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沒有最新2010安徽城市GDP排名及增長率,最好有人均GDP
莫聽他瞎扯,這幾年前三名是合肥蕪湖安慶,不過合肥把其他城市拋開了,再結今回後20年中長期發展規劃,估計合答肥會把其他城市拋得更遠。
合肥:2702.5億元,增長17.5%
蕪湖:1108.6億元,增長18.2%
安慶:970億元,增長13.5%
馬鞍山:760億元,增長14%
阜陽:710億元,增長13%
滁州:685億元,增長15%
六安:676.1億元,增長13.7%
宿州:650.3億元,增長13.1%
巢湖:615億元,增長12.8%
淮南:607億元,增長13.2%
蚌埠:600億元,增長13%
宣城:525.7億元,增長15%
亳州:505億元,增長13%
淮北:455億元,增長13.5%
銅陵:450億元,增長17%
黃山:305億元,增長12%
池州:280億元,增長16%
② 安徽省寧國市1996到2008各年GDP多少
這是人均的專 寧國屬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7789 13229 13385 10570 8707 9354 10376 12266 14809 15044 17677 22100 25521
③ 寧國人均GDP及其增長情況
原來是寧國人,算了,我只關心中國人
④ 寧國的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寧國經濟社會發展較快,1994年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化農業轉化,林業經濟發展迅速,1998年被列為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市。進入新世紀以來,寧國經濟及工業實力增強。
2011年寧國市實現生產總值16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1%,第一產業增加值17.1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04.7億元,增長21.3%;第三產業增加值41.4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比重為10.5:64.1:25.4,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為42116元,摺合6685美元。
201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83億元,增長13%;完成財政收入30億元,增長1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7.8億元,增長11.1%;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8.7億元,增長1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6億元,增長2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45萬元,增長14.5%。
2014年寧國市地區生產總值220億元,增長9.3%;財政收入36.5億元,增長10.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7億元,增長12.2%;固定資產投資230億元,增長1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億元,增長13%;完成進出口總額6.6億美元,增長3.2%,其中出口6.1億美元,增長6.2%;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11%;完成了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雖然低於年初計劃,但高於省、宣城市平均水平。 寧國的農業以種植和養殖為主,比如雞、鴨、鹿的養殖,發展養殖產業。截至2013年,有3家國家級的農業龍頭企業,是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縣市。皖南黑豬,梅花鹿等品牌享譽全國。在種植業方面,以花卉、紅豆杉、山核桃、茶葉、竹子、楊梅、板栗為主,有多家國家級和省級的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建國前,以封建土地所有制為基礎,以小農經濟為主體,廣大農民多靠租佃地主、富農土地進行農業生產,加之耕作技術落後,災害頻繁,生產水平低下。土地改革後,隨著互助組、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建立,廣大農民開展大規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採取多種措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引進推廣農作物新品種和農業新技術,農業生產得到迅速發展。
尤其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市委、市政府積極推行和不斷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農村產業結構趨向合理,農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1952年,農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7.3%(1980年不變價,下同),1978年下降到66.3%,1987年僅佔31%。農業總產值內部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1949年,全市農業總產值1933.86萬元,種植業佔65.57%,林、副、牧、漁業佔34.43%。1978年種植業占當年農業總產值的60.39%,1987年僅佔47.38%,由過去偏重於種植業轉向以糧食為基礎,林、副、牧、漁業全面發展。糧食作物的種植比重由1949年73.57%下降到1987年的66.6%。糧食總產量由1949年35075噸,上升到1957年52500噸、1978年93203噸。
