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全球城市的高樓
第一位 迪拜塔(迪拜) 700米以上 160層左右
盡管位於阿聯酋「迪拜塔」還沒有完工,但是月21日,它的高度已經超過了中國台灣的101大樓,正式成為全球第一高樓。等到「迪拜塔」正式竣工,它的高度將超過700米。
第二位 美國紐約 自由塔 1776英尺 541米
自由塔是紐約世貿中心遺址重建工程的重點,自由塔的修建工程經歷種種曲折後啟動,考慮到安全因素,紐約自由塔在設計上進行了改進,新設計的自由塔高1776英尺(1776為美國獨立日),建成後將成為世界第二高建築。
第三位 台北101 中國台北! 508米
台北101 (Taipei 101),原名台北國際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設計師李祖原。為台北市政府的BOT開發案,業主是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是位於台灣台北市信義區的一幢摩天大樓,樓高508公尺,地上101層,地下5層,是目前全世界第二高的摩天大樓(第一現為位於中東迪拜的迪拜塔)。
台北金融大樓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緊鄰台北市政府,是台灣繼高鐵案之後,政府獎勵民間投資的大型BOT開發案。台北金融大樓系由台灣十二家銀行及產業界共同出資興建,造價共達五百八十億元台幣,由著名建築師李祖原負責設計及監造。大樓除底部裙樓作為購物商場外,將成為台北金融商業重鎮,股市證交所亦將移至此。
第四位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492米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施工高度超越金茂大廈,成為名副其實的浦江第一高樓。記者昨日獲悉,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第42節巨型柱安裝就位,已進入第94層的施工,其標高達423.8米,超越了金茂大廈420.5米的總高度,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已成為上海乃至我國內地第一高樓。
第五位香港環球貿易廣場 484米
香港九龍「環球貿易廣場」是一幢建築高度490米,共118層的辦公及酒店大樓。該大樓臨海而建,地處香港未來的商業及文化心臟地帶,與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組成維港門廊。
該大樓由中建三局金屬結構公司中標承建,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標准層為59.9米×59.9米的多邊形,立面為逐漸向上收縮的塔形。主體結構採用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巨型混凝土柱和鋼框架結構。為了加強結構剛度,設置了1道外伸巨型混凝土桁架和3道外伸巨型鋼桁架。
第六位 馬來西亞吉隆坡的 雙子塔 452米
雙塔大廈於1998年完工,共88層,高1483英尺(452米),它是兩
個獨立的塔樓並由裙房相連在兩座主樓的41和42 樓一座長58.4米、距地
面170米高的空中天橋。獨立塔樓外形像兩個巨大的玉米,故又名雙峰大廈
第七位 美國 西爾斯大廈 (Sears Tower) 442米
西爾斯大廈是美國芝加哥的一幢辦公樓,由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
計,於1974年建成,高442米,是當今世界最高建築物之一。總建築面積418000平方米,地上110層,地下3層。底部平面68.7×68.7米,由9個22.9米見方的正方形組成。在這些正方形的范圍內都不另設支柱,租用者可按需要分隔。整個大廈平面隨層數增加而分段收縮。在51層以上切去兩個對角正方形,67層以上切去另外兩個對角正方形,91層以上又切去三個正方形,只剩下兩個正方形到頂。
第八位 上海 金茂大廈 420.5米
1999年初,上海市又一座標志性建築傲然屹立黃浦江畔,人們期
待已久的世界第三、中國第一的88層金茂大廈終於推向市場,這幢集現代
辦公樓、豪華五星級酒店、商業會展、高檔宴會、觀光、娛樂、商場等綜
合設施於一體,深富中華民族文化內涵,溶匯西方建築藝術的智慧型摩天
大樓,已成為當今滬上最方便舒適、最靈活安全的辦公、金融、商貿、娛
樂和餐飲的理想活動場所
第九位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415米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大廈二期2003年落成,高420米,共88層,為香
港第2、世界第7的建築物,屬李氏的產業。是眾多國際知名公司、香港財團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工作地方,內設的商場更網路世界各地名牌名店,堪稱全港,甚至全球最頂尖得甲級商廈
第十位 中國廣州 中心廣場大樓 391米
中信廣場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核心地段,已於1997年6月底竣工。項
目總投資37億元港幣(嶸高公司占股30%),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共包括1幢80層辦公樓、2幢38層附樓、4層商場裙樓及2層地下停車場。主樓高達391米,是廣州市標志性建築,也是華南地區第一高樓。混凝土結構標高333米,全省最高建築物,是世界上最高的純混凝土結構寫字樓。2002年9月,附屬中信廣場的玻璃牆瀑布水景被命名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稱"天河飄絹",進一步確立了中信廣場作為廣州市標志性建築的地位。 這些是未來世界頂尖級建中,大部分正在設計中!依次是迪拜的Al Burj、迪拜塔,俄羅斯的Russia Tower,韓國的Incheon Towers,美國的Chicago Spire,沙烏地阿拉伯的Araj Al Bail Towers。
前五個高度均在600米以上,最高的Al Burj高達1200米,將是人類建築史的一大奇跡!
