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均GDP多少才算富裕
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GDP的現代化標准為5000美元以上,而發達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標准為2.4萬美元。
⑵ 人均GDP各階段剖析
GDP(GrossDomesticProct),就一個國家而言,被稱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產量的標准測量指標,表示該國居民在一特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商品和服務的貨幣價值總和。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通常使用GDP總量、GDP增長率和人均GDP三個重要指標。這三個指標分別具有不同的功效。 GDP總量,衡量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規模。它的主要功效是:1、用於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2、用於國際間和地區間進行比較。3、用於制定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戰略。4、用於經濟分析和經濟管理。GDP指標為經濟學家分析經濟運行狀況、政府調控管理經濟提供了廣泛的用途。 GDP增長率,衡量的是經濟增長速度。其主要功效是: 1、是宏觀經濟的重要調控目標。 宏觀經濟調控的通用目標是: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 2、是經濟周期性波動的重要測度指標。經濟增長速度圍繞潛在的生產能力出現一定程度的上下波動,是經濟運行的一種必然的不可完全避免的現象。 3、是橫向、縱向比較的重要參照指標。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今日與過去相比較,一國與他國、一地區與他地區相比較,除了比較GDP總量外,更重要的是比較GDP增長率1978—2002年間我國GDP年均增長9.4%,國際地位快速提升。 在橫向比較中,1996—2002年間我國GDP增長分別高於世界、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增長速度的4.5個、5.0個和3.3個百分點。 人均GDP,衡量的是一個國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同時也是劃分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指標。世界銀行按人均GDP水平(實際購買力平價),將各國分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四個等級。2000年,人均GDP1980美元為低收入組,4600美元為下中等收入組,9120美元為上中等收入組,27770美元為高收入組。中國當時為3920美元,低於下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數,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7400美元)的53%。 從作為劃分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指標看,國際上通常把一國的發展水平按人均GDP分為幾個階段:300—400美元以下是貧困階段;400—500美元是擺脫貧困的階段;800—1000美元是開始走向富裕階段,我國稱小康階段;3000—6000美元是比較富裕階段,我國稱全面小康階段。如英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9項現代化量化指標,其中第一項就是人均GDP(或GNP)在3000美元以上。我國研究機構提出的基本實現現代化主要評價指標體系,共分3類12項,其中第一項為人均GDP9000美元。可見,人均GDP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對GDP要用歷史的觀點看待,在人們對GDP普遍質疑時,仍然要看到,GDP是美好的,其「功」不可沒。
⑶ 按各省區人均GDP計算的基尼系數具體是什麼含意
洛倫茲曲線、基尼系數、奧肯定理的含義
洛倫茲曲線
為了研究國民收入在國民之間的分配問題,美國統計學家M.O.洛倫茲提出的了著名的洛倫茲曲線。它先將一國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隊,然後考慮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將這樣的人口累計百分比和收入累計百分比的對應關系描繪在圖形上,即得到洛倫茲曲線。
圖中橫軸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組)的累積百分比,縱軸OM表示收入的累積百分比,弧線OL為洛倫茲曲線。
洛倫茲曲線的彎曲程度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講,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彎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別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餘人口均一無所獲時,收入分配達到完全不平等,洛倫茲曲線成為折線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於其收入百分比,從而人口累計百分比等於收入累計百分比,則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倫茲曲線成為通過原點的45度線OHL。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相應的洛倫茲曲線,既不是折線OHL,也不是45度線OL,二十項途中這樣向橫軸突出的弧線OL,盡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將洛倫茲曲線與45度線之間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積」,當收入分配達到完全不平等時,洛倫茲曲線成為折線OHL,OHL與45度線之間的面積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積」。不平等面積與完全不平等面積之比,成為基尼系數,是衡量一國貧富差距的標准。基尼系數G=A/(A+B).顯然,基尼系數不會大於意,也不會小於零
