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慶望江縣陳奇星是哪裡人
陳奇星是望江縣陳大庄的人啊!你可以去他的朋友那裡問問
B. 09安徽省各縣GDP排名
無為縣 126.21 1
肥西縣 122.75 2
肥東縣 117.08 3
鳳台縣 96.50 4
當塗縣 90.15 5
懷遠縣 90.14 6
天長市 85.11 7
渦陽縣 84.99 8
寧國市 81.57 9
霍邱縣 80.58 10
蕭縣 77.51 11
蒙城縣 76.43 12
桐城市 76.12 13
太和縣 72.12 14
潁上縣 70.01 15
長豐縣 69.96 16
臨泉縣 69.63 17
樅陽縣 68.78 18
利辛縣 68.20 19
壽縣 66.31 20
靈璧縣 65.82 21
廬江縣 64.78 22
五河縣 63.45 23
懷寧縣 62.34 24
濉溪縣 62.26 25
廣德縣 62.04 26
舒城縣 60.86 27
泗縣 59.76 28
歙縣 57.60 29
繁昌縣 57.17 30
固鎮縣 57.12 31
南陵縣 54.72 32
宿松縣 54.36 33
定遠縣 53.40 34
鳳陽縣 52.79 35
和縣 52.50 36
阜南縣 52.38 37
碭山縣 50.81 38
明光市 48.25 39
來安縣 48.08 40
蕪湖縣 47.37 41
霍山縣 46.22 42
界首市 45.01 43
潛山縣 41.96 44
全椒縣 41.43 45
含山縣 40.14 46
金寨縣 39.76 47
東至縣 37.71 48
郎溪縣 37.11 49
銅陵縣 36.35 50
望江縣 34.92 51
太湖縣 34.54 52
涇縣 30.63 53
休寧縣 27.45 54
岳西縣 25.04 55
祁門縣 22.76 56
青陽縣 21.01 57
績溪縣 20.31 58
旌德縣 13.33 59
黟縣 10.87 60
石台縣 6.76 61
C. 安徽望江多大經濟發展的咋樣,是算是農村嗎
望江是全國優質棉基地縣,每年棉花種植達30~35萬畝,產皮棉60餘萬擔;望江是產糧大縣,每年種植糧食70萬畝,產糧30多萬噸;望江是優質油基地縣,每年種植油菜40萬畝,產油6萬余噸;望江河湖交錯,水域寬廣,有可養水面45萬畝,年水產品總量達5萬余噸。
望江工業漸入發展的快車道,至去年底,全縣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家,規模企業總產值達10.31億元。望江經濟開發區是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全省50個創業平台之一,紡織工業園被列入省「861」行動計劃和省重點發展的30個產業集群之一。開發區已初步形成紡織服裝、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新興能源等產業集群。全縣有紡織服裝企業60餘家,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20餘家,新興能源及建材等企業數十家。
【發展戰略】
搶抓中央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機遇,堅持東向發展,主動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和周邊五大中心城市的生產力轉移和輻射,做大縣城和經濟開發區,把望江建設成為生態工貿型港口城市。
【發展舉措】
實施「三大戰略」:「外向帶動」、「工業強縣」、「品牌興縣」,建設「百億望江」。
堅持以招商引資為主線,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力爭全縣五年內發展產值10億元以上工業企業2家以上,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5家以上,億元以上工業企業20家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家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100億元。同時,爭創省級以上知名品牌10個以上,扶持大企業、大集團創建國家級知名品牌5個以上,不斷增強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帶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打好「三張牌」:「長江牌」、「生態牌」、「棉花牌」,建設「魅力望江」。
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加快武昌湖與香茗山旅遊一體化開發,大力發展新型能源和生態旅遊等產業集群;利用我縣擁有65公里長江岸線資源,加快建設沿江港口和經濟開發區,大力發展造船、機械化工和長江旅遊業,形成江岸線經濟產業帶;大力發展紡織服裝業,在全縣形成50萬錠紡紗、1萬台織機織布、1億米布印染、1000萬件服裝的生產能力,著力打造紡織工業強縣,建設「中國棉都」。
【預期目標】
