始於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終止於1973年。
第三階段是牙買加貨幣體系時期
始於1976年1月IMF臨時委員會的牙買加協議的正式簽訂日。
不同歷史時期的國際金融體系的背景和作用
不同歷史時期的國際金融體系,有它產生的背景,同時也有它重要的作用:
1.確定了國際收支調節機制與各國可遵守的調節政策,為各國糾正國際收支失衡狀況提供了基礎;
2.建立了相對穩定的匯率機制,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不公平的貨幣競爭性貶值;
3.創造了多元化的儲備資產,為國際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清償力,同時藉此抵禦區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機;
4.促進各國經濟政策的協調。在統一的國際金融體系框架內,各國都要遵守一定的共同准則,任何損人利己的行為都會遭到國際間的指責,因而各國經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得到協調與相互諒解。當然任何一個國際金融體系都有它的缺陷,因此,國際金融體系仍然需要改革,在此基礎上尋求發展。

⑦ 國際金融危機如何形成的

)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⑧ 國際金融體系的形成,運行體制

二十國峰會,扯皮,以物質剛性支持人幣為主的國際金融體系必然形成!

從20國峰會看,美國是全球經濟危機的製造者,其沒有物質,把垃圾美元輸送給了全世界,推高了物價,現在是價值回歸.

這次峰會,其主題還是以解決危機的借口,要大家出錢,出力,繼續維持其垃圾美元的戲.

這次世界上大家都不認賬,要求美國先解決其金融問題.

世界是物質的,沒有物質的美國,現在還靠忽悠,那是不行的.

未來,全球金融體系必然是建立在強大物質背景支持的貨幣框架內,也只有人幣能夠承擔這一任務.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於23日召開了會議,研究和部署金融改革發展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全面推進中國現代金融體系制度建設。在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在肯定中國金融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和進步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金融領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並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金融改革與發展的基本任務:推進現代金融體系和制度建設,提升金融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金融企業經營效益,加強金融調控和監管,著力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顯著增強中國金融業的綜合實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等。其實,這些要求就是要根據2007年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來全面推進中國的現代金融體系制度建設。

全面推進現代金融體系制度建設,就是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讓中國金融市場成為一個有效的金融資源配置市場。這個市場追求的目標不僅僅是規模或表面繁榮,而是要讓金融市場成為支持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一個體系,讓它成為中國民眾分享經濟改革成果的一個場所,而不是金融風險聚集與涌流的地方。

那麼,如何來推進中國的現代金融體系制度建設呢?從金融工作會議所發布的公告來看,盡管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並沒有明確說明是否要建立金融國資委、重新界定金融業分業或混業的經營模式和存款保險制度確立等問題,這與市場預期有一定的差別。但是,會議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六大任務,並明確了未來幾年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的順序與方向。

推進金融制度建設關鍵要深化國有銀行改革

從目前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格局來看,以銀行業為主導的金融體系這一基本格局在短間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因此,在這樣一個基本前提下,中央政府把推進金融制度建設的第一任務界定為是要繼續深化國有銀行改革,加快建設現代銀行制度。可以說,近幾年來,盡管中國銀行業改革已取得了很大進展,成績斐然,但深化國有銀行改革仍然是當前及今後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大事。因為,這不僅在於國有銀行在整個金融體系中所起到的主導作用,而且還在於近幾年來國有銀行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注重組織機構重組、引進制度規則,但沒有轉軌為真正的現代商業銀行,國有銀行改革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里,不僅表明了政府對國有銀行要成為真正的商業化及市場化商業銀行的決心,也表明了政府對國有銀行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否勝出還帶有幾份擔憂。

也就是說,盡管近幾年來國有銀行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如工、中、建、交幾大國家商業銀行都已成功上市,但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幾大國有銀行成功股改上市了,但這只是表明國有銀行向現代商業銀行轉變邁出了第一步,這些國有銀行能否完成向現代商業銀行的真正轉型,未來是否具有在中國外市場上的長期競爭力,還是一個未知數。同時,盡管近來上市後的國有銀行在證券市場上十分張揚,但它們與真正的現代商業銀行仍然相差甚遠。因此,如何深化國有銀行的改革,如何讓國有銀行在未來的幾年裡真正走出轉軌經濟的陰影,應該是未來幾年中國金融業改革的重中之重。

要深化國有銀行的改革,一就是如何來鞏固國有銀行已經取得的改革成果;二是如何讓目前還沒有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國有銀行更快轉軌。比如,對中國農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改革而言,前者橫跨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與農村金融改革兩大領域,後者涉及到政策性銀行的商業化改革。在金融工作會議的公告中對此提出了明確任務與目標。可以說,如果銀行業改革有了較大進展,特別是國有銀行改革有了較大進展,這不僅意味著可以奠定中國金融業的基礎,而且也是事關中國金融改革是否成功的一個關鍵問題。所以,中央政府把深化國有銀行改革放在首要任務上,其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當然,正如我多次指出的那樣,深化國有銀行改革的關鍵不僅在於轉變其運作機制、重新功能定位國有銀行及建立起新的企業文化和價值標准,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用什麼方式來清楚界定國有銀行產權,通過什麼方式真正有效地運作被界定的國有銀行產權。因此,盡管此次會議對建立金融國資委並沒有明確表示,但巨額的國有金融資產如何來管理、增值和運作,以及「金融國資委誰來監管」,這些問題都是深化國有銀行改革中不可迴避的事情。

