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
北風呼呼吹,人們加厚衣服抵禦著自然界的嚴寒。「金融風暴」肆虐,政府企業眾志成城抗擊著經濟發展的「隆冬」。
作為世界經濟的一部分,我國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面臨著嚴峻挑戰。作為能源大省的山西,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省中小企業局調查表明,我省中小企業正面臨著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性明顯增加、資金嚴重短缺、新興產業受到很大沖擊的「三座大山」。
如何幫助中小企業翻越這 「三座大山」?怎樣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世界性難題?經濟學理論中的「窪地效應定律」可資借鑒。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把「水往低處流」這種自然現象引申為一個新的經濟概念,叫「窪地效應」。從經濟學理論上講,「窪地效應」就是利用比較優勢,創造對各類生產要素更具有吸引力的理想的經濟和社會人文環境,從而形成獨特競爭優勢,吸引外來資源向本地區匯聚、流動,彌補本地資源結構上的缺陷,促進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普遍現象。在任何一個經濟體中,不管在什麼發展階段,總有一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問題和融資困難,這是中小企業不可避免的「成長中的煩惱」。由於中小企業規模小、自有資本少、可供抵押資產少、抗風險能力弱及信用等級偏低等原因,銀行不願冒險放貸,由此生成了「融資難」。中小企業最難的事是融資,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也是融資。一位金融界資深人士將這個問題稱為「一個死結」——中小企業是最需要資金的,但又最不具備融資條件,融不到資就無法發展,發展不了就仍然很難從銀行貸到款。
如何讓中小企業及早擺脫「成長中的煩惱」,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風大浪中,經風雨見世面?晉中市以全方位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為抓手,全力打造「信用高地」,著力培育「金融窪地」,竭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他們達成了這樣的共識:投資發展環境已日益成為決定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流向的主要因素,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會給當地的經濟帶來巨大的商機。他們出台了《關於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意見》,力爭用3年時間建立起維護金融生態環境的長效機制,形成共建、共有、共保、共享的良好金融生態環境。他們把依法清欠、引入股份制銀行、激活民間資本、優化信貸結構作為全方位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主攻點,力求通過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在「中部崛起」中搶佔先機,續寫晉商故里新輝煌。
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政企一心,「抱團取暖」,就能共克時艱,進一步堅定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的信念。要知道,「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聚焦第七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
周正慶:資本市場讓企業更具爆發力
原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周正慶表示,在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背景下,科技創新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服務科技創新,服務中小企業是當前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更有效地根據實體經濟發展的重點。實踐證明,通過資本市場利用金融手段和市場發展機制,可以有效地促進高小技術企業全體的發展,支持其中的優勢企業做強作大。
周正慶表示,資本市場對高新技術企業通過點對點的支持,可以培育一批具有較高創新能力的國際競爭力企業,樹立起產業轉型的標桿,其所顯示出來的持續爆發力會激勵和引領更多的中國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龍頭。
周正慶認為,資本市場還可以發揮以點帶面的效應,因為能夠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畢竟是少數,但它們的上市效應可以帶動風險投資,以及專門針對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的銀行信貸工具創新等各種金融支持手段的發展,也可以激發全社會的科技創新、科技創業的熱情,從而有效地推動生產方式和經濟結構的調整。
周正慶同時認為,盡管金融主管部門已經採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但增加資金供給總量對中小企業來說還是不夠的,除了資本市場,還要想辦法把增加的資金真正落實給中小企業,因此要想方設法調動眾多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周正慶建議,要真正落實支持中小企業,必須從深化改革、轉變觀念,從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真正解決問題,抓緊修訂那些不利於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規章制度,制定出鼓勵向中小企業增加貸款的新的規定、新的考核標准、新的獎勵辦法,真正調動起大家支持中小企業的積極性。
周道炯:當前推出創業板是適時的
前中國證監會主席,PECC中國金融委員會主席周道炯認為,當前推出創業板是適時的,對於支持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穩定和發展有重要意義,也是落實中央、國務院出台重大措施的體現。至於股指期貨也不要「因噎廢食」,應選擇時機推出,它對於穩定資本市場和防範風險是有一定作用的。
此外,周道炯認為,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後,促使人們更加深入地思考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問題。現在人們對虛擬經濟的消極作用談得比較多。對這個問題要全面地看,就中國而言,既要充分地認識到虛擬經濟存在的風險,又要更多地研究在中國發展虛擬經濟的積極作用,使它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陳耀先:「4萬億」可能加重中小企業融資難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甚至越討論越難。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董事長陳耀先認為,應該在市場找到一個突破口,否則將來採取什麼辦法都沒用,指望放鬆銀根,希望銀行增加短期投資,也未必能解決。他解釋,目前中央銀行負債資產業務,所有金融機構存款里大概58%—60%放到中長期貸款裡面,大企業、中企業資金也發生了困難,這時中小企業更拿不到錢。
陳耀先認為,國家的4萬億元投資對中小企業來說有可能會造成進一步的融資難。4萬億元投資拉動以後,就是啟動投資,增加出口,這樣可能成效就來得快,雖然能為GDP創造數據,還是解決不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因此有可能投資拉動起來以後,能源、原材料、電力,包括貨幣都會緊張起來,進一步使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
陳耀先總結,在金融危機面前,中國還是要抓住機會,利用市場的手段,大力開展資金融資,解決好企業增長、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這是抗擊金融海嘯的最好對策。
屠光紹:努力為中小企業融資搭好橋
目前,中小企業融資的意願和呼聲非常高,金融業想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心情也比較迫切。但是,為什麼金融和中小企業的對接還不盡如人意,中小企業融資多年來還是那麼困難?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認為,這裡面涉及到怎樣在金融市場、金融業服務和中小企業之間能夠更好地搭起橋來,使融資之車在這座橋上能夠暢通地運行,因此,必須在兩者之間搭好四座橋。
