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浙江經濟排名
你是說省內的經濟排名還是浙江省在全國的經濟排名?在省內是杭州寧波溫州紹興是一流城市。
1.浙江省的城鎮人均收入蟬聯30年冠軍,僅次於上海北京。比第二梯隊的江蘇和廣東人均多5000元左右。農民收入全國省份裡面第一,其中農民收入在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寧波第一,杭州第二。
1.據上海研究報告顯示,杭州經濟圈和寧波經濟圈在全國分別是第四大和第六大經濟圈,都處在長三角經濟群內。長三角經濟群是中國第一大經濟群。
2.杭州本土經濟較強,民營500強數量56家,三大電商城市之一,擁有阿里巴巴和盛大等知名企業。是六大古都之一。
3.寧波是東部僅次於上海的第二大港口城市,人均收入全省第一,全國前5。溫州的境外輸出資本全國第一。紹興的紡織品貿易額全國第一,輕紡城是全國第一大紡織城。義務的小商品城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海寧擁有全國最大的皮革市場。
4.另外浙江人在省外實力很強,網易老總,寶馬華晨,上海復興,香港港口老大包玉剛,慈善家邵逸夫,華為老總,均瑤集團老總等等籍貫都是浙江。
民國時期,浙江混亂,資金逃到上海,上海灘十大亨籍貫
虞洽卿浙江 寧波 鎮海
黃金榮浙江 寧波 餘姚
聞蘭亭江蘇 常州 武進 生於 泰州 靖江
黃楚九浙江 寧波 餘姚
傅筱庵浙江 寧波 鎮海
張嘯林浙江 寧波 慈溪
袁履登浙江 紹興 諸暨 生於 寧波 鄞縣
王曉籟浙江 紹興 嵊縣
杜月笙浙江 嘉興 海寧 生於 上海 浦東
萬墨林上海 浦東
5.近代中國浙江為科技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浙江籍貫科學院院士數量190位,全國第一,工程院院士全國第二。出過錢學森、蘇步青等頂尖科學家。
6.改革開放後,地處東南沿海的浙江重新崛起,浙江省民企500強上榜數量148家,位於全國第一。和江蘇加起來就佔了全國500強的半數以上。
7.總體來說,全國浙江經濟實力全國前三,僅次於北京上海。生活品質,環境,宜居,幸福指數、發達指數、富裕程度、科技、文化、歷史底蘊等細節品質都是全國屈指可數的。
(PS:有些人可能覺得浙江gdp不高,清朝末年我國的gdp世界第一,天津gdp都快超越香港了,所以gdp到了一定程度,和富裕指數,發達程度不完全成正比)
⑵ 浙江牛逼嗎
我是浙江溫州瑞安的
⑶ 揚州市江都區的邵伯鎮和大橋鎮那個GDP高
你好,當然是大橋鎮,兩個邵伯也比不了啊。
⑷ 浙江省的寧波和紹興哪個更好
寧波和紹興肯定是寧波好,寧波是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gdp超過萬億,紹興是地級市gdp僅五千億小車也不限牌。
⑸ 2019全國鄉鎮排名是怎樣的
1、江蘇崑山市玉山鎮
2、廣東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
3、江蘇張家港市楊舍鎮
4、江蘇張家港市金港鎮
5、 廣東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
6、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
7、廣東東莞市長安鎮
8、廣東東莞市虎門鎮
9、江蘇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
10、廣東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鎮
11、江蘇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
12、江蘇崑山市花橋鎮
13、江蘇蘇州市吳江區松陵鎮
14、 浙江樂清市柳市鎮
15、浙江瑞安市塘下鎮
16、廣東東莞市厚街鎮
17、廣東東莞市塘廈鎮
18、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
19、廣東東莞市常平鎮
20、廣東中山市小欖鎮
21、江蘇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
22、江蘇張家港市錦豐鎮
23、福建晉江市陳埭鎮
24、廣東東莞市寮步鎮
25、廣東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
26、江蘇崑山市周市鎮
27、浙江東陽市橫店鎮
28、江蘇蘇州市吳江區黎里鎮
29、福建晉江市安海鎮
30、廣東東莞市大朗鎮
91、江蘇張家港市塘橋鎮
92、江蘇溧陽市溧城鎮
93、遼寧海城市騰鰲鎮
94、山東日照市嵐山區虎山鎮
95、江蘇太倉市城廂鎮
96、廣東東莞市沙田鎮
97、江蘇江陰市周庄鎮
98、遼寧海城市析木鎮
99、廣東東莞市石碣鎮
100、浙江紹興市柯橋區馬鞍鎮
⑹ 嘉興未來在浙江省的定位
到2020年
有9座特大城市
《規劃》確定了我省省域發展總目標:到2020年,浙江將率先建成我國國際化程度高、創新能力強、城鄉共同富裕、生態環境友好和文化全面繁榮的現代化大省;建成長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群南翼地區的國際門戶、先進製造業基地、國際商品流通基地和區域旅遊服務中心。
具體目標:到2020年,我省城市化水平為70%左右,城鎮人口為4000萬人左右,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4000平方公里左右;全省特大城市達到9座,其中2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包括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100萬至200萬人口的城市包括紹興、台州、嘉興、湖州、餘姚—慈溪。
空間結構
由「三核」變「四核」
