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美貿易戰對金融市場有什麼影響
其一,從外匯市場上看,中美貿易戰可能導致我國外匯儲備下降和外匯供應減少,導致人民幣匯率的下跌。雖然通過拋售外匯可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但又將引起本國貨幣供應的減少,對我國當前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帶來影響;
其二,現階段中美貿易戰最直接的會導致外貿出口減少,對我國外向型企業會帶來較大的打擊,盈利能力下降會導致貸款償還能力下降,銀行會產生更多的壞賬風險,這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帶來不利;
其三,從股票市場來看,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資本市場不構成直接影響,但對美股形成打壓,短期可能會下跌,對於美股,A股向來有跟跌不跟漲的傳統,其中對出口美國佔比較大的A股上市公司影響較大。尤其是加征關稅的化工、機械、有色金屬與非金屬礦製品、電氣設備、家電、鋼鐵及紡織服裝等板塊將存在繼續下跌風險,但同時與中國抑制美國農副產品相關的日常生活消費品股票可能走強。
答案由
關數e
海關數據科技服務團隊
整理
⑵ [原創]中美金融戰中國為何屢敗屢戰
中美金融戰,中國為何屢敗屢戰 這兩天論壇熱議金融戰。許多網友說,自己不懂得多少金融知識,所以不知對錯。筆者試圖用最簡單扼要的筆法,讓各位愛國人士了解一下當前中美金融戰的態勢。 筆者認為,中國在目前國際金融戰場上是處於攻勢而非相反。美國佬才是處於守勢。 中國在政治、外交、科技、軍事上都是世界公認的僅次美國的超級強權(當然,我們自己不承認,和平崛起、和諧世界嘛),經濟在實物生產力上也十分強大,鋼啊鐵啊之類的N項世界第一。可惜,作為經濟實力的主要表現,中國金融在世界經濟的權力位階相對十分低下,比如,人民幣目前還實施外匯管制、不能自由兌換黃金和其他國家貨幣的貨幣。人民幣不是硬通貨,是綜合國力的一大塊短板。 但也正因為中國在政治、外交、科技、軍事和實物生產力的強大,必然會促使中國金融的權力位階快速上升,與中國其他方面的實力取得平衡,成為世界公認的僅次美國的超級金融強權。當然,這種權力位階的上升,必然會瓜分走部分美國已有的金融權力。這,就是決定中國在目前的國際金融戰場上處於攻勢地位,美國處於守勢地位的基本因素。 紙幣是中國人的發明。提高中國金融在世界經濟的權力位階的方法,中國人翻翻高中歷史書就非常清楚:關鍵是中國必須掌握、控制一個網路覆蓋世界的國際銀行系統。這正如中國的紙幣,是在古代中國一個覆蓋大江南北的錢庄網路形成後出現的。道理很簡單,紙幣的流通性取決於紙幣後面的網路服務的好壞,好用唄。假如你在全世界的每個城市都能見到幾家中國的銀行,人民幣自然就成了硬通貨。中國掌握、控制一個網路覆蓋世界的國際銀行系統後,就可以使人民幣成為硬通貨,就可以部分控制世界資本流動並設置金融市場各種參數,從而控制實際生產的企業。因此,中國的銀行目前正通過改制、上市、合作、吞並、引進戰略投資者等各種方式,擴張中國的國際銀行系統。說得再通俗一點,就是如果我們要打贏中美金融戰,就必須先在全世界搶地盤,佔山頭,挖戰壕。 更重要的是,中國掌握、控制一個網路覆蓋世界的國際銀行系統後,就能更好地打退國際「游資」、「熱錢」對中國股市、匯市、期市等金融市場的攻擊。