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1980年珠海的人均gdp

1980年珠海的人均gdp

發布時間:2021-02-25 18:41:50

A. 珠海這幾年的GDP是多少,人均收入是多少

2011年人均gdp達9萬元人民幣,摺合約1.4萬美元,2011年全市gdp1410億元,人口156萬人

B. 珠海人均GDP是多少

2011年人均GDP達9萬元人民幣,摺合約1.4萬美元,2011年全市GDP1410億元,人口156萬人

C.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珠三角或者珠三角城市群)2000年以前的歷年人均GDP,億美元計

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經濟實力比較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城市、產業和市場三大集群,進入工業化成熟期。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經過多年發展,基本形成了較為合理的產業分工。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留在上海,勞動密集的工業則到蘇州、崑山等地區。這兩個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較高,經濟發達,城市配套設施齊全,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因此,客觀評價兩地區各城市的經濟實力顯得尤為重要,並通過比較,以求更好地為各級政府宏觀決策提供依據,促進各城市的協調發展。

一、研究的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法與指標選取

我們可以在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依據城市經濟的相關理論,選取綜合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國內貿易、交通運輸、對外經濟、財政收入、人均收入7個分指標中11個反映城市經濟實力的指標(GDP總量、人均GDP、第三產業比重、固定資產投資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貨運量、外貿出口、實際利用外資、財政收入、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建立綜合指標體系。藉助於一定的數量分析方法和模型,將原始數據進行標准化處理,確定出各城市若干個綜合指標得分,再加以累計,從而得出各城市在經過數量模型計算後的排序情況。這里採用多元統計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進行研究,利用2001年的統計數據,客觀准確地評價長江三角洲15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寧波、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揚州、泰州、湖州、嘉興、紹興、舟山)和珠江三角洲9城市(廣東、深圳、珠海、佛山、江門、中山、東莞、惠州、肇慶)的經濟發展狀況。

(二)主成分分析的計算

(1)計算由Yij構成的數據陣Y的相關陣R,R=(X』Y)/N。

(2)計算相關陣R的特徵值,並將其由大到小的順序列成λ1≥λ2≥λ11,同時求出它們相對應的特徵向量。

(3)計算各指標的貢獻率和累積貢獻率,公式如下,結果如表1。可以看出,當K=2時,其累積貢獻率達87.44%,因此,取前兩個主成分,記為P1、12。

(4)計算由F1、12所對應的特徵向量構成的因子載荷陣和主成分得分系數,公式如下,系數如表2所不。

二、24城市經濟實力比較

(一)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實力比較

城市經濟實力總排名中位於前12名的兩地區各佔一半,即上海、深圳、廣州、東莞、蘇州、杭州、佛山、珠海、寧波、無錫、南京、中山。在珠江三角洲城市中排名第3位的東莞排在位於長江三角洲城市中排名第2位的蘇州之前。珠江三角洲城市的經濟實力較強。深圳、廣州、東莞在24城市中排名居於前列。

綜合經濟位於前12名的兩地區各佔一半,上海位居首位,排在2—5位的是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無錫居第6位;C,DP總量超過1000億元城市依次是上海、廣州、深圳、蘇州、杭州、無錫、寧波、南京和佛山。上海最多達4950.84億元;佛山最少1068.36億元,其中長江三角洲城市6個,珠江三角洲城市3個;人均GDP超過3萬元的城市依次是珠海、深圳、東莞、廣州、上海、佛山、無錫、蘇州,珠海最高為48931元,蘇州最少30384元,其中長江三角洲城市3個,珠江三角洲城市5個且排名靠前;第三產業比重超過40%的城市依次是廣州、上海、舟山、東莞、南京、深圳、杭州、江門、無錫、珠海、佛山,廣州最高為54.1%,佛山最少為40.4%。11城市中長江三角洲5個,珠江三角洲6個。可見珠江三角洲城市綜合經濟優勢主要體現在人均GDP和產業結構上,尤其是人均GDP優勢明顯,而經濟總量則不及長江三角洲城市。
表1 主成分的特徵值及解釋方差在總方差中的比重
初始特徵值
修正載荷開方和
主成分
總值
總方差中的%
累計的%
總值
總方差中的%
累計的%
1
7.538011
68.52737
68.52737
7.538011159
68.52737
68.52737
2
2.080464
18.91331
87.44068
2.08046362
18.91331
87.44068
3
0.605777
5.507065
92.94775
4
0.335989
3.054441
96.00219
5
0.180194
1.638129
97.64032
6
0.112921
1.026551
98.66687
7
0.070328
0.639347
99.30621
8
0.047409
0.430991
99.7372
9
0.016436
0.149421
99.88663
10
0.007114
0.064675
99.9513
11
0.004991
0.045371
100
表2 主成分得分系數表
主成分
1
2
GDP總量
0.125222
-0.14087
人均GDP
0.092944
0.253179
第三產業比重
0.089175
0.031097
固定資產投資
0.124214
-0.16128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0.123108
-0.15729
貨運量
0.112143
-0.22298
外貿出口
0.112914
0.18516
實際利用外資
0.125726
-0.04145
財政收入
0.123887
-0.13235
農民年人均純收入
0.086453
0.331693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0.076488
0.362964