1982年達114602.75噸,是歷史上市內糧食產量最高的一年。平均每畝耕地產值由1949年的49.04元,上升到1965年78.74元,1980年139.47元,1985年188.69元。平均每一農業勞力創造的勞動生產率由1949年的269元,上升為1957年的306元、1978年632元、1987年767元。與此同時,農村剩餘勞力開始轉向第二、三產業。
1980年,全市農村總勞力的96.9%仍被捆在佔全市土地總面積6.8%的耕地上忙飯吃,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勞力不足5%。
1987年全市農村總勞力中有10%以上的人員流向城鎮從事第二、三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65年的67元,增加到1978年100元、1987年458元。1987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10156萬元,比1949年增長4.3倍。糧食總產量達100347噸,比1949年增長1.9倍。
2011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8億元,按可比價增長4.6%;其中農業產值增長8.5%,林業產值增長0.1%,牧業產值增長0.9%,漁業產值增長4.1%。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4萬噸,比上年增長1.3%;油料產量13206噸,比上年增長5.3%。全年肉類總產量5.3萬噸,生豬出欄21.6萬頭,生豬存欄11.5萬頭,與上年持平;水產品產量6430噸,增長4.0%;山核桃產量8150噸,下降22.8%。 2013年,初步形成了汽車橡膠零部件、耐磨鑄件、電子元器件三大產業集群和節能建材與新能源應用、生物醫葯、電子信息三大新興產業,是中國最大的汽車橡膠零部件、無源電子元器件基地和中國耐磨鑄件之都。
寧國解放前多為手工作坊和小匠鋪,至1949年僅有私人作坊34家,工業總產值688萬元。
1958年「大躍進」時期創辦國營工業企業36個,工業總產值上升到1474萬元。由於盲目「上馬」,導致農輕重比例關系失調,經過調整,1962~1964年縣屬工業總產值仍然連續三年徘徊在五、六百萬元左右。1970年發展地方「五小」工業,產值有所回升。至198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超出農業總產值3162萬元,首次打破以農業為主體的傳統經濟格局,農輕重結構趨向合理。
1987年末,全縣有工業企業226個,縣屬工業總產值15 119萬元,擁有機械、電子、化工、建材、食品、冶金、礦產等10多個工業門類,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產品獲省優、部優稱號。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全縣國民經濟的「半壁河山」。1987年鄉鎮企業6 036家,總產值達12 941萬元,比1977年增長21.3倍,超出農業總產值2 785萬元,占縣屬工農業總產值25 276萬元的51.2%。鄉鎮工業總產值8 930萬元,占縣屬工業總產值的59.1%。鄉鎮企業的崛起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找到了新的出路,一個以農為本的農業縣逐步向工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奮進。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4.1億元,增長25.8%,其中股份制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74.3億元,增長25.4%;「三資」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3.2億元,增長38.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342.9億元,增長54.6%,其中寧國市的汽車零部件、耐磨鑄件、電子元器件三大主導產業完成總產值159.7億元,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6.6%;分別增長37.7%、48.2%和58.8%;節能建材與新能源應用、生物醫葯和電子信息三大新興產業完成總產值10.1億元,增長91.0%。
汽車零部件產業作為寧國市三大產業集群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發展相關企業百餘家,其中規模以上34家、億元企業7家,形成了年產65億件橡膠密封件的生產能力,佔全國市場份額的20%左右。成為以中鼎、亞新科為代表的汽車減振、轉向系統、飛鷹公司為代表的汽車摩擦材料系統和保隆公司為代表的汽車排氣管系統三大系列產品為主體的特色產業,通過安徽省汽車橡膠零部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評審。
201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3.1億元,資產總額80.4億元,實現利稅10.4億元。2013年1-4月,實現工業總產值49.19億元,同比增長25.4%。截至2013,汽車零部件產業擁有2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1個中國馳名商標,申請368項專利,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國家級實驗室和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⑤ 安徽省寧國市2013年gdp和財政收入是多少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4%,其中,內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容19.9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33.1億元,增長13.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0.9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比重為9.8:65.3:24.9,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為52567元,摺合8492美元。
