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經濟排名中國排第幾
1970年世界各國(地區)總值排名(除蘇聯外,按當時匯率)
01----美國--------1,0255億美元
02----日本----------2068億美元
03----西德----------2037億美元
04----法國----------1470億美元
05----英國----------1236億美元
06---義大利---------1077億美元
07---加拿大----------851億美元
08--澳大利亞---------429億美元
09---墨西哥----------396億美元
10---西班牙----------390億美元
11----瑞典-----------357億美元
12----荷蘭-----------351億美元
13----中國-----------272億美元 ★★★★★
1980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除蘇聯外,按當時匯率)
01----美國---------2,7956億美元
02----日本---------1,0279億美元
03----西德-----------8261億美元
04----法國-----------6824億美元
05----英國-----------5367億美元
06---義大利----------4546億美元
07----中國-----------3015億美元 ★★★★★
08---加拿大----------2689億美元
09---西班牙----------2218億美元
10---阿根廷----------2090億美元
1990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除蘇聯外,按當時匯率)
01----美國---------5,8033億美元
02----日本---------3,0522億美元
03----德國---------1,5470億美元
04----法國---------1,2198億美元
05---義大利--------1,1045億美元
06----英國-----------9946億美元
07---加拿大----------5827億美元
08---西班牙----------5115億美元
09----巴西-----------4650億美元
10----中國-----------3878億美元 ★★★★★
1995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按當時匯率)
數據參考 http://www.eia.doe.gov/pub/international/iealf/tableb2.xls
01----美國---------7,4005億美元
02----日本---------5,2929億美元
03----德國---------2,4166億美元
04----法國---------1,5257億美元
05----英國---------1,1032億美元
06---義大利--------1,0661億美元
07----中國-----------7006億美元 ★★★★★
08----巴西-----------6756億美元
09---加拿大----------5760億美元
10---西班牙----------5709億美元
2000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按當時匯率)
01----美國---------9,8247億美元
02----日本---------4,7661億美元
03----德國---------1,8752億美元
04----英國---------1,4409億美元
05----法國---------1,3133億美元
06----中國---------1,0808億美元 ★★★★★
07---義大利--------1,0776億美元
09---加拿大----------7242億美元
08----巴西-----------5998億美元
10---墨西哥----------5814億美元
2001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 TOP 40(重新整理)
01----美國--------10,1714億美元
02----日本---------4,2451億美元
03----德國---------1,8738億美元
04----英國---------1,4063億美元
05----法國---------1,3027億美元
06----中國---------1,1590億美元 ★★★★★
07---義大利--------1,1409億美元
08---加拿大----------6771億美元
09---墨西哥----------6178億美元
10---西班牙----------5775億美元
11----巴西-----------5025億美元
12----印度-----------4775億美元
13----韓國-----------4221億美元
14----荷蘭-----------3749億美元
15--澳大利亞---------3685億美元
16---俄羅斯----------3099億美元
17---阿根廷----------2687億美元
18----台灣-----------2644億美元
19----瑞士-----------2473億美元
20---比利時----------2276億美元
21----瑞典-----------2101億美元
22---奧地利----------1887億美元
