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貿易gdp比重排名

貿易gdp比重排名

發布時間:2021-01-24 01:05:35

① 為什麼說 貿易順差佔GDP比重在3%左右合理

其實越多越好,但是國際形勢不允許,太多了也只能買美元資產,風險極內大,容易被美吃死容!如果中國有十艘核動力航母,八百架三代機兩百架四代機,別說3%,就是30%都嫌少。當然啦,前提是出口的不能是資源性和初級產品。錢多還怕沒地方花么!統統買黃金白銀,收購礦山油田,這樣天天玩資本市場就完死老美了,其實,這就是老美正在玩的游戲,只不過他玩過頭了!無奈你沒有幾艘航母,只能繼續陪他玩,他說3%那就3%吧……

② 中國貿易順差佔GDP比重如何計算

比重 = 貿易順差 / GDP總量
以 2010 的數據來說 (以年底匯率計算)
全年貿易順差 1831 億美元
全年GDP總量是 60094 億美元
也就是大約占 3%

③ 中國與各國貿易額排名

(1)歐盟繼續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與其全球貿易領跑地位相當。

(2)美國豎起貿易壁壘,在全球貿易和中國對外貿易中所佔比重逐年下降。

(3)中國-東盟與中國-美國之間的貿易差已不足8%,東盟GDP總量只有2.9萬億美元,約為美國的14%左右,出口導向型明顯。

(4)在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中,日本增幅最小,與其GDP的低增幅相匹配,貿易大國日本衰退速度遠超美國。

(5)韓國雖然GDP只有日本的1/3左右,但其在全球貿易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正逐步擠掉日本貿易地位。

(6)澳大利亞是一個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資源出口型大國,GDP與西班牙相當,然而近幾個月與中國爭端不止,已使得澳大利亞經濟遭遇成長瓶頸。

(7)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使得俄羅斯逐步填補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貿易爭端帶來的資源空擋,成為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中增幅最大的國家,為被美國全面制裁的俄羅斯贏得巨大生存和發展空間。

(8)巴西也是一個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資源出口大國,但其整體貿易實力並不強,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貿易總額已被越南超越。

2018年中國貿易順差3517.6億美元,收窄16.2%。

世界旅遊國度排名

(9)印度雖然GDP增速較快,GDP總量已經與英國、法國不相上下,但其貿易規模在全球影響依然不大。

(10)加拿大的貿易嚴重依賴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總額不及與美國一國貿易額,其經濟結構已在美國新的貿易壁壘中遭遇嚴重瓶頸。

(11)「一帶一路」正迅速成為全球合作重要平台。

④ 親愛的朋友,我國國民收入占國家GDP的比重在世界上的排名是第幾位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的英文簡稱,其指在該國不管是國民還是老外所生產經濟的全部。國民生回產總值的英文答縮寫是GNP,其指不管你在哪裡,只要是該國國籍的人的全部國民經濟的總稱。我國有外匯2萬億多美元,裡面的絕大多數錢不是我們國民的,簡言之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極低,約佔一半GDP。人均GDP已經突破3000美元關口,折算國民收入(人均GNP)應該也就1500美元左右。由於各國的人均值不使用GDP就是用GNP,所以沒有可靠的說法。

