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湖北企業gdp排名2015

湖北企業gdp排名2015

發布時間:2021-01-24 22:30:31

Ⅰ 湖北的GDP全國排名第幾

湖北排12名 2008年中國內地各省gdp排名 單位(億元人民幣) 01.廣東 25968.55 02.山東 21846.7 03.江蘇 21548 04.浙江 15648.93 05.河南 12464.09 06.河北 11500左右 07.上海 10296.97 08.遼寧 9257 09.四川 8637.8 10.北京 7720.3 11.福建 7501. 12.湖北 7497 13.湖南 7493.17 14.黑龍江 6216.8 15.安徽 6141.9 16.廣西 4801.98 17.內蒙 4790 18.山西 4746.5 19.江西 4618.77 20.陝西 4383.91 21.天津 4337.73 22.吉林 4200 23.雲南 4001.87 ,24.重慶 3486.2 25.新疆 3000 26.貴州 2260 27.甘肅 2260 Z28.海南 1000 29.寧夏 700 30.青海 641.05 31.西藏 290.3
希望採納

Ⅱ 湖北省各城市經濟發展排名情況

地 區 本年累計(單位:億元)
全 省 12831.52
武漢市 4560.62
宜昌市 1245.61
襄樊市 1201.01
荊州市 707.81
黃岡市 700.32
孝感市 681.15
荊門市 600.53
黃石市 597.78
十堰市 550.96
咸寧市 405.15
隨州市 344.14
鄂州市 308.54
恩施州 280.68
仙桃市 261.93
潛江市 232.07
天門市 208.99
神農架 9.13

這是湖北省2009年全省及各市GDP

Ⅲ 湖北經濟怎麼樣

再全國34省市區中來說,湖北經濟屬於中等偏強的省份。為什麼這樣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Ⅳ 湖北省最新經濟十強鎮排行榜

武漢37904元
宜昌20355元
鄂州20243元
黃石19292元
襄樊14478元
荊門14070元
十堰12745元
隨州11715元
咸寧11445元
孝感9215元
荊州8093元
黃岡7095元
恩施州6039元

