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排行榜
1、紐約--全面領先
作為此次排名第一的紐約,其"產業支撐"和"綜合環境"在所有參評的45個城市中位於第一位,綜合得分87.2。紐約的"金融市場"和"服務水平"也排在第二高位。僅有"成長發展"相對薄弱,位列中國三個城市之後,排名第四。
紐約的全面發展是紐約超越倫敦、在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中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
國際上可與紐約抗衡的競爭對手目前只有倫敦。在成長發展、產業支撐和創新產出方面,紐約的表現優於倫敦;而在市場和服務水平方面則略遜於倫敦。
2、倫敦--老牌勁旅
倫敦歐洲排名第一,從綜合指數得分上看,85.7分的高分與紐約僅有1.5分的差距,兩個城市幾乎難分伯仲。
倫敦在金融市場和服務水平兩個要素上排第1位,綜合環境排名第2位,產業支撐排名第3位,成長發展排名第6位。
作為老牌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在跨國銀行拆借、國外股票交易、國際債券發行與二次買賣、外幣匯兌、海上保險與航空保險等眾多國際金融市場都擁有重要地位。
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作為金融行業重要指標,直接影響國際貨幣市場定價。並且全球各地又在Libor的基礎上衍生出了包括Nibor(紐約)、Sibor(新加坡)、Hibor(香港)、Shibor(上海)等同類產品。
3、東京--領軍亞洲
東京在"金融市場"、"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三方面的排名全都是第3,這也決定了東京在全球金融中心的"三甲"地位。依靠日本發達的工業產業,東京的"產業支撐"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紐約,唯一拉東京後腿的是"成長發展",排在該項的第5位。
作為亞洲區的頭號種子,東京在亞洲金融中心排名第一,超過香港、新加坡和上海。除了創新方面落後於上海、香港,其他各項排名中,東京全都是亞洲區的領軍者。
4、香港--承東啟西
地理位置是香港無與倫比的優勢。在這樣一個全球市場中,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需要有一個接駁點來連接,香港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首選。
在發展指數報告中,香港在5個評價要素方面發展均衡,皆名列前茅,尤其是成長發展方面表現突出,排名第2,僅次於上海。
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並且排名靠前與香港政府的不斷推動密切相關。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此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曾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中國內地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做基礎,香港定位於和紐約、倫敦的競爭。
5、巴黎--服務至上
雖然在法國出現了金融界史上最大的違規交易案,雖然有"魔鬼交易員"之稱的法國興業銀行前期貨交易員熱羅姆·凱維埃以一己之力就給銀行帶來了幾十億歐元的損失,但是浪漫之都巴黎還是以它的金融服務贏得了選票。
作為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其優勢在於人才智力資本、政府服務水平和城市生活環境對金融產業的服務水平。其服務排名第4,金融市場、綜合環境排名第5,產業支撐排名第6,而成長發展成為巴黎金融中心的短板,僅列第9位。
法國巴黎銀行行長米歇爾·皮貝魯此前就曾在上海表示:鼓勵金融服務類產業發展,調動其積極性,是世界級金融中心建立所必須的。此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也是保障國際金融中心長期發展的基礎。
6、新加坡--均衡發展
新加坡的優勢在於產業支撐較強,各方面發展平衡,不存在明顯短板。位列此次十大金融城市第6位。
從五項指標來看,新加坡的單項排名全部在5-8名之間。產業支撐排名最靠前,位居第5。服務水平排名第6,成長發展和綜合環境雙雙排在6位。
立足、服務於整個東南亞地區是新加坡獲得較強產業支撐的基礎。建立亞洲美元市場、在亞洲最早設立金融期貨市場等,新加坡一直走在隊伍的前列。
7、法蘭克福--歐洲心臟
歐洲統一使用歐元之後,歐洲中央銀行就設在法蘭克福,其前身是設在法蘭克福的歐洲貨幣局。如此得天獨厚的"心臟"位置決定了法蘭克福在金融中心中的地位。
這座位於歐洲心臟的大都市,其優勢在於其發達的金融市場,在此次排名中,法蘭克福的金融市場排名居第6位。目前共有300多家德國和外國的銀行、金融機構駐扎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是世界著名交易所之一,僅次於紐約和東京的交易所。
8、上海--成長先鋒
上海的優勢在於成長發展潛力大,在所有45個參評城市中排名第一位。在五大新興經濟體城市(上海、聖保羅、莫斯科、約翰內斯堡、孟買)之中,受訪者對上海構建全球金融中心的信心程度最高。