23----波蘭-----------1745億美元
24-沙烏地阿拉伯--------1732億美元
25----挪威-----------1654億美元
26----丹麥-----------1628億美元
27----香港-----------1626億美元
28---土耳其----------1476億美元
29-印度尼西亞--------1453億美元
30--委內瑞拉---------1249億美元
31----芬蘭-----------1219億美元
32----伊朗-----------1188億美元
33----希臘-----------1163億美元
34----泰國-----------1147億美元
35----南非-----------1132億美元
36---以色列----------1103億美元
37---葡萄牙----------1084億美元
38---愛爾蘭----------1011億美元
39----埃及------------975億美元
40---新加坡-----------922億美元
2002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按當時匯率)
01----美國--------10,3831億美元
02----日本---------3,9934億美元
03----德國---------1,9841億美元
04----英國---------1,5636億美元
05----法國---------1,4313億美元
06----中國---------1,2371億美元 ★★★★★
07---義大利--------1,1843億美元
08---加拿大----------7167億美元
09---西班牙----------6531億美元
10---墨西哥----------6304億美元
2003年世界各國(地區)GDP總值排名(按2004年1月1日匯率)
01----美國--------10,8572億美元
02----日本---------4,2907億美元
03----德國---------2,3862億美元
04----英國---------1,7750億美元
05----法國---------1,7316億美元
06---義大利--------1,4554億美元
07----中國---------1,3720億美元 ★★★★★
08---加拿大----------8505億美元
09---西班牙----------8271億美元
10---墨西哥----------6116億美元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資料核算,中國2004年GDP現價總量為159878億元,比年快報核算數增多2.3萬億元,增加16.8%。
李德水在會上介紹了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等方面的情況。他說,在2000年到2002年,中國已經是世界第六位,2003年到2004年,義大利因為歐元的升值,他們變為第六位,中國變為第七位。這次普查的結果,中國GDP總量折算成美元已經超過義大利了,成為第六位,義大利變成第七位。
李德水說,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字,英國和法國2004年的GDP總量摺合美元,英國是21330億,法國是20463億,排第四、第五位。中國這次調整以後,從7億美元,調整到19317億美元,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這跟法國和英國相比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他稱,至於剛問預測什麼時候能夠趕上他們?關鍵看2005年中國最後核算下來的增長率是多少、總量是多少,還要看法國2005年的核算結果是什麼,這個預測我想差距是越來越小,總的趨勢是這樣的,2005年也可能接近法國,我覺得與英國還是有點差距的,但是最終還是要看明年初的核算結果才能進行判斷。
『貳』 在地球的九大指標中我國哪些指標超標了
12月17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8年世界性別差距報告》,報告綜合經濟、教育、健康和政治參與等領域的男女平等狀況後,對全球149個經濟體進行排名。中國以0.673的得分位列第103位,繼去年第100位再度下滑。而其中一個指標排名,中國排149,倒數第一。
根據這份報告,男女平等表現最好的是冰島、挪威、瑞典和芬蘭。亞洲最好的是菲律賓,排名第八。中國主要三個鄰國:韓日和印度,排名都在百名開外。
該報告採納了來自世界勞工組織、世界經濟論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衛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數據,對四個領域的性別平等狀況加以評估,包括經濟參與和機會、受教育狀況、健康和生存狀況以及政治參與。
在綜合排名上,中國在149個國家中排103,排名在近五年內持續下跌,從2013年的第69位下滑至今年的第103位。2006年,世界經濟論壇首次發布各國性別差距報告,當時中國排名第63位。
在具體指標上,中國今年在經濟、教育、健康、政治領域的排名分別為第86名、第111名、第149名和第78名。其中健康領域排名在被調查的149個經濟體中倒數第一。報告稱,這一指數主要參考出生性別比和男女預期壽命比。
而據國家統計局的公開資料,2015年全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51,是自2004年以來最低數據,而聯合國認定的正常范圍是103至107。