道理也很簡單:首先,中國的網路覆蓋世界的國際銀行系統,可以保護中國的對外貿易、海外華商不受國內金融市場動盪的沖擊;其次,國際「游資」、「熱錢」的動向能被提前偵知;第三、可以調動世界資源而不僅是國內資源對抗國際「游資」、「熱錢」;第四、可以抄國際「游資」、「熱錢」的後路,在國際市場上打擊他們。 亨廷頓在《文明沖突與重建世界秩序》一書中列舉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個戰略要點,其中第一條就是「控制國際銀行系統」。顯然,美國人也很清楚,干擾和打斷中國的國際銀行系統擴張,或獲得擴張中的中國國際銀行系統的部分控制權,是當前中美金融戰的關鍵。 好了,基本情況介紹後,大家一定會有許多問題要問。先說大家最關心的。 戰績很大,成效顯著。中國的國際銀行系統,目前絕大多數被限制在香港,出不了國門。少量海外中國的銀行分支機構,其資產只是銀行總資產的小零頭。美國阻截的手段有幾個:先說你的銀行不符合國際標准。為了對付這招,中國幾個大銀行紛紛改制,跑到海外和香港上市。等他們都符合國際標准地上市了,美國又說中國對銀行的監管不力,行政干涉。中國反駁道,中國對銀行的監管這么差,那麼你美國的銀行為什麼要打破腦袋進入中國呢?美國佬沒詞了,但還是白眼一翻:老子流氓會武術,誰都擋得住!中國的農行、工行,在美國申請開分行十幾年了,老美至今不予批准。至於歐洲、日本,有樣學樣,對中國的銀行也是百般刁難。當然,他們沒老美這么橫,分行還是讓中國開了幾家。 還是戰績很大,成效顯著。首先,美國利用幾個大銀行紛紛改制的機會,在中國XP的協助下,大規模入股中國的銀行。如美洲銀行出資25億美元入股中國建設銀行;高盛集團和安聯保險等出資30億美元購得中國工商銀行10%的股份等等;不僅如此,對比中國的銀行無法在美國搶地盤,佔山頭,挖戰壕,美國的銀行卻能在WTO的大旗下在中國大搶地盤,狂佔山頭。這些事情網友都很清楚,筆者就不多說了。 顯然,在當前中美金融戰中,中國大敗,美國大勝。筆者認為,中國大敗的主要教訓有: 1、戰略上出現重大失誤,國際金融戰略與國家的外交戰略不匹配。 網友上網查查就可以知道,中國的海外銀行分支機構,大部集中在歐、美、日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非洲、中亞、中東、南美幾乎沒有。顯然,中國的國際金融戰略搞的是「大國外交」,而不是「和諧世界」。尤其可笑的是,象中東這類石油美圓多得不得了,與中國的貿易飛速發展、且當地政府和華人華商熱切歡迎中國海外銀行分支機構進入的地區,中國的銀行卻打死不去。筆者認為,中國需要第三世界朋友的幫助,第三世界的朋友,不僅能把中國抬進聯合國常任理事會,也能把中國抬上世界金融戰場霸主的寶座。這一點,請有志氣的中國金融家深思。 2、對美國沒有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勇氣,一味退讓。 3、不能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 首先,雖然美國的銀行在中國大搶地盤,狂佔山頭,好象牛得不得了,但只要我憤青一出手,他們還不是要屁滾尿流地滾出中國?其次,海外中國人有近一個億。培養海外中國人的年輕金融才俊,扶植海外中國人的中小金融企業,發揮他們在國際金融界的力量,團結起來,深入敵後,曲線救國,中美金融戰中國必勝!