正在舉辦的世博會,有利於提高科技創新力,更有利於促進上海金融市場的活躍程度。從各種構建國際金融中心的子要素分析,上海目前都處於積極發展的地位,並具有強大的待開發潛力。
然而,上海在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也存在短板。根據IFCDIndex顯示,上海在金融市場和產業支撐方面排名均為第7位,但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的得分均在50分以下,遠低於其他入圍城市。
9、華盛頓--美洲老二
華盛頓不但是美國的政治中心,在金融城市環境上也有突出表現,在美洲地區的金融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二。
其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表現較好,分別排第8和第10,成長發展排名第12,產業支撐排名第12。
10、悉尼--環境優越
悉尼的優勢在於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而在金融市場、成長發展和產業支撐方面均遜於東京、香港、新加坡和上海。
但作為大洋洲為數不多的金融中心,悉尼在南半球以及亞太地區,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Ⅱ 亞洲金融中心在哪
隨著亞洲製造業的蓬勃發展,最近,東京、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等各大城市都表達了爭當亞洲理財中心的願望。
目前,亞洲各國或地區金融業以大型本地銀行體系為主,各地資本市場仍很分散,在這種情況下,誰將最終勝出?
「這取決於跨國公司的選擇。」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潘英麗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哪個地區能夠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進而為亞洲理財,要取決於跨國公司的選擇,一般跨國公司把總部設在哪裡,哪個地區就會成為金融中心。潘英麗教授分析說,決定跨國企業選擇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首先,這個地區要有巨大的金融需求,從這點來看,上海和韓國就很占優勢,上海有強大的中國市場做後盾,而韓國近些年來發展也十分迅速。第二,是商務成本問題,也就是勞動力的價格和人才供應的問題,盡管發展中國家擁有廉價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但是跨國公司的遷址往往也要考慮沉澱成本,比如當地市場的人才供應問題和公司的一些動產及不動產問題,所以一些老牌金融中心還是很占優勢。另外,誰將成為新的金融中心也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盡管現在看起來不錯,但是長期發展是無法確定的,跨國公司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所以,潘英麗教授認為,在短期內,亞洲的金融中心不會出現太多的變動,老牌金融中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新的金融中心發展起來也有待時日。
中國香港一度被認為是亞洲的金融中心。
作為亞洲經濟的領頭羊,香港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金融交易體系,擁有先行者的優勢。2005年10月28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美國紐約訪問時表示,現在無論是在國際金融,還是在商業、貿易方面,香港已成為一個動力澎湃的渦輪,透過CEPA及泛珠三角合作協議,香港已作為和經濟騰飛的中國內地做生意的最佳平台,對整個亞太區域具有強勁的輻射作用。
從面積僅有1100平方公里的一個小小的轉口商埠,發展到今天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系及重要的國際金融、航運與商貿中心,香港經過了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創造了令世人驚嘆的經濟奇跡。雖然在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香港的經濟競爭力有所削弱,曾經一度低迷,房價和股價大量縮水,金融體制受到了考驗。2003年初,董建華在《香港家書》中承認:「現在是香港經濟最嚴峻的時候,香港這種困境,是過去幾十年沒有見過的。」但在最近的200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在全球競爭力排名中,由去年的第6名躍升至第2名,重現巨大競爭優勢。
2005-12-19 22:50 回復 cbloc 0位粉絲 2樓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受惠於內地經濟二十多年的迅猛發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著越來越強的競爭力。印尼中央銀行行長蘇德里安·吉萬多諾曾這樣評價上海:「過去我們很重視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未來我們會更多地關註上海。」他相信,盡管過程很艱苦,但在未來的10年至15年,上海一定能建成國際金融中心。
