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聯網金融平台從事供應鏈金融服務有哪些優勢又面臨哪些挑戰
互聯網金融具有以下的風險性:
1、是信用違約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否實現其承諾的投資收益率。
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額寶當前的收益率低於5%,且余額寶的性質是貨幣市場基金。但網路百發的預期收益率高達8%,這就不由得讓我們想問,百發最終投資的基礎資產是什麼?在全球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下降、國內製造業存在普遍產能過剩、國內服務業開放不足、影子銀行體系風險逐漸顯現的背景下,如何實現8%的高收益,除了給企業做過橋貸款、以及給房地產開發商與地方融資平台融資外,還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資渠道;
2、期限錯配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是期限較長的,而負債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負債到期不能按時滾動,就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當然,金融機構的一大功能就是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因此金融機構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期限錯配,而其中的關鍵是錯配的程度。聯想到網路百發給出的承諾是允許投資者隨時贖回,這無疑最大程度地加劇了流動性風險。既要允許隨時贖回,還能給出8%的預期收益率,這當然令缺乏經驗的投資者歡欣鼓舞,但也會令富有經驗的投資者疑慮重重;
3、最後貸款人風險。
如前所述,盡管商業銀行也面臨期限錯配風險、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面臨信用違約風險與期限錯配風險,但與互聯網金融相比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商業銀行最終能夠獲得央行提供的最後貸款人支持。當然,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價的,例如商業銀行必須繳納20%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自有資本充足率必須高於8%、必須滿足監管機構關於風險撥備與流動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監管缺失的格局,因此運營成本較低,但如果缺乏最後貸款人保護,那麼一旦互聯網金融產品違約,最終誰來買單?互聯網金融企業有能力構築強大的自主性風險防禦體系嗎;
除上述傳統風險外,中國互聯網金融產品還面臨一系列獨特風險,以下筆者將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來依次梳理這些風險:
4、法律風險。
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尚處於無門檻、無標准、無監管的三無狀態。這導致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尤其是理財產品)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區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碰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非法集資」的高壓線。
由於缺乏門檻與標准,導致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魚龍混雜,從業者心態浮躁、一擁而上,一旦形成互聯網金融泡沫,並出現較大幅度違約的格局,就很容易導致中國政府過早收緊對互聯網金融的控制,從而抑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業應避免重蹈當年信託業、證券業發展初期的亂象。
5、增大了央行進行貨幣信貸調控的難度。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創新使得央行的傳統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虛擬貨幣(例如Q幣)是否應該計入M1?再如,由於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受法定存款准備金體系的約束,這實際上導致了貨幣乘數的放大。又如,如何來看待傳統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互動與轉化;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信貸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產開發商傳統融資渠道被收緊,那麼很可能會考慮到通過互聯網金融來融資。事實上,最近一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大發展,其宏觀背景就與中國政府收緊了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監控,導致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開發商等市場主體不得不尋找新的融資來源有關。
6、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的風險。首先,由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獲得個人與企業的信用信息,並將之用於信用評級的主要依據,此舉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過上述渠道獲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確地衡量被評級主體的信用風險,這裡面是否存在著選擇性偏誤與系統性偏差;
7、信息不對稱與信息透明度問題。如前所述,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處於監管缺失的狀態。那麼,誰來驗證最終借款人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有無獨立第三方能夠對此進行風險管控,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的監守自盜行為,畢竟,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在互聯網P2P類公司中,有專業的風險控制團隊推薦小財迷。
8、技術風險。