在亞洲地區,菲律賓今年以全球第八的排名蟬聯第一,其教育指數得分位列全球第一。中國近鄰中,印度、日本、韓國均表現欠佳,分列第108、第110和第115位。
根據該報告,全球男女最平等的國家均在北歐,冰島、挪威、瑞典、芬蘭以較低的性別差距占據前四席,冰島以0.858的得分第10次蟬聯榜首。
排名前十位的國家還有尼加拉瓜、盧安達、紐西蘭、菲律賓、愛爾蘭和納米比亞。美國排名全球第51位,繼去年的第49位下滑兩名。
報告稱,從全球范圍來看,性別不平等狀況整體較去年稍有改善。政治參與的不平等依然是最為嚴峻的挑戰,男女間差距為77.1%,經濟參與、受教育和健康領域的差距分別為41.9%、4.4%和4.6%。
世界經濟論壇這份報告稱,按照目前的趨勢,想要最終消滅性別差距,可能至少還需要108年的時間。
『叄』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8至2019全球競爭力排名中中國的職業教育排名為什麼
這應該是中國藍翔技校,它的職業排名還是比較高的,老師可以為你提供這樣的要求,是非常不錯的一種
『肆』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企業公民」的英文定義是什麼
enterprise citizens
"企業公民"的理念抄是外國企業特別是500強企業在其長期的發展歷史中深刻地體會到社會需求、社會環境對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因而逐漸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企業公民理念,進而成為全球企業好公民的樣板企業.這些企業都把"企業公民"看成是企業有機體中一個重要的發展策略原則,它橫跨各個部門,並且與企業的各種商業活動緊密結合,進而成為企業體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本質之一。
『伍』 2019達沃斯論壇時事評論怎麼寫
1月22日至25日,瑞士小城達沃斯將迎來一年一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而在回論壇開始之答前,世界經濟論壇本周三發布的2019年全球風險報告,列出了新一年中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和挑戰。其中,包括極端氣候事件、應對環境變化的妥協和適應措施失效,以及自然災害等環境類風險被認為是最大風險。
世界經濟論壇和風險咨詢公司達信(Marsh)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 report 2019)稱,全球在重大問題上的合作已經陷入「危機狀態」,而這種各國間合作的停滯不前,將會阻礙國際社會對於緊急情況和危機採取行動的速度。
報告歸納出了全球2019年的十大風險,按照發生的可能性和發生所造成的影響排列。
『陸』 中國、日本、美國哪個旅遊業更發達
中日美三國中,日本旅遊業最發達,其次是美國,中國旅遊業較弱。
2019年9月4日,世界經濟論壇(WEF)官網發布了《2019年旅遊業競爭力報告》。
世界經濟論壇的旅遊業競爭力報告每兩年發布一次,以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為對象,參考的因素包括旅遊環境(商業環境、安全程度、健康等),旅遊政策和條件(旅遊業優先順序、國際化程度、價格競爭力、環境可持續性),基礎設施(航空基礎設施、地面和港口交通、旅遊服務設施)。
報告顯示,全球旅遊競爭力排名前10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西班牙、法國、德國、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義大利、加拿大和瑞士。中國在全球旅遊業競爭力榜單中排名第13位,比上一次報告發布時提升了2名。
只有8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業GDP佔比不到2%,分別是加拿大、盧森堡、荷蘭、波蘭、烏克蘭、俄羅斯、中國台灣和韓國,這些國家和地區對旅遊業的依賴程度較低,大部分在歐洲。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旅遊產業最大的6個國家也是世界六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德國、日本、英國和法國,他們的旅遊業GDP佔比均在2%-5%之間,這意味著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旅遊業。
『柒』 在世界經濟論壇2014年全球競爭力排名中,中國排名多少位
