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淮安經濟開發區的經濟開發
作為產業轉移的集聚區、綜合開發的先導區、機制創新的試驗區, 開發區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開發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吸引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紐西蘭、比利時、新加坡和香港、台灣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區內投資興業,2006年,世界500強台灣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正式與我區簽訂投資協議,投資不少於10億美元,計劃用5年時間在淮安經濟開發區建設富士康淮安科技城。2007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億元,同比增長81.8%;實現財政收入10.4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5%和82.4%。「十一五」以來,累計完成城建投入58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22億元。建成了徐楊變電站、徐楊污水處理廠、海關通關點和保稅倉庫,出口加工區正式通過國家驗收,留學人員創業園創建為國家級。在世界500強招商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進了總投資25億美元的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項目。又成功引進了華南玻璃有限公司總投資15億美金的純鹼及相關項目。全區社會秩序穩定,治安狀況良好,一個讓客商投資放心、生活舒心、發展安心的環境初步呈現。
「十一五」期間,淮安經濟開發區將按照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保持在32%以上,確保實現「五年翻兩番」,早日實現「崛起蘇北、超越蘇中、接近蘇南」的奮斗目標。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服務業,培育扶持優勢產業,把開發區建設成為經濟實力較強、人居環境優美、人民生活殷實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和新城區。
Ⅱ 關於淮安的縣區經濟排名
人家問的是"淮安的縣區經濟排名"!!!
2004江蘇各市,縣,區人均GDP排名(建議置頂)
江蘇各市,縣,區人均GDP排名
1崑山 52078元
2無錫市區 43307元
3張家港 42783元
4太倉 40096元
5江陰 35473元
6常熟 35202元
7蘇州市區 34475元
8吳江 30466元
9常州市區 26744元
10南通市區 25863元
11揚中 25931元
12南京市區 24706元
13鎮江市區 24697元
14揚州市區 23293元
15泰州市區 23170元
16丹陽 21199元
17徐州市區 21707元
18宜興 20905元
19連雲港市區 19981元
20金壇 15662元
21海門 14257元
22溧陽 13005元
23鹽城市區 12977元
24大豐 12781元
25靖江 12700元
26溧水 12291元
27啟東 11954元
28高淳 11863元
29句容 11688元
30江都 11265元
31通州 11103元
32儀征 10266元
33金湖 10108元
34東台 10095元
35宿遷市區 9520元
36鹽都 9354元
37建湖 8942元
38泰興 8929元
39銅山 8524元
40海安 8420元
41如東 8291元
42射陽 8238元
43姜堰 8078元
44淮安市區(含楚州,淮陰) 8036元
45高郵 7368元
46盱眙 7210元
47贛榆 6927元
48沛縣 6538元
49寶應 6435元
50新沂 6085元
51東海 6019元
52阜寧 6017元
53興化 5882元
54如皋 5858元
55洪澤 5755元
56泗洪 5178元
57邳州 5171元
58灌雲 4992元
59漣水 4912元
60宿豫 4830元
61響水 4826元
62沭陽 4480元
63濱海 4472元
64豐縣 4438元
65泗陽 4109元
66灌南 3739元
67睢寧 3648元
淮安有 清河區,開發區,清浦區,盱眙縣,楚州區,淮陰區,金湖縣,洪澤縣,漣水縣。你看看排名吧
Ⅲ 江蘇省淮安市經濟開發區屬於淮安什麼區
淮安市經濟開發區有兩處分別位於:1:淮安市淮安區華西路,2:淮安市清江浦區。
Ⅳ 2018淮安市漣水縣GDP多少
通過查詢淮安市漣水縣人民政府官網數據,2018年度漣水縣地區GDP(生產總值)為476.27億元,同比增長約10.92%。
Ⅳ 淮安市又多少個開發區
2010年9月,淮安市轄5個市轄區、4個縣。郵編:223000
市區:清河區:223001,清浦區:223002,楚州區:223200,淮陰區:223300
,經濟開發區:223005
轄縣:金湖縣:211600,盱眙縣:211700,漣水縣:223400,洪澤縣:223100
網路里找的,一般來說一整個區的郵編是一樣的,還有有時候如果查不到具體郵編,寫那個市的郵編也是可以的,只要把地址寫對就行。
Ⅵ 淮安市經濟開發區的變化,十萬火急
全力聚焦項目 強力提升環境——淮安經濟開發區2006年大開發帶來大變化
