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非珠人均gdp

非珠人均gdp

發布時間:2021-02-27 09:22:31

㈠ 廣東和江蘇經濟實際對比

1978年廣東185.85億,復江蘇249.22億。2012年廣東制和江蘇都超過5萬億,正如加州可在世界上排第8,廣東可在世界上排16,僅次於南韓。江蘇一產高,歷史上從永嘉之亂和安史之亂後江蘇都是魚米之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廣東多山脈,貧困山區多,這是地理條件決定的,並長期無法改變。二產三產廣東大。但是發展速度江蘇明顯要快,目前和廣東的差距3001億而已。沒有查到各省的TFP,不確認經濟發展效率,但估計廣東會好點。廣東的居民消費用電比江蘇比例高。說明廣東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的消費佔比要大於江蘇。結合廣東三產的佔比更大的事實說明廣東的經濟質量在短時間內仍將領先。要素稟賦方面廣東仍有許多輸給江蘇的,比如三線建設時就拉下的教育,江蘇的鄰居上海具有大量的科研人才等,香港沒有科研,且要素流動成本更高。江蘇預計在不久經濟總量超過廣東,個人認為2015年就夠了,這樣實現26年來的首次反超。如果這樣是國之幸事,說明中國2個省即可抵得上整個東南亞。

㈡ 有人說福建經濟不如廣東是真的嗎

廣東人口是福建三倍,且有廣深兩個一線,綜合實力廣東勝,但是人均民富未必,應該說兩省是相當的,2015年福建人均GDP比廣東高一點,主要是福建無一線城市,但是山區市無短板,而廣東珠三富裕發達,非珠卻差很多,人均GDP在福建墊底的有十幾個。

㈢ 全國納稅排名省

2020年1-6月個稅收入7強情況

1-6月,個稅收入7強出爐,廣東954.85億元,排全國第一名,比去年同期增加79.64億元,同比增長9.1%;說明經濟復甦步伐加快,經濟發展水平高,是全國高端人群最多省份;其中,珠海、深圳、東莞、肇慶表現較好,拉動全省個稅增長,而中山、廣州、佛山、惠州、江門表現一般,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至於非珠12市,整體上還可以,達到全省平均左右。

上海、北京列第二至列第三,分別848.67億元、787.75億元;其中,北京表現較好,個稅同比增長10%,主要是個稅匯算清繳補稅影響,與上海差距縮小,說明北京是一個經濟發展水平高及運行質量高的城市。

另外,浙江、江蘇分別638.05億元、496.35億元;其中浙江表現較差,同比下降0.9%,是個稅7強中唯一一個負增長省份,與廣東差距在擴大,加上浙江個稅下半年收入少,預計年底浙江與廣東差距擴大800億元以上。浙江個稅下降主要是減稅紅利的釋放以及去年同期股權轉讓所得一次性入庫抬高基數。

剩下福建279.95億元,山東205億元;其中福建表現較好,人均個稅超過江蘇,排第6,僅次於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天津,是我國高端人群最多省份之一。

江蘇個稅收入排第5

江蘇是我國第二經濟大省,是目前唯一一個能與對比的省份,尤其是gdp已超廣東90%以上,但個稅與廣東相差巨大,2019年不及廣東55%,說明江蘇產業轉型升級做得不夠好,缺少廣州、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以及東莞、珠海、中山、惠州高質量城市。

2020年1-6月,江蘇個稅收入496.35億元,在個稅7強中排第5,與gdp排名完全不相稱;說明江蘇高端人群不夠多,經濟發展水平不夠高,需進一步加強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經濟水平,回歸其應有位置。

福建個稅收入排第6

2020年1-7月福建個稅收入279.95億元,在個稅7強中排第6,僅次於廣東、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同比增長11.5%,增幅在個稅7強中排第1;說明福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發現水平較高,是我國高端收入人群最多省份之一,經濟發展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

福建個稅收入主要是依靠廈門,而福州、泉州等城市增幅均低於全省平均;廈門1-6月個稅增長23%,個稅收入排全國第7,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蘇州,超過天津、南京、重慶、武漢、寧波、東莞等城市。