Ⅱ 為什麼上海發展那麼好經濟條件在國內那麼優越卻沒有成為世界級的國際金融中心
最近的電視新聞又在說上海要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又給大家描繪一幅壯麗的圖畫,使很多上海人心潮澎,又激動了好一陣子。記得從92年就開始說要建國際金融中心,那時說法是一個龍頭三個中心了,彷彿要快17年了,當時說在2010年要初步建成國際金融中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差距越來越大,東亞的首爾也提出建立東北亞金融中心、還有中東的迪拜、印度的孟買,上海除了高樓多一些外,卻發現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不知道領導們是如何思考的,為啥進度如此慢?宣布了一次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過了10多年後再宣布一次,本身就是一個笑話,難道到2020年再宣布一次爭取到2050年將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
為啥與主觀願望有如此大的距離?請問目前中國的金融中心到底在那裡,在上海嗎?不是,是在北京,北京才是實質上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不是看證券公司的店面數有多少,銀行的營業網點有多少,存款有多少、貸款有多少,而是要談這個金融中心的輻射范圍有多大,國際金融中心就是輻射整個地球,要看這個中心的一舉一動有多大的影響。可以說目前的上海金融輻射范圍半徑還沒有到南昌的距離,除了上證指數外也沒有啥可以輻射的,我們看到中國的很多金融信息來自北京、很多金融決策來自北京,北京的一個聲音影響著全中國,而上海與南京、杭州一樣僅僅是一個決策的執行者,上海僅僅在金融數量的指標上比其他地區指標數好看一些罷了,比如外資銀行的數量多一些,證券市場的規模大一些,但外管局、證監會、保監會、央行、四大國有銀行及其他商業銀行無一例外的扎堆北京。上海的總部只有可憐的交行與證交所、外匯交易中心,剩下的就是區域性的浦發銀行。這樣尷尬的局面還在說要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還說是國家戰略、國家支持,各大總行都不支持上海,而情願留在北京,上海只是中國大陸區域性的金融中心,還在高調宣布要建立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在國際金融上有話語權嗎?沒有,這個真的沒有!再看世界頭號金融中心有多少銀行總部?有比較才知道是差距。
有的人老是說上世紀30年代上海曾經是國際金融中心,沒有錯,但30年代的金融中心是宣布出來的嗎?30年代的上海金融中心絕不可能在上海再現了,不要忘記那時的首都在南京,南京僅僅是個政治首都,而當時的四大家族所掌控的交通銀行、中國銀行、農民銀行的總行無一例外的都在上海,就是宋子文和孔祥熙也在上海住,並不在南京住,上海還有非常多的民營銀行的總行如鹽業銀行、金城銀行等等,還有很多的保險機構的總部、那時的友邦保險的總部不在美國,而在上海,那時的上海首先是個國內的金融中心,才當之無愧的成為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是水到渠成的事。
金融中心不是宣布出來的,宣布出來的肯定不是金融中心。
