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均gdp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也稱作「人均GDP",常作為 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1)人均gdp就是扯淡擴展閱讀: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
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貳』 為什麼中國人均gdp如此之低
歸根到底還是人多,中國很多資源儲量都能排到世界前列,但是一到人均直接100開外。其實也很好理解,不管多麼大的資源一除以14億都變得很少。就算是美國的GDB總值除以個14億在世界也都排不上號了
『叄』 為什麼中國人均收入和GDP差距這么大
與利潤進入富人口袋還是窮人口袋毫無關系 你可以想像一下啊 就算你把利潤全丟內入富人口袋容人均收入還是不會變的 這隻影響貧富差距 關鍵在於這個富人是哪國人 差距大的原因個人認為有兩個:
1.我國增長模式:就是政府、企業和外資主導投資,偏重特大型和大型企業發展,資本密集等等為主要動力推動。有學者作了這樣一番估算:外國投資商拿出30%的資本,擁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潤。而「貼牌生產」更甚,外國人拿走了92%的利潤,而我國最多隻能得到8%。外國投資者把GDP留下了 錢帶走了 沒錢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自然低了 記得在哪裡看過我國比較發達的城市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別最小的就是溫州 原因在於那是民營企業的天下
2.統計問題,中國處在高速增長期,就會不斷的擴大生產,投資遠遠大於消費,消費部分要計入可支配收入很容易,而投資的那部份資本,統計的時侯大概有一定難度,可能出現遺漏(這個是由當年突然多了2000萬GDP想到的猜測,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就應該從第一個原因下手)
『肆』 人均 GDP 能反應真實生活水平嗎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小編覺得GDP可以說反應了人民的真實水平,也可以說沒有,畢竟每個人的真實水平是不同的,細小的誤差也是有,只能說GDP只是籠統的說出了現在社會的生活水平,真實性是稍微低點,但是還是可以顯示的出來生活的真實性。
『伍』 「人均GDP」意味著什麼這能代表所有人嗎
人均GDP是指人均國民生產的總值,通常被認為是發展經濟學裡面來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准則,也是人民了解一個國家或各個地方經濟的運行狀態的一種工具,所以就意味著一個國家或者地方在一定的計算期內所實現的生產總值和所屬的一定范圍內價值范圍,也就可以看出這個國家或者地方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
就從別的因素考慮,就當今的科技確實發達但是呢我可以肯定的是,還有有的地方並沒有計算的,就拿偏遠山區來說吧,直到現在我國政策的開放,確實是百分之90甚至以上的人得到了福利,但是還有許多地方我們不能缺少的,所以就是意味著我們考慮不能太過片面,那麼就導致我們所說的人數並不能全部的計算進來,致使得出來的值就會偏大,那麼就不可以看出這個國家或地方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就失去了這個考察的意義。
『陸』 為什麼中國人均GDP排名近年來狂降
世界上普遍使用的人均GDP計算方式主要有兩種:1.匯率法(將各國GDP摺合成美元計算):2.購買力法(按各國人均購買力平價計算)。
按方法2計算出的中國人均GDP的世界排名一直大大高於方法1。
去年,按方法1計算,中國的GDP總量低於日本,居世界第三;按方法2計算,中國的GDP總量則是日本的兩倍多,居世界第二。
2001年第75名是按方法1計算的;2008年第106名是按方法2計算的。
『柒』 為何中國的人均GDP不高,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卻很高
中國的人均GDP其實並不高,來看是如此的,我們國家雖然在飲食方面看起來很不錯,但是在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居民個人所擁有的高檔耐用品上,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標准。
人們生活水平高不高,不單純的體現在吃上面,顯然與人衣食住行都分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國家因為地大物博,地形太過復雜,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有相當大的難度,即使現在在大力的改變,也仍然需要一段時間。
『捌』 人均GDP 能反應真實生活水平嗎
我個人認為:
第一、我不是行政機構管理人員,也不是經濟學方面研究者,我僅憑我了解的常識和經驗提供答復,未必准確,僅供參考。
第二、人均GDP是一個統計指標,其具體數量是一個統計數據。統計指標的設定是經過認真研究論證才提出的,具有一定科學性;統計數據的取得是經過確定統計調查方案、數據採集等多個程序得到的,統計數據經過數據分析後能否為宏觀決策提供依據,對於大多數統計調查而言,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即時性、准確性是有保證的。因而,可以說,人均GDP等宏觀經濟指標和數據是值得信賴的,能夠反映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一個側面或基本面貌。
第三、如果您認真分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和《統計年鑒》等統計類文件資料,就會發現,反映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指標和數據不是一個,而是一組,或者一系列,比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出、居民消費價格漲跌幅度;除此以外,還要把這些指標同工業、農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的統計指標和數據進行整合,綜合比較對照分析,才能比較全面、准確反映人民生活的概況。
第四、綜上,人均GDP能夠從一個角度上反映人民生活情況;如果要想了解人民生活情況的全景,應該把相關的指標綜合分析。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玖』 弱弱的問一下人均GDP是不是也不準
這個人均GDP,是一個均數。我聽做統計工作的政府內部人員說這個GDP的統計還是比較粗放的回,有很大一部分數據是不可信答的。所以總的GDP本身就是不可靠的,並且,當地的人口是流動的。而人口統計時,人口數據是時點數據,所以,本身就有一定的誤差。我上次去聽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的演講時,他明顯也沒有搞清楚人均GDP的計算問題。他把常住人口來當地方人口來算人均GDP,結果數據明顯偏大。這樣做出來的數據完全沒什麼價值。但是GDP,在宏觀經濟上,是可以大體判斷經濟的發展走勢。人均GDP可以用於大體判斷當地市場的消費需要的變化趨勢等等經濟變化(比如,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人們對汽車的需求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提高),但你也要清楚,這個只是大體判斷,不要過於迷信。對於經濟的問題的判斷,我建議還是通過一些綜合指數會比較可靠。
『拾』 人均GDP這么搞,有沒有又拖了國家後腿的感覺
GDP反映的是國內生產總值,不是反映的你的工資。
不管是GDP還是人均GDP都是屬於宏觀內數據分析的容項目,如果硬要比較的話,你的工作單位營業收入總額就相當於國家的GDP總量,再除以你們單位的人數,就可以得出你們單位人均GDP,自然你就可以知道有沒有拖了國家的後腿。
總之你的工資和你產生的GDP並沒有必然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