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東各市gdp排名是怎麼樣的
據2019年前三季度的GDP數據顯示,合並萊蕪後的濟南有著高達7189億元的GDP總量,增速版8.71%,排名山東省內第二權名,而曾經一直壓制濟南的煙台前三季度GDP僅有6163.38億元,排名山東第三,第一名青島的GDP是9768.93億元,增速7.52%。
數據可以看出,目前煙台已經對我們濟南山東第二的位置是沒有任何威脅了,然而要追上前面的青島也並非易事,除再對泰安或者淄博等地區進行整合,興許有望超越青島,重回省內第一,當然我們濟南人也可以多吃些家鄉的特產如阿膠、大蔥等特產,
可以為濟南多加一些GDP,然而只靠吃城市和吃特產來增加GDP未免太簡單粗暴,你認為還有哪些更好的增加我們濟南GDP的方法呢?評論區等待您的高見,下圖為2019年前三季度山東省各城市GDP排名,數據參考當地統計局為准。
⑵ 山東省各城市經濟排名
08年最新數據GDP排名1青島2煙台3濟南4濰坊5淄博6濟寧7東營8臨沂9威海10泰安11德州12聊城13濱州14棗庄內15菏澤16日照17萊蕪。這容只是GDP總量排名。如果按人均生產總值排名,1東營2威海3青島4淄博5煙台6濟南7萊蕪8濱州9棗庄10日照11濰坊12泰安13濟寧14德州15聊城16臨沂17菏澤。其實還是人均的比較有可比性!
⑶ 山東省各市經濟排名
2009年全年各城市的GDP要等2010年一月份才能統計出結果。半年的GDP也能看得出基本排行順序差不多,版只是下半權年各城市尤其前三位的城市經濟復甦迅速,發展很快,預計青島、煙台、濟南仍是山東經濟發達的前三甲。2008年山東省城市GDP在2000億以上的城市。2008年山東省各市GDP:(億)
1 青島市 44362 煙台市 34603 濟南市 3017
4 濰坊市 2491
5 淄博市 22656東營市 20657濟寧市 20002009年上半年山東省各市GDP排名青島市 2282.43億 10.5
煙台市 1817.75億 11.8%
濟南市 1531.73億 10.5%
濰坊市 1402.61億 11.1%
淄博市 1150.52億 11%
濟寧市 1127.87億 10.7%
臨沂市 1038.99億 12.1% 東營市 936.59億 10.6%
威海市 981.13億 10.8%
泰安市 784.7億 11.1%
德州市 806.2億 12.2%
聊城市 646.68億 10.7%
濱州市 627.43億 11.8%
棗庄市 583.41億 12%
⑷ 1999年到2009年每個各城市GDP排名
2008中國城市排名前二十 1、上海市 13800億10.4% 滬01 中國經濟中心依然領先 2、北京市 10900億10.3%京01 第二個過萬億的城市,首都的轉型是成功的 3、廣州市 8260億 12.5% 粵01副省級中最高 4、深圳市 7950億 12.3% 粵02計劃單列中最高,特區中最高的,深港一體化將推動其繼續更好的發展 5、蘇州市 6800億 13.3% 蘇01 地級市中最高,外資集中地 6、天津市 6300億 15.4% 津01 環渤海中心城市 7、重慶市 5120億 16.6% 渝01 依然是中西部唯一進全國十強的城市,在直轄市中最低,發展速度驚人 8、杭州市 4970億 12.2% 浙01 隨著長三角滬寧杭的繼續融合,杭州的地位將繼續保持 9、青島市 4480億 13.5% 魯01 山東的經濟中心已經拉開了和省會濟南的距離 10、無錫市 4460億 13.1% 蘇02 今年增速放緩了一點 11、佛山市 4450億 16.5% 粵03 國務院點名批評的經濟結構不合理,該慢下來,好好打好基礎 12、武漢市 3960億 15.1% 鄂01 中部崛起效果顯現 13、寧波市 3940億 11% 浙02 14、南京市 3930億 13% 蘇03 15、沈陽市 3880億 16.5% 遼02 16、大連市 3810億 17%遼01 直逼省會沈陽 經濟發展相當快 17、成都市 3785億 10.4% 川01 受地震影響增速減緩,排名繼續下滑,預計將被東莞超過 18、東莞市 3730億 14.1% 粵04 19、煙台市 3630億 14% 魯02 20、唐山市 3550億 13.4% 冀01
⑸ 山東歷年GDP
香港:2069.468億美槐伍元
廣東:5721.21億宏粗美元
山東:4948.81億美元
河北:蔽明鎮2492.55億美元
希望採納
⑹ 山東各市gdp排名2019
2019年山東GDP排名前10的是:
1、青島;
2、濟南;
3、煙台;
4、濰坊;
5、臨沂;
6、濟寧;
7、淄博;
8、菏澤;
9、德州;
10、威海。
應答時間:2020-07-3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車主貸] 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⑺ 09年山東各市GDP排名
2009年山東省各市GDP排名
1 青島市:4924.16億元
2 煙台市:專3868.17億元
3 濟南市:3331.95億元
4 濰坊市:2974.94億元
5 淄博屬市:2539.10億元