9月26日,總部在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從去年的第48位下滑至今年的第54位。而就在幾個月前,著名的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布的《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中,中國的排名卻顯著上升,從去年的第31位躍居第19位。兩份均號稱極其「權威」的報告,卻得出兩種極其不同的結論,難免讓人困惑。記者帶著這種困惑分別采訪了這兩家機構的權威人士。競爭力研究機構有「競爭」通過采訪,記者感覺兩家機構基本上是各說各話,言辭中難免流露出貶人抬己之意。也難怪,兩家機構都設在瑞士,又都是世界上鼎鼎大名的競爭力研究機構,它們彼此之間自然也存在著競爭。不過,稍加分析便會發現,盡管兩家機構對中國的競爭力排名有不同看法,但它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卻有不少共識:對中國經濟連年來的迅速增長,中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兩家機構都充分肯定;同時也都指出了中國經濟在迅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雖然兩家機構在大的方面有共識,但由於競爭力研究是一項極復雜的工作,研究方法的差異、採用競爭力指數的不同、不同的側重點等仍會導致排名的不同,甚至迥異。而且,競爭力排名考慮的是綜合因素,除考慮經濟增長之外,還要考慮諸如經濟結構、人員素質、政府和企業效率、環境、教育之類的數百個細微因素,對不同因素的不同重視程度,自然會得出不同的評分結果。各說各的理自誇自家「瓜」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全球競爭力項目主任奧古斯托·洛佩茲—克拉羅斯在回答記者為何兩家機構公布的中國競爭力排名截然不同這一問題時說:「我們所用的指數比他們(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好,而且我們覆蓋125個經濟體,他們只有61個。」緊接著,他就一口氣談了中國當前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例如銀行業問題、投資領域問題、機構環境問題、知識產權問題、新技術普及問題、教育問題,甚至空氣污染、交通堵塞等。雖然中國GDP增長迅速,但人均水平還很低。從他的口氣似乎可以聽出,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報告認為中國競爭力繼續下滑是有充足根據的,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排名顯然不夠准確。而記者在問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專家同樣的問題時,對方卻有不同的說法。該學院世界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蘇珊娜·羅絲利特-麥考利女士在談到中國競爭力排名時說,中國的經濟表現得分極高,在61個經濟體中排名第三,與去年持平。中國的政府效率也比去年有所提高,從21位升至17位,企業效率則從50位升至30位,升幅非常顯著。另外,中國的基礎設施排名也從42位升至37位。可以說,中國的四大項指標都在上升,所以競爭力總排名也大幅度上升。可見,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對中國在各方面所取得的進步是非常看重的,顯然認為中國的進步重於尚存的問題,所以給中國的競爭力打分也很高。各有指標體系與權重系數不過,兩家機構都承認,中國的競爭力排名是相對而言的,不是絕對的。克拉羅斯說,其實中國的總競爭力得分與去年差不多,而排名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他經濟體的競爭力在提高,一些經濟體的排名跑到了中國的前面。麥考利女士也說,中國的競爭力排名是動態的,而且總是相對於其他經濟體而言的,即使中國在各方面做得不錯,排名也有可能下滑,因其他經濟體可能做得更好。克拉羅斯說,世界經濟論壇今年採用了一個全新且更加全面的國家競爭力評估工具:全球競爭力指數。這一新指數比往年所採用的增長競爭力指數有顯著改進。全球競爭力指數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夏威爾·薩拉-伊-馬丁教授專門為世界經濟論壇開發,代表了世界經濟論壇與他歷時兩年的協作成果並包括了廣大用戶的反饋,擴展並深化了先前指數所依據的基礎概念和觀念。新的全球競爭力指數由9大項指標組成,包括公共和私營機構、基礎設施、宏觀經濟、衛生與初等教育、高等教育與培訓、市場效率、技術條件、企業成熟度、創新。每一大項指標下面又分成若干小項,共89個小項,小項下面又有更細的評估標准。另外,根據不同經濟體的發展階段,世界經濟論壇在研究過程中對這些指標給予了不同的側重。麥考利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較為詳細地談了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競爭力研究方法以及與世界經濟論壇研究方法的區別。她說,洛桑國際管理學院主要依據的是4個大指標,包括經濟表現、政府效率、商業效率和基礎設施,每個大指標下面分成5個小項,共20個小項。她說,20個小項下面又包括共300多個更細的指標和標准,比世界經濟論壇的要多。據麥考利女士說,兩家機構對不同指標的評分依據均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相關政府及國際組織公布的硬數據,另一部分則是對全球企業主管進行的意見調查數據。不過,雙方對這兩部分數據的倚重是不同的,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報告主要依據的是硬數據(佔2/3),意見調查數據僅佔1/3;相比之,世界經濟論壇則主要依據意見調查數據(佔2/3以上),其硬數據比例占不到1/3。她暗示,意見調查難免帶有主觀性,過多依靠調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報告准確度。