首先是信貸支持的橋。其次是搭好股權投資的橋。三是搭好債券融資的橋。第四是股票融資的橋。屠光紹認為,股票融資對於整個融資體系的建設,起著一個基礎性的支撐作用,因此要在已有的基礎上加快建設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上市,首先有利於中小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同時又增加資本金的支持,它又會帶動信貸的進一步擴大,帶動股權投資,使私募股權投資和VC有了更好的退出渠道。因此,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建設,會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的基礎和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許宗衡:資本市場為中小企業注入活力
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在論壇上致辭時表示,在金融海嘯沖擊全球,國內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背景下,舉行「第七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這對於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中國經濟能否在這場危機中化危機為機遇,繼續保持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進一步拓寬和暢通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
許宗衡介紹,2008年以來,在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深圳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1—9月全市生產總值達到5611.76億元,同比增長11.5%,經濟增長呈現卓越回升的態勢。預計全年增長12%左右,這是因為深圳經濟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較早地推動了產業轉型,成長起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深圳經過多年的努力,形成了針對中小創新型企業的金融創新支持體系,即以資本市場為核心和紐帶,以此帶動相關的創投、天使投資、並購、信用擔保、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等金融工具和手段創新,形成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不同階段需要的科技創新投融資服務體系。
陳東征:辯證認識資本市場的作用
在目前發生的金融危機中,資本市場對虛擬經濟在缺失有效監管狀態下,巨大的杠桿作用產生了毀滅性的效應,並迅速波及到實體經濟,使得一些人對資本市場「談虎色變」。陳東征認為,資本市場本來就是一把威力巨大的「雙刃劍」,我們在親身體會到金融危機巨大破壞力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有效的監管條件下,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陳東征表示,中國的上市公司和上市機構的整體狀況是好的,中國完全有條件和能力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在整個體系中的作用,為中國的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高成長的創業企業,創造出更好的生存、成長和發展的環境。
陳東征認為,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再一次印證了資本市場風險位居各類風險市場之首,因此穩定是當前資本市場的首要任務,但是如何實現資本市場的穩定,是對政府和監管機構智慧和能力的考量。資本市場可承受風險的不斷釋放恰恰是我國金融體系整體安全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不能希望在控制所有風險之後再推進資本市場的發展,而是應該在發展進程中不斷完善風險控制機制。
厲以寧:成立專門調節基金 收購優質公司股票
著名經濟學家、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厲以寧呼籲,要鼓勵優質的企業和投資者向那些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參股投資,銀監會可以根據當前的形勢,放寬那些對風險可控的、准備向中小企業投資的企業的長期限制。為了發展資本市場,政府可以借鑒1997年香港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成立專門的調節基金,擇機收購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並且在收購之後三年內不轉讓。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政府的訂貨應該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應當排斥中小企業。此外,創業板也應當擇機推出,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型的企業上市,但一定要防止利用創業板進行投機活動。
資本市場在幫助中小企業發展時,應著力在幫助中小企業做精、做強、做穩、做大。厲以寧認為,目前國家增加基本建設的投資是重要的,但同時也要牢記兩點:一是基本建設的投資有利於長期的發展,但在短期內對擴大內需的效果不明顯,因為必須通過支付工人工資才能體現;二是應該考慮從幾萬億元的投資當中拿出一部分,作為政府投資直接注入到效益好的企業中去。
劉紀鵬:危機面前抓住機遇啟動內需
當前的危機對我們來說是危機還是機遇?不同的結論有不同的對策,不同的對策會導致不同的結果。著名經濟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認為,美國的危機是中國千載難逢的機遇,而不能總把問題歸咎於美國次貸危機,應該反其道而行之,升級中國製造業和擴大內需。
劉紀鵬認為,如何擴大內需,不僅要考慮到基礎設施,更重要是啟動民間資本。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應該形成財政投資搭台、民間投資唱戲的框架,以小博大。民間資金啟動非常關鍵,因為它不僅解決資金來源,更重要的是民間投資有效了,才能調整中國的製造業產業結構,才能使資金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他給出了金融發展的兩條建議:
一是必須把銀行放開。要解決此次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要打破銀行組織體系的壟斷。各地的商業銀行對當地中小企業很了解,了解他們的風險,如果銀行體系放開,他們很願意啟動資金。劉紀鵬透露,最近已寫了一個報告,建議第一批應該在民間搞500家股東銀行。
二是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現在是推出新三板和場外交易市場的大好時機,因為這個市場目前暫時沒有很多的融資。在這種背景下,要把新三板納入監管體系之內,在深交所的技術支撐和證監會的統一監管下,創業板也就可以適時推出。(庄少文 肖林秀)
『貳』 金融危機對中小企業戰略影響
1.中小企業一般都是處於上升期的企業,無論從抗風險能力,資本實力,市場認可度等方面無法與大型國企相比較.
2.中小企業本質上將還屬於創業企業,創業企業本身的特點就是風險很高.不進則退.因此主觀上講在獲得銀行貸款支持額度和信譽額度方面要比大中型企業少的多.金融危機一來,銀行在對於貸款的發放和審核方面更加趨於謹慎.畢竟美國就是一個例子,銀行要考慮企業的財務狀況,是否有償債能力,貸款能否連本帶息到期收回等一系列問題.對於資本不是很雄厚,企業產品競爭力不強,競爭對手較多的行業密集型中小企業的貸款也更加緊縮.由此,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會更加突出.
機遇與風險是並存的.本次金融危機也為我國的中小企業實現產業整合,產業升級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企業應該選擇如下策略以走出困境:
1.要有前瞻性,即:目光看遠一點兒,行業規劃更加科學一點!選擇競爭對手少,前景看好,科技含量高,行業周期性長的行業.秉持產品附加值高,質量好的產品和理念來發展市場,擴大市場份額,避免低價惡性競爭等不正當行業競爭,實現規范的市場競爭和良性循環!盡早實現產業升級和換代更新!
2.應該加強中小企業的自身管理和完善,即:人性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管理多一點兒;企業的財務科學管理多一點兒;企業的人事制度化管理多一點;使企業上下的職工積極性多一點;風險管理機制更加科學一點兒!
3.加強企業品牌和企業文化的建設,這個品牌建設是全面的,不是只是針對國內,同時也應該針對國際市場!
總之,中小企業之路任重而道遠!