基尼系數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於1922年提出的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它的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數最小等於0,表示收入分配絕對平均;最大等於1,表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實際的基尼系數介於0和1之間。如果個人所得稅能使收入均等化,那麼,基尼系數即會變小。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若低於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奧肯定理
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阿瑟·奧肯發現了周期波動中經濟增長率和失業率之間的經驗關系,即當實際GDP增長相對於潛在GDP增長(美國一般將之定義為3%)下降2%時,失業率上升大約 1%;當實際GDP增長相對於潛在GDP增長上升2%時,失業率下降大約 1%,這條經驗法則以其發現者為名,稱之為奧肯定理。潛在GDP這個概念是奧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價格相對穩定情況下,一國經濟所生產的最大產值。潛在GDP也稱充分就業GDP。
【操作實務】
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這個定理:
失業率變動百分比 = -1 / 2 ×(GDP變動百分比-3%)
根據這個公式,當實際GDP的平均增長率為3%時,失業率保持不變。
當經濟擴張快於3%時。失業率下降的幅度等於經濟增長率的一半。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增長5%(高出正常水平2%),奧肯定理預期失業率下降1%。
當GDP下降,或增長不到3%時。失業率上升。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下降1%,奧肯定理預期失業率上升2%。
奧肯定理的一個重要結論是:為防止失業率上升,實際GDP增長必須與潛在GDP增長同樣快.如果想要使失業率下降,實際GDP增長必須快於潛在GDP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奧肯所提出經濟增長與失業率之間的具體數量關系只是對美國經濟所做的描述,而且是特定一段歷史時期的描述,不僅其他國家未必與之相同,而且今日美國的經濟也未必仍然依照原有軌跡繼續運行。因此,奧肯定律的意義在於揭示了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之間的關系,而不在於其所提供的具體數值。
【經典案例】
奧肯定理曾經相當准確地預測失業率。例如,美國1979年~1982年經濟滯漲時期,GDP沒有增長,而潛在GDP每年增長3%,3年共增長9%。根據奧肯定理,實際GDP增長比潛在GDP增長低2%,失業率會上升1個百分點。當實際GDP增長比潛在GDP增長低9%時,失業率會上升4.5%。已知1979年失業率為5.8%,則1982年失業率應為10.3%(5.8%+4.5%)。根據官方統計,1982年實際失業率為9.7%。與預測的失業率10.3%相當接近。
⑷ 上海各區人均GDP排名是怎麼樣的
上海各區人均GDP排名從低到高有長寧區、徐匯區、黃浦區。
黃浦區:
經濟穩定發展,商業繁榮,豫園外灘,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廣場,新天地,淮海中路,都是黃浦區的,可以說是上海的老區代表。保留著很多老城廂的歷史文化風貌,以及上海租界時的建築風貌。他的繁華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黃浦區也是[貧困]人口最多的區。
經濟:GDP總量為2104.44億元
⑸ 富看人均GDP還是總的GDP,GNP要算嗎畢竟GNP才是國民創造的價值。至少現在清楚的是不是GDP最高就代表富裕
當然看人均,你家10口人總收入10萬元,人家一口人,收入10萬元,誰富裕?
⑹ 2016年西安市各區人均GDP
2016已經劃上圓滿句號,今年西安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6257.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5%,較2015年提高0.3個百分點,分別高於全國和全省1.8和0.9個百分點。在全國位於26位。
對於過去的一年西安各區縣取得的成績您是否清楚呢?
日前西安統計局公布了2016年西安各區縣經濟運行數據。GDP是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體現了各區的財力、經濟活躍度以及創造財富的能力。
您知道哪些區縣最富,哪些區縣實力較弱呢?
雁塔區
1235.43億
全市排名:第1
全區總面積152平方公里,轄8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超過110萬。雁塔區是西安市最大的核心區,區內擁有西安市最好的文化教育資源與眾多名勝古跡,是中國著名的科教文化旅遊大區。2016年雁塔區躍上1200億元的大關,總量居全省24城區之首!
