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7江蘇省各市的經濟總量
以下為某網
2017江蘇省各市的GDP截圖 如下,其中蘇州排名第一,南京次之 ……
❷ 排名全國第一的縣級市江陰市怎麼樣
從鄉鎮企業的發源地,到擁有令人稱道的規模經濟、名揚全國的「江陰板塊」,再到先人一拍的沿江開發、首開先河的跨江聯動,活力一直伴隨著江陰經濟發展,成為江陰經濟鮮明的特徵。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江陰又一次名至實歸,當選為中國最佳經濟活力魅力城市。
是什麼樣的活力成就了魅力?金秋時節,我們走進江陰,走近江陰經濟,探尋著江陰經濟的新活力。
品牌——活力之本
9月初,陽光牌精紡呢絨作為我省和全國紡織行業第一家,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中國世界名牌產品稱號。省長梁保華專門作出批示:要給予重獎。
「陽光」呢絨早在1992年便已成為中國名牌。然而,陽光集團並沒有因此而滿足,而是雄心勃勃地踏上了爭創世界名牌的征程。如今,品牌的活力成就了陽光的輝煌。陽光面料平均每米賣價在國內市場比同類產品高5—10元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則高0.3—0.5美元。
陽光集團的品牌活力成為江陰經濟發展的一個代表。
江陰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推動企業創牌,1996年即實施名牌戰略工程。2001年、2003年,江陰又相繼成立質量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推進企業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明確規定:對創中國名牌產品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免檢產品、省名牌產品的企業,一次性獎勵10萬元。3年來,累計對獲得國家、省名牌產品等兌現獎金1000餘萬元。同時,江陰市委、市政府也一直鼓勵企業積極承擔制定技術標准,並在縣級市中首家出台了《關於實施技術標准戰略的意見》,對承擔制訂各類標準的企業實行一次性獎勵。
政府的推動不斷激發著企業的創牌熱情。僅今年,江陰就有申達集團的申達牌塑料包裝膜、倪家巷集團精毛紡織廠的虎跑牌精紡呢絨、江陰利泰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的海達牌鋁塑復合板、雲蝠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的SHERFFER牌羊毛衫4隻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稱號。
至今,江陰已有10隻中國名牌產品、11隻國家免檢產品、40隻省級名牌產品、3隻商務部重點培育出口名牌。在江陰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工業百強企業中,有20餘家企業承擔、50餘家企業參與過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制定。
在江陰,不僅是規模大企業勇創品牌,一些中小企業也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紛紛以品牌的活力賦予企業競爭力。江陰協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早先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總經理胡銀福認識到「勞動創造產品,靈魂鑄就品牌」後,突出品牌發展的重要地位,精心打造「協記」品牌,並於2002年獲得江蘇名牌產品稱號。協記產品因此從競爭激烈的鋁型材市場中脫穎而出,不僅上海金茂大廈、上海華鼎廣場等國際工程啟用了「協記」產品,產品還遠銷日本、澳洲、東南亞地區。
品牌理念的確立與科學的設計,既給企業經營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和動力,也使企業的銷售隨產品質量一起飆升。2005年,江陰市省級以上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共實現銷售超925億元,佔全市工業銷售額近40%,創利稅70億元,佔全市工業利稅總額的37%。
無疑,品牌在讓江陰「名利雙收」的同時,也成為了江陰經濟發展的一個新活力標志。
創新——活力之源
今年7月,法爾勝集團被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首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全國首批103家創新型試點企業中,江蘇省有3家,無錫地區僅法爾勝一家。
法爾勝集團是江陰眾多企業科技創新的一個範例。從上世紀90年代起,江陰從大集團企業到民營中小企業都進行著持續的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並都建立了具有產業特色的自主創新研發體系。至今,江陰有各類科研開發機構140多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6家。今年上半年,江陰用於研究和試驗發展(R&D)活動的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1.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隨著創新體系的初步形成,以一批國家、省重大科技項目取得重大突破為標志,江陰的自主創新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十五」期間,江陰實施了150多項省以上火炬計劃、863計劃等高新技術項目,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800多項,取得雙革四新成果獎600多項。在同類城市中,江陰被列入的國家火炬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和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數均列全國之首。
