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山東2019縣域經濟GDP排名

山東2019縣域經濟GDP排名

發布時間:2021-01-28 21:57:48

⑴ 請教各位,誰有2011年中國百強縣(市)GDP排行情況,煩請分享,非常感謝!

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8月15日最新發布了《第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報告》,2010全國百強縣也隨之同時出爐。

據悉,該報告是在由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遼寧省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鞍山市人民政府主辦,海城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0年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交流年會上發布的。

此次百強縣的評選主要考察當地的經濟指標和社會指標,不僅評價縣域經濟的「競爭力」,還評價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其中經濟指標包括當地的人口、GDP、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縣域科學發展評價包括「縣域相對富裕程度」評價、「縣域相對綠色指數」評價和「以幸福指數為主要內容的縣域科學發展人文環境」評價等三方面。

評選結果表明,第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具體分布在18個省(市、區),分別是:江蘇省數量最多為28個,浙江省25個,山東省27個,福建省7個,河南省8個,遼寧省7個,河北省4個,湖南省4個,陝西省3個,山西省1個,江西省2個,廣東省2個,內蒙古自治區2個,吉林省1個,黑龍江省1個,上海市1個,四川省1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個。

據了解,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的平均規模為:人口83.49萬人,地區生產總值407.1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9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5435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197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約9240元,其分別比上年增長0.76%、14.15%(當年價比,下同)、20.86%、13.31%、12.57%、10.99%。

本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前10名分別是:
江蘇江陰市、崑山市、張家港市、常熟市、江蘇吳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蘇太倉市、浙江紹興縣、江蘇宜興市、福建晉江市、浙江義烏市、廣東增城市、浙江餘姚市。
其中江蘇江陰市、崑山市、張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連的四個縣級市作為「區域經濟強縣統籌發展組團」並列第一名。
在陝西省,2009年度全國「百強縣」揭曉,繼神木、靖邊去年入圍百強後,府谷縣今年再入百強,至此全國百強縣我省已佔據3席。其中神木縣位列全國百強縣第44位,西部百強縣第5位,府谷由上屆全國排名第469位一躍進入第91位,靖邊居95位。

2007年,神木縣以排名第92位的名次擠進全國百強,實現了陝西縣域在全國「百強縣」零的突破。

2008年,除神木縣外,靖邊縣也躋身「全國百強」,分別排第59位和第93位。

府谷縣被認為是這次年會上的一匹「黑馬」,該縣緊緊圍繞建設全國最大電石和金屬鎂生產基地,打造國內一流的煤電化載能工業基地和國際知名的「中國火電第一縣」的目標,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民企集團化戰略,首次躋身「中國百強縣」行列,同時由西部百強的第81位躍居第6位。

此外,西部百強縣陝西也增至11席。
第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揭曉,2009年度「西部百強」中,陝西有11個縣(市)名列其中,分別是神木縣(第5名)、府谷縣(第6名)、靖邊縣(第7名)、吳起縣(第13名)、志丹縣(第16名)、定邊縣(第45名)、韓城市(第58名)、安塞縣(第61名)、高陵縣(第74名)、黃陵縣(第94名)和子長縣(第95名)。

陝西縣域在「西部百強」中逐年增多,位次前移。

家鄉神木從2007年以全國92名的成績為陝西爭得第一個全國百強縣以來,一直保持強勁勢頭,2008年為全國縣域經濟排名第59位,在此次排名中上升15為,位居第44名。

這個以煤炭起家的縣,如今全力走在經濟轉型的路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開發旅遊業,促進就業,保障民生。
2009年實現了全民免費醫療,轟動全國,其實比免費醫療更早一些時候,開啟了中國十二年免費教育(小學到高中)的先河,如今又在試行全民養老保險工程,在民生方面走在中國的前沿,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國民生改革的風向標,被媒體稱為「神木現象」。

⑵ 經濟強省江蘇到底強在哪裡

一個地區經濟強不強,有幾個核心指標:地區生產總值、企業發展、縣域經濟。從這三個方面來看,江蘇無疑是我國的經濟強省。


⑶ 什麼是縣域經濟差異

縣域經濟之所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是因為縣域經濟的差異性,這個差異性內主要表現容在縣域經濟與中心城區的差異以及縣域經濟本身的差異。縣域經濟的差異性以及相關聯的縣域社會差異性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
3-1全國縣域人均GDP
2003年,全國縣域人均GDP6770元,全國人均GDP9057元,百強縣人均GDP21000元。2003年全國縣域人均GDP是全國的74.8%;人均GDP最高的100個縣域是最低縣域的人均GDP的15.1倍。
若小康水平(人均GDP)按800美元計,約合人民幣6500元,則表明:到2003年底,全國縣域人均GDP與小康水平相當。但平均數不等於大多數,人均GDP小康水平以下的縣市佔全國縣市總數的比例接近64%。

