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島各區經濟排名
http://ke..com/view/3393.html?wtp=tt#4
到青島「行政區劃」點開就能看到每個區的詳細版情況權了。
Ⅱ 迫切需要青島個縣級市經濟概況
即墨市
中國針織名城—即墨,位於中國膠東半島西南部,南依嶗山,近臨青島;東瀕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陸地面積178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人口108.2萬人。現轄1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即墨歷史文化悠久,迄今已有1400餘年建城史。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中西部良田沃野,是全國糧油生產基地之一;東部海岸線長183公里,分布著7個較大港灣和24個大小島嶼,有水深—14米的女島港可以直通國際航線,盛產對蝦、海參、鮑魚等30多種海產品;沿海丘陵山區,宜林宜草,有嶗山礦泉水、青島麥飯石、重晶石、玄武岩等礦產資源。
2005年,即墨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建設大青島「重要一極」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經濟社會實現了新的跨越。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4.77 億元,比上年增長21.4 %;轄內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15 億元,比上年增長 31.9 %;外商直接投資 5.18億美元,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實際利用內資24.08 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2 %和36.8 %;出口創匯 15.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7 %;農民人均純收入5736 元,比上年增長14.42 %。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名列全國百強縣第28位;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比上年躍升21個位次,名列全國最發達百強縣第43位。
即墨市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民營經濟發達,市場商貿繁榮。近年來,始終堅持一手抓對內對外開放不放鬆,一手抓民營經濟發展不動搖。對內對外開放連年實現新突破,2005年全市一批規模大、質量好的產業集群龍頭項目和產業鏈項目相繼簽約、開工和投產,累計新審批計劃投資1000萬美元和5000萬元以上的內外資項目115 個,實際利用外資2.43 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 15億元,分別佔全市總額的20.8 %、 18.3 %;已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3 家、國內500強企業 15家。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張,質量不斷提升,全市民營企業已發展到 5635家,個體工商戶達到7.2 萬戶。大力實施「商貿興市」戰略,使市場商貿業蓬勃發展,專業市場總數達到24處。目前,全市涌現出即發、英派斯、亨達、琴島、紅領、雪達、好事中等青島市級以上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達到57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3個、中國名牌產品4個。針織服裝服飾、電子及電子配件、造船及造船配件、食品飲料、市場商貿和旅遊六大產業集群基本形成或正在形成。
即墨市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山、海、島、泉景色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已經形成獨具特色的「六區十二景」。特別是東部沿海區域以秀麗的山海風光、獨特的地熱溫泉(水溫最高達93℃)而聞名,日益成為大青島旅遊開發的黃金海岸。歷史名島田橫島、青島溫泉旅遊度假區、鶴山風景區等旅遊名勝已成為青島市乃至山東省著名的度假旅遊勝地。2005年,全市共接待遊客335.6 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達6.9 億元。
2005年,即墨市按照青島市「以溫泉周邊區域為啟動點,拉動城市東部崛起」的戰略部署,把東部旅遊開發定位為青島大旅遊的補充、延伸和升華,集中力量實施了以「突破溫泉」為重點的東部開發建設。總投資6.3億元的20項重點基礎設施工程基本完成,天逸海灣國際度假城、頤中鰲山灣濱海公園、天泰山海泉綜合開發等一批投資過億元的旅遊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初步拉開了青島新東部開發建設的大框架。
膠州市
黃海明珠——金膠州,全國經濟綜合勢力百強(縣)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的近郊,有一座朝氣蓬勃的衛星城市-膠州。
膠州總面積121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40平方公里。總人口78萬,轄13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氣候溫和,資源豐富,是山東省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膠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4000多年前,就有先人在這里刀耕火種,創造了舉世聞名的三里河文化。有300多年歷史的「膠州大秧歌」馳名中外。自古以來,膠州商業貿易相當發達。唐宋時期曾是全國五大商埠之一,是長江以北唯一通商口岸,素有「金膠州」之美譽。
膠州依託海港、空港、鐵路、高速公路,形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立體式交通網路,膠濟、膠新、膠黃3條鐵路和同三、濟青、環膠州灣3條高速公路縱穿境內,距青島國際機場不足30分鍾車程,是山東半島連接內陸各省及進出省內各地的重要交通樞紐。
膠州市積極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GDP連年保持高速增長,出口創匯額連續十餘年居山東省各縣市首位,利用外資額名列全省前茅,已吸引美國愛默生、法國拉法基等10家世界500強企業前來落戶,成為山東半島地區吸納外資最多的(縣)市。擁有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多處產業功能齊備、專業特色明顯的高水準項目承接平台,形成了機械、汽車及配件、化工、食品、輕紡服裝、木器傢具、家電電子等七大主導產業。大力實施對外開放、民營經濟和城市化三大帶動戰略,加快建成膠州灣重要的加工製造業基地和倉儲物流基地。2004年在全國百強市排名中躍升至33位,提升了25個位次。