歷史也證明上海具有成為金融中心的可能。在上個世紀30年代,上海就已是遠東的金融中心,有著「東方巴黎」之美稱。今天,中國政府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決心更加堅定。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上海金融市場的集聚能力和輻射能力正進一步增強。
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已經成為僅次於東京和香港的亞洲第三大證券交易所。上海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前沿城市,擁有良好的投資環境、高品質的人力資源和廣大腹地的鼎力支持,越來越多的跨國銀行、保險、金融、高科技公司在內地設亞太總部、開廠、建研發中心。這都增強了上海的競爭實力。
然而,潘英麗教授也表示,上海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存在著必須克服的障礙。由於內地股市正在改革階段,資本項目對外開放的時間表目前尚未確定,這使得內地資本市場的發展面臨著較大的困難,以至於各種金融產品、衍生產品不能及時推出,這在某種程度上減緩了上海爭奪亞洲金融中心的步伐。
潘英麗教授認為,香港和上海完全可以實現功能上的互補。她認為,上海主要側重於中國內地的巨大市場,而香港的國際地位則更為人看重,這種功能定位的差異,避免了上海和香港兩地的正面交鋒,在未來,香港和上海完全可以實現功能互補,實現兩地的雙贏。同時,她認為,新加坡的市場定位與香港比較類似,所以,現在香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應該是新加坡。
上海社會科學院金融學博士後楊滌認為,一個地區要想發展為金融中心,政府支持也十分重要,在這方面韓國政府可稱為典範。
2005-12-19 22:50 回復 cbloc 0位粉絲 3樓近些年韓國發展十分迅速,早在2002年,韓國政府就提出了要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的設想,並在2003年12月對此進行了戰略規劃,制定了詳細時間表,指出了主要任務所在。分析人士指出,韓國有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其他對手國家無法企及的,比如,韓國擁有著更加開放、更高層次的商業環境,擁有著龐大的的金融市場。然而,也有不同的意見。楊滌就表示,目前韓國市場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勞動力缺乏、高稅收、缺乏透明度等等都嚴重阻礙了市場和公司的運營。如果韓國無法解除法律制度和社會體制對市場的限制、束縛,韓國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道路只能漸行漸遠。
無疑,東京已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然而,近年來,由於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加上國際金融市場競爭激烈,這使得東京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最近,作為東京國際金融中心象徵的東京證券交易所也出現了衰落的跡象。
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東證的衰敗,不僅嚴重地影響到了東京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甚至還將進一步動搖東京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根基。因此,新加坡、香港、上海和韓國等亞洲新興金融市場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趕上甚至超過東京的金融市場。
那麼,到底誰將成為亞洲理財中心?
東南大學經濟學教授黃凱認為,未來亞洲很可能擁有多個金融中心,隨著重要程度的不斷更替,金融中心也會有所轉移。同樣,保誠人壽總經理杜嘉祺也認為,未來亞洲並非只有一個金融中心。看來,在許多業內人士眼中,亞洲未來理財中心可能不止一個。
Ⅲ 防城港亞洲國際金融中心
假的。來沒有官方證明源,只是一家網站發布的設計圖是73層,根據是防城港是不大,兩區一市加起來不過30多萬人口,金融危機房子建好了賣出去嗎,有的認為此建築會成為第一爛尾樓。但是官方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防城港已經銷售出去的房子中,70%是外地人來買的。
Ⅳ 亞洲的金融中心是東京還是香港
現在還是以日本東京最繁華
多年來,東京的資本市場光從規模上看很回有優勢。不過,許多市答場參與者認為,其他亞洲金融中心開始對其構成挑戰。特別是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發展暴露出了東京的諸多不足,而這些不足可能一直被國際投資者所忽視。
Ⅳ 東京和香港,誰是亞洲金融中心
東京?香港?上海?