固定資產投資位於前12名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只有廣州、深圳和佛山,而且第2位的廣州與第1位的上海相比,差距很大。2001年上海固定資產投資額達1984.31億元,廣州為978.21億元,不及上海的一半。前6名分別是上海、廣州、深圳、蘇州、南京和杭州,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只有兩個,可見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投資需求相對不足。

國內貿易位於前12名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只有廣州、深圳和佛山,前6名城市依次是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寧波,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只有兩個。2001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61.3億元,廣州為1248.28億元,深圳609.26億元,深圳約為上海的1/3,廣州的1/2。總的來說,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消費需求有待進一步擴大。

交通運輸前12名的珠江三角洲城市有廣州、佛山,深圳居15位。位於前6名的依次是上海、廣州、杭州、南京、佛山、寧波。2001年上海貨運量5.4億噸,廣州2.49億噸,深圳0.514億噸,上海是廣州的兩倍多,是深圳的10倍,優勢十分明顯。因此珠江三角洲城市需要進一步完善交通網路,擴大交通流量。

對外經濟前12名的珠江三角洲城市是深圳、東莞、廣州、佛山、惠州,位於前6名的依次是上海、深圳、東莞、廣州、蘇州、佛山,其中外貿出口超過100億美元的城市排序為深圳374.8億美元、上海276.28億美元、東莞189.89億美元、蘇州123.07億美元、廣州116.2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0億美元的城市有上海、深圳、廣州、蘇州、東莞、無錫、惠州、佛山,其中長江三角洲城市3個,珠江三角洲城市5個。可見珠江三角洲城市外向型經濟發達,尤其是實際利用外資優勢明顯,但廣州的對外經濟排名不僅落後於上海、深圳,還落後於北京。

D. 珠海的經濟發展史。

地處珠江三角洲南岸之端、珠江入海口處的珠海,具有發展航運的天然優勢。30年前,這個天生麗質的海濱小城幸運地成為全國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從此,珠海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並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城市。

港口,珠海最具優勢的核心資源,自經濟特區建立之日起,便開始上演一幕幕滄海變桑田般的巨變:30年來,珠海港已從小規模的內河渡口和漁港,一躍成為珠江三角洲西岸乃至整個西江流域港口群的「龍頭」。

如今在高欄港,10萬噸級、15萬噸級深水碼頭泊位正在建設中,新的國際航線在不斷地開辟,溯西江而上的內河港口聯盟已經成立起來,圍繞港口形成的產業鏈條正在逐漸集聚。

高欄港,正朝著吞吐量超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00萬至500萬標箱,集深水型、綜合型、高效型、環保型為一身的新一代區域樞紐大港邁進。

特區30年:港口吞吐量增長278倍

1978年的珠海還是一個僅有13艘機動運輸船和8艘駁船的邊陲小鎮。盡管解放後的香洲港已是廣東省主要港口,但當時珠海境內的港口仍是以小規模漁港和渡口為主。多年來整個珠海縣的港口吞吐量都徘徊在18萬噸左右。

1980年,珠海經濟特區建立,珠海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以港興市」發展戰略也從這時開始悄然萌動。從1979年到1985年,珠海市在港口建設領域的投資超過了1.3億元,重點建設、發展了九洲港和前山港。5年間,珠海全市的港口吞吐量增長了9倍,達到192萬噸。

2010年,珠海經濟特區進入「而立之年」。從高欄港出發,國際集裝箱航線可直通南美,西江駁船可直達廣西梧州。今年,以高欄港為首的珠海港年吞吐量預計可達5000萬噸,相比30年前增長了278倍。

在珠海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十大重點工程」中,高欄港經濟區在未來3年至5年間樞紐工程建設和產業投資總額將達1300多億元。高欄港,珠江西岸地區唯一深水碼頭,正在成為一座輻射周邊、帶動產業發展的區域性樞紐大港。

