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芬蘭的經濟
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超過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老牌強國,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
芬蘭的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芬蘭是號稱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組件都依賴進口。
由於天氣的原因,芬蘭的農業僅維持在基本農產品自給自足的水平。林木業作為出口的主要支柱,為農村人口提供了第二個工作選擇。芬蘭在1999年加入歐元體制,截止到2013年是唯一使用歐元的北歐國家,在未來幾年芬蘭將更快地與西歐經濟一體化。
芬蘭1999年加入歐元區,2002年正式流通歐元。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芬蘭經濟長期陷入困境,仍沒有走出低迷的跡象。據歐盟委員會預測,2014年芬蘭經濟增長率為負0.4%。2012年和2013年芬蘭經濟已連續兩年萎縮。在國內,科技巨頭諾基亞衰落,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
在國外,烏克蘭危機升級,歐美與俄羅斯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大戰愈演愈烈。這些因素對尚未從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陰影中走出來的芬蘭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在2013-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年度競爭力排名中位居第三。受全球經濟形勢和歐債危機影響,芬經濟增長滯緩,企業倒閉增加,失業上升。
1.工業
工業在20世紀90年代得到快速發展,從勞動、資金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建立在森林基礎上的木材加工、造紙和林業機械製造業為經濟支柱,並具有世界領先水平。森林工業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5%,是世界第二大紙張、紙板出口國(佔世界出口量25%)及世界第四大紙漿出口國。
2.農林業
林業發達,農畜產品自給有餘。農林密切結合,幾乎所有的農戶都經營一定數量的林地。耕地約229.8萬公頃,從事農林業的勞動力為11.6萬,約占總勞力的4.7%。主要產品包括鋸材、膠合板、纖維板、傢具等木材加工品,紙漿及紙張產品。
斯道拉恩索(StoraEnso)、芬歐匯川(UPM)和M-real集團是前三大林業公司。斯道拉恩索是世界第一大紙箱和紙板生產商、第三大鋸材生產商,芬歐匯川是世界最大的雜志紙、標簽紙生產商和歐洲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商,M-real是歐洲領先的高質量紙張和紙板製造商。
3.服務業
芬蘭服務業包括商業、旅遊、金融、通訊和公共服務業等。信息產業發達,是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之一。主要旅遊點有赫爾辛基、圖爾庫、東部湖區、北部拉畢地區和奧蘭島等。
芬蘭是高度融入全球經濟,國際貿易是GDP的三分之一。歐盟占貿易總額的60%。最大的貿易流動與德國、俄羅斯、瑞典、英國、美國、荷蘭和中國。由歐盟貿易政策管理,芬蘭一直以來都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除了農業。芬蘭是唯一的北歐國家加入歐元區。
4.財政金融
2012年,芬政府財政收入615億歐元,支出662億歐元,赤字47億歐元。
5.對外貿易
2016年外貿總額約為1063億歐元,其中進口546億歐元,與上年持平,出口517億歐元,下降4%,外貿逆差29億歐元。出口商品主要有金屬、紙張紙板、化工產品等;進口商品主要有金屬、原油等。主要貿易對象:德國、俄羅斯、瑞典、荷蘭、中國等。
6.雙向投資
芬直接投資國主要為瑞典及其它歐盟國家,外國對芬直接投資主要來自瑞典、荷蘭、美國和英國等國家。2015年,芬對外直接投資854億歐元,吸引外資742億歐元。
7.對外援助
2015年外援總額約12.9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62%。主要受援國為:衣索比亞、肯亞、莫三比克、尚比亞、坦尚尼亞、尼泊爾、越南、尼加拉瓜、阿富汗、波黑、科索沃、蘇丹和巴勒斯坦地區。