世界經濟論壇報告2006年覆蓋125個經濟體,而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只覆蓋61個經濟體。對此,麥考利女士認為,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報告覆蓋的經濟體之所以較少,是因為該報告主要依靠硬數據,而許多國家和經濟體的硬數據是無法得到的。相比之下,世界經濟論壇報告之所以可以覆蓋經濟體,是因為它主要依靠意見調查。排名只宜參考不可迷信作為兩家不同的競爭力研究機構,雙方各自堅持自己報告的權威和准確無可厚非。那麼作為經濟體,應該怎樣正確看待雙方的報告和排名?世界經濟論壇首席運營官、執行董事安德雷·施耐德的一席話值得思考。他對記者說,其實,作為經濟體而言,過分關注排名本身並不可取,重要的是通過對報告的閱讀,通過與其他經濟體的比較,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成績與問題,爭取不斷取得新進步。針對中國,施耐德說,中國的發展記錄與競爭力排名要分開看待,近年來中國各方面的發展和進步之迅速幾乎是無與倫比的,因此從發展角度而言,中國是極其優秀的。他認為競爭力排名本身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發展階段,努力解決目前問題,力爭把發展勢頭持續下去。(記者劉國遠)
『捌』 百年大變局」中世界與中國大勢是什麼
百年大變局中最重要的變化是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一批新興國家的實力大幅上升。2010年以來,隨著世界經濟趨勢性變化愈發明顯,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發布對世界經濟中長期發展的預測,預測的時間節點通常選擇在2030與2050年。兩個時間節點的選取,主要是出於全球經濟排名發生根本性變化的考慮。一個普遍的看法是,中國在2030年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而印度則將在2050年超越美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印兩國的快速發展賦予了世界經濟中長期預測的指標性意義,同時新興經濟體作為一個整體也將具有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潛力。
2020年1月21日至24日,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年會在瑞士達沃斯開幕,嘉賓們討論了如何應對貧富差距和政治極化造成的社會分裂等問題。
世界經濟版圖的改變
2030年,世界經濟版圖很可能因為中美兩國經濟權力的「交接」而發生改變。根據2019年世界銀行數據,美國和中國共擁有世界23.1%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GDP)合計佔全球40.2%,世行預測中美兩國將為未來幾年世界經濟的增長貢獻52.7%的力量。世行報告認為,世界經濟力量的天平已經「緩緩地朝著正強勢崛起的中國經濟傾斜」。其實,多個國際組織已經指出,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中國經濟規模在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雖然購買力平價指數的經濟學意義仍存在爭議,但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通過近20年來快速增長積累的「量變」動能,遲早要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產生「質變」效果。按照這一趨勢,到2030年,以市場匯率計算的中國經濟規模也將超過美國,印度則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屆時,世界前五大經濟體將依次為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新興經濟體中的印度尼西亞、巴西、俄羅斯、墨西哥、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國的經濟排名也將有所提升,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將由2015年的46%上升到2030年的66%,從而徹底扭轉「歐美+日本」這一傳統發達經濟體主導世界經濟秩序的局面。
到2050年,雖然部分國家面臨內外部因素制約,發展前景存在不確定性,但一個被普遍認可的趨勢是,世界經濟力量將會持續從傳統發達經濟體向新興經濟體轉移,從長期來看,新興經濟體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將會持續增加。普華永道根據其在2006年開發的長期全球經濟增長模型,預測到2050年中國、美國與印度會牢牢占據全球經濟三強的位置,並與其他國家拉開明顯差距。同時,印度尼西亞將會超越日本、德國,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屆時,全球最大11個經濟體中有六個是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墨西哥、俄羅斯)。該預測雖然在具體排名上與其他預測有所不同,但2050年中美印成為全球經濟三強的結論卻是共識。