經過多年的創新積累和脫胎換骨的改造,如今,江陰的企業大多數都具有了自主創新能力強、掌握產業核心技術的特色和優勢。這種特色和優勢最終為企業開拓了廣闊的市場。法爾勝有世界單打冠軍產品5個,全國單打冠軍產品11個;陽光集團每天開發50多個新品,市場佔有率名列同行業老大;博爾汽配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5%,在世界氣門芯行業獨占鰲頭……江陰因此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精毛紡面料生產基地、最大的出口包裝材料生產基地、最大的磷化工生產和出口基地、最大的子午線輪胎鋼簾線生產基地、最大的特鋼生產基地、最大的港口機械出口基地等。
科技創新既確立了江陰企業在全國行業中的龍頭地位,也推動了江陰市產業結構的調整。而今,江陰工業結構已由傳統的紡織、輕工、冶金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發展提高演變成為以新材料產業為先導,以電力、特色冶金、石化深加工、軟塑包裝、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機械及汽車零配件、高檔紡織八大優勢產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去年,該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銷售收入750億元,占工業總銷售的32%。
在企業科技創新一浪高過一浪的熱潮中,江陰市委、市政府更有著深謀遠慮的清醒認識,他們意識到,江陰要可持續發展,要增強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形成對調整產業結構起優化作用的高新產業或產品群。實現這一目標的措施是促進科技創業。
2004年11月,高新技術創業園應運而生。成立之初,它的定位就是鼓勵科技創業、提高科技競爭力的重要載體,江陰人稱之為孵化器。
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先前1萬平方米的孵化面積捉襟見肘。江陰當機立斷——擴建。擴建時,江陰創新地推出了「政府引導、企業投資、政策扶持、市場運作」的辦園思路:法爾勝泓升公司投資建設創業園的主體設施,市政府制訂創業園的有關政策,創業園管委會負責引智引項和日常服務管理。今年4月,江陰高新技術創業園4.5萬平方米的第一期孵化用房建成啟用。
今年8月,江陰進一步創新機制體制,將原隸屬於江陰經濟開發區的創業園管委會列為市政府直屬部門,在已有高新技術發展資金的基礎上,又新設了風險投資基金。
目前,園內有30多名海歸博士,已登記50多家企業。創業園已經或正在孵化的有鎂合金產品、長距離輸油管道防盜系統、城市管網監控系統、半導體激光器等數十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項目。這些涵蓋新材料、光機電一體、生物醫葯等領域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使江陰經濟更具創新活力。
開放——活力之魂
「破石拆堰方有活水涌來」。江陰人深知開放對經濟意味著什麼。正是抓住了浦東開發和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發展機遇,江陰才開創了開放型經濟的新局面。「十五」期間,江陰共新增合同外資56.41億美元,是2001年之前歷年累計數的1.71倍。從2000年到200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由10.81億美元增加到66.99億美元。
江陰經濟開發區是江陰最早開放的一塊熱土。多年來,它一直是江陰利用外資的「頂樑柱」,也是江陰高新產業的集聚區。至2005年底,全區協議注冊外資30億美元,到位注冊外資18.5億美元,引進了20餘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興澄特鋼、瀚宇博德、福匯紡織、新和橋化工等一大批超億美元項目紛紛落戶開發區。今年上半年,荷蘭帝斯曼和貝卡爾特相繼確定在開發區建設亞太區研發中心,至此,全區已有6家外資研發機構。
開放如流水,必須不斷涌動才有活力。江陰市委、市政府明白,融入經濟全球化還需進一步放大優勢、挖掘潛力。優勢是沿江,潛力在現代物流業。
2005年8月,江陰市委、市政府在江陰沿江國際製造業基地初具雛形之際,從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要搶抓接軌上海建設洋山港國際航運中心的第三次發展機遇,放大港城效應,把沿江開發向縱深拓展。隨後,一個關於臨港新城的「500天行動計劃」在長江之濱如火如荼地開展。
今年1月,江陰臨港新城黨工委、管委會揭牌成立,它標志著臨港新城建設全面進入實戰階段。同一天,和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合作成立的蘇南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投運。江陰揭開了與上海接軌發展的新篇章。
「以港興城、港以城興、港城共榮、互動發展」。江陰依託港口優勢,加速打造與沿江先進製造業基地相配套的物流基地,把臨港新城作為國際物流產業鏈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主動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著力引進以港口為依託的現代物流業和與港口產業關聯度大的現代服務業。188平方公里臨港新城成為江陰經濟增長的新板塊、走向國際的新窗口、城市現代化的新亮點。
開放的胸懷帶來了開放的活力。臨港新城迅速成為江陰經濟開放的一張新名片。9月22日,江陰臨港新城正式成為省級經濟開發區那天,由荷蘭前首相、鹿特丹市副市長德?波爾先生率領的鹿特丹市代表團在江陰舉行了鹿特丹港物流與投資研討會。近幾個月來,23家周邊地區企業開始選擇在江陰港開展進出口業務。新港區3號集裝箱碼頭自3月2日正式開港以來,集裝箱吞吐量呈幾何級增長,單月集裝箱吞吐量從3月的120箱激增至8月的7012箱。