『叄』 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應如何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呵呵,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型企業一般具有產業鏈條長、上下游關聯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大的特點,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必須促進大型企業健康發展,在調整發展戰略、完善體制機制、增強創新能力、加強風險防控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對策之一:根據自身特點調整發展戰略
企業發展戰略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方向性和長遠性的特徵,因而對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做大做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企業應當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戰略,並根據自身特點調整發展戰略。
企業發展戰略是指圍繞企業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確立的願景目標以及為實現既定目標而選擇的發展方向、發展模式、競爭策略等。缺乏明確和清晰戰略的企業,不可能有高效的戰略管理,不可能有持續的競爭優勢,也不可能成長為卓越的大企業。從國內外一些大企業在實施發展戰略方面的做法看,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企業實施發展戰略時至少有3點要把握好。
一是要重新審視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是市場定位。企業要實現持續發展,就必須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修正自己的發展戰略,重新確定市場定位,並相應進行資源配置。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重大且深遠,市場競爭格局勢必會發生重大變化。面對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大企業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戰略,認真評估企業外部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分析企業應對危機的前景和對策,並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修正企業的發展戰略。如果是所處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並且自身具有相當競爭優勢的企業,可以採取收縮戰線、壓縮產量的戰略,以渡過難關,再謀發展;如果是所處行業嚴重不景氣並且自身已不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要審時度勢,必要時應及時實施戰略調整,重新確立企業的市場定位。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使韓國的三星集團深受重創,公司負債達170多億美元,裁員達30%,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在這個生死攸關的時刻,三星集團果斷調整發展戰略,從大規模OEM製造業務及時轉向以電子、金融及服務業為其核心業務,經營核心轉向以自有品牌、數字技術為主,最終獲得重生,成長為引導信息時代的「數字企業」。
二是要不斷提高主業的競爭能力。主業是企業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是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和企業生存的基礎。世界500強的發展,其主業都很清晰,並且大多集中在有限的幾個主業,採用專業化的戰略參與市場競爭。當然,在強調企業要突出主業並不斷提高主業競爭能力的同時,並不排斥適度多元化。對大企業來說,適度多元化經營,有利於擴大企業規模,分散經營風險等。企業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會遇到是突出主業還是多元化的戰略選擇問題。作為企業的立身之本,大企業應集中有限資源做優做強做大現有的主業,不斷鞏固和提高主業的競爭優勢。對認準的主業要鍥而不舍,不要輕易放棄。在集中資源發展主業的基礎之上,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一些與主業及其核心能力聯系密切的業務作為新的發展板塊,通過不同業務之間共享已有的技術、品牌、設備、人才和管理經驗等資源,依託現有主業形成的優勢地位和核心能力,以較低的成本和風險盡快建立起新業務的競爭優勢。世界上許多優秀企業在選擇業務經營領域時,基本上都是在確立了主業的競爭優勢之後,以原有主業為基礎開始選擇多元化戰略,進入相關多元的業務領域。美國蘋果公司在成長過程中,就是利用蘋果電腦作為共同的「中樞系統」,開發出一系列關聯性高的產品,都取得了成功。從我國的情況看,一些企業為了迅速擴大規模或為了謀取高額利潤,熱衷於多元化戰略,盲目進入一些本身並不熟悉或沒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和領域,並且多元業務之間缺乏關聯性,結果大多並不成功,甚至因此深陷困境。對已經進入多元業務並且處境較為困難的企業,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要主動剝離不具競爭力的業務,主動剝離與主業無關的業務板塊,把有限資源集中於最有競爭力的業務,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主業的競爭力。
三是要慎重實施兼並收購。企業規模是企業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方面。企業要做大,一般會面臨是依靠自我積累滾動發展還是兼並收購的戰略選擇問題。從國內外的經驗看,兼並收購是一把雙刃劍,成功的兼並收購有利於企業壯大實力,不成功的兼並收購則會成為企業的沉重包袱,甚至會拖垮企業。大企業在實施並購重組時,一定要著眼於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考慮到企業自身的承受能力和整合能力。近幾年,我國不少大企業發展較快,積累了相當的實力,也增強了做大的信心,同時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也給許多企業提供了兼並收購的良機,企業既要抓住機遇,充分用好機遇,利用兼並收購成本較低的有利時機爭取實現跨越式發展,又要保持清醒,切不可脫離企業的能力為一味擴張而兼並,為單純做大而收購,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
對策之二:提高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效性
國際金融危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如政府監管嚴重缺位,大企業公司治理和激勵約束存在制度缺陷等。大企業應從中吸取教訓,加快形成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
健全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和核心。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的實質,從微觀層面分析也可以說是一場金融企業的公司治理危機。大企業應從中吸取教訓,加快形成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
一是要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國際經驗表明,到目前為止,公司制是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大型企業普遍採用公司制的形式。適合建立股份制的企業則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產權多元化,符合條件的到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分析世界500強的企業,基本都是職業經理人管理的上市公司。世界級大企業之所以大多採用股份制的資本組織形式,是因為股份制有利於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使企業的組織形式與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相適應;有利於把分散的社會資本集中起來,迅速擴大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規模;有利於分散投資風險,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營效率;有利於企業資本的流轉,在更大范圍進入資本回報更高的行業和領域。
二是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是用以處理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而產生的委託代理關系的制度安排,是公司制度發揮作用的基礎。大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規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做到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我國大企業應分析公司治理的發展趨勢,借鑒國外企業的普遍做法,積極引入外部董事或獨立董事制度,優化董事會結構,充分發揮外部董事、獨立董事的作用,規范董事會運作,提高董事會科學決策和內部監督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不斷提高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效性。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僅僅建立公司治理結構的框架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效性。事實說明,再好的企業制度安排,如果缺乏政府的有效監管,都會導致制度失效。總結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刻教訓,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企業的監管時刻不能放鬆,並且要形成有效的政府監管體制;另一方面企業要實現持續發展,必須不斷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治理結構的有效性。
對策之三:全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使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發生了根本變化,創新能力已成為決定企業持續競爭能力的主要因素。企業只有把資源優勢和勞動力成本優勢與創新能力相結合,才能真正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國一些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和傳統技術企業受到的沖擊較大,同時,一些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則顯示出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事實再次說明,創新是企業興旺發達的生命源泉和不竭動力。