與傳統商業銀行有著獨立性很強的通信網路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處於開放式的網路通信系統中,TCP/IP協議自身的安全性面臨較大非議,而當前的密鑰管理與加密技術也不完善,這就導致互聯網金融體系很容易遭受計算機病毒以及網路黑客的攻擊。目前考慮到互聯網金融賬戶被盜風險較大,阻礙了不少人參與互聯網金融,這其中絕非沒有專業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聯網企業必須對自身的交易系統、數據系統等進行持續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這無疑會加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運行成本,削弱其相對於傳統金融行業的成本優勢。
② 互聯網醫葯供應鏈金融如何
供應鏈金融的風控是非常嚴謹和多層次的,因此是最後一片優質資產集中供應的領域,在經濟下行期,互聯網金融平台都在開展資產端的激烈爭奪,供應鏈金融無疑將會受到大家的最大關注。但是做好供應鏈金融除了有一定資源背景外,還必須設計好交易結構,並同時深入而嚴謹的把握其風控關鍵點。
③ 什麼叫互聯網時代的供應鏈金融
隨著互 聯 網 技術的推進,將此模式移植到線上,運用互 聯 網的開放、透明、信息傳播快的特點,將由銀行主導的傳統 金融,變成全民參與的普惠 金融。
並通過技術手段對接供應鏈的上下游及各參與方,其中包括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銀行等資金提供方、物流服 務商等,將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線化,實時掌握供應鏈中企業經營情況從而控制融資貸款的風險。
④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模式有哪些
供應鏈金融是目前比較優質資產端,其市場空間巨大,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並把握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優勢: 1.資金運行相對安全 2.資金鏈增值效應顯著 3.便於發現企業真實的運營資料,拓展上下遊客戶群 4.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提供機遇
⑤ 互聯網與供應鏈金融結合的優勢表現在哪裡
主要表現在網路化、精準化、數據化三個方面
⑥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平台開發排名排行榜
選擇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平台開發公司需要根據全面來看的,而且現在也沒什麼回排名的。答
一個靠譜的供應鏈金融系統公司,應該具備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擁有一個完整的團隊體系,既包括技術開發人員,又包括項目經理,測試人員、需求分析師等等團隊成員。每個人各司其職,把控好供應鏈金融系統開發的每個環節,保證系統平台質量。
此外,靠譜的供應鏈金融系統公司還應該具備豐富的項目實施經驗和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了解用戶的需求,能夠站在專業的角度上去為用戶提供功能需求的解決方案,進而開發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並在後期給予一定的技術支持。
⑦ 如何理解互聯網+農業,供應鏈金融
互聯網+農業有很多種模式,不同的模式之間可說是天差地別,全都套在互聯網+農業這個框框里,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炒作而已。目前看來比較可行的,主要有以下5種,按照zhuangbility的程度排列:
1.互聯網巨頭+農產品。
這個在我看來和裝逼沒什麼區別。明明就是大企業用自己的品牌作為背書,經營高附加值農產品,走高端路線,和互聯網的關系其實不大。比如聯想下屬的「佳沃」集團,其實掛靠在三一重工下面也可以,只是聽起來沒那麼高端罷了。
簡而言之,這種模式就是互聯網巨頭把手伸到高端農業里去撈一把,和「互聯網思維」沒什麼關系。
2.互聯網電商+農村。
這個其實就是家電下鄉的電商版。比如阿里巴巴的「村淘」,以及京東的縣級運營中心。眾所周知農村的交通和物流遠不如城市,因此雖然目前來看電商的主要市場還是在城市,但農村的購買力可能尚未釋放出來。誰搶佔了農村市場,說不定就能搶占未來的電商領域銷售增長點。
前些日子有消息說,村淘進駐鄉村之後,有一個村一天買下了2噸肥皂……就問你怕不怕?
3.互聯網升級+農業企業
這個模式是傳統企業藉助互聯網轉型的農業版。從生產到營銷的各個環節用互聯網手段加以改造。而農業相比於工業的復雜多變,使生產和物流過程中的信息溝通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目前國內的農業巨頭大都已經開始互聯網升級,不過效果嘛……慢慢看咯。
4.互聯網思維+農產品
這個模式下麵包含的東西很多,比如眾籌、體驗經濟、物聯網……挺雜的。目前來看主要是小企業和年輕創業者在這一塊玩,比如青年菜君(半成品生鮮電商,線上預訂+線下地鐵口自提),比如北京農夫市集(讓消費者和有機農業農戶直接溝通的平台)。
大家貌似玩得挺開心,至於以後誰能真正生存下來並做大,那就要看殘酷的市場競爭了。
5.互聯網信息平台+農村
這個模式大概可以理解為58同城的鄉村版,目前做得比較好的村村樂、萬村網、三農網、新農網……等,尤其是其中的代表——村村樂,號稱全國最大的刷牆公司(你懂的,就是農村刷牆打廣告)。相信絕大部分城裡人都沒聽說過這些網站吧?然而村村樂的估值已經超過10億元,已然握住了大把的農村信息渠道。
綜上所述,不管是互聯網還是農業,涵蓋的領域都太多了。因此同樣是互聯網+農業這個標簽,你說的和他說的卻可能完全是兩種不相乾的東西。
⑧ 求我國中小企業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的案例
供應鏈金融是指金融機構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對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管理,通過應收賬款質押、貨權質押等手段,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應鏈金融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逐漸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並通過鏈條化管理,將金融風險控制在最低。近年來,在互聯網+戰略的驅動下,供應鏈金融取得了良好發展效果。據《2016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研究報告》預測,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在此背景下,分析當前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新型趨勢及面臨的問題,對促進供應鏈金融的不斷創新、實現供應鏈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