江陰經濟開放的活力還體現在了現代物流業發展如虎添翼上。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有挪威奧德菲爾嘉盛化工倉儲、阿爾法石油化工等大型物流項目。1—8月,江陰現代物流業增加值87.6億元,同比增長23.6%,占服務業增加值的40%。物流業發展中最具活力的是臨港新城內是長江港口綜合物流園區。今年以來,物流園區新增各類企業157家,上半年的招商數量與去年全年招商數量基本相當。與數量激增相對應的是質量同步提高,今年新增企業中注冊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流通企業有7家,其中不乏中國鐵路物資成都公司江蘇分公司、江蘇中外運有限公司江陰分公司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江陰公司等「國字頭」商貿物流企業。臨港新城,正逐漸成為江陰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希望和後勁所在。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看準方向培育新活力,江陰在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活力之旅中,一定會永保活力、提升活力。
❸ 江陰市各鎮經濟排名
周庄,新橋,華士,澄江,長涇,祝塘
❹ 江陰經濟在全國排第幾在全省排第幾
經濟建設:
中國縣域經濟領頭羊
在全國萬分之一的土地上,江陰以全國千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地區生產總值,超過三百分之一的財政收入。連續4年,江陰居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第一位,成為中國縣域經濟的領頭羊。去年,江陰當選CCTV中國最佳經濟活力魅力城市,這顆江南明珠在江尾海頭正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30年的開放開發,「親商、安商、富商」成為江陰人始終信守的宗旨,「你投資、我服務;你發達、我發展」成為江陰人堅定的發展理念,江陰已經形成了「法制、誠信、效率、雙贏」的理念,形成了外向帶動的發展戰略,及與國際接軌的人文法治環境。
民生「倒逼」經濟 江陰GDP首破千億大關
江陰是長江邊一座現代化濱江港口城市,有著中國縣域經濟「五連冠」、中國最佳經濟活力魅力城市等八十一個國家級榮譽稱號。江陰市統計局局長陳興華在會上介紹,二00七年該市國民經濟總量高位快速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全部完成年度任務,預算內財政收入完成一百九十點五三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三十六點零八,為幸福江陰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道口經濟」亮點頻現
江陰的璜土鎮服務業今年的入庫稅收是去年同期的4倍,政府有關人士認為,這得益於「道口經濟」的發展。藉助常州道口,精明的璜土人在7年前就建立了小湖水產品批發市場、小湖建材市場等一批市場。近兩年,又先後建成了四方農機市場等一些較大規模的市場。從「道口經濟」中嘗到甜頭的江陰人再次妙筆生花,去年引進常州資本,建成了常浧物流市場,目前市場已引進各類物流配載企業100多家,運行線路開到全國各地,成為江陰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新亮點,今年開票可望突破1億元。
江陰工業經濟突破2000億
最新統計數據表明,今年前7個月江陰工業經濟突破2000億,再次成為全國縣級市經濟發展的領頭雁。
據分析,今年以來,江陰的工業經濟特點明顯,呈現出經濟總量與運行質量、企業規模與產業層次、創新活力與發展後勁、資本經營與市場拓展「四個同步」提升、推進的局面,全市有5個鎮實現了財政收入翻番增長,企業的市場好於預期。結構調整快速推進,機械裝備、風能設備、光伏、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機械裝備業占經濟總量的份額、投資比例不斷攀升。資本經營全面推進,揚子江船廠等企業在海外上市等都為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❺ 2017全國各地GDP年報出爐各省份排名如何
2017各地經制濟年報出爐,山東省突破7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三,趕超浙江等省份。
2017年多個省份GDP邁上新台階,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省份共有11個,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和上海。
❻ 江陰從1998年開始歷年的GDP情況
華西村海瀾服裝河豚魚...
1998年江陰市生產總值,GDP約:3萬億,1999年:5萬億200010萬億
2001...2005年平均15萬億。2005...2012年平均18萬億...
❼ 江陰百強企業是哪些
江陰是江蘇省無錫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核心地帶,地勢平坦,人口稠密,經濟發達。2018年常住人口僅有170萬左右的江陰市,GDP高達3800億元,人均GDP23萬元。經濟規模和長期霸佔中國百強縣榜首的崑山市差距不大。
適用於大量的企業總部扎堆江陰,因此誕生了大量的上市企業。2017年底的數據江陰就有47家上市企業,現在肯定超過了50家。一個縣級市竟然有50多家上市企業,對於中西部省份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比如江西省,截至2018年底,全省只有41家上市企業。各省的上市企業數量竟還不如一個東部的縣級市。這說明江西太弱呢,還是江陰太強呢?
❽ 江陰市有多少個鄉鎮各個鎮的GDP排名
江陰市轄6個街道、11個鎮:澄江街道、城東街道、夏港街道、申港街道、南閘街道回、雲亭街道、璜土鎮、利港答鎮、月城鎮、青陽鎮、徐霞客鎮、華士鎮、周庄鎮、新橋鎮、長涇鎮、顧山鎮、祝塘鎮。市人民政府駐澄江街道澄江路9號。此外,江陰經濟開發區、江陰臨港新城管委會、靖江園區。 各鄉鎮GDP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