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結合我國國內國際金融形式分析我國2015年貨幣政策走向
貨幣政策,也被稱為貨幣政策,是指各種主權國家,以實現其經濟目標和使用方針,政策和措施,貨幣供應量或控制信貸規模的具體法規的總稱,是一個國家的主要宏觀經濟政策。其內容包括很多方面,貨幣政策的最關鍵的目標。在貨幣的許多目標的政策,中介目標特別顯著。目前,國家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主要是貨幣供應量。所謂的貨幣供應量是指組織的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包括企業和家庭部門等)通過貨幣總量舉行之外。貨幣供應項目現金從國債發行央行和金融機構,根據流動性,貨幣層次統計強弱購買力一般的差異。目前全國劃分方法一般是:M0 =流通; M1 = M0 +商業銀行活期存款; M2 = M1 +商業銀行存款; M3 = M2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存款;押金(CDS)的M4 = M3 +轉讓存單;短期國債和儲蓄國債M5 = M4 +政策; M6 = M5 +短期商業銀行票據。根據央行貨幣供應量目標的水平來監測對經濟的影響。我們的貨幣流動性作為標準的主要區別在於,貨幣供應量將分為四個層次:M0 =流通中現金; M1 = M0 +活期存款+機關團體在農村的部隊存款+個人持有的存款+信用卡存款; M2 = M1 +儲蓄存款+存款城鄉居民企業存款定期性質+外幣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M3 = M2 +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存款等在哪裡,M1是通常所說的狹義貨幣供應量的可轉讓存單,M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區別,M1是准貨幣,M3是需要建立金融創新的。 1995年人民銀行正式M3作為中間目標的監測指標,1996年正式公開的控制指標M1和M2,M3中國人民銀行目前尚未公布。
貨幣政策工具,是央行政策工具來實現其政策目標。據調節功能和貨幣政策工具來劃分的影響,貨幣政策工具可以分為以下三類:點擊看詳細(一)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也被稱為通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是指是指全面的或一般的影響,央行採取了對整個金融體系和黃金所產生的貨幣信貸擴張,是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政策,俗稱央行的「三大法寶」。主要是從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調整的總量。點擊看詳細(B)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央行的信貸對於一些特殊的工具或經濟,採取了一些特殊的領域。這是值得重點關注的銀行業務方面的控制,是一個必要的補充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股市的信貸控制,信貸控制房地產,消費信貸的控制和優惠利率。點擊看詳細(三)補充貨幣政策工具。央行有時會使用一些額外的貨幣政策工具,控制信貸的直接和間接控制。直接控制工具,包括信貸和間接控制的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信貸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和專用存款上限。信貸間接控制工具:窗口指導和道義勸說。點擊看詳細「中國法學中國人民銀行」第23條規定,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的實施,可以使用六貨幣政策工具:准備金制度,以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再貼現政策再貸款政策,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工具。這是貨幣政策工具的功能。
❷ 從1500年開始到2015年全球發生過什麼金融危機簡單說一下原因
一、1637年 鬱金香的瘋狂
對於17世紀的荷蘭人來說,花的力量是一件恐怖的事情。1637年的頭幾個月里,當鬱金香尚未成熟時,在荷蘭被視為地位象徵的鬱金香價格大幅上漲。在那個瘋狂的時期,鬱金香最高價曾炒至4200荷蘭盾,20倍於一位熟練技工的年收入。現在的經濟學家一直在探討當時的瘋狂是如何蔓延開來的。在經濟學家看來,這也是現代金融史上第一次投機泡沫。同時,在市場已經失控的情況下,政府如何在監管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的話題,也引起了一場政治爭論。
