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昌樂縣紅河鎮人均GDP

昌樂縣紅河鎮人均GDP

發布時間:2021-01-26 11:53:53

⑴ 昌樂縣紅河鎮張家樓村的王奎元是不是已經死了

官方信息,早已經出院,治療好了

⑵ 昌樂縣共有多少個鎮

截止2018年,昌樂縣轄4個鎮、4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寶都街道、五圖街道、朱劉街道、寶內城街道、營丘鎮、容喬官鎮、紅河鎮、鄌郚鎮、昌樂縣經濟開發區。

1、寶都街道位於昌樂縣境北端,東鄰朱劉街道、五圖街道,西連寶城街道,南、北分別與五圖街道和昌樂經濟開發區接壤,東部孤山兀然聳立,西部丹河自南而北流貫全境。是昌樂縣政府所在地,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2、營丘鎮位於昌樂縣東南部,總面積218平方公里。東瀕國家大型水庫馬宋水庫,濰坊市的母親河白浪河流經鎮域32公里,新建白浪沙灘濕地公園。

3、山東濰坊市喬官鎮位於昌樂縣中部,面積195平方公里,轄73個行政村,158個自然村,是濰坊市民營經濟二十強鄉鎮之一,市級中心鎮。

4、昌樂縣紅河鎮人民政府為正科級單位,是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生態鄉鎮、山東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首批示範鎮。

5、鄌郚鎮位於昌樂縣西南部,總面積223.9平方公里,是省政府確立的「中心鎮」。是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和濰坊市「城鎮建設先進單位」、「平安建設先進鎮」。

⑶ 紅河鎮的經濟發展

1948年糧食總產504萬公斤,平均畝產58.19公斤;年農業合作化時期, 糧食總產1255.9萬公斤,平均畝產145公斤;1978年總產2397.9萬公斤,平均畝產328.7公斤。20世紀60年代以後,紅河鎮堅持年年整地改土、興修水利、推廣農業科技、引進優良品種、發展農業機械化,使昔日的澇窪灘、滾水地改造成了旱澇保收田。1981年後,在全鎮全面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實現了年年增長。2000年糧食畝產達到711公斤,總產2152萬公斤。
1996年以來,按照產業調優、規模調大、檔次調高的思路和創建農業經濟國際化示範鎮的目標,大刀闊斧地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兩高一優」農業,使該鎮迅速成長為山東桑蠶生產第一鎮、昌樂黃煙生產第一鎮、昌樂大姜生產第一鎮、昌樂肉鴨肉雞養殖第一鎮、 昌樂瓜菜生產第一鎮、培育起了1.2萬畝黃煙、1.2萬畝大棚瓜菜、1萬畝大姜、8000畝花生、6000畝桑等高效種植業和年出欄1000萬只肉鴨、肉雞的規模養殖業。並按照「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要求,從1998年開始,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 開工建設了國家級萬畝節水灌溉示範工程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2.5萬畝土地治理項目,加快了高效農業發展步伐。2000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3.487億元,其中種植業1.5246億元,養殖業1.9106億元。 清未民初, 本鎮境內共設私塾16所,學生150餘人。1912年,梁家官莊村建成鎮第一所學堂。至1937年,鎮境內較大的村莊普遍設立學堂,共計40處69個班,學生1682人;完全小學4處,學生200人。建國後,紅河村、清泉村、平原村等創辦農民業校, 在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基礎上多數學員達到初中文化水平。1960年8月昌樂縣政府在紅河設昌樂縣第七中學;1989年改辦昌樂縣第一職業高中,1994年改辦昌樂縣第二職業中專,期間共為社會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010名;1998年改辦昌樂縣綜合高中, 2001年首屆224名學生參加高考,文理本科上線56人,音美本科上線14人,文理專科上線69人,上線率達62.1%,居全縣同類學校之首。80年代全鎮學校房舍、教學設備均達到省級標准。 90年代,全鎮投資400萬元建成中學實驗樓、教學樓和小學教學樓,順利通過了省「雙基」達標驗收。紅河中學、平原中學是市級規范化學校。2000年, 全鎮有小學25所,在校生5030人,中學4處,在校生4572人。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及學校設施均達到省級標准, 先後為國家輸送大中專學生1260人, 其中大本350名,大專460名。
紅河鎮1962年2月建立農業技術推廣站, 1982年成立科學普及協會,加強科技工作的領導和推廣。2000年,全鎮共有科技人員1296人,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25項,獲省科普先進鄉鎮榮譽稱號。1976年建文化站,各村都建有文化室,1965年,建廣播站,1975年建公社禮堂,1977年建電影隊,80年代,大部分村和機關、學校建圖書閱覽室。1984年,《紅河社志》初稿編成。2000年,清泉村建文化大院,成立庄戶劇團,自編自演,3年巡迴演出100餘場次,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餘生活。 建國前只有9名中醫11處中醫鋪。 1952年成立聯合診所、區衛生所,1958年成立衛生院,共有醫務人員27人,60年代末,各村成立衛生室,配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制度, 1984年鎮衛生院分成紅河衛生院和平原衛生院,2000年全鎮有衛生院2處,醫護人員88人,村級診所80處,從醫人員168人,共有病床70張,年門診病人4萬人次,住院1.5萬人。昌樂縣人民醫院二院是昌樂縣人民醫院在紅河投資興建的一所綜合性醫院,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手術、急診、放射、B超、心電、檢驗、葯劑等22個科室,全院現有職工60人,專業技術人員55人,其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8人,開放床位50張。
昌樂縣人民醫院二院建有全市一流的輸液大廳,內設電視、空調、免收輸液費。醫院配備先進的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全自動尿液分析儀、洗胃機、呼吸機、血凝儀、除顫儀、胎心監護儀、麻醉機、電動手術台、電刀等設備80台(套)。婦產科開展了無痛分娩術和無痛人工流產術,胎兒監護儀氣囊助產器的臨床應用,解除了產婦痛苦,縮短了產程,保證了母嬰安全。縣人民醫院還精心選派十五名專家輪流在二院工作,每逢五、十紅河大集,縣人民醫院離退休的內科、外科、婦科老專家及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專家來二院坐診。縣人民醫院二院的興建,從根本上解決了昌樂縣南部廣大人民群眾缺醫少葯的問題,滿足了人民群眾就醫療保健的需要。 1945年4月建立安丘縣汶河區政府, 1948年解放後,劃歸昌樂縣,稱清泉區,汶河區政府為清泉區政府。1958年9月成立躍進人民公社,設管理委員會。1967年7月撤管委會建革命委員會。1981年恢復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公社機構改革,分為紅河鎮和平原鄉,分設人民政府。1994年11月平原撤鄉設鎮,設平原鎮人民政府。2001年3月兩鎮合並,撤銷平原鎮,並入紅河鎮。
中共領導下的群眾組織建國後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6年6月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直設立團的基層委員會。婦女團體抗日戰爭時期設「婦女抗日聯合會」,解放戰爭時期及以後設「婦女聯合會」。農民團體1945年在平原、趙家莊、張家樓、孟家莊等村先後建立了農會組織,1948年解放後區鄉村分別成立農民協會、貧協會,1981年撤銷。工人團體1950首先成立教育工會,以後商業、工業、財貿等單位也相繼成立。

