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2017年GDP總
中新網北京1月20日電(記者 龐無忌)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7441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7%,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7%,四季度增長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3671億元,比上年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96236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384221億元,增長7.8%。
『貳』 2017年金溪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是多少
2017年金溪縣GDP
據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金溪縣實現生產總值88.2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7%,增速位居全市第6位。
這是官方給的數據
『叄』 中國GDP2016年總值是多少
概述:
2016年我國增速為6.7%,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44127億元。第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別同比增長6.7%、6.7%、6.7%和6.8%。中國2016年GDP增速為6.7%,高於印度的6.6%,重奪全球第一。不過,國家統計局同時指出,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依然錯綜復雜,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
『肆』 如果四川重慶合並,經濟實力會是全國第幾
重慶市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國家中心城市。重慶在沒有直轄之前屬於四川,當時的重慶為副省級城市,我國第一個計劃單列市,在四川省內的地位甚至比省會成都還要高,同時重慶的經濟規模也是比成都大一些,川東各大城市都在重慶的輻射范圍內。
『伍』 中國2016年GDP總量是74.4萬億人民幣,2017年是82.7萬億,比2017年多出10%,為什麼說GDP增長率為6.9%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版上年增長6.9%。
可比價格:指計算各種權總量指標所採用的扣除了價格變動因素的價格,可進行不同時期總量指標的對比。按可比價格計算總量指標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用產品產量乘某一年的不變價格計算;另一種是用價格指數進行縮減。
2017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6.3%;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上漲8.1%。
2016年GDP總量是74.4萬億人民幣,2017年單純看物價漲幅,就要比2016年高出好個幾個百分點,這還不是增加值。
『陸』 1987到2017我國經濟年增長速率是多少
中國歷年經濟增長率
先說文革之後的(1977—-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
1977 10.7% 1978 11.7% 1979 7.6% 1980 7.8% 1981 5.2% 1982 9.1% 1983 10.9% 1984 15.2%
1985 13.5% 1986 8.8% 1987 11.6% 198811.3% 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 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0.7% 2007 11.4%
再說建國以來至文革末期的(1950—-1976)年工農業總產值的增長率。(此時中國官方沒有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
1949年 466億元(1948年沒數據,所以不知道增長率) 1950 23.4% 1951 19% 1952 73.8%(比49年)
1953 30.3% 1954 9.4% 1955 5.6%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 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1966 17.3% 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1976 1.7%
1953年-2006年中國大陸與台灣歷年gdp增長率比較
2007-06-24 16:54
2006年中國大陸gdp為 26847 億美元,人均gdp為 2042 美元,
2006年台灣gdp為 3660 億美元,人均gdp為 15886 美元,
2006年中國大陸gdp是台灣的 7.3 倍
2006年台灣人均gdp是中國大陸人均gdp的7.8倍
其二,他指出在1820-1952年期間世界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中國由於技術落後、內亂和外國列強入侵,人均gdp反而從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國佔世界gdp的份額從1/3下降到1/20
其三,他指出中國在1952-1978年期間實行了新的國家治理模式,經濟增長明顯加速,gdp增長了3倍;不過人均收入只增長了80%,年增長率只有 2.3%,慢於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屢屢發生的政治運動和種種體制缺陷導致了生產率下降。而1978年以來的30年改革時期中國經歷了高速增長,在世 界gdp中的份額從5%增長到15%,全要素生產率每年增長接近3%,人均收入增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他指出中國在改革期間的經濟表現相當卓越。他所總結了8條原因:1)農業改革先行;2)保持了國家完整統一;3)海 外華人的投資;4)起點低的後發優勢;5)計劃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6)防止了俄羅斯那樣的惡性通脹;7)沒有像俄羅斯那樣通過大規模廉價出售國有資 產、創造超級富豪的方法來推進私有化,而是讓非國有企業發展來自然取代國有企業;8)實現了與世界經濟的接軌。
『柒』 印度2017年GDP超越法國了嗎
報道稱,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承認後,印度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超越法國,升至第六大經濟體的成績再獲世界銀行認可。
世界銀行和IMF每年都會公布各國GDP等宏觀數據。11日,多家法國媒體注意到在世界銀行最近公布的2017年GDP數據中,法國下滑一位,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第六大經濟體變為印度。
查詢世行網站發現印度2017年的GDP達2.597萬億美元,法國為2.582萬億美元。在印度之前,2017年全球前五大經濟體依次為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和英國。
早在今年4月,IMF在其是媒體中指出,2017年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6萬億美元。媒體當時稱,這一數字遠超過將大型經濟體與冒牌強國分開的2.5萬億美元分界線。
印度總理莫迪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
據悉,當時媒體分析認為,印度取得這一結果與英國脫歐、英鎊下跌等因素有關,也離不開印度在2015年採用新的GDP計算方式。
而在查詢世行網站後發現,2016年,英國的GDP為2.65萬億美元,法國為2.465萬億美元,印度只有2.274萬億美元。