促進農村金融改革:發展金融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作用

在這次會議上,農村金融改革發展也被放在了突出位置上。從本次會議公告所顯示的內容可以看到,如何從多方面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農村的金融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體系,政府確實提出了一些具體可行的辦法與措施。比如說,對農村金融體系建立的基本原則、農村金融組織形式、農村金融組織進入市場標准等都有明確的規定。但是,這些都是原則性東西,如何讓這些基本的原則轉變為具體可操作的規定還得具體細化。

這次金融工作會議能夠把農村金融體系的建立與發展作為未來幾年金融工作的一項主要任務,這說明了政府已看到了農村金融發展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可以說,農村金融不發展,就不可能改變落後的農村經濟,農村經濟落後就可能成為影響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一個障礙。就建立與發展農村金融體系而言,既有中國農業銀行如何重組改造及定位的問題,也有如何通過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來改變目前落後的農村金融體系的問題。

本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表明,中國農業銀行重組改造是2007年中國銀行改革的一個主要任務。但是,中國農業銀行改革有三大難點:一是如何化解它的沉重包袱,二是化解它的包袱之後如何定位其職能,三是在此基礎上如何讓中國農業銀行能像其它三家國有銀行一樣走向商業化及市場化。對此,公告有些說明,即中國農業銀行未來職能的定位是如何為縣級經濟服務。但是,僅有這點還是不夠的。因為,無論是傳統的理念還是三大國有銀行的重組模式可能並不完全適合於中國農業銀行的重組改革,重新認識已變化了的中國農村經濟,這才是破解中國農村經濟金融體系改革成功的關鍵。

可以說,經過近30年來的改革開放,中國農村經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村地區的經濟增長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分化。一是發達地區農村的城市化;二是部分發達和中部地區的農業產業化;三是大量中西部地區有競爭力的勞動力輸出而保留少量必要勞動力在本鄉本土從事農業;四是貧困地區的傳統農業維持簡單再生產。也就是說,在一個完全分化了的不同農村經濟發展模式下,採取完全同樣的農村金融體制或模式已不適合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需要了。因此,中國農業銀行的改革及職能定位就得根據目前農村經濟現狀採取不同的農村金融發展模式。

根據金融業的基本特點,發展農村金融,已不拘泥於以往如何為農業服務的舊觀念,而是應該重新設計出一種適應農村經濟新發展的金融體系或模式,以及創造出一種適合於改變農村經濟的金融生態。這才是農村金融改革與中國農業銀行重組改革的重點所在。也就是說,中國農業銀行改革重組的重點並不在於如何落實到一個「農」字上,而是要落在如何有利於已經改變了的農村經濟發展上。比如說,重組上市後的中國農業銀行重點應該是利用它的網點優勢,將其業務放在上面所區分的前兩類農村經濟發展上,這兩類經濟早已成了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最為重要及最有發展前途的部分。對於後兩類經濟,則應該重建新的農村金融組織及機構來予以補充。

對於建立農村金融組織,最近銀監會在制度安排上大開方便之門。這是值得鼓勵的事情。而且,央行正在放開對農村金融方面的種種限制。但從金融業特性來看,要想全面發展中國農村金融組織得並不是件易事。

為什麼這樣說?由於金融業本身是一個風險定價行業,以銀行信貸為主導的農村金融,如果缺乏減少或分散風險的產品或工具,那麼要建立起農村金融體系是不容易的。

對農民來說,為什麼不能夠順利地從金融機構融到資金?為什麼農民不能夠用自己的住房作為抵押品到銀行貸款?最為重要的問題就在於農民沒有有價值的抵押品,就在於農村住房沒有城市化,即使農民的住房可以用來抵押,但其商業價值低也無法成為一種有價值的抵押品。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或是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或是讓農民的住房、土地及耕種土地使用權直接落實到每個農民身上。這樣,農民就有了能到銀行進行信貸的有價值的抵押品,農民的融資渠道就容易打通,各類的金融機構也願意向農民貸款了。可以說,給予農民所持有的土地清楚明確的使用權,可能是解決農村金融問題好的辦法。

當然,建立有效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就得加快城市化進程。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創造條件讓大量農民進入城市,減少農村人口所佔整個人口比重;二是利用法律的方式來界定農民土地使用權及土地上的收益權。這樣,無論是農民進城還是進行銀行信貸,就有了最基本的財富起點,就有了可抵押的有價值的物品;三是要確立農民的公民權利,使得他們在自由遷移過程中不受到歧視;四是在上述基礎上創造大量農民進入城市的制度環境與條件。可以說,如果農村金融生態不改變,那麼農村金融市場要得到真正發展是不可能的。

當然,要全面推進現代金融體系制度建設,這次金融工作會議還對央行提高宏觀調控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要求;把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點放在結構優化上;並要求建立有效的機制密切監督投機的外資進出中國,並採取措施遏制這種外國投機資金對中國的金融市場的干擾;完善金融分業監管體制機制,而不急於推進金融混業。

總之,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後,中國金融改革會更為深入的進行,但在金融改革的步伐上會更加穩健,會強調金融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體系的形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