目前所謂的國家支持,僅僅是小打小鬧的來幾個不痛不癢的所謂政策,根本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治標不治本,金融中心還是畫餅充飢或空中樓閣。國際金融中心不是口號喊出來的,樓建的再高有啥用,上海真正建立起國際上所承認的國際金融中心,起碼等到央行總部及工商、農業、建設、中國銀行搬遷到上海、外匯管理局、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等一大批中國金融機構的總部搬遷到上海以後要談的事,他們的到來才能說明上海有金融的聚焦功能,才能匯聚成一個中心,要等到許多的金融政策的頒布與制定在上海發出聲音的時候,要等到全國的主要經濟報刊與電台追蹤報道上海所產生的經濟信息的時候,那時也僅僅是國際金融中心的起點,而不是建成,他還需要發展,因為僅僅是國內的金融中心,離國際的金融中心還很遠,單單制度建設就夠審批一陣子了,其他再高調宣布多少年建成國際金融中心都是黃粱一夢。
請問中央會同意將這些決策制定者的總部搬遷到上海嗎?假如就總部搬遷都下不了決心還算是支持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嗎?上海人說要建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才不會急了,我們自己卻在安慰香港,認為香港很急,面臨上海的競爭,需要香港自己要進步,真是笑話,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他們知道中國的金融中心還是在北京不是上海,而北京的金融中心也是個政策性中國金融中心,大陸的金融中心被分散了,沒有集中優勢,就是深圳還是將招行、平安等牢牢抓在手裡不放。上海利用外資建造環球金融中心已經受到外地網民的一片反對聲,認為上海的發展是吸了全國的血,上海進行世博建設,也同樣是一片反對聲,認為上海是利用中央政策在搞建設,是利用全國的力量在做上海文章,請來看看中央宣布上海建金融中心上海之外的網友反應就知道了,上海還能要求北京什麼
Ⅲ 上海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求大神幫助
上海遊玩參考一覽: 素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是-個現代化,但又擁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海派文化城市。上海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迷人的城市風貌、繁華的商業街市、歡樂的節慶活動和膾炙人口的各邦菜餚。近幾年來,上海相繼竣工的重點工程更是展示了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風采,還能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人流熙攘、燈火璀璨的活力。 吃:蘇浙匯(茂名南路127,延安路延安飯店隔壁) 榮騰魚鄉(四川北路) 吳江路(平凡 ,甜蜜蜜 ,小楊生煎) 穹六人間(岳陽路150號) 喝:上島咖啡(南京路步行街) 香啡閣 九龍冰室(靜安寺) 一茶一座 玩:淮海中路M-box(酒吧) 桃江路東平路 汾陽路的寶萊納(酒吧) 外灘3號 樂:漢源書店 逛街 去淮海路百富勤三樓m-box吧,上海所有好的酒吧我都去過,那裡最好,有很棒的歌手。汾陽路的寶萊納有很好喝得黑啤,桃江路的噢瑪利亞有很休閑的鄉村音樂,外灘3號和18號是高消費場所,但很值得。 如果樓主是外地朋友,請看以下內容 浦東陸家嘴不錯 東方明珠 金茂大廈 難得來一定要看看上海的標志性建築 還有就是建議去東方綠洲 很不錯 如果有時間 去朱家角也是不錯的 瀏覽一下上海古鎮 吃吃那裡的特產 最後城隍廟是一定要去的 帶一些梨膏糖和五香豆 樓主如果是隨便
Ⅳ 香港環球金融中心天際100誰上過啊!好壯觀!整個香港盡收眼底!
是的!夜景更漂亮!