至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0億元,年遞增20%以上;財政收入達到5億元,年遞增30%以上;五年固定資產投資130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以上;全縣出口總額年遞增20%以上。
【近期指數】
2006年,全縣GDP達到28.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8%;財政收入實現1.21億元,比上年增長41.12%;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億元,比上年增長38%。
今年第一季度,全縣GDP增長22.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0%,財政收入增長59%,增幅在全省61個縣區中處於第六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增長97%。1——4月份招商引資新引進項目60餘個,協議總投資20億元。
D. 我從紹興開車到安慶望江縣用ETC到現在十五天都沒有收到信息怎麼查詢
你etc是使用的信用卡吧?信用卡的使用記錄會比較長。再等些日子在信用卡消費記錄里可以查到的。
E. 望江縣2018年油萊種植有沒有補貼
答:望江縣2018年油萊種植事實應該有補貼。
F. 安徽貧窮縣排行榜
截止到2019年5月,安徽省18個貧困縣(市、區)已退出貧困縣序列。
此次退出的貧困縣分別是:潁上縣、壽縣、潛山市、宿松縣、碭山縣、靈璧縣、泗縣、六安市裕安區、舒城縣、利辛縣、渦陽縣、宿州市埇橋區、阜陽市潁泉區、阜陽市潁州區、太和縣、界首市、定遠縣、六安市金安區等。
扶貧成果
2019年2月13日,國家衛健委舉行例行發布會介紹中國醫療對口支援情況,2016年以來,國家確定963家三級醫院與834個貧困縣的1180家縣級醫院建立「一對一」幫扶關系。
截至2018年底,已實現所有國家級貧困縣縣醫院遠程醫療全覆蓋,已有超過400家貧困縣醫院成為二級甲等醫院。
(6)望江縣2018gdp擴展閱讀
安徽省脫貧調查
省級核查結果顯示,18個縣(市、區)的綜合貧困發生率均低於2%,脫貧人口錯退率均低於2%、貧困人口漏評率均低於2%、群眾認可度均高於90%,所有貧困村全部出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基層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達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脫貧攻堅總體部署符合中央要求和自身實際,重大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後續幫扶計劃及鞏固提升工作安排有序、措施有力。
G. 安徽省望江縣申洲明天可以上班是真的嗎
望江縣在2月10號的時候通知正常上班企業恢復生產。
H. 急求安徽省潛山縣和東至縣的人口和GDP!
安徽現在的GDP 已經過萬億大關了, 已經超過湖南湖北了
安徽城市的區號 滁州0550 合肥0551 蚌埠0552 蕪湖0553 淮南0554 馬鞍山0555 安慶0556 宿州0557 阜陽0558 黃山0559 淮北0561 銅陵0562 宣城0563 六安0564 巢湖0565 池州0566
17個地級市;44個市轄區、5縣個級市、56個縣。
合肥市 轄4個市轄區、3個縣。市人民政府駐廬陽區。
廬陽區 瑤海區 蜀山區 包河區
長豐縣(水湖鎮) 肥東縣(店埠鎮) 肥西縣(上派鎮)
蕪湖市 轄4個市轄區、3個縣。市人民政府駐鏡湖區。
鏡湖區 弋江區 鳩江區 三山區
蕪湖縣(灣沚鎮) 南陵縣(籍山鎮) 繁昌縣(繁陽鎮)
蚌埠市 轄4個市轄區、3個縣。市人民政府駐蚌山區東海大道。
蚌山區 龍子湖區 禹會區 淮上區
懷遠縣(城關鎮) 固鎮縣(城關鎮) 五河縣(城關鎮)
淮南市 轄5個市轄區、1個縣。市人民政府駐田家庵區。
田家庵區 大通區 謝家集區 八公山區 潘集區
鳳台縣(城關鎮)
馬鞍山市 轄3個市轄區、1個縣。市人民政府駐雨山區。
雨山區 花山區 金家莊區
當塗縣(姑孰鎮)
淮北市 轄3個市轄區、1個縣。市人民政府駐相山區。
相山區 杜集區 烈山區
濉溪縣(濉溪鎮)
銅陵市 轄3個市轄區、1個縣。市人民政府駐銅官山區。
銅官山區 獅子山區 郊 區
銅陵縣(五松鎮)
安慶市 轄3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迎江區。
迎江區 大觀區 宜秀區(大龍山鎮)
桐城市(文昌街道)
宿松縣(孚玉鎮) 樅陽縣(樅陽鎮) 太湖縣(晉熙鎮) 懷寧縣(高河鎮) 岳西縣(天堂鎮)
望江縣(華陽鎮) 潛山縣(梅城鎮)
黃山市 轄3個市轄區、4個縣。市人民政府駐屯溪區。
屯溪區 黃山區(甘棠鎮) 徽州區(岩寺鎮)
休寧縣(海陽鎮) 歙 縣(徽城鎮) 祁門縣(祁山鎮) 黟 縣(碧陽鎮)
滁州市 轄2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琅琊區。
琅琊區 南譙區
天長市(天長街道) 明光市(城西街道)
全椒縣(襄河鎮) 來安縣(新安鎮) 定遠縣(定城鎮) 鳳陽縣(府城鎮)
阜陽市 轄3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潁州區清河路。
