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省各市名稱
湖北省轄市依次是武漢市、黃石市、襄陽市、荊州市、宜昌市、十堰市、孝感市、荊門市、鄂州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自治州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位於中國中部地區,湖北界於北緯29°01′53″-33°6′47″、東經108°21′42″-116°07′50″之間,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東西長約740公里,南北寬約470公里。
(1)湖北雲夢縣2017gdp擴展閱讀
湖北省地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總面積中,山地佔56%,丘陵佔24%,平原湖區佔20%, 屬長江水系。湖北省地處亞熱帶,全省除高山地區屬高山氣候外,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39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其中3個省直管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截至2017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90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6522.95億元,第一產業3759.69億元,第二產業16259.86億元,第三產業16503.4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2061元。
2. 湖北省有幾個市
截至2018年,湖北省下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25個縣級市、36個縣、2個自治縣版、1個林區。湖北省權人民政府駐武漢市武昌區洪山路7號。
地級市: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陽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荊州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
(2)湖北雲夢縣2017gdp擴展閱讀
建置沿革
抗日戰爭時期的民國三十年(1941年)4月,成立鄂豫邊區行政公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擴大成立為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8月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後建立過5個地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底,分別成立江漢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北省行政區劃進行過一系列變化調整。至1990年,湖北省管轄6個地區,1個自治州,8個省轄市,22個縣級市,46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3. 湖北省有哪些縣(包括名錄)
湖北省內共40個縣,具體名單如下:
1、黃石管轄:陽新縣。
2、十堰管轄: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
3、荊州管轄:公安縣、監利縣、江陵縣。
4、宜昌管轄: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5、襄陽管轄:南漳縣、谷城縣、保康縣。
6、荊門管轄:京山縣、沙洋縣。
7、黃岡管轄:團風縣、紅安縣、羅田縣、英山縣、浠水縣、蘄春縣、黃梅縣、麻城市(縣級市)。
8、孝感管轄:孝昌縣、大悟縣、雲夢縣。
9、咸寧管轄:嘉魚縣、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
10、恩施管轄:建始縣、巴東縣、咸豐縣、宣恩縣、來鳳縣、鶴峰縣。
11、隨州管轄:隨縣。
(3)湖北雲夢縣2017gdp擴展閱讀
科技事業
2017年,湖北省共登記重大科技成果1600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20項,應用技術成果1540項,軟科學成果40項。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24742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066.0億元,合同金額比2016年增長14.9%。共建有160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47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天氣雷達觀測站點有14個,衛星雲圖接受站點17個。地震遙測台網3個,地震台站47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湖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40.7萬人,在校生140.1萬人,畢業生39.5萬人;研究生招生5.2萬人,在校研究生13.6萬人,畢業生3.5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5.9萬人,在校生44.9萬人,畢業生13.7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7.1萬人,在校生81.9萬人,畢業生29.0萬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48.7萬人,小學在校生354.6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76.0萬人。
4. 2017高考雲夢縣黃香高中最好成績
各種考試成績,分數線,錄取時間和考試試題及答案,都可以在查成績網查詢到,雖然有的只是鏈接,但是把所有的考試報名,最近考試提醒,成績查詢都滿足,不是辛勤的付出,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
5. 請問有誰知道2010年湖北省襄陽市下面各個縣的GDP排名表
2010年湖北縣市GDP排行榜
1 仙桃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233.50億元
2 潛江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211.80億元
3 天門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187.25億元
4 黃石市大冶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169.70億元
5 孝感市漢川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143.90億元
6 荊門市鍾祥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143.10億元
7 襄樊市棗陽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120.00億元
8 宜昌市宜都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109.43億元
9 宜昌市枝江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109.30億元