⑷ 濰坊昌樂哪個鎮富裕

堯溝人有錢。但是你如果是考的事業編的話,在各個鄉鎮的待遇都是一樣的標准,主要是看各個鄉鎮的生活質量。在鄉鎮當老師不是長久之計,要一步一步往上來。

⑸ 昌樂縣有哪些鎮

截止2013年,昌樂縣轄4個鎮、個街道。

1、4個鎮:營丘鎮、喬官鎮、紅河鎮、鄌郚鎮。

2、4個街道:寶都街道、五圖街道、朱劉街道、寶城街道。

昌樂縣,隸屬山東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東距海濱城市青島150公里,北離渤海80公里。環渤海經濟圈與山東半島城市群的交匯點,是內陸通往膠東沿海地區的咽喉地帶。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309國道等貫穿境內。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開放縣,也是著名的藍寶石之都。

(5)昌樂縣紅河鎮人均GDP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昌樂縣屬昌濰專區。1967年3月,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7月,昌濰地區改為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濰坊地區改為濰坊市,昌樂縣屬之。

1994年11月,撤銷平原鄉、崔家莊鄉、阿陀鄉,設立平原鎮、崔家莊鎮、阿陀鎮。

1995年7月,撤銷畢都鄉、南郝鄉、北岩鄉、河頭鄉,設立青龍鎮、南郝鎮、北岩鎮、河頭鎮;撤銷漳河鄉,以原漳河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高崖鎮。

1996年7月,臨朐縣白塔鄉30個自然村和大關鎮的池子村、柳山鎮的黃冢坡村共5697戶、22439人劃歸昌樂縣管轄,並改為白塔鎮,鎮人民政府駐原臨朐縣白塔鄉人民政府駐地。

1996年12月,撤銷朱漢鄉、大宅科鄉,設立朱漢鎮、大宅科鎮。

1997年7月,撤銷北展鄉,設立北展鎮。

2001年2月,撤銷大宅科鎮,並入朱漢鎮;撤銷北鄌郚鄉,並入鄌郚鎮;撤銷青龍鎮,並入北岩鎮;撤銷北展鎮,並入喬官鎮;撤銷河頭鎮,並入馬宋鎮;撤銷王俊鄉,並入阿陀鎮;撤銷包莊鄉,並入高崖鎮;撤銷平原鎮,並入紅河鎮。