九洲港:打通至香港「水上黃金通道」

1980年,九洲港客運碼頭和小貨運碼頭動工建設。1982年9月,珠海首個對外開放的港口九洲港建成,並隨即開辟了香港、深圳蛇口兩條航線。珠海到深圳、香港的交通時間被歷史性地縮短至1個多小時。珠海直通世界貿易中心香港的大門打開了。

1982年建成的九洲港客運碼頭擁有5個泊位,可供5艘飛翼船或雙體噴射船同時靠泊,亦可供800座位的大型客輪靠泊;小貨運碼頭擁有3個泊位,可靠泊1500噸級的貨船和集裝箱船,擁有80萬噸貨物的年通過能力。如此規模的九洲港在當時,不僅是珠三角西岸唯一的深水港口,也是珠海最大的客貨運綜合性碼頭。

20多年前,一些看準了經濟特區發展潛力的香港投資人通過這條水上交通要道來到珠海,開始辦廠、創業。這股投資熱潮後來造就了天威飛馬等一批立足珠海數十載的優秀港資企業。

直至今天,九洲港依然是珠海水路對接深圳、香港的重要窗口,九洲港集裝箱碼頭依然是珠海很多企業物流鏈條上的重要一環。九洲港至香港的高速客輪,28年來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水上黃金通道」,是珠海與香港更加廣泛而緊密合作的必要交通基礎。

高欄港:踐行珠海「以港立市」重任

上世紀90年代之前,以香洲港、九洲港、井岸港、前山港等港口主要服務於珠海自身城市建設和對港貿易,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作為身處西江入海口的「門戶城市」,珠海依然沒有萬噸級深水大港,沒有國際集裝箱航線,這意味著港口這扇面向世界的大門並未真正打開。

1992年,從珠海市區直通南水鎮的珠海大道、高欄港兩個2萬噸級多功能碼頭、連接南水鎮和高欄島的連島大堤相繼建成投入使用。從此,高欄港帶著以港口發展帶動城市繁榮美好願望,轟轟烈烈登上了珠海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舞台。

2008年,新一屆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以港立市」的發展戰略。擁有建港岸線68.5公里,規劃可建萬噸級以上碼頭100多個,並具備建設30萬噸級以上石化大碼頭的條件,年設計吞吐量可達1.5億噸以上的高欄港,真正成為了珠海港口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和核心競爭力。

2008年7月,港口開發和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大幕拉開,市港口管理局、珠海港控股集團與高欄港經濟區管委會成功組建,形成了港口行政管理、港口經營開發、港區建設管理既分工明確又一體聯動的新體制。兩年來,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珠海港依然保持穩步上升的良好發展勢頭,進而提出要「邁向億噸大港」!

然而,在港口林立的珠三角地區,高欄港邁向億噸大港的腳步並不輕松。面對集裝箱吞吐量已具相當規模的鹽田港、南沙港,珠海港必須走差異化發展道路。2009年,珠海港煤、油、氣等吞吐量2490萬噸,占廣東能源吞吐量的23%,其中成品油占廣東省的比重為15.86%、液化氣佔20.58%,均列廣東省第二。差異化戰略的實施使珠海港避免了與周邊港口的同質性競爭,拉近了與先進港口的差距。

為此,高欄港在大力興建集裝箱碼頭的同時,也著力推動煤碼頭、礦石碼頭和石油化工碼頭的建設。目前,8萬噸級油碼頭、5萬噸級集裝箱碼頭都已經建成,10萬噸級煤碼頭、15萬噸級礦石碼頭等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隨著港口的發展,港口生產與臨港產業互動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高欄港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珠海大型電力、石化、船舶、航空、裝備製造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發展,成功吸引了殼牌石油、BP化工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中石油、中海油、中船在珠海投資,還帶動了珠海區域物流中心的形成,大大提升了珠海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成為珠海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關鍵。

E. 珠海市2008年的人均GDP為多少

2008年珠海市人均GDP:66550.61元/年

F. 1980年香港人均GDP多少

評論 ┆ 舉報

最佳答復案此答案由提問制者自己選擇,並不代表網路知道知識人的觀點

回答:wenlaotou
學者
11月2日 09:31 八月十日,日本總務省發表了根據二○○一年三月末居民戶籍底冊進行的人口調查結果。根據這一調查得知,日本的總人口為一億二千六百二十八萬四千八百零五人(126284805),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二十一萬三千五百人,增加了百分之零點一六九。增加人數和增加比率都僅僅比一九六八年開始此項調查以來的最低數值--去年三月底的統計略高一些,但去年(二○○○年度)新出生的嬰兒為一百一十八萬零五百六十五人,創最低記錄,嬰兒出生率持續下降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