⑶ 二戰以後,國際金融領域內的發揮重要作用的機構和體系是( )。
布雷頓森林體系,機構:世界銀行
⑷ 黨中央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戰略舉措
中國政府認為,維持開放的貿易環境和相對穩定的大國匯率,不但對中國而且對全球都有好處,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但有害於中國,而且對世界都是災難性的。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發生之後,各個國家曾一度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使得當時的危機深化,延長了世界經濟復甦的時間。因此,中國決心在本次危機面前,積極提倡自由貿易。所採取的政策主要包括:第一,通過雙邊和多邊合作的努力,呼籲創造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全力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在G20峰會國家領導人的表態明確體現了政府的立場。第二,鼓勵出口和進口。雖然全球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收縮,但國際貿易不可能停止。一方面,繼續擴大出口,並加快市場多元化步伐。由於中國出口產品具有需求剛性,但信貸收縮阻礙了貿易商的正常交易,因此採取了增加出口信貸、出口退稅等政策措施促進出口,注意與有關貿易夥伴開展貨幣互換,穩步推進人民幣區域化步伐。同時,在一些國家使用匯率貶值政策時,高度重視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防止出現貶值預期,形成可靠的貨幣錨。另一方面,努力擴大進口。主動通過政府采購方式擴大從發達國家的進口,試圖通過國際貿易的擴大激活實體經濟,通過實體經濟的復甦穩定投資者預期和資本市場。中國政府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為提升製造業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機遇,因此著手制定和實施鋼鐵、汽車、紡織和裝備製造產業的調整振興規劃,既著眼於解決企業當前存在的困難,又致力於產業的長遠發展,通過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資源配置效率,推進企業兼並重組,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產力。
擴大內需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舉措,已經採取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大規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實施結構性減稅。中國政府推出了總額達4萬億元的兩年計劃,規模相當於2007年中國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鐵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建設和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推出了大規模的減稅計劃,主要是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出台中小企業、房地產交易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取消和停徵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預計一年可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約5000億元。大頻度降息和增加銀行體系流動性。中央銀行連續五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累計分別下調1.89和2.16個百分點,大幅度減輕企業財務負擔。連續四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大型金融機構累計下調2個百分點,中小型金融機構累計下調4個百分點,共釋放流動性約8000億元,使商業銀行可用資金大幅增加。特別是2008年以來,中央銀行取消了貸款規模限制,11月新增貸款4700億元,12月新增貸款7700億元,今年1月則新增1.62萬億元。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失業保險金和工傷保險金標准,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准。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覆蓋全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初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預計三年內各級政府將為此投入8500億元。優先發展教育,正在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標准,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提高中小學教師待遇,繼續促進教育公平和優化教育結構。與此同時,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特別是出台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開辟公益性就業崗位,千方百計減緩金融危機對就業的影響。除了上述政策之外,政府實施了「家電下鄉」政策,補貼農民購買彩電、冰箱等家用電器,實施有期限的汽車減免購置稅政策,重點支持1.4升以下排量的小車型,還准備實施支持房地產業發展的政策。面對股市低迷,政府沒有出手干預,更沒有放棄對非流通股允許流通的承諾,這使資本市場反而有了信心。
