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西經濟全國排名第幾排在前十名的城市是什麼
08年中國各省GDP和排名,總量,增幅,09還沒出。現在廣西的勢頭很猛,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中央地方都高度重視,廣西殺進前十是遲早的事!!
1 廣東 35696.46 10.1%
2 山東 31072.06 12.1%
3 江蘇 30312.61 12.5%
4 浙江 21486.92 10.1%
5 河南 18407.78 12.1%
6 河北 16188.61 10.1%
7 上海 13698.15 9.7%
8 遼寧 13461.57 13.1%
9 四川 12506.25 9.5%
10 湖北 11330.38 13.4%
11 湖南 11156.64 12.8%
12 福建 10823.11 13.0%
13 北京 10488.03 9.0%
14 安徽 8874.17 12.7%
15 黑龍江 8310.00 11.8%
16 內蒙古 7761.80 17.2%
17 廣西 7171.58 12.8%
18 山西 6938.73 8.3%
19 陝西 6851.32 15.6%
20 江西 6480.33 12.6%
21 吉林 6424.06 16.0%
22 天津 6354.38 16.5%
23 雲南 5700.10 11.0%
24 重慶 5096.66 14.3%
25 新疆 4203.41 11.0%
26 貴州 3333.40 10.2%
27 甘肅 3176.11 10.1%
28 海南 1459.23 9.5%
29 寧夏 1098.51 12.2%
30 青海 961.53 12.7%
31 西藏 395.91 10.1%
B. 廣西gdp排名多少
2007年各省人均GDP排名及點評
第一層:人均40000+的
1 上海 65473
2 北京 57431
3 天津 47972
第二層 人均30000--40000的
4 浙江 35730
5 江蘇 32985
6 廣東 32142
第三層 人均20000--30000的
7 山東 27148
8 內蒙古 25558
9 遼寧 24645
10 福建 23663
第四層 人均15000--20000的
11 河北 19363
12 吉林 18563
13 黑龍江 17211
14 新疆 16164
15 山西 16143
16 河南 15056
C. 廣西的經濟在全國排名多少
1、廣西壯族自治區在2016全年的全國GDP增長排名是第23名,在2017第一季度版GDP增長排名是26名;
2、廣西權壯族自治區2017第一季度經濟以3909.53億元排名全國第19名;
3、全國GDP排名共31個單位,今年廣西排名在20以內,不算落後,屬於中等水平;
D. 廣西的gdp增長率現排名全國全國多少位
1、廣東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35696億元同比增10.1%
2、山東 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31072億元,同比增12.1%
3、江蘇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29956.2億元, 同比增長13%
4、浙江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超21486.9億元同比增10.1%
5、河南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8200億元 同比增長12%
6、河北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6000億元 同比增長12%
7、上海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3698億元 同比增9.7%
8、遼寧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3455億元 同比增13%
9、四川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2506億元 同比增9.5%
10、湖北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1330億元同比增13.4%
11、湖南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1000億元 同比增12.8%
12、福建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0863億元 同比增13%
13、北京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0488億元 同比增長9%
14、安徽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8874.2億元 同比增長9%
15、黑龍江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8310億 同比增11.8%
16、內蒙古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7600億 同比增17.5%
17、廣西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7150億元 同比增12.5%
18、山西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7000億元同比增長10%
19、陝西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6851億元 同比增15.6%
20、江西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6480億元 同比增12.6%
21、吉林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6400億元 同比增長16%
22、天津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6354億元 同比增16.5%
23、雲南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5700億元 同比增11% w
24、重慶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5098億元 同比增14.3%
25、新疆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4150億元 同比增11%
26、貴州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3350億元 同比增10%
27、甘肅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3100億元 同比增10%
28、海南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466億元 同比增長9.8%
29、寧夏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1070億元同比增長12%
30、青海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960億元 同比增長12.5%
31、西藏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392億元同比增長10.1%
E. 廣西經濟全國排名第幾
廣西是算窮的,gdp在全國中下游吧,大概第十八十九。增幅還是比較高的。窮,我們還很落後。這是必須面對的事實,廣西得到guo家好一點的政策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比如泛北部灣經濟區和中國-東盟博覽會,說晚是挺晚的了,但比沒有的好得多。我們不像新疆內蒙那樣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不像東北有guo家工業的基礎,更沒有像珠三角和長三角那樣的區位優勢。雖然我們也算是沿海,也有看似優勢的區位(東南亞橋頭堡),但也是這幾年來才發揮了他的作用,當別的省區市開始經插上改革開放的翅膀時,卻在我們這里跟越南打了一仗,因而在那段時間里誰還說發展呢,誰敢在這里投錢?因而我們從那時就已經落後了。我們的教育也不行,我們的廣西大學在全國也排不上名次,馬君武先生創辦了廣西大學,但沒多久卻被面臨停辦的尷尬,把多年發展起來的教育基礎和科學基礎分人才基礎散到了廣東湖南湖北等地,現在大部分省市區都有教育部直屬的高校,廣西卻沒有,這使得我們在教育和人才方面就屬於劣勢。
我們也必須反省自己,我們自己努力了嗎,我們的進取心在哪裡呢,我們足夠積極主動嗎。不要忘了我們廣西也是人才輩出,廣西人自古以來也是很強悍的,要不然怎麼會有太平天國這樣的歷史事件,怎麼會有李宗仁白崇禧領導的赫赫有名的桂軍(被稱為鋼軍)。我們廣西人也很有拼搏精神,其實我們對廣西的了解太少了,我們以前並不是向現在一樣落後於全國的,我們必須發揚我們的精神。我們廣西人要有信心,要自信,廣西必定會強大起來!!
