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城市經濟GDP排名前二十的城市有哪些
各城市已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各自GDP,其中排名前20的城市如下:
1.上海以17356.8億元豪無懸念奪得冠軍,其經濟總量與泰國相當。上海是中國金融中心,長三角龍頭城市,並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對浙江與江蘇的經濟輻射與帶動明顯,上海的冠軍將會在較長時間內得以保持。
2.北京以16205.6億元排名第二。北京是總部經濟的代表,近些年在發展新經濟表現不俗,但對周邊地區經濟的輻射與帶動還可以做得更好。
武漢因疫情封城經濟停擺一段時間,跌出前十,隨著疫情被撲滅,經濟復甦年底時排名會重入前十,為中部地區在前十中掙得一席。長沙因對外貿依賴程度低,經濟受影響較小,本次排名大幅上升4名,隨著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加速,長沙是中部城市有望進入前十的第二座城市。寧波與佛山因出口額減少,排名分別較2019年下滑3名與2名。南通因開工早,大項目投資多,大幅上升5名,豪邁擠入前20名。但17-24名相互間差距較小,戰況焦灼,年終排名會有變化。
11-20名基本是東部與中部城市的天下,總體來說在全國長三角發展相對均衡,北方城市要奮起直追啊!
B. 中國休閑城市經濟實力強的三大代表是成都,蘇州,杭州嗎
我並不覺得成都哪裡優閑了。
C. 中國休閑城市經濟實力強的就是成都、杭州、蘇州這三個城市嗎
中國休閑城市經濟實力強的就是成都,杭州,蘇州。還有長沙這幾個城市。
D. 成都,蘇州,杭州三個城市是中國消費城市經濟實力強的三個代表嗎
是的,這三個城市都是一個進步的表現,經濟實力比較強。
E. 2018年杭州市和蘇州市的GDP分別是多少
從上圖來看,蘇州的經濟總量達到了我國直轄市的水平,也就說破九千億了。而杭州還保持在六千多億的水平。
F. 蘇州和杭州都是10強成員,蘇州GDP高於杭州,那居民富裕程度呢
我們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和杭州作為宜居、宜游、宜業的全面城市在全國的人均GDT也是在十強以內,其中杭州西湖,蘇州古城這都是我們國內旅遊的首選目的地之一,無論從空氣還是文化底蘊來說都是非常值得一游的城市。所以蘇州和杭州一直有很多話題被人討論。無論從兩個地方GDP還是發展的趨勢都是被我們作對比的話題。蘇州作為地級市,杭州作為省會城市那哪個城市的居民更加富裕呢?我們以下面幾個方面來對比一下。
以上看到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明蘇州的GDP比杭州高那麼多,那為什麼杭州的房價要比蘇州高那麼多呢?如果是以居民富裕程度來對比的話,房價永遠是最好衡量的了。那為什麼會有這么奇怪的現象呢?其實小匠全面去了解後才知道,這與這兩個城市的收入方式有關。
1、蘇州以工業區為主,都是工廠居多,能在人口上面看到蘇州面積明明比杭州少了快一半,但是人口卻多於杭州,工廠的人口密度高,工作地,但是製造能力強。導致到雖然GDP很高,但是利潤歸於企業而不是工人。
2、杭州這塊有無人不曉的阿里巴巴在裡面。電商有阿里巴巴以及網易,飲料有娃哈哈,汽車有吉利。杭州已經慢慢的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全能高智能城市了,其中更是被譽為“支付寶之城”。從G20峰會再到亞運會,這樣的待遇是其他一線城市都要眼紅羨慕的對象。
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錯覺,兩個城市的總體GDP相差那麼大,但是房價缺相反的也相差那麼大。杭州企業的員工待遇可不是工廠的工人能對比的。
那麼關於蘇州GDP高於杭州,居民富裕程度的分析,除了小匠老師所分析到的這些因素以外,還有哪些因素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當中留言交流。
我是“教育小匠”,用心解答有趣、有料的問題,如果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點擊關注!