⑸ 國際金融公司的發展戰略
對於所有新投資項目,國際金融公司先確定有關可持續性發展的預期效果;內對於成熟項目,國容際金融公司則對已實現的發展效益質量做出評價。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可持續性發展的影響力,國際金融公司特別強調以下五大戰略重點:
(1)加強對邊緣市場,特別是中小型企業部門的關注;
(2)與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全球商業機構建立長期的夥伴關系;
(3)通過可持續性發展將國際金融公司與其競爭對手加以區分;
(4)解決私營部門投資在基礎設施、健康和教育等領域的限制;
(5)通過制度建設和應用創新的金融產品開發國內金融市場。
⑹ 確定美元在戰後國際金融領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你好,應該是布雷頓森林會議上確定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放銀行協定》
確定了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⑺ 二戰後新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特點是什麼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定。布雷頓森林體系是該協定對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則、採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
(一)主要內容:
1.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即以美元為中心的匯兌平價體系,即所謂的「雙掛鉤」體系。
2.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
3.儲備制度上,美元取得與黃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國際儲備資產地位。 4.對外匯交易不的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視性的貨幣措施和多種貨幣匯率制度。
5.為了保證貨幣制度的貫徹執行,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大國際組織。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國際貨幣體系實質是以黃金—美元為基礎的國際金匯兌本位制。
(二)特里芬難題
由於規定了雙掛鉤制度,由於黃金的產量和美元黃金儲備的增長跟不上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於是,美元便出現了一種進退兩難的狀況:為滿足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貿易的發展,美元的供應必須不斷地增長;美元供應的不斷增長,使美元同黃金的兌換性日益難以維持。美元的這種兩難,是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於20世紀50年代首先預見的,故被稱為特里芬難題。
(三)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元的雙重身份和雙掛鉤制度,由此導致的體系危機是美元的可兌換性危機,或可稱為人們對美元可兌換性的信心危機。
(四)對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評價
1.作用:①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匯率的波動受到嚴格的限制,因而匯率相對穩定。
②在這一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和國際支付手段,
美元又等同於黃金,可作為黃金的補充,這在一定條件下解決了和國際支付不足的問題。
③為了維持國際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戰後建立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它在促進國際金融合作,建立多邊支付關系方面起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對會員國提供各種形式的短期和中期貸款,可以暫時緩解會員國國際收支逆差所造成困難,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2.缺陷
①美元的清償能力和對美元的信心構成矛盾,表現為美元的國際貨幣儲備地位和國際清償能力的矛盾、儲備貨幣發行國與非儲備貨幣發行國政策協調的不對稱性以及固定匯率制下內外部目標之間的兩難選擇等。