Ⅳ 香港環球金融中心是誰的
由前地鐵公司(今港鐵公司)及新鴻基地產、恆基兆業、香港中華煤氣及中銀香港屬下新中地產所組成的IFC Development Limited共同開發擁有。
由著名美籍建築師César Pelli及香港建築師嚴迅奇合作設計而成。
Ⅵ 中國有哪些代表性建築物
中國古代建築物代表:
一、萬里長城
(6)香港環球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建築是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總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並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
Ⅶ 求最新世界高樓排行榜,越多越好,要有圖片
樓主,回帖子最多發一個圖啊。
第一名:阿聯酋迪拜塔
「迪拜塔」始建於2004年,計劃將於2008年底竣工,2009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迪拜塔」最終究竟有多高一直是高度機密。迪拜最大的地產開發公司艾馬爾地產僅向外透露說,大廈將在建至700米以上的某處時停止,而其最終高度據稱可能將達到818米。
高樓大廈就是展現方式之一。據「迪拜塔」官方網站介紹,建成的「迪拜塔」將至少有160層,56部電梯穿梭其間,速度達每秒18米,那將是世界上速度最快且運行距離最長的電梯。
整個建築外牆將使用玻璃8.3萬平方米,金屬2.7萬平方米,總共相當於17個足球場。大廈內部設有溫泉、游泳池、豪華公寓、零售商店和個人商務套房,124層還有俯瞰全城的觀望台。建成後的「迪拜塔」在距大廈95公里外的地方即可看到。
迪拜計劃花費200億美元打造以「迪拜塔」為中心的「迪拜塔商業中心」。
第二名:紐約世貿中心自由之塔
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在自由塔模型揭幕後說,今天無論對紐約,還是對美國來說都是一個好日子。自由塔的建造使紐約得以重新構築這座城市在「9·11」恐怖襲擊事件後失去的天際一角,它將成為曼哈頓重建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自由塔的主體結構高度仍然為1776英尺(541.3米),以象徵美國建國的年份——1776年。據主建築師蔡爾茲介紹,大廈的70層將作為辦公區,70層以上將利用懸索結構建立一個用於觀景的公眾區域。電視天線和用來供電的風力發電機也將建在大樓的頂部。加上頂部的電視天線,自由塔總的高度將超過2000英尺(609米)。大樓將於2008年竣工。
第三名:台北101(Taipei101)
台北101(TAIPEI101),原名台北國際金融中心(TaipeiFinancialCenter),設計師李祖原。為台北市政府的BOT開發案,業主是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是位於台灣台北市信義區的一幢摩天大樓,樓高508米,地上101層,地下5層.
因應高空強風及台風吹拂造成的搖晃.台北101設置了「調諧質塊阻尼器」(tunedmassdamper,調質阻尼器),是在88-92樓層掛置一個重達660公噸的巨大鋼球,利用擺動來減緩建築物的晃幅。
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最快速電梯,有2部,為觀景台使用,其上行最高速率可達每分鍾1010米,相當於時速60公里,從1樓到89樓的室內觀景台,只需39秒;從5樓到89樓的室內觀景台,只需37秒。下行最高速率可達每分鍾600米,由89樓下行至5樓僅需46秒,至1樓僅需48秒。
第四名:上海環球金融中心(ShanghaiWorldFinancialCenter)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Shanghaiglobalfinancialhub是以日本的森大廈株式會社(MoriBuildingCorporation)為中心,聯合日本、美國等40多家企業投資興建的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050億日元(逾10億美元)。原設計高460米,工程地塊面積為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38.16萬平方米,比鄰金茂大廈。1997年年初開工後,因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工程曾一度停工。2003年2月工程復工。但由於當時中國台北和香港都已在建480米高的摩天大廈,超過環球金融中心的原設計高度。由於日本方面興建世界第一高樓的初衷不變,對原設計方案進行了修改。修改後的環球金融中心比原來增加7層,即達到地上101層,地下3層,樓層總面積約377,300平方米。
建築主體高度達到492米,比目前已建成的中國台北國際金融大廈主樓主體高度高出12米(台北101大廈實體高度加天線高度為508米),仍為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一高樓。按照施工計劃,工程將於2008年初,也就是北京奧運會開幕之前竣工落成。
關於環球金融中心設計的爭議,除了高度,還有其外形。KPF公司總裁威廉·帕德森說,金融中心的設計靈感原本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天地」的理解,正是天圓地方的意思。而且,50米直徑的「圓洞」就是不遠處「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第二個球的大小,空心圓洞與實心球體正好形成一虛一實、遙相呼應的藝術美感。但這樣的構思在一些人看來,同時也表現出了另一種形象,最早有人利用迷信在互聯網上造聲勢,指出樓頂的大圓孔,遠遠地看太像日本的太陽旗。不過大部分不持有此觀點的人士認為這只是民族主義的穿鑿附會。
第五名:雙峰塔(PetronasTwinTowers,或稱佩重納斯大廈、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大廈、國家石油雙塔、雙子塔)
雙峰塔(PetronasTwinTowers,或稱佩重納斯大廈、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大廈、國家石油雙塔、雙子塔),佩重納斯大廈(俗稱「國營石油雙塔」)馬來西亞吉隆坡,建成於1998年是兩棟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市區內的摩天大樓,曾經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直到2003年10月17日被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雙塔樓,也是世界第三高的大樓。樓高452米,共地上88層,由美國建築設計師西薩·佩里(CesarPelli)所設計的大樓表面大量使用了不銹鋼與玻璃等材質,並輔以伊斯蘭藝術風格的造型,反映出馬來西亞的伊斯蘭文化傳統。現在仍排名第五!