2003年日本的GDP為501萬億日元(約合4.6萬億美元),佔世界第2位(約為中國當年GDP的4倍)。
日本2003年的人均GDP是33077美元,為中國的31倍。

揪錯 ┆ 評論 ┆ 舉報

G. 1980年~2005年廣州市GDP多少人均收入多少

2005年廣州GDP突破5000億大關 年增長13%
2005年,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33839元,比上年增長9.1%。城市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容為18287元,增長8.3%。人均消費性支出14468元,增長10.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7080元,增長6.9%。
http://gz.dayoo.com/gb/content/2006-01/24/content_2388996.htm

廣州市2004年GDP——4450.55億元
2004年廣州人均GDP預計超6000美元

2003年廣州GDP達3466億

2002年廣州市國內生產總值,即(GDP)穩居中國第三,人均GDP為5058美元

2001年廣州人均GDP達到4568美元

H. 珠海生活水平怎樣

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個重要城市,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並明確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海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新會、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珠海是中國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珠海於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為確保本身的高科技和旅遊地位,珠海抑制重工業發展。按總工業輸出額計,主要工業依次為:電子及通訊設備、電子儀器及機械、辦公室儀器。珠海從昔日一個經濟落後的邊陲小縣,一躍成為新型花園城市。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個重要城市,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2008-2020年,並明確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海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地理坐標處於北緯21° 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新會、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珠海是中國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珠海市陸地面積有1701平方千米,人口149.12萬人(2009年統計),是廣東省人口規模最小的城市。珠海的海岸線長604公里,有大小島嶼146個,故有「百島之市」的美譽。在珠江口遼闊的水域上,大大小小的島嶼星羅棋布,計有146個,其中大部分集中於東部海域的萬山群島。珠海市氣候宜人,冬夏季風交替明顯,終年氣溫較高,偶有陣寒,年、日溫差小,屬南亞熱帶與熱帶過渡型海洋性氣候。 全市太陽能豐富,熱量充足,年均日照時數為1991.8小時, 太陽輻射年總量為4651.6兆焦/平方米。全市氣溫比鄰近珠江三角洲各縣市都高,年平均氣溫為22.4℃,大部分地區全年無霜凍,是該省南亞熱帶地區熱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珠海於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按總工業輸出額計,主要工業依次為:電子及通訊設備、電子儀器及機械、辦公室儀器。以高科技為重點的工業體系,綜合發展的外向型經濟。 珠海從昔日一個經濟落後的邊陲小縣,一躍成為新型花園城市。一個以高科技為重點的工業體系,綜合發展的外向型經濟格局初具雛型;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珠海市作為中國的經濟特區,是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之一。已有52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投資珠海,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303項。日本的三菱、三井、伊藤忠、松下、東芝、佳能、日通、珠海紫翔,美國的埃克森美孚、塞拉尼斯、偉創力、殼牌,英國的BP公司,德國的戴姆勒克萊斯勒、西門子,法國的家樂福,荷蘭的飛利浦等30 多家著名跨國公司已落戶珠海。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37.69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40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536.66億元,增長2.1%;第三產業增加值471.63億元,增長12.8%。