現在還是以日本東京最繁華,不過以中國的實力估計過不了多久就有可能是中國的上海。以目前的實力,上海暫時不敵中國香港。
面對新加坡和香港 東京力圖保住金融中心地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 07:09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日前發表文章指出,面對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日本管理機構正在設法保住東京的金融中心地位。
多年來,東京的資本市場光從規模上看很有優勢。不過,許多市場參與者認為,其他亞洲金融中心開始對其構成挑戰。特別是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發展暴露出了東京的諸多不足,而這些不足可能一直被國際投資者所忽視。
文章指出,東京所面臨的問題既有相對表面的,比如語言問題以及市中心與機場相距太遠的問題,也有一些根本性的,比如泄露敏感金融信息以及金融市場規則執行不力等。另外,許多觀察人士認為,對東京繼續保持其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地位構成最大威脅的是其證券交易所。這個規模龐大、運轉不利的證交所近來所犯的錯誤,使得日本金融市場失去了吸引力。在過去兩年中,東京證交所出現了高達兩億英鎊的交易錯誤,交易系統兩次完全崩潰,交易時間縮短了好幾個月。投資者表示,更令人煩惱的是其決策過程有暗箱操作的嫌疑。
文章稱,目前日本金融廳和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這兩個最強有力的管理機構已開始推動日本金融行業改革,並設法使東京成為一個遵守規則、公正而透明的金融中心。日本金融廳負責使日本的銀行系統擺脫幾年前的壞賬危機。公平貿易委員會則從一個更加理性的層面進行斗爭,比如廢除操縱投標的慣例。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認為,該委員會在使日本公司與外國公司展開公平競爭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Ⅵ 亞洲金融中心是哪
香港、新加坡、東京和上海。
根據2010年倫敦城市大學卡斯商學院所設立的環球金融中心指數來看,
前十名排名為:第一倫敦(775分),
第二紐約(769分),
第三中國香港(759分),
第四新加坡(722分),
第五上海(694分),
第六東京(694分),
第七芝加哥(673分),
第八蘇黎世(665分),
第九日內瓦(659分),
第十悉尼(658分)。
Ⅶ 亞洲金融中心是哪裡
目前是香港
Ⅷ 香港什麼時候成為亞洲金融中心
1970年代末,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製造業開始北移,香港重新定位為亞洲區的轉口港,金融業等服務行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成功轉型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經濟突飛猛進,贏得「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美譽
Ⅸ 防城港的亞洲金融中心(CBD)有109層是中國第一高樓嗎已經開工建設了。
二樓腦殘,尼瑪,你住防城港都不知道說明你消息閉塞,109CBD是去年立的項目,現在開工是開工了,但是到時候應該不會建109層那麼高,吹吹而已。不是中國第一高,現在上海深圳北京什麼的都在規劃建設更高的
Ⅹ 新加坡為何成為金融中心
金融服務業是新加坡經濟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附加值最高的服務產業、國家稅收的最大來源,其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已從70年代的6%增至2001年的13%。目前,新加坡擁有600多家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業對新加坡經濟和確立亞洲金融中心地位貢獻很大。然而就全球而言,僅在外匯交易(交易量居全球第4位)、跨國界貸款(第10位)、櫃面市場衍生交易(第13位)等三項排名較為靠前;隨著行業技術含量不斷增加,新加坡在上述領域的地位也正遭遇嚴峻挑戰。此外,亞太區域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摩根士丹利全球國際資本指數中的亞洲份額大為降低,亦使得新加坡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活動較為被動。
就地區而言,雖然新加坡的安全港地位已促進培育了理財產業的成長,但由於國內市場狹窄、企業文化衰落、區域經濟和金融產業前景黯淡等多種因素,使資金市場受到阻礙;同時,來自其他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時日已久,悉尼在押匯業務和電子化領域正形成自身獨特的小生境,而上海依託於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其金融中心的地位正逐漸獲得認可。
一、金融服務業面臨的挑戰-傳統板塊衰落區域內南北分隔 產業抓手匱乏