二、1720年的南海泡沫
1720年英國南海公司倒閉,給倫敦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1701—1714年,英、法等歐洲國家為爭奪西班牙及其殖民地和海上霸權而進行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戰爭期間,南海公司同意承擔戰爭造成的巨額國家債務,以牟取在南美地區貿易中的壟斷地位。但是,盡管英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西班牙仍然維持著其在南美殖民地的貿易特權,南海公司繼續增加承擔更多的債務。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投資十分踴躍,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 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
三、1837年的恐慌
1836年,在馬丁·范市倫(Martin Van Buren)未成為美國總統之前,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關閉了美國的聯邦銀行,以使美國經濟擺脫其嚴格的信貸監管,傑克遜將資金轉移到了那些州銀行。
到了1837年,美國銀行系統出現混亂,馬丁 范市倫並沒有成功穩定市場。其也在1840年的總統競選中失敗。
四、1907年銀行家的恐慌
1907年,美國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信託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大肆舉債,在股市上收購聯合銅業公司(United Copper)股票,但此舉失利,引發了華爾街的大恐慌和關於尼克伯克即將破產的傳言。 銀行紛紛收回貸款,股市暴跌,民眾擠兌,幾家大銀行瀕臨倒閉。 在這樣的情況下,曾經攻擊過尼克伯克信託公司的銀行家摩根組建了一支救援團隊穩定了市場,該團隊的成員還包括美國政府的官員以及部分銀行的總裁。
五、 1990年儲蓄和貸款危機
80年末以及90年代初,銀行業自大蕭條以來出現了最嚴重的崩塌,超過1000家的互助儲蓄銀行倒閉,其資產更是超過了5000億美元。 最終,為挽救此次危機所付出的代價超過了1500億美元,其中1240億美元由美國政府以及納稅人承擔,只有290億美元是由互助銀行行業本身承擔。
六、2008年金融危機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可能會向美元危機甚至經濟危機發展,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日益加大。在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下,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主要股市大幅下挫,恐懼心理和信心危機籠罩整個市場,即使美國通過大規模救市計劃,也未能阻止全球股市暴跌。受美國金融危機沖擊,全球各大金融機構已經歷了連續幾個季度的利潤下滑和越來越大的資產減記和信貸損失。
❸ 2014-2015年的國際局勢。要詳細。
當前,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國際形勢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世界還很不太平。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中依然存在,並有新的發展。以新的"炮艦政策"和新的經濟殖民主義為主要特徵的"新干涉主義"嚴重損害了許多中小國家的主權獨立和發展利益,也給世界和平和國際安全造成威脅。與此同時,因種族、宗教、領土等問題引起的地區沖突此起彼伏,國際犯罪、環境惡化等跨國問題遠未解決,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還很多。但從總體上看,國際形勢緩和的大趨勢沒有改變,多極化進程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單極"世界的圖謀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經濟全球化給各國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巨大風險。但利用機遇,防止和抵禦風險的能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不一樣的。全球范圍內南北差距繼續擴大,貧國愈貧,富國愈富。如此種狀況持續下去,不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發達國家的經濟也難以實現穩定增長。改革和完善國際金融體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和一致要求。