『玖』 2050年世界前五大經濟強國是誰
針對全球主要經濟體,有不少相對權威的機構進行過排名預測。2017年2月,按照購買力平價,普華永道發布全球32個最大經濟體的預測報告《2050年的世界》稱,在科技繼續推動生產力的作用下,2016至2050年期間,全球GDP將累積增長130%,遠超人口增幅。新興市場「E7」(中國、印度、印尼、俄羅斯、巴西、墨西哥和土耳其)的平均增速將約為發達經濟體(G7)的兩倍,因此到2050年,全球7大經濟體將依次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俄羅斯和墨西哥。
該報告由兩名英國首席經濟學家執筆。美國「商業內幕」網總結稱,除美國外,日德等現有經濟大國都將被新興經濟體「趕下」榜單前列。但新興經濟體需要大幅改善其制度和基礎設施等才能發揮長期增長潛力。
今年3月,美國「全球安全評論」網站刊文稱,基於對世界銀行預測數據的分析,2050年的全球經濟體前12名依次為中國、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印尼、墨西哥、英國、土耳其、日本、法國和德國。文章稱,2016年至2042年,全球經濟總量有望翻一番,持續的轉變將使國際經濟實力中心從高收入發達經濟體轉向亞洲和其他地區的新興經濟體。然而,屆時當今的發達經濟體仍將擁有更高的收入,只是領先幅度會減少——除義大利外,所有G7國家的人均GDP仍將高於E7國家。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2015年預測稱到2050年,以市場匯率計算的名義GDP排名前10的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印度、印尼、日本、德國、巴西、墨西哥、英國、法國。屆時亞洲將佔全球GDP總量的53%。
還有很多機構以預測2050年的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狀況:
經合組織(OECD)預測前十是:
中國、印度、美國、印尼、日本、土耳其、巴西、德國、英國、墨西哥;
高盛預測的結果是:
中國、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日本、墨西哥、印尼、英國、法國。匯豐銀行為: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英國、巴西、墨西哥、法國和加拿大。
此外,Visual Capitalist/渣打銀行於2019年1月根據IMF數據發布報告認為,2030年全球10大經濟體依次為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土耳其、巴西、埃及、俄羅斯、日本、德國。
2018年11月更新的「世界經濟論壇」白皮書則認為,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印度、法國、義大利、巴西、加拿大將是穩定的「十強」,
『拾』 中國現在世界 派名第幾
9月26日,總部在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2006-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從去年的第48位下滑至今年的第54位。而就在幾個月前,著名的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布的《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中,中國的排名卻顯著上升,從去年的第31位躍居第19位。
兩份均號稱極其「權威」的報告,卻得出兩種極其不同的結論,難免讓人困惑。記者帶著這種困惑分別采訪了這兩家機構的權威人士。
競爭力研究機構有「競爭」
通過采訪,記者感覺兩家機構基本上是各說各話,言辭中難免流露出貶人抬己之意。也難怪,兩家機構都設在瑞士,又都是世界上鼎鼎大名的競爭力研究機構,它們彼此之間自然也存在著競爭。不過,稍加分析便會發現,盡管兩家機構對中國的競爭力排名有不同看法,但它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卻有不少共識:對中國經濟連年來的迅速增長,中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兩家機構都充分肯定;同時也都指出了中國經濟在迅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兩家機構在大的方面有共識,但由於競爭力研究是一項極復雜的工作,研究方法的差異、採用競爭力指數的不同、不同的側重點等仍會導致排名的不同,甚至迥異。而且,競爭力排名考慮的是綜合因素,除考慮經濟增長之外,還要考慮諸如經濟結構、人員素質、政府和企業效率、環境、教育之類的數百個細微因素,對不同因素的不同重視程度,自然會得出不同的評分結果。
各說各的理自誇自家「瓜」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全球競爭力項目主任奧古斯托·洛佩茲—克拉羅斯在回答記者為何兩家機構公布的中國競爭力排名截然不同這一問題時說:「我們所用的指數比他們(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好,而且我們覆蓋125個經濟體,他們只有61個。」緊接著,他就一口氣談了中國當前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例如銀行業問題、投資領域問題、機構環境問題、知識產權問題、新技術普及問題、教育問題,甚至空氣污染、交通堵塞等。雖然中國GDP增長迅速,但人均水平還很低。