全年完成財政收入33.1億元,增長10.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9.9億元,增長11.5%;全市完成稅收收入28.5億元,增長9.9%;全市完成財政支出31.7億元,增長12.7%。
⑥ 安徽寧國怎麼樣啊那裡經濟怎麼樣
山核桃
⑦ 廣德和寧國哪個發展潛力大些
就目前來說,寧國的發展不加快轉型改變,被廣德超過,是可以遇見的。。。就地理區位優勢,廣德要高於寧國,你不得不承認。。。近幾年廣德發展速度要高於寧國
⑧ 廣西各市的人均GDP
2006年廣西各縣財政收入
百色市
平果縣:約13.5億元 田東縣:約4.5億元 田陽縣:約2.6億元 凌雲縣:約0.7億元 西林縣:約0.8億元 樂業縣:約0.55億元 德保縣:約1.8億元 田林縣:約1.3億元 靖西縣:約2.15億元 那坡縣:約0.5億元 隆林縣:約3.6億元
河池市
南丹縣:約5億元 天峨縣:約1.5億元 鳳山縣:約0.45億元 東蘭縣:約0.9億元 羅城縣:約1億元 環江縣:約1.5億元 都安縣:約1.5億元 大化縣:約0.8億元 巴馬縣:約0.8億元
玉林市
玉州區:5.3億 福綿管理區:約1億元 北流市:約5.2億元 容縣:約3億元 陸川縣:約3億元 博白縣:約3.5億元 興業縣:約2億元
桂林市
臨桂縣:約3.8億元 陽朔縣:約1.6億元 永福縣:約2.1億元 靈川縣:約3.5億元 全州縣:約2.8億元 興安縣:約2.8億元 資源縣:約0.8億元 平樂縣:約1.4億元 荔浦縣:約2.4億元 恭城縣:約1.35億元 灌陽縣:約1.1億元 龍勝縣:約1.35億元
柳州市
柳江縣: 5億元 柳城縣:2.5億元 鹿寨縣:3.2億元 融水縣:1.46億元 融安縣:1.37億元 三江縣:0.64億元
來賓市
合山市:約3億元 忻城縣:1.52億元 武宣縣:約1.4億元 象州縣:約1.85億元 金秀縣:約0.45億元
崇左市
扶綏縣:約4.7億元 江州區:約4億元 寧明縣:約3.5億元 大新縣:約2.9億元 天等縣:約1.4億元 龍州縣:約2億元 憑祥市:約1.55億元
南寧市
武鳴縣:約3.9億元 橫縣:約4.16億元 賓陽縣:約4億元 上林縣:約1.4億元 馬山縣:約1.1億元 隆安縣:約1.8億元 邕寧區:約1.9億元 良慶區:約2.6億元
賀州市
昭平縣:約1.4億元 鍾山縣:約1.1億元 富川縣:約1億元
梧州市
蒼梧縣:約2.4億元 藤縣:約2.7億元 蒙山縣:約0.9億元 岑溪市:約3億元
貴港市
覃塘區:約1億元 平南縣:約3.5億元 桂平市:約4.6元 港南區:約1億元 港北區:約3.23億元
欽州市
靈山縣:約4億元 浦北縣:約3億元 欽南區:約1.7元 欽北區:約1.8億元 欽州港區:約2.4億元
防城港市
東興市:約2.2億元 港口區:約1億元 防城區:約1.8億元 上思縣:約2.1億元
北海市
合浦縣:約3.4億元 鐵山港區:約1.2億元
⑨ 寧國的簡介
寧國,別稱寧陽、寧城,宣城代管縣級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南山區東北側專,東鄰浙江杭州,西靠屬黃山,連接皖浙兩省七個縣市,距滬、寧、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區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4℃,年降水量1400毫米。
市域總面積2487平方公里,總人口38.38萬人(2010年末登記戶籍人口)。 全市轄6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5個鄉(含雲梯畲族民族鄉 )。 寧國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8大類30多個礦種,石灰石、煤炭、石棉、螢石、陶土等礦產遠景儲量達34億噸。
2015年寧國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69位、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11位、中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第48位。2014年寧國市地區生產總值220億元,增長9.3%人均GDP居安徽縣級前列。
寧國市是水陽江、青弋江、富春江的源頭,境內西津、東津、中津三條河流穿城而過,風景名勝有山門、千秋關、青龍灣,原始森林板橋自然保護區、白鷺棲息紛飛的皖南濕地、天然紅豆杉群落。 境內土特名產有山核桃、元竹、青梅、銀杏面,享有「中國山核桃之鄉」和「中國元竹之鄉」稱號。
⑩ 安徽各地級市GDP及人均GDP排行
市名 GDP總量(億元) 總人口(萬人) 面積 人均(元) 備註:個別數據可能不是很准確
1.馬鞍山 540 122 1686 44262
2.銅陵 265 70 1113 37857
3.合肥 1300 448 6911 29018
4.蕪湖 580 222 3318 26126
5.淮南 355 210 2526 16905
6.黃山 215 147 9807 14626
7.淮北 258 201 2802 12836
8.宣城 350 275 12340 12727
9.蚌埠 410 343 9455 11953
10.池州 158 154 8272 10260
11.滁州 438 431 13398 10162
12.安慶 600 604 15317 9934
13.巢湖 410 453 9319 9051
14.宿州 430 588 9787 7313
15.亳州 345 534 8110 6461
16.六安 430 668 18141 6437
17.阜陽 450 900 9979 5000