10 宜昌市當陽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106.06億元
11 隨州市廣水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106.42億元
12 荊門市京山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105.10億元
13 咸寧市赤壁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102.16億元
14 黃石市陽新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96.47億元
15 荊州市監利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96.00億元
16 孝感市應城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89.79億元
17 黃岡市武穴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87.79億元
18 黃岡市麻城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83.63億元
19 荊州市公安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83.50億元
20 荊州市洪湖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81.43億元
21 荊門市沙洋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80.13億元
22 黃岡市浠水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78.10億元
23 黃岡市蘄春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74.77億元
24 孝感市雲夢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73.80億元
25 荊州市松滋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69.15億元
26 黃岡市黃梅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67.72億元
27 十堰丹江口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67.60億元
28 孝感市安陸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65.30億元
29 襄樊老河口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63.03億元
30 襄樊市宜城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63.00億元
31 荊州市石首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61.50億元
32 襄樊市谷城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60.42億元
33 咸寧市嘉魚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59.92億元
34 恩施州恩施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58.80億元
35 孝感市大悟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50.90億元
36 黃岡市紅安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48.89億元
37 宜昌市長陽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48.66億元
38 咸寧市通城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43.97億元
39 咸寧市崇陽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42.00億元
40 宜昌市遠安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40.70億元
41 孝感市孝昌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40.50億元
42 黃岡市羅田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39.97億元
43 襄樊市南漳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39.70億元
44 恩施州利川市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 38.98億元
45 宜昌市秭歸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36.97億元
46 恩施州巴東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35.68億元
47 咸寧市通山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33.26億元
48 宜昌市興山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31.48億元
49 十堰市 鄖 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30.69億元
50 黃岡市團風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9.58億元
51 恩施州建始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8.50億元
52 黃岡市英山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7.44億元
53 荊州市江陵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7.00億元
54 十堰市竹山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6.27億元
55 十堰市 房 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4.50億元
56 襄樊市保康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3.94億元
57 十堰市鄖西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3.89億元
58 恩施州來鳳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3.68億元
59 恩施州咸豐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3.63億元
60 十堰市竹溪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2.00億元
61 恩施州宣恩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1.50億元
62 宜昌市五峰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20.75億元