F. GDP排名全國各省
截止2020年2月29日,GDP排名全國各省:第一名廣東、第二名江蘇、第三名山東、第四名浙江、第五名河南、第六名四川、第七名湖北、第八名湖南、第九名河北、第十名福建。
1、廣東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作政府工作報告宣布,2019年,廣東省GDP預計為10.5萬億元以上,同比增長6.3%左右。廣東以「一省之力」就足以位列全球第13位,緊追韓國(1.62萬億美元),且領先於澳大利亞、西班牙、荷蘭、瑞士等一眾發達國家。
2、江蘇
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宣布,預計2019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0.5萬億元以上,同比增長6.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89萬元、增長8.6%左右。位居全國GDP第二。
5、河南
河南,古稱中原、豫州、中州,簡稱「豫」,因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中國第5位、中西部地區首位。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國首家內陸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鄭州航空港區為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實驗區。
G. 廣西各城市排名
廣西壯族抄自治區地級市人口(2018年數據)和面積(2018年數據)排名如下:
1、廣西各地級市人口(2018年數據)人口排名:
廣西歷史悠久,早在80萬年前廣西就有原始人類生息了,先秦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廣西分屬西甌、駱越。廣西境內最早的古國,見諸文獻記載的是蒼梧古國。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郡、象郡與南海郡」3個郡。廣西分屬桂林郡、象郡,這是廣西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H. 廣西經濟在國內排名第幾
1、廣東 39082億元 增速9.5%廣東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見事早、行動快、出拳重,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完成生產總值39082億元、比上年增長9.5%,人均生產總值40748元、增長8.4%,均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
2、江蘇 34061億元 增速12.4%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061億元,比上年增長12.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232元,摺合6475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29億元,增長1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9%。
3、山東 33805.3億元 增速11.9%全省實現生產總值 33805.3億元,增長11.9%;地方財政收入 2198.5億元,增長1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19元,分別增長9.2%和8.5%。
4、浙江 22832億元 增速8.9%2009年,全省生產總值22832億元,比上年增長8.9%;地方財政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7.2%;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1.7%;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預計下降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007元,實際增長9.7%和9.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1.5%;城鎮新增就業8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6%;人口自然增長率4.63‰。
5、河南 19367億元 增速10.7%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193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26億元、支出2903億元,分別增長11.6%和2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05億元,增長3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46億元,增長19.1%。
6、河北 17026.6億元 增速10%經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生產總值實現17026.6億元,總量排全國第六位,比上年增長10%。
7、遼寧 15065.57億元 增速13.1%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065億元,增長13.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91億元,增長17.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75億元,增長3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12億元,增長18.2%。經濟增長保持了不低於振興以來的平均速度,不低於東部地區的平均速度。
8、上海 14900.93億元 增速8.2%2009年,上海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2%,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5273.3億元比上年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4%,扭轉了工業生產持續下滑的走勢,初步遏制了對外貿易降幅持續擴大的勢頭。
9、四川 14151.3億元 增速14.5%初步統計,全省生產總值14151.3億元,增長14.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74.2億元,增長21.9%;城鎮新增就業7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4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4462元,增長8.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8%;人口自然增長率2.7‰。
10、湖南 12930.7億元 增速13.6%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2930.7億元,增長13.6%;財政總收入1504.6億元,增長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695.4億元,增長3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13.8億元,實際增長21.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4%。
11、湖北 12831.52億元 增速13.2%初步統計,全年生產總值12831.5 億元,增長13.2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42.2 億元,增長20.1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11.8 億元,增長41.6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28.4 億元,增長19 .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 元,增長9.2 % ;農民人均純收入5035.3 元,增長8.1 %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8.8 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 %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0.4 個百分點。
12、福建 11949.53億元 增速12.0%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49.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0%。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7.6%,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全年工業增加值4918億元、增長12.1%,建築業增加值894億元、增長18.6%。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01億元,增長5%,糧食總產量667萬噸,連續三年增產。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增長9%,農產品出口增長12.8%。