(1)2013歐盟人均gdp擴展閱讀
芬蘭共和國(芬蘭語:Suomen tasavalta,瑞典語:Republiken Finland),簡稱芬蘭(芬蘭語:Suomi, 瑞典語:Finland),位於歐洲北部,北歐五國之一,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長1100公里,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
芬蘭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芬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最早的居民為拉普人,故芬蘭又稱拉普蘭,芬蘭人遷入後,建立了芬蘭大公國。芬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芬蘭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但人均產出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
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芬蘭政府公務員清廉高效,並且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監督世界各國腐敗行為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數報告,在176個國家和地區中,芬蘭名列第一,為最清廉國家。
B. 俄羅斯為什麼不加入歐盟
法國總統最近提到,俄羅斯是一個歐洲國家。雖然沒直接說俄羅斯可以立即加入歐盟,但是明顯有和俄方拉關系的意思。其實現在做夢都想加入歐盟的國家真不算少。比如土耳其這種國家想加入歐盟都努力了幾十年了還談不成。而烏克蘭若不是為了拚命想加入歐盟,也不至於鬧到內部嚴重意見分裂,最終丟失領土的地步。但是到目前歐盟仍然沒有接受這個有4300多萬人口,內部幾乎已經一窮二白的烏克蘭。可見有不少國家願意為加入歐盟付出代價,最終目的無非是想一步到位的享受歐盟的高福利待遇。這種想法本身無可厚非,但是歐盟自身也不是開善堂的。現有的一部分歐盟國家經濟長期不振,已經讓歐盟中德國這類相對富裕的大國非常頭痛了。若讓歐盟突然再背上幾千萬甚至上億窮困潦倒人口的包袱,歐盟肯定是不會做這種賠本買賣的。
其實讓俄羅斯加入歐盟,比讓土耳其和烏克蘭加入歐盟的狀況都好的多,起碼經濟上是如此。俄羅斯目前的人均GDP仍然在1.1到1.2萬美元之間,在全球仍然算平均水平以上。稍微努努力,就可以達到聯合國規定的比較富裕國家的水準。俄羅斯有豐富的能源和其他資源,如果俄羅斯加入歐盟,整個歐洲在能源和自然資源上,幾乎就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臉色。而俄聯邦獨立以來,也是一直做夢都想融入西方。希望西方大家庭能夠接受他,當年被邀請加入G7集團只有象徵意義;而如果可以加入歐盟,才有經濟和民生上的實質意義。如果歐盟現在主動邀請俄羅斯加入,那麼相信俄方是不會拒絕的。那麼歐盟為何不主動發出這種邀請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從歷史上看,歐洲人對俄羅斯,從來都是利用完就立即扔掉的態度。
作為國際戰略老狐狸的英國人尤其如此。比如歷史上打敗拿破崙帝國。俄國人就出了大力,俄國軍官一度成了英國貴族和其他反法國家的坐上貴賓。但是還沒過幾年。英法又聯合起來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把落後的俄國一頓胖揍。這翻臉動作著實有點快。為了在全球對抗沙俄的擴張,英國甚至和萬里之外的日本結盟。若不是有英法的暗中幫助,新興的日本是很難干凈利落的消滅沙俄的遠征艦隊的。而二戰期間,蘇聯為歐洲和全球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二戰結束還不到一年,丘吉爾就急不可耐的跳出來搞鐵幕演說,可以說對蘇聯的翻臉比翻書還快。因此從歷史經驗上來看,俄國人屢次體會到被西方利用完就再被一腳踢開的屈辱。這也說明歐洲人對俄國的不放心和不信任是一貫的。
現實來說,一旦俄羅斯加入歐盟,不論從地圖上來審視還是從國家力量對比來說,都有點歐盟被俄羅斯吸收;而不是歐盟吸收俄羅斯的感覺,因為這頭北極熊的體量實在是太大了。俄羅斯加入歐盟以後,大概率會謀求一個核心的角色。這是德國和法國都受不了的。別看法國人現在拉攏俄方,但是這種拉攏明顯是葉公好龍式的。如果讓俄羅斯在歐盟內僅僅按照經濟實力當第3把手,這也是俄羅斯所不樂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