6 濟寧市:2387.70億元
7 東營市:2257.88億元
8 臨沂市:2214.09億元
9 威海市:2034.03億元
10 泰安市:1664.35億元
11 德州市:1650.72億元
12 濱州市:1388.9億元
13 聊城市:1380.02億元
14 棗庄市:1236.83億元
15 日照市:803.55億元
16 菏澤市:918.40億元
17 萊蕪市:524.66億元
⑻ 山東的各市的經濟排名
2009年全年各城市的GDP要等2010年一月份才能統計出結果。半年的GDP也能看得出基本排行順序差不多,只是下半年各城市尤其前三位的城市經濟復甦迅速,發展很快,預計青島、煙台、濟南仍是山東經濟發達的前三甲。2008年山東省城市GDP在2000億以上的城市。2008年山東省各市GDP:(億)
1 青島市 44362 煙台市 34603 濟南市 3017
4 濰坊市 2491
5 淄博市 22656東營市 20657濟寧市 2000 2009年上半年山東省各市GDP排名青島市 2282.43億 10.5
煙台市 1817.75億 11.8%
濟南市 1531.73億 10.5%
濰坊市 1402.61億 11.1%
淄博市 1150.52億 11%
濟寧市 1127.87億 10.7%
臨沂市 1038.99億 12.1% 東營市 936.59億 10.6%
威海市 981.13億 10.8%
泰安市 784.7億 11.1%
德州市 806.2億 12.2%
聊城市 646.68億 10.7%
濱州市 627.43億 11.8%
棗庄市 583.41億 12%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⑼ 求97年至今幾個城市的GDP
注1:8大內地城市數據非經說明均摘自該市當年統計公報,均為初步統計數據,而非後來調整數據。貨幣單位為億元人民幣
注2:香港1997-2005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06年數據來自香港政府統計處。貨幣單位為:億港元。
注3:2004年我國進行了經濟普查,因此2005年某些市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較2004年變動較大,北京尤甚。
注4:重慶市1997-1999年數據來自重慶綜合經濟庫。
注5:北京市1997-1998年數據來自互聯網搜索。
注6:深圳市1997年數據來自蘇州統計信息網上《蘇州與深圳城市比較分析報告》一文。
蘇州 南京 成都 重慶
1997 1133 755 1007 1350
1998 1250 826 1103 1429
1999 1358 895 1190 1480
2000 1541 1020 1310 1590
2001 1760 1154 1491 1750
2002 2080 1295 1663 1971
2003 2802 1576 1871 2250
2004 3450 1910 2186 2665
2005 4027 2413 2371 3069
2006 4820 2774 2750 3486
上海 廣州 北京 深圳
1997 3439 1643 1810 1130
1998 3801 1844 2011 1289
1999 4189 2063 2170 1437
2000 4551 2383 2461 1665
2001 4951 2685 2818 1955
2002 5409 3002 3130 2239
2003 6251 3467 3612 2861
2004 7450 4116 4283 3423
2005 9144 5117 6815 4930
2006 10297 6068 7720 5814
香港
1997 13391
1998 12892
1999 12322
2000 12672
2001 12790
2002 12598
2003 12198
2004 12695
2005 13821
2006 14743
倒,花了兩個小時,樓主不鼓勵我一下真要吐血了。
⑽ 山東省歷年的GDP數據
年份 山東GDP(億元)
1952 43.41
1957 61.39
1962 64.38
1965 86.25
1970 126.31
1975 166.19
1978 225.45
1980 292.13
1981 308.99
1982 343.75
1983 391.46
1984 459.46
1985 680.46
1988 1117.66
1989 1293.94
1990 1511.19
1991 1810.54
1992 2196.53
1993 2779.49
1994 3872.18
1995 5002.34
1996 5960.42
1997 6650.02
1998 7162.20
1999 7662.10
2000 8542.44
2001 9438.31
2002 10552.06
2003 12430.00
2004 15490.70
2005 18468.30
2006 21846.70
2007 253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