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香港,廣州,深圳的GDP分別是多少啊,哪人均GDP又是多少
2005年深圳GDP為4926億元
2005年,上海市生產總值為9143.95億元
2005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15.75億元
香港GDP總值為13822億港元約合(以2005年的不變價格計算),約合1772億美元,人均GDP198284港元,約合25417美元
2005年深圳人均GDP接近一萬美圓
② 香港與深圳哪個發達
各有優勢,深圳高新技術,香港是金融業。總體來講應該是香港稍微發達一點
目前GDP香港比深圳高。不過按照勢頭小弟超越大哥是遲早的事情
③ 深圳香港GDP哪個強
2015年,深圳GDP總量超越香港,但是人均和香港還有較大差距。
2014年,深圳GDP為16001.98億元人民幣,香港GDP為17144億元人民幣。
④ 香港和深圳的GDP差多少
香港和深圳今年的GDP已經相差不大了,專家預計2018年,深圳全年GDP將超過香港。
⑤ 深圳以後的GDP以及人均GDP能超越香港,新加坡嗎
你怎麼不問香港的人均GDP何時能超過盧森堡
⑥ 深圳經濟現在比香港如何
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介紹:
25 年來,深圳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保持了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綜合經濟實力迅速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前列。1980-2004年,深圳GDP年平均增長28%, 工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 40.2%,地方財政收入年平均增長 35.2%, 出口總額年平均增長37.9%。2004年 ,全市實現 GDP3423 億元 , 在內地大中城市中名列第5位;人均 GDP 超過 7100美元,居第1位;外貿 出口總額 778億美元,連續 12年居全國首位;全口徑財稅收入118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2億元,居全國第 3 位.
2004年,深圳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 3266 億元 , 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0.2%,其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比重達 56.7%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 351 億美元 ,佔全市出口總額的45%,佔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 1/5 強。深圳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創建自主創新型城市已顯雛形。近 5 年,深圳新技術研發投入超過400億元 ,專利申請和授權量逐年快速增長,發明專利的比重不斷提高,成為全國第三大專利申請城市,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已躍居全國第一。涌現出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一批以自主創新為特徵、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民族高科技企業。以電子計算機、通信設備、視聽產品、軟體等為主體的IT產業產值約佔全國的15%,在平板顯示、存儲技術等一批電子信息產業高端領域已初步形成發展優勢,生物制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高技術產業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從1999年起,深圳已成功舉辦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深圳作為高科技城市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深圳已基本建成以銀行、證券、保險為主體,其他多種類型金融機構並存,結構比較合理的現代金融體系,初步成為具有全國影響的區域性金融中心。深圳的金融機構密度、外資金融機構數量在內地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金融業的創新能力、服務水平、贏利水平和先進技術的應用均處於領先地位。2004年,深圳國內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在大中城市中排第4位,證券交易、基金、創業投資、黃金、債券和外匯市場都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以港口運輸為龍頭的深圳現代物流業發展迅猛。深圳港是華南地區連接世界市場的樞紐港,2004 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366萬標箱,居全球集裝箱樞紐港第 4 位。深圳機場是中國大陸第四大繁忙空港,機場旅客和貨郵行吞吐量分別進入全球 100 強和50強。
文化產業正迅速發展成為深圳第四大支柱產業。2004年深圳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4.77%,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初步形成了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文化娛樂服務、傳媒、創意設計、影視動漫製作等有一定優勢和潛力的行業。
良好的產業結構產生了良好的發展質量和效益。2004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上產生 1.75 億元的GDP和6000萬元的稅收,每萬元GDP能耗只有 0.55 噸標准煤(全國為 1.4,上海、北京均為1.07), 萬元GDP用水量47.2立方米,全口徑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達34.6%,均處於全國領先水平。今年上半年,我市每萬元工業增加值耗電量又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每萬元GDP耗水量下降了13%。此外,深圳還是全國第一個實現工業污染全面達標排放的城市。可以說,相對國內其他地區而言,深圳走的是一條低投入、低能耗、高產出、高效益的經濟增長路子。這樣一條發展道路,使得深圳能夠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2004 年 , 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6 萬元 , 比 1985年提高了13倍。已形成了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社保覆蓋率不斷擴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截至 2004年底,全市戶籍職工五大社會保險參保率均達到98% 以上,並逐步建立了外來務工人員養老、工傷保險。大力實施富裕工程,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真實施食品放心工程,建立完善公共危機處置機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大力實施文化立市和科教興市戰略,文藝精品不斷涌現,榮獲包括五個一工程獎在內的各類國家級以上獎勵600多項 ,成功舉辦首屆文博會。基礎教育發展迅速,成為廣東省第一個教育強市,六個區全部建成省教育強區。高等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公共衛生健康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http://news.tom.com/1002/20050819-2402118.html
香港經濟情況:
香港是一個經濟高度外向型的城市,過去20年來,整體經濟增超過兩倍。人均GDP(2003年為23,030美元)在亞洲僅次於日本。香港的經濟實力雄厚,截至2004年8月底,外匯儲備為1,185億美元,居世界第五。香港的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第一、第二及第三產業在經濟中所佔比重分別為0.1%、13%和87%左右,其中,金融業、房地產業、貿易及物流業比重較大,佔GDP的35%左右。
香港是亞太地區主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遊和信息中心,目前是世界第十一大貿易實體、第十二大銀行中心、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及亞洲第二大股票市場,擁有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亦是主要的黃金交易中心。香港是世界上經濟最開放的地區之一,商品、資金進出自由,連續多年被國際機構評為全球經濟最自由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
香港的政府一向奉行市場主導的自由經濟政策,創造有利的營商環境,鼓勵公平競爭,並在國際上捍衛和促進香港的商業利益。自1983年10月起,香港實施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把港元匯率固定於每7.8港元兌1美元,目的是維持貨幣匯率穩定。
香港實行簡單低稅制,採用地域來源稅制概念,即只有來自香港的收入才需交稅。主要稅種有利得稅、薪俸稅及物業稅、博彩稅、物業及股票買賣印花稅、以及對若干指定商品如煙、酒、碳氫油等徵收的稅款。政府其它收入來源還有政府服務各項收費、差餉、土地基金、物業及投資回報、來自土地交易的收入等。
香港的服務業在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金融服務業主要表現在發達的銀行業,世界前100 家大銀行中有74家在港營業,業務以對外為主,約55%以外幣為單位,主要從事零售及批發性銀行業務;香港同時還是全球最開放的保險業中心之一。服務貿易主要包括民航、航運、旅遊、與貿易有關的服務及旅遊服務,以服務出口總值計算,香港在亞太區內僅次於日本排名第二,在世界則排名第九。香港的服務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67%上升至2002年的87%。目前,香港共有27萬多家服務業機構,約佔全港商業機構總數的94%,僱用約195萬名工人,約佔全港商業機構雇員總人數的89%。
自1978年祖國內地實行改革開放後,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系日趨密切,貿易及投資均大幅增長。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香港也是內地第三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除提供直接投資外,還在為內地籌措資金,籌資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及股票等方式。直接投資方面,截止到2004年6月底,香港在內地的已實現直接投資金額達2,330億美元,占內地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的44%左右。內地在香港也有巨大的投資,目前,經國家正式批準的在港中資企業有2000多家,總資產2,200億美元。中資企業已經成為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業務幾乎涉及各個領域,中資企業在航運和旅遊業的市場份額約佔25%左右。中資銀行的存款額佔香港銀行存款總額的23%,而貸款額則佔22%,中資建築行業的市場份額約佔15%。到2003年10月底,共有247家內地國有企業和駐港中資企業在港上市,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24%;市值約為14,398億港元,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的28%。
http://www.tlbook.net/hk97/ShowArticle.asp?ArticleID=8301
⑦ 香港和廣東那個地方的經濟更強一點有差距的話差距是多少倍
以發展水平來說,廣東和香港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廣東差遠了!香港人類發展指數是廣東的2.4倍(香港0.89;廣東0.397)但以總體經濟總量來說,廣東大於香港(廣東是一個省,香港是一個特別行政)廣東經濟總量約是香港3倍(廣東28800億元;香港10000億元,實際上也大不了多少,因為,人口上廣東都是香港的14倍,面積上廣東更是香港的20000倍!
所以,香港經濟總體上明顯強於廣東
對問題補充的答復:
香港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城市,各項設施完備,如果與大陸上的任意一個城市比較,香港明顯要好。但是,如果與廣東整個省比,香港就不行了。原料上,廣東十分豐富,而香港土地狹小,資源貧乏,從生產上說,香港生產的產品數量明顯少於廣東,銷售上,廣東的產品由於價格便宜,很受消費者青睞(雖然裡面不乏假貨)香港只有股市上要稍強於深圳。人口上香港更少。所以香港總體實力要弱於廣東。
⑧ 深圳GDP已經超過香港了嗎
日前來有媒體報道,根據香港源統計處2月28日發布的地區生產總值,按當天港元/人民幣的中間價來算深圳首超香港。深圳統計局方表示,按當天匯率計算不對,應該按2017年年均匯率來算,目前深圳GDP仍未超香港,不過深港差距進一步縮小。
希望深圳的GDP可以早日趕超香港!
⑨ 深圳的經濟已超越香港,有可能取代香港在國際上的地位嗎
如果指的是GDP的話,不用10年,就在今年深圳就會超過香港。根據公布的數據,2017年深圳經濟總量為2243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8%。而香港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為26626億港元,同比增長3.8%,摺合人民幣23049億元。目前香港GDP僅比深圳高出611億人民幣,按照兩座城市目前的發展速度看,再加上目前為止人民幣匯率相比去年平均水平有所升值,所以2018年深圳經濟總量鐵定會超過香港。
如果指的是人均GDP方面,那麼深圳10年內很難超過香港。截止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1252萬,香港總人口約741萬,深圳人口是香港的1.69倍,所以在人均GDP方面,深圳與香港的差距非常明顯。2017年深圳人均GDP為17.91萬人民幣,香港則是31.10萬人民幣,香港人均GDP是深圳的1.74倍。香港雖然經濟增速不如深圳,但每年仍能實現超過3%的經濟增速,而且隨著經濟總量的擴大,發展空間受限,未來10年深圳要保持目前的經濟增速是比較困難的,所以10年內,深圳的人均GDP方面很難超過香港,但是差距會縮小。
⑩ 深圳已經超越香港,與北上廣相比,深圳處於什麼地位
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國內的許多城市建設的越來越好,一些城市甚至成為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都市,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北上廣深。而在北上廣深這幾座城市中,深圳是最年輕的,其經濟已經超過了香港,那麼與北上廣相比,深圳處於什麼樣的地位?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第一:深圳的發展現狀1979年深圳市成立,1980年成為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被譽為“中國矽谷”。深圳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佔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肩負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2019年12月,位列2019中國城市創意指數榜第三名。2019年12月,榮登年度中國城市品牌前10強。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
綜上所述,目前深圳的地位在北上廣深中排名第三,但是在未來,深圳極有可能會超越上海的北京,成為國內當之無愧的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