這兩座88層塔樓包含800萬平方英尺(74.32萬㎡)以上辦公面積,150萬平方英尺(13.935萬㎡)購物與娛樂設施,4500輛車位的地下停車場,一個石油博物館,一個音樂廳,以及一個多媒體會議中心。
第六名:西爾斯大廈(SearsTower)
西爾斯大廈是美國芝加哥的一幢辦公樓,由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於1974年建成,高443米,美國西爾斯大廈,最終高度超過450米。總建築面積418000平方米,地上110層,地下3層。底部平面68.7×68.7米,由9個22.9米見方的正方形組成。在這些正方形的范圍內都不另設支柱,租用者可按需要分隔。整個大廈平面隨層數增加而分段收縮。在51層以上切去兩個對角正方形,67層以上切去另外兩個對角正方形,91層以上又切去三個正方形,只剩下兩個正方形到頂。直至2004年台北101塔建成以前,西爾斯大廈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屋頂」和「世界最高居住層」的桂冠。它由著名的SOM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整個施工工期不到兩年半時間,工程於1974年竣工。它的高度為442米(1,450英尺),共108層,內部總共有45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室和商業空間。在西爾斯大廈開工建設前,大廈的場址被西昆西街(WestQuincyStreet)一分為二,西爾斯公司為此支付給芝加哥市270萬美元實現了街道分割。
大廈的造型有如9個高低不一的方形空心筒子集束在一起,挺拔利索,簡潔穩定。不同方向的立面形態各不相同,突破了一般高層建築呆板對稱的造型手法。這種束筒結構體系是建築設計與結構創新相結合的成果。
西爾斯大廈有110層,一度是世界上最高的辦公樓。每天約的1.65萬人到這里上班。在第103層有一個供觀光者俯瞰全市用的觀望台。它距地面412米,天氣晴朗時可以看到美國的4個州。
第七名:南京紫峰大廈
綠地集團在南京投資開發建設的世界第七高樓、江蘇第一高樓--高達450米的綠地廣場·紫峰大廈正式結構封頂。該項目位於南京中心城區被譽為"心臟地段"的鼓樓廣場,集高檔辦公、頂級酒店和商業等於一體,建成後將成為南京檔次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城市新地標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由專業設計公司美國SOM建築事務所設計的紫峰大廈地下4層、地上到燈塔是381米、89層,而從燈塔底部到塔尖則有69米。樓頂下月樹起69米的燈塔,將一舉攀上450米的最高點。這是江蘇第一高樓,也是世界第七高樓。
看玄武湖也就是一個洗腳盆那麼大,比紫金山頭陀嶺448.9米還要高1.1米
第八名:金茂大廈(JinMaoTower)
1999年初,上海市又一座標志性建築傲然屹立黃浦江畔,人們期待已久的世界第三、亞洲第二、中國內地第一的88層金茂大廈(JinmaoTower)終於推向市場,這幢集現代辦公樓、豪華五星級酒店、商業會展、高檔宴會、觀光、娛樂、商場等綜合設施於一體,深富中華民族文化內涵,溶匯西方建築藝術的智慧型摩天大樓,已成為當今滬上最方便舒適、最靈活安全的辦公、金融、商貿、娛樂和餐飲的理想活動場所。
金茂大廈於1992年12月17日被批准立項,1994年5月10日動工,1997年8月28日結構封頂,至1999年3月18日開張營業,當年8月28日全面營業。金茂大廈佔地2.3公頃,塔樓高420.5米,總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
金茂大廈是由美國最大的建築師-工程師事務所之一的SOM建築設計事務所建造的。
金茂大廈坐落在浦東延安東路隧道口,世紀大道旁,地處浦東核心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中心,東臨浦東新區的繁華景象,西眺上海市及黃浦江的幽雅景緻,南向浦東張楊路商業貿易區,北臨10萬平方米的中央綠地。大廈周邊道路網路發達,交通十分便利,過江隧道和地鐵二號線直達。從金茂大廈去浦西最繁華的街區,過隧道僅2分鍾,到上海虹橋機場或到浦東國際機場車程時間僅30分鍾,地理位置優越。
第九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TwoInternationalFinanceCentre)
金融中心二期(簡稱「國金二期」),是一項商業建設工程項目,是總投資共30億美元的國際金融中心發展計劃的重要工程項目之一。1996年香港地鐵公司將項目發展權授予由多家建設及項目投資單位所組成的建設聯合體,並隨即開展設計優化工作。項目的原設計是兩座46層建築物,經過設計優化後的國金二期是一座樓高420m,總層數88層,位列世界第四高的建築物,另設6層地下室,埋深38m。
國金二期的施工期僅三年半,2003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國金二期已成為香港的新地標、新象徵性建築物,在香港中環心臟地區又出現一個新的金融財經基地。
第十名:中信廣場大廈
廣州中信大廈,樓高83層,391米,在全球十大高樓之中排名第十。