從他的口氣似乎可以聽出,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報告認為中國競爭力繼續下滑是有充足根據的,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排名顯然不夠准確。而記者在問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專家同樣的問題時,對方卻有不同的說法。該學院世界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蘇珊娜·羅絲利特-麥考利女士在談到中國競爭力排名時說,中國的經濟表現得分極高,在61個經濟體中排名第三,與去年持平。中國的政府效率也比去年有所提高,從21位升至17位,企業效率則從50位升至30位,升幅非常顯著。
另外,中國的基礎設施排名也從42位升至37位。可以說,中國的四大項指標都在上升,所以競爭力總排名也大幅度上升。可見,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對中國在各方面所取得的進步是非常看重的,顯然認為中國的進步重於尚存的問題,所以給中國的競爭力打分也很高。
各有指標體系與權重系數
不過,兩家機構都承認,中國的競爭力排名是相對而言的,不是絕對的。克拉羅斯說,其實中國的總競爭力得分與去年差不多,而排名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他經濟體的競爭力在提高,一些經濟體的排名跑到了中國的前面。麥考利女士也說,中國的競爭力排名是動態的,而且總是相對於其他經濟體而言的,即使中國在各方面做得不錯,排名也有可能下滑,因其他經濟體可能做得更好。
克拉羅斯說,世界經濟論壇今年採用了一個全新且更加全面的國家競爭力評估工具:全球競爭力指數。這一新指數比往年所採用的增長競爭力指數有顯著改進。全球競爭力指數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夏威爾·薩拉-伊-馬丁教授專門為世界經濟論壇開發,代表了世界經濟論壇與他歷時兩年的協作成果並包括了廣大用戶的反饋,擴展並深化了先前指數所依據的基礎概念和觀念。
新的全球競爭力指數由9大項指標組成,包括公共和私營機構、基礎設施、宏觀經濟、衛生與初等教育、高等教育與培訓、市場效率、技術條件、企業成熟度、創新。每一大項指標下面又分成若干小項,共89個小項,小項下面又有更細的評估標准。另外,根據不同經濟體的發展階段,世界經濟論壇在研究過程中對這些指標給予了不同的側重。
麥考利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較為詳細地談了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競爭力研究方法以及與世界經濟論壇研究方法的區別。她說,洛桑國際管理學院主要依據的是4個大指標,包括經濟表現、政府效率、商業效率和基礎設施,每個大指標下面分成5個小項,共20個小項。她說,20個小項下面又包括共300多個更細的指標和標准,比世界經濟論壇的要多。
據麥考利女士說,兩家機構對不同指標的評分依據均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相關政府及國際組織公布的硬數據,另一部分則是對全球企業主管進行的意見調查數據。不過,雙方對這兩部分數據的倚重是不同的,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報告主要依據的是硬數據(佔2/3),意見調查數據僅佔1/3;相比之,世界經濟論壇則主要依據意見調查數據(佔2/3以上),其硬數據比例占不到1/3。
她暗示,意見調查難免帶有主觀性,過多依靠調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報告准確度。世界經濟論壇報告2006年覆蓋125個經濟體,而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只覆蓋61個經濟體。對此,麥考利女士認為,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報告覆蓋的經濟體之所以較少,是因為該報告主要依靠硬數據,而許多國家和經濟體的硬數據是無法得到的。相比之下,世界經濟論壇報告之所以可以覆蓋更多經濟體,是因為它主要依靠意見調查。
排名只宜參考不可迷信
作為兩家不同的競爭力研究機構,雙方各自堅持自己報告的權威和准確無可厚非。那麼作為經濟體,應該怎樣正確看待雙方的報告和排名?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運營官、執行董事安德雷·施耐德的一席話值得思考。他對記者說,其實,作為經濟體而言,過分關注排名本身並不可取,重要的是通過對報告的閱讀,通過與其他經濟體的比較,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成績與問題,爭取不斷取得新進步。
針對中國,施耐德說,中國的發展記錄與競爭力排名要分開看待,近年來中國各方面的發展和進步之迅速幾乎是無與倫比的,因此從發展角度而言,中國是極其優秀的。他認為競爭力排名本身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發展階段,努力解決目前問題,力爭把發展勢頭持續下去。(記者 劉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