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學]為什麼中央銀行會增加基礎貨幣投放,會有利於在外匯市場上用本幣購買外幣,阻止本幣升值
基礎貨幣的增加使得市場上可以流通的貨幣量得以增加,在本幣出現升值預期的時候外幣會開始購買本幣,造成市場上本幣量的減少,並進入一個階段性同時循環性的本幣升值. 這時候央行投放基礎貨幣可以補充被外幣購買而減少的這一部分本幣, 組織本幣的升值.
簡單說吧,你把央行換成菜農,把基礎貨幣換成大白菜就明白了.菜農對大白菜的量的投放有利於老百姓在菜市場用錢買大白菜,阻止大白菜漲價.
B. 貨幣金融學 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有哪些
1、銀對商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
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
2、國外凈資產數額
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一般情況下,若中央銀行不把穩定匯率作為政策目標的話,則對通過該項資產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有較大的主動權;
否則,中央銀行就會因為要維持匯率的穩定而被動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平抑匯率,這樣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對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有很大影響,造成通過該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具有相當的被動性。
3、對政府債權凈額
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
(1)直接認購政府債券;
(2)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入了流通領域。
4、其他項目(凈額)
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它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2)金融學中基礎貨幣用什麼表示擴展閱讀
基礎貨幣具有幾個最基本的特徵:
1、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負債,而不是中央銀行資產或非貨幣性負債,是中央銀行通過自身的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現代中央銀行建立不依靠財政注資和資產擔保,貨幣發行機構和政府都沒有對貨幣提供資產擔保,
貨幣發行實際不具有信用證的特徵,因此中央銀行經營實際等於負債經營,中央銀行的負債規模實際取決於執行流通功能所需要的規模,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實際是中央銀行負債業務的衍生)
2、通過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和調節的變數對它的影響,達到調節和控制供給量的目的;
3、支撐商業銀行負債的基礎,商業銀行不持有基礎貨幣,就不能創造信用;(現代商業銀行經營不依靠基礎貨幣也能通過發行或有負債的信用證衍生工具也能大量創造貨幣信用;在金融周期流通過程中,
商業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創新工具,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實際不受貨幣政策和貨幣供給制約,商業銀行的最終負債規模取決於商業銀行的凈資產規模和風險經營能力)
4、在實行准備金制度下,基礎貨幣被整個銀行體系運用的結果,能產生數倍於它自身的量,從來源上看,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通過其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C. 貨幣銀行學 央行3大政策工具
三大工具各有抄特點,市場化程襲度當然是公開市場業務最高
1、調整法定存款准備率可以迅速改變商業銀行的存款擴張倍數和貨幣乘數,以調控貨幣供給量。但該工具的效果過於猛烈,不宜經常使用。
2、調整再貼現率:→商業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商業銀行對社會提供的信用量→ 貨幣供給總量;改變再貼現資格的條件→改變資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門經濟。
但該工具的主動性差、調節作用有限
3、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賣有價證券:→直接增減基礎貨幣→調控貨幣供應量 影響有價證券價格→調節社會信用量。
公開市場業務具有主動性強、靈活性高、調控效果和緩、告示效應好、影響范圍廣等特點。
公開市場業務作用的有效發揮是有條件的 。
D. 金融學。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哪些影響基礎貨幣,哪些影響貨幣乘數請詳細點
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備金;再貼現(再貸款);公開市場業務。