2006年,淮安經濟開發區的GDP、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都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東區道路網基本建成,43平方公里的土地變成了可供開發的「熟地」;留學人員創業園、海關通關點、出口加工區、物流中心的規劃建設,全面提升了開發區的配套功能;富士康、志高空調等大項目的落戶,帶來了大量配套項目的跟進,為招商選資和培育特色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土地換保障、向群眾傾斜的動遷政策、高標准動遷新城建設等富民安民措施的落實,讓群眾充分享受到開發建設的成果。群眾支持、參與開發建設的良好風氣逐步形成。 ———經濟綜合實力快速提升。全年共完成業務總收入139.5億元,同比增長42.5%;財政收入5.4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0.2%和8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億元,同比增長92.6%。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全部超過32%,達到了實現「五年翻兩番」目標的要求。財政收入、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同比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 ———工業經濟持續高位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88.5億元、產品銷售收入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6%和48.9%;新增列統企業40戶,凈增30戶,列統企業總數達102戶,培育銷售超億元企業12戶;實現企業自營進出口額4.6億美元,其中出口2.7億美元,進口1.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8.5%和51.7%。 ———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新簽約項目119個,其中超億元項目33個,完成注冊外資1.6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182萬美元。在世界500強招商上取得重大突破,引進台灣鴻海集團總投資不低於10億美元的富士康項目,並已開工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完成城市建設投入18億元,全面開工東區27條主次幹道,已建成飛耀路、徐楊中心路、汕頭路等20條道路總計40公里,鋪設雨水管道87公里,污水管道68.6公里,架設供電線路21公里,鋪設自來水管道9.6公里。 ———富民工程取得實質進展。全年可竣工動遷安置樓182幢、面積約60萬平方米,安置動遷群眾5300餘戶;全區參加土地換保障2548戶、8504人,參保率達44.1%;參加新型合作醫療50389人,參保率達95.6%;為參保群眾發放一次性補助費851.5萬元,發放生活費、養老金679.3萬元,發放大病救助5.6萬元,發放股權收益金29萬元,發放子女考入高等院校獎勵金2.8萬元。2006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00元,同比分別增長9.7%和11.1%。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出台《開發區社會事業發展五年規劃》,做到社會事業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投入大量資金,對區內部分學校、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公安分局、法庭辦公樓重新進行規劃、改造、建設。創「四城」工作進展良好,創衛通過國家暗訪。組織集中拆違行動40餘起,拆除違法建設349戶,共計20636平方米。人口計生工作被表彰為「全國計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區社會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亮點一:科學規劃破解資金瓶頸,促進工業化和城市化互動。圍繞「十一五」發展規劃總定位,淮安經濟開發區按照大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建成區規劃進行了調整,重新編制了徐楊工業集中區規劃,強化了寧連路以西22平方公里建成區的商住功能,將征而未建的工業項目全部置換到新規劃的徐楊片區民營工業園。對已建成的工業項目逐步「退二進三」,騰出土地發展服務業,以經營性土地的收益來彌補工業用地補償、動遷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的支出,實現資金自求平衡。一年來,已置換項目20個,置換土地847畝;儲備土地2139畝,三產商住地運作2363畝,實現土地掛牌收入9.84億元,收益3.35億元。進區服務業項目質量不斷提高,規模大、檔次高的大項目明顯增多。在新簽約的32個服務業項目中,有上海新城、香榭麗等7個大型、高檔房地產項目和3個四星級以上酒店項目。 亮點二:著力完善功能配套,為承接大項目提供必備的條件。按照「需求未到,基礎設施先行」的原則,淮安經濟開發區採用多種模式,對徐楊片區的主次幹道分四個標段全面開工建設,拉開東區道路建設的整體框架。在配套方面,堅持高標准,實現上水、下水、排污、供熱、電信、供電等一次性到位,把東區43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變為「熟地」。開發區著力強化和完善功能配套。規劃建設的出口加工區,已上報國務院有關部門審批。投資5000萬元,建設了海關通關點和公共保稅倉庫。目前,通關點大樓主體已竣工,公共保稅倉庫、儲運堆場已進場施工。創建了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引進入園項目24個。完成了創業園綜合樓改造,兩幢共計1.9萬平方米的科技孵化標准廠房已開工建設,22層的研發大樓已試樁結束。