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倉市雙鳳鎮GDP總值
太姥山鎮GDP財政收入估計65億,2011年鄉鎮居民收入一萬多元
㈡ 為什麼江蘇就只有一個省會城市,其它都是普通地級市
江蘇省是全國經濟排名第二的發達省份,2019年GDP接近10萬億遠。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江蘇省是全國發展最為均衡的省份。13個地市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也有自己的發展優勢。當他們也體現了自身的價值,為整個江蘇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就經濟發展而言,江蘇的的13個地市都非常不錯,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市榜單。其中蘇州市以1.92萬億GDP高居全國第六。排名最低的宿遷市的GDP也超過3000億元,排在全國84位。江蘇省13個地市全部進入3000億大關。
南京太強、蘇州太強、無錫太強、南通太強;揚州很強、泰州很強、徐州很強,大家都強。這樣就造成了大家都自我優越,而無法形成絕對的中心。因此江蘇省各市相互比著,相互競賽,誰也不服誰。不過這也可能是江蘇13強的底層邏輯,進一步造成了各市都發展不錯。
總之,江蘇省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省份,卻又非常多元均衡。這是與其他省份區別鮮明。其他省份要麼經濟不發達,要麼發展不均衡。能像江蘇這樣均衡式的強大的省份很少。
經濟極為發達,位居全國第二;十三地市全部進百強市;占據了百強縣的四分之一;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極具多元的地域文化。極為強大又均衡的科教資源。
江蘇省是多元均衡發展的樣板,是各省效仿的對象。未來的城市發展不應該是一城獨大,還應該有精緻而多元的中等強市。
㈢ 江蘇省包括哪些城市
江蘇省地級市有13個:
常州市、徐州市、南京市、淮安市、南通市、宿遷市、無錫市、揚州市、鹽城市、蘇州市、泰州市、鎮江市、連雲港市、
縣級市有22個:
海安市、常熟市、邳州市、新沂市、溧陽市、張家港市、宜興市、太倉市、崑山市、如皋市、海門市、啟東市、東台市、高郵市、儀征市、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靖江市、興化市、泰興市、江陰市。
19個縣 :
如東縣、寶應縣、建湖縣、阜寧縣、射陽縣、濱海縣、響水縣、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東海縣、灌雲縣、灌南縣、睢寧縣、沛縣、豐縣。
(3)2017年蘇州太倉gdp擴展閱讀
江蘇,簡稱「蘇」,是中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南京,以「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得名。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長江下游,東瀕黃海,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西接安徽,北接山東,地跨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
江蘇是中國古代文明、遠古人類、吳越文化、長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便是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省區之一。江蘇擁有江淮、金陵、吳、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共擁有1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名勝古跡遍布全省,全省13個城市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同時也是中國5A級景區最多的省份。
行政區劃:
1953年1月,蘇北、蘇南行署區及南京市三個省級行政區合並,江蘇省轄6個省轄市(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8個專區(徐州、淮陰、鹽城、揚州、鎮江、蘇州、松江、南通),69個縣,6個縣級市。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江蘇省松江專區9縣(上海、嘉定、寶山、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9縣)和南通專區的崇明縣先後劃歸上海市管轄,松江專區撤銷。上海面積自此擴大了10倍。
1983年,江蘇實行市管縣體制,設立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雲港、淮陰、鹽城、揚州、鎮江11個地級市。
1996年,揚州、泰州分設,撤縣級泰州市,設地級泰州市;淮陰(今淮安)、宿遷分設,撤縣級宿遷市,設地級宿遷市。
2001年,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
㈣ 哪裡可以查歷年太倉的GDP和太倉港的吞吐量
太倉統計年鑒上有 可以去太倉圖書館查查
㈤ 2008年蘇州及其下屬常熟,張家港,崑山,太倉,吳江的各城市人口,GDP排名
GDP排名:崑山,常熟,張家港,太倉,吳江
其實蘇州發展快就靠這幾個小城市了,蘇州還不如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