福建在產業轉型升級及經濟道路方向是非常明確和清晰,擁有地理位置優勢,發展潛力巨大,必將是佼佼者,成為各省學習榜樣

㈣ 廣東珠三角和非珠地區的差距為什麼這么大

因為珠三角地區很早就已經有大量人口湧入這里發展,到了清朝的時候,廣州成為了全國重要的口岸港口,隨著後來香港和深圳的崛起,珠三角就開始逐漸形成了一個都市圈,而粵北和粵西,終究還是因為地形過於復雜,所以說交通也不方便,自然就發展不起來了,人口也都是流入到珠三角地區居多。

而粵北和粵西等非珠三角地區,地形就要比珠三角復雜很多,因此這里不太適合開發經濟,各地的交通和交流也是非常不方便的,到了後來珠三角發展起來以後,很多非珠三角的城市人口開始慢慢轉移進入了珠三角發展,畢竟落後的地方是沒有什麼發展前途的,所以一直導致珠三角以外無法發展起來,珠三角雖然也有山,但是畢竟是珠江入海口,平原也不缺,加上港澳的輻射,想不發達也難,比起江蘇,雖然蘇南蘇北也存在發展差距,但是總體來說,還算是均衡的,畢竟蘇北都是平原,發展起來也是很容易的。

㈤ 談談你家城市的GDP怎麼樣

雖然在在省內倒數第一,但是到四川排第二呀😊

㈥ 韓國和廣東經濟實力接近,他兩到底誰更發達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強,國內很多城市的經濟也越來越發達。近幾年廣東經濟實力突飛猛進,和韓國的經濟實力接近。但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空間始終比不上一個國家,在我看來,韓國的經濟更發達,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三:廣東的科技人才流失。雖然近幾年來我國非常重視人才培養,但是很多科技人才依舊選擇去國外深造,這就造成了廣東部分科技人才流失。而韓國一直以來都算是一個工業強國,科技人才多,掌握的核心技術比廣東多,所以韓國的經濟更發達。綜合而言,我國廣東的經濟還是落後於韓國,廣東應該加大對人才的培養,掌握核心技術,力爭追上韓國。

㈦ 廣東非珠地區為何成為全國最窮

深圳+廣州佔50%經濟GDP再+佛山+東莞占廣東70%經濟GDP。珠三角9市佔廣東85%經濟GDP,非珠12市佔廣東15%經濟GDP。珠三角和非珠差距一個天一個地

㈧ 有人說廣東除了珠三角地區都很落後,對此你怎麼看

在廣東省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看確實存在兩個世界,珠三角地區和非珠三角地區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珠三角像歐洲,非珠三角像非洲」。這句話雖然有點誇張,但也形象的刻畫了這兩者的差距。

一個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竟然是2/3的地市經濟發展水平還沒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這一點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想像。廣東有這么差嗎?主要是東部沿海省份江蘇、福建、浙江經濟發展水平全省倒一的城市,也是接近或者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廣東省還有3個地市人均GDP達不到全國的一半。真是細思極恐。

㈨ 有人說福建經濟不如廣東是真的嗎是為什麼

2015福建人均GDP比廣東還高,福建已經連續多年經濟增速東部第一。廣東存在感強是因為有廣深兩個Bug城市,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廣東有13個非珠城市人均GDP等指標在福建墊底。2015年福建已經實現縣縣通高速、市市通高鐵,高鐵覆蓋率第一,森林覆蓋率第一,人均居民用電省級第一,對於八山一水一分田,以前深受兩岸台海危機影響的福建來說,作為閩人是絕對可以自豪的。