②匯率體制僵硬,無法通過匯率浮動自動實現國際收支平衡,調節國際收支平衡的責任主要落在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一方,犧牲了它們的經濟發展目標
⑻ 歐元正式啟動後對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挑戰
1. 一體化的金融「黏合劑」
建立歐洲貨幣聯盟和實行歐元是歐盟經濟全球化的重大戰略步驟。歐盟主張實行歐元的國家領導人和經濟界代表不僅將貨幣聯盟視為經濟一體化目標,而且將此作為整個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歐元加強歐盟的國際競爭地位。建立歐洲貨幣聯盟是明確的政治戰略目標,其意義遠超過經濟范疇。(1)歐洲整合的「黏合劑」。在世紀交替之際,歐洲版圖上接二連三出現北約東擴、歐盟東擴等重大戰略組合。這些事件在歐盟國家引起的政治磋商、矛盾和問題使歐盟國家間關系面臨很大壓力。實施歐元將在歐盟國家間形成一種「金融黏合劑」,是促成歐洲一體化的關鍵一環。歐元區國家逐步拆除重要障礙,國家在放棄貨幣政策主權後,將與貨幣聯盟的經濟和政治利害關系共命運。歐元把參與國的政治與經濟連成一體,歐洲一體化從此難走回頭之路。(2)對全球化挑戰的回答。實行統一貨幣——歐元有助於歐盟實現其提高對美、日國際競爭力的政治經濟目標。歐元區擁有3.03億人口,已經超過美國(2.76億)和日本(1.27億)。目前歐元區的GDP佔世界的比重(16%)低於美國(22%),高於日本(7%),但隨著未來歐元區的逐步擴大,這一比重將趨向擴大。現歐元區的商品與勞務出口佔世界的比重(19%)已明顯領先於美國(15%)和日本(9%)。在實力支撐下歐元區將更有「資本」擴大歐元金融區地緣經濟影響,平等參與建設未來世界經濟制度。
歐元區增強了抵禦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實行歐元後,歐元區內部的匯率風險消除。歐元12 國必須按照法律遵守《馬約》規定的通脹和財政穩定目標。這些措施促使歐盟國家經濟集體轉向穩定。歐元實施近3年時間里,歐盟內外出現許多大的動盪和干擾,如亞洲金融危機餘波、科索沃戰爭、國際石油價格上漲以及美國恐怖事件等,歐洲貨幣聯盟經受巨大沖擊。總體看,歐元區內部的動盪小於歐元以前的「馬克體系」,歐元區的通貨膨脹率經過調整能夠保持在2%以下,國債佔GDP比重得以按計劃持續降低。
2. 世界金融體系的「穩定器」
歐元將改變國際金融格局,對全球金融關系有一定穩定作用。歐元將改變美元在國際金融中絕對主導的地位。在未來國際金融體系中,美元仍是最重要的主導貨幣,歐元並不是要取代美元的地位,而是穩步接近美元的地位,並和日元一起共同行使國際主導貨幣的職責。歐元啟動以來,雖然歐元兌美元匯率在波動中呈現弱勢,但歐元的國際作用已明顯增強。除了在世界貿易結算中的比重有所擴大外,歐元作為國際投資貨幣的意義明顯明顯增大。歐洲的國際金融地位明顯上升,歐洲的債券市場已與美國並駕齊驅,股市也在歐元推動下,在深度和廣度上快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日益重要的融資渠道。
美國匯率和利率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將受到一定的限制。據統計,全球30%-40%金融資產最終將歸於歐元,其5000-10000億從美元轉為歐元。如果最終英國加入歐元區,歐元區的實力和籌資能力將大大加強。歐元區的實力將接近美元的地位。但歐美之間並沒把對方作為競爭中危險的一極,而是重要場所。因為歐元成功,可以簡化交易過程和費用,同時也促進歐洲市場穩定。隨著美國在世界經濟中比重下降,美元失去少許地位符合世界經濟力量的實際對比,對世界經濟發展有積極作用。
中長期歐元對世界經濟,特別是國際金融具有穩定作用。中長期內,美元仍保持著國際儲備貨幣和支付貨幣的重要作用。在相當時間內,美元雖是最強的、應用最廣的世界主導貨幣,但它一方面因自身的問題、另一方面因歐元的崛起而處於強大的壓力之下。歐洲央行採取了既競爭又協調,以協調為主的政策。歐洲統一貨幣促使美國和歐洲都從自身利益出發,加強國際金融合作。歐元啟動以來,歐洲中央銀行努力按照歐元區的利益和景氣發展制定貨幣政策,在維護獨立性和不與美聯儲的政策陷入沖突的矛盾之間保持平衡。歐洲央行特別著眼預防美國經濟大起大落和美國經常項目巨額赤字引發美元貶值的風險。為防止出現金融動盪和匯率沖擊,歐洲央行和美聯儲、日本等中央銀行進行了政策協調。在歐元啟動後的近3年時間中,在共同作用下,國際匯率未出現大的動盪,維持了相對穩定的金融環境。
歐元區通過在物價、財政、利率和對外經濟等方面的穩定政策措施,為歐元區建立了穩定的框架。《馬約》的四項標准給世界各經濟區域和組織提供了整頓經濟和建立穩定貨幣機制的範例。歐元的實施提出重要啟示:穩定金融需要統一的、區域性的、最終是全球性的金融秩序和金融體系。美國恐怖事件後,歐洲的出口受到影響。但歐元區的金融仍保持穩定。若在實施歐元之前,這種沖擊將引起歐洲各種貨幣,如馬克、法郎、里拉和比索塔的激烈動盪。但統一的歐元實力和歐洲央行與美聯儲的政策協調使歐元區避免了外來沖擊。歐洲央行穩定景氣和資本市場的 「危機管理」政策經受住考驗,歐元保持相對穩定。貨幣聯盟的穩定對國際金融的穩定做出貢獻。
⑼ 二戰前30年代國際金融形勢,原因
國際經融形勢比較嚴峻,各國都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因而加大關稅,促使金融危機進一步擴大,美國直至羅斯福上台才開始好轉,而其他國家也差不多是由國家管理經濟,直至二戰後才開始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