潁州區 潁東區 潁泉區
界首市
臨泉縣(城關鎮) 潁上縣(城關鎮) 阜南縣(城關鎮) 太和縣(城關鎮)
宿州市 轄1個市轄區、4個縣。市人民政府駐埇橋區。
埇橋區
蕭 縣(龍城鎮) 泗 縣(泗城鎮) 碭山縣(碭城鎮) 靈璧縣(靈城鎮)
巢湖市 轄1個市轄區、4個縣。市人民政府駐居巢區青年路。
居巢區
含山縣(環峰鎮) 無為縣(無城鎮) 廬江縣(廬城鎮) 和 縣(歷陽鎮)
六安市 轄2個市轄區、5個縣。市人民政府駐金安區人民路。
金安區 裕安區
壽 縣(壽春鎮) 霍山縣(衡山鎮) 霍邱縣(城關鎮) 舒城縣(城關鎮) 金寨縣(梅山鎮)
亳州市 轄1個市轄區、3個縣。市人民政府駐譙城區。
譙城區
利辛縣(城關鎮) 渦陽縣(城關鎮) 蒙城縣(城關鎮)
池州市 轄1個市轄區、3個縣。市人民政府駐貴池區。
貴池區
東至縣(堯渡鎮) 石台縣(七里鎮) 青陽縣(蓉城鎮)
宣城市 轄1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宣州區。
宣州區
寧國市(河瀝溪街道)
廣德縣(桃州鎮) 郎溪縣(建平鎮) 涇 縣(涇川鎮) 旌德縣(旌陽鎮) 績溪縣(華陽鎮)
I. 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退耕還林補貼政策2018年還有補貼嗎
可以到市政府網站政民互動板塊留言,
會有相關部門答復
J. 望江縣的經濟
明末清初,縣境內主要是丘崗自然農業區,包括縣城以北、香茗山以南和以東的大片丘陵,附有少量圩畈。隨著自然和社會條件的改變,到清末民初,增加沿河圩區和沿江洲區。全縣形成了丘崗區、圩區、洲區3個自然農業區。
50年代初,開始研究農業分區劃片工作。擴大棉花生產,逐漸實行棉花種植地域化。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初,開始推廣雙季稻,逐漸實行水稻生產地域化。70年代農業區劃工作中斷。1980年,成立縣農業資源調查小組,翌年開始進行農業區域實際調查。1984年,成立縣農業區劃辦公室,完成各專業區劃和各級綜合農業區劃任務。1985年,在沿江洲區和西北丘崗區的14個重點產棉鄉,建立15萬余畝的優質棉基地;在丘崗區和湖圩區建立15萬余畝的糧食基地和瘦肉型豬商品基地;以武昌湖、嵐桿湖、焦賽湖、青草湖4個國營農場和大治圩漁業聯營公司為主體,建立水產品養殖基地,養殖水面22.79萬畝;沿江沿湖地區建立水禽養殖基地。並調整水利工作布局,加強平原和荒山荒坡的綠化,提高森林覆蓋率。
1987年,對全縣農業資源信息進行動態監測,下設新壩、蓮洲、麥元、翠嶺、城北、新農村6個監測網點,定期收集信息。
2006年,全縣GDP達到28.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8%;財政收入實現1.21億元,比上年增長41.12%;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億元,比上年增長38%。第一季度,全縣GDP增長22.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0%,財政收入增長59%,增幅在全省61個縣區中處於第六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增長97%。1——4月份招商引資新引進項目60餘個,協議總投資20億元。 民國37年,有私營工業3戶,總產值2萬元;個體手工業2934戶,總產值272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99.27%。1952年有私營工業8戶,總產值16萬元;個體手工業2885戶,總產值320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2.89%。1953年開始對私營工業和個體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有私營工業2戶,總產值1萬元;個體手工業1388戶,總產值448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48.85%。1957年,私營工廠均已倒閉,個體手工業僅存313戶,次年全部加入手工業合作社。1984年,國家開始放寬政策,個體手工業蓬勃發展。1985年個體手工業達1536戶,從業2800人,總產值520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5.45%。1987年有個體手工業2147戶,從業4576人,總產值1598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11.47%。