2005年,膠州市生產總值達到287.4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4000美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6.86億元,實現稅收總額15.7億元,轄內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7億元,全市外商直接投資 4.9億美元,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實際利用內資22.85億元。
當前,膠州搶抓青島協辦奧運、挺進西海岸帶來的發展機遇,制定了「十一五」規劃的發展新目標:力爭在2010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突破30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經濟發展速度繼續保持半島地區領先地位。
膠南市
膠南市地處青島市西海岸,是一座新興濱海旅遊城市。全市總面積1846平方公里,總人口80.6萬,海岸線長130公里。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等稱號。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國最發達百強縣市第34位。
區位優勢較為明顯。膠南占青島西海岸總面積的88%,系大青島「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4國道、「同三」高速、南濟青高速、疏港高速縱橫境內,貫通青(島)黃(島)的海灣大橋已經啟動,海底隧道即將動工。
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膠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史有「東國名地」美稱。千古名勝琅琊台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和省級旅遊度假區,北方第一高島靈山島享有「海上畫屏」之美譽,為省級自然生態保護區。
工業經濟基礎雄厚。擁有汽車、電子、輕工、紡織、石化、橡膠、食品等十大支柱產業,培植成了機械製造、食品與葯物、家電電子、橡膠化工、船舶汽車、鋼鐵及有色金屬等六大產業集群,成為青島工業最發達的縣級市。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青島臨港產業加工區、泊里重工業基地、王台紡機石化物流基地、靈山衛能源基地等「四大產業基地」初具規模,成為項目承接的重要載體。中鋁、青鋼、魯能、海爾、中國建材等國家級大項目相繼入駐開發建設。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規劃區面積由284平方公里擴展到38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49.2平方公里。經貿大廈等30座高層、小高層建築陸續開工建設,水城等一批重點項目成為青島西海岸開發建設的新亮點。
作為大青島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極,膠南市正搶抓青島挺進西海岸的重大戰略機遇,圍繞構建青島西海岸都市新區、經濟新區、科教新區、和諧新區,加快實施「東接、北擴、南展」城市發展戰略,突出重大項目、高新技術和產業集群「三大亮點」,不斷膨脹「四大產業基地」規模,一個青島國際大城市框架下的社會主義新膠南正在迅速崛起。
平度市
平度地處山東半島製造業中心地帶,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總面積3166平方公里,人口135萬,轄26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788個行政村。全市綜合實力進入全省30強縣(市),在第五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位居全國34位,山東省第11位,2005年榮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50強。
平度地理位置優越,道路交通發達。地處山東半島城市群戰略布局的咽喉,是青島大城市框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青島市「1小時經濟圈」,能夠便利聯接青(島)、煙(台)、濰(坊)三城市,具備承接經濟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的獨特優勢。境內有濟青、濰萊、威烏高速公路和德龍煙鐵路、804省道等多條交通要道通過,縱貫中國南北的黑龍江省同江縣至海南省三亞市的東部沿海交通大動脈——同三高速,橫穿平度28.8公里,青銀高速公路平度至青島段正在建設之中,境內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200多公里,居全國縣級市之首。
平度物華天寶,資源豐富。農業基礎雄厚,農產品質優量大,是全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中唯一設在縣級的試驗區,是全國唯一的糧棉油果均跨入百強的縣(市)。享有「中國葡萄之鄉」、「中國花生之鄉」、「中國肉牛之鄉」和「中國大姜之鄉」等美譽,大澤山葡萄、馬家溝芹菜聞名全國。境內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量好,優勢礦種主要有石墨、黃金、透輝岩、花崗岩等,資源保有量潛在價值達1000多億元。是世界著名優質石墨重點產區和全國黃金生產十強市。廣袤的土地、充裕的電力和淡水資源,能夠滿足各類項目建設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
平度工業基礎穩固,產業特色鮮明。按照發展循環經濟和集約經濟的要求,構築了經濟開發區、華僑科技園、農業試驗區工業團地,培植起電子家電、化工橡膠、機械鑄造、汽車配件、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六大產業集群。海爾、海信、青啤、中農發、中地、台灣統一,日本三井、住友,韓國LG、三瑩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平度,全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利用內資220億元。其中三瑩電子年產鋁基電容器60億只,是世界最大的鋁基電容器生產基地;宏泰銅業集團紫銅管產量居全國第四位,銷售收入、市場佔有率在山東省同行業中位居第一;海信空調是國內最大的變頻空調基地;海爾冰箱將在平度建成世界最大的專用小冰箱生產基地,特別是汽車用小冰箱;以歐美包裝印刷、半島都市報包裝印刷、宏泰包裝等項目為基礎,將建成亞洲最大的凹版印刷基地;裕龍食品將建成江北最大的農副產品加工、物流中心;同和汽車配件、明村橡膠正在向全省最大的汽車配件生產基地、斜交輪胎生產基地加快邁進。