⑤ 2015年中國外貿出口額佔gdp多少

去年我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佔比繼續提高,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46.6%。第三產業佔比持續上升表明,我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轉型升級已到了關鍵階段,值得關注。
第三產業繼續加快增長,比重不斷提升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2690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9812億元,同比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23871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125361億元,增長8.0%。增速分別快於一、二產業4.1和0.6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看,第三產業比重處於提升趨勢,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46.6%,比2013年提升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0.6個百分點。
1.第三產業投資增速高於第二產業
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17.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3%),其中第一產業投資4820億元,同比增長24.1%;第二產業投資89186億元,增長14.3%;第三產業投資118764億元,增長19.5%,高於5.2個百分點。
2.批發零售業增長領先
從第三產業的構成看,批零貿易、交通運輸、餐飲等傳統第三產業增勢平穩,為增加就業、方便群眾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第三產業中,上半年,批發零售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9.8%,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20.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6.8%,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11.3%;住宿餐飲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6.2%,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4.2%。
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咨詢、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旅遊等現代第三產業實現高速增長,大大提高了第三產業的整體質量和水平。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9.7%,在第三產業增加值中所佔比重為14.7%。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2.5%,所佔比重為13.9%。
3.成為吸納就業的絕對主力
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第三產業發展,陸續出台支持現代物流業、高技術、節能、家政服務、文化產業、體育產業等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從財稅、信貸、土地和價格等方面不斷深化、細化和完善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重點從加快推進服務領域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大了對第三產業的投入力度,不斷優化第三產業發展環境等方面,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第三產業占就業比重在2011年首次超過第一產業,躍居第一,此後逐年增加,已成為吸納就業的絕對主力。2013年全國就業人員中,第一產業就業人員佔31.4%,第二產業就業人員佔30.1%,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佔38.5%。
4.第三產業吸收外資比重繼續提高
2014年中國利用外資中第三產業的比重一直在擴大,而製造業的比重則趨於下降,這是利用外資的兩大趨勢。數據顯示,今年1-5月,第三產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75億美元,同比增長19.5%,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56.2%;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74億美元,同比下降16.5%,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35.6%。
由於中國第三產業發展存在巨大商機,產業結構調整也給外商投資企業提供了更多機會,而且第三產業對外開放的領域會越來越廣、越來越多,這些因素使得第三產業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快速增長。統計顯示,1-5月累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8744家,同比增長1.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010.9億元人民幣(摺合489.1億美元),同比增長2.8%(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國內政治穩定、市場規模日益擴大、產業領域加大開放、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吸引外資仍具有比較突出的綜合優勢。隨著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對外資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
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加快發展主要得益於國家扶持的政策效應,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第三產業發展,陸續出台支持現代物流業、高技術、節能、家政服務、文化產業、體育產業等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從財稅、信貸、土地和價格等方面不斷深化、細化和完善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重點從加快推進服務領域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大了對第三產業的投入力度,不斷優化第三產業發展環境等方面,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⑥ 誰能給我幾份數據,歷年中國貿易順差統計數據、以及歷年中國最新的GDP數據,絕對高分!!!

貿易順差創紀錄意味著什麼?看來,就絕對數字而言,中國將在今年創造其歷史上空前未有的巨額貿易順差了。與往年前幾個月月度貿易統計通常為逆差不同,我國今年前8個月始終呈現貿易順差,1—8月累計出口4763億美元,同比增長32.2%;進口4155億美元,同比增長15.0%;累計貿易順差高達608億美元。如表1所示,1994—2004年,我國連續11年貿易順差,貿易順差最高紀錄是1998年的434.75億美元,其次依次是1997年的404.22億美元、2004年的320.97億美元、2002年的304.26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貿易順差就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順差總額,接近年度貿易順差歷史最高紀錄,實為空前未有。如果6—8月期間月度貿易順差均在100億美元左右的態勢能夠得到延續,全年貿易順差可望超過1000億美元,比此前的年度貿易順差最高紀錄翻一番以上。 我國今年貿易順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空前的增長?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是我國國內宏觀經濟走勢與主要貿易夥伴不同步,今年我國GDP增長速度雖然可望保持在9%以上,超過此前的普遍預期,但2002年下半年以來的經濟周期上升態勢可能已經發生了轉折;而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貿易夥伴國內經濟仍然處於高增長期,甚至日本也出現了強有力的自主性增長勢頭。正因為國內經濟降溫,內需不振,進口需求萎靡,出口增幅則因貨物紛紛轉向海外市場而迅速提升,兩項作用共同促使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順差急劇擴大。其二是此前幾年國內高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正在釋放出來,導致某些產品出口激增。最典型者莫過於鋼鐵產品,出現了進口銳減或增幅下降而出口激增的現象。今年1—8月,我國出口鋼材1444萬噸,出口額92.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7.2%和121.6%;進口鋼材1750萬噸,進口額170.0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1.0%和增長17.9%;出口鋼坯及粗鍛件584萬噸,出口額22.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7.0%和183.5%;進口鋼坯及粗鍛件97萬噸,進口額5.1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72.1%和60.6%。從鋼鐵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中國花費的時間可能是全世界最短的。第三是進口替代趨勢,這種趨勢在加工貿易中比較突出,即國內上游產業投資逐步形成生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地區內導致昔日「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轉為「小進大出」,原材料、中間投入品進口不能與出口同步增長。對此,我做了一個粗略的計算。最終目標市場為出口的加工貿易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即由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必要時提供設備,由中方按對方要求進行加工裝配,成品交給對方銷售,中方收取工繳費;另一種是進料加工貿易,即中方用外匯購買進口原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後再外銷出口。不考慮上述兩種加工貿易形式中在國內市場采購的投入品中有多少進口成分,我們得出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率數據如表2所示。將加工貿易進口設備包括在內,我國加工貿易(來料加工裝配和進料加工貿易兩種方式)國內增值率在2002—2004年依次為45%、47%、46%,今年1—8月則為49%。如果今年1—8月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率保持在2002年45%的水平,貿易順差將減少97.3億美元。當然,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也對貿易順差火上加油,它不僅驅使一些企業開展提前錯後操作,加快出口而放慢進口;而且今年迄今的貿易順差中肯定有一部分是國際游資在人民幣升值預期驅動下通過高報出口價格、低報進口價格方式而內流。今年貿易順差高增長既然已成定局,那麼它可能造成什麼後果?盡管在內需降溫的情況下,巨額貿易順差發揮了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凈出口一躍成為今年GDP增長的主力軍;但毫無疑問,巨大的貿易順差將進一步激化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爭端,尤其是與美國、歐盟之間的貿易爭端。按照我方統計,今年全年我國對美貿易順差可望達到1000億美元,對歐貿易順差可望達到600億美元;按美方統計,今年全年對華貿易逆差可能超過1900億美元。在對華貿易逆差已經成為美國某些政治勢力最鍾愛話題的今天,可想而知,他們拿到這個貿易順差數據後會借機做些什麼文章。中美紡織品爭端久拖不決,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鍾。貿易順差高增長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存在兩面性。一方面,巨額貿易順差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此同時,由於巨額順差是我國國內經濟降溫的表現,國內經濟降溫最終將對人民幣匯率施加向下調整的壓力。兩種作用究竟誰能占據上風,有待進一步觀察。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必將今年的順差看得過重。畢竟,今年的貿易順差絕對數額雖然創造了歷史紀錄,但相對規模還遠遠算不上太大。如表1所示,用貿易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重來衡量,今年1—8月為6.8%,雖然遠遠高於去年全年2.8%的水平,但在1990—2004年的15年中,有4年貿易順差相對規模超過了今年1—8月,分別是1990年(7.6%)、1997年(12.4%)、1998年(13.4%)、1999年(8.1%),今年的這項指標僅僅相當於歷史最高紀錄的一半而已。貿易順差高增長及其負面影響導致削減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的必要性上升,為此,可供選擇的策略通常有擴大進口(特別是戰略資源和資本設備進口)和對外投資兩途。這兩項策略固然必要,但應當注意時機選擇和其他相關問題。在戰略資源進口和建立儲備方面,鑒於目前國際初級產品市場仍然處於高價位,但已經連續數年上漲的初級產品行情可望在近一兩年甚至更短時間內發生轉折,中國國內經濟降溫將加快這一轉折到來,我國不應急於在高價位上入市,而應當等待其價格回落。擴大資本設備進口應當限於必要的、國內無法生產的尖端設備和技術,不應損害國內技術裝備產業的發展。在擴大對外投資中,應當注意約束企業經理們借機擴大自己「王國」的沖動,避免我國對外投資淪為製造大堆爛賬和資本外逃黑洞的大躍進。