這是13個地級市、自治州的。

Ⅳ 湖北各大城市經濟排行

2006全國各城市經濟排名(附湖北各地排名,十堰第一哦) 城市 GDP及增長| 城鎮收入 農村收入

01上海市:10297+12.0%| 20668 9213 滬
02北京市: 7720+12.0%| 19978 8620 京
03廣州市: 6068+14.7%| 19850 7788 粵
04深圳市: 5684+15.0%| 22567 粵
05蘇州市: 4820+15.5%| 18532 9316 蘇
06天津市: 4338+14.4%| 14283 7942 津
07重慶市: 3486+12.2%| 11570 2874 渝
08杭州市: 3441+14.3%| 19027 8460 浙
09無錫市: 3360+15.0%| 18189 蘇
10青島市: 3207+15.7%| 15328 6546 魯
11佛山市: 2927+19.3%| 18850 8000 粵 +2
12寧波市: 2864+13.4%| 19694 浙-1
13南京市: 2774+15.1%| 17538 7070 蘇 -1
14成都市: 2750+13.8%| 12789 4905 川
15東莞市: 2625+19.1%| 25320 10530粵 +3
16武漢市: 2590+14.8%| 12360 4748 鄂 +1
17大連市: 2568+16.4%| 13350 6900 遼 -2
18沈陽市: 2483+16.5%| 11651 5709 遼 -2
19煙台市: 2402+17.0%| 魯 +1
20唐山市: 2362+14.8%| 冀 -1
21濟南市: 2185+15.7%| 魯
22哈爾濱: 2094+13.5%| 11230 4405 黑 +1
23石家莊: 2064+13.2%| 11495 4486 冀 -1
24鄭州市: 2002+15.7%| 11800 5476 豫 +1
25長春市: 1934+14.5%| 11350 4480 吉 -1
26泉州市: 1901+15.0%| 15972 6606 閩
27溫州市: 1834+13.3%| 21716 7543 浙
28長沙市: 1791+14.8%| 13924 5438 湘
29南通市: 1758+15.7%| 14058 6100 蘇 +1
30濰坊市: 1721+16.5%| 魯 +1
31紹興市: 1678+13.2%| 19178 浙 +1
32福州市: 1657+12.2%| 14206 5576 閩 -3
33淄博市: 1645+15.8%| 13794 魯
34大慶市: 1618+11.4%| 14791 3610 黑
35常州市: 1560+15.0%| 16649 8000 蘇
36台州市: 1467+14.6%| 19953 7368 浙 +4
37濟寧市: 1456+16.4%| 魯 +1
38西安市: 1450+13.0%| 10905 3809 陝 -1
39東營市: 1450+17.0%| 魯 +5
40徐州市: 1430+15.1%| 12837 4896 蘇 +2
41臨沂市: 1405+16.3%| 10772 4083 魯
42威海市: 1369+15.9%| 魯 +1
43嘉興市: 1343+13.7%| 17129 浙 +2
44邯鄲市: 1338+14.9%| 10503 3929 冀 +2
45洛陽市: 1332+15.6%| 11490 3408 豫 +2
46滄州市: 1282+15.2%| 翼 +2
47金華市: 1229+13.3%| 17806 浙 +3
48昆明市: 1203+12.3%| 10766 3520 雲 +1
49南陽市: 1201+13.5%| 豫 +2
50保定市: 1185+10.4%` 冀 -14
51南昌市: 1185+ | 贛 +3
52鹽城市: 1174+15.1%| 5431 蘇 +1
53廈門市: 1162+16.7%| 18513 閩 -1
54鞍山市: 1160+16.5%| 10760 5280 遼 -15
55揚州市: 1101+15.2%| 12945 蘇
56合肥市: 1074+17.5%| 11013 3690 皖 +3
57中山市: 1034+20.2%| 粵 +5
58鎮江市: 1025+15.2%| 14291 蘇 -2
59泰安市: 1012+16.5%| 魯 -1
60包頭市: 1010+ | 蒙 +7
61泰州市: 1003+15.1%| 12682 5650 蘇
62德州市: 1003+16.4%| 魯 -2
63太原市: 1000+12.2%| 晉 -6
64惠州市: 933+16.3%| 粵 +1
65茂名市: 930+15.5%| 10200 4809 粵 -2
66江門市: 921+15.3%| 13869 5592 粵
67呼和浩特 900+ | 蒙 +3
68南寧市: 862+15.1%| 10193 3037 桂 +1
69聊城市: 840+17.3%| 魯 +2
70濱州市: 829+17.4%| 魯 +2
71鄂爾多斯 800+ | 蒙 +25
72刑台市: 790+13.0%| 9020 3542 冀 -4
73湛江市: 770+12.8%| 10450 4620 粵
74湖州市: 761+13.9%| 17758 浙 +2
75棗庄市: 758+16.4%| 魯 +3
76珠海市: 750+14.6%| 17676 粵 +1
77汕頭市: 741+11.6%| 10949 4450 粵 -3
78岳陽市: 734+12.4%| 11726 3876 湘 +2
79吉林市: 725+15.0%| 10152 3800 吉 -15
80常德市: 724+12.1%| 11000 3580 湘 -5
81廊坊市: 720+15.0%| 11269 4900 冀 -2
82漳州市: 717+13.1%| 閩
83許昌市: 717+14.9%| 豫 +1
84焦作市: 699+15.7%| 9628 豫 +5
85宜昌市: 695+12.2%| 鄂 -2
86周口市: 678+12.2%| 7221 2641 豫
87襄樊市: 675+12.0%| 鄂 -2
88衡陽市: 672+12.3%| 湘 -1
89平頂山: 672+15.8%| 豫 +3
90烏魯木齊 654+14.0%| 10432 4651 新 -2
91淮安市: 652+14.5%| 10390 4430 蘇
92商丘市: 647+13.1%| 豫 +1
93安陽市: 645+15.6%| 3772 豫 +1
94蘭州市: 638+12.0%| 甘 +4
95新鄉市: 633+14.5%| 豫 +3
96柳州市: 627+17.7%| 11002 2914 桂 +5
97桂林市: 619+13.7%| 10713 3391 桂 +1
98株洲市: 605+12.3%| 湘 +1
99貴陽市: 603+14.7%| 11222 3465 貴 -18
100臨汾市: 592+13.8%| 晉 排名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元)
56十 堰(鄂) 19555.01 62 荊 門(鄂) 18918.97