《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1996-2010)》是國內首個經國務院批准實施的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去年3月,省政府組織力量著手修編,由此誕生了《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2007-2020)》。
比較兩輪規劃,省域城鎮空間結構由原先的「三核」,變為「四核」,即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區域中心城市。
杭州重點發展國際休閑旅遊中心、建設國際輕紡業貿易中心;寧波建設國際貿易口岸和國家海洋經濟服務基地;溫州建設國際商貿博覽中心和國家海洋經濟服務基地;金華-義烏建設國際小商品博覽與交易中心。
杭紹都市
建「同城化」公交
根據規劃,長三角地區將形成8個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其中4個在我省,分別是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
《規劃》提出了由杭州、寧波、溫州、金義4個區域中心城市形成4個大都市區,另外還有湖州、嘉興、台州3個都市區。
杭紹大都市區,將包括杭州市區、紹興市區、富陽市、臨安市、紹興縣、上虞市和諸暨市,形成一個杭紹城鎮連綿帶。這些市區、縣(市)之間將建立「同城化」公共交通體系。
《規劃》對省內綜合交通體系作了詳細分析和設想。建設以上海為中心,以滬寧、滬杭(甬)為兩翼的城際軌道交通主構架,基本形成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的「1至2小時交通圈」。這一設想,包括3條城際軌道交通線,即上海—嘉興—杭州線,全長160公里;杭州—紹興—寧波線,全長158公里;蘇州—嘉興線,全長78公里。
蕭山機場
列入戰略性發展區
在昨日的規劃方案介紹時,「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被多次提及,這也是實現「浙江省空間轉型和率先發展」的一個發力點。
《規劃》提出,蕭山國際機場的空港區,是今後我省重要的國際門戶地區。
此外,同被列為「戰略性發展地區」的還有寧波與舟山沿海地區的大型島嶼、溫台濱海地帶與島嶼、嘉興濱海和余慈濱海地帶、金華至義烏空港新區(金東開發區)等。
⑺ 浙江的「默默無聞」小城,可能成國家區域中心嗎
在2016年之前,全國只有五個國家中心城市,這是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明確提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廣州五大國家中心城市。而從2016年5月開始,我國先後又確定了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四個新的國家中心城市,至此我國共有9個國家中心城市。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國家中心城市數量應該還會擴容,至於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現在只能夠猜測,誰也說不準。那麼寧波有可能么?
上海的輻射力實在太強,在長三角有上海在,其它城市別去考慮,杭州不會,南京不會,合肥更不可能。從現在國家設置的國家中心城市來看,國家對國家中心城市的設立是有期望的,你不但自己要發展好,而且還要帶動區域發展。從大的層面來看,就是看你的發展潛力,腹地有多大,當然,經濟也是考慮的一方面,但不完全唯經濟論。
寧波發展了很多年,潛力是有的,但最大的問題在於腹地不夠,旁邊有上海,還有個杭州,弄個國家中心城市,想去輻射誰?帶動誰?難道要帶著寧波下面的一幫小弟去發展?腹地幾乎沒有,所以別想太多了。
⑻ 濟南北跨大橋鎮改造
一、濟南市GDP、人均GDP增長情況分析
從2000年開始濟南市GDP保持了12%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人均GDP也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2005年濟南市GDP和人均GDP增長率分別達到了15.9%和14.9%。濟南市經濟的穩定及持續發展形成了消費者信心和各種商業投資活動的基礎,同時濟南市經濟穩定性為房地產項目的最終成功提供了先決條件。
二、濟南市產業結構發展情況
濟南市的第三產業總量的逐年增加,其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這表明象徵著城市發展水平的第三產業已經逐漸成為濟南市的主要產業,說明濟南市的城市功能越來越完善,越來越適合居住。房地產開發作為第三產業的主力,其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根據《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濟南市將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著力打造汽車、電子信息、石化、機械製造等產業鏈,突出發展交通裝備、電子信息、冶金鋼鐵、石化化纖、機械裝備、食品葯品六大產業集群,積極疏散和限制中心城高耗能、重污染產業。其中,黑色金屬冶煉、交通運輸設備、石油加工業三大傳統支柱行業2005年合計實現銷售收入84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0.7%,提高1.9個百分點,貢獻率達47.8%,提高8.2個百分點;利潤、利稅總額均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0%以上。
可以看出,濟南市的支柱產業是多樣化的,多元化的行業盈利模式相比於一個依賴某些大型僱主或單個產業的地區更容易抵制經濟蕭條的影響。這一因素將會促進濟南市住宅、辦公等各類物業發展。
三、居民收入與消費能力