⑦ GDP多少的比例,看看中美貿易失衡的嚴重程度

美國佔世界比重可以分為4個時期,1960-1970是穩定在40%左右但是小幅度下行,1971-1985、1986-2001、2002以後是三回個相似的答周期,都是先迅速下滑然後迅速上升的震盪下行周期,這四個周期的峰值一次比一次低,谷底也是這樣,所以說美國在世界經濟佔比在持續下滑的。本文GDP圖表來自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巴里 埃肯格林發表於《比較》雜志的文章「大國興衰錄」。

二戰後,世界重心轉向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美國控制了整個西方世界。1929年,美國佔全球GDP的24%,到了1950年,美國佔全球GDP已上升到了27%。

之後,首先是歐洲,接著是日本,最後是東亞及其他國家的奮起直追。現在美國GDP佔全球的比重已經下降到不足20%。

與美國比重下降對應的,是中國比重的上升。2001年以來,中國先後超越義大利、法國、英國。2008年中國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1年發布的《新興經濟體藍皮書》預測,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有可能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

⑧ 2000~2008美國出口貿易總額佔GDP的比重

年份 出口貿易佔GDP比重
2000 11%
2001 10%
2002 9.5%
2003 9.4%
2004 10%
2005 10.4%
2006 11%
2007 11.9%
2008 12.9%
數據源自世界銀專行屬網站

⑨ 中國的GDP中,出口占的份額有多少

用於判斷中國對出口依賴度最常用的指標就是出口佔GDP的比重。這一比重從10年前的20%左右升至版2007年的38%.
瑞銀證券權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中國的經濟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依賴出口---出口創造的增加值約佔GDP的18%.這個比重跟日本相當,但比韓國低,比美國要高一倍左右,所以中國並不是像臨近的小國一樣依靠出口。

閱讀全文

與貿易gdp比重排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