63 恩施州鶴峰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18.16億元
64 神農架林區 全區實現生產總值 7.97億元
從裡面找出襄陽市各個縣的GDP,排一下就可以啦。
6. 湖北省內跟雲夢縣情況差不多的縣市,包括人口、GDP、發展潛力等
彩鳳高翔正其時
——鳳翔縣蟬聯陝西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的調查
沒有區位之優,卻跨入全省唯一的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
強行列,四年招商引資200億;沒有資源之豐,卻在四年實現「三級跳」
: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榮膺全省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十強縣,20
07年被省政府確定為擴權強縣試點縣,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被評
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步入陝西縣域經濟第一方陣。
工業化引領向工業強縣跨越
發展之快,首先在工業化。全縣工業增加值四年翻了一番多,由
2004年的18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36.5億元,佔到地方生產總值的「半
壁江山」。
建園區,強支撐。先後規劃建設了長青煤電化、柳林酒業、陳村
電子、縣城醫葯化工、長虹農產品工貿、六營民俗、川口河建材、南
指揮食品等八個特色鮮明的經濟園區,積極引導項目、企業向園區聚
集,推動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集群化。
抓項目,強引擎。一是向上爭國投,縣級領導帶隊,緊跟國家政
策「脈搏」,積極跑市上省進京,對接項目、爭取資金。二是向外抓
招商,面對不沿邊、不靠海、不通高速公路的實際,採取「四個依託」
(依託企業招商、依託資源招商、依託園區招商、依託親情招商)的
模式招商,國電、徐礦、陝西東嶺、冀東水泥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
或大集團先後落戶。三是向內搞盤活,在盤活鄉鎮、部門、企業的閑
置、棄用和未充分利用的土地、廠房、設施上做文章,較好地突破了
土地和資金的瓶頸制約。四是向下扶非公。出台了《大力發展民營經
濟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決定》等文件。堅持把企業家作為戰略資源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引進了周嘉喜、賈興民等一批優秀企業家。
鳳翔縣被省政府命名為加快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示範縣。
優環境,強保障。鳳翔縣提出,要把客商引得來,更要留得住、
做得大,做到「圍牆內的事企業辦、圍牆外的事政府辦、企業需要解
決的問題馬上辦」,千方百計提升招商引資「軟實力」。
城鎮化搭起城鄉統籌發展的平台
「城鎮」變「城市」。一是高標化建設。堅持「拉大框架、完善
功能、提升品位、彰顯特色、精細管理」的思路,硬體抓精、軟體抓
硬,積極推進以縣城為核心的城鎮建設。二是市場化籌資。採取「八
個一點」的方式(招商引資引一點,金融機構貸一點、社會資金籌一
點、積極向上爭一點、國有資產盤活置換一點、相關單位擔一點、受
益單位和業主出一點、群眾義務捐一點)。三是民營化管理。在全省
率先實施環衛體制改革,率先在寶雞市開展創建「綠色鳳翔」活動,
先後榮獲全國首批綠色小康縣、國家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縣城、園林
縣城、綠色模範縣等稱號。
「農民」變「市民」。努力構築農民進城「綠色通道」,大力繁
榮二、三產業,形成了以縣城專業市場和商業區為中心、以鄉鎮小市
場為補充的市場網路體系。大批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進城務工
經商,開店擺攤建造生意,甚至買房置產,成為「新市民」。
「打工仔」變「小老闆」。對有一定家庭積累、有能力、有創業
意願的農民,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其自主創業,並引導外
出務工成功者返鄉創業。該縣連續四年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勞動力轉
移就業工作先進縣和勞務輸出示範縣。
特色化推動向現代農業邁進
用「一村一品」促進生產專業化、規模化。依託資源稟賦、產業
格局和發展基礎,確定20個村為「一村一品」示範村,其周邊100個
村為推進村,採取行政推動、資源啟動、「能人」帶動和市場牽動等
措施,建成了六營泥塑、索洛樹設施蔬菜、齊村果業西村畜牧等「一
村一品」的特色專業村93個、佔到全縣總村數的40%,並呈現出專業
村向示範村提升、示範村向產業園邁進的新態勢。
用「雙強」型龍頭企業促進經營產業化、品牌化。採取「訂單農
業」的方式,通過引進新建做多、扶持服務做大、品牌運作做強,實
現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正陽公司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試驗點,「雍錢」牌臘肉、
「鴻翔」牌食醋等20多個農產品全國榜上有名。
用「三到戶」促進服務精細化、社會化。一是信息科技到戶。以
農民遠程教育系統和18所縣鄉農技校為載體,4年累計培訓農民14.1
萬人次。被評為全國農業科技入戶示範縣。二是金融服務到戶。引導
縣內金融機構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大力發展農戶小額信貸。三是合作
經濟到戶。圍繞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化水平,扶持發展農民
專業協會,形成了「龍頭企業+專業協會+農戶」和「專業協會+農
戶」的經營模式。
重民生聚起和諧奮進的力量
「一幅湖山收眼底,萬家憂樂記心頭」,在毫不放鬆抓好經濟建
設、構建富裕鳳翔的同時,堅持把人民群眾的疾苦冷暖放在心上,始
終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努力建設文明鳳翔、平安鳳翔、生態鳳翔、
和諧鳳翔、幸福鳳翔,形成了干群攜手、心心相印的和諧局面。
讓人人有工作。一是就地轉移就業。把擴大就業作為引建項目的
重要標准,大力引建勞動密集型企業。二是外出轉移就業。堅持像為
農產品找市場一樣為勞動力找就業崗位,像為農產品打品牌一樣做勞
務品牌。三是增加公益性崗位。財政出資,1100多名困難戶、五保戶
在城鎮、行政村,從事保潔、治安管理等公益工作。
讓人人有保障。按照應保盡保、全面保障、全市領先的要求,實
施了總投資4.1億元、48個項目的「民生八大工程」;新型農村合作醫
療參保率達到97.5%,8478戶、20754名群眾受惠城鄉低保政策,16050
人享受基本養老保險政策,五保供養344人,2.1萬群眾通過發展經濟、
異地搬遷擺脫貧困,2萬多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受惠「兩免一補」
政策。鳳翔縣先後榮獲全國雙擁模範縣、科技進步先進縣、農村初級
衛生保健工作先進縣、幼兒教育先進縣、文化先進縣、體育先進縣、
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等10多項國家級稱號。
讓人人有安全感。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嚴打整治,
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平安縣。
(中共寶雞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