13、北京 11865.9億元 增速10.1%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865.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026.8億元,增長10.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86元,實際增長9.7%和13.4%。
14、安徽 10052.9億元 增速12.9%初步核算,2009年,我省共實現GDP 10052.9億元,成為第14個「萬億大省」。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9%,增幅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4.2個百分點。
15、內蒙古 9725.78億元 增速16.9%初步核算,經國家統計局審定,2009年,全區完成生產總值9725.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6.9%,比全國平均增速高8.2個百分點,增速連續八年保持全國各省區市第一位。
16、黑龍江 8288億元 增速11.1%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288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1.1%,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905.5億元,增長1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29.1億元,增長37.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641.6億元,增長1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401.8億元,增長19.2%。
17、陝西 8186.65億元 增速13.6%全年實現生產總值8186.65億元,增長13.6%;完成財政總收入1389.5億元,增長25.8%;城鎮新增就業38.8萬人,登記失業率3.94% 。
18、廣西 7700.36億元 增速13.9%初步統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7700.3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9%,比全國高5.2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排第5位;財政收入966.89億元,增長14.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20.83億元,增長19.8%,比全國高6.1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排第6位。
19、江西 7589.2億元 增速13.1%全省實現生產總值7589.2億元,增長13.1%,財政總收入928.7億元,增長1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42.4億元,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4.4億元,增長19.3%。
20、天津 7500億元 增速16.5%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是75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11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259億元,分別增長3.4%、18.2%和15.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62403元,摺合9136美元,增長11.1%。
21、山西 7300億元(對比2008年數據) 增速6%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左右(7300億元——對比2008年數據);一般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增速創15年以來新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4%。
22、吉林 7200億元 增速13.5%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地方級財政收入達到487億元,增長15.2%。
23、重慶 6527億元 增速14.9%2009年,是重慶在逆境中化危為機、挑戰中克難奮進的一年。初步統計,全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4.9%,達到6527億元。
24、雲南 6168億元 增速12.1%去年,全省生產總值完成6168億元,增長12.1%;財政總收入1490.8億元,增加130.6億元,增長9.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98.3億元,增加84.2億元,增長1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949.8億元,增加479.6億元,增長32.6%。
25、新疆 4270億元 增速8%全區生產總值預計4270億元,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25億元,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8億元,增長14.8%。全口徑財政收入883.7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8.8億元,分別增長7.9%和7.7%;地方財政支出1474.9億元,增長2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0元,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增加497元,增長14%,實現歷史性突破。
26、貴州 3887億元 增速11%預計全省生產總值3887億元,增長11%;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分別為779.58億元和416.46億元,增長15.9%和19.7%,一般預算支出1358.76億元,增長2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38.18億元,增長3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7.25億元,增長1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10.9%和10%左右;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1161.2億元和1087.2億元。
27、甘肅 3380億元 增速10%預計,完成生產總值3380億元,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486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1508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1386億元,增長11.1%。
28、海南 1646.6億元 增速11.7%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全省生產總值164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2.5億元,增長4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4.5億元,增長19.2%,投資、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29、寧夏 1334.6億元 增速11.6%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334.6億元,增長11.6%。財政總收入突破200億元,達213.6億元,增長19.6%;地方一般預算收入超百億元,達111.5億元,增長17.4%。稅收增幅居全國第六。糧食總產實現「六連增」。擴內需取得重大成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119.1億元,增長30.3%。
30、青海 1081.27億元 增速10.1%經濟總量持續攀升,實現生產總值1081.27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0.5億元,增長37.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00億元,增長18.8%,實際增幅為近20年來最高。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66.5億元,增長21.9%,增幅超過全國水平10.2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到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692元,增長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46元,增長9.3%。
31、西藏 437億元(預計) 增速12.1%今年西藏自治區的生產總值預計達到437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大幅增長,預計達到30億元,連續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I. 廣西的經濟水平在全國排名第幾位
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