平度科教事業發達,人力資源豐富。平度先後榮獲「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成人教育先進縣」等榮譽稱號。平度作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農村科普工作先進集體」,與國內外80餘處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聯合辦學、科技推廣、試驗示範等穩固的合作關系。特別是職成教育得到迅速發展。1990年,在全國率先引進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職業教育走在全國前列,每年為社會輸送8000多名專業技術實用人才。
平度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代,即為齊國古都所在地,是當時膠東半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即墨故城歷經千餘年,先後有八王、六侯、一公、一相治於此,其後形成的康王古墓群,是知名的考古旅遊區。境內的大澤山風景區聞名遐邇,是省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和青島市確定重點進行開發的休閑、探險旅遊勝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北魏鄭文公碑被譽為「中國書法源流之瑰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萊西市
萊西,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作為青島市衛星城市,是國務院首批確認的沿海對外開放城市,全國百強縣(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山東省首批文明城市、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中國食品工業強縣(共37個)。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 193.58 億元,增長 21.1 %;轄內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 億元,增長59.4 %;農民人均純收入 5542 元,增長 14.27 %;全市共組織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69項,總投資 7.2億元,城市化水平達到47.1 %;市行政審批中心被評為青島五市中唯一的「青島市公共服務示範窗口」;12月份,中宣部把萊西市推行為民服務代理制的做法作為重大典型在全國推廣,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新華社等30多家主要新聞媒體相繼報道;再獲「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市」稱號,實現六連冠,居全省第三名。
萊西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八達,氣候宜人。位於山東半島中部,處於青島、濰坊、煙台、威海四個城市之間,是膠東半島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在青島市1小時經濟圈內。距青島海港碼頭80公里。境內有一級路1條、高速公路2條,另有2條國家級公路、5條省級公路縱橫交錯,藍(村)煙(台)鐵路橫穿東西,交通運輸條件得天獨厚。萊西屬北溫帶半濕潤東亞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萊西地域廣闊,物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有石墨、黃金、鐵、大理石、珍珠岩、沸石、鉀長石等數十種礦藏,具有良好的開采前景。尤其是石墨儲量大,質量好,是中國主要的石墨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畜牧、花生、果品、蔬菜四大主導產業優勢明顯,其中花生總產量在全國縣(市)級列第二位,人均產量列第一位;是山東省最大的奶牛生產基地。
萊西工業生產發展勢頭旺盛,現已形成了面向國內外市場、以名優產品為支柱、以骨幹企業為龍頭、以外向型企業為窗口的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
Ⅲ 青島市GDP目前在中國排第幾
2011GDP總量青島北方第三,僅次於北京,天津。
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11年1月6日發布
本排名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11年度兩岸社會科學合作課題成果之一,本排名系統分2011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100強,2011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20強,2011年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20強,2011年中國城市社會競爭力20強,2011年中國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20強,所參考的數據截止2011年10月13日。
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是以經濟競爭力,文化競爭力和社會競爭力為基礎,並結合生態環境競爭力後計算得出。
城市經濟競爭力涵蓋GDP總量,GDP增速,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經濟和產業結構,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額以及經濟發展潛力等方面。
城市文化競爭力涵蓋教育實力,科技創新水平,文化及體育產業發展狀況和文化影響力,文化氛圍,公民總體素質和公民意識,城市歷史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
城市社會競爭力涵蓋人口結構,社會結構,基尼系數,社會治安狀況,居民幸福指數,民主法治建設進程,國際化程度和社會包容性以及慈善事業發展狀況等方面。
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涵蓋空氣質量,污染物排放程度,森林覆蓋率,生態多樣性及野生動植物分布,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分布,旅遊業總收入GDP佔比以及環境承載力等方面。
2011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100強
1北京 2上海 3香港 4深圳 5廣州
6台北 7南京 8大連 9蘇州 10青島
11無錫 12佛山 13重慶 14寧波 15杭州
16成都 17武漢 18澳門 19天津 20沈陽
21廈門 22泉州 23珠海 24東莞 25唐山
26福州 27長沙 28大慶 29常州 30西安
31煙台 32濰坊 33徐州 34中山 35濟南
36鄂爾多斯 37哈爾濱 38長春 39包頭 40呼和浩特