啟動了鹽化工新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工作已全面開展。「淮安台商工業園」通過省外經貿廳批准,成為承接新一輪台資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這些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的超前建設,為富士康等大項目的成功落戶奠定了基礎。 亮點三:創新思路整合資源,為開放型經濟發展夯實基礎。淮安經濟開發區轉變招商思路,實現了從全員招商向專業化招商轉變,從注重民資引進向民資、外資並舉轉變,從只偏重工業項目向二、三產業項目同時拓展轉變。通過對招商部門的整合,配強配優了專業招商人員,全面實行專業化招商。同時,利用駐點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引商、舉辦投資說明會等多種招商方式,大量收集信息,廣泛結識客商,專人跟蹤洽談,招商引資取得良好成效。去年,成功舉辦了′2006淮安經濟開發區金秋投資洽談會暨台商企業———蘇北發展論壇,提升了開發區的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掀起了招商引資的新高潮。會上簽約超億元民資項目10個,超千萬美元外資項目10個。 亮點四:全力提升服務水平,新經濟增長點培育步伐加快。淮安經濟開發區堅持親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成立了「項目開工服務領導小組」和「企業服務領導小組」,服務平台進一步完善。堅持與所有列統企業每周通一次電話,每月上門服務一次,著力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企業滿意率達到98%以上。通過實行開工項目預審制、在建項目契約服務制和建設單位「四要素」制,服務制度進一步規范。通過對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實行跟蹤督查,定期通報,及時會辦,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通過鄉辦和拆遷辦的共同努力,動遷速度明顯加快。宏盛項目在短短一周內完成所有民宅動遷,開創開發區歷史上動遷速度之最。全年完成民宅動遷3100戶,企業(單位)30個,動遷面55萬平方米,動遷量是去年的4倍多,全力保障了項目開工建設。全年組織進場施工項目101個,竣工項目56個,完成投入23億元。全區新增注冊企業281個,其中外資企業34個(不含富士康項目),注冊資本20.9億元,已到位12.4億元。 亮點五:實施富民安民工程,營造更趨和諧的社會環境。按高檔、節能、智能小區的標准,淮安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了城東花園、南方花園等四座單體規模均在6 0萬平方米以上的農民動遷新城。確保不低於城區商品房質量,讓動遷群眾全部住上高質量的安居房。市開發區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動遷,動遷政策向弱勢群體傾斜。拆遷戶人均安置面積達35平方米,對獨生子女戶還獎勵35平方米,基本保證了每戶拆遷戶都擁有一套住房,有的還有多餘住房,徹底杜絕了「因拆致貧」現象。市開發區還出台了標准高於省標的土地換保障政策。本著自願、平等原則,引導、鼓勵農民參加土地換保障,解決了失地農民的生活之憂、養老之憂、看病之憂。通過及時調高低保標准,市開發區對符合低保的家庭,做到應保盡保。還實施技能培訓,培訓本區失地農民2011人,向區內企業轉移勞動力3611人,失地農民就業率大幅度提高。通過實施科級以上幹部掛鉤幫扶特困家庭活動,共為困難戶捐款3.8萬元,捐物折幣2.12萬元,幫助困難群眾就業40餘人。開發區還通過組建富民合作社,引導農民用好土地補償資金。目前,富民合作社標准廠房建設已全面啟動。
Ⅶ 淮安哪個區比較好,經濟發達一點的;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淮安市區一共5個區,清河區、清浦區、淮陰區(原淮陰縣)、楚州區(原淮安市縣級市)、開發區
經濟比較好的就是清河區和開發區,清河區是商業區,開發區是工業區,大型的招商引資項目大部分都在開發區,其次就是清浦區,淮陰區較差,楚州區是原來的淮安市,雖然現在劃為區了,但是離真正的市區比較遠。
開發區就是一個獨立的區,並不屬於其他的哪個區。
Ⅷ 江蘇省淮安市經濟開發區
我就是江蘇淮安開發區人,淮安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993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為省級開發區。現轄缽池、徐楊兩個鄉和東湖、廣州路、新港、枚乘路四個辦事處,行政管轄面積8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萬人。作為產業轉移的集聚區、綜合開發的先導區、機制創新的試驗區, 近幾年來,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開發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吸引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紐西蘭、比利時、新加坡和香港、台灣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區內投資興業,2006年,世界500強台灣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正式與該區簽訂投資協議,投資不少於10億美元,計劃用5年時間在淮安經濟開發區建設富士康淮安科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