通常認為,企業自主創新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3種類型。技術創新是企業形成核心競爭能力和獨特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具有特殊作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企業必須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加快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和新產品,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上世紀70年代日本汽車企業抓住石油危機對小型節能車的迫切需求,迅速組織開發出可節油25%—30%的新車型,成功佔領全球市場,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期。加快技術創新必須擁有足夠的技術創新能力,包括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近年來,我國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從總體來看,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與發展規模依然不相適應,大量關鍵和核心技術要依賴進口,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我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此,企業必須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擺在突出和核心位置。但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僅有技術創新能力是不夠的,還必須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管理創新為保障,以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推動和促進技術創新,加快建立創新型企業,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企業自主創新的體系和長效機制。企業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核心戰略,納入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之中。要健全有利於自主創新的用人機制,完善人才的選聘和評價機制;要建立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完善薪酬分配製度,加快建立以保護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激勵制度。要構建權責清晰、運轉有效的企業創新管理體系,明確企業內部各層次之間的創新職責和分工,整合各類創新資源,不斷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
二是要持續加大研究開發投入。企業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提高研發經費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並且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三是要培養和造就敢於創新並善於創新的人才隊伍。要善於發現創新人才,使敢於創新並善於創新的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要制定長期有效的培養規劃,加快培養高水平的創新人才,積極吸引海外高層次的創新人才。要加強人才的培訓和教育,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和能力,為創建創新型企業培養結構合理、素質良好的各類人才。
四是要加強自主創新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研究開發機構,構建企業自主創新的基地和平台。要提高自主創新所需的裝備水平,建立健全信息網路。
五是要大力營造創新文化。要通過創新文化的建設,培養創新精神,激發創新熱情,使自主創新成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為,形成員工人人參與創新、關心創新、保護創新、支持創新的文化氛圍。要大力宣傳獻身創新並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提倡勇於創新、寬容失敗、敢為人先的精神,努力營造敢於突破、和諧包容的創新環境。
對策之四:優化結構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在帶來嚴重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調整機遇,企業要變被動為主動,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結構調整,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有效克服危機沖擊,繼續保持較快發展。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企業發展整體上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單純依靠低成本進行競爭的經營模式正在喪失傳統優勢,大量生產低附加值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正在失去市場生存空間,我國企業迫切需要加快產業結構和技術升級的步伐。面對嚴峻的生存發展環境,企業必須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通過結構調整贏得新的競爭優勢。
一是要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要根據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現有的產品結構,開發市場需要、盈利能力強的產品,淘汰那些沒有銷路、經濟效益差的產品。差異化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一種重要戰略。所謂差異化戰略,是指企業提供區別於競爭對手並在行業內具有獨特性產品的一種戰略。差異化戰略的核心是以產品的特色贏得競爭優勢,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在行業內獨樹一幟,從而贏得用戶,贏得市場,取得高於競爭對手的收益,用產品或服務的優越性來鎖定顧客群。目前,我國有些企業的競爭手段趨同,最常見的就是價格戰和產品同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當根據企業的核心能力和市場變化進行戰略定位,推行差異化戰略,避開戰略趨同和惡性競爭,使自己在市場中能有獨立的發展思路,減少短期環境變化對企業戰略的影響,進而保持和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
二是要調整產業結構,完善企業的價值鏈和產業鏈。產業升級換代是企業贏得新的競爭優勢和獲得更多盈利的重要措施,也是企業應對危機和渡過難關的重要對策。美國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前後的11年裡,杜邦公司投入2200萬美元和230名科技人員,致力於合成纖維開發,於1938年研製成功世界第一種合成纖維尼龍,從此奠定了全球合成纖維工業的基礎及杜邦公司在行業及全球的地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適時調整產業結構。要調整投資結構,對建設周期長、見效慢的長線項目,須審慎決策,把有限的資金用到重點項目建設上,聚焦主業發展,保持適當的投資規模。要圍繞主業延長產業鏈和價值鏈,使產業結構更趨完善合理,獲取產業鏈前後端和價值鏈高端收益分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按照市場原則,加快推進強強聯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種形式的並購重組,促進產業的集中化、大型化,有條件的要逐步由國內大企業向跨國公司進而向全球企業轉型,提高在全球范圍配置資源的能力,增強抵禦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要與相關產業的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和戰略聯盟關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要圍繞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提高裝備水平。要努力突破產業核心關鍵技術,開發高附加價值、低資源消耗、高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的產品,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盡快佔領產業技術前沿和市場,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三是要調整組織結構,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機構臃腫僵化,市場反應遲緩,成為不少大企業的通病。從我國大企業的狀況看,有的企業存在著管理層次多、管理鏈條長的問題,這種狀況不及時改變,勢必會降低企業的管理效率,影響企業的競爭力。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不斷優化組織結構。要明確集團總部與子公司之間的管理關系和權力分配,理順各職能部門的責權劃分和協調關系;要壓縮管理層級,縮短管理鏈條;要理順管理流程,做到崗位職責清晰,程序科學合理。
對策之五:強化管理健全防範風險的機制
建立適合企業特點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有助於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國大企業要真正在國際競爭中勝出,就要不斷加強質量管理、成本管理、財務管理和風險管理,提高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水平。
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建立適合企業特點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有助於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能夠在強手如林的世界汽車廠商中崛起、發展、壯大,躋身世界汽車巨頭行列,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豐田公司的生產方式。這種科學的精益生產方式,其核心的一點就是不斷改進管理,不斷挖掘管理潛力,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競爭力。我國大企業要真正在國際競爭中勝出,一方面應不斷擴大和開拓市場,另一方面應不斷加強和改進管理。當前要著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質量管理,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水平。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關系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質量也是行業的生命,關系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如果企業見利忘義,急功近利,忽視和不注重產品質量,不管企業有多久的歷史,不管企業發展到多大規模,必定會被消費者拋棄。要牢固樹立質量就是企業生命的意識,建立健全質量控制體系。要以對人民、對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把質量關,堅決杜絕不合格產品。