中信大廈位於廣州天河區天河北路,地處市區東面商業、金融、文化、娛樂、高檔辦公樓新發展集中地。其北為廣州火車站東站,南與天河體育中心相對,並毗鄰廣州地鐵總站,交通便利,位置優越。
中信大廈為現今世界上最高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層建築群,造型具有強烈的雕塑感,周圍以綠化園林襯托成為天河區的標志性建築。
第十一名:地王大廈
地王大廈,正式名稱為信興廣場,是一座摩天大樓。因信興廣場所佔土地當年拍賣拍得深圳土地交易最高價格,被稱為「地王」,因此公眾稱之為地王大廈。大廈高69層,總高度383.95米,實高324.8米,建成時是亞洲第一高樓,現在是深圳第一高樓,也是全國第一個鋼結構高層建築,位居目前世界十大建築之列。大樓於1996年完工。主題性觀光項目"深港之窗",就坐落在巍峨挺拔的地王大廈頂層,是亞洲第一個高層主題性觀光游覽項目。在此可以俯覽深圳市容,遠眺香港市容。
大樓位於深圳市羅湖區的深南東路、解放路與寶安南路交匯的三角地帶。地王大廈信興廣場由商業大樓、商務公寓和購物中心三部分組成。是深圳的重要標志。
第十二名:紐約帝國大廈(又名「帝國之州大廈」)EmpireStateBuilding,NewYork,USA
紐約帝國大廈始建於1930年3月,是當時使用材料最輕的建築,建成於西方經濟危機時期,成為美國經濟復甦的象徵,如今仍然和自由女神一起成為紐約永遠的標志。曾為世界第一高大樓和紐約市的標志性建築。
帝國大廈是一棟超高層的現代化辦公大樓,它和自由女神像一起被稱為紐約的標志。地上建築有381米高的帝國大廈,自1931年以來,雄踞世界最高建築的寶座達40年之久,直到1971年才被世貿中心超過。這時,世貿中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帝國大廈也只能從世界第一高樓的寶座上退了下來。但後來幾十年裡,又有很多建築超過了帝國大廈,如馬來西亞的雙子塔等。「9·11」恐怖襲擊事件後,帝國大廈也只能重新成為紐約最高的建築。此大廈在美國經濟最蕭條,最不景氣的時候,以僅僅不到2年的時間建成。在86樓及102樓有瞭望台,由於是露天的望台,台上的風力相當大。晴天的時候可遠望至100公里遠的地方。
Ⅷ 四大離岸金融中心有哪些
中國的四大金融中心分別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
1、香港
首先,香港作為排名紐約,倫敦之後的第三大全球金融中心,又是中國最大的離岸金融市場,理應排在國內金融中心之首。
2、北京
四大金融中心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北京極其的剋制,早在上世紀90年代時,就明確將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規劃給了上海,甚至說看著上交所和深交所如火如荼,到後來將創業板劃撥給深圳,北京也無動於衷,僅僅是承接了新三板的差事。
3、天津環球金融中心
天津環球金融中心位於天津市和平區,海河開發第三節點,它是一座集336.9米世界級地標寫字樓、一座各國首腦首選下榻的超五星級聖·瑞吉斯酒店(即津門酒店)、兩座世界商業領袖入住的國際公寓、一座配套的服務式公寓和國際精品商業為一身的具有城市地標性的高端城市綜合體。
4、重慶環球金融中心
重慶環球金融中心,,位於中國重慶解放碑中央商務區中心。項目總佔地面積約為5,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為204,700平方米。建築高度為339米,為西部地區第一高樓,重慶環球金融中心裙樓定於2014年1月開業,塔樓定於2014年年底完工,總體定於2014年交付使用。
(8)香港環球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金融的核心是信用,是保障,是健全完善,公平公正的制度及法律體系,而要在國際上站穩腳跟還必須具備世界主流國家的運行規則和資本的自由流動。
單就資本的自由進出和流動來看,內地的任何城市短期類都無法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這也就是說,在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中,如果在內地資本完全開放前,香港要是掉下來了,上來的也必然不是北上深,或許最得益的還屬新加坡。
香港並非一朝一夕成就今天的地位,金融規則的制定最早來源於英國。殖民時期,為了方便亞太區各個殖民地資本和貿易的統籌,香港金融中心的雛形便應運而生。
在90年代前,又因為全球產業鏈分工,亞洲四小龍迎來了高速的發展,香港自然也不例外,在這段期間,香港產生了一大批不錯的上市公司,香港的金融業也迎來了騰飛。
而後隨著香港的回歸,一國兩制又很好的保留了香港金融中心的根基,不僅如此,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際資本也需要對當時封閉的中國進行資產配置。
Ⅸ 新中國取得哪些成就
1、1965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接近牛胰島素