不過即便如此,外媒都注意到了印度經濟的活力:得益於便宜的能源和本國經濟的數字革新,印度保持年均6-8%經濟增速,遠超英、法等國,印度的經濟總量勢必會在不久的將來再超越一些經濟體。比如:英國2017年GDP為2.622萬億美元,僅比印度高出0.025萬億美元,差距已經非常小。
IMF此前已經預測,印度將於2019年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屆時印度的經濟總量將超過3萬億美元。
報道稱,在12年前被中國超過後,法國現在又被印度超過。新德里在全球主要經濟體排位的上升並不讓人驚訝。這一現象是新興國家趕超的例證和自然走向。這樣的趨勢在加速,而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也意味著它是不可逆的。
此外,世界銀行數據還顯示,全球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差距在縮小。2017年美國以19.39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位列第一,中國為12.237萬億美元。而2016年,美中的GDP分別是18.57萬億和11.2萬億美元。
『捌』 實際gdp和名義gdp的計算.越快越好
1999年名義gdp=100*20+100*10=3000萬元。
2000年名義GDP=120*30+100*15=5100萬元
2000年實際GDP=120*20+100*10=3400萬元
實際GDP增長率=(3400-3000)/3000=13.3333%
名義GDP增長率=(5100-3000)/3000=70%
(8)2017上半年四川gdp擴展閱讀:
名義GDP,用實際市場價格衡量;
實際GDP,按固定價格或不變價格來進行統計。實際GDP的各種變動被廣泛地用來衡量產出的水平和波動。
名義GDP:按現期價格評價的物品與勞務的生產
實際GDP:按不變價格評價的物品與勞務的生產(通常以某年做基年,然後以那年的價格計算)。
實際GDP與名義GDP的關系如下:
實際GDP和名義GDP通常是不等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等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由通貨膨脹引發的價格變動,即使產量一直沒有變動,名義GDP仍然會上升。GDP縮減指數(GDP deflator)可以通過每年的實際GDP和名義GDP進行劃分得到,基礎年的GDP縮減指數為1,這體現了經濟的價格變化(通貨膨脹或緊縮)的整體水平。
某年的GDP平減指數=(該年的名義GDP/該年的實際GDP)×100
實際GDP的年度增長是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名義GDP增長率,通常是用百分數來表示的。
『玖』 四川達州是不是很窮
不窮。
2017年,達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83.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2.13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558.12億元,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703.69億元,增長10.5%。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8066元,增長7.1%。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979.36億元,比上年增長8.4%,佔GDP的比重為61.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2.8%,拉動GDP增長5.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24億元,增長1.3%;第二產業增加值482.42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408.7億元,增長10.1%。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4%,總體保持平穩。其中食品煙酒類下降1.2%,衣著類增長4.7%,居住類增長1.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增長1.7%,交通和通信類增長0.5%,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增長4.2%,醫療保健類增長4%。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21.5%。
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4159人,失業人員再就業9827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615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981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7%。
(9)2017上半年四川gdp擴展閱讀:
達州是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四川省東部,自東漢建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歷為該地區州、郡、府、縣所在地。達州幅員面積16591平方公里,轄2個市轄區(通川區、達川區)、4個縣(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代管1個縣級市(萬源市),另附加一個經濟開發區,共685.23萬人。
達州市是四川省人口大市、農業大市、資源富市、工業重鎮、交通樞紐和革命老區;達州羅家壩遺址、城壩遺址,是長江上游古代巴人和巴文化中心遺址的發源地 ;是全國三大氣田之一和國家「川氣東送」的起點站;是國家天然氣綜合開發利用示範區 ;是國家重要能源資源戰略基地;是四川巴渠文化的中心地,素有「巴人故里、中國氣都」之稱。
達州地處川、渝、鄂、陝四省市結合部和長江上游成渝經濟帶,是國家規劃定位的成渝經濟圈、川東北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是四川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和四川重點建設的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是中國179個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和四川省12個區域性次級樞紐城市之一。達州火車站是西南第四大火車站,達州境內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完備,是四川省通江達海的東通道,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物流樞紐城市。
達州物產豐饒,資源富集。享有中國薴麻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油橄欖之都、中國富硒茶之都、中國香椿第一縣的美稱。2016年7月,達州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 ;2016年12月,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6年12月,被推選為2016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拾』 2017上半年gdp數據何時公布
初步核算,上半年來國內生自產總值3814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9%,二季度增長6.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1987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52987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206516億元,增長7.7%。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