㈩ 2013年人均GDP浙江反超江蘇

恩,我是江蘇的,跟你講講江蘇的情況吧!江蘇外資是比較多,但是蘇州一個市的外資比例就差不多佔了整個省的大半比例以上,但是,蘇州總體經濟中外資佔比最高的是蘇州市區和崑山,除吳江,其比例只佔一小半,而其他市的外資佔比更是少之又少,接下來你說的國企,這個在江蘇真心少,就我鹽城來說,沒有一家國企的存在!其實,外人一提到江蘇就想到蘇南模式,一提到蘇南模式就想到大量的外資,這里,我想跟你解釋一下什麼是蘇南模式,蘇南模式其實是指蘇南一帶在八十年代初的鄉鎮企業大爆發,而隨後的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導致珠三角的崛起,而蘇南模式不得不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之中。所以要說外資,江蘇所創造的產值中外資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比例左右,而相比之下,廣東省的外資比例要比江蘇高出很多,浙江也不會低到哪裡去!而蘇南的很多地方,民企之發達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比如江陰,吳江,武進等等很多很多。再說說蘇北,蘇北一直都是江蘇的經濟窪地,所以更不用提什麼外資,什麼國企之類的了,除了徐州的國企比例會高點外,像鹽城完全就可算得上是蘇北民企代表了,鹽城最大的企業是悅達起亞公司,典型的中外合資,而中方的部分則是鹽城本地的悅達投資集團,很正宗的民企,蘇南是市與縣都強,而蘇北是市與縣都相對比較弱,也造成了和蘇南一樣甚至要嚴重的問題,也就是縣對於大市的向心力不足,我一點都不要面子的告訴你,我們鎮應該可以代表蘇北中上等的鎮的樣子了,產值也就才十幾億這種程度,據我所知,我們鎮上沒有外資,沒有國企,全部都是當地人創立的私企,或者難聽點叫做小作坊,情形可能有點類似浙江。再說說浙江,浙江一直都是我這個蘇北人所崇拜的地方,這地方的人闖勁足,生意頭腦好,然後就是民營發達,其他的真的不熟悉。那麼現在再來回答你的問題,為什麼浙江人均高於江蘇,因為江蘇人多啊,廣東那麼多的人gdp也只不過高於江蘇一點點,所以人口與gdp的數量是不成比例的,再一個原因,可能浙江採用的抽樣數據,而江蘇為普查數據!最後做個總結吧,之所以你會有這樣的好奇,那是因為每個地方在人們腦中的標簽都不一樣,比如浙江民營有錢溫州模式,廣東珠三角特區經濟,那麼給江蘇的標簽則是蘇州蘇南外資。其實,說到最後,每個地方其實都一樣,算算中國的財富分配比例,就不難看出,民企再多,再好,整個中國的大環境都是這樣,就算民企再多,最終的財富還是掌握在民企的老總手裡面,跟廣大人民其實還是沒有多大關系,我記得之前浙江內澇的時候,有一個浙江人在抱怨政府,然後有個人說你們浙江不是有錢嗎,之後那個浙江人就說,你以為整個浙江都是有錢嗎,別讓我被代表了!我舉這個例子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說,一,每個地方都一樣,真的,或許要分強弱只能通過數據了,二,網上的言論,比如論壇啊之類的,別當真,其實說不定他們自己就是被代表的那一部分之中的一員。
最後,我說一下,上面的言論不存在黑哪裡的目的,我只是想表達一下江蘇的另一面,但是缺點還是虛心接受的,因為人都不會有完人,更別說省了,也正因如此,江浙滬才會成為最大的經濟帶,才會顯得如此完美,不是么?因為江浙滬外資不弱,國企也厲害,民營更是強大。我想這才應該是整個江浙的標簽。還有蘇南蘇北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向來都是當那些地域分之不存在,其實這裡面涉及的問題很多,比如歷史啊,文化啊,經濟啊,等等很多,但我想說的只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江浙滬之所以可以成為一個整體,文化上的相關性是必不可少的,蘇南上海浙北不說,浙南我不太清楚,蘇北在解放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受水患乾旱的侵擾而政府國家都無視的情況下,不得不逃難出去,像我爺爺奶奶那一輩基本上都是捧過飯碗出去要過飯的人,最多的去的則是上海一帶,所以現代上海人中融合了很多蘇北的文化在其中,而再說蘇北,蘇北在古代大多是國家的邊界口,戰亂不斷,再加上黃河淮河不斷泛濫,造成人口嚴重下降,據說在明朝初期,鹽城縣就僅剩幾戶人家,而有證據表明,如今的鹽城淮安,泰州宿遷一帶很多人都是明朝時從蘇州而來開荒的,所以你會發現,蘇北無論語言還是文化習俗都與江南有很多共同點。再強調這里不存在什麼抱大腿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所以,總得來說,正是這些原因才讓江浙滬走的那麼近。

閱讀全文

與非珠人均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