104 武 漢(鄂) 16205.67

108 黃 石(鄂) 15943.01

128 宜 昌(鄂) 14788.68

172 襄 樊(鄂) 12310.85

205 老 口(鄂) 11172.13

272 應 城(鄂) 9091.72

281 鄂 州(鄂) 8858.65

302 潛 江(鄂) 8361.91

311 棗 陽(鄂) 8134.92

314 丹 口(鄂) 7996.67

315 赤 壁(鄂) 7983.57

323 宜 都(鄂) 7840.44

336 荊 州(鄂) 7510.11

341 枝 江(鄂) 7372.31

349 黃 岡(鄂) 7278.68

351 石 首(鄂) 7245.12

356 仙 桃(鄂) 7116.5

362 大 冶(鄂) 6982.15

371 漢 川(鄂) 6789.86

425 武 穴(鄂) 6005.73

459 咸 寧(鄂) 5366.79

471 隨 州(鄂) 5085.25

477 洪 湖(鄂) 4993.36

498 松 滋(鄂) 4762.74

500 宜 城(鄂) 4707.26

506 孝 感(鄂) 4583.62

508 麻 城(鄂) 4550.51

522 安 陸(鄂) 4293.11

553 恩 施(鄂) 3700.59

603 利 川(鄂) 2384.76

Ⅵ 湖北省各市經濟排名

如圖:武漢還是橫掃其他。宜昌繼續第二。


Ⅶ 湖北各市gdp排名是怎麼樣的

2019年湖北各市GDP排名出爐武漢第一名、襄陽第二名、宜昌第三名。在國內排名第幾?國內343個城市中,武漢第8名,襄陽46名,宜昌第51名。



具有建築資質企業完成施工產值15133 .87億元,增長13%;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693.12億元,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33.60億元,增長10.9%;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487.2億元,增長11.2%;完成財政總收入5684.85億元,增長8.5%;全省國內旅遊人數7.27億人次,增長13.8%。