未央區
772.88億
全市排名:第2
全區總面積262.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80萬。歷史上先後有秦、漢、唐等11個王朝建都未央。2010年躋身新中國60年縣域經濟最具投資潛力十大縣市。如今的未央區位於西安城區北郊、是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城市中心區,是二十一世紀的「浦東新區」。
碑林區
741.68億
全市排名:第3
全區總面積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60萬。是一個文化教育發達、文物名勝薈萃、科技力量雄厚、市場經濟繁榮的城區。碑林區也是西安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蓮湖區
621.91億
全市排名:第4
總面積38平方公里,總人口70.68萬。轄9個街道,這里交通發達,遺址眾多,歷史上蓮湖區域是西安中心城區的一部分,自漢高祖五年(前202)設長安縣後,歷代屬長安縣轄。
長安區
608.02億
全市排名:第5
全區總面積1580平方千米,轄25個街道辦事處,人口108萬,古長安曾是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的京畿之地,長安交通方便,鐵路公路連接四面八方;通訊發達,電力充足,水源豐沛,地下熱水蘊藏豐富。
新城區
540.66億
全市排名:第6
總面積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86萬人,是陝西省政府和省市機關的所在地,新城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是省市重要的交通樞紐,素有「古城門戶」之稱。同時這里旅遊資源豐富,文化積淀深厚。
灞橋區
329.78億
全市排名:第7
全區總面積332平方公里,轄9個街道辦事處,33個社區,226個行政村,常住人口60.82萬。集中了豐富的審美文化資源、產業文化資源與經濟文化資源。
高陵區
300.24億
全市排名:第8
高陵區幅員面積294平方公里,轄3鎮3街道2管委會;常住人口超過35萬。境內有唐昭慧塔、李晟碑、東渭橋遺址等古文化遺跡,是中國建縣歷史最早的縣份之一。高陵區是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閻良區
193.94億
全市排名:第9
總面積244平方公里,轄2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28萬人。閻良區航空工業發達,是集飛機設計、製造、鑒定、試飛、教學、研究於一體的著名中國航空城。閻良旅遊以航空科普游為主。
臨潼區
183.11億
全市排名:第10
總面積915平方公里,人口72萬,轄23個街道辦事處、28個社區,285個行政村。自周秦到漢唐,臨潼一直為京畿之地,處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地帶。現在是中國御溫泉之都、中國十佳生態休閑文化旅遊城區、陝西省旅遊示範縣。
戶縣(鄠邑區)
162.81億
全市排名:第11
總面積1282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戶縣地處古都長安近郊,為周秦漢唐歷朝京畿之地,秦漢時為皇家上林苑屬地,歷史遺存與文化積淀豐富而厚重。
藍田
122.44億
全市排名:第12
總面積19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萬。藍田縣亦是陝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藍田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是聞名遐邇的「美玉之鄉」。
周至縣
114.99億
全市排名:第13
全縣總面積29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4萬。境內有道教文化發祥地、世稱「天下第一福地」的樓觀台,周至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總結: 2016全市各區基本保持8%的經濟增長速度,長安區以12%的增幅占據第一位,增長速度較低的是閻良、臨潼區,分別是2.3%,4.2%。
⑺ 人均GDP是中國的兩倍,中亞地區最富裕的國家是什麼
說起中亞地區,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窮和欠發達,但實際卻是另外一種情況,在中亞地區有一些國家還是比較富有的。只不身處眾多大國的包圍之中,不是那麼有名氣罷了,哈薩克就是其中的一個。
哈薩克低調的性格,與它的自然地理環境有很大因素,封閉的內陸,處於多國的包圍之中,受干擾因素較大。我們都知道國有外交往往都需要周密翰旋,而處於被眾多大國包圍之中的哈國對外非常謹慎,顯得非常低調,不被外人所知也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⑻ GDP的概念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內的人均GDP,我可不可以理解為,這個城市的總財富,減去稅收和必要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但是你問的其實是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稱作「人均GDP",常作為 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你用來統計GDP的方法太粗糙了,不能簡單的用總財富減去稅收和必要開支。因為很多必要開支其實是屬於中間產品,是不能算在總財富里的。而稅收也分多種,並非所有稅收都需要考慮在GDP以內。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