家庭始終是購買住宅及零售采購的主力軍,而家庭平均年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家庭對住宅的支付能力,是決定居住需求和零售消費潛力的重要指標。而年收入的中位數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類家庭的貧富差距。從上圖可以看出,濟南市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在逐年增加,2004年達到13051.61元,但同時也可以發現,2001-2003年濟南市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數高於同期家庭平均年收入,說明濟南的貧富差距有逐漸增大的趨勢。
市場區域的家庭收入情況可以反映區域經濟的生命力,可以推測出當地居民購買力的范圍和規模,從而確定區域主體人口可以接受的價格範圍。 由上圖可知,2000-2005年濟南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分別保持了平均11.3%和6.2%的增長速度,但無論從增長速度還是從絕對值方面看,濟南城市居民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均高於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這一方面說明濟南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表明濟南較為保守的消費傾向。
所謂消費傾向,是指所有居民家庭的消費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反映該時期居民消費力的強弱,目前濟南的消費傾向偏低而儲蓄傾向偏高。濟南市相對保守的消費習慣與房地產各類物業是資金密集型商品密切相關,對大部分濟南居民而言,擁有自己的住宅須動用他們多年的積蓄。隨著濟南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他們在減少當期消費量的同時,將資金存放起來,以期購買住宅等消費品。
自2000年以來濟南城鄉居民儲蓄余額連年保持12%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長,至2005年濟南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024億元,這說明濟南居民的消費潛力在不斷提升,這對濟南市房地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家庭收入是決定擬開發項目價格的關鍵。依據抵押貸款人採用的經驗法則,住宅費用不能超過借款人收入的30%。房價收入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住宅的可支付性和可營銷性潛力。從上圖可以看出:盡管濟南自2001年開始房價不斷上漲,特別是2003、2004年濟南房價有大幅上漲,但濟南市家庭年收入也在不斷上漲,所以濟南的房價收入比基本保持在20%的水平。這說明濟南的房價尚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濟南市家庭數量增長
自2000年開始,濟南市家庭數量連年增長,2005年家庭數量達到177.69萬戶,比2004年增加2.6%。家庭是購買住宅的基本單位,家庭數量的增長是家庭規模減小和居民遷入的結果,家庭數量的增加預示著濟南市住宅及其他類物業需求的增加。
四、濟南「十一五」經濟發展規劃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濟南「十一五」時期全市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500億元,年均增長13%,人均680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10億元,年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50億元,年均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7200億元,年均增長18%。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4.5∶50∶45.5。
五、未來五年濟南完成重要基礎設施
未來五年內濟南城市建設將堅持大規劃、大整合、大建設、大發展的運作方式,沿東、西、北三個方向全面展開,整體推進東、西區開發和北跨」發展,加快實施奧體政務中心、孫村、唐冶片區、大學科技園等重點片區開發建設。
濟南市將加快「五路過河」的工程實施,並完成省道248線改造。「五路過河」是指除現有黃河大橋和在建的大北環橋、濟陽黃河大橋外,另外建設二環西路黃河大橋、濟濼路北穿黃河隧道,預計兩至三年內完成。屆時,黃河南北交通可確保暢通,為「北跨」發展提供交通支撐。在推進「北跨」發展中,另一個重要工程是鵲山龍湖建設,鵲山龍湖位於黃河北展寬區濟南段內,規劃范圍為南起黃河大壩,北至黃河二道壩,西靠李家岸乾渠,東至104國道,總用地面積43平方公里。按照防洪興利原則,該工程將對黃河北展區進行規劃整合和土地、水系整理,促進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民致富。
濟南市將改造建設100條主次幹道。重點抓好大明湖、四大泉系、泉城廣場周邊、小清河綜合治理等重大項目建設,實施城市快速公交一期工程,搞好城市近100條主次幹道的建設、改造,以提升老城形象。同時還將構築以中心區為核心、輻射遠鄰、四通八達的大交通網路。東西貫通章丘大道與泉城路,西向加快濟菏高速平陰段建設,南向拓寬改造103省道,完成104國道改造,暢通城市南出口。
濟南經濟表現為穩健增長,就業人口逐年增加,人口收入水平不斷提升,濟南的經濟基礎出現多元化的趨勢。國家、山東省及濟南市一系列的金融、土地及宏觀調控政策為濟南房地產業的健康穩健發展提供的政策保障。濟南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和政策支持是房地產項目背後保證項目最終成功的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