1963年,鄒承魯領導研究的天然胰島素A、B鏈重組生成胰島素的產率,由原來的5~10%提高到50%左右;1964年,鈕經義、龔岳亭領導的多肽合成組人工合成B鏈。並與天然A鏈重組構建胰島素獲得成功。
1965年,中科院有機所和北京大學化學系合作,由汪猷和邢其毅領導的聯合研究小組完成了胰島素A鏈的化學合成,上海生化所化學合成的胰島素B鏈進行重組取得成功,並純化得到了具有與天然胰島素完全相同的比活性和抗原性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
且其結晶形狀和酶切圖譜也與天然物相同。人工合成胰島素的成功,宣告了中國科學工作者歷經八年的科研攻關,奪得了這項科學競賽的「世界冠軍」。
隨後,由曹天欽主持起草論文,將這一重要科學研究成果首先以簡報形式發表在1965年11月的《中國科學》雜志上,並於1966年4月全文發表。
2、1973年,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秈型雜交水稻。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農業科技上的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這項技術自1976年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以後,僅至1994年,就已使中國的稻穀累計增產達2400億公斤。此外,該技術還被出口到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雜交水稻的研究始於1964年。當時任職於湖南省安江農校的袁隆平最先發現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便帶領助手們開展了有關研究。
他們利用野生不育株在中國首先實現了雜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配套的重大突破(1973年),並解決了雜交水稻「優而不早」、「早而不優」等許多技術難題。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的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
3、1954年,召開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的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共有一千二百多名代表。在這些代表中,包括了中國當時所有的民主階級和民主黨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農業勞動模範,武裝部隊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學、藝術、科學、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
包括了中國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的代表。這個會議有一百七十七名少數民族的代表出席。這是表示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空前未有的團結統一的一次大會。
出席這個代表大會會議的代表中,包括了戊戌變法時期、辛亥革命時期、五四運動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這許多歷史時期的政治的社會的活動家。
他們的年齡從十八歲到九十歲以上的都有。舊時代中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這個會議中有一百四十七名代表。
4、2008年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08年8月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開幕,2008年8月24日閉幕。主辦城市是中國首都北京,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
本屆北京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面金牌居獎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5、港澳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港人治港」的政策,享有獨立立法、司法、行政權及免向中央繳納關貿稅等政策,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歸中國之後,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Ⅹ 2008年金融危機全過程
金融危機從2007年就開始了,直到2008年,中國的影響才明顯開來: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