二是加強成本管理,提升控製成本的能力。價格競爭是企業最常用的一種競爭策略。在質量、服務等大體相同的情況下,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就成為決定企業勝敗的重要因素。而價格競爭的背後主要是成本的競爭。近年來,我國企業的綜合成本增加較快,許多企業的市場空間和獲利空間受到很大擠壓,不少既無技術又無品牌、主要依靠勞動力低成本競爭獲得出口訂單的加工製造型企業陷於生存危機。應該看到,相對發達國家而言,今後一段時間我國企業的綜合生產經營成本仍然具有一定優勢,但這種優勢會越來越小。因此,一方面我國企業要盡可能利用好低成本的相對優勢;並將這種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要轉變發展模式,增強控製成本的能力,更多地通過體制創新、技術進步、優化結構、加強管理等途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獲取新的競爭優勢。
三是加強財務管理,防範資金鏈條斷裂。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尤其要注意現金流的管理,因為決定企業生存的是現金流量。我國有些企業在經濟快速發展時,盲目擴大規模,高額負債經營,遇到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的資金普遍較為緊張,很容易出現現金流斷裂的問題。大企業都應從中吸取教訓,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和現金流管理。要盡可能實行財務和資金的集中管理,加強財務管理的信息系統建設,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對所屬各級子企業財務的實時監控和管理。要實行穩健的財務戰略,保持必要的現金流量,嚴格控制大額資金的流向,合理確定資產負債結構。要建立財務危機的預警、監測和應對系統,有效防範和化解財務危機。
四是加強風險管理,增強應對各類風險的能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或突發事件,也可能來自內部決策失誤或管理失控等。從我國許多企業的情況看,內部風險很多來自亂決策、亂投資、亂擔保。企業應切實加強企業內控制度的建設,完善防範和應對可能發生的各類風險。要規范和完善投資決策程序,防止隨意決策和個人專斷。要加強企業投資全過程的監管,落實投資項目責任制。要加強高風險業務管理,審慎運用金融及其衍生品工具。
對策之六: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員工素質
堅定信心是應對當前世界經濟動盪和國際金融危機的有力武器。具有強烈進取心和高度責任感的企業家,不僅要樹立戰勝困難的必勝信心,還要振奮士氣,帶領全體員工頑強拼搏,共渡難關。
企業文化是指為企業廣大員工普遍接受和遵循的價值理念、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和精神支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企業持續發展,都要求企業把加強文化建設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
危機和艱難不僅考驗企業家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更考驗企業家的意志和品質。危機時刻和挑戰面前,企業家的信心尤為重要。具有強烈進取心和高度責任感的企業家,要有戰勝困難的必勝信心和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凝聚人心,振奮士氣,帶領全體員工頑強拼搏,共渡難關。
對企業而言,誠信不僅是提升商譽和樹立品牌形象的必備條件,也是企業取得競爭優勢和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因素。誠信是企業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的基礎和重要保證。一個具有良好社會形象的企業,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加消費者的認可程度,提升無形資產的價值,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只有誠實守信,注重聲譽,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才能使企業的持續發展成為有源之水。
企業競爭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員工隊伍素質的高低。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應對當前危機和實現企業未來發展都要靠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而企業文化建設則是打造高素質員工隊伍的基礎和保證。為此,企業要切實加強文化建設,努力通過文化建設使企業的價值理念、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為全體員工所認同、所接受,成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為,不斷增強員工的敬業精神,激發員工的創業激情,為企業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隊伍基礎和人才保證。
『肆』 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何
[摘要] 當今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對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波浪中,全面准確地認識中小企業生存及發展的必要性,正確分析它們所面臨的生存困境和壓力,並根據目前國際國內的經濟環境變化,提出我國中小企業能夠成功轉型以及生存發展的相關措施,是迫在眉睫的課題。(中經評論·北京)眾所周知,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導致了世界范圍內的經濟衰退,這給依靠出口、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方式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有目共睹的負面影響,也給我國經濟能否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出了新的難題;更使我國中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由於中小企業是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重新認識中小企業生存的必要性,關注它的生存發展所面臨的眾多困境,探索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良策,對於加速我國現代化發展歷程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全面認識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性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在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作為新生事物的中小企業也在一步步發展壯大,對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立下汗馬功勞。據介紹,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相當程度上是依賴中小企業的崛起。目前,中小企業已有4200多萬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其中,經工商部門注冊的有460多萬戶,其餘的為3800多萬戶個體經營。這些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增長最活躍的環節,是全球化時代商品生產與流通的主要供應商,它們所創造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出口總額、繳納稅收分別佔全國的60%、68.3%和50.2%,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已佔全國就業總數的75%左右,這對緩解我國當前非常緊張的就業局面,無疑是一則讓人寬心的信息。另外,由於經濟發展格局的形成,我國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小城市、縣級或縣級以下的廣大地區,並且中小企業賺取的利潤更多地被就業者享有,從而有助於消除收入分配的差距,提高整個社會的消費能力,成為擴大內需的真正源動力;相對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會震盪小、新機制引入快等等,證明我國中小企業的強大生命力及影響力。然而,在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的中小企業,如今卻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
二、多種因素導致中小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
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眾多中小企業面臨著生死抉擇?應從國際、國內兩大環境的影響來歸納總結。
(一)從國際環境看
第一,世界經濟發展放緩,外需環境惡化。2007年以來,次貸危機擠壓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增加了很多不良資產,進一步降低了美國、歐洲投資者以及日本市場對於消費的需求,從而影響了發達國家對於我國多種消費產品的需求,致使我國以外貿出口為主要經營業務的中小企業訂單大量減少,生產陷入困境。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的統計顯示:2008年上半年,全國有近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倒閉的中小企業大都集中在東南沿海的外向型中小企業。曾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代表的紡織中小企業倒閉一萬家,2/3的紡織業面臨重整。過去西方聖誕節所需的聖誕樹,10棵中有8棵生產在中國廣東,而2008年的聖誕樹生產企業所接訂單甚少,無奈只能嘗試將部分產品轉為內需,否則,將會導致更大的人、財、物的浪費。第二,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在美元貶值的趨勢下出口產品的利潤被侵蝕了,因為80%以上的企業都是用美元來結算的,紡織及服裝業受影響最大。主要原因是由於這些中小企業長期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和產品買賣的低價格來佔領市場,利潤空間十分微薄。人民幣繼續升值,必然使技術含量低、管理水平跟不上、生產成本高而效益低的企業失去市場價格競爭的優勢,最終被淘汰出局。例如,服裝生產企業2008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長1.8%,玩具業增長3.7%,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21.2%和16.3%。第三,出口退稅政策對中小企業不利。2006年以來,為了減緩經常收支順差過大壓力,抑制「兩高一資」型產品出口增長勢頭過快,國家多次調整加工貿易和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退稅率降低,使很多靠出口為主的中小企業持觀望態度。雖然出口企業可通過提高出口產品價格來抵消退稅率下調帶來的沖擊,但過多市場價格的上漲使企業最終失去有效競爭力。