1957年,有手工業社、組34個,從業1266人,總產值284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27.05%。1958年將賽口農具社、長嶺修配社、華陽木器社等32個手工業社轉為國營企業或下放給人民公社,縣屬集體工業企業僅剩13個,總產值80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5.8%。1960年有縣屬集體工業企業6個,總產值37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3.85%。1963年發展手工業社(組),回收能工巧匠。1965年縣屬集體工業企業發展到32個,從業940人,總產值180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89%。1978年有縣屬集體工業企業15個,總產值430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10.88%。1987年有縣屬集體工業企業49個,總產值4019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28.85%。
解放初,農村僅有少數匠鋪、作坊和小型磚瓦工場。1958年大辦工業,大部分社隊企業因倉促上馬,缺乏資金和設備,相繼倒閉。1965年有社隊企業8個,總產值18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1%。1976年有社隊企業277個,總產值146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26%。1978年有社隊企業179個,總產值461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11.66%。1984年全省掀起大辦鄉鎮企業的熱潮。是年鄉(鎮)村集體工業企業發展到286個,總產值1360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17.95%。其中鎮辦工業12個,總產值93萬元;鄉辦工業32個,從業1557人,總產值669萬元;村辦工業242個,從業2411人,總產值593萬元。1987年有鄉(鎮)村集體工業企業321個,總產值2966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21.29%。其中鎮辦工業5個,總產值52萬元;鄉辦工業53個,從業3485人,總產值1261萬元,居安慶地區所屬各縣第六位;村辦工業263個,從業4170人,總產值萬元,鄉(鎮)村集體工業企業中,產值超過100萬元的僅1家,利潤超過1萬元的共8家。 16世紀至20世紀30年代中葉,望江濱水集鎮貿易頗盛,丘陵地區商業緩慢發展。明萬曆年間,吉水鎮」居民稠密,人文煥發」。鎮上」漁鹽輻輳,商賈叢集」。清乾隆年間,華陽鎮逐漸發展成商品集散重地。民國8年,上海、浙江、江蘇、江西等地客商運到華陽的商品便達17類。民國22年,全縣有1460人經商,占總人口的0.6%。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主要商品運輸路線被切斷,商業漸趨蕭條。民國28年日軍入侵,華陽、吉水、青林三鎮,眾多店鋪相繼倒閉,僅青林鎮便有54家商號被迫歇業。縣城淪陷後,日軍四處騷擾,涼泉、長嶺和賽口近百家店鋪被焚掠一空。鴉灘是戰時縣政府駐地,店鋪有所增加。縣政府遷走後,商戶也隨之星散。抗戰期間,市場物資奇缺,農村居民多以辣椒代鹽,城內商業為日商經理部和日商洋行所壟斷,縣城居民均需入股,憑股票購買少量日用品,日商洋行又依仗武力強行收購大米、小麥、黃豆、棉花等農副產品,從事掠奪性貿易。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青林、吉水、華陽三鎮商業有所復甦,旋因國民黨當局發動全面內戰,又一落千丈。解放前夕,國民政府貨幣貶值,百萬元金元券不值一張洗澡券。市場物價暴漲,投機猖獗,加之軍政人員敲詐勒索,商戶歇業甚多。
1949年望江解放後,縣人民政府便著手建立國營商業,發展合作社經濟。與此同時,運用信貸、物價、稅收等經濟杠桿,結合行政力量,嚴厲打擊投機,平抑物價,扶持正當經營商戶,到1952年市場物價基本穩定,社會商品零售額比1949年增長58.97%。1953年至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大幅度增長,幣值和物價平穩,社會商品零售額年均遞增20.1%。1957年以後的20多年間,由於」左」傾錯誤的影響,幾度合並商品流通渠道,精簡下放商業人員,以致網點減少,流通不暢,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長較慢。1961年至1965年,年均遞增8.4%。1966年至1978年,年均遞增5.3%。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商業體制,疏通流通渠道,國營、集體和個體商業競相發展,社會商品零售總額迅速上升。1987年全縣零售商業網點由1980年的644個增至3352個,零售商業人員發展到8017人。平均每百人中便有1.5人從事商品零售,每平方公里內就有2個零售網點。商業部門農業生產資料銷售總值達3108萬元,農副產品購進總值10430萬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1.71倍和1.65倍。商業部門中,僅商業局和糧食局系統便上繳利稅164.52萬元,相當於縣財政收入的13.05%,經濟建設費支出的38.55%,社會文教費支出的22.52%。國營商業和集體商業一年就解決1588人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