1.生產法:
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
2.收入法:
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
3.支出法:
GDP=總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
⑼ 南陽市下轄幾個縣市區人均GDP排名2018
你好!南陽市傢具及各縣市區人均GDP排名2018說明他們生活。現在進步人也變得越來越富裕。
⑽ 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的人均GDP是多少
世界上最富有和最貧窮的國家排名
排名 國家 人均財富
1 瑞士 648241
2 丹麥 575138
3 瑞典 513424
4 美國 512612
5 德國 496447
6 日本 493241
7 奧地利493080
8 挪威 473708
9 法國 468024
10 比利時/盧森堡 451714
排名 國家 人均財富
1 衣索比亞 1965
2 奈及利亞 2748
3 蒲隆地 2859
4 剛果 3516
5 尼日 3695
6 尼泊爾 3802
7 幾內亞比索3974
8 莫三比克 4232
9 查德 4458
10 馬達加斯加 5020
如何評判世界各國的窮富差異?哪些因素應當被列為劃分標准?世界銀行在第60屆聯合國首腦峰會期間公布了一份長達190面的報告,提出根據國內生產總值、產出資本、自然資源、人的技術和能力等條件綜合而得到的新標准。報告還根據這個新標准對世界各國財富情況進行「排隊」,特別標出十大最富有國家和十大最貧窮國家。瑞士在富有國家中以人均財富64.8241萬美元傲居榜首,第2位、第3位也同樣被丹麥(57.5138萬美元)、瑞典(51.3424萬美元)這兩個北歐國家包辦。美國(49.6447萬美元)分別排在第4位和第5位。
而在最貧窮國家中,來自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國家幾乎囊括十大最貧窮國家。衣索比亞(1965美元)則「倒數第一」,其次是蒲隆地(2859美元)、尼日(3695美元)、尼泊爾(3802美元)和幾內亞比索(3974美元)。
報告顯示,中國在2000年的人均財富為9387美元,其中無形資產為4208美元、產出資本為2956美元、自然資源為2223美元。這一數額比過去增長了200美元。中國內地的真實儲蓄率為25.5%,香港地區為21.4%,而美國僅為8.2%。中國在此項目上的排名僅次於第1位的海地,列全球第 2。相比之下日本的人均財富為49.32萬美元,韓國為14.1萬美元,俄羅斯為3.87萬美元,而印度的人均財富則是6820美元。
根據各國目前採用的傳統標准,評判國家財力的主要指標無疑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即某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商品和提供的所有勞務的價值總和。然而專家指出,這種運算方式忽略了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等問題,不利於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在世界銀行公布的報告中,貧富標准則添加了另外幾大內容:產出資本、自然資源、人的技術和能力。德國籍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總幹事斯特納介紹說,「新的財富標准就是把傳統評判方式所隱藏起來的那部分可持續發展問題展現在世人面前,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推動各國為長遠發展而進行科學的規劃。」
對於這種評估方式,世界銀行的首席環境經濟學家科爾克·漢密爾頓解釋說,經濟發展是否符合長遠利益是專家們的主要考量。漢密爾頓說,「如果一戶家庭每個月就只是從銀行賬戶里提錢,或是為吃飽飯而變賣車輛、牲口等財物,那我們認為這戶人家是沒法支持很久的。國家的財富也是一樣,如果他們的凈儲蓄是負數,那麼這就給我們一個信號:該國的財富補救就會耗盡,其發展道路也無法持續下去。」專家還從中得出結論說,多數窮國的發展模式都難以長久支撐。例如在撒哈拉沙漠南部一些非州最貧困國家,如果將自然資源耗竭、人口快速膨脹等因素從凈儲蓄中扣除,那麼多數國家的人均凈儲蓄都是負數。
調查結果表明,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瑞士與最貧窮的國家衣索比亞的人均財富相差甚遠,世界貧富差距繼續拉大。瑞士人均財富為64.8241萬美元,幾乎是衣索比亞人均財富(1965美元)的330倍。今後這一趨勢還將得到延續,主要是窮國將更窮。窮國貧窮的根源在於資源衰竭,這些國家經濟狀況非常糟糕,礦產資源少得可憐,土地資源繼續衰竭,森林被砍伐,聯合國提出的在2015年前減少貧窮飢餓國家人口數量的千年發展目標未必能預期實現。不過,非洲國家也出現了一些可喜現象,有限資源得到了積極的利用,如茅利塔尼亞領先漁業加速經濟發展,波札那利用金剛石礦產收入積極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