當前,國際關系進入新世紀以來發生的深刻變化正在繼續,一些具有規律性的特點和趨勢進一步顯現。
(一)、國際局勢保持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局部性的戰爭、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
當前,大國關系繼續以合作為主調並保持相對穩定。美歐、美俄之間因伊拉克戰爭出現的矛盾有所緩和,雖然雙方之間深層次的矛盾和分歧並未消除;中美關系在台灣問題、經貿問題等方面面臨新的考驗,但雙方的合作領域與共同利益仍在擴大,雙邊關系中的相互依存性進一步加強;中俄、中歐戰略夥伴關系進一步鞏固,合作關系繼續加深;中日政治關系雖因日政界對二戰態度、雙方領土爭端等問題而受到較大幹擾,但雙方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間往來仍然高潮迭起,足見中日友好與合作基礎深厚,日趨成熟;中印政治與經濟關系均保持積極態勢。相對穩定的大國關系,反映和平與發展作為當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轉。
然而,當前國際形勢亦有相當嚴峻的一面。地區性的戰爭和暴力沖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戰亂、動盪與緊張已從三個方面對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帶來嚴重沖擊。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壞甚至摧毀了有關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環境。其二,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環境。其三,增添了大國關系中的隱患,從而威脅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二)、霸權主義仍是當今世界動盪不安的主要根源。
美霸權主義在伊拉克雖遭受挫折,但元氣未傷,其謀求單極世界霸權的勢頭仍將延續相當一段時期;當今世界多數熱點問題,如伊拉克戰爭的各種後遺症、巴以沖突的持續和升級、朝鮮半島形勢的緊張,雖涉及各種復雜因素,但從根本上說都與霸權主義干預密切相關
(三)、國際恐怖主義反彈強烈,國際反恐斗爭形勢嚴峻。
冷戰結束後,恐怖主義活動愈演愈烈,已成為國際社會一大公害。近年以來,國際反恐形勢出現若干新動向。首先,恐怖主義活動出現新的反彈,打擊恐怖主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襲擊頻率增加,活動范圍、襲擊規模擴大。西班牙、俄羅斯等地先後遭受嚴重恐怖主義襲擊,舉世震驚。
(四)、全球性軍事戰略深入調整。
當前,世界上一些軍事大國正在進行二戰以來最廣泛、最深刻的軍事戰略調整。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強軍事實力,強化軍事力量在維護和擴展國家利益中的職能作用,謀求在世界多極化進程中占據優勢地位,爭奪在二十一世紀國際社會中的戰略主動權。
總體來看,國際環境還是比較好的,對於中國的發展還是利大於弊的。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
❹ 2015年世界各國的經濟政策有哪些變化
2015年開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復雜,油價繼續暴跌,歐元區通縮風險日益加大,各國增長形勢分化明顯,金融市場擔憂情緒持續蔓延。
2015年全球經濟形勢,與危機後幾年有明顯的不同,增長格局、政策格局、資金流向、匯率走勢隨之發生變化,對全球金融風險資產價格帶來重大的影響。2015年,是變局之年,是變招之年。
世界銀行在一份報告中稱,繼2014年估計增長2.6%之後,全球經濟預計今年可增長3%,2016年增長3.3%,2017年增長3.2%。若採用2010年購買力平價計算則全 球增長2015年可達3.6%,2016年和2017年可達4.0%。發展中國家2014年增長4.4%,預計2015年小幅升至4.8%,2016年和 2017年分別升至5.3%和5.4%。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金墉表示,全球經濟增長具有日益兩極分化的趨勢。在美國和英國,隨著勞動力市場恢復和貨幣政策繼續維持極度寬松,經濟活動勢頭逐漸加快。但是在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復甦始終乏力,金融危機陰魂不散。與此同時,中國正在經歷精心管控的經濟放緩,今年增速預計將放慢至7.1%但依舊強健(2014年增速為7.4%),2016年增速預計為7%,2017年增速預計為6.9%。而油價崩潰將會產生贏家與輸家。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表示,未來全球經濟將會有五個新變化:
1) 增長勢頭分歧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增長舉步維艱。盡管貨幣寬松政策、中國的財政刺激曾經對需求有所刺激,但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始終未能解決,銀行金融中介功能弱化,令央行所製造的流動性無法滲透到實體經濟中,就業和消費裹足不前,企業投資意願低下。
這種局面從2014年中開始,隨著美國就業市場的復甦而被打 破,汽油價格下滑更增加了美國消費者的信心,企業投資明顯加快,全球增長格局由萬馬齊喑轉為美國一枝獨秀。美國經濟執世界之牛耳,其貨幣政策不僅影響美 國,更對全球流動性、資金流向帶來深遠的影響。
美國之外的經濟,依然乏善可陳。歐洲、日本和中國不約而同地試圖用進一步的貨幣寬松,來替代結構性調整,但是效果並不理想,有機的、可持續的增長尚未出 現。新興市場經濟,則受到資金外流、商品/能源價格下跌的沖擊,估計聯儲加息會進一步收緊新興市場的增長空間,增加系統性危機爆發的可能。
各國的經濟周期不同步,過去並不出奇。但是在金融危機後,經濟周期趨同,政策周期隨之趨同。全球經濟在共振中前行成為新常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向類似, 不同國家的金融市場、資產種類的升跌也呈現高度相關性。這種趨同性隨著美國經濟的脫穎而出而開始改變,股市趨異性比債市更大。
2) 通貨膨脹低迷
各國央行肆意的QE,並沒有帶來明顯的物價上升壓力,全世界范圍內出現了CPI不漲資產價格漲的現象。石油價格的暴挫,更降低了物價失控的近期風險。央行 的擔心開始移向通縮,擔心消費者持幣待購,擔心企業不願投資。央行在通縮通脹問題上立場的變化,是近幾個月全球經濟中最大的變化。
各國所面臨的通縮風險不盡相同。日本已經在通縮心理下生活了二十多年,歐洲CPI未見負值,但是心理上早已進入通縮狀態。美國的核心通脹不高,但是工資上 升有提速的跡象,隨時可能觸發服務業成本的上揚。中國的通脹前景最糾結,製造業通縮和服務業通脹同樣明顯金融資產價格向好,但是政府擔心泡沫。盡管通脹前 景不盡一致,各國央行將注意力由抗通脹轉為抗通縮是不爭的事實。
物價低迷,與金融資產價格高漲形成鮮明對照。各國央行大肆放水,物價上漲卻不明顯,其理由是銀行的金融中介功能並未恢復,實體經濟並未受惠於QE。相反在金融層面上流動性泛濫,其結果是金融資產的通貨膨脹愈演愈烈。
3) 貨幣政策變招
增長分布的不均勻和通脹預期的改變,導致央行在貨幣政策的處理手法上分道揚鑣。美國經濟出現了勢頭較強的自主性增長,但是復甦根基並不牢靠,外圍環境錯綜 復雜,在通脹環境並不明顯的情況下,美國貨幣當局其實不願意貿然加息,尤其在油價大跌的情況下。但是美國就業市場近期迅速改善,低端工資出現久違的上揚, 而且上漲幅度頗大。過往四十年美國通脹的最大拉動因素是工資,因為工資滲透到各行各業,聯儲自不敢怠慢。同時新一屆國會監管聯儲的呼聲甚高,貨幣環境正常 化對於耶倫更有政治壓力。筆者認為,耶倫在加息上不會拖得太久,但是首次加息並卸掉政治包袱後,步伐可能較慢。
與美國相反,日本與歐洲先後推行進一步的量寬措施,試圖通過抑制匯率走出通縮。兩地經濟均有些微反彈,但是增長未見進入可持續軌道,通縮情緒亦未見實質性 改善。預計日歐會有進一步的寬松措施出台,不過QE需要變招。歐洲央行的美式QE,處處受到德國的制肘,同時希臘、烏克蘭兩大火葯庫隨時可能帶來市場震撼,歐洲除了在貨幣數量上擴張外,可能走負利率政策。
日本央行持續兩年擴張基礎貨幣,政府國債多已進入日本央行庫房,再想QE也許另闢途徑。或是購買海外 資產,或是將政策杠桿瞄向利率而非貨幣發行量。中國人民銀行在經歷一年的政策收縮後,重回寬松之途(盡管仍強調中性政策),不過相對於降息央行似乎更願意 定向寬松。歐日中三大經濟體,仍在寬松政策基調下,不過政策工具均開始偏離QE,這意味著今年全球范圍內貨幣政策的透明度下降,不確定性明顯上升。
4) 匯率競爭激化
除了2008年危機初期,在戰後數十年中從未見到過這么多的央行因為匯率原因而調整貨幣政策的。究其原因,一是全球范圍內內在增長動力不足,二是美元升值 太快太猛,三是博弈之下一國貶值他國必須跟隨。 這種以鄰為壑的作法,長遠來講無可持久,但是匯率戰爭目前的確在蔓延。央行將政策重點從國內信貸周期移向匯率競爭,在通脹壓力不大時問題不大,但是隱含風 險也不容忽視。同時匯率被舞高弄低,無可避免地造成資金流向上的亂波,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帶來不確定性。
❺ 2015年經濟形勢