G. 蘇州和成都兩大城市對比,到底誰是真正的第一
隨著我們國內經濟不斷的發展,我們國內的城市間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了,相信大家也是感同身受吧,只要說到我們國內經濟最發達的新一線城市,大家一定會想到重慶也 ,成都和蘇州了,這三座城市不僅僅在經濟上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在我們國內的知名度也是相當的高
這兩座城市同樣也是我們國內旅遊資源比較豐富的城市了,並且蘇州還是我們國內優秀的旅遊資源,蘇州的園林更是我們國內園林的代表了,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兩座城市是怎麼看的呢
H. 中國城市的GDP排名比較新是什麼蘇州排第6嗎
2006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4》今天上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該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倪鵬飛博士牽頭,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首度攜手,南開、清華、北大、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和台灣政治大學等著名高校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專家聯合完成。 報告首次將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9個城市同時加入到研究體系中;報告展開了國內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品牌提煉,將中國200個城市的核心優勢,提煉成品牌;報告首次將反映科技創新的結構指標加入城市競爭力的顯示性指標中。報告將「樓市:城市中國的晴雨表」作為年度主題。報告同時對城市競爭力的背景基礎100個國家或地區競爭力和15個城市群競爭力進行了比較研究。該報告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並在全國發行。 報告對中國200個城市綜合競爭力進行了計量和比較,前20強依次是:香港、台北、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高雄、澳門、新竹、基隆、寧波、蘇州、台南、天津、廈門、大連、無錫、沈陽、青島。 報告發現: 競爭格局層次分明。由強到弱依次是港澳台、東部沿海、中部、東北、西部,呈明顯的雁陣格局。東部沿海五區域強弱依次為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海峽西岸、京津冀; 競爭格局迅速變化。中國內地城市競爭力飛速提升,台灣地區競爭力增長緩慢。中國內地的中部、東北以及西部的部分城市競爭力提高迅速;但整體上,東西南北差距在擴大。 競爭格局短期波動。受房地產過熱和宏觀調控的影響,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依靠高投資和房價過高的個別城市競爭力有所下降。 競爭格局區域有別。東部過去快速增長的製造業城市,目前資源、要素和技術的面臨困境;東北、中西部龍頭武漢、沈陽、長沙、成都、重慶等城市綜合優勢開始發力,但中小城市與龍頭城市距離拉大。 報告同時對最具綜合競爭力前60名城市的8個分項競爭力進行計量和分析。其中, (1)人才本體競爭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台北、高雄、新竹、上海、台中、北京、深圳、廣州、基隆、無錫、台南、寧波、杭州、武漢、蘇州、沈陽、珠海、溫州、中山。 (2)企業本體競爭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高雄、台北、台中、新竹、佛山、深圳、台南、廣州、基隆、大慶、廈門、蘇州、上海、中山、珠海、寧波、常州、蕪湖、青島。 (3)產業本體競爭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香港、上海、深圳、廣州、重慶、天津、成都、長沙、台北、海口、武漢、福州、杭州、鄭州、台州、濟南、南昌、高雄、西安。 (4)公共部門競爭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別是:台北、香港、高雄、台中、上海、台南、北京、新竹、基隆、廣州、廈門、深圳、珠海、佛山、蘇州、大慶、南昌、武漢、杭州、大連。 (5)生活環境競爭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別是:台北、深圳、高雄、香港、北京、新竹、基隆、上海、台中、廣州、澳門、台南、珠海、廈門、杭州、昆明、大連、成都、長沙、中山。 (6)商務環境競爭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廣州、高雄、上海、無錫、台北、珠海、蘇州、廈門、深圳、台中、寧波、青島、成都、威海、紹興、台南、大連、杭州、揚州。 (7)創新環境競爭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台北、高雄、深圳、新竹、廈門、上海、北京、珠海、無錫、廣州、武漢、佛山、杭州、台中、蘇州、成都、台南、青島、大連。 (8)社會環境競爭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台南、基隆、新竹、台中、高雄、台北、無錫、揚州、澳門、南通、蕪湖、威海、珠海、紹興、沈陽、大連、徐州、煙台、南昌。 2006年全國城市GDP排名 城市 GDP及增長 | 城鎮收入 農村收入 01上海市:10297+12.0%| 18645 8342 滬 02北京市: 7720+12.0%| 19978 8620 京 03廣州市: 6068+14.7%| 19850 7788 粵 04深圳市: 5684+15.0%| 22567 粵 05蘇州市: 4820+15.5%| 18532 9316 蘇 06天津市: 4338+14.4%| 14283 7942 津 07重慶市: 3486+12.2%| 11570 2874 渝 08杭州市: 3441+14.3%| 19027 8460 浙
I. 成都,南京,蘇州,杭州四個城市,哪個城市的地勢最平最好,哪裡的經濟最發達,哪裡的商業最發達
這些地方我都去過,更喜歡的是杭州,杭州最讓我喜歡的地方在於這里的車輛特別有素質,永遠會先給行人讓路,人與人之間也特別有禮貌,秩序也很好,很少有沒素質的人。
J. 成都、杭州、蘇州、南京四大城市是中國經濟發達的古都嗎
所謂古都,即古代的都城,只有南京符合,其餘的只能叫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