(二)從國內環境看
第一,自身素質受限,生存前景暗淡。依賴出口和投資經濟模式雖然創造了大量的中小企業,但是整個生存發展過程存在著嚴峻的結構性缺陷,使技術密集型及資本密集型企業產業升級遠遠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與地區。我國企業產品模仿能力強,創新能力差,所以造成中小企業生存危機的根本性原因是過去幾年經濟的高速增長,卻使大多數中小企業處於產業鏈條的低端,缺乏人才,缺乏品牌。拿家喻戶曉的珠三角來講,超過70%的企業靠「低成本,低利潤」的生產模式生存與發展,利潤空間僅在5%~10%之間。盡管,它初步成為全球性消費商品製造基地,但其品牌的知名度在國際市場聲譽不高。第二,資金普遍短缺,經營難以為繼。融資困難一直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瓶頸」之一。長期以來,多種錯誤意識導致中小企業的資金借貸一直受到忽視和壓抑,甚至在某些經濟發展較快的沿海省份,銀行曾經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上浮30%~40%,高的達80%。2008年上半年,面對通膨壓力,國家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後,銀行放貸規模壓縮,而信貸又優先報大戶、報重點,結果中小企業只能望貸興嘆。盡管國家劃出了中小企業融資板塊,可由於中小企業股權缺少規范、方便的流通途徑和交易市場。因此,從根本上講,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所需的資金問題仍未得到支持性的解決。第三,生產要素成本上漲,企業財力難以承受。2008年因用工成本、出口成本、生產資料成本和節能減排成本的逐漸增加,導致很多中小企業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例如,珠三角地區,2004年最低用工工資是470元,2005年是530元,2006年調到690元,2008年達770元。連年的"跳級"沒給企業喘息的機會,伴隨環保成本、土地資源使用成本的走高,企業生產產品市場價格卻因國內外需求量的減少而一壓再壓,最終結果必然使中小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
三、應對危機、化解生存發展壓力的幾點建議
我國中小企業如何正確認識金融危機的沖擊及後果,採取有效應對措施,在降低風險、減少損失的前提下,謀求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已成為迫在眉睫的課題。
(一)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很重要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活力和源泉所在,幫助中小企業應對當前嚴峻的生存形勢,政府責無旁貸。
1、幫助中小企業化解資金短缺的困境。首先,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是弱勢群體,抗風險能力差、底子薄。因此,增加中小企業貸款額度,適度降低貸款利率,設立和增加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充分運用稅收減免政策是化解中小企業資金缺失的第一步;其次,人民幣匯率及出口退稅率要「軟著陸」。人民幣匯率保持相對穩定,承接外商訂單在合同中加上保值條款,出口退稅率要細分行業,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再次,在貨幣政策方面應減少中長期貸款,增加短期流動性貸款,減少對高耗能、高污染等限制性企業的貸款等。為此,2008年中央財政除將安排專項資金35.2億元扶持中小企業外,還將安排2億元支持其信用擔保業務。另外,為減輕中小企業資金負擔,中央財政在新企業所得稅中規定小型及微利企業按20%稅率徵收,提出紡織業等企業的出口退稅率。這些做法對於受金融危機沖擊而資金短缺的中小企業真正是雪中送炭。
2、繼續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勞動力供過於求的實事,決定了我國在很長時間內要應對巨大的就業壓力,而勞動密集型企業是吸納就業群體的主要渠道。所以,政府部門除了加大對該類型企業發放更多的小額貸款外,還應充分利用我國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繼續扶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在政策上適時、適度、適量地將生產要素成本高的東南沿海企業向成本相對較低的中西部轉移,並在轉移過程中,糾正勞動密集型產業只能是低水平產業的傳統認識,注重用高新技術推動中小企業向民族及特色產業發展,堅決依法杜絕高耗能、高污染的相關產業在中西部地區重現。
(二)強化內功、提高競爭實力是關鍵
面對金融危機下的生存挑戰,中小企業當務之急是轉變思想、重新定位,充分認識當前面臨的困難是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必然出現的「陣痛」,也是轉型升級所帶來的「倒逼」壓力,企業需要化被動為主動,借宏觀調控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機遇,練好內功,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
第一,中小企業要打破人才缺乏的瓶頸。利用國家所給資金的扶持,逐步完善企業培訓體系,提高員工心理素質與文化素質,幫助企業共渡難關和成功轉型。比如,聘請優秀教師到企業授課,鼓勵核心人才在職學習,再將所學知識傳授給企業職工。這些方式花費不多,效果不可低估;中小企業的領導者,更應善於在實踐中發現人才,並大膽起用及放權,給人才更多自由施展的空間。如果誰先做到了這一點,誰就抓住了機會,就容易沖出困境。
第二,走特色產品生產之路,實施品牌化經營戰略。長久以來,眾多中小企業的生產發展缺乏品牌意識,只能靠貼牌生產賺取廉價的手工費,而且很多企業之間為了爭奪市場訂單而惡性競爭、競相讓價,最終損害了自身利益。那麼金融危機下的中小企業誰能生存?關鍵問題是企業要有自己的品牌,靠自身產品的特色吸引海內外消費者,而且品牌是企業走出困境、走向強大的必由之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消費者需求層次的不斷提高,注重品牌、追求品牌、增加名牌消費的現象日益明顯,因此企業推行品牌戰略不僅有利於擴大市場佔有率,而且能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我國中小企業要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也只有實施品牌戰略,才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雀巢、金利來、美孚石油這些人人皆知而讓今天中小企業望而卻步的世界品牌,都是從小企業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第三,實行專業化生產,勇於技術創新。品牌化經營戰略要求得長久發展,都離不開技術創新,中小企業要捨得花本錢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運用到生產經營過程,專攻一門技術或一種新產品。因為,專業化生產有利於節約投資、有利於技術進步、有利於產品質量的提高、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所以,不搞大而全,但求精與專,力爭產品的專業化、精尖化,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爭取成為「小池塘」里的大魚。例如,山東向春豆奶企業的做法就是如此。
(三)適應國內外環境變化是生存與發展的條件
有人說企業難做,難以上台階;經濟環境惡化,生存更難辦!在逆境面前,企業是在市場縫隙和邊緣地帶尋覓商機,從而在經濟環境惡化的情況下,確保生存活力。所以,繼續開拓國際市場,利用網路信息,捕捉緊俏商品生產的需要或者設法讓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在金融危機下也樂意掏腰包,那就是在確保工藝、質量的前提下,使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的工藝產品能成為消費市場的一大亮點;現在有很多學者專家提出了「外需不足內需來補」的良策,一些出口受阻的中小企業根據自身的優勢特點重新進行市場定位,結合我國廣大農村市場的消費習慣,生產吸引消費者眼球又使他們的消費能力能夠承受的服裝、家電等生活必需品,做到用戶需要什麼生產什麼,爭取生存與發展的主動權;另外,一些中小企業按目前市場需求在產業鏈中重新分工,成為大型企業外包廠或配套廠,這是很多國家的中小企業在動盪國際市場競爭中,繼續生存與發展所走的必由之路。
『伍』 為何中小企業融資如此困難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有機活力成分,但長期以來,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使中小企業內發展困境重重。日前容,中國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發布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變革與金融科技前沿發展(白皮書)》(簡稱「白皮書」)指出,金融科技以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以及生物識別等科技為切入點,將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視野。
因此,白皮書認為,中小企業迫切需要個性化金融產品、更靈活化的金融服務手段、綜合化金融服務與便捷化金融服務程序以緩解金融服務困境。來源:央廣網
『陸』 擺脫金融危機――中小企業如何走出融資難的困境
中小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向來不容小覷,是國家經濟的柱石。中小企業在調整經濟結構,推進改革開放,建立市場體制,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中小企業的作用與其在金融環境中的地位並不成正比,融資難己經成為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痛疾,盡管多年來國家為了改善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在各方面都做出了較大的努力,但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並沒有從根本上得以改善。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問題及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解決的對策建議。首先結合現實經濟環境闡述中小企業融資目前的現狀和問題;其次分析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外部因素和企業內部因素,主要表現在法律體系、擔保體系、融資體系不健全、企業信息不透明等方面。最後,提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對策建議。對策建議包括: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擔保體系;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等。 總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建立一個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金融組織架構、金融支持政策體系和法律制度安排,使各種金融機構與政府、企業之間能夠形成良性的互動與融合,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提高金融資源的使用效率,使我國的中小企業能夠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柒』 我的畢業論文題是「中小企業融資決策」,老師們認為這太大太空洞,求高手指點,如何縮小范圍,如何不空洞