至此,轄昌樂、朱劉、堯溝、南郝、北岩、五圖、喬官、馬宋、崔家莊、阿陀、朱漢、鄌郚、高崖、紅河、白塔15個鎮。

2005年3月,撤銷昌樂鎮、朱劉鎮,以原昌樂鎮、朱劉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城關、寶城、朱劉三個街道辦事處。將原昌樂鎮的東南村、南關等28個行政村劃歸城關街道辦事處管轄,街道辦事處駐原昌樂鎮人民政府駐地。

將原昌樂鎮的東管、耿王等24個行政村和原朱劉鎮的趙家莊、於家莊等10個行政村劃歸寶城街道辦事處管轄,街道辦事處駐縣城孤山街179號;將原朱劉鎮的羅家莊、孫富村等46個行政村劃歸朱劉街道辦事處管轄,街道辦事處駐原朱劉鎮政府駐地。

撤銷南郝鎮,以原南郝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城南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原南郝鎮政府駐地。至此,昌樂縣共轄4個街道,12個鎮。

2007年8月,保留四個街道,撤銷五圖鎮,以原五圖鎮的行政區域設立五圖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五圖鎮政府駐地。撤消堯溝鎮,並入寶城街道,街道辦事處駐縣城孤山街179號;撤消北岩鎮,並入喬官鎮,政府駐地喬官村。

撤消朱漢鎮,並入紅河鎮,政府駐地紅河村;撤消崔家莊鎮、阿陀鎮、馬宋鎮,合並成立營丘鎮,政府駐地馬宋村;撤消白塔鎮、高崖鎮,並入鄌郚鎮,政府駐地鄌郚村;合並後,昌樂縣為5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

2013年10月,城關街道辦事處更名為寶都街道辦事處。將寶城街道辦事處所轄的25個行政村、五圖街道辦事處所轄的7個行政村和城南街道辦事處所轄寶通社區,劃歸寶都街道辦事處管轄。寶城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地由府前街遷至興光街358號。

撤銷城南街道辦事處,將其原行政區域並入五圖街道辦事處。五圖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地由寶通街678號遷至永和街116號。至此,昌樂縣為4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

⑹ 昌樂縣人口和面積是多少經濟呢

昌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聞名遐邇的「藍寶石之鄉」。古稱營丘,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宋建隆三年始稱昌樂。現隸屬山東濰坊市,共有15個鎮、1個開發區,60萬人口,1100平方公里土地,境內有經國家批準的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珠寶市場-----「中國寶石城」。
昌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東距海濱城市青島150公里,北離渤海80公里。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309國道及膠王路、濰九路、昌大路貫穿境內,形成了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為昌樂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昌樂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縣,糧食作物主要盛產小麥、玉米、地瓜,經濟作物主要種植黃煙、棉花、花生、西瓜、果品、蔬菜等。昌樂黃煙以色澤好、油分足、易燃燒、香味純正等特點馳名省內外,昌樂西瓜以「早、大、甜」而聞名遐邇以及紅河鎮的五香花生,白塔鎮的山芋,阿陀鎮的粉皮,北岩鎮的「荊山」牌粉條,崔家莊鎮的蘆筍,唐吾鎮的醬菜等一大批優質農副產品。昌樂素有「藍寶石之鄉」和「木魚石之鄉」的美譽。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和開採的有藍寶石、石灰石、鉀長石、木魚石等20多個礦種。其中藍寶石有礦面積450平方公里,儲量數億克拉,是目前世界上罕見的大型藍寶石礦床之一; 地熱資源豐富,儲量大、溫度高,具有十分廣闊的開發前景;石灰石礦區集中,品位高,約有120億立方米。
昌樂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天然狩獵場、古火山口、高崖水庫等景點以及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團子山、蒼山等氣勢恢弘的古火山口,為人們提供了一部生動的地質教材;風景秀美的高崖水庫、佔地3000畝的天然獵場,為中外客人提供了良好的旅遊、娛樂場所

⑺ 昌樂縣紅河鎮有幾個自然村

鎮轄村一般在二十個左右 不會超過三十

⑻ 濰坊市昌樂縣紅河鎮的吳海源現在干什麼工作

裝修!就可以就可以她媽媽她的有點728。

⑼ 怎樣介紹我的家鄉,在昌樂

齊國首城,寶石之都,即將成為濰坊的西城區

⑽ 紅河鎮的介紹

1紅河鎮位於山東省昌樂縣南部,與安丘市紅沙溝鎮隔河相望。轄62個行政村,8.96萬口人回,鎮域答面積188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濰紅路、唐荊路貫穿其中,距濰坊機場、膠濟鐵路、高速公路、309國道均40公里。水源豐富,有汶河、紅河、清水河、九曲河等多條河流經該鎮,西鄰國家大型水庫--高崖水庫,是周邊地區少有的豐水區。

閱讀全文

與昌樂縣紅河鎮人均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