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啥中印兩國的gdp還不如美國
印度拖後腿啊,沒辦法
Ⅱ 中印gdp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
差別非常復大。或者說印度和世制界的差別太大的。
中國是建立在聯合國GDP統計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小幅度的調整。這種調整再可接受范圍。
印度的GDP方法,雖然復雜,但主要就是大幅度擴大自身優勢產業在總數上的比重,而減小自己的弱項的比重。按照印度的計算方法,印度的GDP比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統計出來的GDP要多上20%左右。這種直接灌水的方法,連西方國家都無法接受。
Ⅲ 2019全國gdp排名100強是哪些城市
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佛山、濟南、南通、東莞。
廣深持續反彈,實際增速雙雙超過7%。名義增速廣州更是高達10.35%,領跑一線。成都無論名義增速(12.1%)還是實際增速(8.2%)都位居20強榜首,長沙、武漢、鄭州也較為突出,凸顯出中西部地區的「強省會」特徵。重慶、天津兩個直轄市經濟企穩復甦,GDP總量歷史首次在半年內突破萬億元大關。其中,天津雖然在TOP20城市中增速墊底,但同比已提升1.2個百分點。
受進出口拖累,外向型經濟較為明顯的上海、蘇州上半年出現降速,GDP增速分別為5.9%和6.0%,在TOP20城市中僅高於天津,低於全國水平(6.3%)。繼去年代替東莞入圍20強後,濟南今年繼續朝前。合並萊蕪之後,新濟南上半年GDP達到4791.7億元,排在第18位,相比去年上升2個名次。
Ⅳ 2019年gdp排名城市是怎樣的
2019年gdp排名前十省份:
1、廣東省GDP: 50501.17,2、江蘇省GDP: 48582.7,3、山東省GDP: 41823.3,4、浙江省GDP: 28256,5、河南省GDP: 24203.8,6、四川省GDP: 20517.2,7、湖北省GDP: 19895.7,8、湖南省GDP: 17784.62,9、 上海市GDP: 16409.94,10、 河北省GDP: 17700。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2020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至6.5%的預期目標。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四季度增長6.0%。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
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出產的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理論上計算結果相同。
Ⅳ 中印兩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真實差距有多大
先看GDP吧:
幾十年前,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中印GDP是差不多的,印度還稍微多點,當然人均回GDP印度是我們一倍左右。
現在答,中國GDP是印度四倍吧,人均GDP也差不多四倍。
工業化方面:
印度獨立比中國早,當時印度有大量英國人在印度建設的工廠,當時印度是英國女王皇冠上的明珠,所以英國人也是下大力氣在印度建設了很多工廠設備,印度曾經一度有全世界最大的兵工廠加爾各答兵工廠,當然即便是印度獨立的時候,這個兵工廠也是亞洲最大的。
而中國,當時民族工業基本上廢了,最大工業區是東北也因為戰亂損失慘重百廢待興。
交通方面:
印度獨立的時候英國人在印度建設了5.1萬公里鐵路,是亞洲最強的,是中國當時鐵路的里程的三倍(1949年數據,按印度獨立時期因為內戰,大量線路癱瘓,能用的不到一萬公里)。
現在印度大概6萬公里鐵路,很多路段還是英國人當時建設的,高鐵為零。而中國總里程12.4萬公里,世界第二,高鐵2.8萬公里世界第一,其中64%是電氣化鐵路。
其他方面,中印也都有很大的差距的
Ⅵ 2019年上半年城市GDP前30強出爐,哪些上榜的城市後勁依然很大
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這些一線城市從未讓人失望,穩居第一第二。中部地區城市的發展也突飛猛進。2019年上半年城市GDP百強榜出爐,20強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佛山、濟南、南通、東莞。
江蘇省全部城市榜上有名。中部六省一共有21個城市上榜:河南7個城市進入百強榜,湖南有5個城市入選,湖北、江西兩省各有3個城市入選,安徽有2個城市入選,山西則僅有省會城市上榜。作為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板塊,中部地區佔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保持在21%以上的比重,有力地支撐了全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