曾經驅使新加坡成為金融中心的傳統產業均已走向成熟,亞洲乃至全球范圍內的金融業早已翻天覆地,目前工作組提出不應再追求以增強國內競爭力的方式重整金融業,而應把目光放長放遠,尋求更多外部合作機遇。
1、傳統金融產業衰落
外匯交易和資本市場活動等傳統金融服務板塊在數量和地位上均呈下跌趨勢。根據國際結算銀行每三年一次的調查結果顯示,2001年4月傳統外匯交易市場的日周轉量與1998年4月相比,已下跌了19%。歐元誕生、銀行業整合、電子經紀人功能不斷增強、國內市場過於狹小等多種因素導致了這種大幅下跌。由此可見,新加坡有必要尋求經濟增長的新外翼,力爭在朝陽板塊中重新開發特色競爭項目。
2、區域內南北分隔
亞洲金融危機後,由於投資者較為中意,商業發展機遇充裕,北亞地區已逐漸崛起。隨著大中華市場的成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韓國企業重整浪潮的到來,進一步確立了投資者對該地區的信心。本地區原有的金融中心—香港、東京,以及未來可能的金融中心—上海,都將從北亞地區不斷增長的商業活動中獲益。相對而言,東南亞一直受到大批問題資產和壞帳等造成的後金融危機的困擾,近期的反恐戰爭進一步延遲了經濟復甦,這又對投資者投資北亞地區形成一定障礙。
新加坡金融業應利用北亞和東南亞兩地區出現的不同發展機遇,而各金融機構可在國外商業機構對大中華區域投資、對中國企業斥資,以及管理中國企業離岸資金等領域提供相關服務,還可為印度企業提供法律、技術和金融等領域的高效率基礎設施,協助其進行資金籌措和海外擴張。
3、挖掘獨具特色的產業抓手和小生境
面對上述挑戰,新加坡更需開拓新穎的產業抓手,減弱其地理依賴性,轉向依託技術和知識型經濟。長遠來看,正如瑞士業已成形的理財板塊和盧森堡的零售資金管理板塊,新加坡的新型產業抓手應能推動本地形成金融行業內地區或全球的小生境。新加坡國內的狹小市場也促進了以外部環境為主要目標的小生境政策,這應是一項更為妥當的長期戰略。由於金融服務業是信息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新加坡在IT和市場基礎設施上的強勢條件增強了產業競爭力,可促進新加坡在金融服務領域在新興經濟板塊內的競爭,提升知識為本的價值鏈。
二、金融服務業的遠景規劃-成為亞洲地區/全球小生境集結的卓越金融中心
在亞洲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的大背景下,加上新加坡作為商業和金融樞紐的競爭優勢,金融服務產業工作組為新加坡制定了下一階段的金融中心發展規劃:將新加坡定位於亞洲地區/全球小生境集結的卓越金融中心,具體目標為:開發金融服務產業,並形成地區和全球小生境,加大挖深其在金融產業活動中的產業深度和國際市場佔有份額;成為金融和輔助專才的學習、研究、工作和生活中心。
三、四大戰略驅動力
1、戰略驅動力之一:成為區域理財中心
理財服務是新加坡金融板塊保持良好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為了促使本地長期葆有作為個人理財中心的競爭力,必須在政治強勢、經濟穩定和產業管理規劃上開足馬力。同時,具前瞻性的立法和規章制度、反饋速度較快的政策框架、完備的輔助服務、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和投資專家等對新加坡建設理財中心均十分重要。
建議1、鞏固政府在發展資產管理產業進程中的功能
建議2、增強新加坡作為知名資產管理中心的競爭力
建議3、重點關注資產集群的發展
建議4、發展輔助服務
2、戰略驅動力之二:成為區域/全球押匯處理中心
目前,全球范圍內尚未出現金融產業的押匯處理中心,但由於金融機構面臨削減成本和重返核心產業活動的與日俱增壓力,為此,他們盼望把押匯業務集中到商務成本低的地方,或外發委託。這將導致未來1-2年內新加坡流失大量後台工作崗位。雖然新加坡生產成本較高,但作為押匯業務中心,它仍擁有許多堅實的優勢,諸如世界級的電信與硬體基礎設施、眾多全球銀行的地區總部、穩定的政治環境、良好而又不斷優化的法規框架、堅實的高效押匯業務文化、受過良好英語教育的勞動力,以及蓬勃發展的IT產業等一系列因素可協助本地成為押匯處理樞紐。考慮到上述條件,新加坡應保留與追求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押匯業務,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建議5、成立區域/全球綜合押匯業務中心
3、戰略驅動力之三:成為亞太區風險管理中心
傳統保險業市場中,在解決突發風險和專業風險上仍十分欠缺,傳統的應急手段並不能對某些恐怖主義相關的風險事故做出積極應對。過去十年中,貸款交易、證券投資及其他風險轉移延伸產品帶來的新技術和新市場的額外風險接踵而至。新加坡應主要依託於資本市場日益成熟和國際金融機構集結的良好條件,將自身定位於成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風險管理中心。
建議6、創設亞太區風險管理制度
4、 戰略驅動力之四:營造倍具吸引力的商業環境
建議7、強化政府部門和民間領域之間的合作往來
建議8、增強新加坡金融板塊中的國際份額
建議9、關注並提升教育培訓的驅動政策
建議10、增加新加坡本地教育培訓環境中的國際含量
建議11、進一步鞏固新加坡的稅收環境
建議12、為金融板塊提供一流置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