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4%、18.2%和80.4%。三次產業的比例由上年的2.9:54.6:42.5調整為2.8:51.7:45.5。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78.43億元,增長17.3%,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6.8%。民營經濟增加值261.72億元,增長10.2%,佔GDP的25.2%。人均GDP達6.98萬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約合10218美元。 2009年珠海市實現財政收入達到101.1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53.2億元,同比增長4.1%。特色餐飲 所謂「住海邊、玩海面、吃海鮮」,正是珠海不可錯過的節目,而吃海鮮更是重頭戲。珠海的膏蟹,斗門河蝦,白蕉禾蟲,南屏脆肉鯇都是絕好的的招牌菜。而且勝在不拘一格,上至酒樓,下至街頭打排檔,都一樣風味十足。何況一邊吹著海風,一邊啤酒下海鮮,暢快淋漓而又盡興,所以很多大排檔都經常爆滿,現在還形成了幾條出名的食街,如拱北迎賓北路沿線、香洲沿河路至唐家灣、九洲港路段、新香洲怡華街等四條食街,都是叫座又叫好的。而前兩段則主要是生猛海鮮頂呱呱,後兩段則是南北大匯合,特色小炒更為出色,深得當地人的喜愛。 購物 珠海市區繁華熱鬧,商場眾多,香洲商業圈涵括jusco,香百,家樂福,茂業百貨,華潤萬家,吉大的珠海百貨,免稅商場則是名牌匯聚,拱北的蓮花路,地下廣場,國際大廈,串聯拱北口岸,形成方便快捷的購物區。珠海的水產品極為豐富,主要特產有疊石蚝油、珠海肥蟹、黃金風鱔、橫山粉葛、白藤藕粉、水鴨、乾務軟骨鯪、南屏脆肉鯇、白蕉禾蟲、草織品、小托山桔、黃楊荔枝、灣仔鮮花等等。 特色活動 珠海每倆年舉辦一次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和珠海電影節。兩大盛事在國內外影響極大。珠海還建有國際賽車場,每年都有國際性的汽車賽事舉辦,對廣大汽車運動愛好者有極大的吸引力。 美麗的珠海,正以無窮的魅力,迎接海內外遊客的到來。 珠海主要旅遊景點:珠海圓明新園、珠海漁女、梅溪牌坊、澳門環島游、東澳島、竹仙洞、外伶仃島、珠海博物館(九洲城)、白蓮洞公園、飛沙灘、沙灣古遺址、拉塔石炮台、珠海石景山、白藤湖、珠海鱷魚島、珠海農科奇觀、石博園、黃楊金台寺、珠海農業科學研究中心、亞洲最美麗的山谷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亞馬遜部落、石溪摩崖石刻群、寶鏡灣摩崖石刻畫 、九洲島、淇澳島、蘇兆征故居、珠海夢幻水城、蘇曼殊故居、四大佛山、荷包島度假村、桂山島、金海灘、珠海國際賽車場、鳳凰山自然保護區、中山亭、夢幻水城、高欄島岩畫、唐家共樂園、羅浮山黃龍觀、珠海烈士陵園、擔桿島、西枕灣、情侶路、黃楊山、廟灣島、銀沙灘。 鐵路設施廣珠鐵路 一條擬建縱貫珠三角西岸的鐵路,連接廣州、佛山、江門、珠海四市,線路全長186.23公里,並將以貨運為主。廣州鐵路集團的子公司廣珠鐵路有限責 任公司於2007年1月正式在珠海掛牌成立,正式展開工程的序幕。 廣珠輕軌 廣珠城際軌道交通是珠三角軌道交通網的主軸線之一,於2005年12月18日正式動工,工程全線總長143公里,其中廣州至珠海主線長117公里,小欖至新會支線長約26公里。主線北起廣州市新廣州站(廣州南站),支線由中山小欖引出,跨西江,經中山古鎮、江門外海,至新會。據悉,廣珠城際軌道交通建成後,從新會站出發,10多分鍾就可到中山,30多分鍾就可到珠海、廣州,不用1小時就能到深圳,新會、江門將融入「珠三角1小時城市圈」。根據計劃方案,廣珠輕軌每天營業時間將從早上6時延至深夜12時。設計近期日客運量為39.5萬人,遠期日客運量55.7萬人,建成通車後廣珠全程只需40分鍾。 4.陸路設施 珠海的高速共分為京珠、沿海高速、中江高速,其中京珠高速只有下柵一個入口,沿海高速的入口有好幾處,主要分布在:界沖入口,南屏入口,湖心路口入口,斗門入口,港灣大道入口,這些入口都和京珠、中江進行了連接,其中中江高速的最快入口在南屏,也是直接上中江高速。 .公交設施公交車: 珠海市區公交車絕大部分線路實施無人售票,不設找贖,乘客自備零錢,上車投幣。市內坐車一般每乘為1.5元(普通車)、2.5元(空調車),並有分段收費的公交線路,車上語音系統以普通話、粵語雙語報站,部分車輛加設英語。 計程車: 珠海市區計程車(的士)大多數為綠色及淺藍色(前身為紅色),西區(斗門區、金灣區)為深藍色,機場運輸(含金灣區部分)為黃色。市區的士起步價:起步10元3公里,3公里後每公里2.4元。西區、機場的士起步價:起步10元3公里,3公里後每公里2.2元。珠海這個地方的消費相對廣東的深圳、廣州比較低點,如在這邊讀書的話,消費除了學校所以需的費用外,日常消費其實不是很高,不是經常Shopping的話,一個月有6百就足夠你用,因為你所就讀的學校座於比較偏的地方,去一趟市區都要50分鍾左右(坐公交),就算你經常去走走(而不經常買的話),日常用品也不會高到什麼層度(高低完全主決於你的手上,不像高消費的地方,想少點都不行,而珠海基本是可以做得的。

I. 1980-2007年中國城市化水平百分比和人均GDP分別是多少

1980年城市化率19.8%,人均GDP256美元;2007年為43.7%和2014美元.

閱讀全文

與1980年珠海的人均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