2014年,全球經濟面臨不斷下行壓力,貿易增長低於相對低迷的經濟增長,經濟全版球化面臨著嚴峻挑戰。在本次G20議程權研討會期間,成員國也就2015年全球經濟面臨的復雜形勢進行展望。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會上表示,2015年全球經濟仍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朱光耀說:「我們認為,目前全球經濟仍充滿挑戰,形勢是不確定和復雜的。今年年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指數從3.8%下調至3.5%,這已經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去年連續第四次下調這一指數。這是G20和全球必須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挑戰。這些不確定和復雜因素是G20成員國必須面對的,並且應選擇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來應對。」
朱光耀認為,2015年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首先表現為美聯儲何時啟動利率市場正常化進程,這對於美國經濟發展乃至全世界經濟走勢都有重要影響;其次是近年來希臘的金融危機對歐元區的穩定產生了負面影響;第三是自2014年石油價格大幅下跌超過50%,2015年預計仍然保持在低價位趨勢,大宗商品價格也將保持低位徘徊;最後是地緣政治危機影響到區域經濟發展,烏克蘭危機、西方對俄羅斯制裁等都對地域和全球經濟產生不穩定因素。
❻ 2015年國際上比較重大的經濟事件或情況!!急
下面是路透社給出的重大經濟事件。不過我覺得2015年至今為止,最重要的經濟事件應該就是亞投行截止日期(3月31日)將至的時候,很多發達國家(德國、義大利、英國等等)都在最後一刻宣布加入亞投行。
1月28日(三)
華盛頓--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利率決定,公布政策聲明(1900)。
塔林--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葛利亞訪問愛沙尼亞。
都柏林--英國央行總裁卡尼發表講話,紀念已故的加拿大前財長費海提(1850)。
法蘭克福--「歐元區貨幣政策展望和銀行業聯盟發展」會議。德國央行委員Joachim Nagel主持會議。
盧森堡--第19屆全球金融峰會(Global Securities Finance Summit)2015,發言者包括: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首席經濟學家曼恩(Catherine Mann)和歐洲央行執委普雷特。
斯德哥爾摩--瑞典央行執委會會議。
1月29日(四)
惠靈頓--紐西蘭央行宣布官方現金利率。
盧森堡--歐洲央行執委普雷特在第19屆2015年全球金融峰會(Global Securities Finance Summit)發表演說(0910)。
米蘭--歐洲央行執委科爾參加「歐元的未來」的討論(1630)。
1月30日(五)
美國費爾法克斯--美聯儲理事塔魯洛在金融研究辦公室和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第四屆年會上發表演講,題為「推進宏觀審慎政策目標」(1745)。
斯德哥爾摩--瑞典央行執委會會議。
1月31日(六)
劍橋--歐洲央行副總裁岡斯坦西歐在劍橋大學Marshall Society年會「政策的力量:解決問題和規劃未來」上發表講話。
2月2日(一)
美國薩拉索塔--美國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副總裁David Altig和達拉斯聯儲銀行副總裁Mine Yucel參加「經濟前景、貨幣政策與能源:美聯儲研究主管的想法」的活動(2230)。
2月3日(二)
美國紐瓦克--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布拉德就「美國以及國際經濟和貨幣政策」發表講話(1500)。
聖保羅--美國明尼亞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柯薛拉柯塔就「目標導向的貨幣政策報告」發表講話(1745)。
悉尼--澳洲央行召開利率會議。
奧斯陸--挪威央行理事Birger Vikoren在一個研討會上講話。
2月4日(三)
哥倫布--美國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梅斯特(Loretta Mester)就經濟發表演說(1745)。
倫敦--英國央行召開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至2月5日)。
仙台--日本央行副總裁岩田規久男在與商界領袖的會議上發表講話。
雷克雅未克--冰島央行公布利率決定(0800)。
法蘭克福--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會議,沒有公布利率決定的計劃。
❼ 2015年全球金融危機來了。。。
看得在看看!我看可以有!現在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