E. 貨幣金融學 ,假定基礎貨幣為1000元,
(1)求流通中現金。現金漏損率=現金/存款×100%,,已知漏損率為2%,存款為4000,可求得現金為80。
(2)求法定準備金。法定準備金=存款×法定準備率=4000×10%=400。
(3)求實際准備金。基礎貨幣=准備金+通貨(即現金),已知基礎貨幣為1000,通貨為80,則實際准備金=1000-80=920。
(4)求超額准備金。准備金=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已知實際准備金為920,法定準備金為400,則超額准備金=920-400=520。
(5)實際准備金率。實際准備金率=實際准備金/存款×100%=920/4000×100%=23%。
(6)超額准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超額准備金/存款×100%=520/4000×100%=13%
F. 雲錢包是傳銷組織嗎
看這個雲錢包的界面,會看到關於時間銀行的講解,即下圖。我來評論下它的觀點,這個觀點是他這個APP的理論基礎:
1-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是什麼?——互聯網的硬體基礎設施是伺服器、基站、信號鐵塔、光纜等構成的實體網路。互聯網的軟體基礎設施是控制網路正常運行的協議(現在正在由ipv4向ipv6升級)、一層層的軟體等等。網路要想正常運行,要有運維人員。說手機是基礎設施,他是故意混淆視聽、混亂概念。如果說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是智能手機?錯!(如果離開我上面說的這些硬體軟體,手機能幹什麼?什麼用也沒有!)手機只是接入互聯網的終端而已。
2-(1)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原材料是什麼?——先說大數據——你(手機用戶)的休閑時間絕對不是!你使用網路過程中產生的有用信息僅僅可以作為大數據的原材料之一。因為大量的有用信息要由科技人員進行分析/處理/綜合,才能充實進大數據資料庫。而且大數據的應用,是個有利的工具,國家促進它有利於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的,而不是奪了誰的飯碗!現在就用大數據破案,它奪了警察的飯碗嗎?用大數據分析經濟的走勢,用大數據分析防病抗病,癌症早期篩查等,它奪了誰的飯碗??
2-(2)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原材料是什麼?——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國家倡導的,(如個別人所說)如果它使社會陷入危機,國家還倡導它幹嘛?!這不矛盾呢嗎?對中國而言,眾所周知人工智慧的發展是一個歷史性的戰略機遇,對緩解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挑戰以及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很重要。
不要以為人工智慧就等於是機器人,機器人僅僅是新型工業化先進製造中的一個方面。
人工智慧的發展要靠科技的研發和技術的進步,你(手機用戶)的休閑時間,坐家裡玩手機,為人工智慧貢獻了什麼?貢獻了個鴨蛋吧!
如果再不明白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請自行讀書科普。現在大學里紛紛開設人工智慧學院與學科,這符合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不懂就上網查查教育部的相關說法。
我認為,社會的發展越來越智能,就需要有更多的相關從業人員,並對人員的職業結構產生調整,而且,人工智慧的發展,不是機器人簡單排擠掉人這種狹隘想法,現代人要把目光看遠,要有發展的觀點。人類科技的進步,是人主導人工智慧,使之更好地為人來服務。如同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當時看是機器排擠工人,是有害的,而從歷史的長遠觀點看,已經證明絕對是對社會發展有利的。
參照和諧社會觀點,從科學技術的本質出發,以人為尺度,以人為本,為人類造福,是科學技術的價值基準。
3-總之,某人所提出的1、2兩個觀點,都是偽命題與偽概念,由此得出的第3點,是根本站不住腳的。我們99%的後代淪為無用階層,這是危言算聽蠱惑人,不免讓人懷疑有其中是否有丑惡用心。這種伎倆非常好理解,借用些似是而非且高大上的概念,在巫信者腦中製造危機與恐慌,之後自行充當拯救者的角色,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告訴你你家人有血光之災,我有渠道化解的神棍與詐騙犯嫌疑人都是如此這般的伎倆。
現在,又疑似發現了一個叫囂新科技威脅論,販賣股權金融偽概念的騙子團伙,只不過是放長線釣大魚而已!
G. 誰用的湖大張強版的金融學書 基礎貨幣怎麼分法定準備金 超額准備金 定期存款准備金三部分 。定期存
我更為奇怪的一點是,他難道沒有把流通中的通貨算入基礎貨幣嗎
H. 金融學課本上有個公式B=R+C,R表示法定存款准備金以及超額存款准備金,C表示流通與銀行體系以外的通貨。B表
這個基礎貨幣不是商業銀行留下來的
基礎貨幣指的是M2,也就是除銀行外社會所持有的所有現金和活期存款
I. 金融學里 把基礎貨幣表示 b=c+r,不少資料里 把c定義為公眾手中持有的現金,把r定義為銀行存
不能這樣分……可交易存款是M1里的,中國主要為活期;定期的話主要被定為M2。銀行的庫存現金有可能是准備金里的,也可能是其他來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