Ⅷ 湖北省城市經濟排行表

01 武漢 2590.00 14.8%

02 宜昌 694.91 12.2%

03 襄樊 675.18 12.0%

04 荊州 438.06 9.2%

05 孝感 404.15 11.1%

06 黃石 401.03 13.9%

07 黃岡 391.19 10.0%

08 荊門 348.73 11.3%

09 十堰 338.15 8.3%

10 咸寧 234.15 12.6%

11 隨州 218.33 12.1%

12 恩施 189.50 8.8%

13 鄂州 168.33 13.1%

14 仙桃 162.51 10.6%

15 潛江 125.28 12.9%

16 天門 122.30 12.0%

17 神農架 6.19 11.5%
還好吧是第十名,要加油啦

Ⅸ 湖北大型企業有哪些

昌宏保
武漢工業的發展目前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武漢著眼長遠,謀劃工業發展的長遠大計,需要科學的眼光和戰略的思維。
工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條件,受制於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需要我們以科學的眼光重新審視過去一些人們習以為常、沾沾自喜的若干「優勢」。
一是區位。在新的宏觀政策環境和發展環境中,武漢的區位優勢正在淡化。從對外開放的角度看,不僅沿海地區繼續保持區位優勢,西南地區已在著手構建東盟自由貿易區,東北也開始謀劃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從國內區域發展的角度看,長江三角洲凸現龍頭地位,珠江三角洲正在積極擴張,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推動下,遼中南、成渝、福廈、長株潭、關中等城市圈群雄並起,爭扛「第四增長極」的大旗。武漢的區位優勢是以國內市場特別是中西部市場為基礎的。在內需不足,中西部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的條件下,武漢區位優勢的含金量並不高。但隨著中西部地區的進一步發展,內需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武漢的區位優勢將會重顯威力。
二是科教實力。從實證分析的角度看,科教實力與經濟發展並不構成因果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是可以自由流動的,技術是商品,可以買賣,人才也可以流動,教育也只是眾多產業中的一個,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有限。由此看來,寄希望武漢的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就應該創造「轉化」的條件,降低「轉化」的成本,營造「轉化」的環境。
三是產業基礎。20多年來,武漢新發展起來的現代工業,總體規模在全國尚不具備像武漢五六十年代那樣的優勢,還支撐不起武漢在全國形成產業優勢。正在擴張和籌劃的汽車產業、化工產業、光電子產業和煙草行業,有可能形成產業優勢,是武漢新的希望。
四是水資源。早在20世紀90年代,水資源的重要性已為世界不少戰略家所關注和認識,被譽為21世紀最重要的資源,其重要程度將超過石油。在水資源價值陡升的有利條件下,武漢的水資源雖可為未來的發展確立重要的優勢,但從目前來看,水資源優勢尚未如同石油那樣構成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五是經濟發展環境。從發展的結構上分析,在代表改革開放和發展方向的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武漢處於相對落後狀況,發展起點相對較低。政府職能轉變還不是很到位,公共服務的水平還有待提高,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和單純依靠國有經濟發展的慣性還存在,戰略重點從國有經濟轉到非國有經濟還有一定難度和一個過程。武漢工業的發展環境還有待改善,金融業、物流業的支撐力度還不強,配套能力還需加強。武漢就業壓力大,老工業基地的社會保障包袱沉重,在保障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地方財力還難以支撐社保、養老等公共職能。武漢的改革發展和穩定,既需要通過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加快自身的發展,又需要國家和湖北省的大力支持。
中國正處於工業化的時期。國際、國內經驗表明,在這一時期某一地方經濟發展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於其工業發展的速度。武漢市在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確立了壯大、延長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的發展思路。應該說,這一思路代表了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和模式。但是經過測算,這一思路只能保證武漢實現常規的發展。而從目前態勢來看,武漢要實現趕超任務,就必須走出一條超常規的發展之路。
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體制改革與體制創新可以大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先進的體制是地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先決條件。
武漢要實現工業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必須在體制改革和創新上領先一步。首先,政府職能向公共服務轉變。要把政府工作重心放在體制改革和創新、投資軟環境的改善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制度環境,堅持企業優先,堅決打破部門利益和行業壟斷,切實履行好公共職責,公共財政服從和服務於公共政策,創造各所有制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主動性和創造性地為企業服務,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績效,不斷降低社會交易成本。
第二,建立經濟自主增長機制。當前,影響武漢工業自主增長的關鍵在於增長動力的結構性缺陷和增長機制的體制性障礙,尤其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形成市場機制充分發揮資源優化配置作用,政府創新商務發展環境,有效引導和聚集經濟活動的經濟自主增長機制。