⑷ 廣東省各城市經濟排名

先說廣東省各市的檔次:
第一檔:廣州 深圳
第二檔:珠海 汕頭 東莞
第三檔:中山 惠州 江門 佛山 陽江
第四檔及其他:湛江 茂名 梅州 韶關 肇慶 揭陽 清遠 潮州 汕尾 河源 雲浮
(以上應該是廣東省各個市,不知還有哪個沒寫)

2010廣東省各市GDP排名:
1.廣州 2.深圳 3.佛山
4.東莞 5.中山 6.惠州
7.江門 8.茂名 9.湛江
10.珠海 11.汕頭 12.清遠
13.肇慶 14.揭陽 15.韶關
16.陽江 17.梅州 18.潮州
19.河源 20.汕尾 21.雲浮

⑸ 如何正確看待縣域經濟發展中的GDP指標

一、在微觀層面上,應立足於縣域實際,放大特色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加快培育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首先,要整合利用縣域內資源優勢,做好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盡管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不對稱性,但在資源利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優勢。就縣域個體而言,可圍繞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宏觀方針政策,充分「盤點」縣域內的礦產資源、工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態資源以及文化旅遊資源,圍繞高效益綜合開發利用,進行大力度的整合,以工業化為主導,以城鎮化為支撐,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形成從資源利用到產業發展、從城鎮開發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規劃體系,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型產業基地,努力實現居民增收、財政增長、後勁增強的「三增」目標。通過不懈的努力,即使欠發達的縣市也能夠闖出一片新的天地。其次,要深化合作,聚集項目,依靠項目帶動產業優化升級。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突破過去單純圍繞本地需求謀發展的局限,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的分工協作;要始終堅持以特色資源聚集項目、以良好環境吸引項目,全方位接軌域外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地招大引強,形成資金、技術、企業和人才向縣域流動的凹地效應。要著力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園區工業、現代農業、旅遊產業,進一步膨脹縣域主導產業規模,培育知名品牌,拉長產業鏈條,加速產業集聚,增強縣域自我發展能力,在區域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最後,要堅持全民創業,興起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熱潮。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最大特色。在縣域經濟實力普遍較弱、政府投資相對乏力的形勢下,必須進一步激發各類民間主體創新創業的熱情,讓民營經濟成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主戰場,成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放寬准入門檻,堅持縣鄉村齊頭並進、一、二、三產業全面放開,為民營經濟徹底松綁、放行,讓的群眾加入到民營經濟行列中來。同時,要從解決民營經濟「融資難」入手,在建設完善金融擔保、技術服務、創業培訓三個體繫上下工夫,使的民營企業膨脹崛起,形成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企業航母」優勢。針對當前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更應該採取積極措施,制定合理的扶持計劃,引導民營經濟變挑戰為機遇,積極調整經營戰略,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勇於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不斷增強在復雜考驗中生存發展的綜合實力。二、在宏觀層面上,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打造強縣引領、中縣角逐、弱縣超越,縣域經濟互動發展、良性競爭的格局三、在發展機制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協調這一基本要求,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一)以生產發展為首要任務,全面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發展以設施農業、裝備農業、高新農業為主要特徵的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產出率和規模效益。縣域之間和縣域內要注重對市場需求和農業發展方向的把握,積極推進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養,引進推廣應用先進農業技術和適用技術,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力爭形成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帶、產業區。同時,按照產業化發展方向,積極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和專業化合作經濟組織,依靠近農工業的蓬勃發展,為工業化發展和農民的轉移就業、增加收入開辟更大的空間,為工業反哺農業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礎。(二)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為目標,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一般認為,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加快縣域城鎮化進程,首要的是搞好城鄉一體化的規劃,打破城鄉界限和區域限制,統籌城鄉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使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覆蓋縣域內每一寸土地,科學地引導城鎮化建設。要充分發揮主城區的核心拉動和鄉鎮的主體作用,形成主城區—中心鎮—農村新社區—新村莊梯次分明的規劃體系,加強鄉鎮駐地開發建設,加快建設一批優勢明顯、獨具特色的示範鄉鎮,形成輻射拉動作用,引導農民逐步向城鎮集中。要堅持高效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按照「城鄉互動,以點帶面,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積極探索村並城、村並鎮、村並區、村並企、小村並大村等發展模式,科學規劃建設農村居住、供排水、通訊、交通、防災、供電等基礎設施,為農村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創造良好條件。(三)以實現城鄉和諧發展為根本,全方位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隨著這幾年黨對「三農」工作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群眾收入逐年增加、生活逐步改善、精神文化活動日益豐富的良好局面,但城鄉之間享受公共服務的差距依然很大。因此,各級政府在加快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切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進一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進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與城市居民同台共舞,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共同加快現代化進程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山東2019縣域經濟GDP排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