41紹興 42江門 43惠州 44新竹 45溫州
46高雄 47湛江 48淄博 49秦皇島 50昆明
51南通 52揚州 53洛陽 54鄭州 55烏魯木齊
56威海 57金華 58蕪湖 59南寧 60鞍山
61嘉興 62東營 63漳州 64株洲 65營口
66台州 67泰州 68台南 69鎮江 70馬鞍山
71南昌 72日照 73湘潭 74吉林 75德陽
76太原 77綿陽 78蘭州 79宜昌 80滄州
81襄陽 82邯鄲 83延安 84合肥 85榆林
86桂林 87淮安 88柳州 89岳陽 90克拉瑪依
91貴陽 92海口 93喀什 94大同 95錦州
96宜賓 87南陽 98銀川 99咸陽 100九江
2011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20強
1上海 2香港 3深圳 4北京 5廣州
6台北 7蘇州 8青島 9寧波 10無錫
11杭州 12大連 13南京 14佛山 15重慶
16成都 17天津 18澳門 19武漢 20廈門
2011年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20強
1北京 2南京 3上海 4台北 5香港
6西安 7杭州 8廣州 9沈陽 10蘇州
11成都 12武漢 13澳門 14大連 15青島
16重慶 17紹興 18天津 19廈門 20深圳
2011年中國城市社會競爭力20強
1北京 2南京 3香港 4上海 5蘇州
6台北 7無錫 8青島 9杭州 10威海
11揚州 12寧波 13桂林 14常州 15濟南
16濰坊 17鎮江 18煙台 19泰州 20湖州
2011年中國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20強
1黃山 2桂林 3三亞 4張家界 5阿壩州
6伊犁 7海口 8威海 9舟山 10大理
11九江 12林芝地區13贛州 14南平 15麗江
16杭州 17台中 18黔南州 19拉薩 20宜昌
希望採納
Ⅳ 2009年青島市人均GDP
09年青島GDP 4924億。人均GDP 61000左右
Ⅳ 山東各地市的經濟情況特色詳細最近的
2012年的數據
第一名:青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02.11億元,同比增長10.6%
第二名:煙台實版現地區生權產總值5280億,比上年增長10.2%
第三名:濟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4812.68億元,比上年增長9.5%
4、濰坊實現地區國內生產總值4012億元,同比增長10.6%
5、淄博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57.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
6、濟寧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210億元、增長11%;
7、臨沂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12.8億元,增長11.8%;
9、泰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04億元,增長10.5%左右
10、威海市實現生產總值2330億元,增長9.5%左右
11、德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30億元,增長12%。
12、聊城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50億元,增長12.5%;
13、濱州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15億元,增長10.8%
14、菏澤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70億元,增長13%,
15、棗庄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00億元,增長10.5%;
17、萊蕪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0億元,同比增長11%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Ⅵ 青島的經濟概況
據初步統計,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GDP)邁上4000億元台階,達到4436.2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地方財政一般專預算收入屬342.4億元,增長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09元,分別增長14.6%和13.8%。
2009年青島市全年累計完成國內稅收378億元,同比增長29% ;青島各商業銀行實現利潤 109億元,同比增長8.35% ,完成地方營業稅及附加 14.68億元;市內各區在 2009年年初確定的區辦實事也已基本完成 。
Ⅶ 青島市市內四區2010年GDP及人均收入分別是多少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566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8元,增長11.8%;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8549元,增長12.4%。
Ⅷ 你知道山東省2018各市的人均GDP大概是多少嗎
山東省應該算是一個經濟大省,各個城市的人均GDP都不太一樣,但是都在幾萬塊錢以上。
Ⅸ 2011年中國各個城市人均GDP排行
2011年中國各城市人均GDP收入排行榜 1.東莞----22882元; 粵
2.深圳----21494元; 粵
3.溫州----19805元; 浙
4.珠海----18908元; 粵
5.上海----18645元; 滬
6.台州----18313元; 浙
7.廣州----18287元; 粵
8.北京----17653元; 京 9.佛山----17424元; 粵
10.寧波----17408元; 浙
11.紹興----17319元; 浙
12.中山----17255元; 粵
13.杭州----16601元; 浙
14.廈門----16403元; 閩
15.蘇州----16276元; 蘇
16.嘉興----16189元; 浙
17.無錫----16005元; 蘇18.舟山----15524元; 浙
19.金華----15387元; 浙
20.湖州----15375元; 浙
21.南京----14997元; 蘇
22.東營----14939元; 魯
23.惠州----14884元; 粵
24.常州----14589元; 蘇
25.泉州----14209元; 閩
26.大慶----13662元; 黑
27.濟南----13578元; 魯
28.包頭----13218元; 蒙
29.衢州----13006元; 浙
從幾個比較權威的官方網站上獲取的信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be7cce0100ub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