如果說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家經濟的中流砥柱,那麼,中小企業就是國家經濟的基石。改革開放30餘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現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力量。在發展的過程中,中小企業也遇到和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和問題,在這些困難和問題當中,制約中小企業發展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融資難,而融資難的關鍵是貸款擔保。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小企業更是首當其沖。2008年中央財政追加安排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務補助資金10億元,並為之制定了相關的跟進措施。為了進一步了解中央財政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情況,記者專訪了財政部副部長丁學東。
記者:中小企業是國家經濟的基石,也是擴大就業的主渠道,但在與大企業的競爭中,又屬於弱勢群體,容易遭受市場風險的沖擊。請您介紹一下中央財政支持中小企業的一些政策。
丁學東:好的。大家都知道,中小企業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加財政收入、擴大社會就業以及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在經濟生活和社會進步方面的貢獻將更加突出。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近年來,中央財政依據《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先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安排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積極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市場開拓、擴大就業和自主品牌建設,改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環境;二是實施面向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中小企業稅收負擔;三是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鼓勵信用擔保機構、創業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努力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四是制定有關財務會計制度,規范中小企業的財務會計行為,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上述政策的實施,為中小企業化解經營風險、擺脫瓶頸制約、提升綜合素質和增強競爭活力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去年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中央財政及時採取措施,努力緩解中小企業經營壓力。主要包括:一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重點支持信用擔保機構開展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業務,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突出問題;二是多次提高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使涉及相關產品的廣大中小企業得到了實惠;三是及時出台辦法,明確中小企業不良貸款處置辦法,增強金融機構化解不良資產能力,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投放力度;四是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這些措施的成效已在陸續顯現。
記者:融資難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最為突出的問題,而貸款擔保是企業獲得銀行資金的重要環節。據了解,2008年中央財政專門追加安排10億元資金用於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務開展,請問效果如何?
丁學東: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國際性難題。對此,中央財政在認真調查、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於2006年開始,從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專門支出,對信用擔保機構圍繞中小企業開展貸款擔保業務和降低收費標准進行補助。2008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巨大沖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瓶頸,中央財政在年初安排2億元擔保業務補助資金的基礎上,下半年進一步追加安排10億元,資助了330家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
從實施情況看,這項政策對引導、規范和促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和業務開展,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提振了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的信心和勇氣。
一是幫助中小企業提升了信用能力,拓寬了融資渠道。擔保業務補助資金明確要求,享受補助的信用擔保機構必須以中小企業貸款擔保為主業,且所擔保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對上述信用擔保機構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業務,按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對擔保費率低於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30%的業務,再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
在該項政策的激勵和引導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開展業務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據統計,獲得資助的330家機構,2008年共為4.1萬戶中小企業提供了1148億元符合政策要求的貸款擔保業務,其中政策發布後的第四季度達327億元,比前三季度平均業務量增長近20%。同時,保費補貼政策的實施,對引導擔保機構降低收費標准,減輕中小企業財務負擔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帶動了地方政府相關扶持政策的出台,形成了上下聯動的工作局面。中央財政擔保業務補助資金政策顯示出較強的示範效應,去年以來,地方各級財政紛紛進一步加大了對中小企業政策扶持力度。據統計,2008年下半年,安徽、江蘇、廣東等15個省、市省級財政共追加支持中小企業的各項資金約100億元,重點用於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以及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中小企業貸款規模等方面。
地方財政在效仿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政策的基礎上,還因地制宜地探索實施了准備金補助、業績獎勵、風險補償等多種扶持方式。如:江蘇省出台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增資補助辦法,安排2億元補助資金,帶動了93家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新增注冊資本38億元;江西省試行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管理平台的孵化融資模式。與此同時,部分地方財政出資設立了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以發揮其增強信用和分擔風險的功能。
三是調動了社會資本投資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積極性,增強了擔保機構的實力。據有關統計,目前我國各種類型的擔保機構共有6000家左右,其中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約有4000多家,由於開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務具有高風險、低收益的特徵,因此真正有能力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低成本服務的擔保機構為數不多。
為鼓勵具備一定實力、管理規范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開展業務,充分發揮其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方面的積極作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中央財政安排的10億元擔保補助資金明確要求,享受政策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實收資本在1億元以上(東部地區)或5000萬元以上(中西部地區)。受此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擔保機構的積極性高漲,擔保機構注冊資本大幅增加。如:江蘇253戶備案擔保機構的注冊資本比上年增加69.1億元,增長57.7%,其中社會資本增加57.5億元,佔83%。
四是促進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規范管理,提高了抵禦風險的能力。擔保業務補助資金政策明確要求,享受扶持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必須「具有一定規模、管理規范、風險控制能力較強」,放大倍數、代償率、擔保費率以及提取准備金等須符合一定條件,從而引導和促進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規范經營管理,降低經營風險。同時,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明確用於彌補擔保機構的代償損失,充實了擔保機構的風險准備金,促進了風險補償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升了擔保機構的抗風險能力。
記者:百年不遇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對世界金融和財政貨幣體制都帶來了新的挑戰,目前,我國正不斷加快金融體制的創新力度,近期以來,不僅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步伐逐步加快,而且中小銀行的發展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態勢。您如何看待信用擔保與銀行、中小企業之間的關系?