第三,要加快民營工業企業的發展。堅持國有中小企業和集體企業轉向民營化的發展方向,進一步推進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領域中退出,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建立有產業特色的民營工業小區,擴大民營經濟的聚集效應,積極吸納民間資本,吸引更多的民營製造業企業聚集武漢,壯大民營經濟規模。溫州民營企業的發展體現了明顯的區域性塊狀經濟特徵,其好處有二。一是產業集中度高,容易形成規模優勢。以樂清市柳市鎮正泰集團、德力西集團為龍頭的低壓電器產業年產值達180多億,佔領了全國40%的市場。二是分工細化,合作緊密。僅大虎打火機有限公司一家,就有幾百家企業與其合作為其加工零部件,構成嚴密的生產鏈。專業化生產不僅確保了產品質量,而且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商務成本,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第四要制定全球化發展戰略。鼓勵、支持和引導有比較優勢和經濟實力的國內企業,注重經營戰略全球化、經營目標多元化、融資國際化、生產營銷全球化、技術創新全球化,把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空間擴大到全球范圍,培育一批有全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
武漢要實現工業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必須突出重點,強化支柱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發展在全國工業發展格局中具有一席之地的重要產業。目前,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鋼車機,煙酒葯」、"五大產業基地"、「十大優勢產業」、「十五個產業鏈」體現了抓住重點、帶動一般的思路。在實施這一思路的過程中,既要堅持不懈,又要開闊眼界。因為在開放的大格局下,要振興武漢製造業,關鍵是在全球製造業的坐標中認准武漢的位置,進而不斷突出武漢製造業方面的比較優勢,揚長避短,提高優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優勢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根據國內外製造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一個地區形成某個產業優勢必須具備四個基本條件和兩個輔助條件,即相關的資源優勢、合適的企業組織結構、較強的配套能力、人文傳統以及發展的契機、政府的支持。從這六個方面分析,可以比較清楚地認識武漢製造業的比較優勢。
從資源方面來看,湖北及武漢的水、能、糧、棉、林和人才、勞動力資源豐富,有利於發展鋼鐵及金屬冶煉、高新技術、紡織服裝、食品加工、造紙等產業。從企業構成方面來看,武漢鋼鐵冶煉和汽車製造有很多大型企業,光電子產業有希望產生更多大型企業,其他產業基本是中小企業,對鋼鐵冶煉、汽車製造、光電子、精品服裝及其他加工業和都市工業的發展有利。從配套能力來看,武漢的機械製造仍有一定基礎,在鋼鐵、服裝等方面的配套能力較強,在光電子、汽車、紡織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配套能力。從人文傳統來看,鋼鐵、機械、紡織、食品是武漢的傳統優勢,汽車是湖北的傳統優勢,科技是武漢的長期優勢。
從發展契機來看,中國加入WTO有利於紡織服裝、鋼鐵產業中低附加值部分的發展,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製造業轉移有利於加工業的發展,汽車產業面臨轎車進入家庭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過渡期的時間壓力。從政府支持的角度看,光谷的建設有力地支撐著光電子產業的發展,其他有優勢的產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視和支持。
總體而言,武漢的鋼鐵冶煉和紡織服裝最具比較優勢,其次是光電子、食品加工和汽車製造業。當然,由於武漢的產業結構正在調整之中,特別是武漢的區位優勢對謀求中國市場的國內外投資公司有特別的吸引力,不排除全球性的跨國公司以巨額投資打造其他優勢產業的可能。因此,我們要在認識武漢比較優勢的同時,必須根據市場需求及產業發展的規律,動態性、前瞻性地對待重點產業的形成和發展,給國內外投資者更多的發展空間,比較容易形成特色,最終形成具有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優勢產業。
武漢要實現工業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必須將武漢城市群作為一個整體。在產業布局及分工方面,重點規劃發展三大產業帶:一是以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為龍頭,推進光電子信息、鋼材製造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醫葯、環保等產業集群,建設黃石、鄂州、黃岡、咸寧產業帶;二是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推進汽車製造、IT設備、精細化工、輕工食品、出口加工等產業集群,建設仙桃、潛江、天門產業聚集帶;三是以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園區為龍頭,推進汽車零配件、食品工業、農產品加工及鹽、磷化工等產業集群,建設孝感產業帶。從經濟理論上分析,武漢城市群目前的經濟布局是一個以武漢為核心,存在多層次發展梯度的典型點軸發展格局,客觀上存在由點軸帶動的梯度發展態勢。因此,選擇這一主導發展模式,實質是要選擇可持續發展之路,這包括二層涵義:一是要進一步增強武漢這個華中地區惟一特大中心城市的經濟實力和中心功能,重點推進武漢國際性城市的建設,使武漢進一步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經濟中心。二是在重點加強武漢中心城市建設的同時,重點加強武漢、江漢平原、鄂東、環洞庭湖、環鄱陽湖五大城市群及周邊輻射區域的發展。突破行政區劃,按照市場規律,加快城市與城市、城市與周邊區域的經濟融合和聯動發展,使其在空間形態上實現一體化,武漢城市群的起步建設和最終成型就有良好的基礎。在促進產業聯動發展的同時,積極推進共同市場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圈生態建設,促進城市圈的產業聯動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參考資料:http://www.whxc.org.cn/shownews.asp?news_id=353

Ⅹ 湖北省的GDP排名

2006~2007年第12名,前11名分別是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南、河北、上海、遼寧、四川、北京、湖南(2006年排名順序)。
2008~2010年第11名,前10名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河北、遼寧、四川、上海、湖南(2010年排名順序)。
湖北省2008年GDP超過北京市,排名提高一位。

閱讀全文

與湖北企業gdp排名2015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