丁學東:從目前情況看,我國資本市場尚不發達,直接融資渠道狹窄,中小企業發展所需資金主要通過銀行貸款獲得。由於中小企業資產規模較小、經營管理能力較弱、資信等級不高,商業銀行出於強化風險控制、降低管理成本等要求,加之缺乏有效的中小企業信貸激勵機制等,更青睞將資金投放於大型企業,致使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的規模十分有限,中小企業融資難與銀行放貸難的問題同時存在。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通過信用保證的方式,為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架起了一座資金融通的橋梁。
一方面,信用擔保有利於銀行控制風險、降低管理成本、擴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規模。管理規范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具有嚴密的風險管理措施,在擔保對象的准入門檻、融資擔保規模的控制、反擔保措施的落實、擔保運作程序等方面,均有明確的管理規程,並在工作中嚴格執行。信用擔保介入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後,將從道德、財務、市場、政策、過程等方面對受保中小企業、企業業主和主要經營者實施全方位的考核和監控,與銀行注重企業財務報表、嚴格考核企業財務風險的信貸管理體系形成優勢互補,提高了對信貸風險的防範水平。同時,信用擔保的參與,增加了風險承擔者,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貸款管理成本,有利於增強銀行貸款的信心,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
另一方面,信用擔保有利於提高中小企業信用等級和融資能力。經營規范、運作專業、社會公信力強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具有較強的風險識別、控制和化解能力,協作銀行對其具有較高的信任度。因此,由上述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將為中小企業貸款起到信用加級的作用。此外,擔保機構除為受保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外,通常發揮其信息量大、綜合素質人才多的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技術、質量、財務、信用等方面的咨詢和指導,有利於促進中小企業增強信用意識、規范管理、開拓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此條件下,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也將大大提高。
可見,信用擔保是中小企業與銀行的一種信用橋梁,不僅有利於銀行擴大放貸規模,實現規模擴張和收益增加,而且有利於中小企業獲得生產經營所必需的資金,實現快速發展。因此,信用擔保是解決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有效途徑。
記者:從您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與銀行和中小企業的合作上存在哪些問題?
丁學東:自1999年試點以來,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從無到有、逐步規范,現已發展成為一個新興行業。但是,從實際情況看,現階段銀保合作、保企合作仍存在諸多問題,信用擔保的作用遠未充分發揮。
一是銀行與擔保機構尚未建立穩定、平等的合作關系,缺乏合理、有效的風險共擔機制及信息互通機制。二是保企合作關系亟待進一步加強,擔保機構的服務質量及中小企業的誠信水平、信息透明度等均有待提高。三是各家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業務仍是如履薄冰、增長緩慢。
令人欣慰的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總體部署,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努力推動下,各家銀行正採取積極措施,著力提升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水平,從履行社會責任、建立和諧社會出發,積極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中央財政將進一步採取措施,完善相關政策,支持三者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利合作關系,以使更多的中小企業獲得支持和幫助。
記者:請問中央財政該如何支持建立這種擔保、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良好的合作機制?
丁學東:擔保、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的協調和配合非常重要,為此,中央財政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三者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
在對擔保機構的政策方面。中央財政將積極研究和完善促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改進和創新支持方式,鼓勵信用擔保機構積極圍繞中小企業開展貸款擔保業務,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促進建立多層次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同時促進完善融資性擔保業務的監督制度,促進融資性擔保業務健康發展。
在對銀行的政策方面。要指導和督促金融機構落實中小企業不良貸款處置政策,規范不良貸款的核銷,促進金融機構及時化解不良資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在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方面。將綜合運用無償資助、貸款貼息、稅收、政策采購等扶持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同時,積極指導中小企業規范財務行為,引導公共服務機構開展中小企業培訓、輔導、技術等方面的服務,提高中小企業綜合素質。
我們相信,在多項政策的統籌運用和協調配合下,信用擔保、銀行、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將更為緊密,信用擔保將獲得更大的施展空間,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將得到更大程度的緩解。
記者: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見底,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更事關「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大局。在這種形勢下,中央是否會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
丁學東:盡管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不斷加深,中小企業還將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的考驗,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變。中央財政將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的總體部署,准確掌握和深入分析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創新支持方式,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概括地講,中央財政將重點從「加大資金扶持、減輕收費負擔、疏通融資渠道、拓寬市場空間」等幾方面入手,努力緩解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中小企業的不利影響,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在資金政策方面,中央財政將繼續發揮引導作用,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突出工作重點,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積極落實《國務院關於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扶持和壯大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繼續推進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試點,努力改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環境。二是圍繞「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及《國務院關於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專業化發展,為大企業提供協作配套產品,帶動社會就業,積極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三是進一步完善相關扶持政策,積極鼓勵具備較強服務能力的公共服務機構服務於廣大中小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為中小企業的創辦設立、經營管理、技術創新、開拓市場等提供公益性、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
在為中小企業減負方面,財政部正會同有關部門全面清理涉及煤炭生產和流通的收費、基金,准備取消各部門、地方違反國家收費和基金管理規定擅自徵收的各類收費、基金、附加、資金等,並對擬保留的收費、基金項目進行規范,對徵收標准過高的將適當予以降低。
與此同時,我們正在研究制定中小企業政府采購政策,以拓寬中小企業市場空間。在這方面,中央財政將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完善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的具體政策措施,鼓勵優先採購中小企業產品。同時,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幫助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並獲得政府采購合同,切實提高中小企業的中標率。
最後,還要回到我們今天采訪的主題:支持和推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具體要研究和完善有關金融扶持政策,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一是進一步完善和創新支持方式,積極促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鼓勵開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務,促進建立多層次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努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擔保行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快完善融資性擔保行業監管體系,提高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比重。三是督促指導金融機構落實中小企業不良貸款處置政策,規范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的核銷,促進金融機構及時化解不良資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四是探索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按照以上工作思路,中央財政將採取有效措施,積極發揮職能作用,確保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到位,為中小企業生存、發展和壯大營造更加公平、寬松的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